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汽车强国关键在“自主”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汽车强国战略顶层设计

052专题研究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汽车强国战略顶层设计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汽车强国战略顶层设计Strategic Analysis on Establishing an AutomobilePower in China Based on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边明远,李克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北京 100084)Bian Mingyuan, Li Keqiang(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摘要:智能网联汽车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变革趋势下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
由于体现为跨行业多领域新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必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协同进步,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本文阐述了建设汽车强国的本质内涵以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建设汽车强国的意义,分析了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备的基础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建设汽车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强国;产业转型升级;顶层设计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ICV), a trendy and promising industry form, has evol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nefiting from the disciplinary crossing and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various industries and fields, related industries will be witnessing a collaborative growth through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ICVs. China, as the most productive nation in terms of automobiles in the world, desires to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ation, thu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is study,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an automobile power is illustrated,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CV that China faces are analyzed, and a top-level strate-gic design is proposed.Keywords: 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 (ICV); automobile powe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p-level design一、前言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时期,作为汽车与信息技术两大产业创新融合的代表,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生事物。
汽车十二五规划

汽车产业“十二五”要面对十二大挑战在15日结束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代表们审议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在5万余字的规划纲要中,共6处提及“汽车”,涉及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型汽车等。
中国汽车报社产业经济研究院在研究《规划纲要》精神后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将面对12大挑战。
挑战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前景。
以下为研究报告全文。
挑战一:规模集中没有规模集中就没有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
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的年产销量也仅有350万辆,与世界主要跨国公司相比,仍属“中小企业”。
“十二五”期间,如何有效实现规模相对集中,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自汽车工业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大规模,从早期的福特、通用,到后来的大众、丰田,无不以持续扩大规模为重大目标;就连长期坚持生产高档车的奔驰、宝马,也始终不遗余力地扩大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也的确证明:不管公司采用什么竞争战略,不管公司产品定位如何,凡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品牌影响力就较大,长期抗风险能力就较强,在价值链各环节获取和利用资源的优势就多。
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里,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不仅不会好转,压力反而会大大增强。
这种压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国竞争对手更大力度的挤压,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在成本等传统优势的弱化。
因此,在新的竞争压力面前,我们更需要借助国内市场的巨大优势,充分获取规模效益优势,以提升生存空间。
挑战二:品牌建设没有国内著名品牌,就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溢价能力;没有世界著名品牌,将失去在全球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
一个没有世界著名品牌的产业,就不能称之为强大的产业。
这些,都是国内汽车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判断。
然而,我国汽车企业和产业的一个痛处,恰恰就在于品牌建设不到位。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独特性,决定了汽车品牌整体优势偏弱。
其主要表现,一是普遍缺乏长期的市场积累,还有不少品牌是近几年才刚刚建立的,影响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较小;二是缺乏与企业品牌战略愿景相适应的产品能力。
2020年高考政治热点试题猜想: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1:材料一“中国制造”闪耀2018年6月俄罗斯世界杯赛场内外,是对“中国制造”的高度肯定。
“中国制造”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显示了中国经济腾飞以及中国品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而无论是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向海外,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亲临赛场观赛,还是众多中国赞助商走上世界杯舞台,都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风采”“中国自信”“中国力量”。
