冠心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诊治策略

合集下载

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疾病特点及临床干预的初步研究

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疾病特点及临床干预的初步研究
治疗,合 并 C D的 f E患者在此基础上应 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论 H r r 住 院 P E患者合并 C r HD的发病 率较 高,合并 C D的 r H E患者肺栓塞病情较 重,临床上需要采取以低 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和抗 血小板 药物为主的综合 治疗 。
【 关键词 】 肺血栓 栓塞症;冠心病 ;疾病特征 【 中图分类号】R539 【 . 文献标识码】A 【 6 文章编号】1 7 97 21 )l — 57— 3 0 — 52(0 1 1 37 0 0
p l oaytrm om oi ( T )p tns n xmi s m at ntesvryadm ae e t fh i aea ogp・ um nr o be bl m P E ae ta dt ea n i pc o eei n a gm n eds s m n a h s i o e ti h t n ot e
wt oeo aet wtot H . eut H a be e 5 3 o em a et P O a e i t s f 0m pt ns i u C D R sl C D w s sr di 1 . % fh pt n . a 2 l s[(3 2± hh 3 i h s o v n t i s vu 7.
t n swi T . e h d Daa ic u ig g n r n o mai n cg r t mo i g i d x, tr m o mb l m r a, c mp iain i t t P E M t o s e h t n l d n e e a if r t , ia et s kn n e l o e ho b e oi a e s o l t c o
wt ye es nadde e os h m oi ( V i hp r ni n epvn u rb s D T)o 8 P E p tn i o pi tdC D w r aa zdadcm a d h t o to s f r ai t wt cm lae H ee n ye n o p r 4 es h c l e

重视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重视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冠心病 的共 同危 险 因素 , 由此 在诊 断 和鉴 别诊 断 时
需考 虑到 这些 共 同点 。 2 2 临 床表 现 . P E常 见症 状 如 呼 吸 困难 、 痛 、 虑 、 嗽 、 T 胸 焦 咳
20 0 6年 中 国卫 生事 业发 展情 况 统计 公 报 显 示 , 市 城
术发 生 率 3 ~9 , 血 性 心力 衰 竭 发生 率 1 。 充 2 上述 危 险因素 可 以单 独存 在 , 可 同时存 在 , 同作 也 协
统计 和依 临床经 验估 计 及 相 关 文 献报 道 , 年来 其 近
发现 例数 明显增 加 。 动脉 粥样硬 化相关 疾 病及 血栓 栓塞并 发症 在 国
见 , 床上应 加 以重视 并 需 进 行 全 国 的流 行 病学 调 临
查。
2 P E合并 冠心 病 的诊 断 T
1 P E合并 冠心 病 的流行 病学 现状 T
2 I 危 险 因素 .
P TE的危险 因素 同 VTE, 易发 生 VT 的危 险 E
P E在 国 外 发 病 率很 高 , 国 每 年 约 7 T 美 0万 新
吸烟 、 龄增 长 、 同型 半 胱 氨酸 血症 同为 P E 和 年人 类 的
头号 杀手 。世 界卫生 组织 ( HO) 9 6年对 全球 死 w 19 亡原 因统计 显示 , 心病 、 冠 脑卒 中死亡 人数 占总死亡 人数 的 2 . , 14 0万 。2 0 88 达 0 0 2年 wHO 报 告 , 每年 大 约 有 1 7 0万 人 死 于 各 种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0
中急 性心 肌梗 死 发 生 率 5 ~ 3 , 5 冠状 动 脉搭 桥
述结 果 , T P E在 临床 死 亡 原 因 中 居第 3位 , 次 于 仅 肿瘤 和心 肌梗死 。我 国 目前 尚无 准 确 的流行 病学 资

