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槽式道床、水沟及台阶等施工标准
煤矿井下质量标准化精品工程标准

煤矿井下质量标准化精品工程标准黄岩汇煤矿井下质量标准化精品工程标准第一部分:普掘(巷修)工程一、作业规程1、作业规程编制(1)作业规程内容应符合:a、《煤矿安全规程》;b、公司关于作业规程编制等有关规定。
(2)补充措施有针对性,内容以及审批贯彻等手续齐全。
(3)作业规程及附图(表)符合:a、实现微机自动生成,按比例绘制,尺寸标注准确、齐全;b、文字、图表内容要准确、齐全,不得随意涂改。
2、作业规程审批与贯彻(1)编制、审查、考试签字不得代签或打印;(2)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会审、复审制度。
3、作业规程及措施保存(1)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每个环节的要求管理作业规程和专项措施,特别要针对学习、贯彻、考试、实施等环节加强管理,查找不足、堵塞漏洞。
(2)专人负责检查规程及措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以及完好和整洁、无缺页、少字、涂画等现象。
二、各类软管1、风水软管自永久管路的分水(风)器接出后,必须规范吊挂在巷道帮上,风水软管吊挂与永久管路在一侧,吊挂高度1.5~2m,每3m设一个挂钩,永久巷道每挂钩必须上下两点固定,挂钩的上下两端必须都在一条直线上。
2、吊挂时,按软管的直径,由细到粗自上而下吊挂,直到软管的分风(水)器,分风(水)器向前至风动工具的软管可以拖地,但必须捋顺,严禁多处打弯,分水(风)器向前至风动工具的软管不超过10m,否则必须延长风水主软管;所有软管垂度必须一致。
3、各类风水软管不得跑冒滴漏,每个接头必须用正规“U”型销,并插到底。
4、凡是需要转向、改向或旋转使用的风水管、截止阀和风水包头连接时受张力的,要加相匹配的90°弯头。
三、机电设备1、耙装机的固定方法(1)平巷和小于5°(含5°)的斜巷:用4个卡轨器牢固地固定在轨道上,卸料槽尾部支两根撑柱和一个吊点,吊点用锚杆和Φ15.5mm的钢丝绳固定,钢丝绳两端(均匀受力)与卸料槽尾部连接牢固,钢丝绳中间固定在锚杆上且使用一付绳卡(钢丝绳不松弛、受张力即可),保证耙装机的稳定。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
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30mm。
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士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mm o0+20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2+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o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m不应超过±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3—5%。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1/4o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o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 (人行道对侧)o7、轨枕要求两端齐(长度不统一必须一端齐,人行道一端外露240mm入间距匀垂直轨道,轨枕腐朽、损坏开裂不准使用,一块木轨枕只能砸4个道钉,更换轨枕时必须将旧轨枕抽出,道渣埋设轨枕2/3。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1.9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

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一基底工程1、道床基底和无碴道床轨枕槽应密实、无积水、无淤泥、无杂物。
道床基底和无碴道床槽底局部下凹在1m2范围内应不大于100mm,不得上凸。
无碴道床轨枕槽的深度应不小于轨枕厚度的1/2。
2、道床基底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mm。
道床基底轨枕槽间距的允许偏差为±100mm。
二道床工程3、道床材料的品种、材质、粒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混凝土固定道床的表面应整洁,无明显脱皮、麻面和干缩缝。
道碴道床的上宽及厚度均不小于设计50mm。
