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血红素在β-环糊精包合前后溶解度和溶出度的研究

合集下载

β―环糊精包合物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

β―环糊精包合物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

β―环糊精包合物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摘要] 虽然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挥发油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与药效发挥。

该文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部位进行制剂处理,同时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香附四物汤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主要活性成分体外跨膜转运的改变,探讨了β-环糊精包合物对以低溶解性、高渗透性为特征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第Ⅱ类药物跨膜转运与吸收的影响。

首次建立了UPLC-MS/MS进行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去氢木香内酯、α-香附酮同时测定的含量分析方法。

结果表明,将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其活性成分在体外的透膜转运与吸收,据此推测环糊精包合物对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有一定改善作用。

该文的研究内容为香附四物汤β-环糊精包合物更加深入的体内过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其新型口服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包合物;Caco-2细胞模型;转运;吸收[收稿日期] 2015-02-0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880);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2KJA360002)[通信作者] *钱大玮,研究员,硕士生导师,Tel:(025)85811916,E-mail:qiandwnj@[作者简介] 席骏钻,硕士研究生,E-mail:xjzd666@Effect of 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on transport of major components ofXiangfu Siwu decoction essential oil in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XI Jun-zuan,QIAN Da-wei*,DUAN Jin-ao,LIU Pei,ZHU Yue,ZHU Zhen-hua,ZHANG Li(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and Jiangsu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Abstract] Although the essential oil of Xiangfu Siwu decoction (XFSWD)has strong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its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restric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In this paper,Xiangfu Siwudecoction essential oil (XFSWO)was prepared by forming inclusion complex with β-cyclodextrin (β-CD).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β-CD inclusion complex on the transport of major components of XFSWO using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thus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this formation on the absorption of drugs with low solubil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which belong to class 2 in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A sensitive and rapid UPLC-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senkyunolide A,3-n-butylphthalide,Z-ligustilide,dehydrocostus lactone and α-cyperone,which are active compounds in XFSWO. The transport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free oil and its β-CD inclusion complex.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XFSWO/β-CD inclusion complex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ransportation and absorption of major active ingredients than free oil. Accordingly,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can improve bioavailability of poorly water- soluble drugs. Above all these mentioned researches,it provided foundation and basis for physiological disposition and pharmaceutical study of XFSWD. [Key words] XFSWD; essential oil; inclusion complex;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 transportation;absorptiondoi:10.4268/cjcmm20151510香附四物汤是四物汤的重要衍化方,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香附、木香、延胡索7味药组成,具有养血调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1]。

辣椒红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辣椒红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剂 加
食品 研究与开发
26o7O 0 。1。 OV. N 3 2
1 — 9l
辣椒红色素与 1一 3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及理化性质研究
林 荣峰 , 王丽 , 向锋 刘 ( 阳农业 大学 基础部 , 宁 沈 阳 10 6 ) 沈 辽 1 11
摘要: 阐述 了辣 椒 红 色素 与 B 环 糊精 包合 物 的 制 备度 其 理 化性 质 的研 究 。采 用饱 和 水 溶 液 搅拌 法 制备 包合 物 , 过 一 通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鉴 定, 并将包合物与 色素在光照、 同 p 不 H值、 同温度下比较各 自的 色泽损 失率。结果表 不 明: 色素由包舍前 的脂溶性 变为 包合后 的水溶性 , 包合物在光照 、 同 p 且 不 H值及不 同温度 条件 下的稳 定性与 色素相 比均有一定程度 的提高。
P OUND AND T HYS C HE P I OCHE C ES MI AL T T H N R n — e g W ANG L , I a g f n o g fn , i L U Xi n - e g
( ai C us e at e tS e yn r utr nv r t,h n a g10 6 ,ioig C ia B s o re p r n ,h na g i l e ies y S e yn 1 1 1Lann , hn ) c D m Ag c u U i A src :T eicuincmpu do - yld x i wt a r apg e t a pe ae i at l. b t t h ls o o n f c c et n i p p k im n w s rp rdi t s r c a n o 3 1 o r h i n h ie

环糊精包合物表征手段的研究进展_李香

环糊精包合物表征手段的研究进展_李香

光强度增强的原因有,(1)环糊精结构构象能保护 在4 000~400 cm-1范围内吸收峰很强,容易掩盖客
客体分子的荧光激发单重态和磷光三重态,使之不受 体分子的吸收峰,故通过主体、客体、主客体混合
水溶液或溶剂中促灭剂的影响,且 CD 空腔内局部黏 物、包合物吸收峰的变化就可确知是否生成了包合
度增大,氧对客体分子的荧光促灭作用随之降低; 物。其中包合物的图谱与单纯的主客体图谱有较大
HP-β-CD 有归属于 O-H 的伸缩振动峰,物理混合物 据算出了各包合物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数。
的红外光谱图类似于两个单体图谱的叠加,而包合
热分析法虽能测定主客体是否包合及包合物的稳
物的羟基氢键伸缩振动峰发生位移,并且物理混合 定性,还可用Kissingerhe和Ozawa方程计算包合物
物出现的1 700~1 500 cm-1谱带强度在包合物中明显 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参数,但不能测出主客体包
Scalia等[2]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包合物固相特征,确 合常数的方法较多,有双倒数法、荧光偏振法、时
定了包合的最佳方法,并证明当主体 CD 的浓度超过 间分辨荧光法、相分辨荧光法及荧光各相异性法[4],
防晒剂浓度 10 倍时,防晒剂进入 CD的空腔形成完全 其中双倒数法可以提示客体与 CD 之间的多级包合,
近年利用环糊精(cyclodextrin,CD)的“外 亲水,内疏水”特性与药物及多种有机化合物形成 包合物的研究备受关注。其原因是 CD 空腔尺寸与大 多数临床使用的药物分子尺寸相适宜,形成的包合 物稳定且无毒副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药物的溶解 度,输送药物到特定靶点,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增加 药物的治疗效果。详细了解包合物形成的基本原理 及其结构,对研究药物包合系统非常重要。目前研 究环糊精和药物包合作用的手段较多,现对各种表 征手段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 述。 1 环糊精包合物常用的表征方法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分析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分析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姜洪芳;钟华林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12)002
【摘要】综述了近10a来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从包合物客分子特性、品种及剂型,包合方法,包合工艺优化研究,包合物质量评价,包合物物相鉴定,包合物稳定性,β-CD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β-CD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等8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并对中药β-CD包合物制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姜洪芳;钟华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1
【相关文献】
1.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J], 侯芳洁;宋军娜
2.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J], 李云;孙利伟;赵胜芳;崔瑞杰
3.地高辛与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及包合物制剂的稳定性 [J], 李方;唐跃年;卜书红
4.萜类化合物与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J], 李进;邵大钊;张钊华;尹华滔;赵焱
5.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J], 龙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时,借其特殊的结构可增加被包化合物的“极性”,从而增强 了一些脂溶性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水中的溶解度。这是因为在25℃下,HP—B—CD在水中溶解 度远远大于13一CD的溶解度,包合过程简便易行,很适合大规
但是,B—CD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难以在药剂学领域广 泛应用。为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合成了 各种B-CD的衍生物(B—CDD),主要分为亲水性、疏水性和 离子型三种。离子型环糊精主要包括羧甲基B一环糊精(CME一
目前,美、日等国药典已将B—cD收载为口服辅料,前列 腺素和吡罗喜康8一CD包合物制剂已在日本和欧洲上市。HP一 /3-CD已被美国药典和Wade A编著的《制剂辅料手册》收 载为注射用辅料。我国己将HP—B—CD的开发列为95攻关项 目。商品名为Captisol的SBE—B—CD可望被药典收载。辉 瑞公司已成功开发以SBE一0一CD作为包合材料的抗精神病药 Ziprasidone的注射剂并在美国、瑞典上市[2 7|。但是此类研 究多数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工业化生产较少应用。究其原因, 提高B—CD包合物收得率、包封率,减少原、辅料消耗,降低 生产成本及对D—CDD的安全性、毒性和体内行为的进一步 的考察是问题所在。但是研究结果表明,B—CO和B—CDD是 改进药剂处方十分有效的工具,应努力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关家彦.岩白菜素包结物的研制[J].中成药,1991,13(1):4. [2]杨彩琴,申世刚,王静,等.桂利嗪一B一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J].中
structures of natural and alkylated cyclodextrins[J].J Pharm Sci,1995。84(3):330. [9]Okimoto K,Rajewski R A,Uekama K,et a1.The interaction of charged and uncharged drugs with neutral HP—B—CD and anionically charged SBE7一B—CD[J].Pharm Res,1996,13(2):256. [10]Loftsson T,Gudmundsdottir T i,Fridriksdottir H.The influence of water—soluble polymers and PH on HP—B—CD complexation of drugs[J].Drug Dev Ind Pharm。1996,22(5):401. [11]Loftsson T,Gudmundsdottir T K,Fridriksdottir H.The effect of watersoluble polymers on aqueous solubility of drugs[J].Int J Pharm,1996,127(2):293.

