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概说主要讲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章隋代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诗歌一、文化环境与作者群素质二、隋诗风貌1.北朝入隋的作家群,重情思。
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杨广周围的文人,主要是从梁陈入隋的。
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徐仪等。
重彩藻,沿齐梁之旧。
杨广诗复杂,《春江花月夜》二首清新明快。
第二节贞观诗坛一、太宗朝的诗人李世民、魏征、虞世南、许警敬宗等。
由“浮艳”的宫体诗转向“雅正”的宫廷诗。
初唐的宫廷诗与梁陈及隋的宫廷诗有所不同。
二、王绩创造淡泊疏野的诗歌境界。
第三节上官仪(高宗龙朔诗风的代表)“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特点。
“六对”“八对!之说。
第四节四杰(永徽调露间的诗坛)一、卢照邻1.生平2.诗歌。
《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来市井。
二、络宾王1.生平2.诗歌。
《帝京篇》写法近似于赋。
五律风骨凝炼。
三、王勃1.生平2.诗歌擅五律五绝。
开始转向朴素和个性化。
骈文《滕王阁序》。
四、杨炯1.生平2.诗歌。
五律。
第五节沈宋和律诗一、沈宋诗歌的内容和艺术二、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陈子昂一、生平二、思想与政治主张1.思想复杂(1)纵横家(2)道有气质,可说是其家风(3)佛家2.以政治主张以“安人”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三、诗歌主张四、诗歌1.提倡兴寄、复归正始之音的具体实践――《感遇》38首2.“风骨”来归,表现出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7首。
五、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七节诗歌意境创造的进展一、刘希夷及《代悲白头翁》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花月夜》探讨铺陈作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一种模式。
第二章盛唐诗坛第一节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一、张说二、张九龄1.生平2.诗歌。
《感遇》12首。
《望月怀远》三、贺知章四、张旭五、王翰六、王湾第二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一、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二、崔颢。
《黄鹤楼》三、李欣1.生平2.诗歌。
①赠答诗,善于描写鲜明形象性格。
②边塞诗。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1
• ●《长安古意》 • 这首纵横开合、汪洋恣肆的长诗,可分四 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 • 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 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 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 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
•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至‚燕歌赵舞为君 开‛为第二部分,细致刻划长安的夜生活。
• 古调别弹的诗人王绩。 • 他的诗质朴清新,脱 尽铅华,抒写真情, 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 的先驱(他上承陶渊 明,下启王孟),有 《东皋子集》。五律 《野望》是他的代表 作。
• ●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勃存诗虽然不多,但抒怀言志、写景抒 情、羁旅思乡、送人别友诸方面均有佳作。 有《王子安集》。骈文有《滕王阁诗序》 以传世。工五言诗。
• (二)杨炯 • 杨炯(650—693?),华阴 人。年10岁, 即中童子科, 时 人以为神童, 待制弘文馆。 676年应制举登科,补校书郎, 后出为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恃才自傲,为政苛酷。 在诗歌创作上,杨炯以五律 见长,对于五律的定型化、 规范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 上官仪对诗的形式与修辞有所探索,他提 出‚六对‛、‚八对‛之说。
• 他的‚六对‛、‚八对‛之说,是从字音、 词义、句法三方面对对偶作了深入的理 论分析和精确解释,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 从字音方面说,有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 连绵对之分;
• • • • 双声对:黄槐——绿柳 叠韵对:彷徨——放旷 连珠对:萧萧——赫赫 连绵对:残河河若带——初月月如眉
• 他的《帝京篇》写帝京长安的华富和贵族 的奢糜,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篇章 结构等都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 被人称为‚绝唱‛。但为人传诵的却是他 的一首五律《在狱咏蝉》。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咏怀、咏史、咏物的作品如卢照邻的 《行路难》、《咏史四首》、《浴浪鸟》, 骆宾王的《畴昔篇》、《咏怀》、《在狱咏 蝉》等。
羁旅、送别、怀人的作品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山中》, 杨炯的《夜送赵纵》,骆宾王的《于易水送 人》等。
21
2、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慷慨刚健的气 势力量,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会稽 余姚( 今浙江余姚)人。
其创作主要体现宫廷诗风,有的作品也 透出清新之气,风格典雅。如《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1
三、上官仪和“上官体” 1、上官仪及其诗歌 上官仪( 608?-664),字游韶,陕 州(今河南陕县 )人。 其诗多宫廷奉和应制之作,在艺术上 注重声律辞藻对偶之美,诗风精巧绮丽, 流媚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浮艳雕琢 的齐梁诗风。如《早春桂林殿应制》、 《奉和山夜临秋》等。
—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
24
四杰诗中对理想价值的强烈追求和愤世 不平的慷慨之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 重要因素。这种气骨在他们各类题材的作品 中都有体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川》,又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4
2、杨素 杨素( 544-606),字处道,弘农华 阴 ( 今属陕西)人。隋朝开国重臣。 其《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等 作品,慷慨悲凉,深雄雅健。
5
3、薛道衡 薛道衡( 540-609),字玄卿,河东 汾阳( 今山西万荣县)人。 其诗明显表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出塞》 雄健苍凉,气势昂扬,具有北 方贞刚之气。 成名作《昔昔盐》是闺怨题材,清辞丽 句,委婉细腻,颇具齐梁风格。 五言绝句《人日思归》语淡情深,韵味 悠长。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初唐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摆脱齐梁诗风,走向新的诗歌气象的过程。
一、初唐早期(高祖武德年间 - 太宗贞观年间)1. 宫廷诗风主导。
- 在初唐早期,宫廷诗风盛行。
当时的诗坛主要被宫廷诗人所占据,像唐太宗李世民周围就聚集了一批宫廷诗人,如虞世南、上官仪等。
- 这些宫廷诗大多内容上比较狭窄,主要是歌功颂德、应制唱和之作。
就拿应制诗来说,就是诗人按照皇帝的旨意或者宫廷的需求创作的诗。
比如上官仪的诗,风格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他总结的“六对”“八对”等对仗方法,虽然在诗歌格律的发展上有一定意义,但从内容上看,这些诗往往缺乏真情实感。
就像一个精心打扮却没有灵魂的美人,外表好看,可就是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2. 对南朝诗风的继承与延续。