4、道床铺设的中心线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值:主要运输线路应不大于50mm;一般运输线路应不大于100mm。
道碴道床的表面标高的允许偏差±50mm。
混凝土固定道床的允许偏差:厚度±20 mm、宽度±50 mm、表面标高±20和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10 mm。
在固定道床上需预留的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轨枕、岔枕工程5、轨枕、岔枕及其所用材料的品种、材质、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木轨枕、钢轨枕的防腐应符合设计规定。
600mm轨距道轨使用的轨枕规格为长×宽×高=1200×150×150mm,木料必须坚韧而有弹性。
6、轨枕、岔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为枕厚的1/2~2/3;枕底道碴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
木轨枕应加垫板和预钻孔;混凝土轨枕和钢轨枕应加胶垫。
7、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轨枕不应混用,有钢轨接头的不同轨枕的分界处应在其接头前后铺设不少于5根的同类轨枕。
8、轨枕间距在700mm-800mm之间间距允许偏差为±50mm。
轨枕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为±50mm。
四轨道工程9、钢轨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30kg/m及其以上轨型的钢轨在使用前,应逐根调直整平;严禁在主要运输线路使用磨损超过限度的钢轨,严禁在同一条运输线路上铺设不同型号的钢轨。
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 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 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 轨道)、220mm(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 (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

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一基底工程1、道床基底和无碴道床轨枕槽应密实、无积水、无淤泥、无杂物。
道床基底和无碴道床槽底局部下凹在1m2范围内应不大于100mm,不得上凸。
无碴道床轨枕槽的深度应不小于轨枕厚度的1/2。
2、道床基底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mm。
道床基底轨枕槽间距的允许偏差为±100mm。
二道床工程3、道床材料的品种、材质、粒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混凝土固定道床的表面应整洁,无明显脱皮、麻面和干缩缝。
道碴道床的上宽及厚度均不小于设计50mm。
4、道床铺设的中心线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值:主要运输线路应不大于50mm;一般运输线路应不大于100mm。
道碴道床的表面标高的允许偏差±50mm。
混凝土固定道床的允许偏差:厚度±20 mm、宽度±50 mm、表面标高±20和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10 mm。
在固定道床上需预留的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轨枕、岔枕工程5、轨枕、岔枕及其所用材料的品种、材质、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木轨枕、钢轨枕的防腐应符合设计规定。
600mm轨距道轨使用的轨枕规格为长×宽×高=1200×150×150mm,木料必须坚韧而有弹性。
6、轨枕、岔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为枕厚的1/2~2/3;枕底道碴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
木轨枕应加垫板和预钻孔;混凝土轨枕和钢轨枕应加胶垫。
7、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轨枕不应混用,有钢轨接头的不同轨枕的分界处应在其接头前后铺设不少于5根的同类轨枕。
8、轨枕、岔枕的间距允许偏差:主要运输线路为±50mm;一般运输线路为±100mm;岔枕为±50mm。
轨枕、岔枕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均为±50mm。