水溶性β-环糊精与华法林/阿魏酸包合物的制备及抗凝血性质测试和机理分析

水溶性β-环糊精与华法林/阿魏酸包合物的制备及抗凝血性质测试和机理分析

水溶性β-环糊精与华法林/阿魏酸包合物的制备及抗凝血性质测试和机理分析杨美玲1,2宋玉民1卢小泉*11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 730070)2(运城学院应用化学系,运城 044000)【摘要】采用研磨法和蒸馏法制备了阿魏酸(Ferulic acid,FA)和华法林(Warfarin,W)与β-环糊精(β-CD)的二元包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和X粉末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了包合物的抗凝血性质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水溶性(包和物的溶解度约为5 g/L,华法林和阿魏酸为难溶物)和抗凝血指标都优于阿魏酸和华法林。

与HSA作用的光谱结果表明,包合物可与HSA相互结合,增强了药物的血溶性,通过生成包合物避免了药物阿魏酸被氧化而失去原有的药效作用。

说明华法林和阿魏酸经医药载体β-CD包合后水溶性增大,疗效增强,与HSA结合后可以达到药物通过血液输送的目的。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5(043)006【总页数】7【关键词】华法林;阿魏酸;β-环糊精;包合物;抗凝血性质;人血清白蛋白1 引言众所周知,许多药物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过小,导致了它们的生物利用度低,使得其药物疗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效果较好,应用也较为便利的是以环糊精作为医药载体。

环糊精(CD)是一种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形成的一种无毒性的大环状低聚糖,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尺寸的疏水性空腔,因此可以选择性地包合多类客体分子而形成超分子化合物,而且,所形成的包合物分子在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等方面会发生较大的改变[1]。

环糊精的这种包合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阿魏酸(Ferulic acid,FA),是当归、升麻、蒲公英等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多种药理作用[2]。

相溶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

相溶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

相溶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摘要】目的:探讨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

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竹碱为对照品,建立含量测定方法。

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

结果:在水溶液中,芦竹碱的浓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

结论:β-环糊精与芦竹碱形成1:1型包合物。

β-环糊精对芦竹碱最大增溶倍数为1.91倍,增溶效果较好。

【关键词】芦竹碱β-环糊精相溶解度【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78-01芦竹碱(Gramine)又称禾碱,来源于禾本科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扩张腹腔血管,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

但芦竹碱水溶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的发挥,为此,本实验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芦竹碱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以改善芦竹碱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较好的增溶效果,为其相关制剂和产品的开发创造条件。

1 方法与结果1.1对照品贮备液的制备取芦竹碱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入乙醇至刻度,摇匀,得到0.198 mg/ml对照品贮备液。

1.2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 0. 2,0. 4,0. 6,0. 8,1. 0,1.2,1.4ml于10 ml容量瓶,50%乙醇定容至刻度。

以50%乙醇为空白于278nm测定吸光度值。

以芦竹碱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C(mg?mL-1),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经回归处理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684+33.78685X,r= 0.99983 (n=7),芦竹碱在0.004 ~0.028mg /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3相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称取过量的芦竹碱5份,分别置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10 mL不同浓度(0~1.0×10-2mol?L-1)的β-CD溶液,密闭。

