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隋代及初唐诗坛

合集下载

隋唐文学精简串讲(二)

隋唐文学精简串讲(二)

野望
• • • •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懐采薇。
第二节 初唐四杰
• “四杰”是高宗、则天时期活跃于文坛上的王勃、 •
杨迥、卢照邻、骆宾王。闻一多《唐诗杂论》: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 四杰创作早期均收到了齐梁诗歌的影响,所谓 “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如王勃的《腾 王阁诗》),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 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一作翁)》将青年
与老年对比,抒发了日月永存而人生有限 短促、衰老难逃的感伤,同时又透露出诗 人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向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他们具有共 同的生活情调:对礼俗的厌恶,对自 由闲适的追求,人生观带有浓厚的狂 放色彩。
仪。”“資褊躁,然輕財好施,篤朋友。” • 卢藏用《陈氏别传》;“子昻奇傑過人, 姿狀嶽立。始以豪子馳俠使氣,至年十七 八未知書,嘗從愽徒入鄉學,慨然立志。 因謝絶門客,專精墳典,數年之間,經史 百家罔不該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 雲之風骨。”
• 二、诗歌革新主张对唐诗变革的关键性
意义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兴 寄、风骨。 • 三、诗歌创作 形式多为五古,突出的 复古趋向;积极进取的豪迈之情和怀才 不遇的深沉悲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震 撼力量。《感遇》三十八首。
• 王、杨对五律定型有重要贡献。 • 卢、骆七言歌行“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
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 (胡应麟《诗薮》) • 四杰代表了唐代文学革新的前进方向,在 唐代诗歌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四人风格差异:王高华、杨雄厚、卢清藻、
骆坦易。 • 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杨 《从军行》,卢《长安古意》,骆《在狱 咏蝉》、《于易水送人》。 • 王、卢的骈文:《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 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概说主要讲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章隋代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诗歌一、文化环境与作者群素质二、隋诗风貌1.北朝入隋的作家群,重情思。

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杨广周围的文人,主要是从梁陈入隋的。

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徐仪等。

重彩藻,沿齐梁之旧。

杨广诗复杂,《春江花月夜》二首清新明快。

第二节贞观诗坛一、太宗朝的诗人李世民、魏征、虞世南、许警敬宗等。

由“浮艳”的宫体诗转向“雅正”的宫廷诗。

初唐的宫廷诗与梁陈及隋的宫廷诗有所不同。

二、王绩创造淡泊疏野的诗歌境界。

第三节上官仪(高宗龙朔诗风的代表)“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特点。

“六对”“八对!之说。

第四节四杰(永徽调露间的诗坛)一、卢照邻1.生平2.诗歌。

《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来市井。

二、络宾王1.生平2.诗歌。

《帝京篇》写法近似于赋。

五律风骨凝炼。

三、王勃1.生平2.诗歌擅五律五绝。

开始转向朴素和个性化。

骈文《滕王阁序》。

四、杨炯1.生平2.诗歌。

五律。

第五节沈宋和律诗一、沈宋诗歌的内容和艺术二、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陈子昂一、生平二、思想与政治主张1.思想复杂(1)纵横家(2)道有气质,可说是其家风(3)佛家2.以政治主张以“安人”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三、诗歌主张四、诗歌1.提倡兴寄、复归正始之音的具体实践――《感遇》38首2.“风骨”来归,表现出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7首。

五、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七节诗歌意境创造的进展一、刘希夷及《代悲白头翁》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花月夜》探讨铺陈作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一种模式。

第二章盛唐诗坛第一节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一、张说二、张九龄1.生平2.诗歌。

《感遇》12首。

《望月怀远》三、贺知章四、张旭五、王翰六、王湾第二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一、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二、崔颢。

