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合集下载

梁启超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分析

梁启超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分析

梁启超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分析梁启超虽未明确提出“新闻专业主义”,但在其办报活动中已经体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

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梁启超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相悖离,因此有必要将梁启超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从而对梁启超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

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是在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商业化的大众报刊的兴起,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套关于现代新闻思想的话语体系,它与媒体的社会功能定位、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及专业操守为主要内容。

其主要价值在于维护媒体的社会公器的职能以及报道的中立性、事实的真实性等,表达的是媒体不受政治和经济权力控制的专业信念,是媒体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梁启超在办报活动中实践新闻专业主义思想1 报纸的地位——独立的监督政府梁启超第一次明确提出报纸具有“向导国民”、“监督政府”的职能。

他要求报馆要有与政府相平等的地位,不能成为政府的下属和附庸。

他认为报馆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应是,“故报馆之视政府,当如父兄之视子弟,其不解事也,则教导之,其有过失也,则扑责之;教导与扑责,同时并行,而一皆以诚心出之,虽有顽童,终必有所感动,有所忌惮。

”与此同时,在梁启超看来,报纸应当监督政府的工作,避免因为政府人员的过多干涉而丧失这样的监督功能,否则报纸会成为“则视献媚权贵之某报”,从而沦为政府的附庸工具。

2 报道的要求——强调新闻的真实和客观梁启超在《时务报》发刊时提出了“博、速、确、直、正”五条原则用于作为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①“本报记事,以博为主。

……务期材料丰富,使读者不出户而知天下。

”②“本报记事,以速为主。

各处访事员,凡遇要事,必以电达,务供阅者先睹为快。

”③“本报记事,以确为主。

凡风闻影响之事,概不登录,若有访函一时失实者,必更正之。

”④“本报记事,以直为主。

凡事关大局者,必忠实报闻,无所隐讳。

”⑤“本报记事,以正为主。

凡攻讦他人之阴私,或轻薄排挤,借端报复之言,概严屏绝。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办报活动中:(一)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

他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关之谓也”。

(二)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梁启超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去塞求通”。

他认为报纸的作用就是要上下相通,内外相通。

(三)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他认为报管的政论文章应该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形成风气,才能使报刊成为政治活动的先导。

(四)对报刊在教育读者、开启民智、提供知识、培养人才等方面也有深刻地认识。

梁启超认为读的报纸越多,人越聪明,报馆越多,国家越强大。

(五)他在办报的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时务文体”,其特点对以后的新闻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形式自由,文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可用俗语。

在平易之余,热情奔放,富于煽动”当然梁启超的这些新闻思想,也体现了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愿望,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1. 独立的办报方针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

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

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2. 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记者应该具有品性。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

记者的独立精神。

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记者的责任。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 致力于新闻改革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梁启超被喻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一生涉足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新闻学、佛学、语言学等领域。

“梁涉历各界,而以报界为最著。

黄元生君尝尊之为报界大总统。

”他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开始在报界初露锋芒;然后,到上海创办《时务报》,从而名声大噪;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等报刊,其中《新民丛报》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报刊之一;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主编过《庸言》、《大中华》等杂志。

一、他关于报刊性质和功能的认识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册发表新闻学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其中他把报纸比做“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梁启超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

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其中,“去塞求通”的提出肯定了报刊信息传达的重要性,要求上下、内外相通。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报刊的“耳目喉舌”作用。

“耳目”,就是要帮助大家既了解全球大势,又知晓国内的情况;“喉舌”,在梁启超看来,就是既要宣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又是要敢于反映百姓的心声。

不难看出,梁启超的“喉舌”论一直影响至今,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政党报刊的理论先河。

现在,我国报刊一直提倡将报纸的党i生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相结合,换言之,党性原则,即报纸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上情下达;人民性原则,即报纸应作为老百姓的喉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将下情上达。

观照与反思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观照与反思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观照与反思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但他对新闻和报刊的政治工具价值定位, 以及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合理性的忽视, 影响了以后的报人, 给中国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

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和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带有一定的封建烙印。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进行关照与反思。

关键词:梁启超;新闻思想;政治;工具;观照与反思;在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之前,对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还停留在戊戌变法的那段历史上,以及其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传奇故事上。

一直不太理解,中国的新闻报纸的发展史到底要从什么时候追溯起,但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清末到新中国建立初这段历史是华文报纸发展的最快突破最多的一个时期。