环糊精对氯尼达明的包合研究

环糊精对氯尼达明的包合研究

环糊精对氯尼达明的包合研究陈卫星;马爱洁;单民瑜;冯雪;韩晓乐【摘要】采用β-环糊精包合来提高氯尼达明的水溶性.研究了β-环糊精对氯尼达明的包合机理及pH对包合常数的影响.发现pH 7.4时,β-环糊精对氯尼达明的包合为简单包合,包合常数为8.304;pH 10.0时,β-环糊精只有在较低浓度下对氯尼达明的包合是简单包合,包合常数为6.955.%β- cyclodextrin is used to make inclusion compounds with lonidamine, which aimed at improving the water- solubility of hydrophobic drugs. The inclusion mechanism of β- cyclodextrin for Lonidamine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pH on inclusion constant is also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in pH 7. 4 buffer solution, the simp le inclusion is occurred between β- cyclodextrin and Lonidamine;while in pH10.0 buffer solution, the simple inclusion is only occurred in lower concentration of β-cyclodextrin, the inclusion constant is 6.954.【期刊名称】《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2【总页数】6页(P141-145,178)【关键词】环糊精;氯尼达明;包合常数;工作曲线【作者】陈卫星;马爱洁;单民瑜;冯雪;韩晓乐【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5;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4环糊精是由葡萄糖单元环状排列组成的低聚物的总称[1],是由环糊精葡萄糖转移酶(CGT)作用于淀粉所产生的一组环状低聚糖.环糊精的形式有很多种 ,常见的有α-CD,β-CD 和γ-CD,分别有六个,七个和八个葡萄糖基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联结而成的,分子形状都是略呈锥形的圆环[2-4].环糊精空腔外侧连有较多羟基,而空腔内部则是憎水基,因此呈现"外亲水,内疏水"的性质[5-6].由于这种特殊分子结构,使它可以和多种小分子形成包合配合物(Inclusion Comp lexes).因此在化学分离及分析、药物控制释放、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7-8].氯尼达明(Lonidamine),化学名为1-(2,4-二氯苄基)-1H-吲唑-3-羧酸,是由意大利Aigelini公司开发的抗肿瘤药物[9],于1988年以商品名Doridam ina在意大利上市.该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毒副作用低,口服效果好,不引起骨髓抑制等优点[10].其结构如图1所示.但由于其水溶性极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现在国际上多采取将氯尼达明微粉化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氯尼达明的溶解度[10].但是微粉化成本偏高,技术条件限制大,对提高氯尼达明的治疗效果起到的作用有限.环糊精曾用于多种药物的包合物制备,均能够在改善客体分子的不良性质上起到积极作用,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11-12].图1 氯尼达明分子结构Fig.1 Mo lecu lar struc ture of Lonidam ine文中主要利用环糊精的特殊结构,尝试用其来改善氯尼达明的水溶性.由于在此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次主要采取简单的物理包合,期望氯尼达明分子能够以物理作用进入到环糊精的空腔中,形成包合物.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及仪器磷酸二氢钾:AR,武汉南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AR,新乡华幸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钠(NaOH):AR,深圳华祥化工有限公司;氯化钾(KCl):AR,上海新宝精细化工厂;硼酸:AR,上海新宝精细化工厂;氯尼达明(Lonidamine):AR,连云港尤利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醇: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β-环糊精(β-CD):纯度≥98%,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蒸馏水中重结晶两次;N,N-二甲基甲酰胺(DMF):AR,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4Å分子筛干燥72 h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50),日本Shimazu公司;X射线衍射仪(XRD-6000),日本Shimazu公司.1.2 β-环糊精-氯尼达明固体包合物的制备将β-CD与氯尼达明按1∶1(mol/mol)的比例混合,用DMF溶解.搅拌30min后,将其放入真空烘箱中烘干,使DMF完全挥发,留下的白色固体就是所形成的包合物.1.3 包合物性能测定用X-射线衍射法分别测定环糊精-氯尼达明包合物和环糊精-氯尼达明物理混合物的晶相结构.2 结果与讨论2.1 氯尼达明标准曲线由于氯尼达明的水溶性太差,故在制作其标准溶液时采用了助溶剂-甲醇.因为甲醇和水可以很好的互溶,并且氯尼达明在甲醇中的溶解度较大.在配制过程中,可以使用少量的甲醇作为助溶剂,使其可配制成稳定时间较长的溶液.同时,甲醇和氯尼达明对紫外光的吸收波长相距很远,测量时不需考虑甲醇的干扰,这些对实验测量都是有利的. 氯尼达明水溶液的稳定性是随时间变化的,特别是在缓冲溶液中,其变化趋势如图2~3所示.在中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氯尼达明的溶解度都是逐渐趋于稳定的.不同的是中性条件下氯尼达明的溶解度是先上升后下降,而碱性条件下则是先下降后上升.这其中的差别可能是由于中性条件下体系中只存在溶解-析出平衡,而碱性条件下在溶解-析出平衡和水解-中和平衡的共同作用下,氯尼达明稳定后的固有溶解度有所提高. 将配制好的氯尼达明溶液25℃恒温放置6天后,经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出其在pH 7.4和10.0条件下氯尼达明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99 nm和299.5 nm.分别在这两个波长下测出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如图4~5所示.图2 氯尼达明溶解度随时间变化曲线pH 7.4Fig.2 The variation of the solubility of lonidam ine with time in pH 7.4 bu ffer so lution图3 氯尼达明溶解度随时间变化曲线pH 10.0Fig.3 The variation of the solubility of lonidam ine with time in pH 10 bu ffer solution图4 pH=7.4时氯尼达明标准曲线Fig.4 The standard curve of lonidam ine in pH 7.4 bu ffer so lution根据曲线拟合,同时可得到不同缓冲溶液中的线性方程,见表1.根据以上线性方程可以测得任何吸光度下氯尼达明溶液的浓度.根据以上线性方程可以测得任何吸光度下氯尼达明溶液的浓度.图5 pH=10.0时氯尼达明标准曲线Fig.5 The standard curve of lonidam ine in pH 10.0 bu ffer solution表1 氯尼达明标准曲线线性方程ab.1 The linear equations of the standard curve of lonidamine注:C L为溶液中氯尼达明的浓度;I为不同溶液中氯尼达明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pH 方程 r 7.4 C L(10-6mol/L)=114.175×I-0.95084 0.99911 10.0 C L(10-6mol/L)=67.342×I-2.20096 0.997 392.2 相溶解度法研究β-CD与氯尼达明包合常数用溶液法包合氯尼达明,在溶液中存在着固液相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构成了研究β-CD与氯尼达明包合常数的理论基础.溶液中存在的固-液相平衡式为平衡时浓度 (a-x) (b-x)x平衡常数公式为式中:a为β-CD总浓度;b为β-CD存在时氯尼达明的总浓度;x为包结物的浓度.若用S0表示无β-CD时氯尼达明分子的固有浓度,难溶性氯尼达明分子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溶解度会有所增加,所以溶液中氯尼达明的浓度b=S0+x,则S0=bx,代入式(1)中可得当β-CD的浓度为零时,即b=S0,也就是说当a=0时截距就是氯尼达明的固有溶解度.由式(4)可看出,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理论上客体分子氯尼达明的浓度b也会呈线性增长.因此,由方程的斜率c和截距S0就可以得到体系的包合常数以及氯尼达明的固有浓度.2.3 pH 7.4时β-CD与氯尼达明的包合常数在pH 7.4的缓冲溶液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β-CD与氯尼达明包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其结果如图6所示.拟合出氯尼达明浓度-环糊精浓度的关系呈线性,其方程为b=15.088+8.304a,相关系数r为0.99721.图6 氯尼达明浓度-环糊精浓度曲线Fig.6 The relationship of concentrations of lonidam ine andβ-CD则根据式(3)可得出K=55.084,S0=15.088mol◦L-1,C=8.304.当pH=7.4时,可以明显的看出实验结果和理论是相符的.