材料二2018 年12 月8 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
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材料三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用同样的资源生产质优、价廉、适销的商品。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三大转变”,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材料四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获奖项从立项到成果发表或应用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
今天的中国科技,正站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
势能的积累已经够大,但实力的差距也还不小。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信心、耐心、平常心,继续沉潜发力,把阻滞创造的障碍一一破除,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我们一定会迎来创新的井喷,也迎来中国创新的一个个新起点,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事业进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2分)(2)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
汽车强国战略刍议

长 。这看 似简 单 的 4 % 的平 稳 增长 , 是 在 全行 业 克
服 了刺 激政 策 全 面 退 出 、 全 国 基 本 建 设 放 缓 以及 部 分城 市 限购 等 不 利 影 响 下 实 现 的 , 而 且 更 难 得 的是在 产销 平稳 增 长 的 同 时 , 销售额 、 利 润也 相应
怎样 进 行 自主 创 新 呢? 笔 者 认 为 , 在 以往 多
增 长 。表 面看 , 媒体 或 担 心或 期 待 的库 存 过 多 、 产
能过 剩 、 促 销 大 战 没 有 出现 , 而 在 产 业 内部 , 产 品
开发 、 渠道整合 、 品牌策划却在扎扎实实地进行。 中 国汽 车产业 在探 索平 稳 增长 的 年代该 怎 么做 。
投 入 占主营业 务 收入 的 比例 与 国 外 同类 先进 企 业
相 当 。而 根 据 国 家 统 计 局 和 中 汽 协 会 统 计 的 数 字, 我 国 汽 车 行 业 的研 发 投 入 不 足 主 营 收 入 的 2 %, 仅 及 国 际 水 平 的一 半 。 这 么 低 的研 发 投 入 , 在 过去 以引进 为 主要 技 术 来 源 的发 展 模 式 下 , 在
对 于这一 严肃 而 重 大 的 问题 , 笔者认为 , 国家
应 该 实施 汽 车 强 国 战 略 。理 由有 如 下 : 一 是 汽 车
产 业 已经 成长 为 国 民经 济 重 要 的 支 柱 产 业 , 产 业
体量大 , 产 业链 长 , 在保 持 国 民经 济 平稳 较 快 的增 长中 , 汽车 产业 已成 为 不 可 或 缺 的抓 手 ; 二 是 汽 车 产 品本 身就 是 重 要 的 现 代 化 交 通 运 输 工 具 , 在 正 在 实施 的社 会 转 型 升 级 中 , 衣 食 足 而 重 住 行 是 必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分析与研究

2)通过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来来了解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与国外 汽车强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差距,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3)针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建议与 措施。
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方法和研究措施): 2.1 研究步骤
民出版社,2012. [6]让·诺尔·卡菲勒. 《战略性品牌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张永安. 《境内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M].广州:暨南大学出
版社,2013. [8]万力.《 中国名牌战略》[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9]卢长利,汪洁. 《奔驰的企业形象战略》[J]《.经济管理摘》,2005,(06). [10]冯丽丽.赵凌云.王燕 河北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日本汽车
第一步,选题。 第二步,搜集各类相关文献,并进行大量阅读和整理; 第三步,证论与组织如拟写开题报告; 第四步,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按照开题报告中拟定的论文提纲,撰写 成文; 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 2.2 研究方法 (l)文献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将得出的资料 数进行详细的对比,从而得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与国外汽车强国自主 品牌发展的差距,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的启示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21) [11]吴恩华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营销分析 [期刊论文] -企业导报
2011(18) [12]陈力华.杨亚莉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论文] -技术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5)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教研室审核意见:
第一阶段:学生与指导老师共同确定论文选题。 第二阶段:接受任务,熟悉内容,和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毕业实习,论文正文撰写、修改。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稿定稿、上交毕业论文资料。
论自主创新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 解放 ” 中型卡车, 牌 其
基本 车 型— — 中型卡 车一 造 几 十年 , 且 车型 一 直 而
未变。这样 , 17 年我 国实行 改革开放 , 口汽 当 98 进
车 大批量 进入 国内市 场 时 , 国 的汽 车 工业 与 国外 我 汽 车强 国 的差 距 至少达 2 0年 。 历史 经 验 告 诉 我 们 : 果 继 续 走 引进 国外 技 如 术 、 备 、 走 模 仿 的道 路 , 不 进 行 自主创 新 , 设 只 而 则 差距 就会 越 来 越 大 。 因为 , 国 人 深 知 , 旦 我 们 外 一 拥有 最先 进 的技术 和设 备 , 在这 一 层 次 上 自主 创 并
汽车市场竞争 , 中国汽车工业将 面临严峻 的挑 战。 中国汽车工业路在 何方?走 自主创新之路 是唯一
正确 的选择 。 1 中 国汽 车工 业走 自主 创新 之路 的必 然性
11 如果不进行 自主创新 , . 中国汽车工业将长 期 落后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从 14 建 国后 到 2 99年 0世纪 8 代末 , 0年 中国汽 车 工业 没 有 自主创 新 , 是全 面 引进 和模 仿 , 致 只 导 中国汽 车工 业 长期 落 后 于 世 界 汽 车 工 业 强 国。 例
造工 厂 和主要 的 消费市 场 。
12 如果不 自主创新 , . 我们 的综合 国力也不会得
收 稿 日期 :0 6— 2— 7 20 0 2
2 1 中国汽车工业 的 自主创新有着 充足的资金保 .
