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石灰吟》教案5篇

《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篇1 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决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燃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____,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的: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燃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按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展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老师深化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刚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石灰吟》的课件、诗词解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石灰吟》的文本,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石灰吟》的意境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6.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朗读、背诵情况,以及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教师还需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
2. 学生对《石灰吟》的诗意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诗歌韵律、意境等特点的能力。
石灰吟教案导入部分设计

石灰吟教案导入部分设计石灰吟教案导入部分设计第1 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育同学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同学的课外积累,发挥同学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奇》有一个漂亮的传奇,精致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和善它叙述美而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叙述美而好的传奇吗?让我们怀着奇怪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2、问什么是化石?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缘由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讨论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关心确定地层的年月。
二、同学齐朗诵:1、正音正字:qí huàn yuán ɡǔ hái ɡǔ ɡuǒ cánɡ cōnɡ lónɡ yōu yǎ tàn fú奇幻远古骸骨裹藏葱茏幽雅叹服zào wù zhǔ hǎi kū shí làn rì zhuǎn xīnɡ yí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三、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整体感知思索以下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讨论化石呈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奇妙与人类宏大的赞美之情。
(3)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引起读者去想象远古世界和倾听奇妙故事的兴趣第36节为其次层,详细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石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的题目“石灰吟”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灰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特性和象征意义。
3.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3.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3.4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石灰为题材,模仿《石灰吟》的风格。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进行文学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4.2 学生诗歌解析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互相评价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石灰吟》。
诗人李清照的介绍资料。
石灰的实物或图片。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图片。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读。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与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与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与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石灰的品格和情怀,培养坚毅的品质。
2. 学会珍惜生命,追求真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以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入,激发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3.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诗文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4.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和诗文背景。
5.3 诗歌创作素材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素材,如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入诗文的学习。
6.2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诗美的感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灰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勇敢坚强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石灰吟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石灰制作过程的诗歌,展现了作者于谦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重要动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人物和情感,了解作者如何表达这种精神。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石灰吟诗歌的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诗歌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石灰吟中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和情感,分析诗歌的意境。
3.诗歌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4.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学习石灰吟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简要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6.相关知识拓展:介绍石灰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背诵、解析石灰吟,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精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诗歌《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于谦,强调他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提问:从石灰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2)引导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联系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作者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志向。
)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诗歌(1)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8、背诵诗歌(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石灰吟》经典教案

《石灰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石灰吟》,理解诗中“谦、锤、凿、焚”等生字词,掌握“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2.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首先,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事迹,以及《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对于谦的了解和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读古诗《石灰吟》(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写生字词,如“谦、锤、凿、焚”等。
然后,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接着,学生试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最后,学生试讲,逐句理解诗意,教师适当点拨。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学生自由读全诗,尝试连贯讲述诗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例如,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让学生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讨论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的作用等。
接着,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轻声自读、想象诗中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崇高品质。
3.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诗句意思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相关的古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石灰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反思。
《石灰吟》教案4篇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妙,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理解石灰匠人的辛勤劳动和对石灰的热爱,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石灰吟》的文本。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3.2 课前准备教师事先阅读和理解《石灰吟》。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技巧。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以石灰匠人的辛勤劳动为话题,引入《石灰吟》的学习。
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和认识。
4.2 朗读诗歌学生朗读《石灰吟》。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3 解析诗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4.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强调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准备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和思考,观察其对《石灰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以及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能力。
6.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其记忆和发音准确性。
评估学生选择的作业古诗的分析,观察其对诗意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3)能够分析并欣赏石灰吟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学会欣赏古诗,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韵律美。
(3)欣赏石灰吟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文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石灰吟》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石灰吟》,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堂初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石灰吟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资料,增进对诗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石灰吟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和书写能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课文《石灰吟》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明朝文学家于谦。
诗歌通过石灰烧制的过程,寓意了人格的高洁和坚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体会作者通过石灰烧制过程所表达的人格追求;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对诗歌寓意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石灰烧制的视频短片导入,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4. 解析诗歌:讲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字词和诗歌意境,进行相关的练习。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7. 背诵诗歌:让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石灰吟》板书内容: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将《石灰吟》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诗歌的寓意。
2. 请学生结合生字词,用诗歌的意境写一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生字词的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于谦的生平和文化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石灰吟》的文学价值:本课教材选取的《石灰吟》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明朝文学家于谦。
诗歌通过石灰烧制的过程,寓意了人格的高洁和坚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石灰吟》教案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方面,我将在课后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举例:对比诗中的石灰制作过程和诗人品质,让学生明白托物言志的内涵。
(3)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于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古代文化背景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举例:介绍古代石灰的制作工艺和诗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如何将诗人的高尚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难点之一。
《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石灰吟》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石灰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
4.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和诗人的高尚品质;
5.感受诗人托物言志的手法Leabharlann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美好品质的情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品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这些品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诗文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石灰岩、石灰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灰这一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石灰有什么了解?诗人为什么会以石灰为主题写诗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以及诗文的意境。
(2)分享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诗文意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 运用诗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石灰画。
3. 调查生活中石灰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的正确朗读与背诵情况。
2.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3.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石灰画的创作和生活调查的分享。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石灰岩、石灰窑等与石灰相关的图片。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作者于谦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作者背景: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兵部尚书等职,有“于青天”之称。
3. 诗歌主题:石灰吟,寓意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象征诗人自己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5. 诗歌拓展: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感悟等方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悟文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石灰吟》2. 诗歌原文3. 作者:于谦4. 诗歌主题: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5.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分析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灰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石灰匠的身份,敬佩其坚贞不屈的精神。
(2)学会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1)分析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石灰匠的身份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石灰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是如何制成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石灰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对诗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
(2)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石灰吟》,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通过欣赏诗中的意象,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石灰匠坚贞不屈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制作过程的短文。
(3)以“我心中的石灰精神”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石灰吟》完美教案1