在此条件下,包合过程就是1∶1的简单包合,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氯尼达明的浓度也随之呈线性增加,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β-CD对氯尼达明有比较好的包合效应,对提高氯尼达明的溶解度是十分有效的.2.4 pH 10.0时β-CD与氯尼达明的包合常数研究了在pH=10.0条件下的包合行为,其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β-CD 对氯尼达明的包合并不是与简单包合理论相一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碱性条件下氢氧根与羧基的反应和包合反应共同作用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在这种条件下环糊精对氯尼达明的包合并不是简单的1∶1包合,而是多元包合.从图7可以看出标注的点1和点2是比较特殊的,因而就对其进行单独研究.分别在点1前后各取两点,在点2之后再取四点得出了图8~9的走势.图7 氯尼达明溶液吸光度-环糊精浓度Fig.7 The relationship of absorp tion of lonidam in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β-CD图8 点1附近的走势Fig.8 The trend near point1图9 点2之后的走势Fig.9 The trend near point 2将图7、图8和图9综合在一起看可以得出:随着环糊精含量的增加,氯尼达明含量呈无规律的上升下降趋势.如果继续降低β-环糊精的含量,即在图7中点1之前取2个点,得到了如图10所示的曲线.其拟合方程为b=148.078+6.955a,相关系数r为0.99348.根据式(3)得到K=4.670,S0=148.078 mo l◦L-1,C=6.955.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在碱性条件下,只有在比较窄的范围内氯尼达明浓度和β-环糊精浓度才可以呈现与理论相符合的线性规律,包合常数也是一个定值.而超过了这个范围,氯尼达明浓度和环糊精浓度的关系没有一定规律可循,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图10 点1之前的趋势Fig.10 The trend before point 12.5 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对环糊精-氯尼达明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做XRD测试,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 β-CD与氯尼达明混合/包合物XRD图谱Fig.11 The XRD spectra ofm ixture/inclusion ofβ-CD and lonidam ine由图11中可以看出,环糊精-氯尼达明的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图中实线为物理混合物的图形,可以明显的看出在2θ为15°时有一最强的尖锐峰,此为β-环糊精结晶的衍射峰[13].同时在2θ为25°和27°的位置还有两处比较大的衍射峰,而包合物的尖锐衍射峰则在20°之前就出现了,位于12.5°和17.5°的位置 . 很明显看出在物理混合物中位于15°的强衍射峰依然存在,那么,物理混合物的图形就可视作纯环糊精和纯氯尼达明的单纯叠加,而经过包合之后该处的衍射峰已经不见了,同时25°和27°位置的衍射峰也消失了.这说明,在β-环糊精和氯尼达明的包合过程中确实改变了两种物质的晶体结构.3 结论1)在pH 7.4条件下,虽然包合量很小,但是其包合常数比较大,达到8.304;2)在pH 10.0条件下,由于氢氧根的影响,包合量很大,但是其包合常数却比较小,为6.955,只有在β-CD浓度较低时才形成稳定的包合体;3)通过XRD分析确认了包合结构.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宋乐新,孟庆金,游效曾.环糊精和环糊精包合物[J].无机化学学报,1997,13(4):368.SONG Le-xin,MENG Qing-jin,YOU Xiao-zeng.Cyclodextrins and Their InclusionCompounds[J].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 istry,1997(4):368.(in Chinese)[2] 双金玲,刘泽华.纤维素固载-环糊精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15(4):55.SHUANG Jin-ling,LIU Ze-hua.Study on Cellulose G rafting withβ-Cyclodextrin[J].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5(4):55.(in Chinese)[3] 赵雅青,杨雪慧,董炎明.可溶性“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芳香化合物的吸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9):6.ZHAO Ya-qing,YANG Xue-hui,DONG Yan-m ing.Synthesis of solub leβ-CD-g-chitosan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 romatic Compounds[J].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 llege,2007,23(9):6.(in Chinese)[4] 李香,林秀丽.环糊精包合物表征手段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9(7):35.LI Xiang,LIN X iu-li.The Researching Progress of Exosynd rome Method Used in Studying 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 lex[J].Food and D rug,2007,9(7):35.(in Chinese)[5] Nan jaw ade B K,Manvi F V,Man jappa A S.In Situform ing H ydrogels for Sustained Ophthalm ic Drug Delivery,Science Drec t,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7,122:119. [6] 武俊杰,宋铁珊,陈志慧,等.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51.WU Jun-jie,SONG Tie-shan,CHEN Zhi-hui,et al.The Advancement of Inclusive Techno logy of Cyclodextrin[J].Journal of Xin 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2005,24(2):51.(in Chinese)[7] Carrier R L,Miller L A,Ahmed I.The U tility of Cyclodextrins for Enhancing O ral Bioavailability[J].Journal of Contro lled Release,2007,123:78.[8] 侯长军,罗斌,霍丹群.氯尼达明合成路线的研究[J].药学进展,2006,30(5):235.HOU Chang-jun,LUO Bin,HUO Dan-qun.Study on Synthetical Route of Lonidam ine[J].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 l Sciences,2006,30(5):235.(in Chinese)[9] 陈东宇,宋俊生,徐成.氯尼达明微粉化片剂的处方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1):32.CHEN Dong-yu,SONG Jun-sheng,XU Cheng.Study on the Formu lation of Micronized Lonidam ine Tab lets[J].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2007,15(1):32.(in Chinese)[10] 马志伟,张邦乐,何炜,等.一种新型壳聚糖固载环糊精分子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7,15(5):605.MA Zhi-wei,ZHANG Bang-le,HE Wei,et al.Synthesis of a Novel Chitosan G rafted withβ-cyclodextrin[J].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2007,15(5):605.(in Chinese)[11] 于凤波,费学萍,李德馨,等.双硫仑羟丙基β-糊精包合常数测定与包合物形成的热力学性质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10):630.YU Feng-bo,FEIXue-ping,LIDe-xin,et al.Studies 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DSF-β-CD_(HP)Inclusion Com plexes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J].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06,23(10):630.(in Chinese)[12] 马坤芳,任勇,王宣,等.银翘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常数的测定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39.MA Kun-fang,REN Yong,WANG Xuan,et al.Determ ination of Constant for the Inclusion Com plexof Yinqiao Volatile Oil withβ-cyclodextrin[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4,29(8):739.(in Chinese)[13] 黄怡.新型环糊精高分子的合成及其药物控制释放机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2004.HUANG Yi.Synthesis of Novel Cyclodextrin Polymers and Study on Thei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Mechanism[D].Xi'an:School of Science,Northwestern Po lytechnical University,2004.(in Chinese)。