《黄鹤楼》三、李欣1.生平2.诗歌。

①赠答诗,善于描写鲜明形象性格。

②边塞诗。

第四编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第四编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王继
生性狂放不拘礼法,不为时风所染。多以山水田园为 题材,风格清新淡远,是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驱
王勃
首先反对时风的诗人。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唐四杰
杨炯 卢照邻陈排比,文笔纵横奔 放,意境清新,词采富艳。代表作《长安古 意》 感情丰富,风格雄健,气象宏阔。擅长七言歌行,作《帝京篇》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隋代 初唐 中唐 盛唐 晚唐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隋代 初唐
隋代立国38年,较出名的只有薛道衡,著有《出塞二首》
初唐仍受隋朝余风影响,辞藻华丽的宫廷诗
上官仪
最典型的就是上官仪,诗以“绮错婉媚为本”被称为“上官体”。
但把六朝以来诗作讲究声律、对仗的方法,归结为“ 六 对”和“八对 ”,对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贡献:扩大 了七言古诗的 题 材内容 ,使五言律诗渐趋成律 而初步定型
沈佺期、宋之问
总结了六朝以来注重声律的经验, 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结束诗坛浮靡的齐梁余风
陈子昂,字伯玉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明确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 要求诗歌有充实的内容和健康的感情 ;要求诗歌发扬 批 判现实的传统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风格雄浑而沉郁,含蓄而深沉;语言刚健质朴,不加雕饰
杜甫评价:“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1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1

• ●《长安古意》 • 这首纵横开合、汪洋恣肆的长诗,可分四 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 • 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 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 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 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
•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至‚燕歌赵舞为君 开‛为第二部分,细致刻划长安的夜生活。
• 古调别弹的诗人王绩。 • 他的诗质朴清新,脱 尽铅华,抒写真情, 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 的先驱(他上承陶渊 明,下启王孟),有 《东皋子集》。五律 《野望》是他的代表 作。
• ●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勃存诗虽然不多,但抒怀言志、写景抒 情、羁旅思乡、送人别友诸方面均有佳作。 有《王子安集》。骈文有《滕王阁诗序》 以传世。工五言诗。
• (二)杨炯 • 杨炯(650—693?),华阴 人。年10岁, 即中童子科, 时 人以为神童, 待制弘文馆。 676年应制举登科,补校书郎, 后出为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恃才自傲,为政苛酷。 在诗歌创作上,杨炯以五律 见长,对于五律的定型化、 规范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 上官仪对诗的形式与修辞有所探索,他提 出‚六对‛、‚八对‛之说。
• 他的‚六对‛、‚八对‛之说,是从字音、 词义、句法三方面对对偶作了深入的理 论分析和精确解释,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 从字音方面说,有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 连绵对之分;
• • • • 双声对:黄槐——绿柳 叠韵对:彷徨——放旷 连珠对:萧萧——赫赫 连绵对:残河河若带——初月月如眉
• 他的《帝京篇》写帝京长安的华富和贵族 的奢糜,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篇章 结构等都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 被人称为‚绝唱‛。但为人传诵的却是他 的一首五律《在狱咏蝉》。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隋唐 两宋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隋唐 两宋时期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名词解释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创作特点有: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
2016/11/9 17
1、“四杰”对诗歌创作题材领域的开拓 从宫廷——市井”;从台阁——江山与塞漠。 2、壮美:“四杰”对诗歌美学的追求 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 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2016/11/9
16
1、“四杰”对诗歌创作题材领域的开拓 从宫廷——市井”;从台阁——江山与塞漠。 2、“四杰”对诗歌美学的追求 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 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3 、“四杰”恢复了对文学抒情功能的重视
2016/11/9 30
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之《唐史演义》曾记前人留一笑 谈云:“汉经学,晋清谈,唐乌 龟,宋鼻涕,清邋遢。”
2016/11/9
31
二、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英国学者威尔斯《世界史纲》: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 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 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3
四、陈子昂与诗歌革新
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继“四杰” 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 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 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的优良传统,高倡恢复建安文人的慷慨意气 和人生理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架起了建 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之间的桥梁。
2016/11/9
2016/11/9 25
韩愈《荐士》: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13 隋唐五代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3 隋唐五代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魏徵《隋书·文学传序》
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 河朔词义贞刚, 重 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 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 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 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 , 简兹累句, 各去所短, 合其两长, 则文质斌斌, 尽善尽美矣。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 来表现新朝的恢 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 ,这是初唐诗人面临 的难题, 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 初唐的诗歌创作, 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 中心展开的, 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 刚健 质朴; 而贞观诗风的新变, 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 的模仿和拾掇。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 与受南朝 文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在贞观诗坛的后期, 介于贞观、龙朔之间, 出 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 , 形成一种诗风“上官 体”。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 就以属对 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旧唐书》本 传说: 上官仪“工于五言诗, 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 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 时人谓为‘上官 体’”。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 合的历史进程中 , 初唐的贞观时 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 贞观诗坛的, 是唐太宗李世民 (598— 649) 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 和南朝文士。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 , 入唐后多为史臣。他们 的文学主张 , 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 教说影响较大 , 对南朝齐、梁文 风持批判态度 , 但没有因此而否 定诗的声辞之美 , 从而为唐诗在 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下了馀地。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 的表现手法时 , 诗风也发生了 变化。在隋文帝时代 , 北、南 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 , 甚至 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 , 但到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 , 身 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 , 隋代 文学就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 诗风方面发展了。 终隋一朝 , 南、北文学的 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 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 性质。