四轨道工程9、钢轨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30kg/m及其以上轨型的钢轨在使用前,应逐根调直整平;严禁在主要运输线路使用磨损超过限度的钢轨,严禁在同一条运输线路上铺设不同型号的钢轨。
煤矿铺设轨道质量标准

铺设轨道质量标准(一)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二)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三)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四)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六)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七)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中规定,煤矿临时轨道铺设标准:1、轨距误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mm;2、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内错差、高低差不大于5mm,水平误差不大于10mm;3、枕木间隙不大于1米,连接件齐全紧固有;4、无杂拦道,轨枕无浮离、空吊现象。
永久轨道铺设一、铺轨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铺轨地段的巷道、轨道中心线、腰线和道岔位置等测点是否满足施工需要,特别是弯道部分的巷道是否够宽,道床的清除工程质量和道床有无突出的石块。
2、准备工具和备科。
铺轨前,必须把施工中所有的工具准备齐全,按照设计要求把各种铺轨材料、道碴、轨枕和钢轨等准备好,把道岔事先在地面组装调整好,运到施工地点。
3、临时轨道拆除以前,要按照腰线整修道床,调整坡度,把道床多余的杂物挖出,利用临时轨道运出。
二、水平巷道铺轨操作方法1、平整道床。
临时道床拆除后,先把巷道腰线拉起来,按照腰线到巷道底板的高度把道床平整好。
2、铺底碴。
随着道床的平整,把道碴散铺在道床上,厚度为100毫米。
3、摆设轨枕。
木轨枕由一人搬运,钢筋混凝土轨枕由两人用抓钩分两头来抬运,摆设要以轨道中心线为准,用小线拉出轨枕一端的边线,保证轨枕排列整齐,轨枕间距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摆设。
井下各地点底板平整标准

井下各地点底板平整标准
1、各掘进头、工作面上下付巷施工坡度不大于15度时要设置临时台阶,坡度大于15度时要设置永久台阶。
台阶要统一设置成暗台阶且要保证直线性,左右误差不超100mm。
2、主大巷(车场)内底板必须硬化,水沟必须加盖板,盖板上面要与巷道底板高平齐。
各掘进头、工作面上下付巷水沟铺设深度和宽度允许误差为±30mm,上沿的高度允许偏差为±20mm。
3、各掘进头、上下付巷轨道铺设标准必须符合临时铺轨的标准,轨枕间距900mm,允许误差为±100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内错差不超过5mm,不能缺构件和螺栓。
轨枕上面的道碴不超100mm。
4、各掘进头、工作面上下付巷不能出现大碴块,巷道底板要平整,碴块突出底板面高度不能超过20mm,底板平整度以巷道2m范围内起伏高度不超过15mm为标准。
(施工的岩巷头以扒碴机后为底板平整标准,煤巷(半煤岩)巷以迎头向后20m为底板平整标准。
)
5、皮带、溜子铺设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所有溜子必须装挡煤板,挡煤板装设要保证接茬处不流煤,皮带铺设坡度超过18度时要装防护栏,运行期间皮带不撒碴、不流煤,皮带下积煤、积碴不能有积煤积碴,皮带里帮不能有任何杂物。
6、巷道底板无杂物、废弃支护材料、巷内无浮煤积尘(淤
泥积水长度不超3米,深度不超过50mm),主大巷、车场底板每天要定期冲刷一次。
煤矿槽式道床、水沟及台阶等施工标准

开拓巷道槽式道床、水沟及台阶等施工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灵石红杏旺盛煤业有限公司井下轨道大巷。
二、依据文件《煤矿安全规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三、槽式道床施工标准槽式道床:要求巷道地坪外沿与轨道中心线保持750mn间距,并使用盒子板固定后打成直线。
轨面距巷道底板的距离及道碴高度根据轨道型号确定(见附图1),巷道铺底面和轨道道碴面高度一至,行人台阶的高度和相对位置(见图例:附图2)。
附图10140 〜170.附图2100四、水沟及盖板施工标准 (一)煤巷水沟施工标准 1、 水沟规格:① 宽300mm 深度300mm ② 宽400mm 深度400mm具体规格根据涌水量在设计中明确。
2、 水沟外沿(非巷帮侧)必须齐直,水沟底左右一平、前后与巷 道坡度一致。