- 这个时期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南朝齐梁的诗风。
南朝诗歌注重形式美,讲究声律、对偶等技巧,初唐早期的宫廷诗也是如此。
诗人们在诗歌的音韵、辞藻上下功夫,比如在描写宫廷建筑或者宫廷生活场景时,会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像“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之类的句子,满眼都是金光闪闪、美玉玲珑的景象,但是读多了就会觉得有点腻味,因为都是些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到生活的实质或者诗人内心的深处。
二、初唐中期(高宗永徽年间 - 武后时期)1. “初唐四杰”的崛起。
- 这时候,“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横空出世,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 “初唐四杰”虽然在诗歌形式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比如他们的诗中仍然有一些华丽的辞藻,但是在内容和情感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就像给一个原本只是外表漂亮的花瓶注入了芬芳的鲜花,开始有了内涵。
2. 诗歌题材的拓展。
- 随着“初唐四杰”的努力,诗歌的题材大大拓宽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友情、边塞、个人境遇等题材,还有对社会现实的一些反映。
比如他们会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虽然不像中唐诗人那样深刻和全面,但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意识。
初唐诗歌PPT课件
其四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第23页/共32页
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第24页/共32页
其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第25页/共32页
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第26页/共32页
写法特色
诗咏兰若,前四句赞美兰草、杜若风采的秀丽,后四 句感叹其芳华之摇落。 托物寓意,纯用比兴,寄慨遥深。
——陈子昂《修竹篇序》
第20页/共32页
三、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 标举 “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优良传统,即主张 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 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 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兴寄”的实 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倾向。 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 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 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
在诗歌内容方面,“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 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 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 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 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 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第一章 初唐诗歌
文令,兵败,下落不明。
• 3、王勃。十四岁应
举及第,授朝散郎,沛 王召为修撰,因作《檄 英王鸡文》遭斥逐。 • 后任虢州参军。擅杀官 奴曹达,遇赦革职。 • 父王福畤坐迁交趾令, 勃往探视,渡水溺死。
• 4、杨炯。应神童举及第, 待制弘文馆。
• 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 书郎。
• 后任太子东宫参事司直, 又为弘文馆学士。
• 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 义,坐迁梓州参军。
• 又任盈川县令。死于任上。
二、四杰的共性
• 1、天才早慧而恃才傲物。 • 2、宫廷生活。 • 王:沛王府;杨:太子东宫;待制弘文馆。卢:邓
王元裕府;骆:道王元庆府。 • 3、宫廷之外的广阔生活阅历。 • 王:游历巴蜀。骆:从军西北、游宦西南。卢:新
(2)七律。如《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独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以春景反衬客愁,倍觉凄然。尾联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 对仗工整谨严,平仄和谐。 2010年3月温家宝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吟诵“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 色倍还人”,以表示应对危机的信心。
都尉。杨:梓州司法参军,终盈川令。 • 4、不幸遭遇。迁谪、入狱、疾病、溺水。
三、四杰的个性—“浮躁浅露”辩
• 1、有关文献。《旧唐书·王勃传》:“行俭曰:‘士之致远, 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 耶!杨子稍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矣。”
• 2、闻一多《四杰》辩说。他赞王勃:“王勃在短短的二十八 岁的生命里,已经完成了一大堆的著述,计有《舟中纂序》五 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汉书指瑕》十 卷……《文集》三十卷,能够浮躁到哪里去呢?”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导引】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的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快要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诗歌成绩却最低。
这是唐诗从陈隋追求形式美的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拓开诗歌天地的是高宗时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或表现参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忿,也明确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情感也转变了。
他们冲破唐初宫庭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把诗歌从宫庭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比较清峻。
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更是高举起诗歌改革的旗帜,既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也在创作实践上完全摆脱了齐梁风气,反映了那时社会、政治上存在的各种矛盾,显示了刚健的风骨,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所抒发的离愁别绪及手法;2.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所抒发的思乡之情和借早春美景来表达思乡的手法;3.杨炯《参军行》所表达的爱国热情及景物描述的作用;4.王勃《滕王阁》借滕王阁的冷落孤单所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慨;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人生宇宙的思考和对游子思妇的深切同情。
【知识超市】一、诗人与背景1.杜审言(645?—708),字必简。
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朝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多朴素自然。
其诗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能熟练,对推动律诗的成熟很有贡献。