第一章,隋代及初唐诗坛

第一章,隋代及初唐诗坛

发愤慨、羁旅赠别。如果说,在四杰的诗中已经反映出具
有时代特征的人生理想,那么,到了陈子昂,这种理想又 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充实,更具有“崇高”之美。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首先,陈子昂总是以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宇宙,把个人的生存放 在这巨大的背景上来观察,表现出对永恒的渴望。 其次,积极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以强烈的不平反抗权贵,揭露时政锢弊, 也是陈子昂诗的显著特点。这比之四杰对荣华富贵的泛泛讥刺,又明显进了一步。
和活泼朗爽的节奏,堪称初唐七言歌行的先河。
第一节 隋代诗歌
隋代另一群作者, 主要是围绕在隋炀帝杨 广周围的宫廷文人。 他们本来就熟谙绮丽 文风,作为文学侍臣,作品 大多是“应制”、“奉和” 一类,其才能只能是用在絺 章绘句上,这就更引伸了南 朝文学为文造情的一面。
第一节 隋代诗歌
这时在宫廷圈子之外,也曾出现过 一些风格不同的诗人,如孙万寿等。孙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宋之问(约656—约713)、沈佺期(约656—713),主要活
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尤其在中宗神龙、景龙年间,他们均以
修文馆学士的身份频频出入于宫廷文会,堪称词臣班首、文场 勍敌,时人号为“沈宋”。沈佺期各体 诗流传下来的共计一百五十余首,其 中应制诗约三十余首,占总数的五分 之一。
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一 初 唐 宫 廷 文 人 及 上 官 体
■ 初唐的宫廷诗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
的装饰风格。
■ 贞观后期,介于贞观与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初唐诗坛刘希夷与张若虚刘希夷和张若虚继卢照邻、骆宾王之后,进一步在诗歌题材内容上突破宫体藩篱,并发展了七言歌行,为盛唐诗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作者简介解题诗歌主旨艺术特色刘希夷(651-678),字庭芝,一作廷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

其人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

少有文华,然不为时人所重,又落魄不拘常检,后为奸人所害。

存诗作仅三十余篇,主要是从军、闺情之作,体式多为古体歌行,诗风表现或为慷慨沉重,或哀怨悲苦。

《代悲白头翁》诗由“洛阳女儿”眼中写出,涵括了桃李盛开与纷飞零落、今年花落与明年花开、松柏摧朽与桑田变海、全盛红颜与半死白头、清歌妙舞与一朝卧病、宛转蛾眉与须臾鹤发等诸多今昔变易、盛衰对比之事物现象,在红颜如昨、衰鬓已秋的哀婉绵密的情思与感受中,凝聚提升出充满历史时空意识的人生暂促、时不我待的浓重的叹息与深切的感悟。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

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在纯粹的闺中情思与细腻的心理感受的抒写中展现一片宁静的悠远的心灵的世界。

在刘希夷的这一艺术世界中,排尽了具体的事件背景与功利心态,以全部注意力沉浸入具有普遍意义的纯粹的人类原生态情感的波流,这样的情感波流,也就既含具人类共同情感的抽象意味与涵盖力量,又消去一切烦杂与琐屑,呈现出一片晶莹与宁静的审美天地。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第一节隋及唐初诗歌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隋文》有36卷,作者计168人,其中文学作品不少。

逮软立辑《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中,隋诗有10卷,作者计81人。

另外还有乐府和歌谣两卷。

隋朝是由梁陈的浮艳文学向健康文风转变的开端时期,直接影响到其后的唐朝。

隋文帝杨坚为扭转浮艳的文风,曾动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584年他下诏宣布“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治书御史学李谔在《上文帝书》中抨击六朝文风,力主崇实尚用,实为陈子昂革新诗风和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先驱。

杨广虽为暴君,却爱好文学,诗写得不错。

他的《拟饮马长城窟行》: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写得颇有骨力。

沈得潜评价:“风气将转之候也”。

他的《江都实宫乐词》对七律的形成有一定贡献。

杨广之外,隋朝诗人中以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人的成就早出。

都写过一些内容比较清新的边塞诗歌。

⑴薛道衡诗名早在北齐,北周任职时,已显露,南朝陈后主也常派人打听其诗作,一有新作,马上在南朝传播开来。

《人日思归》人日正月初七(旧时风俗称为“人日”)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归乡的思念在春天花发前已经产生,但要回去却落在秋天南雁北飞的后头了。

