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概念说课课件
集合的概念和含义说课
1.1.1集合的含义和与表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集合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集合是初中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内容,它能简洁、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它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好集合是进一步学好函数和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观察分析入手正确理解集合。
学生自己举出实例,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现实和数学对象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活动和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养成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让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正确理解集合的含义与集合的表示;难点是正确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性”。
四教学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这两种方法。
另外,在教学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增大信息量。
由于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在思维习惯上还有待老师引导,因此,在学法上,坚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整个教学的流程分为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巩固新知,反馈调控;归纳小结,布置作业4大块: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过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首先举一个生活中例子:军训前学校通知: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集合是什么?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2、讲授新课:(1)首先以书中的例题“小于10的自然数”为例,通过分析,从而总结规律得出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原创)
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5.2 3.1
教 法 教学反思 分析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
那么 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 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属于集合A,记作 . 如果 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不属于集合A,记作 .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 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精品说课稿
欢迎各位领导及职教同仁批评指导
兰州第十三中学(韩永宁)编辑
甘肃省兰州第十三中学
CONTENTS 目录
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 2 3 4
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
过程分析
教学反思
5
1
教材分析
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 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 的基础上。
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4.3.3 3.1
教 法 分析 教法 分 析 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 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高中数学《集合》说课稿
高中数学《集合》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高中数学一年级的集合章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本章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及运算、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应用。
本节课是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及运算部分,是引入集合章节的第一课,也是比较难易程度较低的一课,意味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全面理解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及运算,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符号;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并、交、差、补等运算;3.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交、并、差、互补等基本关系。
2. 能力目标1.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集合的概念和符号;2.学生可以运用集合定义进行问题的求解和实际应用;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2.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生活中有集合概念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通过举例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集合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符号的掌握,以及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
四、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形式化定义、符号运用及集合运算的操作。
五、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式讨论、组内和全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家庭住址、衣物、爱好等实例练习和生活规划等情景编排,让学生身临其境,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5分钟)1.标题:搜寻集合现象2.活动设计:(1)教师设计两个问题在黑板上:“谁中午带了香蕉?谁中午没带香蕉?” (2)将问题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会发现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你需要先确定“中午”哪些人、事物是“某物的概念”,而其中的“香蕉”是否应该被划入到概念当中呢?(4)通过提问及举例等方式总结出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概括地说,是本模块的核心内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5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问题1.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
活动2【活动】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自己举的例子,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活动3【活动】提出问题①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接下来问:“咱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②下面请班上身高在1.75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比如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等.那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等奖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等奖(实用版)目录1.集合的基本概念2.集合的表示方法3.集合的运算4.集合的性质5.集合的应用正文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甚至是其他集合。
集合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A、B 等,而集合的元素则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a、b 等。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通过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集合{1, 2, 3, 4, 5}就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
2.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或属性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集合{x | x^2 < 4}表示所有平方小于 4 的实数 x 组成的集合。
三、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主要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对称差集。
1.并集: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表示为 A∪B。
2.交集: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集合 A 和集合 B 的交集表示为 A∩B。
3.差集:一个集合中除去与另一个集合的交集所剩下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A - B"表示。
例如,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差集表示为 A - B。
4.对称差集:两个集合互相差集的集合,用符号"A △ B"表示。
例如,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对称差集表示为 A △ B。
四、集合的性质集合具有以下性质:1.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
2.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不考虑顺序。
3.完整性:集合中的元素组成一个整体,没有遗漏。
4.分类性:集合中的元素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
五、集合的应用集合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数论、图论、概率论等领域。
同时,集合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中。
总之,集合作为数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其他数学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课件
子集、真子集、集合等相关概念
定义
符号
子集 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都是 A⊆B或B⊇A
集合B中的元素,且有
A=B的可能
A/B
图形 AB
真子集
已知A是B的子集,但A与 B不相等
A⊂B或B⊃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
集合相等 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都是
A=B
集合B中的元素,且集合
B中的任一元素都是集合
A/B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子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B, 如果集合 A 中___任__意__一__个___ A___⊆___B 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 (或 B⊇A)
就称集合 A 为集合 B 的子集
图形语言
■名师点拨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可以表述为:若 x∈A,则 x∈B.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
B的并集,记作AUB,读作“A并B”,即AUB={x|x∈A或x∈B}
用图形表示为
AUB
A
B
A
B
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与B的并集是C,即AUB=C.