2.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今山西河津)人。
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咏物不离于物, 抒怀不著形迹, 二者融合无间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 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 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 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 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 特点。提出“六对”、“八对”说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 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秋》)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三、台阁体与律诗的定型
台阁体: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 进士科勃兴,出现了一批由进士科及第而先 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如杜审言、李 峤、宋之问、沈佺期等,他们入朝为官时写 的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作品,被称为“台 阁体”。 内容:应制酬唱、赠别、咏物。 五律的定型:从杜审言到“沈宋”
4、艺术成就
(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 生活,真实抒写个人遭际。闻一多:把诗歌的
题材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 山与塞漠。
咏史
卢照邻《咏史四首》:“季生昔未达,身辱功 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百金 孰云重, 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 群公寂 无声。 处身孤且直, 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 此, 唯唯何足荣 。” 《史记》: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 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 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 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 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 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 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隋唐五代文学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古典诗歌史上的高峰。
唐代文学的发展,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本段文学的教学,突出诗文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基本知识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55年)1.1 唐初文风的形成:初唐时期,唐朝刚刚建立,文人士大夫多为北方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注重形式和格律,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
1.2 杜甫的崛起:杜甫是初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深受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影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1.3 王勃的“乐府体”创作:王勃是初唐时期的另一位重要诗人,他创作了许多乐府体诗歌,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而著称。
二、盛唐时期(755年-847年)2.1 诗人群体的兴起:盛唐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大批诗人涌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如王之涣、杜牧等。
2.2 唐诗的题材丰富多样:盛唐时期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
2.3 唐诗的艺术风格进一步成熟:盛唐时期,唐诗的艺术风格进一步成熟,注重形象的生动描绘和意境的烘托,以及对音韵和节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中唐时期(847年-907年)3.1 唐诗的政治倾向:中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一些诗人开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政治的批评。
3.2 唐诗的主题转向:中唐时期,唐诗的主题逐渐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向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开始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
3.3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中唐时期,白居易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自然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晚唐时期(907年-960年)4.1 唐朝的政治动荡:晚唐时期,唐朝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这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些诗人开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绝望和对人生的迷茫。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初盛唐诗坛
初唐诗坛和盛唐诗坛1、唐诗分期初唐:唐开国至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载(713-755)中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756-826)晚唐:文宗大和元年至唐亡(827-907)2、初唐诗坛(1)上官仪和上官体:约605~664年,唐诗人,字游韶。
其诗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时人称之“上官体”。
归纳六朝以来对仗之法,创“六对”和“八对”之说,于律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上官体: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
其特征为多应制奉和之作,以写宫廷生活为主,辞藻华美富艳,对仗精工匀称,然不脱齐梁余风,内容较空洞。
(2)王绩:字无功,隋名儒王通之弟,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故其诗多以嗜酒为题,盛赞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
诗风质朴自然,脱尽六朝以来浮靡浓艳之气,生活气息浓厚,开唐代诗风之先。
形成了唐代最早的近体律绝。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五卷。
(3)王梵志、寒山、拾得:初唐民间通俗诗人,侧重于佛教思想的宣传。
(4)初唐四杰:王杨卢络。
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了王杨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四人的诗文虽未尽脱齐梁绮丽余风,但题材较广,风格也较清峻;其骈文亦与时有别,呈灵活飞动之态,对唐代文风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其风格虽未脱尽六朝藻饰余习,但流丽婉畅之中也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其诗颇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得意的不平之鸣,亦有不少其它方面的写景抒情篇章。