古诗《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并背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中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石灰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是的这是石灰,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形成的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石灰有关的诗《石灰吟》。
二、解诗题石灰吟,吟,指吟颂,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石灰吟,就是石灰赞歌。
三、知作者1.知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师:《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请同学们浏览他的简介。
2.知创作背景。
(出示背景介绍)四、读诗句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字体的生字。
2.再和老师读一读。
五、懂诗意1.(出示古诗和注释)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逐句出示及解释。
(1)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诗意: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诗意: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六、悟诗情1.师:这首诗在歌颂石灰,写了石灰不怕千万次捶打,也不怕被熊熊烈火的焚烧,这实际也在表明了作者的一些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
2.师小结: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课前预习:
1.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作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例:生当作人杰----
(2)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诗题。
(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
(3)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
什么颜色
(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洁、清白)
(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7)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目标:
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
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
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
①展示课文朗读(师注意评价)
师精讲七言诗的停顿、节奏。
师点拨:我给大家提个建议,看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慢一点。
因为在提醒别人诗要结束了,注意回味。
再试试,齐读《石灰吟》,注意最后放慢读。
②交流词语理解
▲师精讲:“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
让生举例: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师精讲“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
“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
③无端,平白地。
1.“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4.“等闲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5.“等闲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③提生说说全诗的意思。
(3)师小结: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
生诵读全诗。
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你能不能根据诗歌内容,简单说说石灰的制作过程
2.合作探究一: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出示)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jiào)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②交流展示,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6.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二、言志:体验于谦的“石灰”人生
1.合作探究二:《石灰吟》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它还写了谁
①诗歌表面是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
只有你不敢的,没有老师不能承受的
②小组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③组织交流:
a.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b.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c.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d.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e.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2.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于谦的资料:
于谦( 1398—1457 ): 字廷益,是明朝着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
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正,不为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49年,明英宗皇帝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
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
但英宗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3.刚才发言的同学,你从这段资料中,找到了印证了吗
4.石灰如人,人如石灰。
这首诗正是于谦伟大人格的印证。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像石灰,像于谦这样呢(岳飞、文天祥、司马迁、屈原、刘胡兰等等)
四、抒怀: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
1.一诵――少年抒怀
据说《石灰吟》这首慷慨激扬的诗,是于谦12岁时写下的,想
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少时写下的《石灰吟》。
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假如你就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杀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呢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我们深情的吟诵。
(音乐起,生诵读全诗)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人虽远去,但精神长存。
今天,我们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
让我们深情地背诵于谦的《石灰吟》。
师总结: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吧!(师指导难写字“锤”的笔顺,“焚”的书写后,生抄写全诗。
)
布置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①《咏煤炭》——于谦②《梅花》——王安石
③《青松》——陈毅④《竹石》——郑板桥
⑤《马诗》——李贺⑥《墨梅》——王冕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再到其他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3.写话练习:以“我想对于谦说”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灰吟明于谦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