并集
设集合A={x|-1<x<2},集合B={x|l<x<5},求AUB. 用数轴表示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3.集合相等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集合 A 的___任__何__一__个__元__素_____都是集合 B 的元素, 同时集合 B 的___任__何__一__个__元__素_____都是集合 A 的元素,那么集 合 A 与集合 B 相等,记作_A__=__B_,也就是说,若_A__⊆_B__,且 _B__⊆_A__,则 A=B.
集合说课稿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我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研究.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安排为1课时.【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把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把集合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作为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认知情况来看,对于生活实例,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但是学生们富有好奇心,充满求知欲,愿意接触新事物.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富创造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的特征;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熟练掌握常用数集的记号,以及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应用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与学生一道归纳出集合的含义,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四、教法学法由于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起始课,而且概念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决定从身边实例出发,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法指导方面,使教学过程活动化、学习过程自主化、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化,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体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以老师走进教室关上门,教室内的所有人能否组成集合作为引入,这样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感到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同时抛出问题,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接着介绍集合论的创始人,德国数学家康托,这样处理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数学背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合》说课课件ppt
赵徐
丁
马 军强
陈
王 爱超Biblioteka 旭跳华东
绳
杨刘李
踢 明 红 芳 于 朱 周 陶卢
毽
晓
丽 东 晓 伟强
2、
探 究 新 知
感 知 目 标
赵
徐丁
军马
跳
强旭
王
超爱陈
绳
华
东
踢 毽
杨刘李
明 红 芳 于 朱周 晓
丽 东晓
陶卢 伟强
2、
探 究 新 知
感 知 目 标
跳 绳
赵 军
徐 强
丁 旭
马 超
王爱陈 华东
踢 毽
杨刘李
明 红 芳 于 朱周 晓
丽 东晓
陶卢 伟强
(2)
数 形 结 合 ,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 赵军、徐强
杨明、 李芳、 刘红
于丽、陶伟 、 周晓、卢强 、 朱晓东
表示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同学
方法一:6+3+5=14(人) 方法二:9+8-3=14(人)
探 究 新
跳 杨 刘 李 陈 王 马 丁 赵徐
绳
爱
明 红 芳 东 华 超 旭 军强
知
感
踢 杨 刘 李 于 朱 周 陶卢
毽
晓
知
明 红 芳 丽 东 晓 伟强
目
标
2、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探 究 新
跳
陈 王 马 丁 赵徐
绳
爱
杨 刘 李 东 华 超 旭 军强
知
感
踢 明 红 芳 于 朱 周 陶卢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集合概念?什么叫元素?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征?集合与元素有何关系?2.集合A={x +2x +1}的元素是 ,若1∈A ,则x= 。
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二、讲授新课:1. 列举法的教学:① 比较:{方程210x -=的根}、{1,1}-、2{|10}x R x ∈-= ②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
→P4 例1 ③ 练习:分别表示方程x(x -1)=0的解的集合、15以内质数的集合。
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 与{a}不同。
2. 描述法的教学:①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一般形式为{|}x A P ∈,其中x 代表元素,p 是确定条件。
→P5 例2② 练习: A.“不等式x-3>0的解”与“抛物线y =x-1上的点的坐标”用描述法表示B. 用描述法表示方程x(x -1)=0的解的集合、方程组⎩⎨⎧=+=+2732223y x y x 解集。
C.用描述法表示:所有等边三角形的集合、方程x+1=0的解集。
③ 简写原则: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 ∈、x Z ∈明确时可省略,如{|32,}x x k k Z =+∈,{|0}x x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等奖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说教材《集合的概念》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集合运算和函数的基础。
通过学习集合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如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但对于集合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进行集合的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理解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
五、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实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里的学生、图书馆的书籍等,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含义。
2.新课教学: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3.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集合的表示和基本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1.1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由于是高中的第一节新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注意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
本节是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对象,章末我们会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概念,可见它是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集合中元素的特征(2) 熟记常用数集符号(3) 能用列举、描述法表示具体集合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三.重、难点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 准确使用本节课所学符号,能用集合语言描述出数学对象。
四.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本节是高中数学第一节,为了更好地与初中知识衔接,同时针对六中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设计较简单的题目,降低门槛,吸引他们入门,避免放弃。
2. 方法选择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引导,通过预习学案的形式把知识问题化,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上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的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五.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课前结合学案,阅读教材,自主预习,课上交流、讨论、概括,课后复习巩固三个环节,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值得提出的是: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使用,所以应该多做转换练习,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预习,在初中学习中,我们接触过哪些集合?请举例说明。
2.根据你对集合的理解,能在生活中举出几个集合的实例吗?[设计说明]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熟悉的集合入手,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惧感,同时,适时地引出,集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恰当地引出课题——(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概念思考1:(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3)六中高一二班的所有男同学;(4)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上述四例能否组成集合?并说出集合由什么组成。
