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与气温作业设计方案》
《温度与气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温度与气温》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孩子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现象。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温度与气温的观点、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温度与气温的观点,掌握温度计的应用方法,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气象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温度与气温的观点2.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3. 气温的变化规律4. 气温的影响因素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气象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温度与气温的观点。
2.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体会气温的变化规律。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温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象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温度与气温的观点。
2.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应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室内外的气温。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对温度与气温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3. 小测验:设计简单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供学生参考进修。
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气温的变化——教学反思《气温的变化》教学反思贵阳二十三中史地组胡俊松《气温的变化》这堂课讲的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二节的知识,本节内容是初中学生地理基本知识框架的一部分,在以后对气候类型等知识的学习中都将会用到,基础性强。
气温与生活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却是重点,通过对气温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气温与生活诸多方面的关系,进而关注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事物;气温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生疏,通过教师按照正确的步骤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其根据图文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和结论的能力,让其明白诸如日较差等基本概念;根据人学习知识的先后顺序,故采用教师先讲解画图——学生画图——现场修改点评的步骤,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此类图的步骤和方法;根据曲线图总结出相关规律的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因而结合多媒体的优势和教师的引导,用几幅不同温度带的气温变化图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和结论,培养他们根据图文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我的教学对象是贵阳23中初一班的学生,本班学生虽然思维比较活跃,但刚刚进入初中的学习阶段,对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功能不是很清晰,还没有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因此,在气温与生活的教学环节采用了讨论法,自由发言,气氛活跃,但要注意避免学生只关注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和气温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各种方面与气温的关系;学生的纪律性较好,但并不表示在没有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能在画图环节把气温变化曲线图绘制得很好。
相反,根据学生特点,采用教师先讲解画图——学生画图——现场修改点评的步骤,可以让学生把图绘制好,并且比较好的掌握绘制步骤和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图来总结出规律和结论,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画完图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知道如何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和总结,因此用三幅图来加强练习,同时又和前面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为的是突破本课的难点——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总结其变化规律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图文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认识气温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对基本的科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气温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气温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温度和气温的定义,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亲身体验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衣物、判断食物的熟度等。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温度》教学反思
《温度》教学反思《温度》教学反思1《冷热与温度》一课,这是经过新教改的课,对我老说从没上过这一课,对我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上课前我还对即将上的这堂课充满着较高的期望,但是上完课感觉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为了更好地剖析这堂课,首先将本课的一些情节讲述一下。
导入课的时候,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师:在室外,冬天和夏天摸铁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生:冬天冷,夏天热。
师:物体的冷热程度就叫温度。
引入课题:冷热与温度。
学习新课时,先让学生感知冷、热、温水的温度,然后了解温度计的用法,使用温度计测三杯水的温度,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连续测量热水温度的变化,计时测量并填表。
课的最后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画热水降温曲线图,并分析热水降温的规律。
做这一部的时候,已经下课,如果继续下去就要拖堂了,于是就下课了,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安排到了下一课时。
本课比较成功的地方,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导课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感知水的冷热,每个人都观察认识温度计,并较充分地练习了测量水温的方法,自行设计试验,小组分工负责,利用测得的数据发现热水降温的规律,应该说较好的锻炼了学生动手、思维以及组织能力,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本节课为苏教版的新课,课的设计比较新颖独特,本人对教材的某些方面把握不准。
如:让学生先将两手的食指同时分别插入冷热和温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有些同学做的时候,则不是同时放到热水和冷水中,而是将一个手指先后放到冷热水中,当然感觉就不样了,由于时间的限制,也没再对这个问题进行延伸纠偏,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想如果当时老师用手比划演示一下,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二、对课堂中会出现的实际情况不能预测,准备不细致。
实验中要用热、温、冷水,准备的热水、温水的温差不大,学生同时将食指放入热水、温水中5秒钟,再同时放入冷水中,两手指的感觉相差就不大,显然就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课题。
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 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
设计意图
一次合格的导入 往往是一堂好课的开 始。
学习温度计的使 用是本课的基础
全问题。
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
温等温度数。
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
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 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
轻松愉快的课堂让科学更和蔼可亲,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引入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
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 的记录数据。