羟丙基-b-环糊精元包合作用研究报告准备

羟丙基-b-环糊精元包合作用研究报告准备

羟丙基-b-环糊精元包合作用研究报告准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羟丙基-β-环糊精元包合作用研究我叫XXX,我的指导老师是XXX教授。

下面来看我的报告内容。

1.我的报告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背景,实验部分和全文总结。

2.首先来看论文的研究背景自1891年Villiers最早从芽孢杆菌属淀粉杆菌中发现环糊精以来,环糊精的发展细致划分的话,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1981年开始的发现阶段,20世纪中期的性质研究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环糊精发展的鼎盛时期,和这个时期有着交叉点的环糊精的应用研究阶段。

通过这么一段时期的研究,人类对环糊精的知识也日趋丰富。

3.环糊精是环状低聚糖的总称,是由6,7,8或更多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分别称为α-CD,β-CD,γ-CD等。

CD分子中的D-吡喃葡萄糖基都处于椅式构象,各糖基不能围绕糖苷键自由旋转,因此,CD分子的结构颇似锥形圆筒,所有的6-位伯羟基在“筒”的小口端,所有的2,3-位仲羟基在“筒”的大口端。

4.随着人们对环糊精知识的深入了解。

环糊精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药物载体、工业、超分子化学等领域,在几种环糊精中,β–环糊精(β–CD)制备较易,价格便宜,因而在分析中应用最普通,但由于β–CD溶解度较小,使其应用范围及分离分析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5.环糊精分子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它对有机分子凭借尺寸、几何形状和性质等差异进行识别和选择结合的能力,已成功运用于各种色谱与电泳方法,分离位置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对映体。

同时,我们也知道,许多药物或其前体至少含一个手性中心,而且常常是一个对映体有生理活性,另一个则相反,万全没有活性甚至反而有毒。

因此,需要继续建立简捷、廉价的对映体分离方法。

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我们做了如下的一些工作。

6.下面来看我论文的实验部分。

我的实验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合成部分以及合成产物的应用部分。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07-05T14:56:23.87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作者:赵青田[导读] 新型辅料β-环糊精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对于开发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品种有重要意义,就β-环糊精中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中药系赵青田 712000摘要: 新型辅料β-环糊精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对于开发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品种有重要意义,就β-环糊精中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药学应用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是由淀粉酶经酶解环合而得的6至8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常见的有α,β,γ3种。

β-CD包合技术在中药学领域中备受关注,本文就β-CD包合物近十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β-CD的制备方法1.1饱和水溶液法根据药物的加入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液-液法和液-固法。

将药物或其他溶液加入饱和的β-CD水溶液中,在规定的温度下搅拌相当时间后冷却使结晶,滤过、干燥即可。

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一般在磁力搅拌器或电动搅拌器中进行。

1.2超声法将药物加入β-CD饱和水溶液中用超声波破碎仪或超声波清洗机、选择合适的超声强度和时间,将析出的沉淀如上述方法处理即得。

此法简便、快捷。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香附挥发油包合物操作方便,包合率高,较同种工艺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产率高17.88%,包合率高11.51% [1]。

1.3研磨法将β-CD与定量的固体药物相混,在球磨机或乳钵中研磨一定时间即得成品。

实验中采用研磨法制备氯化血红素β-CD包合物,增加了溶解度和溶出度,提高了氯化血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掩盖了氯化血红素的腥味,同时为其加工成各种剂型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2 β-CD包合条件的研究包合物在进行包合条件研究时多用以下控制指标: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实际重量/(β-CD+投油量)×100% 包合物油利用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投油量×空白回收率)×100% 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包合物实际重量×100% 实验证明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有:β-CD与油的比例、油与水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

β环糊精

β环糊精

β-环糊精制剂应用研究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396 更新时间:2005-7-6 [关键词]:β-环糊精,制剂工艺健康网讯: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β-CD亲水性的甲基化和羟丙基化环糊精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后,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疏水性的乙基化β-CD与水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后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环糊精种类很多,但目前仍以β-CD应用最广,因β-CD具有空腔内径大小适中,包力强,原料能大量生产,经济易得等优点。

现将近年来β-CD在药学应用方面的情况作一综述。

1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β-CD分子内部以碳-氢键和醚键为主,具有疏水性。

外部以羟基为主,具有亲水性。

药物经β-CD包合后,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其溶解性能。

尼群地平在水中几乎不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丁燕飞等利用正交试验法,制备了尼群地平β-CD包合物,以15%乙醇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 min-1,采用浆法测定其溶出度,45min时包合物的溶出百分率是原料药的5.4倍。

崔山风研究了卡马西平普通片和β -CD分散片的溶出情况,结果采用包合技术制备的卡马西平分散片溶出速度明显增加,3min时药物已溶出90%,而普通片仅溶出6%。

氯化血红素是难溶性物质,又有血腥味,将其制成β-CD包合物后,溶解度和溶出度都有显著提高,原药和包合物的溶出度参数t50分别为67.0和19.7 min。

对乙酰氨基酚溶解度较小,体外溶出速率及体内吸收缓慢,黄莉等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对乙酰氨基酚-β-CD 包合物,熔融法制备了其固体分散体,并研究了其体外溶出,结果对乙酸氨基酚包合物(1: 1,W/W)(A)和PEG 600固体分散体(1:2, W/W)(B)的体外溶出参数K r,t50, t d分别为(A):0.833min-1,3.9min,4.4min;(B):0.506 min-1,4.4 min和5.1min。

