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刮痧方法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16种最常用的砭石疗法

16种最常用的砭石疗法

16种最常用的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定义砭石疗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医保健、中医养生、中医理疗学的一项重大发明。

砭石疗法的特点:具有一套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的完整理论,强调整体,重视内因。

采用无创性的温和刺激,扶正驱邪,以调动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战胜疾病,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失衡的内部稳定,从而恢复身心健康。

砭石疗法既可用于防病、健身、养生、美容,又可用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及调理某些疾病。

砭石疗法分类在古砭石疗法和民间砭石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的特点推出砭术的基本方法——砭术十六法,包括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

1、感法感法即感应法,是指接近和接触泗滨砭石,达到保健和调理的方法。

其中又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

直接接触指用泗滨砭石直接触及人体。

间接接触指泗滨砭石与人体之间有一定距离或专门敷设的棉布类织物。

因为泗滨砭石有一奇异的能量场,接触人体可使人体产生红外热象,可显著加快人体微循环血流速度,所以泗滨砭石无论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均可以对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质量大的砭具,如泗滨浮磬、砭球、砭棒、砭砧、砭尺等,实施感法效果较好。

砭术感法广泛应用于砭石疗法各种调理方法之中,是砭术十六法之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砭术感法存在良好的调理效果,才有了砭术特殊存在的价值。

2、压法压法的施行是将砭具与人体接触后,再加以一定的压力,使砭具压迫人体,以达到更强的效果。

实施压法,可以使泗滨砭石的场能和砭术师的作用力更好的作用于经络,在砭石疗法过程中都必须用压法。

在砭术调理的过程中,压法贯穿于各种手法之中。

在砭术调理中实施压法,是砭术的特点,也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3、滚法滚法是用砭具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部位,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沿着经络方向进行滚动的一种方法。

滚法作用强度比较缓和,面积比较大,有利于调和经络之气。

滚法可广泛应用于全身,所用的砭具有砭棒、砭滚、砭球等。

常用的刮痧手法及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常用的刮痧手法及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角推法:角推法是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肤表的一定部位(穴位或病灶点)稍施压力,做单方向直线推移运动,称为角推法。
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体表穴位或病灶点,施术者上肢肌肉放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并有节奏地往返呈直线向前推进,注意用腕部的摆动带动刮痧板厚边棱角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匀的推力与压力作用于经络、穴位、病灶点。
注意事项:本法作用于人体上,刺激都是很强烈的,一般以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为主,薄边棱角着力少用(仅用于膝眼等穴)。操作中忌用暴力,而应按压深沉,逐渐施力,再逐渐减力,反复操作。亦可在使用时略加颤动,以增加疗效。
腰部及上下肢如肘窝和窝。
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宜用暴力,小儿及年老极虚者慎用。
5、按法:按法是用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着力于一定的腧穴或体表部位上,逐渐加深施力,按而留之,谓之按法。
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用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施治部位或穴位,由浅入深而缓慢地着力,以臂腕之合力以贯之。用力平稳,逐渐加重,当达到一定深度(以受术部位有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度),稍作停留(约5~10秒左右),然后轻缓提起,一起一伏,反复10余次。
注意事项: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于体表,施推过程中,腕部要摆动自如、灵活、不可跳跃或略过。此法可为用刮法刮痧出痧后的配套手法。亦可单独使用(但需先涂刮痧润肤油或乳)。
3、边揉法:边揉法是用刮痧板厚边在施治皮肤上或刮痧出痧部位并以“病灶点”附近为其重点,进行前后左右、内旋或外旋揉动的方法。
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薄边对掌心,厚边为着力点,着力于患者皮肤,将手腕及臂部放松,使手握刮痧板,腕部灵活自如的旋动。动作应连续,着力由轻渐渐加重,再由重渐渐减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具体施治部位局部软组织及肌肉的薄厚,决定施力之轻重。

刮痧疗法介绍

刮痧疗法介绍

刮痧疗法介绍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的特点,刮痧始于石器时代,在砭石的基础上演变、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物理刺激疗法,长期广泛流传和应用于民间,在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刮痧又称“刮治”,古称“萎法”,发展至清代始命名为“刮痧法”,通过不断医疗实践.使其适应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受到当今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刮痧疗法和“痧”的含义刮痧疗法民间用于治疗痧症,故称“刮痧”。

