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地铁车站建筑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建筑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车站建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了解地铁车站建筑与城市规划、交通组织的关联性,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3. 学生能了解地铁车站建筑在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车站建筑案例的能力,能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运用设计软件或手工绘制地铁车站平面图,展示其功能布局和结构特点。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铁车站建筑模型的制作,提高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地铁车站建筑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关注城市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车站建筑,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拓展课程,旨在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掌握地铁车站建筑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铁车站建筑基本概念:介绍地铁车站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地铁车站的概述”2. 地铁车站设计原则:讲解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地铁车站设计原则”3. 地铁车站功能布局:分析地铁车站的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和人流组织等方面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地铁车站功能布局”4. 地铁车站结构特点:探讨地铁车站的建筑结构、材料及构造特点。

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建筑与结构设计

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建筑与结构设计
HPB235级钢筋,喷射混凝土可采用C25;
(4)一般环境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表中规定。
地下结构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等级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30
明挖法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30
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
C3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计
C50
盾构法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
C30
喷射混凝土衬砌
1h1 2h2
(3)地面车辆荷载 ①车辆荷载一般简化为均布荷载
p0
地面
p0 地面
Z
Z
0.7Z a 0.7Z
单个轮压传递的竖向压力:
0.7Z b 0.7Z
p0 z
a
0 p0
1.4Z b 1.4Z
式中:p0z—车辆轮压传递到计算深度Z处的竖向压力; p0 —车辆单个轮压;
a﹑b —地面单个轮压的分布长度和宽度; di —地面相邻两个轮压的净距; n—轮压的数量;
技术措施: ①设置伸缩缝﹑诱导缝和施工缝; ②设置后浇带或控制分段浇注的长度; ③合理选择水泥品种的标号; ④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加强养护和洞口的遮挡; ⑤及时回填,保证地下结构内外温度不出现急剧变化。
(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①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且 在一般环境下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管片
0.2
水中环境、土中缺氧环境
0.3
洞内干燥环境或洞内潮湿环
其他结构

0.4
迎土面地表附近干湿交替环 境
0.5
附注
环境相对湿度为 45%~80%
⒋工程材料 (1)一般采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材料,必要时采用金

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城市地下铁道与轻轨交通设计题目: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年级:2011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玉锁老师成绩: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姓名学号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2014年3月22日题目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一、设计的目的掌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站台宽度、楼梯数量计算过程及方法。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根据提供的车站资料,确定站台宽度、楼梯数量、扶梯宽度;按防灾规定进行验算。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隧道概况:某地铁Ⅱ级车站,客流密度为0.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0.6m ×0.6m 的方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A 型车(车长23.12m),列车编组数为6辆,定员186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10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为2min 。

试设计:(1)站台的有效长度及宽度。

(2)中间站厅到站台之间楼梯及自动扶梯的宽度,并按防灾要求检算。

其中,预测高峰客流如下表 序号学 号 姓 名 预测客流量(人/h ) 上行线 下行线 上车(人) 下车(人) 上车(人) 下车(人) 39 2011764816976 7232 2090 1309 6345 解:1、按照客流估算法计算k ——超高峰系数,取1.3计算车站站台的有效长度l :m sn l 72.1402612.23=+⨯=+=δ则取车站站台的有效长度为m 141。

根据题意可知:上行线与下行线上车人数:(7232+1309)人/h=8541人/h ;上行线与下行线下车人数:(2090+6345)人/h=8435人/h ;因列车运行时间间隔2min ,所以侧站台宽度:m s l mw b 79.148.01415.0260)13097232(3.1=+⨯⨯+⨯=+=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车站站台最小宽度尺寸,取m b 5.2=自动扶梯的台数:69.18.081003.1)63452090(1=⨯⨯+==ηn k N n 下台 取2台,1台自动扶梯宽m 1,总宽m 2。

第四章-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完整版)