3、 水沟与主体巷道同时施工,水沟滞后主体巷道迎头不超过30m4、 当巷道左右帮底板水平时,水沟与钻场布置在同侧;当巷道左 右底板倾斜时,巷道水沟布置在较低一侧底板上。
5、 水沟侧帮部最下一排帮锚杆与水沟底板距离:帮部为岩石时不 大于700mm 帮部为煤时不大于400mm巷 道 中 心 线606050O 5道碴面铺M S-S.」Q2面底 wMJLP* VMi ■ W ■ ■ i ■ ■ ■ " R i~i I ■ n i轨道面铺底面100 .6、铺设铁皮水沟时:要求拉线铺设,确保前后成线;搭接处必须使用14#铁丝绑扎牢固,多余铁丝握向底板,下山方向的铁皮水沟铺设在搭接的下层;铁皮水沟沿必须及时使用砼硬化,硬化宽度为200mm,厚度为70mm且在横向水沟处留设流水槽,以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向水沟;巷道底鼓变形导致铁皮水沟无法正常流水时,必须拉底,重新铺设水沟。
7、采用砼硬化时:水沟两帮及底板必须拉线开刷整齐,然后采用砼硬化,硬化厚度为100m± 20mm硬化宽度为150m± 20mn,且在横向水沟处留设流水槽,以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入水沟。
井巷工程工序施工标准

工序质量标准化施工标准一、基岩掘进1、炮眼施工按照巷道设计的荒断面描画轮廓线,周边眼间距不大于300mm,周边眼的眼口布臵在断面轮廓线内50~100mm,眼底落在轮廓线上;辅助圈眼距不大于500mm,其布臵要尽可能使其眼口和眼底均匀地分布在掏槽眼与周边眼的眼口和眼底之间;底板眼的眼距不大于500mm;掏槽眼距不大于1500mm,其布臵在工作面中央略偏下,距巷道底板约1~1.3米处,其深度一般比其它炮眼深200~300mm。
2、荒断面爆破成型①立井井筒掘进半径 -30mm~﹢150mm②斜井、平硐、硐室、巷道宽度:中线至任何一帮距离 -30mm~﹢150mm无中线测全宽 -30mm~﹢300mm高度: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30mm~﹢150mm无腰线测全高 -30mm~﹢300mm硬岩、中硬岩巷道超(欠挖)不超过1处(直径>500mm,深度:顶>250mm、帮>300mm)。
软岩(含破碎带)掘进规格在考虑允许偏差后的规格不得小于设计的巷道宽度、高度。
煤、半煤岩巷道超(欠)挖不超过3处(直径>500mm,深度:顶>250mm、帮>200mm)。
3、井巷掘进坡度的偏差不得超过±1‰。
4、巷道水沟允许偏差符合以下要求:中心至内沿:-50mm~﹢50mm宽度: -30mm~﹢30mm深度: -30mm~﹢30mm壁厚: -10mm5、光面爆破眼痕率硬岩不小于80%、中硬岩不小于50%、软岩周边成型应符合设计轮廓。
6、出砟及装运岩①耙斗机距工作面最远距离:下山30m,平巷35m,上山40m。
②工作面积砟不得超过巷道断面1/3。
二、支护1、临时支护工作面必须配备完好可用液压支柱不少于两根,并按要求使用2、永久支护(1)锚杆支护①锚杆杆体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树脂药卷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锚杆安装应牢固,托盘紧贴岩面、不松动。
锚杆的安装预紧力不得小于杆体屈服载荷的40%~60%,其中:(Ⅰ)杆体屈服强度为335MPa的:1、直径为20mm的,预紧力不低于160N〃m;2、直径为22mm的,预紧力不低于210N〃m;3、直径为24mm的,预紧力不低于280N〃m;(Ⅱ)杆体屈服强度为500MPa的:1、直径为20mm的,预紧力不低于240N〃m;2、直径为22mm的,预紧力不低于320N〃m;3、直径为24mm的,预紧力不低于410N〃m;④锚杆的设计锚固力不小于杆体屈服载荷的1.2倍。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 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 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适宜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上下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1.5 轨道轨面前后上下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上下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30kg/m 轨道〕、220mm〔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煤矿槽式道床、水沟及台阶等施工标准

开拓巷道槽式道床、水沟及台阶等施工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灵石红杏旺盛煤业有限公司井下轨道大巷。