冠心病抗栓策略

冠心病抗栓策略

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
• 出血危险较低的患者,可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如患者进行 小型牙科手术、皮肤科操作、白内障手术等出血风险低的 手术,综合评估后可继续服用。 • 如手术相关出血风险高,应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通常 术前停用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至少5 d。 术前需停用所有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如血栓风险高,可 给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桥接",优于 低分子肝素。术后尽快恢复口服抗血小板治疗。
血运重建的SCAD
• (1)术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1种P2Y12受体拮抗剂至少5 d。 • (2)术前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者,负荷剂量阿司匹林150~ 300 mg。 • (3)术前未规律服用氯吡格雷者,至少术前2 h负荷600 mg或 术前替格瑞洛180 mg(明确需行PCI),如支架内血栓高危(如 左主干支架、氯吡格雷治疗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多支架) 可选择替格瑞洛180 mg;出血高危或高龄患者个体化处理。 • (4)术前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明确需行PCI),可考虑再次负 荷300 mg,出血高危或高龄患者个体化处理。
STEMI合并房颤:急性期
• 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治疗;
• 冠脉血栓负荷重者首选血栓抽吸,其次考虑联用血小板糖 蛋白Ⅱ b/Ⅲa受体拮抗剂;
• 考虑到以上措施合并出血风险较高时,可以谨慎停用口服 抗凝药; • 应用比伐卢定或IIb/IIIa拮抗剂时,INR应当≤2;围手术期肝 素应当根据ACT调整 (加用 IIb/IIIa拮抗剂时ACT200–250 s,未 用 IIb/IIIa拮抗剂 250–300 s)。
• 由于输血可能触发炎症介质产生,增加支架内血栓的风险, 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风险,所以需要严格掌握输 血的适应症。 • 研究证实,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如果采用输血治疗将导 致心血管风险的增加,70-90g/L之间的患者输血治疗则为中 性结果,因此不能单纯根据血红蛋白的水平来决定,要综 合患者的循环情况,缺血症状来判断。对于致死性的大出 血,输血及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必须考虑的。

重视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重视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重视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作者:方保民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730【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近年来,我国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报道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由原来认为的少见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PTE常为DVT的并发症。

PTE与DVT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PTE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心电图,酶学指标的变化和表现往往与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有类似的表现,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和误诊;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合并DVT。

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PTE也不少见,但因未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导致临床误诊,延误了治疗。

PTE和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均属于血栓性疾病,提高PTE和冠心病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PTE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现状PTE在国外发病率很高,美国每年约70万新发病例,其中20%死亡,在常规尸检中,发生率为25%~30%,如用特殊的技术检查可达60%。

据上述结果,PTE在临床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

我国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过去曾将PTE视为少见疾病,但据国内的初步统计和依临床经验估计及相关文献报道,近年来其发现例数明显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及血栓栓塞并发症在国内外均为人口死亡与致残的第一位原因,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对全球死亡原因统计显示,冠心病、脑卒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8.8%,达1400万。