这首诗语短情长,质朴自然,绝无齐梁绮艳之习,唐人诗辉煌于后,此诗则不妨视作导夫先路者。

薛也因此获得了“名下固无虚士的赞誉。

《昔昔盐》(闺怨诗)是传诵名篇。

诗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雁泥”,两句用环境气氛的冷清,烘托思妇的落寞心情,相当动人。

传说薛也正因为这两句诗,触怒了忌刻残暴的隋炀帝,遭致杀身之祸(强行勒死)。

⑵杨素、卢思道杨素,开国功臣,其《出塞》及卢思道《从军行》都很出色。

总之,有隋一代,国祚虽短,但文学成就斐然,实为唐代文学的良好开端。

唐高祖武德元年至虞宗延和元年(618~712),这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是扭转齐梁以来形式主义诗风,使唐诗走向健康发展的时期。

唐初,诗创中仍流行南朝的浮靡文风,太宗爱好文学,但受此风影响,写过宫体诗,艳情诗一类。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坛(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1、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

(似秦朝,“秦无文。

”)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

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

《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

(唐刘餗《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

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页)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

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

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

其二,宫廷诗创作数量占优势。

其三,宫廷诗人地位高,集中活动京都上层,容易造成影响,且人材集中绵延。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优质课件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优质课件

《吟雪》 禁园凝朝气,瑞雪掩晨曦。 花明楼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女,翻花间午移。 牵因千里映,还绕晚年枝。
写景雪和技巧,对仗工整,思想内容上 价值不高。
3、沈荃期和宋之问:
沈、宋生活年代比四杰都要晚,是初唐晚期 诗人。沈宋是宫体诗人,后来因为勾结张易之被 流放,诗歌带有齐粱余习。沈超过宋之问,在当 时受武宠爱。两人诗一般诗宫体诗,内容不值得 称道,艺术上有高超艺术,被贬出朝廷后,诗风 有转变,写了一些较好的诗歌,如宋之问《渡汉 江》
唐太宗常称赞虞世南“五绝”:德行、忠直、博 学、文辞、书翰。他有一首名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沈德潜《唐诗别裁》:“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 尊其品格。”此诗是唐人咏蝉诗歌中最早的一首。 “緌”(rui)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 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似冠樱,似垂緌。 蝉:生性高洁,栖(qi)高饮露。 三、四句:立身品格高洁之人,并不需要某种外
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 叠韵对、双拟对。
八对:异类对、联绵对、回文对、隔句对、 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律诗趋于成熟, 上官仪是作了贡献的,律诗经过初唐四杰, 沈宋努力成为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川曙,蝉 噪野风秋。 上官仪在唐高宗时任宰相,也是其一生最得 意的时候。写作者在皇城外等候入朝时的情怀。唐 初时百官上朝没有待漏院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 到皇城外等候。 脉脉广川:水含情不语,比喻男女关系,同 时以比喻君臣,暗示皇帝对他的恩宠; 历:心情悠然,镇定自若。 秋日凌晨,曙光初露,月挂西山,鸟宿山树, 秋风袭来,寒蝉嘶鸣。
齐梁诗风有明显区别,主要在声律方面,律 诗与古体诗在唐朝分道扬镳。律诗始于初唐, 至沈宋而其始备《唐音审体》——清 钱良释

T1—2 第一章 隋及唐初的诗歌(修订版)

T1—2 第一章 隋及唐初的诗歌(修订版)