二、依据文件《煤矿安全规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三、槽式道床施工标准槽式道床:要求巷道地坪外沿与轨道中心线保持750mm间距,并使用盒子板固定后打成直线。
轨面距巷道底板的距离及道碴高度根据轨道型号确定(见附图1),巷道铺底面和轨道道碴面高度一至,行人台阶的高度和相对位置(见图例:附图2)。
附图1钢轨型号(kg/m)运输巷道(铺道碴)运输巷道(不铺道碴)30 22410总高度H道砟高度h总高度H 380220220280250b附图2四、水沟及盖板施工标准(一)煤巷水沟施工标准1、水沟规格:①宽300mm、深度300mm②宽400mm,深度400mm具体规格根据涌水量在设计中明确。
2、水沟外沿(非巷帮侧)必须齐直,水沟底左右一平、前后与巷道坡度一致。
3、水沟与主体巷道同时施工,水沟滞后主体巷道迎头不超过30m。
4、当巷道左右帮底板水平时,水沟与钻场布置在同侧;当巷道左右底板倾斜时,巷道水沟布置在较低一侧底板上。
5、水沟侧帮部最下一排帮锚杆与水沟底板距离:帮部为岩石时不大于700mm,帮部为煤时不大于400mm。
6、铺设铁皮水沟时:要求拉线铺设,确保前后成线;搭接处必须使用14#铁丝绑扎牢固,多余铁丝握向底板,下山方向的铁皮水沟铺设在搭接的下层;铁皮水沟沿必须及时使用砼硬化,硬化宽度为200mm,厚度为70mm,且在横向水沟处留设流水槽,以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向水沟;巷道底鼓变形导致铁皮水沟无法正常流水时,必须拉底,重新铺设水沟。
7、采用砼硬化时:水沟两帮及底板必须拉线开刷整齐,然后采用砼硬化,硬化厚度为100mm±20mm,硬化宽度为150mm±20mm,且在横向水沟处留设流水槽,以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入水沟。
(二)岩巷水沟施工标准1、水沟规格:①宽300mm、深度300mm②宽400mm,深度400mm③宽500mm,深500mm④宽700mm,深650mm具体规格根据涌水量在设计中明确。
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

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井下铺轨工程技术标准一基底工程1、道床基底和无碴道床轨枕槽应密实、无积水、无淤泥、无杂物。
道床基底和无碴道床槽底局部下凹在1m2范围内应不大于100mm,不得上凸。
无碴道床轨枕槽的深度应不小于轨枕厚度的1/2。
2、道床基底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mm。
道床基底轨枕槽间距的允许偏差为±100mm。
二道床工程3、道床材料的品种、材质、粒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混凝土固定道床的表面应整洁,无明显脱皮、麻面和干缩缝。
道碴道床的上宽及厚度均不小于设计50mm。
4、道床铺设的中心线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值:主要运输线路应不大于50mm;一般运输线路应不大于100mm。
道碴道床的表面标高的允许偏差±50mm。
混凝土固定道床的允许偏差:厚度±20mm、宽度±50mm、表面标高±20和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10mm。
在固定道床上需预留的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轨枕、岔枕工程5、轨枕、岔枕及其所用材料的品种、材质、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木轨枕、钢轨枕的防腐应符合设计规定。
600mm轨距道轨使用的轨枕规格为长×宽×高=1200×150×150mm,木料必须坚韧而有弹性。
6、轨枕、岔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为枕厚的1/2~2/3;枕底道碴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
木轨枕应加垫板和预钻孔;混凝土轨枕和钢轨枕应加胶垫。
7、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轨枕不应混用,有钢轨接头的不同轨枕的分界处应在其接头前后铺设不少于5根的同类轨枕。
8、轨枕、岔枕的间距允许偏差:主要运输线路为±50mm;一般运输线路为±100mm;岔枕为±50mm。
轨枕、岔枕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均为±50mm。
四轨道工程9、钢轨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30kg/m及其以上轨型的钢轨在使用前,应逐根调直整平;严禁在主要运输线路使用磨损超过限度的钢轨,严禁在同一条运输线路上铺设不同型号的钢轨。