认真听讲
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揭示学习
实验操作
生活课
知识整理
汇报交流
实际应用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评语 评语 评语
学生姓名
班级
八、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主要内容在 PPT 并没有
板书
教学反思 没有足够的温度计给所有学生尝试,只是口头的讲解学生有点不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科学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与气温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我先和学生回顾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交流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继而,进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气温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我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又发现了一下几点问题: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温度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各组测量的温度有一定差距,最高的30摄氏度,最低27.5摄氏度。
为什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数值上的误差;有的是有阳光透进窗户、电风扇正在使用或者开窗通风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这样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体现数据的科学性。
让学生自己寻找误差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在学生讨论现在这个时间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有的认为是室外的温度高,有的认为室外的温度低,我肯定了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
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分别要求在向阳处、背阴处测量当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按地点不同把测量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才发现自己刚才的猜想并不完全正确,阳光下的温度的确比教室内高了2~3摄氏度,但背阴处的温度却比教室内低了1~2摄氏度。
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室外背阴处测到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所以,我们每天记录天气日历时,要选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去测量气温。
对比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让学生明白室外温度更适合反映当地的气温。
而室外温度中,向阳处与背阴处相比较,背阴通风处测到的空气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
)篇二: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会用温度计。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是《冷和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且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
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认识到仅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亲自测量、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热水变凉的规律,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继续放置后的温度变化,和如果给凉水加热会是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
四、本节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生温度计使用方法时采取了播放视频的方式,但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看,掌握并不理想。
后面的教学中这块内容还需再强调一下。
另外,实验课中学生对实验材料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加之动手能力差,实验速度慢,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恰当地处理,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提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
语言不够准确、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气温和温度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中国的气候——气温与温度带一、教案背景《中国的气候》这节课内容较多,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气温与温度带作为了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课题气温与温度带三、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这节课内容较多,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气温与温度带作为了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主要学习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激励鼓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活学创新法、省学检测法。
六、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以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依据2、能力目标:掌握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3、情感目标: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观念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教学过程导入:(略)活动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读课本P28 – P30,自主完成问题1、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体经过______(山脉)、_____(河流)一线。
2、我国1月气温最高值是___ ℃,最低值是___ ℃,南北相差___℃,其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__ 附近,原因是。
3、我国7月气温最高值是___ ℃,最低值是___ ℃,南北相差___℃,其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__ ,原因是。
4、由第2、3小题可推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夏季南北。
5、我国根据各地(≥10℃)的多少,自北向南划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温度带,还有一个________区。
(五带一区)6、按要求完成下表。
①结合下图,在表中填出各温度带包括的主要地形区(地区)②在下表中,填出各温度带的主要作物及作物熟制深入探究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1、比较1月和7月等温线图,哪个等温线密,哪个等温线稀?说明什么问题?2、阅读课本P29材料以及P30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②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而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填写下表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冬季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更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扩大)【拓展延伸】去年假期,小红一家外出旅游,当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原来空的旅行箱里装满了他们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
四年级科学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教科版 (1)
温度与气温经过一个多礼拜来准备的《温度与气温》这节课,今天我终于在忐忑的心情中走进了课堂,从自己开始上成长课以来,我从未如此认真地准备过一节课,也没有一节课能有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师来给予指导,虽然整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但是这个“折磨”的过程却变得十分有价值,如果没有这次的经历,我对自己教学水平的看法也许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不曾前进,通过这节课的不断磨课改课,让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下面我想针对这节课的课堂环节安排和学生思维引导方面做一个重点的反思。
首先是课堂环节的安排。