2002年WHO报告,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心脏病占17.1%(死亡率90.7/10万),农村居民死亡原因中,心脏病占13.91%(死亡率71.8/10万)。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2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2例临床分析
S a O , ) 9 4 . 1 % 。给 予 抗 凝 、 改 善心肌缺血 、 改 善 微 循 环 等 对 症 治疗 , 期间心脏彩超示 主动脉瓣 钙化 , 冠 脉 成 像 示 前 降 支 中
冠 心 病 和 肺 血 栓 栓 塞 症 均 属 于 血 栓 性 疾 病 … 。 目前 , 冠 心病合并急性肺 栓塞 ( a c u t e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 A P E) 的 患
病例 2 男性 , 6 6岁, 主因“ 间断胸 闷、 气短 5年 , 加重 4 d ”
入 院 。患 者 5年 前 无 明显 诱 因突 然 出现 胸 闷 、 气短 , 当 时 无 胸
痛, 无恶心、 呕吐, 无腹痛 、 腹泻等不适症状 , 休息 5~1 0 m i n后 缓解 , 未予重视 , 也未进一步诊治 。此后上述症状 间断发作 , 每次发作与活 动无关 , 但 每 次发 作后 经深 吸 1口气后 休 息
步诊 治 , 到我 院就诊 。心脏冠脉成像示前 降支冠状 动脉近 中段 中重度 狭窄伴节段性非钙化斑块 ( 8 0 %~ 9 0 %) , 考虑双
下肺动脉栓塞。急查纤溶 3项 : D一二聚体 4 . 3 5 me , / d l 。初步
硫酸氯吡格雷片三 联用 药治疗 1 7 d , 监 测 血 凝 4项 , 使 国 际
1 临床 资 料
病例 1 女性 , 7 0岁。主 因“ 间断性发 憋 、 气短 1 9 d , 发
作性晕厥 1 次” 入院。患者 1 9 d前 无 明 显 诱 因 突 然 出现 发
标准 化 比值 在 1 . 8~3 . 0之 间。 出 院 时 复 查 血 气 分 析 :
市第二医院就诊 。按冠心病进行治疗 , 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 相关检查 , 但 患者拒绝 , 并要 求转 入解放 军 2 5 2医院。入我 院急诊科后检查 ,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 Ⅲ导联异 常 Q波 , T波

5例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5例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度 , 密 观 察 心 电 图 的 变 化及 胸 部 疼 痛 的 性 质 , 合 I 化 验 结 果 判 定疼 痛 性质 , 助 医 生 尽 早 确 诊 ; 栓 时 严 密 观 察 皮 肤 、 膜 严 结 临床 协 溶 黏
出血 情 况 , 止 发 生 内 出血 ; 院 期 间指 导 患 者 正 确 排 便 , 止 发 生猝 死 。认 为应 从 护理 角 度 提 高 对 冠 心 病 出 现 肺 栓 塞 的 警 惕 性 , 防 住 防
5 例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周 淑英 , 自强 , 赵 苏绮 雯 , 琢玉 , 张 郭 平
( 圳 市孙 逸 仙 心 血 管 医 院 心 内 科 , 东 深 圳 5 8 2 ) 深 广 1 00
[ 要】 摘 报道了5例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观察要点、 护理措施。入院时立即监测心率、 血压、 呼吸、 末梢血氧饱和
猝死。
22 临床症 状 的观察 .. 2
肺 动脉栓 塞症 的临 床症状
床 观察 和护 理要点 报 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冠 心病合 并急 性肺 栓塞 患者 5例 , 为男性 , 均 年 龄 5 - 8岁 , 56 平均 6 l岁 , 既往均 有冠 心病 史 。 5例患 者 因胸 闷 、 痛 、 吸 困难及 气促 数 小 时人 院 。5例 胸 呼 心 电 图有 S - T T改 变 。 2例伴 咳嗽 、 少量 咳血 、 压下 血
20 0 8年 1 1月 第 1 5卷 第 l 期 1
护 理 学 报 J u a f u s g C ia o r l r n ( hn ) n oN i
No e e , 0 8 v mb r 2 0 Vo .5 No 儿 11 . 33
【 临床 护理 】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25页PPT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25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5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合并冠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诊用药分析

合并冠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诊用药分析

合并冠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诊用药分析目的分析合并冠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诊用药情况。

目前临床上常见冠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绝大多数患者岁数较大,并且是常见患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

方法治疗调查显示,冠心病继发肺心病的几率为10%~25%,冠心病继发COPD尽管没有确切的调查数据,但一定比继发心脏病的几率更大。

COPD涵盖老慢支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常见病症。

结论因此伴随有冠心病COPD在突然犯病情况下,使用治疗药物时需要特别小心,尤其不能加深冠心病病情。

否则,患者心脏功能会下降,治疗过程会变得更加繁琐。

标签: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用药1 抗生素有超过90%的COPD急性犯病是因为各种感染导致的情况,所以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较多。