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采莲曲》、《滕王阁序》等。
原有集,已轶。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杨炯(650~692),华阴(今属陕西)人。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
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如意元年(692)迁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自唐朝建立以来,唐诗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发展的过程,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唐诗的发展脉络、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初创阶段:初唐诗的开端唐朝初期,由于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唐朝初期的诗歌以乐府民歌为主要形式,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日依山尽》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简炼,内容真实感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成熟发展阶段:盛唐诗坛的辉煌盛唐时期,唐诗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浮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元。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三、衰落阶段:晚唐诗坛的变革与衰退晚唐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唐诗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但整体上失去了盛唐时期的辉煌。
代表作品有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李商隐的《无题》等。
这些作品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已经不能与盛唐时期的作品相媲美。
四、影响与传承:唐诗的文化价值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艺术成就和创作技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同时,唐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总结: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发展的过程。
初唐诗以乐府民歌为主要形式,盛唐时期达到了巅峰,晚唐时期则逐渐走向衰落。
唐诗的影响和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简述唐代诗坛的四个阶段及主要成就
简述唐代诗坛的四个阶段及主要成就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1、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2、盛唐诗歌。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3、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4、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
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早期诗歌的自然声韵
言诗摆脱对音乐的束缚,而要求诗歌之声律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谢脁) 沈约:“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
梵文音调的启发
佛经翻译与佛教赞呗 北朝时印度高僧不满汉译梵文佛经的唱诵缺 乏音调抑扬,“有似嚼饭与人” 晋孝武时,“支昙籥本月支人。寓居建业。 少出家,憩吴虎丘山。 特禀妙声,善 特禀妙声, 特禀妙声 于转读。尝梦天神授其声法,觉因裁制新 于转读 声。”(《高僧传卷十五》 其弟子“释法平姓康,康居人。寓居建 业 响韵清雅,运转无方 响韵清雅, 响韵清雅 运转无方。”
1、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 开辟翰苑 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 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思飞情逸,风云坐宅於笔端; 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下。” ——王勃《山亭思友人序》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争构纤微, 争构纤微 竞为雕刻,糅之 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 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骨气都尽, 思革其弊, 骨气都尽 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 卢照邻人间才杰…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 知音与之矣, 知音与之矣 知己从之矣。于是鼓 舞其心,发泄其用…遂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 豁如,词林増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后进之士, 后进之士, 后进之士 翕然景慕。 翕然景慕。” ——杨炯《王勃集序》
唐诗声律
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 于掌握运用。 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格律
中古音四声: 平、 上、 去、入 入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 上、 去 平 仄
002初唐诗歌的发展过程
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
沈宋:律诗定型的关键人物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 君墓系铭序》:唐兴,官 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 互出。而又沈、宋之疏,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 之为律诗。 这是最早有关‚律诗‛定 名的记载,也是律诗定型 的标志。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疣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被誉为初唐七律诗的样板。
三、骨力的追求
初唐君主对文学的重视,一方面使宫廷成为诗坛活动的 中心,以致于促成了华美诗风的形成及律诗的定型;另 一方面也激起了时代对于文学的热情。 一批寒士才华横溢,他们不能进入宫廷之中,其生活主 题、抱负、志气表现在诗歌之中,促使诗歌出现了对骨 力的追求。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 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 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 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 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 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 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初唐诗坛刘希夷与张若虚刘希夷和张若虚继卢照邻、骆宾王之后,进一步在诗歌题材内容上突破宫体藩篱,并发展了七言歌行,为盛唐诗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作者简介解题诗歌主旨艺术特色刘希夷(651-678),字庭芝,一作廷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
其人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
少有文华,然不为时人所重,又落魄不拘常检,后为奸人所害。
存诗作仅三十余篇,主要是从军、闺情之作,体式多为古体歌行,诗风表现或为慷慨沉重,或哀怨悲苦。