而梁启超在我眼里也摆脱了以往政客千篇一律的脸孔,他的形象在我心中也渐渐丰满起来了。

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梁启超认为, 报刊的功能在于通中外之故, 通上下之情。

他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指出:“国之强弱, 在于其通塞而已”,“上下不通, 故无宣德达情之效”,“内外不通, 则无知己知彼之能”。

正因如此, 要振兴国家, 就得去塞求通。

在他看来, 国家的强与弱, 取决于国情的通与塞, 报刊是国家的“耳目喉舌”。

若无报纸, 则相邻之事不闻,上下之情不通。

梁启超认为, 要维新政治, 扶持国体, 首先就得创办报纸,为达到这种要求, 梁启超创办和主持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五洲近事、各省新政、交涉要案、政治学术等方面, 关注的重点在于政治新闻, 传播的目的在于唤起国人的危机意识, 进行思想启蒙, 宣传维新变法, 使中国自强于世界。

梁启超关于报刊功能的认识, 与早期维新派的报刊观念一脉相承。

他把办报与强国联系起来, 更加看重报刊的政治功能, 而在近代社会为其他国家报人所普遍看重的经济功能、娱乐功能则被明显忽略。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人才,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同时 ,他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有影响力的报人 ,对近代中国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作为一个报人,一生参与创办多达29份报刊,有“舆论界之骄子”、“近代中国报业之巨子”之称。

戈公振曾说:“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有先生启其端。

”梁启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报纸的社会地位、办报宗旨以及办报原则等进行了深度的阐释。

本文将浅析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办报四原则"、“党报理论”的理论。

旨在对当今新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梁启超办报四原则党报理论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人称梁新会。

1890年入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

同年8月,拜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师。

1891年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1895,与康有为等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从此,开启了报业的黄金时代,同时报纸见证了梁启超的一生。

梁启超创办“强学会”,1895年主笔《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维新。

1896年筹办《时务报》,撰写《变法通义》等书。

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

游历欧美,撰《新大陆游记》。

晚年,开始集中精力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民主研究的活动。

梁启超生活在一个政权交替的时代—清末民初,改良和革命并存,无论他的新闻思想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其新民、爱国理想。

梁启超办报以“广开民智”、救国报国为宗旨,提出了“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以及经济上独立等基本原则。

他把报刊当作维新派的阵地,鼓动“兴师讨贼”,传播西方新思想,主张报刊应发挥“监督政府”和“响导国民”的作用。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且也是新闻报刊史上的宝贵财富。

浅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贡献

浅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贡献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1.“喉舌论”的提出。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

原文是这样的: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

齐州以内,犹同室也。

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之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

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梁启超进一步认为,中国应该像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那样。

大力兴办各类型的报纸:“言政务者可阅官报,言地理者可阅地学报.言兵事者可阅水路军报,言农务者可阅农学报。

言商政者可阅商会报.言医学者可阅医报,言工务者可阅工程报.言格致者可阅各种天算声光化电专门名家之报。

有一学即有一报,其某学得一新义。

即某报多一新闻,体繁者证以图。

事臣责者列为表,朝登一纸,夕布万邦.是故任事者无阂隔蒙昧之忧.言学者得观善濯磨之益。

犹恐文义太不能尽人而解,故有妇女报,有孩孺报,其出报也,或季报,或月报,或半月报,或旬报,或七日报,或五日报,或三E1报,或两日报,或每日报,或半日报”这样“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因此.在当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喉舌论”.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耳目喉舌”作用.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2.第四种族。

粱启超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它十分赞赏西方报纸为“第四种族”的观点。

他曾经说:“清议报事业虽小。

而报馆之事业则非小。

英国前大臣波尔克,尝在下议院指报馆、记事之席而叹日:‘此殆于贵族、教会、平民三大种族之外。

而更为一绝大势力之第四种族也。

”由此,梁启超指出,报馆应该代表国民发表公议.也就是说报馆要代表国民来监督政府。

梁启超所说的“第四种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权力”.它的原意就是梁启超所讲的新闻界是早期组成国会的三种阶级——宗教、贵族及平民——之外的第四阶级。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一梁启超办报实践及在此过程中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报刊实践产生、发展和完善的。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活动、政治思想紧密联系。

(一)从属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政治活动的报业活动阶段梁启超从1895年起涉足报坛,到戊戌政变之前,他的办报活动始终服务于维新派的政治活动,有京师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还有《时务报》、《湘报》、《知新报》,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批判封建制度。