这种情况下大概有70%感染基本是G-杆菌及厌氧菌两种,这时必须进行相应的选择用药。

医院收治后必须马上进行痰培养,按照病菌药敏现象,不断改变用药。

常规使用抗生素如下。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见表)1.2 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一般情况下仅仅使用到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中。

经过实验表明,当患者肾功能没有问题状况下,岁数成为该药物排解半衰期的关键影响方面之一,可是无法降低药物最大浓度和药物作用,所以,岁数大的患者在注射此类药物中,必须实施血药浓度观察。

另外实验证实,药物剂量400 mg,1次/d的用法是正确、可靠的。

奈替米星:此类药物为部分合成氨基糖甙类,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完成,排解半衰期为2.0~2.5 h,绝大部分通过肾小球滤完然后排解,肾功能低下患者需要按照肾功能状况改变用量,并检查血药浓度。

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菌素为临床大范围使用,导致其耐药程度逐渐增大,所以氟喹诺酮类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大环内酯类:这类药物常规包括罗红霉素、甲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大部分适用于周围环境导致感染和原因不清的各種病毒感染。

2 解痉平喘药2.1 糖皮质激素COPD中2/3的患者存在喘息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老慢支,这类药物依旧成为治疗老慢支急性发病中的主要使用并且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之一,但是这种药物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服用此类药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策略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策略

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栓情况和治疗 效果,及时调整和管理。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抗血 小板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
个体化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 合适的药物。
抗栓治疗的剂量和疗程
1
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凝检测结果进行抗栓药物的剂量调整。
2
长期治疗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进行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
3
手术短期治疗
对于接受PCI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短期的抗栓治疗。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原则
1 抗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 栓药物,如抗凝药物或抗 血小板药物。
2 剂量和疗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后 的血栓风险确定抗栓治疗 的剂量和疗程。
3 监测和管理
定期监测抗栓治疗的疗效 和安全性,并进行适当的 调整。
抗栓治疗的药物选择
抗凝药物
华法林、阿哌沙班等抗凝药 物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 术后抗栓治疗策略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栓治疗策略起着 关键作用,可以预防栓塞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人数与心血管病风险
1 庞大的人群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数量很大,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部分。
2 增加的风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相比单纯冠心病患者,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如血栓栓塞和猝死。
抗栓治疗的监测和管理
1 血栓指标
定期检测血栓指标,如凝 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 比值。
2 出血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 进行合理的管理。
3 药物相互作用

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护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护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护理策略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护理策略。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5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等典型改变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①97.6%患者呼吸困难;②92.6%患者合并胸痛;③45%患者伴有低氧血症;④12.8%患者咯血;⑤10%患者发生低血压、休克;⑥心电图报告:20%患者ST段下移及T波倒置;⑦3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术。

结论护理策略:重点侧重于①临床症状的观察:重点观察呼吸困难、胸痛症状的发生及心电图的改变;②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抑郁的心理进行心理辅助。

标签:冠心病;肺栓塞;护理策略冠心病患者9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由于内皮损伤或斑块破裂引起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急性肺栓塞(PE)是血栓性或(和)非血栓性栓子突然脱落而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的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综合征[2]。

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是发生肺栓塞高危因素之一,PE的临床表现往往与冠心病相似,发病时常被诊断为冠心病。

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窒息(濒死)感,组织缺氧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准确、快速的为该疾病做出诊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采取全方位有效护理措施。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护理策略,我们对55例冠心病发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人口学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核磁共振扫描显像诊断为肺栓塞的冠心病患者55例。

其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09±12.69)岁(28~90岁)。

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肺炎等4种以上疾病19例(34.5%),骨折 5 例(9%),外科腹部手术 3 例(5.45%),下肢静脉栓塞4 例(7.2%)。

1.2临床症状呼吸困难55 例(100%),胸痛36 例(65.45%),低氧血症25例(45.45%),咯血7例(12.7%),低血压、休克6例(10.18%),晕厥5例(9%)。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25页PPT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25页PPT

