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Internet基础中职中专职业教育教育专区

合集下载

《Internet基础与应用》实训教学大纲(2011.07秋季)

《Internet基础与应用》实训教学大纲(2011.07秋季)

《Internet基础与应用》实训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传授Internet基础与应用知识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好计算机网络的入门和切入点。

因此掌握好Internet的基本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要加强上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1. 让学生熟悉Internet浏览器界面操作和使用技巧的基本操作2. 掌握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3. 掌握Internet信息搜索的方法4. 学会如何下载网页、软件、Mp3、图片和电影等5. 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6. 学会QQ、博客的使用方法以及网上教育、交友和购物方法7. 学会杀毒软件的应用8. 学会排除常见网络故障的方法二、大纲内容课题一:Internet基础知识实训目的:1. 了解Internet的功能2. 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和基本知识3. 熟悉Internet浏览器实训内容:项目1.Internet的应用项目2. Internet基本知识项目3. Internet浏览器重点技能操作:Internet浏览器的工作界面课题二:Internet的接入实训目的:1. 了解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2. 掌握ADSL、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设置方法以及网线头的制作方法3. 熟悉宽带上网和无线上网的配置和操作实训内容:项目1. Internet接入方式项目2.项目3. 宽带上网的配置和操作项目4. 无线上网的配置和操作重点操作技能:1. ADSL、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设置方法以及网线头的制作方法2. 宽带上网和无线上网的配置和操作课题三:浏览器的应用与技巧实训目的:1. 认识浏览器2. 掌握Internet Explorer的界面操作和使用技巧3. 掌握Internet Explorer的设置与管理4. 熟悉其他浏览器实训内容:项目1.Internet浏览器项目2.Internet Explorer的界面操作和使用技巧项目3.Internet Explorer的设置与管理重点操作技能:Internet Explorer的界面操作、使用技巧、设置与管理课题四:Internet信息搜索实训目的:1.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2.了解Google、百度、雅虎中文搜索等搜索引擎实训内容:项目 1.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项目2.使用Google搜索项目3.使用百度搜索项目4.使用雅虎中文搜索项目5.使用其他搜索引擎重点操作技能:使用Google搜索、百度搜索、雅虎中文搜索课题五:网络下载应用和技巧实训目的:1. 了解各种下载方式2. 学会使用迅雷或网际快车下载软件、mp3、图片、电影等以及文件管理实训内容:项目1.网页下载项目2.使用迅雷或网际快车下载软件项目3.下载mp3、图片、电影等项目4.使用下载软件下载后的文件管理重点操作技能:使用下载工具下载网页、mp3、图片、电影等。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校定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等)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54学分:适用对象: 中专肢残班二年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实训的学习,让学生在感性中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学生课后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1.1 第一阶段1.1.2 第二阶段1.1.3 第三阶段1.1.4 第四阶段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和应用1.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2.3 计算机网络的用途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1.3.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3.3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1.3.4 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和应用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分类1.4 实训一给自己发送一封邮件1.5 实训二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习题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内容:2.1 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2 数据通信的一般过程2.1.3 数据通信系统2.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2.2 数据通信介质2.2.1 有线传输介质2.2.2 无线传输介质2.3 数据传输及交换技术2.3.1 数据传输技术2.3.2 数据交换技术2.4 数据通信的其他关键技术2.4.1 数据编码调制2.4.2 信道复用2.4.3 差错控制2.5 实训安装网络接口卡教学要求:1、理解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习题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内容:3.1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3.1.1 网络体系结构3.1.2 网络协议3.1.3 网络协议分层3.2 OSI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模型3.2.2 OSI参考模型的组成3.3 TCP/IP参考模型3.3.1 TCP/IP的体系结构3.3.2 IP3.3.3 TCP3.4 实训一安装TCP/IP3.5 实训二配置IP地址3.6 实训三使用ping命令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2、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习题第4章计算机网络硬件教学内容:4.1 服务器和工作站4.1.1 网络服务器4.1.2 网络工作站4.2 网络传输介质4.2.1 双绞线4.2.2 光纤4.2.3 同轴电缆4.3 网卡4.3.1 网卡的功能、分类和选购4.3.2 安装网卡4.4 集线器和交换机4.4.1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4.4.2 选购集线器和交换机4.5 路由器4.5.1 路由器的功能4.5.2 路径表4.5.3 路由器的配置4.5.4 选购路由器4.6 实训一网卡的安装过程4.7 实训二识别双绞线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2、了解网络传输介质、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3、熟悉常用的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参数及产品特点,学会选购路由器、交换机及网络传输介质。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3 网络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1.4 数据通信基础第二章:网络设备与网络架构2.1 网络设备的功能与分类2.2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原理与应用2.3 网络架构设计与规划2.4 网络设备互联与配置第三章:TCP/IP协议栈3.1 网络层:IP协议与子网划分3.2 传输层:TCP与UDP协议3.3 应用层:常见应用协议与编程接口3.4 整合同享与NAT地址转换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以太网与IEEE 802标准4.2 快速以太网与吉比特以太网4.3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4.4 局域网互联与广域网技术第五章:互联网应用与服务5.1 网页浏览与电子邮件5.2 文件传输协议与BitTorrent 5.3 网络会议与远程教育5.4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六章:广域网技术6.1 电话网络与ATM网络6.2 帧中继与SMDS6.3 异构网络的互联技术6.4 MPLS网络与VPN第七章:网络安全7.1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7.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7.3 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7.4 安全套接层与VPN第八章:网络管理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8.2 SNMP与CMIP协议8.3 网络管理软件与工具8.4 网络监控与故障排除第九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9.1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9.2 蓝牙与Wi-Fi技术9.3 移动通信网络与4G/5G技术9.4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第十章:新兴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10.1 软件定义网络(SDN)10.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10.3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10.4 未来网络技术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网络的定义与发展难点解析:网络的定义需理解其作为一个通信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中需要掌握重要的里程碑技术,网络的基本组成与结构需要掌握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难点解析: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与绘制,传输介质的种类与特性。