这一时期,梁启超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办报实践,提出一套办报主张,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报业的主张。

在1896年《时务报》上发表了他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他开创的“时务文体”,在当时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

(二)戊戌政变后康梁保皇立宪主张下的报业活动阶段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海外仍继续他的办报活动。

此间梁启超发表大量主张民权、自由、革命、独立的文章,但总倾向是鼓吹君主立宪。

这一时期,梁启超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和宣传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创刊、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以及《政论》杂志、《国风报》。

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本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文中阐述报馆的地位是“政本之本”、“教师之师”;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1902年,他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2]在《新民丛报章程》中说:“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3];报馆需要“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4]那样去指导国民,这样才能变成“新民”。

另外,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政府《少年中国说》等文章,在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少,人称“新民体”,在当时许多报纸都跟着学习,这标志着报刊新文体已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

析梁启超之新闻思想梁启超新闻思想

析梁启超之新闻思想梁启超新闻思想

析梁启超之新闻思想梁启超新闻思想析梁启超之新闻思想专业:新闻学学号:201013000627 姓名:姚金沯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奠基人。

在他56年的生命历程中,梁启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这包括他的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以及他对报刊编辑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梁启超在办报活动的前期,认为报刊的功能在于“去塞求通”,而后期则发展为“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在报刊舆论观中,他认为舆论不仅监督政府,还具有反映的功能,在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方面,他一直努力不懈地追求;党报理论,也是梁启超新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在报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完善了他的编辑思想,提出报刊“论说”、“纪事”写作要求,并且对报刊版面编辑和报章文体方面作出积极创新。

(一)报刊功能观梁启超报刊功能观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早期他认为报刊具有“去塞求通”功能,把报刊之“通”功能与国家兴亡相联系。

1902年以后,梁启超认识到报刊具有“向导国民”、“监督政府”两大天职。

1、去塞求通,通耳目喉舌之功能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报馆作用的新闻学术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内外上下是通是塞;中国的落后受侮,原因在于上下内外不通,有“废疾”;他将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

2、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之功能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这一报刊功能上认识的转变,体现出他在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

(1)监督政府的功能梁启超认为,政府受公众委托管理国家事务,权力重且大,若没有限制、监督,不免会存在权力滥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是政府的监督者,报馆操纵着舆论。

(2)向导国民的功能梁启超重视报刊的向导国民的作用。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一位声誉卓著的学者,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为一个有着敏锐感觉的报人。

梁启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

关键词: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舆论观;功能观;自律观;编辑观;文体观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由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传媒只有报刊这一种方式,所以谈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实际上也就是指他的报业思想。

梁启超的报业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舆论观、功能观、编辑观、自律观、文体观五个方面,下面加以阐述。

(一)报刊舆论观普遍的新闻学观点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霎擎有公开胜,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新闻界称作舆论界,把新闻媒介称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界从舆论界中吸取力量,舆论借助新闻媒介作为公开展示力量的舞台。

1、舆论之定义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真实意见梁启超曰:“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二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为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为舆论。

”必多数人诚见其如是,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

”刚梁氏的舆论含义的核心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意见。

这种意见必须是大多数人内心所有的真诚真实的意见,被胁迫者的意思是不成其为舆论的。

舆论是一种独立的、自主的意见的表达。

2、舆论可分为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在梁氏的舆论含义中,把舆论分为健全舆论和非健全舆论。