一,壮志未酬的一生 陈子昂从小有匡时救世的宏伟理想, 陈子昂从小有匡时救世的宏伟理想, 此人志大才高,刚直自负. 此人志大才高,刚直自负. 王夫之认为"陈子昂以诗名于唐, 王夫之认为"陈子昂以诗名于唐,非但文 士之选也.使得明君以尽其才,驾马周而颉颃 士之选也.使得明君以尽其才, 姚崇,以为大臣可矣" 姚崇,以为大臣可矣"(《读通鉴论》卷二十 读通鉴论》 一).
一,初唐四杰 王勃( 王勃 ( 649—676) , 杨炯 ( 650— ) 杨炯( 693? ) , 卢照邻 ( 637? —689? ) , 卢照邻( ? ? ? 骆宾王( 诗风刚健清 骆宾王(640?—684?),诗风刚健清 ? ? 俱为寒门诗人 寒门诗人. 新,俱为寒门诗人.
《戏为六绝句》其二 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不废江河万古流.
上官体和 第二节 上官体和沈,宋
阅读: 阅读: 古意》 沈佺期 《古意》 过大庾岭》 宋之问 《过大庾岭》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宫廷诗派 代表人物:虞世南, 代表人物:虞世南,上官仪 太宗很喜欢宫体,上行下效, 太宗很喜欢宫体,上行下效,以他为 中心一批朝廷官员形成宫廷诗派,也就是 中心一批朝廷官员形成宫廷诗派, 宫廷诗派 贵族诗派.宫廷诗内容上为齐梁余风, 贵族诗派.宫廷诗内容上为齐梁余风,形 内容上为齐梁余风 式上为唐格律诗奠定基础. 式上为唐格律诗奠定基础. 为唐格律诗奠定基础
三,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 ?),宋之问 沈佺期(约656—714?),宋之问 ?), ),二人同为高宗上元进士 (约656—712),二人同为高宗上元进士, ),二人同为高宗上元进士, 武后朝又同为宫廷侍臣. 武后朝又同为宫廷侍臣.

2.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1

2.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1

二、王绩与“四杰”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县)人。其作品有 《东皋子集》三卷。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沈德潜云:“五言体前此失严者多,应以 此章为首。”
(《唐诗别裁集》)
胡应麟《诗薮》:
“音响格调,闲自停匀;体气风神, 尤为焕发。”
霜烽暗无色,霜旗冻不翻。
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一、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二、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 三、帝王的审美趣味
明人胡应麟称道《帝京篇》曰:
“无论大略,即雄才自当驱走一 世。”
虞世南:
(施补华《岘庸说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官仪(616?~664),字游韶。贞观初进 士,太宗时曾任秘书郎,高宗时官至东、 西台三品。因建议高宗废武后,得罪武则 天,被诬构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下狱死。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 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 焉。”
“上官体”
《旧唐书》上官仪本传云:“(上官仪) 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 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莺飞,
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文学
隋代诗坛总的特点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 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 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 段。

第一章 隋唐之初唐诗

第一章  隋唐之初唐诗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初唐前期 二、初唐四杰 三、文章四友与沈宋


一、初唐前期
1.以唐太宗为中心的宫廷文学集团(杨师道、 李百药、虞世南、许敬宗)。主导倾向是受南朝 文风影响,追求声律和辞藻的精妙,从内容到情 趣主要表现为宫廷化倾向。此即“贞观诗风”。

2.上官体:上官仪(608----664,贞观后期诗 人,活到高宗时):代表了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 水平。以写景见长,风格“绮错婉媚”,即重 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主要体现 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上。使文人纷纷效仿, 称为“上官体”。其“六对”、“八对”说, 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 兴言志的风雅传统,陈怀有远大的政治 抱负,是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故 其诗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其《感遇》 诗许多篇就是针对政治现实而作,或抨 击,或讽喻。他就是借《感遇》来恢复 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其优点是使 诗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 用,体现着文学的使命感、正义感;缺 点是容易犯以诗言理的毛病而缺乏艺术 感染力。复古乃革新。
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 代 文 学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 第三节、陈子昂和张若虚
第一节 隋代文学

学习内容: 一、隋代文学的特点 二、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一、隋代文学的特点 1.作者队伍由南北两部分构成:一是北齐、 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南北文学合流。相互影响,主体上是南方 诗风影响北方诗人,但有成就的是北方诗人的作 品。文帝时南、北诗风同时并存;炀帝时则明显 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以炀帝为中心,形成 宫廷、贵族的文学圈子。 二、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1.卢思道(北方),代表作《从军行》 2.杨素(北方)代表作《出塞二首》 3.薛道衡(北方),代表作:《出塞》(和杨 素之作)、《昔昔盐》(闺怨之作)

第一章隋代唐初文坛

第一章隋代唐初文坛

“六对” “八对”之说
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叠音词,‚郁郁山林荣,绵绵野 花发‛;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
“六对” “八对”之说
八对: 1.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2.异类对: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3.双声对: 秋露香 佳菊,春风馥丽兰。4.叠韵对:放荡千般意, 迁延一介信。5.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若眉。 6.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升花。7.回文对: 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8.隔句对:相思复 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 1.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字数固定