作者 简介 : 谈新敏( 97一) 河南荥阳人 , 州大学教育 学院科技哲 学硕士 导师、 15 , 郑 教授 , 主要研 究科技 与社会、 科技 创新
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谈我国自 牌汽车发展 主品
口文 / 包海牛
他人进行交流, 因此会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 然存在, 说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是整
并不会因为某 同和依赖, 获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而本文着 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的差距 ,
20 年第 理论 ,品牌 至少要 向购买者表达 出六层含义 , 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现有的汽车企业总数超过 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不无关系。据“08 即: 属性, 出产品特定的属性; 表达 利益, 给购 美国、 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而我国一 品制造商的某种价值观; 文化, 品牌附加或象 公司几个月的产量。 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
“ 品牌 ” 词, 这个 成为全 球的热点词汇 , 是 的自主品牌企业只有奇瑞、 天津一汽、 吉利三 低, 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 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 自主 品牌 ” 乏清 晰的 品牌定 缺 竞争力的代名词。根据菲利普・ 科特勒的品牌 家, 主品牌面临数量多、 自 规模小的散乱局面, 这与“
一
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而消失, 也不可能靠生 第四, 缺乏整体品牌规划, 品牌差距巨大。
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向施振荣先生提出的“ 微 产几款热销的产 品来缩短 。
、
文献综述
现在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 品牌激扬 自 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获取更高的溢价。
“ 我国汽车 自 主品牌”的整体品牌形象缺乏产 品品质的有效支撑, 导致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知度、 美誉度、
曲线” 两端的技术和品牌 / 服务渗透来打追中
国 式汽车品牌, 提高国际竞 争力。
关键词: 自主品牌: 微笑曲线; 自主创新; 服务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 F A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新能源汽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新能源汽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材料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
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投放市场。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
2016 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 10 万个,全国公共充电桩运营数量累计超过 15 万个,我国已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
居民专用充电桩同步增长。
“随车配桩”的安装比例达到 8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型的突破口,政策与市场双因素推动产业成长,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两旺。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5年发展趋势》)材料三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促使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008 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
日本以产业竞争为主要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为主驱动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出现新转折之一——从合资发展转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们 目的是将 我 国建 成独 立 自主 、创 新发 展 的 汽 车产业 强 国 。
2 . 3依靠中外合资难 以建成 自主的汽车产业 2 多年来,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 , 0 在 我 国境 内建立 了一 批汽 车合 资 企业 ,成 为我 国汽 车 工业的骨干力量。在这些汽车合资企业里,我们虽 然拥有 5 %的股权,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开发能 0 力, 企业生产的产 品技术, 还依赖合资外方的支持, 离发展成我国 自 主的强大汽车产业的 目的, 有相 还
国参 与重 新分割 国际市场 新格局 的发展 趋势 ,开始 迈 出 了从汽 车产 业大 国走 向汽车 强 国的新征 程 。 自 主创 新 正在 成为 汽车 工业 发展新 阶段 的主旋 律 。如
能在这架构之外寻求 自己的利益 。全球汽车产业也
是如此 ,我 国的汽 车产 业就 是在 改革 开放 中,实行
当艰 巨的路程 耍走 。