第四章-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完整版)
深基坑的技术难度增加﹑土方量增加﹑投资加 大﹑客流上下高度的增加。
如图4-3所示。
a)高架式; b)地面式; c) 半地下式单柱双跨; d)浅埋式; e)深埋,双柱三跨岛 式; f)双柱三跨双岛式; g)单拱岛式; h)单层单柱双跨侧式; i)双柱三跨岛侧混合 式; j)双层单柱双跨岛式; k)塔柱式; l)多拱混合式
车型
编 列车载客量 断面客流量(万人次 站台长度 适应范围(万人次

(人)
/h)
(m)
/h)
4辆
1240
3.72
93
A型车
6辆
1860
5.58
140
3.7~7.4
8辆
2480
7.44
186
4辆
950
2.85
78
B型车
5辆
1195
3.59
98
2.8~4.3
6辆
1440
4.32
120
3辆
610
1.83
57
⑵轻轨车站的特征:
①车站具有一般地面建筑的特征及强烈的交通建 筑的形体; ②在车站两侧建有过街的人行天桥。 ⑶地铁车站与轻轨车站所共有的特征: ①车站沿着轨道,按车辆编组长度作线形的布置;
②车站有候车的站台及客流集散、售检票等功能 的站厅; ③还有必要的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
⒉地铁车站与轻轨车站建筑的设计原则
L——站台有效长度;
0.40——站台警戒的安全距离。当采用屏蔽门时,
安全防护宽度取站台边缘至屏蔽门立 柱内侧的距离。
③站台层设计的另一个要点是限界要求。在站台 有效长度范围内,线路中心到站台内的结构物界 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600mm;在站台有效长度范 围以外的,线路中心到站台内的结构物界面的距 离不得小于1800mm。 ④站台层的两端也布置有必要的设备及管理用房, 形式上也是一端面积大,另一端面积小。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使学生掌握地铁与轻轨的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与轻轨线路布局、车辆选型等方面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地铁与轻轨项目进行初步评估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探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与轻轨等城市交通工具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以地铁与轻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世界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3.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组成部分-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4.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5. 城市交通规划与地铁轻轨项目评估- 城市交通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地铁与轻轨项目的评估方法及实践案例6. 地铁与轻轨的环保与公平性- 公共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项目的公平性与公共利益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我国发展概况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城市交通规划原理与地铁轻轨项目评估第六课时:地铁与轻轨的环保与公平性问题探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城市交通、地铁与轻轨的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下地铁课程设计

地下地铁课程设计

地下地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铁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地铁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解释地铁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3.分析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势和作用。

4.了解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地铁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铁概述:介绍地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部分。

2.地铁结构:讲解地铁的车站、车辆、轨道、信号等主要结构。

3.地铁工作原理:阐述地铁的运行机制、动力系统和牵引原理。

4.地铁运营与管理:介绍地铁的运营模式、调度管理、安全防护等。

5.我国地铁发展:讲述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铁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运行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3.讨论法:学生讨论地铁运营和管理的相关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铁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地铁领域的相关著作,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地铁相关视频、动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铁运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报告:安排学生进行地铁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评估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地下地铁课程设计

地下地铁课程设计

地下地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铁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地下运行的科学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地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车辆、轨道、信号及供电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地铁运行的速度、频率及运输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数学技能,简单计算地铁线路的长度和站点间距。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份简单的地铁线路图,展示其规划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欣赏和尊重,认识到地铁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建设中的技术挑战,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铁作为绿色出行方式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有关地铁的知识,更能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地铁系统的基本知识、技术应用及社会影响展开,依据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地铁的基础知识:- 地铁的定义、历史发展及其在国内外城市的应用案例。

- 地铁系统的组成,包括车辆、轨道、信号、供电、通风等。

2. 地铁的运行原理:- 地铁列车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 地铁线路设计、隧道工程及地下空间的利用。

3. 地铁与城市交通:- 地铁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及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

- 地铁线路规划、站点布局及其对周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 地铁的技术挑战与环境保护:- 地铁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如地下施工、地质处理等。

