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

[摘要] 目的了解乐山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 11.5软件统计处理。结果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5806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47.1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5/10万。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前后比较发病率下降了2.17%;0~9岁组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45~85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等职业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而工人和公职人员及儿童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结论应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加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开展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以降低乙肝发病率。乐山市乙肝发病率由上世纪90年代占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5位,上升为2000年以来的第2位,成为严重影响乐山市人群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乙肝的流行不仅影响全民健康素质,也给社会、家庭及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1]。乐山市1992年已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但由于当时的免疫规划是收费的,以自愿接种方式开展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因此乙肝疫苗接种率比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更是开展的很少。2002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才开始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从这时候开始才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短时间内接种率得到较大提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有差异,特别在农村地区对收费疫苗接受度不高,接种率低,不能行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对人群来说,只有达到一定的人群免疫覆盖率,才能形成免疫屏障,对人群才有意义。利用乐山市2001-2010年乙肝发病疫情资料,分析流行变迁因素与规律,为政府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乐山市2001-2005年疫情资料汇编》和2006-2010年疫情年报,人口资料来源于《乐山市2001-2010年统计年鉴》。

1.2 方法对2001-2010年分为前5年和后5年,即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 11.5软件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流行趋势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5806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47.1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5/10万。2001-2005年全市共发病8154例,死亡7例,年平均发病率47.67/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5/10万;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7652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46.63/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6/10万。前后比较发病率下降了2.17%。10年间,2001年发病最低(31.02/10万),2005年发病最高(64.29/10万),近几年有所回落(图1)。

2.2 人群分布

2.2.1 年龄、性别2001-2010年乐山市乙肝发病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5岁,10~40岁组发病构成占总数的69.34%,0~9岁组占1.82%,45~85岁组占28.82%。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发病年龄组比较见表1,0~9岁组发病构成前者占2.66%,后者占0.91%;45~85岁组发病构成前者占2

3.36%,后者占3

4.63%。两时间段0~9岁组和45~85岁组之间发病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2

5.20,P<0.01)。说明近年来0~9岁组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45~85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表1)。10年间男性发病占65.26%,女性发病占34.74%,男女性别比为2.20:1。

2.2.2 职业乐山市的乙肝发病职业构成农民居首位,其次是工人,再次为学生;儿童发病构成最低(表2)。2001-2005年工人和公职人员(含医务人员和教师)及儿童等职业人群发病1772例,占总数的21.73%,2006 -2010年发病1279例,占总数的16.71%;2001-2005年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等职业人群共发病4551例,占总数的55.81%,2006 -2010年发病4854例,占总发病数的6

3.43%,两时间段工人和公职人员(含医务人员和教师)及儿童与农民

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之间发病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6.55,P<0.01)。说明近年来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等职业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而工人和公职人员及儿童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表2)。

2.3 季节、地区分布乐山市的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月和3~7月略高于平均水平。发病数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市中区、犍为县、井研县、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和马边县,六区县发病人数占全市发病总数的76.25%。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依次为:市中区65.86/10万、犍为县51.54/10万和井研县47.22/10万。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比较,除市中区、五通桥区和峨眉山市发病率下降外,其余区县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为沐川县1.75倍,其次是马边县1.03倍,金口河区1.02倍。见图2。

3.讨论

3.1 2001-2010年乐山市乙肝发病率比较平稳2005年全市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乙肝疫苗普种,经抗体筛查,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报告为乙肝病例,导致2005年乙肝发病率较其他年份略有上升。

3.2 0~9岁组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由2001-2005年的2.66%下降到2006-2010年的0.91%,说明乙肝疫苗接种对儿童乙肝发病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的效果已得到公认[2]。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范畴是提高乙肝疫苗接种首针及时率最有力的手段[3]。乐山市1992年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随着免疫接种的规范化管理,新生儿接种率不断提高。提高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全称合格接种率,可以遏制儿童乙肝发病上升趋势和降低全人群乙肝发病率[4]。学生乙肝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可能也与1992年以来加强新生儿乙肝免疫接种有关。2006-2010年45~85岁高年龄组乙肝发病构成较2001-2005年出现显著上升,可能是:(1) 2004年1月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增强,漏报减少、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得到提高。(2)乙肝实验室诊断技术敏感性的不断提高和逐渐推广使乙型肝炎检出率不断增加,以及部分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报告为乙肝等因素造成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增加。(3)乙肝病程一般较长,很难痊愈,慢性乙肝患者多次就诊,多次被报告,造成乙肝例重报。另外,是否还有乙肝经血传播和性传播增加导致乙肝发病率增加,值得进一步探讨[5]。应在增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同时,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6],加强乙肝预防控制工作。

3.3 非新生儿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的发病有明显的阻抑作用,可以降低人群乙肝发病率[7] 应开展非新生儿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制订针对青壮年、农民、学生等乙肝高发人群的免疫接种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