的思路是肯定行不通的。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
背景 下 ,为 了满 足 市场 需求 ,更是 为 了发展我 国 自
己的轿车工业,决定寻求 国际合作,采取了走 中外 合资发展汽车工业的路子。这是由于我国汽车产业 所处 的发展 阶段 和 世界 经济 大格 局决 定 的 。在 此后 的二十多年里,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在 我国境 内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 。在利用跨 国公 司的技术、产品,国际配套的市场渠道的同时,汽
汽车界 自 主发展汽车产业的信心。 变 ,出现 了从合资发展为主转变为 自主创新发展为 主,汽车产品的净进 口转变为净出口,汽车产品出 口转变 为技术、资本输出,从融入世界发展转变为 参与世界汽车产业调整等一系列重要的转折 。 在汽 车产业技术和发展层次上有 了很大的提升,表明了 国际汽车加工业 向我国转移调整的结束,出现了我
加快推动汽车新型工业化落地

中汽协之声2024.01 AUTO REVIEW37文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 尚蛟加快推动汽车新型工业化落地2023年12月5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主办的2023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高层峰会”在无锡举行。
峰会上,与会嘉宾们主要围绕“新型工业化下的汽车芯片发展”主题展开闭门研讨。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积极推动汽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诸多具体行动之一。
根据相关工作实践,笔者对汽车新型工业化也有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分享。
新型工业化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汽车新型工业化是推动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3年12月11-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就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并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
2023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汽车新型工业化,是汽车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市场规模大,连接带动作用强,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工业化是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当前,汽车产业正处在大变局中,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时代特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更是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进的指明灯。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产业链相对完善且稳定,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如果说现在正是汽车产业的下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的主角。
2022-2022年全国两会对汽车行业热词分析

2022-2022年全国两会对汽车行业热词分析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再创全球新高,产销量超过2300万辆,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
在这个浩大的数字背后是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只是增长7.3%和6.9%,2022年全国车市整体回落,回归到个位数的增长。
如今就快到了2022年两会召开的时间了,下文是对2022-2022年全国两会对汽车行业热词分析。
2022年“两会”焦点: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十二五”顺当开局。
汽车行业“两会”热词:兼并重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更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兼并重组还是转型升级,快速进展的汽车产业都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汽车产业成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任务,也与汽车行业坚持自主创新紧密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
更多相关内容请查阅发布的汽车行业分析及市场讨论报告。
提案议案及观点:1.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部长苗圩:“十二五”将大力推动汽车行业兼并重组。
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2.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十二五”汽车产业将由量到质转变。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进展的速度会放缓,重点从速度和规模更多地向技术创新上转移。
3.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陈虹:提升创新力量是汽车业转型重点。