- 地铁作为绿色出行方式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如节能减排、减少交通拥堵等。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地铁与轻轨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线路规划等方面进行评估;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地铁与轻轨的相关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城市交通的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铁与轻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铁与轻轨基本概念的阐述;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某一城市地铁或轻轨线路的规划与评估;3. 学生能够撰写一篇关于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的短文。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技术参数介绍-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优势及局限3.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 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5. 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地铁与轻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6.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当地地铁或轻轨线路- 小组合作完成地铁或轻轨线路规划与评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第五课时: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第六课时:实践活动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二章: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第二节: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第四章: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第一节:我国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技术参数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地下铁道车站课程设计

地下铁道车站课程设计

地下铁道车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铁道车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铁道车站的设计原则和建设过程。

3.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铁道车站与城市交通、城市规划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铁道车站的布局和设计,提高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地下铁道车站设计的简单规划,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展示地下铁道车站的相关资料,提升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地下铁道车站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视和关注,培养绿色出行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工程建设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对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兴趣。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地下铁道车站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规划的关注,激发学生对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地下铁道车站概述- 地下铁道车站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地下铁道车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地下铁道车站的组成部分- 车站主体结构- 站台、站厅及设备用房- 出入口、通道及换乘设施3. 地下铁道车站的设计原则与建设过程- 设计原则:安全性、功能性、人性化、美观性等- 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4. 地下铁道车站与城市规划- 地下铁道车站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关系- 地下铁道车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5. 地下铁道车站实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地下铁道车站案例分析- 分析车站布局、设计特点及其优缺点6. 小组合作设计与展示- 学生分组,选定一个地下铁道车站项目进行设计- 完成设计方案,包括图纸、说明等- 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系统性地组织与地下铁道车站相关的知识内容。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专业:学号: 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开始时间:2015年12 月28 日完成时间:2016年 1 月 1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二、设计参数 (3)2.1设计内容 (3)2.2设计资料 (4)三、设计内容 (6)3.1设计原则 (6)3.2主要技术标准 (7)3.3车站规模 (8)3.3.1客流及客流分析 (8)3.3.2站台长度、宽度及站台形式 (8)3.4站总平面设计 (11)3.4.1车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11)3.4.2车站总平面布置 (11)3.4.3车站布置内容、规模指标及车站技术参数统计 (12)3.5车站建筑设计 (13)3.5.1车站型式 (13)3.5.2站厅层 (13)3.5.3站台层 (13)3.6换乘车站的换乘方式 (13)3.7车站附属设施 (14)3.7.1出入口及通道 (14)3.7.2风亭、风道与冷却塔 (14)3.7.3楼梯、自动扶梯与电梯 (14)3.8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计算 (16)3.9售检票设施 (16)3.9.1售票 (16)3.9.2检票 (17)3.9.3无障碍设计 (18)3.10车站装修 (18)3.10.1装修范围 (18)3.10.2装修的设计标准与原则 (18)3.10.3装修设计构思 (19)3.10.4路引与标志 (19)3.10.5广告布置 (19)3.11车站防灾设计 (19)3.11.1人防与防灾防烟分区 (19)3.11.2紧急疏散 (20)参考文献 (21)、设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有效的完成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设计任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完成一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铁与轻轨工程及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系统消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地下车站课程设计

地下车站课程设计

地下车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车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其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

2.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车站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技术,掌握相关工程知识。

3.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车站的安全设施和应急预案,提高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地下车站进行评价和优化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制地下车站平面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下车站设计与展示,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下车站对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培养关注城市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工程建设的艰辛与乐趣,增强对工程师职业的尊重和向往。

3. 学生能够关注地下车站的安全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六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工程与技术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车站概述- 了解地下车站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 熟悉地下车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地下车站结构与功能- 学习地下车站的主体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如站厅、站台、轨道等。

- 掌握地下车站的主要功能区域及其设计要求。

3. 地下车站设计与施工技术- 学习地下车站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相关规范。

- 了解地下车站施工技术、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法。

4. 地下车站安全设施与应急预案- 学习地下车站的安全设施配置,如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等。