• 2.押韵有严格的要求,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 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 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
五言绝句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四杰文学史贡献、意义 1. 作品题材、内容、风格 上 2.促成五言律诗定型和七言歌行的发展
三、宋之问、沈佺期——律诗 定型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沈、 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历 千余岁,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 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 靡之功,至是乃备。‛ 皎然《诗式》:‚洎有唐以来,宋员外之问, 沈给事佺期,蓋有律诗之龟鉴也。‛
沈、宋在南齐沈约、谢朓等创制的永明体基 础上: 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 从消极的‚八病‛之说中参悟出积极平仄粘 对; 使整诗平仄相关、声律和谐。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在统一基础上的广泛国际交往,对文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

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隋朝至初唐文学,主要是以南朝文风作为基础和底色,开始融入北朝文学新风。

一方面,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并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另一方面,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两种气质、性格和文化,也在互相吸引、并悄悄地走向融合与统一。

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但其风格开始出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的特色。

第二节初唐宫廷文学与沈宋初唐文学是以宫廷文学为轴心,这实际上南朝文学格局的延续,虽然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不同。

从开国时期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成为这个时期的核心文学力量。

宫廷享乐、颂美成为这类诗千篇一律的主题(当然,太宗朝出现过一些箴规性诗作)。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608?-644),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

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定型化。

第1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2

第1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2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对宇宙人生的思索,透露出生命有限的感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如朝霜 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春江花月的美景 完
江畔月下的沉思


合 思妇游子的情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滟 处滟 春随 江波 无千 月万 明里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皎江 皎天 空一 中色 孤无 月纤 轮尘 。,
江江 月畔 何何 年人 初初 照见 人月 ??
2、抒情、描写、哲理融为一体。
3、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全诗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平、仄交互杂沓,高低 音相间,一唱三叹,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 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且切合诗情的起伏。 4、感情“哀而不伤”,语言清丽、流畅优美。
•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
• “美姿容, 好谈笑, 善弹琵琶, 饮酒至数斗不 醉, 落魄不拘常检”; “射策有文名”; 死时 未及30 岁。(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
• “兴象”——
• 兴,钟嵘:“文有尽性和艺术情趣;
• 象,物象,指文学作品里写到的事物图象, 即客观事物。兴是潜隐的,象是显在的。
• 兴象,要求诗歌除了外形的鲜明生动以外, 还需具备内在的兴味神韵,要能透过外表 事物表象的描绘,导引和展示出内部涵蕴 丰富、包孕宏深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隋及初唐诗坛

2.隋及初唐诗坛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主题法·提纲)此章涉及十五位作家的生平、创作,课时有限,也为了突出重点,培养同学们善于提炼教材中心内容,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表达见解的能力,我改变生平、创作,地位、贡献等常规性讲法,采用“主题法”讲授这章内容,即将全章内容归纳为一个中心主题——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运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材料说明之,而不是一般地将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几个条条,与具体内容脱节。

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是:一个问题贯穿始终,两种创作倾向互有消长,交错并存;最终以三个方面的成就端正了诗歌发展的方向,是为特征;为唐诗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繁荣的准备期),是为影响。

所谓一个问题贯穿始终,就是如何将重性情与重声色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道路。

第一节隋及初唐诗坛两种创作倾向的并存与消长一般文学史将隋及初唐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隋(581-618);2.初唐前五十年(618-668);3.初唐后五十年(669—713)。

一、隋文帝时代,由于杨坚努力扭转南朝文风,由北入隋的北朝诗人有兴趣借鉴南朝文风,所以北、南两种诗风并存;隋炀帝时期,杨广虽然代表着南北文风交融的方向,但是,其身边聚集了一批由南入北的南朝文士,所以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最终占据了隋代诗坛的主导地位。

二、初唐前五十年,虽然出现了代表清新诗风的王绩、作诗流露真性情的骆宾王、卢照邻,但是,由模仿和拾掇六朝声律辞采的普遍兴趣,而导致的贞观诗风转向南朝诗风的新变,和贞观、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的出现,都表明南朝诗风对初唐宫廷文学的影响力(一)早年质朴刚健的贞观诗风,因研习诗歌技巧成为政治家或文学侍从写作应制、应诏之诗的当务之急而新变;独拔流俗的王绩难成气候。