通过提高创新力量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4.全国政协常委、清华高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主任欧阳明高: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应当中国化,建立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
2022年“两会”焦点:提升经济进展的质量和效益理顺进展中的结构性冲突汽车行业“两会”热词:掌握增量重节能促升级PM2.5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进展等方面先后7次提及汽车行业。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战略要点解析

二 、 战 略 基 点 — — 提 高 创
新 能 力
汽 车产 业 的 自主创 新 能 力与 技 术能 力 密切 相 关 ,技 术 能力 是 自主 创新 能 力 的基 础 ,我 国汽 车 产业 只 有在 技 术 能力 的 支撑 下才 能 实现 自 主 创 新 , 并 有 效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观念 创新 对 汽 车产 业未 来 的发 展 至
在 于 合 资 模 式 所 引起 的合 资依 赖 、 技术 依 赖磨 蚀 了我方 科技 人 员 的 自 主 创 新 意 志 。 汽 车研 发 技 术 的 落
关重 要 ,是 时代 的要 求 。在市 场 全
球 化 的今 天 ,市场 经济 特 征集 中表
果 的工 作 氛 围 ,促使 创 新人 才 脱颖 而 出 。为 此要 建 立激 励 创新 的有效 机 制 ,通 过体 制创 新 ,鼓 励 创 新人 才 的创 新 活 动 ,保 护 创新 人 才 因创 新 活动 获 取 的合 法 收益 ,使 一 切劳 动 、知 识 、技 术 、管理 和资 本 的活
力进 发 出 来 ,让 一切 为企 业 创 造价
中必 须采 用 的模 式 。结合 我 国汽 车
产业 的现 状 和世 界 汽车 产业 发 展 的 历史 ,提 高 我 国汽 车产 业 自主创新
能力 有两 条路 可 走 :一 是 委托 专业
汽车 设计 公 司进 行 开发 ,我方 参 与 整个 开发 过 程 ,在 汽车 开 发过 程 中 着力 培养 自己 的汽 车开 发 人员 ,提
产 业 是 我 国 的 支 柱 产 业 , 是 否 具 有
会 发 展 的 信 息 化 。这 些 环 境 的 变
化 ,都对 我 国汽 车产 业 的发 展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只有 树 立新 观 念 ,才 能适 应 环境 变 化 。 目前 ,中 国汽车 产业 总 体发 展 水平 与世 界汽 车 工业 的 发展 还有 很 大差 距 。这 里 虽 然有
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作者:来源:《汽车纵横》2017年第11期1、历史发展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纵横解读:对于新时代的经济特征,报告也给出了明确答案,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顺应国家发展的新方位,我国汽车产业也要尽快进入新时代,需要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和问题,重新思考和定位产业的发展阶段和路径。
这要求我国汽车产业要充分跟随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政府主管部门要重新梳理产业发展战略及阶段,明确适应国家两大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里程碑。
2、聚焦制造强国十九大报告: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同时,要建设“制造强国”和“交通强国”。
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纵横解读:报告中所列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等,这是整个国家的发展目标,也是所有产业发展目标的指导纲领。
其中,建设汽车制造强国是重头戏,按照要求我国汽车产业到2035年也应该建立创新型产业,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
在中国2050年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须与之相适配。
中国需要跻身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之林,中国汽车品牌也要走出国门、成为有影响力的全球汽车品牌。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汽车强国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3、培育新动能十九大报告:“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纵横解读:新动能是相对于旧动能来说的。
旧动能主要是指规模速度型目标导向、模仿跟踪型主体支撑、GDP导向制度引领、传统低端产业发展、粗放投入型要素配置,具体表现为:大目标GDP增速、大国企外企主导、大规模造城运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发区建设、大规模要素投入、大规模招商引资、大规模模仿复制等。
自主汽车大风起兮人勿飞扬 需踏踏实实做好研发

小商品等产业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 ,低水平重复投 资 ,过度竞争却并未阻碍它今天成为全球小商品及 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基地一样 ,其中最有效的调控之 道就是 “ 全部依靠 民间资本” 这是解决低水平重复 。
竞争的一剂良药。
反之 , 国家应该做 的工作也十分清楚 : 、 一 建立
相对公平的政策法规 ; 、 立 良好 的产业配套资 二 建
源, 如金融 、 税收 、 环保 等; 、 三 把好产业 和市场准人 关, 质量与安全关 ; 加强汽车产业投 资、 出口、 四、 进
维普资讯
2 0 ( ) 19 轻型汽车技术 06 3 总 9
市场论坛
腐 朽为神 奇 !