- 掌握地下车站应急预案制定原则及具体措施。

地铁车站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铁车站平面布局、空间设计、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地铁车站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掌握地铁车站平面布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了解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3.熟悉地铁车站结构形式及选型依据。

4.了解地铁车站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铁车站平面布局设计。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铁车站空间设计。

7.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铁车站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地铁车站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安全等问题。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原理、平面布局设计、空间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

1.地铁车站设计基本原理1.1 地铁车站的功能与构成1.2 地铁车站设计原则2.地铁车站平面布局设计2.1 平面布局设计原则2.2 平面布局形式及选用3.地铁车站空间设计3.1 空间设计理念3.2 空间设计技巧4.地铁车站结构设计4.1 结构形式及选型依据4.2 结构设计要点5.地铁车站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传授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地铁车站设计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地铁车站设计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提供地铁车站模型、设计软件等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地铁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地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2. 掌握地铁地下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流程和安全措施。

3. 熟悉地铁地下工程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地下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地铁地下工程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铁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地下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地铁地下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地下工程概述- 地铁发展简史- 地铁地下工程分类与功能- 地铁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 地铁地下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地铁线路设计- 地铁车站与区间设计3. 地铁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4. 地铁地下工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 噪音与振动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5. 地铁地下工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地铁地下工程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与技巧- 案例启示与总结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了解地铁地下工程的实践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铁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环保等方面内容,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地铁地下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地讲解地铁地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地铁地下车站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车站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车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地铁地下车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 掌握地铁地下车站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3. 了解地铁地下车站与城市规划、交通系统的关系。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地铁地下车站的布局和设施,评估其合理性;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地铁地下车站方案;3. 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和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地铁地下车站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地下车站及城市公共交通的关心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铁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与交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铁地下车站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对城市交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地下车站基本概念:介绍地铁、地下车站的定义,以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列举:地铁发展历程、地下车站类型及特点。

2. 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及功能:讲解地铁地下车站的构造、设施及各部分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列举:车站平面布局、立体结构、设备系统、安全设施。

3. 地铁地下车站设计原则与施工技术:阐述地铁地下车站设计原则,介绍施工技术及工艺。

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列举:设计原则、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施工组织。

4. 地铁地下车站运营管理:介绍地铁地下车站的运营管理内容,包括客运组织、设备维护、安全检查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列举:运营组织、客运服务、设备维护、安全管理。

