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2.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关于二人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
A. 音调非常高
B. 音色非常美
C. 响度非常大
D. 节奏非常快
4.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A. 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
B. 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 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
D. 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真空
B. 水
C. 钢铁
D. 空气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 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 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 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7.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B.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二、多选题
9.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
C. 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10.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
B. 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D. 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人们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可以传声
C.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减弱噪声
D. 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13.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 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 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下列几个实验现象中能够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A.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三、填空题
15.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________
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________减弱噪声.
16.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请仿照表中示例,
17.音乐会,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________在振动发声.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三个音阶,则能吹出“3(Mi)”、“1(Do)”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________很大;我们说一个人的声音“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 ________好
20.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
弱噪声,噪声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实验探究题
21.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这个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2.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既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已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小兰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 .实验研究;B .分析归纳;C .提出问题(或猜想); D .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五、综合题
2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花落水也有声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
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一期《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通过实验作出断定,这些声音不是
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
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
一开始,科学家们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
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
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________
A.等于20000Hz B.等于2000Hz C.小于20000Hz D.大于20000Hz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雪花落水也有声是因为________
24.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
(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价,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价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________.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时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误.
B、手指按在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③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
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2.【答案】D
【解析】【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解答】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
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
故选D.
【点评】理解清楚音调和响度的概念,重点理清二者的区别,另外生活中人们把高低和大小说混淆的话,也要区分开.
3.【答案】C
【解析】【解答】“波涛声震大明湖”说明声音的振幅非常大,故发出声音的响度非常大.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4.【答案】D
【解析】
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故A正确;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B正确;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故C正确;
D、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钢铁是固体,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所以钢铁、空气、水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故选A.
【分析】关于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声音依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答案】D
【解析】【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B、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它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指物体的振动幅度,不是声源的振动强烈;
C、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因素;
D、从环境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当音乐声过大时,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属于噪声.
【解答】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是指声源的振动强烈程度,故B错误;
C、能够分辨出熟悉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故C错误;
D、音乐声过大也可能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所以音乐声也可能属于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别、以及噪声的定义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时,瓶子壁的振动受到水的阻挡;水少的瓶子振动快,音调高;水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低;故A正确;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C错误;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8.【答案】D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在同种介质中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BC 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介质温度不同其速度也不同。
二、多选题
9.【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介质越少,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故B正确;
C、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根治噪声污染,故D错误.
故选ABC.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分析;
(3)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的装置,不能减弱噪声.
10.【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较快,在液体中传播较慢,故A错误;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 正确;
C、人们能够辨别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指音色,即使响度、音调相同,由于音色不同,声音依然能够分辨,故C错误;
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对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故D 正确.
故选AC.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需要靠介质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11.【答案】A,B,D
【解析】【解答】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A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
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的频率和物体的长度有关.
12.【答案】B,C
【解析】【解答】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生活中,人们听到声音,通常是由于空气可以传声,故B正确;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声音需要通过介质来传播,空气可以传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4)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13.【答案】A,B
【解析】【解答】A选项,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A符合题意。
B选项,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B符合题意。
C选项,加大力量会改变弦的振幅,因此响度改变,音调不改变,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尤其是知道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
响其音调的高低.
14.【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时,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不是证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不合题意.B、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符合题意.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不合题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三、填空题
15.【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
【解析】【解答】解: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关上门窗,窗外的噪声在传播路径上就被减弱了,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
【分析】此标志牌的意思是禁鸣喇叭.
16.【答案】声音;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一切都具有了两面性,有利的我们要加以利用,有害的我们要加以防止。
声音在人们生活、生产中都有应用,人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声音也有危害,噪声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分析】一切都具有了两面性,有利的我们要加以利用,有害的我们要加以防止。
17.【答案】空气柱;音调;音色;在传播过程中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中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所以音调会发生变化;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音色;传播过程中。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答案】甲;丙
【解析】【解答】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由图可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是:丙、乙、甲,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因此甲对应的是“3(Mi)”、丙对应的是“1(Do)”。
故答案为:甲;丙.
【分析】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9.【答案】响度;音色
【解析】【解答】解:(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
(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分析】①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20.【答案】dB;不能;不能
【解析】【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噪声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dB;不能;不能;
【分析】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的单位是分贝.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1)A;D;F
(2)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A. D. F;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琴弦故选G、H;则应该填入与G、H 相同的数据,即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1.02mm2.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ADF(2)控制变量法.【分析】(1)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2)研究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时,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2.【答案】(1)D、E
(2)C、A、B、D
【解析】【解答】(1)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关系,应控制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材料不同,故应选D、E。
(2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故顺序为CABD 。
【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频率的因素实验及科学探究的环节,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
五、综合题
23.【答案】(1)超声波
(2)D
(3)是
(4)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
【解答】(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20000Hz,【解析】
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发射和接受的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故选D;
(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声;
(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雪花落水也有声是因为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
故答案为:(1)超声波;(2)D;(3)是;(4)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
【分析】(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即高于20000Hz的声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声属于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的,可以发射和接受超声波;
(3)根据原文中: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进行判断;
(4)根据原文中: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即可得出答案。
24.【答案】(1)乙、丙、甲、丁
(2)乙
【解析】【解答】解:(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乙、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2)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水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低.因此此时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乙.故答案为:(1)乙、丙、甲、丁;(2)乙.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判断音调的高低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然后确定振动的快慢,再判断音调的高低.(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