中职Internet应用基础PPT课件

中职Internet应用基础PPT课件
•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详细规定了计算机在通信时应该 遵循的全部规则,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一个关键的底层协议,负责数据报 的递送。数据报就是用于传输的一些数据的组合,这些数据由上层数据链 路层的控制上层协议(ULP)负责打包。
图6-14 TCP/IP参考模型
因此称Internet为“网中网”。 • (3)每一个Internet网络成员都是自愿加入并承担相应的各种费用,
与网上的其他成员和睦友好地进行数据传输,不受任何约束,共同 遵守协议的全部规定。
下一页 回本节首页
6.2.2 TCP/IP协议、IP地址
• 1.TCP/IP协议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面向连 接的协议,允许一台计算机发出的报文流毫无差错的发往网上的其他计算 机,在发送端把报文流分成报文发出去,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报文再组装成 报文流输出。
图6-9 分布式双总线的城域网结构
发送端1
总线A
接收端1
计算机1 接收端2
……
总线B
计算机2
发送端2
• (3)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 局域网地理范围一般在几百米到二十公里之间,适用于一 个建筑物(办公楼)或相邻的大楼内,属于一个部门或者 单位组建的专用网络,如公司或高校的校园内部网络。
中继器 中继器 中继器 中继器
图6-7 利用中继器对电缆段的扩展
(3)集线器
• 集线器是网络的中心设备,又称集中器,是多口的中继器, 可作为传输介质的中央节点,将不同网段传输介质连接起 来,好处是某一网段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网段节点 的正常工作。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