5. 地铁地下车站与城市规划:探讨地铁地下车站与城市规划、交通系统的关系。

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章绪论》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章绪论―――――――――――――――――――――――――――――――――――――――――――――――――《地铁与轻轨》教案―――――――――――――――――――――――――――――――――――――――――――――――――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地铁与轻轨》教案―――――――――――――――――――――――――――――――――――――――――――――――――2.1路网规划设计原则、2.2路网基本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2.3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地铁与轻轨》教案―――――――――――――――――――――――――――――――――――――――――――――――――2.4路网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2.5路网方案设计步骤―――――――――――――――――――――――――――――――――――――――――――――――――《地铁与轻轨》教案―――――――――――――――――――――――――――――――――――――――――――――――――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轨道工程―――――――――――――――――――――――――――――――――――――――――――――――――《地铁与轻轨》教案―――――――――――――――――――――――――――――――――――――――――――――――――3.1线路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3.2轨道工程设计、3.3轨道交通限界―――――――――――――――――――――――――――――――――――――――――――――――――《地铁与轻轨》教案―――――――――――――――――――――――――――――――――――――――――――――――――《第4章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4.1 概述4.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4.3轻轨车站建筑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教案―――――――――――――――――――――――――――――――――――――――――――――――――《第5章地下车站结构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5.1地下车站明挖结构5.2 地下车站暗挖结构(矿山法)―――――――――――――――――――――――――――――――――――――――――――――――――《地铁与轻轨》教案――――――――――――――――――――――――――――――――――――――――――――――――― 5.3 地下车站暗挖结构(盾构法)―――――――――――――――――――――――――――――――――――――――――――――――――《地铁与轻轨》教案―――――――――――――――――――――――――――――――――――――――――――――――――《第6章区间隧道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6.1 区间隧道的结构类型―――――――――――――――――――――――――――――――――――――――――――――――――《地铁与轻轨》教案―――――――――――――――――――――――――――――――――――――――――――――――――6.2 区间隧道的结构设计方法―――――――――――――――――――――――――――――――――――――――――――――――――《地铁与轻轨》教案―――――――――――――――――――――――――――――――――――――――――――――――――《第7章地铁结构的计算》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7.1地铁结构的计算方法 7.2结构荷载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7.3 区间隧道衬砌结构静力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7.4车站结构静力计算7.5暗挖车站结构计算原则―――――――――――――――――――――――――――――――――――――――――――――――――《地铁与轻轨》教案――――――――――――――――――――――――――――――――――――――――――――――――― 7.6地下铁道结构抗震分析―――――――――――――――――――――――――――――――――――――――――――――――――《地铁与轻轨》教案――――――――――――――――――――《第8章高架结构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8.1 概述 8.2 高架区间桥梁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3 高架车站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4高架结构墩与基础―――――――――――――――――――――――――――――――――――――――――――――――――《地铁与轻轨》教案―――――――――――――――――――――――――――――――――――――――――――――――――8.5高架结构设计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8.6桥上附属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7轨道高架桥梁施工技术 8.8单轨交通的高架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第9章地下铁道隧道施工技术》―――――――――――――――――――――――――――――――――――――――――――――――――《地铁与轻轨》教案―――――――――――――――――――――――――――――――――――――――――――――――――9.1 明(盖)挖法施工―――――――――――――――――――――――――――――――――――――――――――――――――《地铁与轻轨》教案―――――――――――――――――――――――――――――――――――――――――――――――――9.2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第十章地铁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 10.1地铁防水概述10.2地铁防水等级标准 10.3结构主体防水设计 10.4地下车站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5明挖区间隧道防水设计 10.6矿山法(新奥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 10.7盾构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 10.8沉管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 10.9车站与区间隧道防水衔接《第十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灾害控制》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11.1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与空调―――――――――――――――――――――――――――――――――――――――――――――――――《地铁与轻轨》教案―――――――――――――――――――――――――――――――――――――――――――――――――11.2 给水与排水及消防系、11.3 供电系统―――――――――――――――――――――――――――――――――――――――――――――――――《地铁与轻轨》教案―――――――――――――――――――――――――――――11.4 地铁防灾设计、11.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设备―――――――――――――――――――――――――――――――――――――――――――――――――《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2章信息化施工监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12.1信息化施工监测的设计原理、12.2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测―――――――――――――――――――――――――――――――――――――――――――――――――《地铁与轻轨》教案―――――――――――――――――――――――――――――――――――――――――――――――――12.3盾构法施工监测、12.4明挖法施工监测―――――――――――――――――――――――――――――――――――――――――――――――――《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轻轨车站建筑与结构设计

地铁轻轨车站建筑与结构设计
建筑与结构设计
3.1 概述 3.2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3.3 轻轨车站建筑设计 3.4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3.5 轻轨车站结构设计
一、车站特征
第一节 概述
1.地铁车站: (1)形体简单、完整; (2)靠人工采光; (3)设有庞大的空调设施;
(4)鲜明的指示标牌和消防设施;
(5)有一定长度的地下通道与地面出入口连接,在地面有 较大体量的风亭建筑。
一、车站类型
1.与地面相对位置
地下车站 地面车站 高架车站
地面
地面
地面
2.车站埋深
浅埋车站 深埋车站
浅埋和深埋车站的划 分,目前无统一的标 准,一般认为<20m为 浅埋,>20m为深埋。
浅埋式:土方量较小﹑技术难度减小﹑客流上下高度小﹑节省投资。 深埋式:深基坑的技术难度增加﹑土方量增加﹑客流上下高度增加 ﹑投资加大。
换乘通道
北京地铁平安里站换乘通道
(2)按车站换乘形式分类 ①“一”字形换乘:两个车站上下重叠设置则构成“
一”字形组合。 站台上下对应,双层设置,便于布置楼梯、自动扶梯
,换乘方便。
南宁地铁
②“L”形换乘:两个车站上下立交,车站端部相互 连接,在平面上构成“L”形组合。
广州地铁2号线8号线昌岗换乘站
(6)终点站:设在线路两端的车站。
4.按车站结构横断面形式分类
(1)矩形断面
矩形
(2)拱形断面
(3)圆形断面
拱形
(4)其它类型断面
圆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按车站站台形式分类
(1)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 ① 便于乘客换乘其他车次; ② 岛式站台两根单线隧道布线方式在地下工况复杂