其实,刮痧非只治痧证,而可治疗内外各科诸多疾病。

“痧”的含义有二:一是指身体内在的病理性(阳性反应)反应的“痧”,谓之“痧象”;二是指刮痧刺激后表观在体表的“痧”,谓之“痧痕”。

二者“痧”的形、色有所区别。

因此,有必要先加以说明,而不致引起认识上的模糊。

先讲病理性反应的痧象。

“痧”是民间的习惯叫法。

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或病理性阳性反应物(具体在检查方法中论述)。

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俗称,有头粒如粟。

”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上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是指痧证,又称“痧胀”、“痧气”。

《重订广温热病》云:“夏秋空气最浊,水土郁蒸之气触人,人感受了而发病,发于夏季的,叫霉雨蒸;发于秋季的叫桂花蒸。

这些病都是水土秽气杂合而成”。

这类病临床上就会出现“痧证”的症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候,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民间常常用刮痧法来治疗痧证,是因为古人认为痧证多由人体感受风、寒、湿、火或时疫之气侵袭,使腠理(皮肤汗腺)固而致密,外邪郁积体内,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致。

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无定论。

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科各种疾病。

五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介绍

五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介绍

五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介绍刮痧是中国的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可以起到疏经活血等多种保健作用,而且一些刮痧的方法还是很简单的,也可以帮别人刮的哦。

以下是小编推荐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知识,欢迎阅读!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1、刮头部,提神醒脑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

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

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

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2、刮颈肩,活血舒筋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

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

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3、刮两肋,疏肝解郁肝主疏泄,调节气机。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

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4、刮腹部,减小肚子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

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

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

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5、刮脚底,缓解失眠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

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名词解释

刮痧疗法名词解释

刮痧疗法名词解释
刮痧疗法(Gua Sha Therapy)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通过在人体皮肤表面刮擦,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通常是将一块平滑的器具(如刮痧板、勺子、硬币等)沿着肌肉或经络方向刮擦,以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和刺激力。

在刮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皮肤的变化来判断身体的状况和疾病的程度。

刮痧的过程中,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红斑、瘀血等反应,这是因为刮痧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自愈能力。

常见的刮痧疗法包括脊椎刮痧、颈部刮痧、肩部刮痧、背部刮痧、手臂刮痧、腿部刮痧等。

刮痧疗法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关节炎、消化不良、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疾病和症状,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刮痧疗法也有一些禁忌症,如患有出血性疾病、皮肤病、器质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应避免刮痧。

常用刮痧手法

常用刮痧手法

常用刮痞手法1. 轻刮法刮痞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虽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

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

本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及虚证的患者。

2. 重刮法刮痞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虽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本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及实证、热证、痛症患者。

3. 快刮法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

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

4. 慢刮法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

本法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辨证属于内科、体虚的慢性的患者。

5. 直线刮法乂称直板刮法。

用刮痞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

本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6. 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痞痕,操作时刮痞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

本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7. 摩擦法将刮痞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

此法适宜用于麻木、发亮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痞前,使患者放松。

8. 梳刮法使用刮痞板或刮痞梳从前额发际处,即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如梳头状。

此法适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

9. 点压法(点穴法)用刮痞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虽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

此法适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痞力虽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10. 按揉法刮痞板在穴位处做点压按揉,点压后做往返或顺逆旋转。

操作时刮痞板应紧贴皮肤不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

此法适宜用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位。

11. 角刮法使用角形刮痞板或让刮痞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

刮痧的技巧和方法

刮痧的技巧和方法

刮痧的技巧和方法
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刮拭皮肤表面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神经、缓解疼痛等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刮痧技巧和方法:
1. 准备工作:选择一把适合的刮痧工具,如刮痧板或刮痧罐。

在刮痧前,先涂抹适量的刮痧油或刮痧膏,以减轻刮痧时的摩擦力。

2. 方向:刮痧的方向通常是从上往下或由内往外刮拭。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刮痧的部位和方向。

3. 力度: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

过重的力度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或瘀伤,而过轻的力度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4. 部位选择:刮痧通常选择在筋络密集、易出现疼痛或不适感的部位,如颈部、肩膀、背部、手臂等。

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症状选择具体的刮痧部位。

5. 时间和次数:刮痧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来确定。

通常建议每次刮痧持续10-15分钟,每周进行1-
3次。

6. 注意事项:刮痧时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湿润,避免刮痧时出现过多的摩擦,以防皮肤受损。

同时,在刮痧后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受风或着凉。

请注意,刮痧不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如皮肤破损、出血倾向、孕妇等,请在使用刮痧疗法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刮痧常用体位及各部位保健刮痧(图)

刮痧常用体位及各部位保健刮痧(图)

