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行业标准打造特色专业,深化示范成果提升服务能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崔岩)

合集下载

校企“八共”联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

校企“八共”联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

校企“八共”联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作者:张喆张科海安亚强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4期[摘要]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阶段。

本文通过探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基层党建共抓、思政教育共融、红色匠心共育、特色文化共建、优势资源共享、创业发展共谋、文体活动共谊、和谐关系共创”的校企“八共”特色党建模式联创,探索校企基层党组织协同育人路径与举措,实践并构建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期发挥党建引领思政教育、技术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等全面育人作用。

[关键词]党建引领校企协同支部联创基金项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3年教育部思创中心(陕西工院)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3SCZX-012)。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追求速度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率、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企业生产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体现了国家部署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主张、新举措、新机制,为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更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自觉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落实、同考核,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综合素养水平,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问题是当下校企协同育人的改革研究的热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才 、 当技 能 人 才 、 养技 能 人 才 的 良好氛 围 , 成 技能 人才 脱颖 争 培 形
而出、 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院连
续 四 年一 次 就业 率 达9 %以上 。 7
职业技能大比拼
学 生 合 唱团
保 障 有 力 团委 把 “ 业 技 能 大 比 拼 ” 职 活动 作 为每 年 的 重 点
为西北地区首家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 日制普通高校 , 属 地 、 隶 网络机房 、 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为学生职业技能活动提供 必需
陕 西省 教 育厅 管理 。 建校 五 十 多年 以 来 , 学院 已向社 会 输送 高 、 中 的场所 , 党委宣传部也积极配合 , 及时做好大赛的现场摄像及新
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 岗位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 “ 在参 与 、 在 学 习 、 在 提高 ” 则 , 励 广大 学 生积 极 参 加 重 重 重 的原 鼓
8 2
… ,
Co l g s l e e

( 星) 群
学校正门
大赛。 同时 通 过 校 园网 和 团 委 网 页及 时发 布 活动 的动 态 , 一 步 方式 , 强学 生参与素 质教 育活动 的积 进 增 调动 学 生 参 与的 积 极性 , 活动 的 开展 营 造 良好 氛 围 。 为 盖 面 , 到 全 员参 与 , 现 目标效 果 上 的 达 实 多 年 来 , 西工 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团 陕
服 务于 区域 经 济 、 社会 发 展 和行 业 人才 需 求 。 淀形 成 了 “ 积 前校 后 团 委 , 团委 制作 活 动 赛事 表 , 统 筹安 排 。 由 便于
厂” 的办学格局和“ 校厂一体、 产教并举、 工学结合” 的办学特色 ,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8.02•【字号】教职成〔2024〕258号•【施行日期】2024.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立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教职成〔2024〕258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建设项目的通知》(教办职成〔2024〕137号)要求,经各地各学校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现决定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点等243个专业点立项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建设项目(名单见附件),并就相关工作要求如下:一、强化领导责任。

各有关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各项目建设学校要建立院系、教学、招生、就业、财务、规划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保证专业质量。

各学校要从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夯实职业教育新基建,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更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动态优化评价机制,以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评估制度为抓手,打造对接产业吻合度高、资源整合共享度高、人才培养产出度高,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服务能力强的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点。

三、落实考核验收。

自立项文件公布之日起,省级示范性专业点立项两年内须申请验收。

省教育厅将分年度开展验收工作,各建设学校自主申请项目验收,考核合格的予以认定并公布名单。

对于绩效目标偏离较大、管理混乱、违法违规及立项两年内未完成验收的示范性专业点,将取消其建设资格。

附件: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立项建设项目名单2024年8月2日。

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作者:刘欣单园程羲王莹张弛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11期①基金项目:2022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项目编号:2022XXM3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欣(1984—),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会计学、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质量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1355”實践育人模式,探索了一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新路径。

该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机制,系统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探索了如何在高职教育领域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响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为类似高职院校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050-04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指导思想及政策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增强教学与实训的融合,提升实习实训的比重。

同时,学院坚持与行业、产业和企业深度融合,确保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产业技术进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了课程与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步发展,并对新兴产业人才进行适度的超前储备,有效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现实意义(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此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进程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始终把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作为重点,希望通过优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缩减教育输出与行业需求间的鸿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办法,确立教育的核心价值。

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名单(职教)

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名单(职教)
2020 年第 6 期 总第 129 期
协会工作
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名单(职教)
(同等中按第一完成人姓氏拼音排序 )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认定 结果
构建“三全三融”双创教育模式打造高 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扬工院样本
傅伟,颜正英,王盛,王新,李建军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特等
平台支撑,产教融合,创新和扩大生物 制药人才的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制构建与实践
史海波
一等
钱琛,岳金方,温守东,刘郁,杨小燕,于晓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
石油化工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
路径创新与实践
谢伟,崔迎,燕传勇,蔡源,孙浩,毛云飞,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 一等
黄德奇Leabharlann 院扬农学习中心)王强,孙士铸,王飞飞,李萍萍,刘德志, “标准引领,技师工作站带动”的石油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 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 二等 院四川泸天化学习中心)
分层激励式仿真实操一体化化工类实训 李康宁,赵曼,李志祯,罗罹,周玉芬,胡玲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珍芳
二等
校企深度融合的“21156 育人研究与实践
化工企业场景化”李莉,李春海,王彦伟,宋春晖,周新新, 张丽萍,孟琳,王雪峰,杨晓兰等
共培互聘”两栖双能教师队伍的构建与 吴晓静,于淑兰,徐京峰,刘苏亭,王萌, 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胶东 一等
实践
齐云国,张成功,徐之军,张新文,杨俊德 半岛滨海园区学习中心)
高等职业学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标准
杨宗伟,黄勇,李光荣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
高分子材料专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臧亚南,鲍桂楠,徐云慧,慕金强,李鹏,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 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 一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S X P I S H A A N X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I N S T I T U T E◎学院概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办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一一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