(二)贞观、龙朔年间(太宗、高宗年间)离权力中心较远的诗人代表骆宾王、卢照邻不足以取代居诗坛主导地位的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体诗1.上官体2.卢照邻、骆宾王三、初唐后五十年,特别是高宗后十五年及武后时期逐渐结束了两种创作倾向的徘徊,实现了南北文风的融合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李峤(645?—714?)、沈宋和乔知之(?—690)为代表的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作为北方的诗人,
他们的诗在以南朝诗风 为主导的同时,多少也
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
质”的特色。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以七言歌行体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并结合以闺 妇怨思,本来是梁、陈诗中已经很流行的。但大多色彩 过于艳丽,情调偏于低沉。而卢思道这首诗在时空的腾 挪迭换中展示了恢宏辽阔的境界,而句式的灵活多变, 虚词的承接和韵脚的流转,又为诗坛提供了充沛的气势
牢固地在唐诗中延续下来了,而陈子昂的作用,则是抓住历
史的契机,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为唐诗注入蓬勃的生命 力,清除南朝诗歌和唐初宫廷诗风的弊病。他完成了自己的
使命,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更广义的精神上,开启了盛唐
陈子昂的诗也表现出某种 片面倾向。他的作品,以汉魏 五言古体为主,几乎没有七言 诗,律诗的数量也相当少。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但是,诗歌的发展不可能按照一条不偏不倚的道路行进; 用一种偏向去纠正另一种偏向,有时甚至是必要的和更有力 的。再则,并不是说出现了陈子昂,便切断了唐诗与南朝诗 歌之间的联系,而直承汉魏。南朝诗歌的多方面成就,已经
第一节 隋代诗歌
隋朝国祚短暂,二世而亡,
前后不满四十年,在文化方面没
有太多的建树。但由北朝入隋的
三位诗人——卢思道(535—
586)、杨素(544—606)、薛 道衡(540—609),仍旧留下一 些颇有特色的诗作。贯穿了一种 深沉悲凉的情思。
第一节 隋代诗歌
北方诗人的创作一向以南 方诗歌为典则,但杨素的情况 则稍为特别。他本身是一个豪 杰式的人物,心雄志大,不可 一世。
律化的过程,截长挈短,使之趋于凝炼和完整,脱
胎为较为严格的七律。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沈、宋以后,律诗的规范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神 龙以还,卓然成调”(《诗薮》),当时应制诸题已大多合律, 风气之盛,并已越出宫廷圈子之外了 ◆沈、宋的七律,虽尚不能同后世大家之作媲美,但这种规 整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是挥洒自如,不觉有何束缚,说明他们 对律体的运用,已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总体说来,太宗朝的宫廷诗歌,大多是君臣唱和,应制奉 答、宴会赋咏之作,其中不乏吟风弄月、赏心娱情之篇什,但更 主要的内容是颂扬太平盛世、帝王功德,有一种祥和大度的气派, 显示出唐王朝开国时兴旺兴发达的气象。
发愤慨、羁旅赠别。如果说,在四杰的诗中已经反映出具
有时代特征的人生理想,那么,到了陈子昂,这种理想又 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充实,更具有“崇高”之美。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首先,陈子昂总是以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宇宙,把个人的生存放 在这巨大的背景上来观察,表现出对永恒的渴望。 其次,积极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以强烈的不平反抗权贵,揭露时政锢弊, 也是陈子昂诗的显著特点。这比之四杰对荣华富贵的泛泛讥刺,又明显进了一步。
●陈子昂受家庭社会影响,思想驳杂,儒道
纵横诸家杂糅,而以儒家和纵横家的入世 建功思想为主导。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二、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只要“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就能“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一是强调诗歌要有“风雅”、“兴寄”,二是诗歌要有“风骨”。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虽不能作为对南朝诗歌的 全面的概括,但确实指出了南朝贵族文学的一种偏向,即过分 追求修辞性的华丽,而缺乏内在感发的生命。
诗人笔下已大量涌现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的全 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可 以说,在律诗形式的完成过程中,宫廷文士起了规范 化和统领风气的作用。其中,尤以杜审言、宋之问、 沈佺期三人的成绩最为显著。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今存的诗主要系五言律 诗,也有少数七律。他的诗,句律精严而笔力雄健,无论是五 律还是七律均完全合律,无一失粘者。他在武后天授初所作的 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 东》,长达四十韵,完全合粘,可见 他对律诗这种新体制驾轻就熟的功夫, 所以深为时人所重。杜甫曾称引李邕 对审言的评价:“钟律俨高悬,鲲鲸喷 迢递。”(《八哀诗》)意即指此。明 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诗源辩 体》)。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沈、宋以后,律诗的规范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神 龙以还,卓然成调”(《诗薮》),当时应制诸题已大多合律, 风气之盛,并已越出宫廷圈子之外了 ◆沈、宋的七律,虽尚不能同后世大家之作媲美,但这种规 整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是挥洒自如,不觉有何束缚,说明他们 对律体的运用,已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总体说来,太宗朝的宫廷诗歌,大多是君臣唱和,应制奉 答、宴会赋咏之作,其中不乏吟风弄月、赏心娱情之篇什,但更 主要的内容是颂扬太平盛世、帝王功德,有一种祥和大度的气派, 显示出唐王朝开国时兴旺兴发达的气象。