4 9
技术标准和技术保护等第三方 中介 咨询机 构的建 设; 、 五 对汽车产业新技术开发给予最直接的资金与
维普资讯
4 8
市场论 坛
轻型 汽车技 术
20 ( 总 19 06 3) 9
簌 蕤 熟 魄谚 瘸 孥
关于发展 自主汽车产业的话题 ,因中国综合 国
力的急速走强而 日渐变得具有言说的意义。 05 20 年
物 霭 漪象 镁 鳓凌 漪 密 鳓
杨 国 强
全国政协常委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担纲 。3 l 位中国汽车业界老人联名上书 中央 , 力主中国政府 , 特别是中央主要领导人认清 “ 政策竞争高于企业竞 争”的大局 , 制订 出扶持 国内 自主汽车产业 做大做 强, 力争用 l 年时间集中力量建成一两家具有独立 5 开发能力 , 产能规模超过 2 0 0 万辆 , 拥有绝对 自主知
汽车业深处纵身一投者可谓前 、 但 吉奥 、 青 年、 力帆等似雨后春笋 , 正是 “ 沉舟侧 畔千帆过 , 病
制定汽车强国战略就要放开市场——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访谈

制定汽车强国战略就要放开市场——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访谈作者:暂无来源:《时代汽车》 2014年第3期政府在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护消费者利益。
如果政府要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生产者就是违背市场规律,被保护的产业肯定不会长久存在也不会做好。
范文清王欣“汽车是一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只有放开市场充分竞争,才能做强做大。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形势下,合资股比政策有没有必要再执行,长期从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中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日前接受了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国有企业不适合做汽车《21 世纪》: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合资股比政策放开,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我们的产品根本竞争不过外国品牌,您怎么看?马宇:首先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生产者的利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根本差异在于,计划经济首先考虑的是生产者利益,以生产者为中心,消费者居于从属地位,生产者生产什么东西,消费者就购买什么,生产者定价是多少,消费者就接受什么价格。
市场经济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者的产品要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就要求生产者的产品必须物美价廉,消费者才会购买。
所以,政府在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护消费者利益。
如果政府要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生产者就是违背市场规律,被保护的产业肯定不会长久存在也不会做好。
无数事例证明,只要以生产者为中心设计产业政策和市场结构,必然会毁掉这个产业,因为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选择商品有限,市场竞争不充分,生产者没有创新动力,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与物美价廉的市场诉求完全背道而驰。
《21 世纪》: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所以有一种建议是,我们应该对汽车产业实行保护政策,以培育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或者再将合资股比政策延长5—10 年,给自主品牌爬坡提升实力争取时间。
建设汽车强国需要国家战略

2AUTO TIME 2014.04EDITORIAL时代车评建设汽车强国需要国家战略近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关于建设汽车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应该有建设汽车强国的规划,政府应组织制定建设汽车强国的国家战略。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22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汽车行业总产值超过6万亿元,税收贡献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3%;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汽车整车产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10%以上。
更为可嘉的是,汽车行业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十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超过88%;自主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品牌商用车占比达95%以上,乘用车占比40%,中国品牌汽车产销量合计达到1100万辆,占总产销量的50%。
“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汽车产业具有体量大、技术密集、发展潜力大的突出特点,对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深远影响。
而在以新能源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中,汽车产业也将发挥引领作用并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我国汽车产业现在已有足够大的规模和良好的基础,完全具备建成汽车强国的可能性。
产业发展遇到巨大挑战虽然我国仍处在汽车产业普及的前期,市场空间巨大,但汽车产业发展已遇到巨大挑战。
就外部因素而言,面临资源、能源、环境、交通问题越来越严峻的约束;就内部因素而言,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
要解决上述问题,除汽车行业自身努力外,还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国家制定综合配套的政策导向。
汽车强国建设亟需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应该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出发,规划汽车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习近平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探析

理论前沿南方论刊·2020年第10期习近平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探析郭伟(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大而不强”的客观现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交通建设的系列理论,多次对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指示、提出论述,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重点回答了新时代交通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
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需要在发挥交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丰富发展和弘扬“两路”精神、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强起来”的时代图景,多次对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论述,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课题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领。