2010年1月,与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七十余载扎根祖国西北,兴学育才、求强思变,学院秉承“明德督学精艺强身”的校训,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积淀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有历史、有精神、有伙伴、有口碑”的育人品牌,办学功能拓展至以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肓为主,以职业教育本科、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向社会输送十五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在“双高”这一新的起点,陕西工院人正充满自信,豪情满怀地开创“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院的华美篇章!♦在册学生:22000余名鲁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籲教职员工:1120人鲁图书藏量:210万册♦资 产:12.6亿元籲实训基地:209个春教学用地:2340亩籲教学仪器:31360台套◎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打造职教研究共间体助赋提成培优新动gg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科研能力、服务能力,为满足西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需求而建立的旨在强化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智库咨询指导等作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平台。

研究领域■功能定位研究方向:重点围绕“双高计划”建设引领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 建及评价研究、职业教育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研 究等。

应用研究: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 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 对策研究,为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建设性和影响 力的咨询报告。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2专业群的组建对接宝鸡机床厂的数控机床制造以及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石油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产业高端,聚焦数控机床制造及应用产业中零部件设计、加工、检测、装配,以及机床和柔性产线的维修、维护、服务管理等核心流程,分析归纳了“设计-制造(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的全流程产业链。

依托我院制造类专业对接产业布局的传统优势,选择机床制造专业基础相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图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关键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集成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自动化装备(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工业信息化(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物联网(传感器、以太网、RFID 等)智能检测装置;AGV 小车等。

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立体仓库;无人化工厂;单件小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单件大批量生产:打磨、涂装、基础零部件的冷加工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3C 、汽车零部件及装配等;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家电行业的生产等。

各专业形成深度融合。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围绕“设最后到拓展[6]。

按照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图2实训教学体系框架专业协调机床关键零部件综合能力提升专项技能训练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零件整机运维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数字化设计仿真中心机加工基础训练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数字化检测中心装配与系统集成中心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数字化三维造型设计实训室数字化工艺设计及仿真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普通工种轮换实训室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室高速精密加工实训室多轴精密加工实训室柔性生产线实训室现代测量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线仿真实训室控制技术实训室机床装配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落地主要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紧跟产业发展,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采用活页式教材等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4.1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活页式教材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以能力培养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裂解为小模块。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52见证2020——我们眼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亮点世界名城的历史机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助推餐饮和地铁产业为支点,以创建浙江省名校为抓手,坚持“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浙江一流、杭州情怀”的办学目标,以美好教育为核心理念,围绕“立标杆、创标杆、成标杆”的创建主线,打造新时代中职教育的“工匠摇篮”。

学校一直倡导“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培养有价值感和幸福感的中策人”的办学理念。

早在2003 年,学校就在杭州中职率先推行学分制改革,学生可以跨学校、跨年级、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不断认识专业和行业企业,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路径。

在此基础上,学校围绕服务于学生内在需求、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核心,以2014年全面启动的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为实践起点,对中职选择性课改进行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科学制定课改实践路线图,探索“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原创性地提出了中职“基于选择性、强调专业性、突出融合性、注重创新性”的SPFI课改理念,实施“素养引领、系统整合、标准量化”三大策略,聚焦核心素养,形成“1+4+X”素养框架,并“以核心素养为本”实施课程开发和教学“动态建设”,构建“结构与内容、环境与资源”相融合的课程生态链,形成富有浙江特色的“一体两翼六群三融”课改模式,实践“适合才是最好”的中职美好教育课改“杭州样式”。

校企共融,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构建“技能、知识、素养、终身学习”一体的中职教育“生态圈”,依托杭之味、欢小铺、中小策、鸿创智能工坊、企业教室、生产性实训车间等有效载体,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行企媒齐力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打造集人才培养、产品(菜品)研发、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和新媒体传播一体化的运作平台,实现“育人链•产业链•传媒链”无缝链接。

2020年学校依托浙江省餐饮协会、浙江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杭州饮服集团、海外海集团、杭州印象西湖有限公司等名企组建校企职教联盟,呈现“学杭州、学中策、学烹饪”的时尚之风。

示范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示范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示范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专业,特制定本示范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示范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成为引领本地区乃至全国相关专业发展的示范专业。

具体目标包括: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一批优质课程资源。

3. 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显著提升。

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一批满足教学需求、具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实习实训基地。