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城市地下铁道与轻轨交通设计题目: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年级:2011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玉锁老师成绩: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姓名学号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2014年3月22日题目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一、设计的目的掌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站台宽度、楼梯数量计算过程及方法。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根据提供的车站资料,确定站台宽度、楼梯数量、扶梯宽度;按防灾规定进行验算。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隧道概况:某地铁Ⅱ级车站,客流密度为0.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0.6m ×0.6m 的方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A 型车(车长23.12m),列车编组数为6辆,定员186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10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为2min 。

试设计:(1)站台的有效长度及宽度。

(2)中间站厅到站台之间楼梯及自动扶梯的宽度,并按防灾要求检算。

其中,预测高峰客流如下表 序号学 号 姓 名 预测客流量(人/h ) 上行线 下行线 上车(人) 下车(人) 上车(人) 下车(人) 39 2011764816976 7232 2090 1309 6345 解:1、按照客流估算法计算k ——超高峰系数,取1.3计算车站站台的有效长度l :m sn l 72.1402612.23=+⨯=+=δ则取车站站台的有效长度为m 141。

根据题意可知:上行线与下行线上车人数:(7232+1309)人/h=8541人/h ;上行线与下行线下车人数:(2090+6345)人/h=8435人/h ;因列车运行时间间隔2min ,所以侧站台宽度:m s l mw b 79.148.01415.0260)13097232(3.1=+⨯⨯+⨯=+=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车站站台最小宽度尺寸,取m b 5.2=自动扶梯的台数:69.18.081003.1)63452090(1=⨯⨯+==ηn k N n 下台 取2台,1台自动扶梯宽m 1,总宽m 2。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5年11 月日目录1。

设计任务 01。

1 车站设计资料 01.2设计内容 02。

设计正文 (1)2.1设计目的 (1)2。

2设计内容及要求 (1)2。

3具体设计 (1)2。

3.1站厅层的设计 (2)2.3.2站台层的设计 (2)2。

3.3出入口的设计 (4)3.附图 (5)1.设计任务1。

1 车站设计资料某地铁车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人/小时)、超高峰系数如下表,客流密度ω为0。

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直径c=0.6m的圆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B型车(车长s为19。

5m),列车编组数n为6辆,定员P v为144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6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t为2min,列车停车的不准确距离δ为2m,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b0为3m,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b n取1.1.1。

2设计内容1。

站厅层:①客流通道口宽度;②人工售票亭或自动售票机(台)数;③检票口检票机台数;④站厅层的平面布置。

2.站台层:①站台长度;②楼梯宽度、自动扶梯宽度;③两种方法计算的站台宽度;④根据计算出楼梯、自动扶梯宽度按防灾要求检算安全疏散的时间;⑤站台层的平面布置。

3。

出入口:出入口数量和出入口宽度。

2.设计正文2。

1设计目的掌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站厅、站台层以及出入口通道的设计过程、内容和平面布置原则。