EN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6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6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6例临床分析刘志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特征及治疗。

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COPD的患者156例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本次选取的156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显效130例,占83.3%;有效22例,占14.1%;无效4例,占2.6%,总有效率为97.4%。

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依据临床特点,规范治疗,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肺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利于预后改善。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156 cases of COPD were retrospect the clinical data. Results The selected 156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PD patients, effective in 130 cases, accounting for 83.3%;effective in 22 cases, accounting for 14.1%;4 cases, accounting for 2.6%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4%. Compared to pre-treatment lung function, P>0.05,had no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ce. Conclusion COP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by the clinical features, with high efifcacy and safety, cause less impact on lung function, which will help improve the prognosi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冠心病合并COPD;临床特征;治疗【作者】刘志立【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省直第二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省直第二医院内科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步入老龄化,冠心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发比率也随之增加。

冠心病合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冠心病合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冠心病合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合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类及抗菌类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9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中,显效53例(59.55%),有效35例(39.33%),无效1例(1.12%),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88%;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冠心病合并COPD的临床治疗中,需要以患者的疾病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治疗依据,规范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对患者肺功能造成的影响,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COPD;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59-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心病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两病并存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

由于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可增加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选取89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为研究资料,对冠心病合并COPD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价值进行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区间为61~89岁,平均年龄为(74.51±2.22)岁;住院治疗时间为14~117天,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54.31±8.45)天;其中,合并肥胖症35例,合并糖尿病29例,合并高血压25例;经心电图检查,心肌梗死16例,频发早搏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4例;经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扩大36例,右心室扩大32例,全心扩大12例,心肌酶增高9例。

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疗效

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疗效

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疗效陈红
【期刊名称】《大医生》
【年(卷),期】2018(000)0Z1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低危肺栓塞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采取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用抗凝联合单抗血小板治疗为,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指数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结论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肺栓塞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陈红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南桐总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肺栓塞与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肺栓塞临床疗效对比 [J], 钟洪玉
2.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肺栓塞合并冠心病1例 [J], 陈伟国;马爱群;张学
丹;白鸿远
3.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达比加群抗凝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 [J], 占育飞; 张驰
4.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分析 [J], 任振龙
5.抗血小板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 [J], 白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4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4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4例临床分析
王辉;李东旺;李成学;王波涛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2(023)005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探讨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肺栓塞,进行个体化治疗后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对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要警惕肺栓塞,要想到两种疾病同时并存的可能,仔细分析鉴别,以免误诊、漏诊.对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其总体病情,分清轻重缓急,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页数】2页(P507-508)
【作者】王辉;李东旺;李成学;王波涛
【作者单位】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河南安阳455004;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河南安阳455004;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河南安阳455004;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河南安阳45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5
【相关文献】
1.急性肺栓塞合并冠心病二例 [J], 江明宏
2.冠心病合并肺栓塞2例临床分析 [J], 江明宏;王祥贺;张龙飞;周潇;黄雄;曹雪滨
3.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肺栓塞合并冠心病1例 [J], 陈伟国;马爱群;张学丹;白鸿远
4.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冠心病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C 反应蛋白及心肌酶的变化 [J], 唐婷玉;陆晓玲;吴健;钦光跃
5.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疗效 [J], 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浪: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抗栓治疗策略

李浪: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抗栓治疗策略

李浪: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抗栓治疗策略苏暄【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07【总页数】3页(P1-3)【作者】苏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3月17日下午,CIT2016大会上,在人气很高、气氛格外热烈的“PCI 合并临床疑难问题”专题讲座和讨论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广西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浪教授的讲座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众的极大关注,讲座结束后,吕树铮、乔树宾、陈韵岱等教授给予了肯定评价。

李浪教授首先介绍了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的流行病学资料。

他说,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低,病例和证据很少,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相关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流行病学数据。