引入部分我采用了问题的形式“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让学生尽情来描述一下天气,描述之后让一名学生播报湖州今天的天气预报,让学生认识到一天中的天气是变化的,进而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天气,学生进行猜测后选定地点并进行猜测,然后得出受影响越小的地方就越能接近于当地的气温,接着用百叶箱来验证是不是树荫能够代表当地的气温,最后绘制昨日上午的气温统计图,作为课外延伸作业,我给孩子们留的作业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一天的几点钟”。
当然这些课堂环节的安排也是经过反复修改之后才确定的,《温度与气温》这一课的备课的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繁复的。
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去网上查询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查询的过程中,我发现网上这类资料很少,也就说明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并尝试去上这节课。
因此这些优秀的参考资料,我感到有点无所适从。
比如在引导“室外、阴凉、通风的地点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开始的备课时,直接让学生分析,最后发现学生的反应的迷茫的,他们不知道哪一个地点才能够反应,直到出示百叶箱,学生才能说出是树荫,有些班级甚至会认为百叶箱更接近于教室,因为百叶箱整个形状更接近于教室。
在不断的修改中,最终确定由教师提出“受影响越小的地方越能代表当地的气温”,让学生说出哪一个地点受影响小,学生根据分析会说出树荫,然后再问“我们测量的几个地点中,哪个地点更能代表我们当地的气温”,学生会说出树荫,接着再出示百叶箱,这样的话,学生对树荫能代表当地气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温度》教学反思
《温度》教学反思《温度》教学反思1教后记本人对自己的这堂课有如下的一些想法。
1、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动手实践,调动课堂气氛在课题导入部分,我在学生桌子上放上两杯水,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物体的冷和热,这样就引出了“温度”。
全过程耗时少,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活跃。
2、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材安排了“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我考虑到我们物理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制温度计的不足,自然地想到怎样改进自制的温度计等许多深层次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应用。
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想办法解决,正是我们物理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其效果是不进行教材特殊处理时所无法达到的,我自认为这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再就是在学生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完水的温度后,自然地引导到我们在生病时,需要用体温计量体温,能不能用实验用温度计测体温呢?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如何改进?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进入了体温计的学习。
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同学们在小组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更加明确了实验的目的,使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做到了人人动手参与实验,并在互相和谐合作的前提下达到了实验效果的最优化。
从一开始的温度的引出,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验证、在总结……学生们的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我只是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4、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学效率高,思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这堂课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城关学区寇亚琴测量是借助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具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定量观看,通过采集、记录、比较、分析数据,能够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差不多技能。
把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对采集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说明,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刻测量每天的气温,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爱好,是本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1、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温度----分析差异缘故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差不多方法,教师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看数据后发觉,各组测量的温度相差专门大,最高的33摄氏度,最低28摄氏度。
什么缘故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在北窗口测量,被风吹到;有的在电扇之下,温度确信比没风吹的要低;有的在南窗口,有太阳照耀;教师确信了学生的意见,指出尽管有这些缘故,但误差可不能这么大,说明我们的个别温度计有问题。
教师及时为误差较大的小组更换了温度计。
如此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表达数据的科学性。
2、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温度----确定观看地点在学生讨论现在那个时刻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一致认为是室外的高,教师确信了学生的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
教师把学生分成3大组,分别要求在走廊上、阳光下、树荫处或背阴处测量当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按地点不同把测量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学生观看这些数据后,才发觉自己刚才的猜想并不完全正确,阳光下的温度的确比教室内高了2-3摄氏度,但树荫下、背阴处的温度却比教室内低了1-2摄氏度。
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树荫下、背阴处测到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因此,我们每天记录“天气日历”时,要选择通风阴凉的地点去测量气温。
3、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温度----发觉变化规律当学生把在同一地点7时、10时、12时、14时、16时所测量到的气温数据用柱形的形式填写在图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究这些数据,发觉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
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天气》中的第三节《温度与气温》
作者及工作单位
韦丽霞北海合浦县闸口镇新阳小学
教材分析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在试验中会运用温度计,学会测量气温
学情分析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气温数据作比较进行观察,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2.四年级这个班的学生思维较敏捷,喜欢观察,善于动手,对新的知识也是比较好奇。
3.学生认知障碍点:在动手过程中是否能坚持测量记录。
教学目标
1.对气温概念的理解。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坚持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3.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知道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2.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反思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反思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如我让学生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标出下列温度的等温线,10度、20度、30度、0度、—10度、—20度,让学生总结出这些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让在冬季去过海南学生象其他同学谈一谈沿途气温的变化情况。
在学习降水分布时,利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要自学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也体现了我市提出的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的要求。
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又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冷场现象。