《代悲白头翁》诗由“洛阳女儿”眼中写出,涵括了桃李盛开与纷飞零落、今年花落与明年花开、松柏摧朽与桑田变海、全盛红颜与半死白头、清歌妙舞与一朝卧病、宛转蛾眉与须臾鹤发等诸多今昔变易、盛衰对比之事物现象,在红颜如昨、衰鬓已秋的哀婉绵密的情思与感受中,凝聚提升出充满历史时空意识的人生暂促、时不我待的浓重的叹息与深切的感悟。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
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在纯粹的闺中情思与细腻的心理感受的抒写中展现一片宁静的悠远的心灵的世界。
在刘希夷的这一艺术世界中,排尽了具体的事件背景与功利心态,以全部注意力沉浸入具有普遍意义的纯粹的人类原生态情感的波流,这样的情感波流,也就既含具人类共同情感的抽象意味与涵盖力量,又消去一切烦杂与琐屑,呈现出一片晶莹与宁静的审美天地。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为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量。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量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量。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为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初唐诗坛的主要成就
初唐诗坛的主要成就
毛湘
“初唐诗坛”是初唐诗歌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学圈,也是最重要的文学运
动之一。
它能够将初唐诗歌传播到大众之中,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现代文学浪潮,并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唐诗歌的发展开始于唐高宗时期,当时各大诗人纷繁拼搏,以觅得一份突破、闻名天下的地位。
“初唐诗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唐高宗时期文学环境的产物,是这种风尚与裁判准则的渗透下形成的聚焦点。
“初唐诗坛”催生了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其中以李白、杜甫、王维、卢照
邻等人最为出名。
李白、杜甫是最佳典范,他们的诗咏宣扬了人类自由主义的理念,宣扬反对权俨、拒不屈服,抒发了自由情操和乐观向上的思想,积极影响了中国文学史。
“初唐诗坛”辉煌绝伦,却也是瞬息即逝的,在唐朝后期,散漫的理念逐渐不
为人们所接受,文学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但初唐诗歌及其诗坛仍然属于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熠熠光彩,这个文学圈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并广泛影响到今天的文学创作。
如今,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大力推进下,“初唐诗坛”获得了前所未
有的传播力,让“初唐诗歌”乃至“初唐诗坛”精神广受认可。
在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初唐诗坛”仍然发挥着引爆文学现代性的巨大作用,感受初唐诗歌的精髓,寻访精神的智慧,都成为当今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
“本在抒情,非关应制。”(陈熙晋笺骆宾 王诗) 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无论是渲泄抑郁 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 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近体诗格律
中古音四声:
平、
上、 去、入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 上、 去 平 仄
声调:诗 色 史 试 锡 时 市 事 食
训练:找出入声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 物最相思。
国、发、撷、物
1、平仄原则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 轻重悉 异”,句中平仄互节,音韵高低起伏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情况下,五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三平调: 末三字全为平声。 | | | — — 犯孤平: — — | | —
训练:《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I I — — I, — — I I —。 — — — I I,I I I — —。 — I — — I, — — I I— 。 I — — I I, I I I — —。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 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 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 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 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 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 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 歌赵舞为君开。
第一章 初唐诗坛:
唐诗风貌的初成 (618-712)
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 2、初唐四杰 3、陈子昂
一、唐诗风貌
钱钟书:“诗分唐宋· · · · · · 唐诗、宋诗,亦非谨朝 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 两种诗。”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 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 度雍容浑厚 “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令:平仄两读
再如“看”(汉魏六朝读仄声,唐改平声,诗 中视情况而定):
卢纶《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闻逐樵 夫闲看棋,忽闻人世是秦时。”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特点:意义不变
三、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
高宗武后时期,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1、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王勃(650-676): 字子安,王通之孙 杨炯(650-694):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 卢照邻(634?-683):字昇之,号幽忧子 骆宾王(623-684?):字观光,曾任临海 丞,人称骆临海
边塞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二庭归望断,万里 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 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 汉国羞 。”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吐蕃入侵,薛仁贵 任逻娑道行君大总管出征西域,骆宾王也加入 军队并任奉礼郎。蒲类津,在今新疆巴里坤湖 东南岸。 善于用典(龙庭、燕颔、 兰山)。 状物写景,兼有比兴之意。
3、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 川之杰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 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思飞情逸, 风云坐宅於笔端;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 下。” ——王勃《山亭思友人序》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 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卢照邻人间才杰…… 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于是鼓舞其心, 发泄其用……遂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 苑豁如,词林増峻,反诸宏博,君之力 焉。……后进之士,翕然景慕。” ——杨炯《王勃集序》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 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 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 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 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 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 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二、初唐诗坛概况