Rossi等对170例ET的患者的10年随访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调查数据,在10年随访期间,他们发现这些患者中只有9.4%的人出现心肌梗死[Rossi C,Randi M L,Zerbinati,et al.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1998,243(7):49-53)]。

由此可见,如果仅为单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较低。

如果是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血栓事件的几率可能就会增加。

“冠心病合并ET病理机制多种多样,如血小板的活化、动脉痉挛、血小板活性促凝物质增加、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改变、选择性脂氧合酶的不足,这些机制都可能参与到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李浪教授表示。

Gao等2015年提出对冠心病合并ET患者的一份数据显示,冠心病合并ET的特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桥血管是最容易受累的血管(原因不明);患者自发性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发病率与性别无关[Gao W,Shen W,Luo X,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180:223-225];JAK2V617F基因的突变会使ET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2倍;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用羟基脲治疗更为敏感;对于不明原因血栓形成,常规筛查高危血栓患者JAK2V617F基因,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Campbell PJ,Scott L M,Buck G,et al. The Lancet,2005,366(9501):1945~1953]。

急性肺栓塞合并冠心病二例

急性肺栓塞合并冠心病二例

急性肺栓塞合并冠心病二例江明宏【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7(032)0z1【摘要】1 临床资料病例 1:患者女,70 岁,主因间断性发憋、气短 19 天,发作性晕厥 2 次入院.患者缘于 19 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憋、气短症状,当时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休息后持续 10 min 后缓解,患者即到当地社区医院就诊,期间患者症状突然加重,遂到保定市第二医院就诊,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给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期间建议患者查心脏冠脉成像及肺动脉成像,因患者不能耐受后,症状控制出院.此后上述症状未再发作,院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5 天前凌晨 5:00 患者上床时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晕厥、小便失禁,患者家属给予含服'速效救心丸 20 粒',经休息后持续 1~2 min 患者好转,急打'120',在搬置期间患者再次发作,伴意识丧失,就诊医师给予心肺复苏,患者约持续 1~2 min 后好转(具体过程不详),急送往医院就诊,予以按'冠心病'治疗,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患者拒绝,并要求转入我院.急诊科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Ⅲ导联异常Q 波,T 波改变,V1~V3 T 波改变,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正常,以'冠心病'收入心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差,小便失禁,大便正常.既往高血压病史 2 年,最高血压为 170/90 mmHg,平素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自诉血压控制可.查体:血压106/64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 90 次 /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病 2 级(极高危).入院后查 D- 二聚体 4.03 mg/L,血气分析:pH 7.45,PO267mmHg,SO294.1%,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 3019.0 pg/ml.【总页数】2页(P168-169)【作者】江明宏【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中国人民解放军 252 医院心血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冠心病非合并糖尿病的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 [J], 吕子成2.5例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J], 周淑英;赵自强;苏绮雯;张琢玉;郭平3.急性肺栓塞患者合并与不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肌钙蛋白I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差异 [J], 谭志敏;李科;许东明;王国兴4.T2DM非合并冠心病患者和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心肌酶和血脂水平变化分析 [J], 杨飞飞;朱宝勤;林鸿儒5.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急诊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 [J], 王静; 吴晓燕; 梁颖; 郭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笔谈·冠心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诊治策略熊长明胡恩慈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心脑血管病已经开始在发展中国家蔓延,成为世界第一位死亡原因。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的发生率仅次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是第三大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sis embolism,PTE),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PT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和表现往往与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类似,临床工作中极易漏诊和误诊;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合并DVT。

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PTE 也不少见,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有关冠心病合并PTE 的个案报道[2-3],但因未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延误了治疗。

PTE和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均属于血栓性疾病,但因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表现不同,导致的结局事件亦不相同,因此两种疾病的处理既有相似之处,亦有很多不同之处。

当患者同时并存两种疾病时,无疑增加了诊断和处理的难度。

提高冠心病合并PTE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达1670万人,占总死亡的29.2%,其中因冠心病死亡720万人,脑血管疾病死亡550万人,高血压和其他心脏病死亡390万人,冠心病成为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