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

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

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参考文献[1]曹德欣,曹璎珞.计算方法[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160~186.[2]李霞,郭政,王慕洁,等.应用药物动力学评价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注射[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6,9(3):198.[3]李进文,范志刚,曾平,等.首剂Bayesian反馈一点法预测苯妥英钠个体化给药方案[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l999,4(3)226.[4]RobertMaceyandGeorgeOster.Modelingandanalysisofdynam-icsystems[CP/OL]./,2004/5/21.[5]刘昌孝,刘定远.药物动力学概论[M].北京:中国学术H{版社.1984:348.[6]芮建中,蔡民虮,储小馒,等.NONMEM法估箅中国癫痫患者苯妥英的群体药动学参数[J].药学,1995,30(3):172.收稿日期:2004-02-l1对乙酰氨基酚一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方顺干,赵荣伟,袁川龙,商国美(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一环糊精包合物(PA一CD)的制备方法和胶囊的溶出度.方法用正交法实验设计优选出的.环糊精包合扑热息痛工艺包合最佳条件;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PA-CD,并用PA一CD和PA分别制成胶囊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PA-CD和PA的ttd分别为(5.05±1.60)min,(7.16±1.50)min(P<0.05)和(6.2l±1.20)min,(12.56±1.30)min(P<0.01).结论PA.CD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PA,具有一定的速释作用.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一环糊精;胶囊;溶出度中图分类号:R944.5;R9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93(2005)02-0148-02 Preparationanddissolutionratedeterminationofparacetamol-~-cyclodextrininclusionco mplexFANGShun-gan,ZHAORong-wei,YUANChuan—long,SHANGGuo-mei(PeopleHospitalofZhejiangProvince,Hangzhou31001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eparationtechniqueandthedissolutionratedeter minationofthepamcetamol-B-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PA-B-CD).METHODThePA-B-CDwaspreparedfromsaturat edsolutionandidentifiedby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thedissolutionrateinvitrowasdeterminedbyUVspectrophotometer. RESULTSDissolutionparameterst∞andt.IofPA.-CDandPAwere(5.05±1.6)min,(6.21±1.2)minand(7.16±1.5)min,(12.56±1.3)min(P<0.05).CONCLU-SIoNThedissolutionrateofPA-B.CDiSrapiderthenparacetamol(PA). KEYWORDS:paracetamol;口-cyclodextrin;capsule;dissolution-rate环糊精包合物用于药剂领域在近2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试用]B一环糊精(一CD)包合临产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并将其制成胶囊,试图提高扑热息痛的溶解度和溶速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报道如下.1仪器与材料1.1仪器UV一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ZRS一6智能溶实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热差示扫描仪(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美国PE公司).1.2材料-CD(广东郁南县环状糊精厂,纯度>98%);PA(药用,杭州华东制药厂).'148'ChinJMAP,2005April,V o1.22No.22方法与结果2.1PA-B—CD的制备和含量测定2.1.1PA-B.CD的制备运用正交法实验设计J,优选出的一CD包合PA T艺包合最佳条件(PA与CD比例为l: 3,搅拌时间为6h,包合温度为40℃)并采用饱和溶液法来制备.取42g的口.CD溶于近l000mL纯化水中(保持温度约55℃左右),再称量14gPA溶于其中,在40oC,200r/min条件下,不断搅拌6h后,置冰箱中静置过夜,次13减压抽滤,过滤物用少许纯化水冲洗,并用减压干燥器干燥24h以上,得包合物53g左右.2.1.2吸收波长的选择按文献方法操作,PA包合物在稀碱性溶液中,在(257±1)a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与文献报道相符,而.CD同法测定在紫外2l0—320nm波长扫描几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年4月第22卷第2期乎没有吸收.结果:一CD对PA在(257±1)am波长处没有干扰,可以用(257±1)am波长为测定PA和PACD的测定波长.2.1.3PA一CD含量测定方法取供试品80m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加水至刻度,精密量取5mL与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lOmL, 加水至刻度,摇匀,以溶剂为空白,在(257±1)a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E:)并计算PA一cD含量.结果PA?CD的实测含量为26.13%(n:6),产率为105.3%.2.1.4包合物的鉴定对PA,一CD,PA和一CD混和物,PA一CD分别采用热差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PA与一CD 混合物具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108~(2,173~C),而PA一CD 只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173~C),另一个吸收峰(90℃)位置前移且平坦而不明显,说明包合物的形成.2.2PA和PA一CD的胶囊制备取适量干燥至恒重的PA.CD(含量为26.13%)的粉末分装到2号胶囊中;另取适量干燥至恒重的PA粉末用适量干燥至恒重的一CD稀释成同体积的粉末分装到2号胶囊中,备用.2.3PA.CD体外溶出度测定量取经脱氢处理的纯化水900mL,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转速100r/min;取PA和PA一CD的胶囊各6个,分别加入6个操作容器内,以表1间隔时间定点,定时取样5mL,随时补充同温度溶剂,取样液经0.8urn微孔滤膜滤过,续滤液按含量测定方法项下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l.表1PA和PA一CD的胶囊的累计溶出度(%)(n=6)Tab1Commulativedissolutionrateofparacetamol(PA)andPA一CDcapsules(%)(n=6)2.4数据处理2.4.1提取参数两种制剂的体外溶出度参数值见表2.表2PA和PA一CD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参数(n:6)Tab2TheparametersofdissolutionrateforPAandPA-fl-CD capsules2.4.2两组差异性比较我们将两种制剂的t50,td作t检验,得£50经t检验P<0.05,有显着性差异.td经t检验P<0.ol,有极显着性差异.3讨论表1,表2结果表明,PA一CD胶囊比PA胶囊具有明显的速释作用.'t50,td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和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PA-CD胶囊释放PA的作用快于PA.PA1B—CD的制备按PA:CD包合物投量比为l:3,搅拌时间为6h,包合温度为40~C经n=6次制备,含量为(26.13±2.15)%,主客分子重量比为得率为1:3,其中纯化水冲洗过滤物时的量对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PA为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果用包合物制备其胶囊,可以起到快速解热镇痛效果,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参考文献[1]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2]方顺干.正交法优选出的环糊精包合对乙酰氨基酚实验[J].医药导报,2004,23(4):217.[3]吴硼,李永乐,胡庆军.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235-239.[4]安登魁.药物分析[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l-92.[5]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s].2000:附录75.收稿日期:2003.12-17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年4月第22卷第2期ChinJMAP,2005April.V o1.22No.2'149'。

氯化血红素在β-环糊精包合前后溶解和溶出度的研究

氯化血红素在β-环糊精包合前后溶解和溶出度的研究

氯化血红素在β-环糊精包合前后溶解和溶出度的研究
袁曦;洪清;林功舟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0(012)004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20)
【作者】袁曦;洪清;林功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氯化血红素-环糊精的包合性能研究 [J], 李端;吴秋燕;陈新建;于嘉鑫;任勇
2.β-环糊精与氯化血红素包合作用的研究 [J], 谢跃勤;童红武;李光水;盛良全;刘少民
3.不同β-环糊精衍生物的恩替卡韦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研究 [J], 王鹛嵩;吴海涛;王敏;陈声文
4.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溶出度研究及Weibull模型分析 [J], 金燕;吉翔;刘永琼;祁雯雯;刘念;陈凡
5.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及溶出度测定 [J], 李荣誉;汪德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氧化物模拟酶β- 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催化氧化苯酚测定过氧化氢(英)

过氧化物模拟酶β- 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催化氧化苯酚测定过氧化氢(英)

作者: 黄应平[1];袁丁[2];李瑞萍[3]
作者机构: [1]湖北三峡学院理工学院化学系;[2]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基础部!宜昌443000;
[3]湖北三峡学院理工学院化学系!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基础部宜昌443000
出版物刊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43-48页
主题词: 酶催化反应;β-环糊精-氯化血红素;苯酚;4-氨基胺替吡啉
摘要: 基于H2O2 +4 - 氨基胺替吡啉+ 苯酚———醌式染料(λmax507nm) + H2O 反应,研究了不同过氧化物酶测定H2O2 的方法- 在pH7-02 Tris- HCl 缓冲溶液中,系统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及模拟酶的催化活性,其中β-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催化H2O2 氧化苯酚与4 - 氨基胺替吡啉生成醌式染料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研究了β- 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作为模拟酶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在显色反应中β- 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和底物的最佳浓度0~6-8×10- 5mol·L- 1 过氧化氢浓度范围测定具有好的重线性和精确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0 ×104L·mol- 1·cm - 1-。