健全舆论是多数人正确意见之结合。

他在《国风报叙例》中说,“夫健全舆论云者,多数人之意思结合,而有统一性继续性者也。

非多数意思结合,不泛以名舆论。

非统一继续,不足以名健全。

”梁启超清醒地看到,在封建专制统治的二千多年里,因为当局惯用愚民政策,提倡对政权统治相辅的消极舆论,“以警相普,无补于颠仆,以狂监狂,只益于号咖”这种言论导致民众没有分辨能力,是一种误国的“妄论”,对于这种当局有意而为之的“妄论”,应该群起而政之,对之进行鞭答。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新闻活动
3. 参与创办《新民丛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此期 间,他参与创办了《新民丛报》。该报成为 当时中国留日学生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平台
PART 2
新闻思想
新闻思想
1. 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
梁启超非常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他认为, 新闻应该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特点来传达新思 想、新文化。在"公车上书"运动中,他运用 了各种形式来争取舆论支持,如游行示威、 联名上书等。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他 的主张,也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新闻思想
2. 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梁启超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他认为,新闻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他在办报过程中,注重实地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他要求新闻记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 道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宣传。这种新闻理念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思想
3. 倡导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主张推广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民丛 报》上,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些文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结
总结
1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倡导为推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深入学习和研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和活动,为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THANKS 感谢恩师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
新闻活动 新闻思想
总结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他不仅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 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为 独 立 于 政 府 机 关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 机 关 , 同于 舆 等
能是代 表 国民公议 的机关 , 而不仅仅是 以 往的 “ 宣德达情 ”的工 具 , 的新 闻传 播 他 思想也 跃入 了资产 阶级思想体 系 。 某 以 “ 为报馆有两 大天职 , 日对 于政 府而为其 一 监督 者 ,二 日对 于 国民而 为其 向导 者是 也 。 9 2年 1 梁启超 于 《 ”10 0月 敬告 我 同

政 论是 主要 的 ; 在 新 闻报 道 中 , 是 多 即便 也
就总的变法宣传来说 ,梁启超充分利 用了近代报刊这样一种传播 的形式 ,通过
见政治意见的发表 , 常常寓评论于报道中。 梁启 超在戊 戌变法 失败 后被 迫流亡 日本 。 间他 仍将报刊作为利器 引领舆 论 期
引 领 潮 流 ,利 用 报 刊 活 动 来 开 展 救 国 运
NSOD媒介纵横 E R WW LI
, ^、 阜 _ 试 论 梁启 超 的新 闻传 播 木目
。桂 琪 玉
【 摘
要 】梁启超是近代 中国声名远播 的学者和政治 家, 同时也 是一位著名 的新 闻工作 者。 的政 治生涯和他的新 闻活动特 别是 他
报 刊活动紧密相 连。 他一生 的政治活动 中最 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 宣传 , 宣传革命 主张的主要 途径便是报刊 , 办报 办刊 其 在 过程 中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新闻传播 思想 : 对报 刊功 能, 新闻 自由, 舆论 监督 , 刊业务 , 者意识 , 报 读 报刊 自律 以及报刊 言论 独立性都 有
启 超 认 为 报 刊 有 强 烈 的政 治 性 和党 派 性 , 是进 行 政 治 斗 争 的重 要 力 量 武 器 。 提 出 他

学年论文__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学年论文__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学生:施妍学号:2010221109120006专业:新闻学指导老师:杨翠芳【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主要是通过报刊传播,在办报过程中梁启超形成了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

他提出了‚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且有办报的四原则,并提出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

最后还提出了党报的观念。

【关键词】去塞求通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办报四原则舆论党报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报人,梁启超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其新闻思想‚是半个世纪国人探索新闻传播规律的最高成就,因其标志着资产阶级报刊思想萌芽期的结束‛。

一、梁启超及其办报活动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人称‚梁任公‛。

广东新会县茶坑存人。

生于1873年2月23日,殁于1929年1月19日,终年57岁。

他从小熟读经、史,"八岁(1880)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梁启超《三十自述》,1902年)。

12岁考中秀才。

15岁进广州学海堂就学。

17岁考中举人。

次年入京会试,但未考中。

南归途中,经过上海,‚够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见《三十自述》),并见到上海制造局译出的若干中西书。

梁启超接触西学自此始。

回到广州后,由同学陈通甫的介绍,得见康有为,并拜康氏为师。

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当时的梁启超异常倾倒,他在《三十自述》中回忆说:‚先生乃以大海潮音,做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

自辰入见,及戌始退。

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

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

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

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

梁启超新闻思想总结

梁启超新闻思想总结

梁启超新闻思想总结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新闻事业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是一位积极主张新闻自由的思想家。

他认为,新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人们了解现实世界的真相,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判断。

他主张新闻应该公正客观、真实可信,不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干扰。

他坚信新闻的自由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推动国家的进步。

他在政治上一直呼吁实行宪政,认为宪政是新闻自由的基础,只有在宪政的框架下,新闻才能真正服务于公众利益。

他以言辞犀利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写作和演讲,鼓舞了许多年轻人加入新闻事业,积极推动新闻自由的发展。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强调了新闻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新闻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应该为人民服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他呼吁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关注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他自己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用文字和行动影响了许多人,成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楷模和典范。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强调了新闻专业精神的培养。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始终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主张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倡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他也提倡新闻从业者要勇于批判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他本人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涵盖了政治、哲学、法学、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强调了新闻自由、责任和专业精神的重要性,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实践为后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对于当今的新闻从业者来说,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新闻的价值和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准确、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浅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7101030707 周福灿梁启超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名声和功绩为后人所熟知。