1、唐初: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 廷诗时代 魏徵《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 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 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 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咏怀
卢照邻《释疾文三歌》其一:“岁将暮兮欢不 再,时已晩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 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 何?” 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勒功思比宪, 决策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窦宪字伯度,东汉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 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以纪汉功。 陈平,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2、初唐诗的发展
形式技巧上精进 虞世南《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 緌(ruí ):帽子或旗杆上的缨子。
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 传统典故翻新: 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 与秋风的关系
声律方面的发展
永明体的缺点: 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 “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 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 未解决。 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 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 重复单调,缺少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律的定型:
A、上官仪与上官体 (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 人。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 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以体物细腻、 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 提出“六对”、“八对”说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 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秋》)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宫廷诗
写作场合:宫廷 作者队伍: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 臣 写作方式:应制奉和、酬唱 题材内容:沿用旧题、咏物 风格:南朝遗风,绮靡
虞世南《中妇织流黄》:“寒闺织素锦, 含 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香 逐举袖,钏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 交河。” 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 诗较清新明朗
咏物不离于物, 抒怀不著形迹, 二者融合无间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 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 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 相警,我亦举家清。 ” 梗泛:指漂泊无定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将入 秦)苏秦谓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 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 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 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 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 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 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 不知君所出矣。”
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行役 卢照邻《早度分水岭》:“丁年游蜀 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 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 闻戍鼓,岭外咽飞湍。瑟瑟松风急,苍苍山 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隐逸 卢照邻“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 陇》) 咏物 王勃《咏风》:“去来固无迹,动 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逐步走 向刚健清新
B、从杜审言到“沈宋”
《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屡 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 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 号为沈、宋。” 王世贞《世苑卮言》云:“五言至沈、宋始 可称律。”
唐诗声律
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 于掌握运用。 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要求对仗。
2、强烈的自信、睥睨古今的锐气和 勇气
卢照邻:“圣人方士之行,亦各异时而并宜;讴 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南阳公集 序》) 卢照邻:“其有发挥新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 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此 乎!” (《乐府杂诗序》) 王勃:“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 今;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 古。” (《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 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 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 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 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 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