道碴道床铺轨标准

道碴道床铺轨标准一般规定1.适用于永久性窄轨铁路铺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2.主要指标和要求是根据<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参照煤炭部<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铁道部<铁路轨道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提出的。
基底工程适用于道碴道床基底。
1.保证项目道床基底密实,无淤泥,无杂物。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基本项目道床基底整平应符合以下规定:合格:1m2范围内凸凹不大于100mm。
优良:1m2范围内凸凹不大于50mm。
检查数量:检查点数不少于3个,检查点间距不大于50米。
检验方法:在检查点上任选1m2,用1m直尺量取最大值。
3.允许偏差项目道床基底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标高,允许偏差±50mm,尺量基线到基底的距离与设计值之差。
道床工程适用于道碴道床和砼道床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1.保证项目道床材料的品种、材质、粒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混入软岩、矿物、木块等杂物。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或试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并现场实查。
2.基本项目道碴道床的规格应符合以下规定:合格:上宽及厚度均不小于设计50mm。
优良:上宽及厚度均不小于设计30mm。
检验数量:检查点数不少于3个,检查点间距不大于50米。
每个检查点上道碴道床两端各设一个测点。
检验方法:尺量。
3.允许偏差项目中心位置:主要运输线路,≤50mm,一般线路≤100mm。
检验方法:挂线尺量每个检查点上轨道中心线与道床实际中心线的距离。
检查数量:检查点数不少于3个,检查点间距不大于50米。
轨枕、岔枕工程1.保证项目轨枕、岔枕的材质,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并现场实查。
木轨枕和钢轨枕的防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主要运输线路和道岔的木轨枕必须加垫板和预钻钉孔。
砼轨枕和钢轨枕必须加胶垫。
检验方法:现场实查。
不同轨枕的分界处如有钢轨接头,其接头前后应铺设不小于5根的同类轨枕。
煤矿井下轨道运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轨道运输管理规定轨道线路1、钢轨在使用前必须校正,不得有扭转和弯曲现象,轨端要齐、严、孔位正确。
2、钢轨铺设应采用悬接方式,直线部分的两股钢轨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误差不大于50mm;曲线段和使用抱轨式人车的斜井绞车道应错接,相互错距不得大于2m。
短轨长度不得小于3m,短轨的插入应在曲线头尾2m以外的直线段进行。
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处及倾斜井巷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
3、线路轨枕应符合以下要求:(1)轨枕按材质分为预制钢筋砼、木材及金属材料。
(2)每节钢轨应有三种不同的轨枕间距,即:接头间距c,过渡间距b,中心间距a。
采用18kg/m钢轨时,取c=440mm,b=570mm,a=700mm。
采用24kg/m以上钢轨时,取c=480mm,b=560mm,a=700mm。
4、临时轨道轨枕最大间距不得大于1m。
5、长轨焊接的无缝铁道,轨枕间距可按中心间距进行布置。
6、铺设木轨枕时,树心朝下,有圆角的大面朝下,将尺寸、强度及耐久性能相同的铺在一起。
轨枕应排列整齐,选择一侧对齐方式,单线铁道应靠人行道一侧齐,双线铁道应在两线外侧齐,对齐一侧轨枕头距轨底外侧规定230mm,轨枕中线应与铁道中心线垂直。
7、铺设钢筋砼轨枕时,钢轨与轨枕用胶垫或其它柔性材料垫层作缓冲,以避免钢轨压损轨枕的承载面。
捣固时,不得使镐头碰在轨枕上,以免轨枕因撞击而产生裂缝、脱边等现象。
8、使用钢筋砼轨枕的轨道,在距木枕道岔两端应铺设5根以上木轨枕。
在与木枕分界处,如遇钢轨接头,应保持木枕延伸至钢轨接头内5根以上作为过渡段,以保持轨道的弹性一致。
9、道岔的轨型不得小于线路轨型,道岔前后必须至少铺设一对与道岔轨型相同的整根钢轨,两相邻道岔间插入的短轨不宜小于3m,困难条件下可不设。
10、主要运行线路道床应符合以下规定:(l)道碴铺设厚度不得小于 80~100mm,铺设宽度单轨巷为1.6m,双轨巷为3.2m。
