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及答案舜发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舜发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C.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二、译以下。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5.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6.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人恒过,然后能改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0.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简要答复以下问题。

1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1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1、B2、D3.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4.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5.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6.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7.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8.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9.(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10.(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 3、翻译下列句子。女忘会稽之耻邪?
• 译: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 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 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 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 12.解释(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 (4)官 大者,主恶之
• (1)使……痛苦(2)通“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3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
情。
•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译文: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 受刑而死。
•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 “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了什么道理?(3分)
•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 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 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 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 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 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 “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 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 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答案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空乏其身(3)行拂乱其所为 (4)人恒过然后能改(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人则无法家拂士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①必先苦其心志②行拂乱其所为C.①人则无法家拂士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温故而知新3.用“/”划分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每句划分两处)(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2)(3)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阐明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B.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

C.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D.本文以论点为标题,眉目分明,主旨清晰。

1.(1)起,指被任用 (2)资财缺乏,这里指受贫困之苦 (3)违背 (4)常常 (5)通“横”,梗塞,不顺 (6)通“弼”,辅佐2.B (B.均为“他的'”。

A.从; 因。

C.如果;是。

D.所以;旧知识)3.(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答案(2015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答案(2015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5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B.饿其体肤饿:饥饿。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

D.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每韵为一帖B.管夷吾举于士有亭翼然于泉上者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做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则久已病矣13.下列对文本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由卑微到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B.第②段“故”字领起,表明由前面六个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C.第③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富有人生哲理。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1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所以动心忍性。

(2分)(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分)15.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答案:三、古诗文阅读(17分)11、B 12、A 13、C14、(1)译文: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2)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或者: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15、这篇文章阐明了人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1.5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王国破的危险(1.5分)(意思对即可)。

2021-2022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2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2021-2022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2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五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3题。

(1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皆以美于.徐公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C、行拂乱其.所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C.所以..兴隆也..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吴广以为然.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②曾.益其所不能: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举于士.:⑤所以..动心忍性:⑥降大任于是.人也:⑦举于版筑.之间:⑧必先苦.其心志:⑨劳.其筋骨:⑩饿.其体肤:⑪空乏..其身:⑫动.心忍.性:⑬人恒过.:⑭入.则无法家拂士:⑮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一词多义:拂:①行拂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士:①管夷吾举于士: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发于声:而: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征于色:④生于忧患:3、判断文言句式: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④管夷吾举于士:⑤孙叔敖举于海:⑥百里奚举于市: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⑧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叔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

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二、字词解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

4.筑:捣土用的杵。

5.士:狱官。

6.市:市井之间。

7.任:责任,使命。

8.苦:使……受苦。

9.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0.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做事不顺。

1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动:13.忍:使……坚韧。

14.曾:同“增”,增加。

15.恒:常。

16.过:犯过失17.衡:通“横”,梗塞,不顺。

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9.征:征验,表现。

20.色:脸色。

21.喻:了解。

22.入:在里面,指国内。

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5.出:指国外。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三、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

2.衡——横,梗塞,不顺。

3.拂——弼,辅佐。

4.忍——韧,坚韧。

四、用原文回答问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理磨难砥砺的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浙江衢州2008(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叔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

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

此沈尹茎之力也。

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①:古代楚国都城。

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

③说义:陈说道理。

④方术:所持方策。

⑤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

⑥期期思:孙叔敖的故乡。

⑦舆:车。

⑧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称荆庄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①故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1.①所以②这种人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假字,拂,通“弼”,辅佐。

②曾.益其所不能: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举于士.:古今异义,古义:狱官;今义:士兵⑤所以..动心忍性:古今异义,古义:用这些方法;今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⑥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今异义,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⑦举于版筑.之间:古今异义,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⑧必先苦.其心志: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⑨劳.其筋骨: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饿.其体肤: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饿:使……受到饥饿之苦。

⑪空乏..其身: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

⑫动.心忍.性: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强。

⑬人恒过.: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⑭入.则无法家拂士: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在国内。

⑮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在国外。

2、一词多义: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②发于声:显露、流露。

而: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连词,表顺承。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连词,表并列。

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③征于色:介词,在。

④生于忧患:介词,由于。

3、判断文言句式: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动句,发,是被选拔。

倒装句,状语后置,舜于畎亩之中发。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倒装句。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动句,倒装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假字,拂,通“弼”,辅佐。

②曾.益其所不能: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举于士.:古今异义,古义:狱官;今义:士兵⑤所以..动心忍性:古今异义,古义:用这些方法;今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⑥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今异义,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⑦举于版筑.之间:古今异义,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⑧必先苦.其心志: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⑨劳.其筋骨: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饿.其体肤: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饿:使……受到饥饿之苦。

⑪空乏..其身: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

⑫动.心忍.性: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强。

⑬人恒过.: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⑭入.则无法家拂士: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在国内。

⑮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在国外。

2、一词多义: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②发于声:显露、流露。

而: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连词,表顺承。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连词,表并列。

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③征于色:介词,在。

④生于忧患:介词,由于。

3、判断文言句式: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动句,发,是被选拔。

倒装句,状语后置,舜于畎亩之中发。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倒装句。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语文练习】《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初中语文练习】《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一、课内阅读:(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D. 管夷吾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二、字词解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

4.筑:捣土用的杵。

5.士:狱官。

6.市:市井之间。

7.任:责任,使命。

8.苦:使……受苦。

9.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0.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做事不顺。

1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动:13.忍:使……坚韧。

14.曾:同“增”,增加。

15.恒:常。

16.过:犯过失17.衡:通“横”,梗塞,不顺。

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9.征:征验,表现。

20.色:脸色。

21.喻:了解。

22.入:在里面,指国内。

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5.出:指国外。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三、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

2.衡——横,梗塞,不顺。

3.拂——弼,辅佐。

4.忍——韧,坚韧。

四、用原文回答问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理磨难砥砺的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内阅读:(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D. 管夷吾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2分)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2分)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3分)(四)(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于——②拂——③衡——④然——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文: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答:4.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答:(五)(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六)文言文阅读(共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2. 请翻译下面句子。

(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二、对比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必先苦.其心志苦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辄④猱则.已走避高木则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

(13分)【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委而去之(放弃) 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 D.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战必.胜矣必.先苦其心志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平添了气势。

此外,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议论文。

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