对于用户而言,整个访问过程是完全透明的,虽然用户要访问的信息
在各个不同的服务器上,但是这些资料都是通过各种链接组织在一起的。用
02
户完全不必考虑这些信息的存放位置,只需要通过浏览器打开不同的链接就
能够获得需要的资料。WWW 的工作原理如图7-1所示。
1.5.2 WWW服务
1.5.2 WWW服务
WWW 与搜索引擎
(2)发送端的邮件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邮件后,按收件人地址中的邮件服务器主机名,通过 SMTP将邮件送到接收端的邮件服务器,接收端邮件服务器根据收件人地址中的账号将邮件投 到对应的邮箱中。
(3)利用POP3或IMAP,接收端的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利用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从 自己的邮箱中读取邮件,并对自己的邮件进行处理。
1.5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3. Telnet服务
远程登录是因特网最早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之一,是因特网的一 一种协 议,允许用户计算机通过网络登录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使用远程计算机系 统的资源。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用户可以调用远程计算机的资源同本地计算 机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个大型工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1.5.1 E- mail服务 01
申请和使用电子邮箱
02
03
04
1.5.1 E- mail服务
使用离线客户端收发邮件
邮件客户端通常指使用 IMAP/APOP/POP3/SMTP/ESMTP收发电子邮件的 软件。用户不需要电子邮箱就可以收发邮件。接收电子邮件的常用协议是POP3 和IMAP , 发送电子邮件的常用协议是SMTP。另一个大部分邮箱客户端支持的 重要标准是MIME , 它是用来发送电子邮件附件的。有很多著名的邮件客户端 , 如 Windows自带的Outlook、Mozilla、国产软件FoxMail等。这些邮件软件功 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方法比较简单。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 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拓扑结构。

3. 讨论法:探讨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网络类型和拓扑结构的认识。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网络互联设备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及其功能。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3. 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换机2. 路由器3. 防火墙4. 无线接入点5.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互联设备,进行实践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功能的了解。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能力。

3. 小组讨论:探讨网络互联设备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特点。

3.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2.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特点3.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4. 分层原理和协议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网络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3. 讨论法:探讨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2章 任务2 配置网络(教案)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2章 任务2  配置网络(教案)

第2章网络应用教案任务2 配置网络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实施
3.教学实施过程
把主机与路由器连接好后,要实现与外界的网络联系,需要通过W AN口把路由器与外网连接起来。

同时设置好路由器的相关参数,才能使局域网中的设备访问互联网。

通过上述网络设备的连接,了解连接网络设备的顺序。

如何有效设置网络及在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需要进一步学习网络设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4. 教师展示制作网线的过程
5. 教师展示家用路由器连接网络的方法
6. 教师演示排除网络故障的方法
学生操作并完成工作任务(35min)。

Internet基础第2章

Internet基础第2章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移动商务应用技术
页面中的超链接——电子邮件、FTP、Telnet链接 电子邮件、FTP、Telnet链接
电子邮件、FTP、Telnet链接
发电子邮件格式如下 :
<a href="mailto:邮件地址">超链接文字</a > href="mailto:邮件地址">超链接文字</a ">超链接文字

单元格 行
文档中,广泛使用表格 表格来存放网页上的文本和图像 在 HTML 文档中,广泛使用表格来存放网页上的文本和图像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移动商务应用技术
表格的基本语法
border用来设置表 用来设置表 格边框尺寸大小 <TABLE border="1"> <TR> <TD> 单元格内容 </TD> …… </TR> ……
• 制作“宝贝分类” 制作“宝贝分类”页面

制作“公告栏” 制作“公告栏”页面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移动商务应用技术
本章目标
• 会使用超链接完成页面间的跳转 • 会使用表格的基本结构实现简单表格 • 会使用表格相关标签实现跨行、跨列的复杂表格 会使用表格相关标签实现跨行、 • 会使用表格相关设置进行美化修饰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 英泰克国际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移动商务应用技术
预习检查
• 超链接使用什么标签?由什么属性指定链接资源的地址? 超链接使用什么标签?由什么属性指定链接资源的地址? • 创建一个表格必须需要哪些标签? 创建一个表格必须需要哪些标签?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o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o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并能说明各层的功能。

o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它们的作用。

2.能力目标:o能够绘制简单的网络拓扑图,并分析其优缺点。

o通过实验,配置基本的网络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o能够使用命令行工具(如ping、traceroute)进行网络故障诊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

o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

o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重点:o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拓扑结构。

o O 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详细解释。

o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难点:o O 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各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o网络故障诊断和参数配置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小组讨论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增强互动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网络故障案例,加深理解。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诊断的实际操作。