道碴要埋住轨枕的2/3,最高不得超出枕面,捣固应均匀,无吊板。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符合要求,偏差不得大于±50mm。
双轨中心线距离上偏差不大于20mm,下偏差不得大于0mm。
2、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50mm。
3、轨枕无失效、无空板,轨枕埋入深度40-60mm,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道渣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4、直线轨距标准为600mm,上偏差不得大于+5mm,下偏差不得大于-2mm,弯道要求平滑无硬弯。
铺设窄轨曲线需将轨距加宽、外轨抬高。
加宽量10mm,递减率1%,外轨抬高20mm,顺轨率1%。
5、扣件必须统一、齐全、紧固有效且与轨型相符。
接头平整,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夹板不得反装,螺栓一正一反交互安装。
6、道钉数量齐全,钉顶锤痕呈豆形,无浮、离、扭、弯、仰、俯、磨八害现象。
7、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mm。
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
8、直线段两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不得大于5mm。
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50m内高差不超过±50mm。
9、尖轨根部轨缝不得大于8mm,其余轨缝不得大于5mm,左右、高低偏差不得大于2mm;尖轨尖端同基本轨间隙不大于2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同基本轨到底差不的大于2mm;尖轨尖端开程80~110mm。
10、扳道器位置及方向安装正确,动作部分灵活可靠;各连接部位销子、平垫、开口销等齐全稳固;扳道器轨枕与扳道器中心线、基本轨垂直。
11、滑床板不得反装,同轨底面间隙不得大于2mm。
12、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13、路基无严重蹋坡、底鼓、沉降现象。
14、道床整洁、道渣不埋轨枕面,应无积水、无淤泥、无浮煤。
15、轨道线路、轨面直线目视平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拓巷道槽式道床、水沟及台阶等施工标准
一、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灵红杏旺盛煤业有限公司井下轨道大巷。
二、依据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三、槽式道床施工标准
槽式道床:要求巷道地坪外沿与轨道中心线保持750mm间距,并使用盒子板固定后打成直线。
轨面距巷道底板的距离及道碴高度根据轨道型号确定(见附图1),巷道铺底面和轨道道碴面高度一至,行人台阶的高度和相对位置(见图例:附图2)。
附图1
钢轨型号
(kg/m)
运输巷道(铺道碴)运输巷道(不铺道碴)
30 22
410
总高度H
道砟高度h总高度H 380
220
220
280
250
b
附图2
四、水沟及盖板施工标准
(一)煤巷水沟施工标准
1、水沟规格:
①宽300mm、深度300mm
②宽400mm,深度400mm
具体规格根据涌水量在设计中明确。
2、水沟外沿(非巷帮侧)必须齐直,水沟底左右一平、前后与巷道坡度一致。
3、水沟与主体巷道同时施工,水沟滞后主体巷道迎头不超过30m。
4、当巷道左右帮底板水平时,水沟与钻场布置在同侧;当巷道左右底板倾斜时,巷道水沟布置在较低一侧底板上。
5、水沟侧帮部最下一排帮锚杆与水沟底板距离:帮部为岩时不大于700mm,帮部为煤时不大于400mm。
6、铺设铁皮水沟时:要求拉线铺设,确保前后成线;搭接处必须使用14#铁丝绑扎牢固,多余铁丝握向底板,下山向的铁皮水沟铺设在搭接的下层;铁皮水沟沿必须及时使用砼硬化,硬化宽度为
200mm,厚度为70mm,且在横向水沟处留设流水槽,以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向水沟;巷道底鼓变形导致铁皮水沟无常流水时,必须拉底,重新铺设水沟。
7、采用砼硬化时:水沟两帮及底板必须拉线开刷整齐,然后采用砼硬化,硬化厚度为100mm±20mm,硬化宽度为150mm±20mm,且在横向水沟处留设流水槽,以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入水沟。
(二)岩巷水沟施工标准
1、水沟规格:
①宽300mm、深度300mm
②宽400mm,深度400mm
③宽500mm,深500mm
④宽700mm,深650mm