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
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篇一」学生进入中职,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就是集合。
集合不仅与中职数学的许多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掌握好集合的知识既是数学学习本身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数学素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由于集合单元的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研究方法跟学习初中数学时有着明显的差异,致使部分同学初学集合时,感到难以适应,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解题失误,形成思维障碍,甚至影响整个中职数学的学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问题,在集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事项一、准确地把握集合的概念,熟练地运用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是集合单元的一个显着特点,例如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定义等等。
这些概念、关系和表示方法,都可以作为求解集合问题的依据、出发点甚至是突破口。
因此,要想学生学好集合的内容,就必须在准确地把握集合的概念,熟练地运用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
二、注意弄清集合元素的性质,学会运用元素分析法审视集合的有关问题众所周知,集合可以看成是一些对象的全体,其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次序关系的。
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等都是从元素的角度予以定义的。
因此,求解集合问题时,抓住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就相当于牵牛抓住了牛鼻子。
三、体会集合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规律布鲁纳说过,掌握数学思想可使得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领会数学思想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集合单元中,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内容,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正难则反的思想等等,显得十分活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但 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讲出教学重点。因此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集合》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内容。本单元 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 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 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 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答案: 1.17 2. 4+5-3=6(种) 答:小红和小军一共买了6种彩笔。 3.25+24-9=40(人) 答,三(1)班有40人。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 (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 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 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等奖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等奖(开场白)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集合的概念的说课。
集合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后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说明。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集合的基本运算;3. 集合的性质和关系;4. 集合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2. 让学生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引导、讨论和练习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 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基本运算。
2. 示范:通过例题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集合的操作和运算,加深对集合的认识。
3. 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体验和探索集合的性质和关系。
4. 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 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五、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合的概念:定义、元素和特点;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和差集;4. 集合的性质和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5. 集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 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检查对集合的掌握程度。
2. 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集合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合》说课PPT
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3
感受策略的多样性和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难点
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 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体会集合图的意义,掌握用“韦恩 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方法。
教学 重点
03 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带有名单的磁性操作板、红蓝笔 2 支、集合圈模型和姓名牌。
教学过程
观察、探究、对比、交流、感悟
制造认知冲突,准 确发现重复
进行有序数数、验证 14 人的猜测
02 03
01
提出探索要求、激 发探索欲望。
05
依据直观图进行计 算、理解算理
优化展示方法,体 验策略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04
教学设计
05 教学反思
01 教材与学情分析
02 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理解、
1
体会集合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
法来思考问题。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
2
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
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集合说课稿01教材与学情分析02教学目标03教学重点难点04教学设计05教学反思教材与学情分析01教学目标02教学目标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策略的多样性和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集合》说课稿
目 录
01
教材与学情分析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
《集合的概念》说课稿(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集合的概念》说课稿《集合的概念》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研究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以后继续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四说教法本节课我首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题目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1为了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研究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图片进行分 类并说明理由。
说教材及 学情
4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根据所给的图片和 问题小组合作总结 出集合与元素的概 念。
说教法 学法
说重难点
说教学反
思
说教学 过程
显示器、鼠标、光驱组成了计算机中的硬件集合; QQ、爱奇艺、PS 组成了软件集合。 而显示器,鼠标,光驱,QQ,爱奇艺,PS就是组 成这些集合的元素。
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有待提高
以超市购物为题 将知识融入生活
课堂教学评价 还有待改进
小组评价不太成熟。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耐心聆听,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批评指正!