一、习近平关于建设交通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一)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关于建设交通强国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步兴起的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发明使交通运输业得以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里程碑式的改进和革新,人类先后进入以蒸汽和电气为动力的交通大变革时代。
为充分说明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作出科学分析和阐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
第一,关于什么是运输。
正如从商品这一最“简单”的物质出发探索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奥秘一样,马克思以商品为背景指出“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
”[1]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一刻也离不开空间维度上的移动,流通和运输是保证这些环节顺利进行的充分条件,商品经济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发达畅通的运输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汽车强国关键在“自主”
作者:甄文媛
来源:《汽车纵横》2012年第05期
作为“与共和国汽车工业一起长大”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郭孔辉在回顾入世十年时感慨颇多:“最令我没想到的是,入世以后接着产生了汽车行业的‘井喷’。
”在他看来,入世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作用就是“去掉了很多绳索,环境变得宽松,很多企业能够进入这个行业” ,不仅“外国车企得到好处”,“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也获得了实际利益”。
入世为自主车企“解禁”
中国入世实现了对外对内全方位的开放。
在2001年,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一部分,中国放宽了地方政府外资汽车项目的审批权限。
2000年已有10家整车合资企业获批。
特别是在2003年以后,日韩等国的跨国车企纷纷涌入中国,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在中国车市平分秋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如今的中国已是跨国车企的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例如奥迪公司2011年在中国销售了31.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7%,首次超过在德国本土的销量。
对于国内,中国开始正式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汽车生产领域。
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成功拿到“准生证”, 2006年自主品牌国产车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型。
不仅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在十年中迅速提高至25%以上,还在海外建厂,出口成绩连年攀升。
据郭孔辉回忆,在加入WTO以前,中国一直对外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搞“两免三减半”,而国内企业却不享受这些优惠。
入世后国内外企业在中国的待遇实现基本平等。
他评价:“入世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促进我国放宽汽车市场政策,也促进了市场成熟,同时积累了我们的技术、管理能力,促进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展望未来,郭孔辉迫切希望能继续解开企业的“绳索”,更重要的是“给自主品牌以扎扎实实的支持”,比如充分肯定并相信国内企业“能行”,在政府采购等政策上向自主品牌倾斜等,“实际上过去对自主品牌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他表示。
做强汽车产业不能靠“合资”
入世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然而,电控、自动变速器等汽车核心技术仍有缺失,相关知识产权尽在跨国车企手中,不少关键零部件也产于外资企业,中国车企往往自己“做不了”而只能买,甚至天价难求……在郭孔辉心里,这些都是入世十年乃至中国汽车工业诞生以来的一大缺憾。
近十年来,我国的汽车技术“确有明显进步”,“入世也部分解决了过去我国一直没有汽车产品开发能力的问题”,但是,他强调:“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并不能靠入世解决。
”作为中国汽车界的元老,郭孔辉用“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词句解释中国至今没有核心汽车技术的历史原因。
据他介绍,建国之初实行计划经济,不需要技术。
改革开放特别是
入世之后,不断增多的合资车企长期依靠外国技术。
郭孔辉指出:“当时我们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我们的技术人才,增长技术才干。
”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自主品牌。
没有自主发展的权力,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人才队伍。
”郭孔辉一语道破问题根源所在。
他认为,“我们在自主品牌车企进行技术研究,在自己干的过程中积累”,中国的汽车技术才有真正的进步。
不仅是技术,郭孔辉回顾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史时指出,我国民营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带动。
即使是现在,国内发展较好的零部件企业仍多半是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早年曾得中国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
而我国的民营零部件企业当初被合资车企指为产品“不合格”而无法进入其采购范围,直到奇瑞、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诞生后,民营零部件企业状况才有改观。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发展现状,都说明“自主品牌的发展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一步。
”郭孔辉在为自主品牌呼吁时反复强调,不要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甚至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寄望于合资车企。
因此,他在为当前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开药方”时,也一直将“自主”作为第一味药,“只有自主才有可能培养起我们自己的汽车技术人才。
” 他说。
“育自主品牌如养亲儿”
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一直是郭孔辉多年来在汽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他用形象的比喻说:“培育自主品牌,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如培养一个孩子。
”刚开始总要“抱一抱”,等能走时“试着下地走一走”。
他认为,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事实上已经可以“不用人抱了”,政府作为父母,“应当放手看能否走稳,走不稳再扶一把,一直让其自己发展,会走、会跑,逐步锻炼起来,逐步强大。
”加入WTO以后,世界上不少一流汽车企业进入中国,郭孔辉说,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相当于一个不会走的孩子去跟彪形大汉打拳击,应当让对手逐步升级,而不是马上迎战最强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