但他作为近代报业的先驱者的重要身份,却常被人们所忽略。

对于梁启超,我了解他更多的是通过历史书上的戊戌变法。

在当时国家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勇于做那个为救国家于危难,不顾自身安危而向皇帝提出变法的仕人。

他的所作所为,我无疑是钦佩的。

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不仅看到了他在政治上的勇于创新,也看到他为中国的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锲而不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学习今文经学,并大量阅读西方书籍和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报刊。

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绕不过去的人。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他的言论思想影响之大,几乎无人可以比拟。

包括陈独秀、胡适这些五四的巨人在内的民族精英又有谁没有受过梁启超思想的滋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思想密切联系,其变化也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

梁启超作为100年前的改良派的主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对报纸的作用认识是深刻的,他的新闻实践是成功的,在他的带动下,出现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一改外报独占中国报坛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谈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谈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谈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文学与新闻系占琦我国近代报纸是“舶来品”,直接受到来华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才产生发展。

在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中涌现出现了以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为首的办报活动,其中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尤为重要。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学史上的过渡人物,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

他主编或参与办的报刊前后有十多种,在国内外新闻出版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撰写了编辑30余篇出版学论文,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编辑出版思想。

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1922年正式脱离新闻界,梁启超的“报馆生涯”长达27年之久,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

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梁启超主要有六大新闻思想:一、报刊使命。

报纸为耳目喉舌,通中外之故,通上下之情。

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写到“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

”二、报刊功能。

造舆论、开民智、兴民权、合民力、陶民德。

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是写到“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舆论观。

报刊具备造健全舆论的五大要素: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梁启超在《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中写到“舆论者,寻常人之所见及者也;而世界贵有豪杰,贵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行也。

”四、十大宣传策略。

五、党报理论。

六、新闻史观。

虽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也有一定的阶级性。

比如,他认为存在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的“世界之报”。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内容非常宏富,从报刊使命、功能、舆论、宣传策略、党报理论和新闻史观,涉及了当代新闻理论的各个领域,俨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文: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

论文: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

论文: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试论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率先对新闻自由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极力肯定和讴歌思想自由和出版自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新闻自由价值的理解显示出独特的个人色彩,并将坚持新闻自由作为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但是作为一名一生都离不开政治的报人,加之当时的中国缺少自由观念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梁启超在对新闻自由的引进及解说中片面注重新闻自由的工具性价值,很少顾及西方自由主义所强调的价值合理性。

本文将试图从思想变迁过程、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其局限性四个方面论述梁启超复杂的新闻自由主义思想。

关键词: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变迁特点局限性众所周知,新闻自由的思想源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欧洲先哲们在17、18世纪率先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

那时候,新闻自由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和表现。

随着大众传媒影响的日益扩大,新闻自由被认为是其它一些自由的基础。

它要求任何人都准许享有办报自由、报道新闻的自由、批评政府的自由以及采访、传递、发行的自由等。

中国的新闻自由思想,在梁启超之前就已经出现,洪仁玕、王韬、郑观应等一些进步思想家先后提出过自由办报的主张,他们的言论虽没有明确提有关新闻自由的概念,甚至还没有触及新闻自由思想的核心,但为打破千年禁忌,开自由办报之风提供了合理依据,蕴含了初步的新闻自由思想。

而在近代中国,能将新闻自由真正作为一面思想的旗帜,使之高高矗立于新闻阵地的则是近代新闻业的“巨擘宗师”——梁启超。

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成为中国新闻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梁启超庞杂的思想中,新闻自由思想是其新闻思想的基础和主脉。

梁启超虽是一个向国人灌输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启蒙家,但是,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可以说是集“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先驱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运动肇基于一身”1。

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发展

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发展

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发展梁启超一生创办和支持过的办刊有17家之多,撰写的文字达1400多万字,其一生报业生涯有27年,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至极。

有人将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规划为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

我个人认为,其办报社、人报社编辑等主要是为了发表其对社会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也就是说,利用新闻报刊这些媒体,发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无论他的新闻思想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总可以从他思想可以窥探出来,而其思想的活动变化主要体现在他的一些列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