刮痧常用体位及各部位保健刮痧(图)一、刮痧的常用体位二、人体各部位的刮痧保健方法人体的整体刮拭顺序是:先头部、颈部、背部、腰部,然后腹部、胸部,最后刮上肢、下肢。

刮拭的方向都是从上往下刮拭,胸部处由内向外刮拭。

每个部位先刮阳经,后刮阴经。

先刮人体左侧,再刮人体右侧。

1.头部【刮拭方法】【主治病症】头部刮痧具有改善头部血流循环,疏通全身阳气等作用,可预防和治疗脑血栓、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眩晕、记忆力衰退、感冒、脱发等。

尤其是借助泗滨浮石砭具特有的超声波和远红外的功能,利用砭石梳子对头部进行刮拭,可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2.面部【刮拭方法】(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开始,分别向两侧刮拭,上方刮至前发际,下方刮至眉毛,经鱼腰穴、丝竹空穴等。

(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向外刮拭,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刮拭,经过地仓穴、颊车穴等。

【主治病症】面部刮痧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可防治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等五官科疾病。

面部刮痧适宜选用S形刮痧板或小多功能刮痧板,以不出痧为度。

3.颈部【刮拭方法】(1)刮拭颈部正中线:从哑门穴刮至大椎穴。

(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到肩井穴。

【主治病症】颈部刮痧可治疗感冒、头痛、近视、咽炎、颈椎病等。

适宜采用多功能砭石刮痧板或者方形砭石刮痧板。

4.背部【刮拭方法】背部的刮拭方向是从上到下,骶部的刮拭方向是自下而上。

一般先刮背正中线的督穴,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

【主治病症】可预防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

适宜使用多功能砭石刮痧板或者方形砭石刮痧板。

5.胸部【刮拭方法】(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

(2)刮拭胸部两侧:以任脉为界,沿肋骨走向由内向外,先左后右刮拭。

(3)中府穴:宜用刮板棱角部从上向下刮。

【主治病症】胸部刮痧主治心肺疾患,可预防支气管炎、哮喘、乳腺炎、乳腺癌等。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一、头部刮法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

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

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见图8。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

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2.适应证
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
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今天给大家安利下刮痧的常用方法,和有关刮痧的注意事项及要领,其实刮痧之后皮肤看起来有些不舒服,而且刮痧过程中肯定会有疼痛感,所以很多人不接受刮痧,但出痧、疼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和反应,对健康没有损害,如果能够正确掌握刮痧的要领和技巧,也能让疼痛感减轻,同时又不降低疗效。

刮痧的常用保健方法1.平刮法刮板整个面接触皮肤,小于或等于15度角,向前推动力要小于按压力,此法可减轻疼痛,向下渗透力大,适用于身体敏感部位。

2.面刮法将刮痧板的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45度,均匀地向同一个方向刮拭,适用于身体平坦部位。

3.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向下刮拭,用于肩贞穴、膻中穴、风池穴等。

4.双角刮法将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部位,然后将凹槽两侧的角缓缓的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再向下倾斜45度角,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多用于脊椎部位。

5.厉刮法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处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2~3cm距离的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6.平面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于20度角按压在适合的穴位上,然后做缓慢且柔和的旋转运动,此法适用于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手足全息穴区,还有其他疼痛比较敏感的部位。

7.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角按压在穴区处,做柔和、缓慢按揉,通常适用于骨缝部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

8.推刮法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角度小于45度,每次一寸一寸向前刮拭,按压力度大于平刮法,速度也慢于平刮法。

9.点按法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

适用于人中穴、膝眼穴等。

10.角揉法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体表穴位附近进行回旋摆动运动,称为角揉法,揉时刮痧板要附在皮肤表面不移动,但要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带动皮肤下面的组织活动。

刮痧法名词解释

刮痧法名词解释

刮痧是一种古老中医疗法,通过使用刮痧板等工具在人体皮肤上施加压力及特定的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等功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刮痧术语的解释:
刮痧板:刮痧时用来刮拭皮肤的工具,通常由牛角、水牛角、翡翠、玉石等原材料制成。

刮痧部位:指刮痧时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刮法和方法。

刮痧力度:指在施行刮痧时用力的大小,力度大或小会影响到刮痧效果。

拇指刮法:一种较为温和的刮法,是以拇指为主要工具,在刮痧时配合空气压迫进行操作,主要适用于治疗面部和颈部问题。

筷子刮法:是一种使用筷子对身体反复轻击、按摩的刮法,可改善局部的淋巴循环和身体亚健康状态。

拉筋刮法:是指在刮痧的同时,顺着经络进行拉伸和活动,可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柔韧度。

