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演示技能(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课堂演示技能

时间:2011.4.21 主讲:陈红地点:荣县电大

一、课堂演示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示范或操作表演的一种教学行为。具体地说,是指教师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或录像带等演示材料,根据预设方案进行演示操作,并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或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记忆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课堂演示技能的教学功能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演示技能的类型和特点

1、展示演示。展示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感知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技能。

(1)实物演示。实物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感知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技能。

(2)标本演示。标本演示是指教师把实物标本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形态、构造的教学技能。

(3)模型演示。模型演示是指教师通过展示模型,帮助学生掌握物体的构造、功能等内容的教学技能。

(4)图片演示。图片演示是指教师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局部、整体面貌或发展过程的教学技能。

2、电化演示。电化演示是教师利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教学媒体,展现事物的现象及发展过程的一种教学技能。

(1)录音演示。录音演示是指教师使用录音设备向学生播放与教学有关的乐曲、故事、人物对话、课文朗读等内容的教学技能。

(2)投影演示。投影演示是指教师利用投影设备,放映与教学有关的投影片或放大那些不容易观察的微小实物、实验现象的教学技能。

(3)录像演示。录像演示是指教师利用录像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资料,展现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教学技能。

(4)教学电影演示。教学电影演示是指教师利用电影设备向学生放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电影片,使学生观看不易见到的事物,以及事物内部构造等的教学技能。

3、形体示范。形体示范是指教师用身体直接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指导学生学习一种教学技能。

(1)动作演示。动作演示是指教师表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作,供学生观察、模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技能。(2)情境演示。情境演示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技能。4、实验演示。实验演示是指教师通过当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感受的一种教学技能。

四、课堂演示的操作程序

1、心理准备。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

怎样观察及观察中应注意思考的问题。2、出示媒体。按照操作规范将媒体呈现3、介绍媒体。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4、指导观察。5、反馈结果。在演示之后,教师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手段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学科知识。

六、课堂演示的教学设计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素材,确定教学方法。

3、筛选方法,确定演示内容。(1)筛选演示方法,(2)研究演示方法(3)反思演示方法(4)确定演示内容

4、关照整体,编写演示教案。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时间:2010.10.16 主讲:章德泉地点:荣县电大一、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内涵

1.专业精神——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在信念、追求上充分表现出的风范和活力,是一个由师范精神、时代精神、信念精神、民主精神有机统一的多元复合的结构系统,它是使教师所有其他素质成为可能的一个本质特征。具有良好专业精神的教师,他们致力于不断探寻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形成个性、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精神超越了课堂,使他们与其自己学校的其他教师和更广泛的专业社团协同工作,并在专注教育中获得尊严和生命力。

2、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通用知识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则是教师职业双专业性的必然要求,即教师既应是学科专家又应是教育专家。

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它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教学的基础性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注意力;第二个层次为教学的一般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教学机智;第三个层次为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等。

4.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挑战

信息高速公路一旦进入学校,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以教室为阵地、以教材为载体的口授笔传方式将被打破,教学的空间得以延伸,信息技术将使得课程编制朝着多样化、综合化、模块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方向和水平主宰自己的学习进程,这些都使传统的“因材施教”真正进入教学个别化的新阶段。

二、教师反思能力及其对专业成长的价值

专业成长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要致力于提高反思能力。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对自我及教学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探究

要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必须在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专业成长意义的基础上,使教师明确提高反思能力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形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的习惯。

1、教学技能反思,这主要是新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从知识结构看,新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多数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主要是教师职前教育中所接受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他们对这些陈述性知识的把握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在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把握方面,即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结束等具体技能)方面,无论是对它的系统认知还是对它的有意识调用的水平都比较低。

2、教学策略反思,这主要是合格型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合格型教师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但这种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与条件的知识,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不足。

教师学习设计技能

时间:2010.12.10 主讲:李其详地点:荣县电大

一、什么是学习设计

所谓学习设计,指的是对学习方式的的选择和策划。

二、如何进行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学习方式的内涵。

2、明确学习方式的功能目标

3、设计指导学习方式的教学流程。

4、制定指导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三、三种学习方式的设计

1、“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横向层面:学生学习动机的自我驱动;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学习策略的自主调解;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

(2)明确自主学习的功能目标。行为目标,学习目标的自我导向,学习情感的自我激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3)设计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和操作环节。a、呈现主题—自定方案;b、提供素材—自主学习;c、讨论交流—矫正思路;d、总结评价—感悟提高。

(4)制定指导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a、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辅导学生制定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辅导学生制定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b、指导学生设计和编制学习提纲,要清楚地罗列出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的编排要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c、加强自主学习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时间、师生关系、激励方式、课堂环境。

2、“合作学习”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习需要,将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尽可能以优势互补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称为异质分组),让学生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

(2)明确合作学习的功能目标。a、培养合作精神;b、培养交往能力;c、培养创新精神;d、培养竞争意识;e、培养平等意识;f、培养心理素质;g、培养主动学习。

(3)设计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和操作环节。创设情景—明确问题,观察点拨—合作学习,启发激励—讨论交流,综合评价—建构意义。

(4)制定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a、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b、充分做好合作学习活动的预设,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确定讨论的内容,预测讨论情况,设计交流反馈方式。c、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

3、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设计。

(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广义理解,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狭义理解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功能目标。核心功能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引导—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和操作环节。目标—动机,问题—思考(针对性启发性可操作性科学性控制数量),评价—交流,点拨—探究(把握好“点拨”的时机、把握好“点拨”的重点、注意“点拨”的方法、积极引导探究过程与结论的构建),总结—提高。

(4)制定“引导—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a、分层递进,感悟发展。b、恰当引导,关注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