因而我的观点是,从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来分析他的新闻思想的发展。

一、新闻服务于政治变法宣传,主要针对于封建大地主阶级。

梁启超出生在半耕半读的家庭环境,从18岁(1890年)时,才接触《瀛环志略》(主要有全球和各国、各地区的地图的一本书),此时他才知道世界有五大洲各国。

20岁时主张维新变法,此时的他在家里已经研究了一年多的新发了。

而在他23岁(1895年)的时候,他才算真正的接触新闻界。

是年他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而为了宣传新法,创建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附《京报》发行。

梁启超为该刊物主要撰稿人。

七月有协助康有为创办“译书局”即“强学会”后改为“官书局”。

24岁时任《时务报》主笔。

我个人认为,到此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是为了“维新变法”的服务的,宣传变法。

他在文章里写到“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关之谓也”。

他把报纸比作为人的五官,没有报纸也就没有外界的消息,那么就像一个残疾人一般。

因而,在他认为报纸是宣传政治变法的重要手段。

二、新闻可以开民智,主要针对于广大民众、文学界人士、封建士大夫。

25岁时(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的聘请,前往长沙担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他在课堂上宣传“开民智、伸民权”。

并协助经元善、陈敬如等在上海创办女学堂,还与黄遵宪一起,提倡“诗界革命”。

试论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

试论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
目的.
点 成 古典 也 为 新闻自 理 基 [ 由 论的 石. ] 6
梁启超在号召新闻自由的同时, 也提出类似 " 观点的自 由 市场'的观点, 他说:" 吾偏激于此端,则同时必有人焉偏激 子彼端以 矫我者,又必有人焉执两端之中折衷我者,互相倚,
互 相纠, 真 必出 , 这 他已 始强 人类的 性 而 理 焉.1 里, 经开 调 ] , 理
及用人类的理性去驱除时代的黑暗, 从而获得相对真理.
9 1 年, 超 欧 心 》中 篇题 思想 》 启 《 游 影录 有 为 ( 解放 9 1 梁
的文章, 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很详细地论述了 " 观点的自由市 场"的必要性.他说:" 欧洲现代文化,不论物质方面,精神
方面, 都从 ' 由批评'产生出来.对于杜会上有力量的学 自 说, 不管出自 何人,或今或古,总许人凭自己见地所及,痛下 批评.批评岂必尽当,然而必经一番审择,才能有这批评,这 便开了自 己思想解放之路; 这批评又 因 引起别人的 审择, 这便 开了社会思想解放的路.互相启发,互相纠正,真理 自然日 明,世运自 然日 进.倘若拿一个人的思想做金科玉律,范围一 世人心, 无论那人为今人,为古人,为圣人,无论他的思想怎 样好, 总之是将别人的创造力抹杀, 将社会的进步勒令停止
而 其向 .[报刊 政 关系 新 由 一 键问 为 导者 ' J 3 和 府的 是 闻自 的 个关
题. 西方新闻自由 理论认为, 新闻自由的前提是新闻媒体的独 立, 政府不能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 收买和控制报刊.它的惟 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 为媒体的采访,发布新闻 提供便利. 在梁启超看来, 报刊不同于政府, 也不同于国民, 一方面政府如果享有不受监督的权利, 那必然导致腐败.因 此, 报纸必须监 督政府; 而中国 " 公德缺乏, 国民 智慧不开" , 因此报纸必须引导国民.他还举英国大臣波尔克之言— " 此 殆于贵族, 教会, 平民三大种族之外, 而更为一绝大势力之第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名声和功绩为后人所熟知。

但他作为近代报业的先驱者的重要身份,却常被人们所忽略。

对于梁启超,我了解他更多的是通过历史书上的戊戌变法。

在当时国家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勇于做那个为救国家于危难,不顾自身安危而向皇帝提出变法的仕人。

他的所作所为,我无疑是钦佩的。

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不仅看到了他在政治上的勇于创新,也看到他为中国的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锲而不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学习今文经学,并大量阅读西方书籍和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报刊。

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绕不过去的人。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他的言论思想影响之大,几乎无人可以比拟。

包括陈独秀、胡适这些五四的巨人在内的民族精英又有谁没有受过梁启超思想的滋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思想密切联系,其变化也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