PTE发病率高,2003年有学者[4-5]在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综合美国多家医学中心相关研究结果和高加索人VTE发病率的报道,将年龄、性别作标准化处理,得出美国首次症状性VTE的年发病率约为(71~117)/100 000,其中2/3的患者表现为DVT,约1/3为PTE。

在美国,由VTE导致的死亡率保守估计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5.002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通讯作者:熊长明,Email: xiongcm2000@ 为每年100 000~180 000人。

国内的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登记注册研究报道了住院患者中PTE所占比例[6],收集1997~2008年疑似PTE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 972 182例住院患者中,确诊PTE患者为18 206例,年发生率为0.1%,男性总的PTE发病率为0.2%,高于女性的0.1%,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

在所有PTE患者中,50岁及以上患者占70.3%。

目前,尚无冠心病合并PTE流行病资料,仅有散发病例报道。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7年至2012年5年间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02 359例,PTE 1516例,其中冠心病合并PTE患者253例,占全部冠心病住院患者的0.25%,占全部PTE住院患者的16.7%,表明两者合并存在较为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DVT的发生率很高,约5%~35%,冠状动脉搭桥术后DVT发生率为3%~9%,可能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外科或介入术后的人工压迫或加压包扎、术肢制动、部分患者进食少、血容量不足、血流缓慢等均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患者下床活动早期血栓易脱落形成急性PTE。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1年报道在900例连续的心肺血管疾病尸检中,发现肺段动脉以上较大血栓阻塞100例(占同期尸检的11%),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4%[7]。

二、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传统上认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

但是它们存在某些共同的发病机制,如内皮细胞应激、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等[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的存在相关性,如一些导致动脉血栓的传统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引起VTE的危险因素[9]。

如老龄、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一些可以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特殊情况,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

一些遗传因素也被证明同时与静脉和动脉血栓有关,如Ⅴ因子突变、凝血素G20210A突变,但这两种情况下发生VTE的危险是动脉血栓的10倍[11]。

临床上有证据表明症状性动脉血栓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增加[12],而那些临床确诊VTE的患者,尤其是无诱发因素的VTE患者,其发生动脉血栓的风险增加[13]。

因此,动脉与静脉血栓的相关性表明冠心病和PTE常可以合并存在,值得临床医师的重视。

三、冠心病合并PTE的诊断冠心病临床上非常常见,较容易发现和诊断。

PTE 临床表现不典型,医师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漏诊和误诊,由于PTE常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而且两个疾病均好发于老年患者,因此临床上PTE极易误诊为冠心病。

因此当患者并存两个疾病时时,更难诊断。

“胸痛+心电图异常”除考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外,必须把PTE作为鉴别诊断的疾病。

当临床上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考虑合并PTE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筛查。

1. 病史:冠心病患者有VTE史,或存在DVT以及一些VTE的危险因素,如骨科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制动状态等。

2. 症状:(1)用冠心病不能解释的胸闷、气短,冠心病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等同症状,如劳力性胸闷、憋气等,当冠心病患者经过全面的药物和介入治疗仍然存在上述症状者,应当警惕PTE,并进行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肺动脉CT造影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

(2)胸痛:PTE时常为胸膜性胸痛,与呼吸有关,少数为心绞痛样痛,若胸痛与患者平时发生的劳力性心绞痛性质不同,如非劳力因素诱发、胸痛呈持续性,休息后不缓解,或与呼吸有关时需考虑合并PTE。

(3)晕厥:冠心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或心率过缓时也会有晕厥发生,此时如果患者有PTE危险因素,如DVT、骨折、手术史等,需排除PTE的可能。

3. 体格检查:若冠心病患者出现如下情况,要考虑是否合并PTE:颈静脉充盈或搏动、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细湿啰音,有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剑突下搏动、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以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表现。