刮痧的手法与注意事项

刮痧的手法与注意事项

刮痧的手法与注意事项: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

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

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

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注意事项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

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的方法及效用

刮痧的方法及效用

刮痧疗法“痧”又叫做“瘴气”等,皮肤出现红点如粟。

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

它是许多疾病共同证候,百病皆可发痧” 。

痧证范围很广,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100多种疾病。

痧证—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秋多见。

因为这时人体易受风、湿、火外邪侵袭.主要特征:一痧点,二酸胀感。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

四肢麻木,甚则厥冷。

恶心、呕吐。

2)急重表现: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不语,昏厥,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患者某经络、穴位,使经络穴位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扶正祛邪,防病治病。

刮痧对机体的作用一是预防保健,二是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是绿色生态自然疗法。

刮痧工具:瓷碗、瓷调羹、木梳背;小蚌壳;檀香木、沉木香刮板、小水牛角板等。

辅助材料: 水、油、润肤剂等。

古钱币是刮痧疗法最常用的工具。

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扶阳罐。

扶阳罐以“温刮温灸亚健康调理技术”为核心,真正做到排毒祛瘀、驱寒祛湿,有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中外学者为之叹服.刮痧手法有十几种,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 治疗时用刮板厚的一面; 保健时用刮板薄的一面。

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 上肢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45-90度。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

如果儿童皮肤嫩,可用手绢保护皮肤(间接刮痧),动作要轻巧.疗程:一般一般3--5天/疗程,一次/天.每处刮3-5分钟(约刮20-30下),以出痧为准。

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强求出痧,以感到舒服为原则。

一般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真人示范图]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真人示范图]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真人示范图]一、角刮法又分两种:单角刮法、双角刮法1、单角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朝刮拭的方向倾斜45°,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全身各个部位2、双角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以刮痧板凹槽处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45°,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脊椎部二、面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三、平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1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向下的按压力大,常规刮拭30~50次适用部位:适用于身体敏感的部位四、推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4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刮拭速度慢,按压力大,每次刮拭的长度要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五、立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与穴位区成90°角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做短距离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六、揉刮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小于15°,均匀、缓慢、柔和地作弧形旋转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七、点按法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角部与穴位成90°,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按压片刻后立即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常规刮拭30~50次。

常见的刮痧的操作方法手臂

常见的刮痧的操作方法手臂

常见的刮痧的操作方法手臂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疏通经络。

以下是常见的刮痧手臂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准备一块刮痧板(可以是牛角刮痧板、玉石刮痧板或者刮痧刀)、一些刮痧油或按摩油,以及干净的毛巾。

2. 涂抹刮痧油:将适量的刮痧油倒在手心,然后涂抹在需要刮痧的手臂上。

涂抹时可以轻轻按摩,帮助肌肉放松。

3. 进行刮痧:将刮痧板或刮痧刀紧贴于手臂皮肤上,用适度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向连续刮动。

刮动时可以采用直线、圆形、回旋或其他方式,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刮拭。

4. 注意力度:刮痧时注意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避免刺激皮肤过度。

同时,要照顾到自己的舒适度,避免疼痛或不适感。

5. 刮痧的方向:刮痧的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刮动,也可以结合需要进行双向刮拭。

6. 刮痧的时间和频率:刮痧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来调整。

刮痧的频率一般为每周一次或两次,不宜过于频繁。

7. 刮痧后的护理:刮痧结束后,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皮肤,再涂抹一些舒缓修复的护肤品,可以起到保护和舒缓肌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刮痧是一种疗法,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士进行操作。

在使用刮痧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刮痧师。

刮痧时如果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刮痧并就医。

中医护理学刮痧法

中医护理学刮痧法

(七)注意事项
• 保暖 • 体位:合适,以患者舒适为度。 • 手法:用力适中、均匀、病人能耐受;向单一方
向刮;经常蘸油或水,防止刮伤。 •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头晕、 冷汗不止等停止操作。 • 禁忌:出血倾向者、皮肤病变者、孕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休息和饮食:刮毕卧床静养,保持情绪平静。
禁食生冷、油腻、刺激食品。
二、刮痧法
(一)定义 痧:反复刮动人体皮肤后出现的红色、紫色甚至黑色
的斑点或斑块。
痧证:经过刮拭皮肤会出现“痧”的疾病。 刮痧法:用边缘钝滑的器具蘸湿后,在人体体
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 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 • • • 活血祛瘀 舒经通络 排除毒素 调整脏腑功能
(三)适应范围
• 暑痧 • 腹痛、腹泻 • 上感
(四)器具
瓷匙 硬币 小陶瓷酒盅 刮痧板(水牛角、玉)
(五)刮痧部位
• • • • • 头面部 颈项部 肩背部 四肢 胸腹部
(六)刮痧方法
• 检查刮具 • 右手持刮具蘸油或水,以45°角由内向 外,从上到下,单一方向刮。每一部位 刮10~20下,力量柔和均匀,直至皮下微 现红色或紫色斑点或斑块。 • 脊柱两侧沿肋间呈弧线状对称地刮。