-多媒体教学:使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拓展学习。

四、教学资源-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中职专用教材。

-教具:投影仪、白板、马克笔。

-实验器材: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网线。

-多媒体资源:课件、网络拓扑结构动画、网络配置视频教程。

-在线平台:学校网络学习管理系统、相关在线课程网站。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如手机静音、不随意离开座位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设立小组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课件

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课件

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课件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课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以及计算机安全等内容。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并且重点展示了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构成和计算机硬件的分类等。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包括主机、外部设备和辅助设备等。

它们通过数据线、控制线和电源线等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的构成计算机由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

其中,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数据和指令;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3.计算机硬件的分类计算机硬件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按照数据的处理方式划分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按照形态划分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等。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之一,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控制计算机的活动以及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主要内容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分类等。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使它们协调工作,并为用户提供接口的系统软件。

它可以隐藏硬件的复杂性,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2.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等功能。

通过这些功能,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资源,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条件,操作系统可以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等。

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的功能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的功能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课题章节/名称
6.1 Internet概述6.2 Internet的功能
课时
2
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PPT演示操作步骤法




知识目标
1.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史
能力目标
1.掌握Internet的基本功能
情感目标
培养事物发展是渐进增长的理念;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6.2 Internet的功能
Internet的主要功能有: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万维网服务等。
6.2.1.电子邮件ຫໍສະໝຸດ 务电子邮件简称E-mail(Electronic Mail),它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差距,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信网路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是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也是Internet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Internet上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TCP/IP协议簇中的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支持的。
6.2.3.远程登录
在Internet中,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登录使自己成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然后在它上面运行程序,或使用它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Internet上用途非常广泛的一项基本服务。
早在1986年,中国的有关学术部门就开始努力将Internet引入中国,1994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第一个正式接入Internet的中国大陆机构。此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相继连入Internet,并于1997年,实现了这四个互联网络的互连互通。自2008年起,我国网民数量始终据全球第一位。

《Internet技术基础》课件

《Internet技术基础》课件
地址的服务。
通过DNS域名系统,用 户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 域名来访问网站,而不 需要记住每个网站的IP
地址。
DNS域名系统采用分布 式数据库结构,由许多 DNS服务器组成,共同 完成域名解析的任务。
TCP传输控制协议
01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 输层协议。
02
TCP协议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流量控制和拥
电子邮件服务
常见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包括Gmail、Outlook和Yahoo等,用户 可以通过这些服务创建和管理自己的电子邮件账户。
万维网(WWW)
万维网概述
万维网是一种基于超文本的全球 信息网,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 问各种网站和网页。
万维网技术
HTML、CSS和JavaScript是构建 网页的三种基本技术,用于创建 网页的结构、样式和交互功能。
IP地址
IP地址是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简称 ,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计算机和设
备。
IP地址采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 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如 192.168.1.1。
IP地址分为公网IP和私有IP,公 网IP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台 计算机或设备,私有IP用于局域
网内部通信。
DNS域名系统
01
02
03
DNS域名系统是互联网 上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
Internet没有统一的控制中心,而是 由许多自治的、相互连接的节点组成 。
开放性和共享性
Internet上的资源和服务是开放的, 用户可以在上面自由地获取、发布和 交流信息。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1 2 3
起源
Internet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于1960年代末主持开发的ARPANET项 目。