4. 辅助检查:(1)动脉血气分析:与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情不相符的低氧血症,要警惕合并PTE的可能。

(2) D-二聚体:急性心肌梗死时D-二聚体也会有所增高,但多为轻度升高。

D-二聚体对于急性PTE 诊断的敏感性达92%~100%,但其特异性较低,仅为40%~43%,高龄、妊娠、肝硬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感染等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D-二聚体升高。

D-二聚体阴性可以排除低危急性PTE。

对于稳定冠心病患者出现D-二聚体升高,应常规进行PTE的筛查。

(3)肌钙蛋白:心肌梗死时,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或肌钙蛋白I(cTnI)增高,且有动态变化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PTE也可以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轻度升高,而且往往表示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4)心电图:心电图是疑诊急性PTE的重要线索,也可成为误诊为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急性PTE特别是大面积PTE 常出现类似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ECG表现,如V1~4 T波倒置、甚至ST段抬高等[14]。

程显声等[15]报道42.3%的急性PTE患者ECG表现为V1~4 T波倒置。

Ferrari等[16]报道胸前导联V1~4 T波倒置与急性PTE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85%的大面积PTE 患者出现V1~4 T波倒置,而19%的非大面积PTE患者ECG表现为V1~4 T波倒置。

这种ECG变化易导致急性PTE误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当冠心病患者出现以下心电图表现时需要警惕PTE:QRS电轴右移或右偏、SⅠQⅢTⅢ型(第I导联S波变深,第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胸前导联V1~4及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顺钟向转位、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速等。

5. 超声心动图:多数急性PTE患者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因此当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上述表现时,必须进行PTE的相应检查。

四、冠心病合并PTE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与PTE同属于血栓性疾病,早期溶栓或抗凝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因两种疾病血栓形成机制不同,导致其血栓性质不同,PTE为静脉血栓,而心肌梗死为动脉血栓,此外,两种血栓疾病所造成的相应器官损害的后果不同,这些使得冠心病和PTE在溶栓或抗凝的治疗药物种类、药物剂量、时间窗的选择方面均有差异。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特别是PCI术后患者,而PTE患者需要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等)促进肺血栓溶解,防止静脉血栓复发。

因此,当冠心病合并VTE时,往往使得病情复杂,处理棘手。

由于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医师常处于两难境地,此时需要平衡血栓形成或栓塞与出血的风险。

目前有关冠心病、心肌梗死和PTE各自的抗栓治疗策略国内外均根据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但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发PTE时,如何抗栓治疗目前尚无循证医学依据和相应的指南,笔者根据文献以及临床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临床医师参考和批评指正。

此外,冠心病合并PTE抗凝治疗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治疗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后者国内外均已制订了规范的抗栓治疗指南,可以借鉴。

当患者存在冠心病合并PTE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分清主次矛盾,权衡抗栓治疗获益和出血的风险,进行个体化抗栓治疗。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PTE: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急性PTE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尽早溶解(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肺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对两种疾病均有益处,因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急诊PCI治疗。

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急性PTE,如急性PTE属于高危患者仍应首选择药物溶栓治疗,再序贯抗凝和兼顾抗血小板治疗,如属于中、低危急性PTE患者,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若出血风险高,则采用华法林加阿司匹林双联治疗,因为有证据显示华法林加上阿司匹林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发生的心肌梗死(RR=0.69)和卒中(RR=0.56)[17],初始还需要联用低分子量肝素,因此特别需要警惕出血,并告知家属。

2. 稳定冠心病合并急性PTE:严格按照急性PTE 指南进行处理,此时为减少出血风险,应避免联用阿司匹林。

3. 冠心病拟行支架置入术合并急性PTE:除非紧急支架置入,否则均应优先按指南处理急性PTE,并联用阿司匹林,并尽可能完成PTE的抗栓治疗3个月后,再行支架置入,如冠心病病情不允许,那应该尽可能置入裸金属支架,以缩短三联抗栓治疗时程,减少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