梁启超作为100年前的改良派的主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对报纸的作用认识是深刻的,他的新闻实践是成功的,在他的带动下,出现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一改外报独占中国报坛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他独具魅力的报刊文字令人倾倒,他新颖而深刻的新闻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新闻人,他是“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山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学生:施妍学号:2010221109120006专业:新闻学指导老师:杨翠芳【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主要是通过报刊传播,在办报过程中梁启超形成了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

他提出了“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且有办报的四原则,并提出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

最后还提出了党报的观念。

【关键词】去塞求通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办报四原则舆论党报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报人,梁启超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其新闻思想“是半个世纪国人探索新闻传播规律的最高成就,因其标志着资产阶级报刊思想萌芽期的结束”。

一、梁启超及其办报活动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人称“梁任公”。

广东新会县茶坑存人。

生于1873年2月23日,殁于1929年1月19日,终年57岁。

他从小熟读经、史,"八岁(1880)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梁启超《三十自述》,1902年)。

12岁考中秀才。

15岁进广州学海堂就学。

17岁考中举人。

次年入京会试,但未考中。

南归途中,经过上海,“够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见《三十自述》),并见到上海制造局译出的若干中西书。

梁启超接触西学自此始。

回到广州后,由同学陈通甫的介绍,得见康有为,并拜康氏为师。

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当时的梁启超异常倾倒,他在《三十自述》中回忆说:“先生乃以大海潮音,做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

自辰入见,及戌始退。

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

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

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

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

生平知有学子兹始。

”从1892~1894年,梁启超就学于广州府内长兴里的万木草堂三年。

1895年后,梁启超和康有为一道,参加并组织了资产阶级的正直改良运动,在当时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领袖人物。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组织保皇会(1899年3月),鼓吹“保皇”。

后又组织宪政会(1906年冬)、政闻社(1907年10月)等政治团体,鼓吹“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在“仓皇去国”14年后,于1912年10月间从日本神户启程回国。

民国初期,他倚靠袁世凯又组织进步党(1913年5月),1914年曾任熊希龄内阁司法总长职数月。

1915年初,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梁特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予以痛击,积极参加“倒袁”运动。

1917年,梁启超一度出任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

1920年3月,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归国后,即脱离政界,也结束其报馆生涯,转而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从事文史方面的学术研究,直至逝世。

梁启超的一生,他从23岁(1895)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起,一直到48岁(1920年)办《解放与改造》杂志止,在长达25年的办报生涯中,他先后亲自主编了10多个报刊。

其中民国前7哥,民国后3个。

它们是:1、《中外纪闻》,除名《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

出至45期后,改名《中外纪闻》。

该刊系两日刊。

出刊地点:北京。

2、《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创刊,旬刊。

出版地点:上海。

直至1898年8月8日出至第69期停刊。

3、《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创刊,旬刊。

出版地点:日本横滨。

至1901年12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因火灾而停刊。

计历3年,共出100期。

4、《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创刊,半月刊。

出版地点:日本横滨。

到1907年11月2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停刊。

计历5年9个多月,共出96期。

5、《新小说》,1902年11月14日(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创刊,与《新民丛报》同时出版发行。

月刊。

出版地点:日本横滨。

该刊强调小说为政治宣传服务。

梁启超有关小说理论的名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最早即载《新小说》创刊号。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重要的小说理论著述。

该刊于次年改在上海出版,由广智书局发行。

1906年1月停刊,共出24号,《新小说》的创刊,标志着晚清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该刊以发表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戏曲、笔记和文艺理论等。

阿迎曾评曰:“《新小说》可称为‘开山祖’,小说地位之提高有赖乎此。

”(《小说闲谈.清末小说杂志略》)6、《政论》,1907年10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第二期后迁到上海发行。

该刊是“政闻社”的机关报。

1907年10月1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一日),政闻社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

1908年2月,政闻社迁回上海,8月即被清廷封禁。

《政论》出至第7期后亦随之停刊。

7、《国风报》,1910年2月20日(宣统二年元月十一日)创刊于上海,旬刊。

到1911年7月16日(宣统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止。

共计52期。

该刊是《新民丛报》之后,君主立宪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

8、《庸言》,1912年12月1日创刊于天津日租界旭街17号,半月刊,每月初一、十六发行。

创刊号首载梁启超《庸言》发刊词云:“‘庸’之义有三:一训‘常’,言其无奇也;一训‘恒’,其言不易也;一训‘用’,言其适应也。

”1914年元月以后有黄远庸(远生)主持编务,改为月刊。

1914年6月5日出版第2卷第6号后停刊。

共出30期。

9、《大中华》杂志,1915年1月20日创刊于上海,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月刊。