刮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刮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刮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刮痧疗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操作也不是那么繁琐。

在进行刮痧的时候,需要注意身体会出现哪些的症状。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刮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用!中医刮痧的四种方法1.刮痧法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

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直接刮痧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

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

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

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不但手法灵活,而且还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治部位,例如头痛、身体乏力以及发热等症状,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施治来解决,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实用广泛的自我疗法。

常用的刮痧手法

常用的刮痧手法

常用的刮痧手法常用的刮痧手法如下:1.轻刮法:轻刮法是初学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

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多适用于对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2.重刮法:重刮法是一种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疾病所采取的一种手法。

在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能承受为宜。

该法多适应于对年轻力壮、体质较强或背部脊柱两侧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满的人群。

3.快刮法:快刮法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

力量重、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的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他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全身保健的人,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适为宜。

4.慢刮法:慢刮法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内,力量也有轻重之别。

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的患者,主要刮拭腹部、关节部位和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的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感觉不到疼痛为宜。

5.逆刮法:逆刮法指刮痧方向与常规的由里向外、由上向下方向相反,即由下向上或由外向里进行刮拭的方法。

多用于对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

逆刮法操作宜轻柔和缓,从近心端部位开始逆刮,逐渐延长至远心端,其目的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或疼痛。

6.边刮法:边刮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刮痧方法,将刮痧板的两侧长条棱边或厚边或薄边,与皮肤接触成45度角进行刮拭。

该法适用于大面积,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部位的刮拭。

除以上方法之外,还有直线刮法、摩擦法、梳刮法、点压法、弧线刮法、按揉法、角刮法等刮痧手法。

常用的刮痧方法之一——刮痧法、撮痧法

常用的刮痧方法之一——刮痧法、撮痧法

常用的刮痧方法之一——刮痧法、撮痧法在使用刮痧疗法时,应根据病情选择相对应的刮痧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刮痧有各种不停的方法,可用刮具,也可用手指,还可用针具。

大体上,刮痧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一)刮痧法刮痧法是刮痧疗法中最长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者用刮痧器具蘸取润滑剂后,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刮试,使皮肤出现痧痕为度。

刮试时,要按顺序刮试,用力要均匀,一般采用腕力,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刮试的力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因为操作方法不同,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两种。

1.直接刮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操作者先用热毛巾擦洗患者将要刮痧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手持刮具在皮肤上直接进行刮试,以刮出痧痕或血点为止。

此法刺激强、见效快、多用于体质较强壮的患者。

2.间接刮法先在患者要刮试的部位覆盖一层毛巾或棉布,然后用刮具在毛巾或棉布上进行刮试,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斑,此为间接刮法。

此法,刺激相对较小,多用于小儿、老人、体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及某些皮肤病患者。

(二)撮痧法撮痧法是指操作者用手指代替刮具,用手指扯、夹、挤、抓患者体表特定部位的皮肤,至局部出现红紫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手指的不同指法和力度,撮痧法可分为扯痧法、夹痧法、挤痧法和抓痧法。

1.扯痧法操作时操作者的拇指和食指对抗用力,将患者皮肤提起,同时两手指上下或旋转地揉捏皮肤,再松开,如此进行3-5次遍,至皮肤出现痧痕。

此法力度较大,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具有发散解表、通经解郁的功效。

扯痧法主要用于头部、颈部、背部、面部的太阳和印掌。

2.夹痧法又称为钳痧法或揪痧法。

操作者五指屈曲,以食指和中指的第2指间关节对准操作部位,对抗用力,提拧起患者皮肤,即两指用力夹紧皮肤并提起;提至最高处时,两指同时带动夹起的皮肤一同旋转,然后松开,使皮肤恢复原状,如此一提一放,反复进行,以能够听到皮肤的弹响并连连发出“吧吧”的声响为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刮痧方法及其特点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
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

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

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

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

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

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

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

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

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

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

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

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

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常用刮痧方法及其特点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
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
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
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
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
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

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

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

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

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

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

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

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

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

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

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

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

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