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教案:网页基础知识

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教案:网页基础知识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容形色色的在线音乐、网络视频、QQ、微博、微信、支付宝,再到外出旅行的机票预订、旅馆安排、网上购物、证券交易等活动,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2.WWW服务WWW 是World Wide Web的缩写,其含义是“全球网”,也称其为“万维网”。

WWW是一种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检索工具。

使用WWW,只需单击就可以在Internet上浏览各种信息资源。

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由WWW 浏览器、Web服务器和WWW协议组成。

WWW的信息资源以网页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中,用户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URL请求,Web服务器接收并处理用户请求后,将网页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网页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并茂的画面呈现给用户。

WWW浏览器是专门来定位和访问Web信息的应用程序。

常用的浏览器软件包括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公司的Navigator。

Web服务器是对浏览器的请求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服务程序。

网页设计者将制作好的网站上传到Web服务器上才能被用户浏览。

3.Web站点和网页Web站点,又称为网站,是指在因特网上,根据一教学内容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

简单地说,Web站点是一种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Web...站点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浏览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Web...网站,获取需要的资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其运作原理如图所示。

.............网页是构成网站的基本元素,一般又称作..................HTML....文档,...是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上传输,能被浏览器识别和翻译成页.........................面并显示出来的文件。

中职网络基础教案(网络基础)

中职网络基础教案(网络基础)

第一章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率和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组成,分类有充分认识教学要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方式:讲授与提问教学内容:第一讲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个课时)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机系统独自运行,如何使不同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成为一种客观需求,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从最早的简单互连到现在无处不在的Internet,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主机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标准计算机网络→全球化的Internet。

如今网络正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必将改变我们的未来。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办公网络、校园网络,以及我们访问的Internet,都属于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规模可大可小,最小的计算机网络可以是两台计算机的互联,最大、最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是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

网络是计算机的一个群体,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这些计算机是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互联在一起的。

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是指它们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信息。

互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计算机间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电话线、光纤等有形通信介质连接;另一种是通过红外光、激光、微波、卫星通信信道等无形介质互联。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1)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相互间需要共享资源、信息交换与传递。

2)两个以上能独立操作的计算机之间要拥有某种通信手段或方法进行互联。

3)两个以上的独立实体之间要做到互相通信,就必须制定各方都认可的通信规则,也就是所谓的通信协议。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熟悉网络的协议以及网络的一些具体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网络再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理论教学内容精选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培养目标。

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把握了计算机网络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中职理论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和主流技术的相对发展性之间的平衡。

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网络互联技术等三个基本模块,其中,网络基础重点介绍网络服务,网络分类,网络设备,拓扑结构等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部分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简介,配置与应用技术等。

在三个模块的基础上适当介绍Internet 接入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使整个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合理。

(2)实践教学内容精选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悉网络的架构,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测试、排错技术,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测试技术等。

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维护技能;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网络的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客户-服务器的编程技术、Web站点的配置技术等;第五阶段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训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及维护的基本方法。

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技能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网络】中职网络基础教案网络基础

【网络】中职网络基础教案网络基础

【关键字】网络第一章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率和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组成,分类有充分认识教学要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方式:讲授与提问教学内容:第一讲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个课时)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机系统独自运行,如何使不同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同享和信息传递,成为一种客观需求,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从最早的简单互连到现在无处不在的Internet,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主机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标准计算机网络→全球化的Internet。

如今网络正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必将改变我们的未来。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同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办公网络、校园网络,以及我们访问的Internet,都属于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规模可大可小,最小的计算机网络可以是两台计算机的互联,最大、最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是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

网络是计算机的一个群体,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这些计算机是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互联在一起的。

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是指它们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信息。

互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计算机间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电话线、光纤等有形通信介质连接;另一种是通过红外光、激光、微波、卫星通信信道等无形介质互联。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1)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相互间需要同享资源、信息交换与传递。

2)两个以上能独立操作的计算机之间要拥有某种通信手段或方法进行互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