2.2设计内容及要求根据提供的车站资料,进行车站的建筑设计及车站各组成部分的平面布置。

2.3具体设计由基本条件可得:上行线最大客流为:N上=(8106+1141)= 9247(人/h)下行线最大客流为:N下=(2487+1675)= 4162(人/h)上行线与下行线上车的最大客流为:M1=(8106+2487)= 10593(人/h)上行线与下行线下车的最大客流为:M2=(1141+1675)= 2816(人/h)12。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
••• • •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 地铁车站的选型与车站组成
地铁车站的选型从线路走向分为侧式站台候车与岛式站台候车 • 岛式:站台在行车线的两侧,线路分上行和下行; • 侧式:线路在中间,站台分布在上行、下行线路的两侧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 地铁车站的选型与车站组成
地铁车站从结构形式分可分为矩形箱式和圆形或椭圆形的隧道式建筑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 建筑设计
Prof. Don Wang, Ph.D., P.E Office: Civil Engineering Building 210 Phone: 022-2308-5095 Email:Dongyuan_wang@
Outline
• • • • 概述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设计原则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
矩形箱式结构车站一般都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后大开挖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 构,施工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大,土方量大,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圆形 或者椭圆形的隧道或者暗挖车站基本可以采用盾构掘进的方式,土方量减 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大大减少,但对盾构设备和技术要求很高。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 地铁车站的选型与车站组成
车站的建筑形式必须结合各城市特有的发展规划、地理条件及经济状况, 因地制宜地考虑选型。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矩形箱式结构,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站厅层,用来集散客流、售检票、设置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为主; 下层为站台层,主要功能为列车停靠、客流候车及少量的设备管理用房。 地铁车站的组成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与客流直接有关的公共区域, 站厅层、站台层以及出入口通道,站厅层要有足够的公共区域面积,满 足高峰段客流的集散,要有足够的售检票设备和其他为公共服务的设施, 还要有足够宽度的联系地面的地下通道、出入口及通向站台的楼梯和自 动扶梯;站台层要有足够的站台宽度,要有分布均匀的楼梯、自动扶梯 和满足列车编组停靠的有效站台长度。二是涉及车站运行的技术设备用 房及管理用房,一般分设于站厅和站台的两端部。 课堂讲解p.94 figure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地铁与轻轨
设计名称: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1 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 (1)
1.1 车站设计资料 (1)
1.2设计容 (1)
2.设计正文 (2)
2.1设计目的 (2)
2.2设计容及要求 (2)
2.3具体设计 (2)
2.3.1站厅层的设计 (3)
2.3.2站台层的设计 (4)
2.3.3出入口的设计 (6)
3.附图 (7)
1.设计任务
1.1 车站设计资料
某地铁车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人/小时)、超高峰系数如下表,
客流密度ω为0.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直径c=0.6m的圆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B型车(车长s为19.5m),列车编组数n为6辆,定员P v为144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6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t为2min,列车停车的不准确距离δ为2m,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b0为3m,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b n取1.1。

1.2设计容
1.站厅层:①客流通道口宽度;
②人工售票亭或自动售票机(台)数;
③检票口检票机台数;
④站厅层的平面布置。

2.站台层:①站台长度;
②楼梯宽度、自动扶梯宽度;
③两种方法计算的站台宽度;
④根据计算出楼梯、自动扶梯宽度按防灾要求检算安全疏散的时间;
⑤站台层的平面布置。

3.出入口:出入口数量和出入口宽度。

2.设计正文
2.1设计目的
掌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站厅、站台层以及出入口通道的设计过程、容和平面布置原则。

2.2设计容及要求
根据提供的车站资料,进行车站的建筑设计及车站各组成部分的平面布置。

2.3具体设计
由基本条件可得:
上行线最大客流为:N上=(8106+1141)= 9247(人/h)
下行线最大客流为:N 下 =(2487+1675)= 4162(人/h )
上行线与下行线上车的最大客流为:M 1=(8106+2487)= 10593(人/h ) 上行线与下行线下车的最大客流为:M 2=(1141+1675)= 2816(人/h )
2.3.1站厅层的设计
1.客流通道口宽度
根据2.3.2站台层的设计可得到站台至站厅楼梯(包括自动扶梯)的总宽度为d=21d +d 2=2
10+1=6m ,为便于灾变时的紧急疏散,则可将客流通道口宽度设置为7m>2.4m, 满足地铁设计规。