具体规格根据涌水量在设计中明确。
2、水沟施工允偏差
①位置:±50mm
②上沿标高:±20mm
③深度:±30mm
④宽度:±30mm
⑤壁厚:不小于设计10mm
3、模板
①材质、结构、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模板组装架设必须牢固可靠。
③模板宽度:合格:+10~+40mm 优良:+10~30mm
④模板高度:合格:+10~+40mm 优良:+10~30mm
⑤模板到岩面距离:
合格:不小于设计30mm 优良:不小于设计15mm
⑥接缝宽度:≤3mm
⑦模板组装轴线位移:≤5mm
⑧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5mm
⑨模板接茬平整度:≤15mm
(三)横向水沟施工标准
1、在巷道出水点、喷雾下、上(下)山车场变坡处、胶带机头硐室的下等地,必须施工横向水沟,将水引至水沟,横向水沟规格:长×宽×深=需要长度×(80~300)mm×(100~300)mm,同一地点的规格必须统一,水沟沿硬化整齐。
2、横向水沟宽度大于80mm时,需施工盖板槽。
水沟宽度80~200mm时,使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大于水沟宽度100mm的矩形木板加工盖板;水沟宽度200~300 mm时,敷设400mm宽、70mm厚水泥盖板。
(盖板槽深为盖板厚度,单侧槽宽为:55mm,保证盖板能够顺利盖下)
3、横向水沟加设盖板后,可沿顶板淋水段或出水段地坪施工1~2道导水槽,将水导入横向水沟,导水槽宽度根据导水量大小而定,一般不大于50mm,深度不大于100mm,长度根据需要施工,边沿整齐。
4、横向水沟需跨轨道导水时,可沿轨道下底板布置暗水沟,上使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大于水沟宽度100mm的矩形木板掩盖。
5、巷道底板有管线通过时,在硬化底板时必须在管线通过位置施工暗沟,将管线放置在暗沟,暗沟的尺寸视管线的尺寸而定。
暗沟使用盒子板固定后硬化,边沿整齐,并施工水泥盖板槽,敷设400mm 宽、70mm厚水泥盖板。
(四)盖板标准
原则上,所有岩巷段施工水沟必须铺设盖板,且必须使用设计指定规格的盖板:如长×宽×厚为850×400×70mm和650×400×
侧硬化部分与盖板之间间隙为5mm、盖板与盖板之间不留间隙,相邻盖板上下错差不超过5mm,固定后表面清理干净。
(图例:见附图4)
要求:岩巷施工水沟时,水沟沿较设计永久水沟沿低30mm,铺设盖板时,拉线并用灰浆补充至设计高度(即灰浆厚度为30mm)。
附图4
五、沉淀池盖板铺设标准
巷道所有沉淀池必须加装盖板。
具体施工标准为:沉淀池上口横向均匀预埋三根Φ22mm废旧高强锚杆,锚杆注入巷帮深度不小于500mm,另一侧搭接不得小于200mm,其上用50mm厚、顺长度向为整块的木板覆盖,单块木板不能盖时,可使用多块,但彼此必须采用50×50mm木条连接,配合铁钉固定牢固,盖板出露长度与沉淀池壁间距大于50mm,边进行固定。
具体见附图5
附图5
六、人行台阶施工标准
1、当巷道坡度超过5°时,底板需要硬化时必须施工防滑槽,
防滑槽使用1吋钢管压出,防滑槽压出后再使用木抹子将表面鼓出部分重新抹平;巷道坡度15°~45°时,长度超过10m时,为便行人,需在巷道行人侧施工人行台阶,台阶原则上设置在非水沟侧,若巷道断面较小,亦可在巷道一侧平行和重叠布置。
踏步尺寸:2h+b=600~620
h——踏面高度(一般为140~180mm)
b——踏面宽度(一般为250~320mm)
600~620——(人的平均步距)
2、台阶宽度(d):600~800mm(水沟侧设置台阶时,宽度600mm)
3、扶手设置标准
①台阶段扶手高度:
巷道坡度15°~30°时扶手高度(H1)为800~900mm;平台段扶手高度(H)为1100~1200mm。
②扶手与巷帮的间距为60~80mm(锚网喷巷道)、100~
120mm(锚网巷道)。
4、其它要求:
①台阶踏面必须水平,不得倾斜,以免造成人员行走期间身体的后仰或前倾,导致身体重心不稳。
②台阶外沿必须使用木板制作盒子板施工,沿施工至巷帮,外沿平整,无毛茬。
③台阶施工时,踏面抹平必须使用木抹子,保证台阶有一定的摩擦防滑效果,禁使用铁抹子将踏面抛光。
台阶踏步尺寸参考表(见附表1)
七、地坪施工标准
1、用风镐、手镐把井下巷道、硐室底板按照腰线找至设计底板位置,高的地挖掉,凹的地填平。
2、定标高控制线:以腰线为标准,参照混凝土铺设厚度,标出混凝土铺面的控制线,在巷道两帮底脚标出,或用线绳拉线标出,使控制线的坡度与井下巷道、硐室底板设计坡度一致。
3、混凝土铺设振捣后,以混凝土面控制线检查混凝土地坪平整度。
高的地铲掉,凹的地补平,用水平木刮平,表面用木抹子搓平。
4、配电点地坪打设标准:宽度为800mm(可根据帮部变形情况调整+100m,但必须前后平齐),厚度为100mm,长度根据开关个数确定,开关间距为500mm;底板存在坡度时,采用开关架支腿调整保证开关处于水平放置,当坡度大于5°时,对开关架采取可靠稳固措施。
附表1 台阶踏步尺寸参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