氯化血红素_环糊精的包合性能研究

氯化血红素_环糊精的包合性能研究
CD环糊精中性条件制备包合物, 包合技术改进氯化血红素 效果明显, 克服了以往增溶不大、稳定性不强的问题[ 7- 8]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1. 1 材料与试剂。氯化血红素标准品( 南京农业大学提 供) ; 氯化血红素( 南京农业大学提供) ; 环糊精( 安徽山河辅 料有限公司, 批号: 20080406) ; 羟丙基 环糊精( 泰兴新鑫医 药辅料有限公司, 批号: 20080324) ; 磺丁基 环糊精( 南京师 范大学新药研究中心, 批号: 20080427) 。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 试剂均为分析纯。 1. 1. 2 仪器。Explorer 电子分析天平( Ohaus Corporation) ; 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岛津公司 UV 2450) ;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上 海伍丰) 。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包合常数的测定[ 9- 12] 。pH 值 6. 86 的磷酸盐缓冲液 配制适当浓度的氯化血红素溶液作全波长扫描, 选取最强紫
表 1 不同环糊精的增溶倍数

Table 1 The solubilization multiple of different cyclodextrin
样品
溶解度 (∀g/L
增溶倍数
Sample 氯化血红素 Hemin chloride A B C
Solubility 29. 09
2 135. 21 3 145. 83 3 478. 97
糊精能够明显提高氯化血红素的溶解度, 增强稳定性, 但是包合会导致氯化血红素含量降低。 关键词 过量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 包合物; 包合常数; 溶解度;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O64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9) 15- 06825- 02

环糊精及衍生物的综述讲解

环糊精及衍生物的综述讲解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高分子材料论文论文题目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综述英文题目 The Review of Cyclodextrin and专业中药学院部中药学院成员:组长:组员:论文工作时间:2014年4月至 2014年6月目录摘要 . (3)关键词 . (3)前言 . (3)1 环糊精的来源与制法 (4)1.1 B-CD 的制备方法 . (4)2 环糊精的性质 (5)2.1 具有独特的包合性能,可与疏水性药用小分子形成的包合物能溶于水 (5)2.2 对热稳定,对碱稳定,对酸的稳定性较差 (5)2.3 在人体内吸收较困难,毒性小 (5)2.4 价廉易得 (5)3环糊精的应用 (6)3.1 环糊精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 (6)3.2 环糊精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8)3.3 环糊精包合物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8)4 环糊精衍生物概述 (10)4.1 环糊精衍生物的来源与性质 (10)4.2 环糊精衍生物的应用 (12)5 讨论 . ...................................................................................................... 14 参考文献 .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摘要:经文献检索,以参考文献为依据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进行简单介绍,并且从来源与制法、性质、应用等方面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学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环糊精;环糊精衍生物;药学应用The Review of Cyclodextrin and its DerivativesAbstract :Through searching literatures about cyclodextrin and its derivativ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t is to summarize the sources,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 in pharmacy.Keywords :cyclodextrin ;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前言环糊精( CD 是由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 4-苷键结合形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由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独特的优良性质,所以在中药制剂工艺中应用颇广。

β-环糊精存在下氯化铁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氟

β-环糊精存在下氯化铁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氟

β-环糊精存在下氯化铁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氟李咏梅;李人宇;付培楠;张龙【摘要】β-环糊精存在下,在pH 1.6的KCl-HCl缓冲溶液中,F~-与FeCl_3反应生成白色结晶性络盐使溶液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氟的新方法.络合物的最大褪色波长为263nm,体系的褪色程度与F~-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7.9μg/L.大量金属离子的干扰采用蒸馏法分离或8-羟基喹啉沉淀法去除;MnO_4~-、Cr_2O_7~(2-)和VO_3~-的干扰用抗坏血酸掩蔽.方法用于测定磷矿和药厂工序废水中氟时,PO_4~(3-)和Ca~(2+)的干扰用蒸馏法分离去除,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n=5),平均回收率为98%~102%.【期刊名称】《冶金分析》【年(卷),期】2010(030)003【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褪色光度法;氟;氯化铁;β-环糊精;磷矿;工序废水【作者】李咏梅;李人宇;付培楠;张龙【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2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氟有促进发育、预防龋齿和骨质变脆的作用,但氟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可致急、慢性中毒[1]。

高含量氟主要来源于矿石、土壤、饮水及工业废水中,因此准确测定矿石、工业废水中氟具有重要意义。

氟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2-4]、离子选择电极法[5-6]和离子色谱法[7-8]等,方法各有千秋。

本文基于在β-环糊精存在下,于p H 1.6的 KCl-HCl缓冲溶液中,F-与 Fe3+发生络合反应使溶液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氟的新方法。

功能高分子学报 β-环糊精_环氧氯丙烷水凝胶中水的存在状态及其溶胀特性

功能高分子学报 β-环糊精_环氧氯丙烷水凝胶中水的存在状态及其溶胀特性

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水凝胶中水的存在状态及其溶胀特性Ξ刘郁杨ΞΞ, 范晓东ΞΞΞ, 曹 哲(西北工业大学化工系,陕西西安 710072)摘 要: 研究了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水凝胶的合成工艺条件,发现该水凝胶透明性好,其干胶具有溶胀速度快的特点,且在-40~200℃范围内不存在玻璃化转变。

用DSC 对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水凝胶的溶胀过程及水在聚合物网络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在溶胀过程中水首先分布于β-环糊精的外围亲水空间依次形成非冻结结合水、可冻结结合水及游离水,其后水分布于β-环糊精内腔空间,当达到溶胀平衡后,β-环糊精的内外空间都分布有水。

关键词: β-环糊精;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水凝胶;水的状态;溶胀特性中图分类号: O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357(2001)02-0169-05Fig.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β-CD β-环糊精(β-CD )是由7个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如图1)。

分子形状是略呈锥形的圆环,其空腔内侧有两圈氢原子(H -3和H -5)及一圈糖苷键的氧原子处于C -H 的屏蔽之下,所以β-CD 的内腔是疏水的,这种疏水的空腔能与许多有机物结合形成主客体包合物。

β-CD 外侧由于大量羟基的存在而呈亲水性〔1-3〕。

正是β-CD 的这种特殊结构,使β-CD 基高聚物在药物控制释放、化学分离与提纯、环境保护等多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6〕。

水凝胶是指聚合物网络既含有大量的水又能保持固体形状的‘湿’材料,因其仿生性被广泛用作生物材料。

我们已合成了新型N -异丙基丙烯酰胺/N -乙烯基吡咯烷酮(N IPA/NV P )共聚物水凝胶,重点探讨了水凝胶交联网络的分子结构与其溶胀特性及最低临界体积相变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7〕。