名的诗体,它的风行,并非其人之显贵,更因 为它适应了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 种诗体,着意刻绘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 典工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从武后至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在当时的一批宫廷
第一编 隋与初唐诗歌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北朝以来,南方的文学风气就深深地影 响了北方的创作。所以,隋唐的统一,政治和军 事力量虽起自北方,但自隋初到唐睿宗景云中约 一百三十年,南朝诗风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新的诗人对已经变得陈腐、 缺乏生气的诗歌风气日益感到不满,发出强烈的 要求变革的呼声。诗歌创作也随之逐步摆脱宫廷 藩篱,终开一代新风,促进了唐诗高潮的到来。
诗以大地回春的绚丽风光反衬游宦者有家 难归的悲哀,用声色俱现的外景点醒时不 我与的苦涩情思。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与杜审言同称为“文章 四友”的,还有李峤、苏味 道、崔融,他们均在武后朝 任过凤阁舍人。
初唐诗歌至沈宋,可以说完全脱尽 了六朝的艳丽之诗风,开创出具正的 唐代诗格,完成了律体之创作,律诗 形成之后,千余年来在诗坛上始终保 持着中正格之地位。历来沈、宋并称, 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 把沈佺期,宋之问和始创五言的苏武、 李陵相提并论。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初唐宫廷诗人虽然在诗歌形式方 面作出了重要的建树,也偶有情致动人 的佳作,但其总体面貌,却是在华美的 形式中呈现出情调上的苍白平庸,这是 宫廷文学很难避免的。
第三节
初唐四杰的崛起
和上官仪同时的的卢照邻(约630—680后,)、骆 宾王(约638—?)、王勃(650—676,)、杨炯 (650—693后,)。是活跃于初唐文坛的另一个作家 群,人称“初唐四杰”。又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是诗坛上逐渐崛起的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 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 真正的转机。
氏于配置江南时,作《远戍江南寄京邑
好友》,长达四十二韵,盛传一时,诗 随意抒写,不事浮华,而情意真切。
这类诗,与宫廷文人的繁缛作风迥异, 而以质实真切取胜。虽成就有限,在当时 也未能形成气候,却昭示了诗坛变革的主 力必来自宫廷之外的重要事实。
第一节 隋代诗歌
隋初还发生过一桩企图以行政手段改变文风的事件
□ 文帝改革文风的主要宗旨,是提倡“公 私文翰,并宜实录”,着眼点在于要求应用文去 掉华艳的藻饰,讲求实用。
与此相应,到隋末又有在野的 王通(号文中子)的文学观
□“上明三纲,下达五常”
“征存亡,辨得失”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初唐诗坛面临的课题是完成永明体向律体的演变,以 刚健清新、富有时代气息的诗风取代六朝的浮靡诗风。对 此,初唐诗人作出了贡献,他们在既继承汉魏风骨,又借 鉴六朝诗歌抒情状物细腻委婉的特点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对齐梁以
来诗歌的绮艳柔靡之风给予了 有力的扫荡,为唐代文学的健 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贯穿在陈子昂诗歌中的,是对新的诗歌审美理想的呼
唤和塑造。以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 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为例,其基本内容,就是带有强烈自 我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 根本问题的观照与思考。并以此揭露时弊、表达志向、抒
一首七律。
■初唐四杰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在诗坛
上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的生平与思想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射洪县)人,活动年代主要在 武则天时期,比四杰中的王、杨还略晚一 些。
●陈子昂一生坎坷,政治上历经恩宠、冷遇、
诬陷和迫害等不同遭遇。他的思想也是复 杂的,兼有儒、释、道等各种成分。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宋之问(约656—约713)、沈佺期(约656—713),主要活
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尤其在中宗神龙、景龙年间,他们均以
修文馆学士的身份频频出入于宫廷文会,堪称词臣班首、文场 勍敌,时人号为“沈宋”。沈佺期各体 诗流传下来的共计一百五十余首,其 中应制诗约三十余首,占总数的五分 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