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想法: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课改以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师生地位的变化。
课改后,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
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
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气温和气温分布》教案反思
关于《气温和气温分布》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能力目标: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温度计、络资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询问:今天的天气怎样?讨论:气温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观测:现在的气温有多少摄氏度?过渡:接下来的气温将会怎样变化?讲授新课读图:课本P51图3、12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一天中最热和最冷出现的时间。
演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讲解:气温日变化、日较差、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日均温。
练习:判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比较A、B两地气温日变化大小。
(附卷第一题)演示:A、B两地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讲解:月均温、年均温。
活动:绘画A、B两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教师指导)交流:选取部分绘图成果投影,进行分析。
演示:A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讲解:(用绘图笔在画面上圈画)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年较差和年变化。
练习:判读A地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比较:A、B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差异,分析原因。
读图:课本P51图3、1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归纳: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小结:据板书小结:重点要掌握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生产二、气温变化和气温变化曲线图1、气温日变化、日平均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温-日最低温2、气温年变化、月平均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3、曲线越弯曲,气温的变化越大教学反思:课件设计方面原设计根据收听的天气预报情况绘画天气符号引入新课,现改为链接中国气象在线上可以马上查询到广州当天的天气预报,使学生知道如何搜集络信息,同时引入新课。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 1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023年《温度》教学反思_1
2023年《温度》教学反思2023年《温度》教学反思11.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以及热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会下降到和周围环境一样的温度。
2.在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时,实验数据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到,本实验也不是很难,但如何分析数据得到我们需要的知识这一问题还需重点加强。
这涉及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学会整理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科学课上,动手和动脑是并存的,而学生现在很多往往是分开的,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仪器时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动手之后,只关注一些现象,哪怕是与生活中相违背的现象,学生们也不去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怎样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自主、合作探究。
2023年《温度》教学反思2今天“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一课时的新课上下来,经过专家的点评,自己也做了一点反思。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备课时还不够细。
比如在物质三态特征归纳后未能及时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固态”或“液态”或“气态”,导致课后作业个别题目学生不会做。
我想,过去的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还不够,还要备相关练习,了解配套练习中涉及到的知识问题。
第二,课堂的提问不仅要有启发性,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问题既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也不能太小,小到指向性过于明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当教学内容多与课时较短的矛盾出现时,一定要注意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取舍,什么内容该留在本节,什么内容可划到下一节。
千万不能勉强挤到一节课,而加快讲课的节奏,那必然导致以后炒夹生饭。
2023年《温度》教学反思3上课前的预设教师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用温度计丈量水的温度.然后教师提出:在生活中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一起来认识一下,在这么多的温度计中,你们觉得选择哪一种温度计丈量比较合适?说说理由.选择好温度计后,是不是可以直接就可以拿温度计来丈量了呢?(方法问题) 比一比,谁会丈量了,并且测得最快.连续丈量一杯水.发现一些他们认为有趣的现象,并说说你们怎么想的上课时的情境当同学们选择好温度计后问是不是可以直接就拿来丈量了,同学觉得很奇怪,选好了不是就可以测了吗?他们就不知道还有一个方法问题.科学研究和平时拿个玩具玩不是一回事,在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在掌握了方法后,同学丈量水的温度时,同学们都能比较规范,但出现一些小组的同学不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桌上的四杯水每人都测一遍,不讲求效率.在连续丈量水的温度时,同学丈量都很认真,局面很热闹,丈量记录交流.但同学们都存在一个问题,明显是错误的,但不去考虑,只动手,不动脑.反思:1、课前预设和上课时同学表示不一样时,教师如何引导同学,组织同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温度与气温》这一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
气温对于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每天都在变化。
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三年级时,我们已经用过了温度计,了解了它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室内和室外的温度。
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同时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
在本堂课中,我在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首先温习三年级时学过的关于温度计的知识。
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云的观测》教学反思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
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这两种天气。
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对层云、积云、卷云的判断。
这个知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更加远,能通过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判断三种不同的云,特别是积雨云和雨层云的区别,学生概括出三种不同云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天气情况,然后小组分发云的图片,认识不同的云及文字说明。
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判断云的种类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云的观测》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
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讨论前有所准备,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解决问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
围绕“云的类型特点”这个讨论主题,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云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辨别,找出其差异。
教学设计与反思
1、请学生说说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2、请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读出书本中温度计的各个温度。
3、教师引导,巡视,纠正
思考
1、温度是用什么工具测量?