1915年8月20号出版的该杂志第1卷第8期发表梁启超名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抨击袁世凯帝制阴谋。

1916年12月出至第24期停刊。

10、《解放与改造》,1919年9月创刊于北京,半月刊,是研究系的政论刊物。

主编张东荪、俞颂华。

该刊创刊号问世时,梁启超正远游欧洲。

1920年3月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回来后,便对创刊实行改组。

从1920年9月15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更名为《改造》。

直到1922年9月出至第4卷第10期后停刊。

除以上直接主编的报刊外,梁启超参与创办的报纸不少,如澳门的《知新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时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等。

为这些报纸的创办,他都曾投入大量的心力。

以《时报》为例:《时报》创办于1904年6月12日由梁启超亲自筹办。

它的命名、发刊词与体例,皆由梁氏亲撰。

初办时的“论说”也都由梁式从日本横滨寄回上海发表。

据罗孝高回忆:“甲辰春,任公自澳洲返,至沪时,尚在名捕中,未便露头角,乃改名姓,匿居虹口rib让你旅之家三楼上。

时罗孝高、狄楚青方奉南海先生命,在上海筹办《时报》馆,任公实亦暗中主持,乃日夕集商,其命名曰时报及发刊词与体例,皆任公所撰定。

旋即赴东,而时报初办时所登论说,亦多系任公从横滨寄来者。

”梁启超报刊活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他主持《中外纪闻》、《时务报》和《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期。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是从1895年8月间主编《中外纪闻》开始的。

当时他年仅23岁,英年能文,富有朝气,“日日执笔为一数百字之短文”(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1896年元月下旬,北京强学会被封禁后,《中外纪闻》也随之停刊。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在横滨创办并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杂志。

从1898年冬到1903年初,梁启超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西方学术文化。

批判封建思想,抨击当政的守旧派势力,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运动。

这一时期,梁启超认为是他一生中办报最得意的时期。

他后来回忆云:“启超既亡居日……自是启超复专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意,国人竟喜读之。

清廷虽严禁,不能遏,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

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

”二、梁启超的传播学论著梁启超虽无传播学的专著。

但有关传播学方面特别是新闻传播方面的文章不少,主要有:(1)《报馆考略》,1895年9月北京《万国公报》第18期。

(2)《论报馆益于国事》,1896年8月9日,《时务报》第一册。

(3)《本馆第一百册纪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本馆经历》,1901年12月21日。

《清议报》第100期。

(4)《创办时务报原委》,1898年8月11日,《知新报》第66册。

(5)《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第17期。

(6)《蒙学报演义报合叙》,1897年11月24日,《蒙学报》第1册。

(7)《中国各报存佚表序》,1902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期。

(8)《敬告我同业诸君》,1902年10月2日,《新民丛报》第17期。

(9)《时报发刊辞》,1904年6月12日《时报》创刊号。

附:《时报发刊例》。

(10)《国风报叙例》,19102年2月20日,《国风报》第1期。

(11)《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1912年10月24日《大公报》。

(12)《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1922年)《饮冰室合集》。

(13)《京报增刊国文祝词》,《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2册。

(14)《时事新报五千号纪念辞》(1912年),《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3册,第36卷。

(15)《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1910年),《饮冰室合集》文集第9册,第25卷。

(16)《清代学术概论》(第25节,1920年),《饮冰室合集》专集第9册,第34卷。

(17)《自由书.放弃自由之罪》,《饮冰室合集》专集第2册,第2卷。

(18)《清议报叙例》,《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3卷。

(19)《敬告政党及政党员》,《饮冰室合集》专集第11册,第31卷。

(20)《新民报·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第3册,第4卷。

(21)《十种德性相反想成议》,《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5卷。

(22)《政治基础与言论家之指针》,《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2册,第33卷。

三、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梁启超在其漫长的办报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

在梁式的大量著述中,能充分反映其报刊理论及新闻思想的主要文章有:《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载《时务报》第1期。

1896年8月9日出版)《<清议报>叙例》(载《清议报》第1号,1898年12月23日出版)《<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以下简称《《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载《清议报》第100期,1901年12月21日出版)。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载《新民丛报》第1号“饮冰室自由书”栏内,1902年2月8日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