本文选用具有强大包结功能的β-CD 作为结构单元,合成了β-CD/EPI (环氧氯丙烷)水凝胶,并详细地探讨了合成工艺条件。

β-环糊精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现象及其在有序纳米孔道片晶制备中的应用

β-环糊精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现象及其在有序纳米孔道片晶制备中的应用

β-环糊精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现象及其在有序纳米孔道片晶制
备中的应用
谭乐见;仲宣树;王锦;刘宗建;张爱英;叶霖;冯增国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卷),期】2022(43)11
【摘要】将β-环糊精(β-CD)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热至140℃后有大量白色晶体析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析出物为β-CD片状结晶.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结果证明了片状结晶的化学结构与β-CD原料相同.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证明片状结晶的理化性质与β-CD原料相同.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结果表明,β-CD片晶的结晶结构与β-CD原料不同.利用Diamond软件模拟了具有开通管道结晶结构的β-CD晶体的XRD谱图,发现其与实测的β-CD片晶谱图基本相符,说明β-CD片晶具有有序纳米开通管道结晶结构.比表面积测试和酚酞吸附实验进一步证实β-CD片晶具有比β-CD原料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吸附性能.
【总页数】7页(P198-204)
【作者】谭乐见;仲宣树;王锦;刘宗建;张爱英;叶霖;冯增国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2
【相关文献】
1.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2.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及其在贵金属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3.温敏性聚合物复合体系低临界溶解温度的研究
4.光响应温敏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低临界溶解温度的后调控研究
5.醇-水体系中pH值和焙烧温度对合成MgO纳米片晶体性质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包合物中氯化血红素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过60目筛的氯化血红素-β-CD包合物约0.55 g(约相当于氯化血红素20 mg),将样品置于1000ml量瓶中,用0.1 mol.L-1的氢氧化钠液稀释至刻度,然后按标准曲线下操作,平行测定3份,计算浓度并根据下式计算百分含量。
氯化血红素%=(氯化血红素量/包含物量)×100
表1 氯化血红素单纯药与包合物在人工肠液中的累积溶出量(%)
样品 5 min 10 min 20min 40 min 70 min 100 min 160 min T50
单纯药 0.98 7.82 20.26 42.62 51.73 69.03 82.3 67.0min
包合物 13.5 28.17 50.45 66.70 77.15 85.80 94.90 19.7 min
得包含物中氯化血红素的含量为(3.59±0.13)%。
2.3 溶解度的测定 精密称取过60目筛的氯化血红素20 mg和包合物0.55 g(约相当于氯化血红素20 mg),分别置于5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蒸馏水各25 ml,振摇使其均匀,于室温放置24 h,其间振摇数次,使成饱和溶液,取溶液各约5 ml,以4000r.min-1离心30 min,吸取上清液各1.0 ml至25 ml量瓶中,加0.1 mol.L-1氢氧化钠液稀释至刻度,再按标准曲线下操作,并计算浓度。得氯化血红素溶解度(17.97±0.082)μg.ml-1(n=5),氯化血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溶解度为(103.78±0.39)μg.ml-1(n=5),制成包合物后溶解度是原药的7.28倍。
KEY WORDS:Hemin;β-cyclodextrin;Inclusion complex;Solubility;Dissolution rate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氯化血红素可以用作铁强化剂及抗贫血药,是目前所知吸收率最高的生物态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已渐受人们的重视[1]。为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及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基于β-环糊精包合物可将难溶性药物以单分子式包入其中形成无定形粉末,可提高可湿性,增大渗透性,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的性质[2],采用研磨法将氯化血红素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为证实其可行性,本文对其进行了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探讨,现结果报道如下。
氯化血红素在β-环糊精包合前后溶解度和溶出度的研究
更新日期:2011-08-14 袁曦 洪清 林功舟 林芳英
摘要:探讨氯化血红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溶解度采用离心法,将氯化血红素及包合物用水配成饱和溶液,取适量以4000r.min-1离心,然后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溶出度采用桨法(中国药典二部二法),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血红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氯化血红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制得的包合物水溶性好,体外溶出快,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进一步证实包合物制备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加工成各种剂型开辟良好的前景。
2 方法与结果
2.1 氯化血红素-β-CD包合物的制备 称取氯化血红素10 g,溶于120 ml稀氨水中,另取β-环糊精350 g加水300 ml搅拌,再将两者混合,置于球磨机中研磨80 min,放置,使其自然干燥,用酸性丙酮洗涤,放置待丙酮挥发,减压真空干燥,即得。
2.2 包合物的含量测定
2.4 溶出度的测定 取过60目筛的包合物适量(约相当于氯化血红素10 mg)和氯化血红素10 mg,依桨法测定[4],条件:溶出介质为人工肠液(无酶,pH7.5)500 ml,转速为100r.min-1,水温(37±0.1)℃。分别在5,10,20,40,70,100,160min时取样,滤过(同时补加等量新鲜介质),取续滤液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适当倍数后,按标准曲线下操作,计算出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量(见表1)。
(First Affiliated Hospi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5)
ABSTRACT:The stady on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s of hemin before and after being incuded by β-cyclodextrin was.reported in this paper.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s of hemin before and after being incuded by β-cyclodextrin was detemined by centrifugal method and oar method repectively.The hemin was determined by UV-spectrophotometry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s of hemin can be increased after being included by β-cyclodextrin The solubility of inclusion complex of hemin is good in water,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this method is feasible.At the same time,the prospect of a good was opened up a lot of preparation being processed.
1 仪器及材料
1.1 仪器 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日本);ZRS-6型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751-GW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FQQ10X2可倾式球磨机(上海);pH酸度计(上海)。
1.2 材料 氯化血红素对照品(美国sigma化学公司,批号57-F-0416);氯化血红素供试品(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提供);β-环糊精(β-CD,广东省郁南县环状糊精厂,纯度>98%);氨水(药用规格);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适量氯化血红素对照品溶于0.1mol.L-1氢氧化钠液中,配成适当的浓度,以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空白,在200nm~500nm波长处扫描,结果在(385±1)nm处氯化血红素有最大吸收。再取适量β-环糊精溶于0.1 mol.L-1氢氧化钠液中,以0.1 mol.L-1氢氧化钠液作空白,同法操作,在该波长处无吸收,故选择该波长为氯化血红素的测定波长。
3 结论
关键词:氯化血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溶解度;溶出度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s of Hemin Before and After Being Included by β-cyclodextrin
YUAN Xi,HONG Qing,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105 ℃干燥恒重的氯化血红素对照品约2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适量使完全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2、3、4、5ml置于100ml量瓶中,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以溶剂为空白,用分光光度计在(385±1)nm处测定吸光度,经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0.086C+0.0045(r=0.9999,n=5),结果显示,浓度在1.97~9.85 μg.ml-1范围内,吸光度和波长呈线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