(1)集小合于中10的的元自然数; 集合中的元
(2)素某都班是个互子不高的同学; 素排列无顺
(3) 方程x2-1=0的解; 相同的
序
(4)不等式x-2>0的解.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5
说重难点
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过程
拓展归纳 课堂作业
1.用或 填空:
(1)-3
N ,0.5
(2)1.5
Z ,-5
教学 学 师生 生 评互 自 价评 评
课间课代表分
发小组评价表
最
并打开多媒体。
佳 小
组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说教学 过程
2
视频导入 引出课题
问题1:集合一词出现 的一句话是什么?
。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材及 学情
标
学法
说重难点
3
说教学反
思 说教学 过程
结合专业 问题激趣
根据问题总结 集合的分类。
解集
集合 自然数A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正整数集
数 空集集
字母E
N集合
Z
B
有限限集Q集、无R
注意:空集指一 个不含N*任何元素
的集合,但不是0,
数集 D
C 平面点集
0是元素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4
说重难点
说教学 过程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用符号“ ”或“ ”填空:
说重难点
说教学 过程
由
易 到 难 , 层
课 堂 安 排
层
深
入
5、拓展归纳,课堂作业(10分钟) 4.运用新知,巩固练习(5分钟) 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20分钟) 2.结合专业,问题激趣(7分钟) 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3分钟)
说教学目
说教法
标
学法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1
课前准备
说教学反 思
说教学 过程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重 拾对数学学习的 信心。。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教 法 情境导入
联系专业
结合生活
学 自主探究 法
小组合作
小组竞赛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根据问题总结出集 合与元素之间的关 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 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叙a∉A
说教学目
说教法
标
学法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4
说教学反 思
说教学 过程
拓展归纳 课堂作业
水果区,在数学里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水果可以叫作水果集 (合),那么像我们之前所学的,自然数,有理数等可以叫做什么?
N ,3 Z ,3
N; Z;
(3)-0.2
Q,π
Q ,7.21
Q;
课堂作业 按时完成
(4)1.5
R ,-1.2
R,π
R.
2.指出下列各集合中,哪个集合是空集?
(1)方程 x2 1 0 的解集; (2)方程 x 2 2 的解集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
标
学法
反思
说教材及 学情
板书设计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数学(基础模块) 2016
新学期,新气象
说课流程
01 说教材及学情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重难点
04 说教法学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说教材 及学情
标
学法
思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目录
1.1.1集合与元素 1.1.2集合的表示方 法
说教材 及学情
说教学目 标
说教法 学法
说教学反 思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基础较差,学习兴趣 不浓厚,学习不主动
计算机1602班
说教
说教法
说教学反
学 说教材及 目
学情
标
学法
思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知识目标
理解集合及元素 概念,初步体会 元素与集合的关 系,掌握集合的 分类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让学生感知数学 知识与实际生 活得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0
N; 0.6
Z; π
R;
巩固练习
1 3
Q; 0
.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5
说重难点
说教学 过程
拓展归纳 课堂作业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学生分小组总 结,教师补充 整合。
一个给定的 集合中的元 素必须是确 定的
判一断个下给列定对的象是否可以组一成个集给合定:的
集合与元素
定义: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通常把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 元素a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A,
集合(简称集)。
元素a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
标
学法
反思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说教学过 程
影视引出课题 激发学习的兴趣
与专业相关题型 促进概念的理解
通常把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 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 小写英文字母a,b,c… 表示集合的元素。
说教学目
说教法
说教学反
标
学法
思
说教材及 学情
说重难点
说教学 过程
4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文字叙述两个集合的名称,如果要买橘子去哪个货架,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