2.人工售票亭或自动售票机(台)数
设人工售票亭:自动售票机= 3:7,则
M 1′= M 1 × 0.3 = 10593 × 0.3 = 3178(人/h )
M 1″= M 1 × 0.7 = 10593 × 0.7 = 7415(人/h ) 人工售票亭数量: 2.312002.13178m K M N 111=⨯=''='
,取3个。

自动售票售票机数量:8.146002.17415m K M N 1
12
=⨯=""=",取15台。

3.检票口检票机台数 出站检票机台数:8.212002.12816K M N 2
22=⨯='='m ,取3台。

入站检票机台数:6.1012002.110593M N 2
12=⨯="="m K ,取11台。

4.站厅层的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2.3.2站台层的设计
1.站台长度
站台有效长度:119265.19=+⨯=+=δsn l m ,为方便施工可取为120m 。

2.步行楼梯宽度、自动扶梯宽度
从节约投资考虑,设计为出站客流上行乘自动扶梯,进站客流下行走步行梯。

步行楼梯单向输送能力n 2′为3700人/(h · m),利用率η′为0.7,则 步行楼梯总宽度为m n K M d 9.47.037002.110593211=⨯⨯=''=η
>2.4m, 符合地铁规要求,为满足灾变时安全疏散时间要求,d 1至少取10m 。

自动扶梯输送能力n 2″为8100人/(h · m),利用率η″为0.8,则 自动扶梯台数为5.08.081002.1281622=⨯⨯=''"=
η
n K M n ,共取2台,分两边布置,则自动扶梯宽度d 2为1m 。

3.两种方法计算的站台宽度
1) 按经验预测法计算
远期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的最大设计客流量为
M = N 上 × t ÷ 60 = 9247 × 2 ÷ 60 = 308(人/min ),客流密度ω取0.5m 2/人,安全带宽度s ′=0.48m , 则侧站台宽度为
m s l b 8.148.0119
5.0308M =+⨯='+=
ω, 根据地铁规,取b=2.5m ,且楼梯与自动扶梯总宽度为d=21d +d 2=210+1=6m ,柱宽c=0.6m ,则岛式站台总宽度为 B=2b+nc+d=2×2.5+2×0.6+6=12.2m>8m ,符合地铁规,取13m 。

2) 按客流估算法计算
客流密度ω为0.5m 2/人,列车车厢数N 为6节,则站台总面积为 A=N ωKP v (P u +P d )=6×0.5×1.2×6
1440×0.4=345.6m 2
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b 0为3m ,安全区宽度s ′为0.48m ,那么,侧站台宽度为m b s l A b 9.42
348.01196.34520=++=+'+=>2.5m ,符合地铁设计规,取5m 。

三跨岛式站台总宽度:
B=2b+2c+d=2×5+2×0.6+6=17.2m >8m, 符合地铁规,取18m 。

4.根据计算出楼梯、自动扶梯宽度按防灾要求检算安全疏散的时间 可知,列车乘客总量M=P v ×1=1440(人), 站台上候车乘客与车站管理人员总量N=M 1÷60 +6=10593÷60+6=183(人),自动扶梯台数n 为2台,人行楼梯通过能力n 3=3700人/(h · m),则站台层楼梯宽度安全疏散时间为 ()min 6min 8.510603700126081009.02)1831440(1]60)1(60[9.02)(1131<=⎥⎦
⎤⎢⎣⎡⨯+-⨯⨯++=+-⨯++= d n n n N M t ,故所设计楼梯总宽度满足灾变时的安全疏散时间要求。

5.站台层的平面布置(见附图二)
2.3.3出入口的设计
1.出入口数量和出入口宽度
1) 出入口数量的确定
取N=2,采用单支通道设计。

2) 出入口通道宽度计算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量M= N 上+N 下= 9247+4162=13409(人),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b n = 1.1,超高峰系数K=1.2, 楼梯通过能力C t =3200人/(60min · m), 则出入口通道宽度为
m N C b K M B t n t 8.22
32001.12.113409=⨯⨯⨯=⨯⨯⨯=,则取为3m 。

3.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