2、温度计怎样才能正确读取数据。
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正确读数
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讲在先,注意事项的商讨在后,实地测量在最后;气温柱状统计图的画法讲在先,实地测量画图指导跟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直接导入,引入探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研究内容: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小组汇报
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
1分钟
每天观察天气,坚持填写天气日历
培养观察天气的兴趣和习惯
板书设计
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激励为主,针对不同的小组特点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各小组都能找到方便测量的地点,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测量气温并正确读书、记录。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测量操场上阳光下和背阴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记录并画出柱形统计图。
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温计比较熟悉,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较生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在温度与气温的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出温度计的方法至关重要。
气温和体温幼儿园教案
气温和体温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气温和体温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幼儿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和自己的体温,并与家长进行交流;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字意识。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气温和体温(10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温度,如气温变化、手感温度等;
•给幼儿展示温度计,让他们感受温度计的温度;
•讲解气温和体温的含义。
活动二:天气变化的记录(15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并把他们的观察结果记录在小本子上;
•让幼儿通过涂色的方式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鼓励幼儿与家长交流当天的天气情况。
活动三:体温记录和比较(20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并给予他们体温计在耳朵、腋下、口腔等部位测量;
•让幼儿把自己的体温记录在小本子上;
•引导幼儿和同伴进行体温的比较,了解什么情况下体温升高或降低。
活动四:图表制作(20分钟)
•引导幼儿分析气温和体温的数据,并制作相关的图表;
•让幼儿把图表贴在课堂上,与同伴分享。
教学要点
•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和身体感受;
•帮助幼儿记录气温和体温,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字意识。
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次教学中,幼儿通过观察天气和体温的方式认识了气温和体温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虽然幼儿在制作图表时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但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和老师的引导,他们克服了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在引导幼儿时更加灵活和巧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温度计的结构认识,另一个是对温度计上温度的读法和写法上。
我们知道不同的温度计虽然结构很相似但精确程度却相差很大,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我们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和读数。
特别是体温计,精确程度比较高,会使用到小数,小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读数,为了能让学生也会读写,我在课前让学生学着用厘米为单位来表示5毫米、8毫米、13毫米等数,为新课的教学扫除障碍。
为了引出准确表示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我让学生体验摸桌肚、桌面,由于制造的材料不一样,导热的性能也不同,感受金属的材料要冷,而木制的材料要暖和些,其实是一样的温度,这说明我们用感官来判断不一定正确,如果要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我们就需要用到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对于温度计的构造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其实不难过,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各个部分的,在体温计和气温计比较中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测量的范围(最低测量值和最高测量值不一样,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温度不一样,精确的程度也不一样。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认识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还没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的道理,我想在今天的课上不必讲的太多,只要让学生发现温度计当我们手捂玻璃泡,液柱就上升了,手不捂玻璃泡,受冷液柱就会下降就可以了,当然可以提一下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到此为止不必太深入。
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是重中之重,在测量空气温度时我么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
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温度计是玻璃做的,很细很长,很容易碎掉,所以要再三提醒注意安全,万一碎掉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作出处理。
第二要让学生快速找出来了每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体温计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由于课前的铺垫在读体温计上的温度时学生基本都能快速读出正确的温度。
当然要较好的掌握温度的读法还要一定量的操练。
在几道题的练习中学生明白了读零上的温度要自0℃向上数,数字越来越大,表示温度越来越高;读零下的温度时要自0℃向下数,数字越来越大,表示温度却是越来越低。
学生在合作、交流、争辩中明白了温度计的正确读数。
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学的还是比较主动,从作业的反馈来讲,学生都能掌握温度计的正确读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