5.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 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培训等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

7. 增强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

二、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裙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依据调研结果,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3. 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课程体系建设1.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相关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红色匠心”文化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红色匠心”文化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公关论坛高职院校“红色匠心”文化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胡瑞霞摘要:目前高职文化育人理论指导欠缺,核心理念内涵不清晰,职业精神培养偏弱;文化育人内涵单一、运行机制不畅、体系不完善、学校育人特色不鲜明、评价无标准。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偏颇,对此,通过明确校园文化育人内涵、构建文化育人实践体系、探索形成了高职院校“红色匠心”文化育人模式,试图解决工科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问题,从而全面提升文化育人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育人体系引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建设制造强国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需,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针对装备制造类高职文化育人类型特色不鲜明、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按照“理念引领、标准贯通、系统设计、品牌推广”的思路,着力传承首任校长提出的“用革命的精神,创办革命的学校”的办学初心和与共和国装备制造业同生共长的工业基因,创建了“红色匠心”文化育人体系[1]。

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一)对文化育人的作用认识不深刻首先作为高职院校,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耗时较长,而育人效果却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其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其次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简单的校园景观建设和绿化工程,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顶层设计。

最后高职院校将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活动简单地等同起来,注重举办活动,这种倾向导致了文化育人功能的表面化,忽视了其在精神层面、价值观念、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文化育人特色不鲜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对区域文化、产业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往往陷入盲目模仿、缺乏创新的困境,导致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

此外,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的方式和途径上也存在深入思考不足的问题。

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需求,导致育人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也限制了文化育人的效果,难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2]。

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组群逻辑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为例

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组群逻辑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为例

DOI:10.16309/ki.issn.1007-1776.2020.12.005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组群逻辑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为例赵明威苏宏志张文亭吴玉文[摘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带来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使得专业组群协同育人成为必然趋势#文章提出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应以应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主线,遵循产业和学科视域下的组群逻辑,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实践为例,提出“全流程产业链一创新链一岗位群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群一专业群''的一套合理的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组群逻辑方案。

[关键词]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专业群;组群逻辑[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先进制造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2020010202);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水平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GG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赵明威,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苏宏志,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张文亭,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技术;吴玉文,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工艺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发501565号)贯彻落实,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以及组织性发生很大变化,产业职能亦呈现出交叉、相融的特点。

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专多能”的型职业特点,但高素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进一步提升工。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单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无法足要求,专业组群协同育人成为必然趋势。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 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与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与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与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张俊红 冯帆 赵熹 甘代伟 杨小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摘 要: 我院育人特色鲜明,与戴姆勒、比亚迪、吉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国际职教先进标准,融汇中外优质职教资源,形成“订单培养、双元育人”专业特色。

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创新创业”为一体的专业化产教融合综合体,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特色产业学院,现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 新能源汽车技术 建设标准1 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

依据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生产基地的总要求,高标准服务“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谷”、“宝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咸阳秦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等汽车产业建设规划,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发展方向,集中专业优质资源,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抓手,以标准化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对照国内一流的职业教育标准,完善现有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及软硬件条件,融入品牌企业文化,重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建成“‘产、学、研、培、创’五位一体”(企业生产、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产教融合综合体,探索类型教育规律,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培养“岗课赛证”融通,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等特质突出的新时代新能源汽车职业人,支撑西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彰显陕西职教特色。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12•【字号】陕教职办〔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各设区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现将《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2024年3月12日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引,落实国家“一体两翼五重点”总体部署,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机制1. 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全省职业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全覆盖推动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落实公办职业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民办职业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2.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09•【字号】市政办发〔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月9日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26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统筹协调、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西安市产业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深化教育创新改革,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力争到2023年,培育1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13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开设40个产教融合型重点专业,建设75个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项目。

到2025年,教育和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产教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1.统筹推进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

将产教融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贯穿到区域发展、产业规划、城镇化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各个环节。

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依托西安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将产教融合与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工作相结合,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21•【文号】教职成厅函〔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4〕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产业园区为基础,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着力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涵建设,统筹规范现有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培育建设新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把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为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

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不断深化多主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引导职业学校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转变,推动职业学校扎根区域、融入产业,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

二、建设内容(一)深化四个合作1.合作办学。

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多主体、多形式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校企建设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县域办学。

紧密对接区域和企业发展需求,梳理核心产品清单、技术需求清单、人才需求清单,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

2.合作育人。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落实2022年度秦创原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落实2022年度秦创原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落实2022年度秦创原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08•【字号】陕教技办〔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落实2022年度秦创原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各高等学校:近期,省委、省政府密集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下发系列文件,围绕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现将有关重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实施“三项改革”试点经验推广(一)做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

要搭建完善的组织架构,成立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统筹校财务、国资、科技、资产公司等部门,建立单列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免责制度和监管机制,优化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业务办理程序,提高申报、评审、决策效率,让职务科技成果合法、合规、合理地转化运用。

(二)做实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制度改革。

坚持“四个面向”,突出创新能力、质量、贡献导向,按照分类评价原则,研究制定技术转移人才专门评价制度和职称评定办法,引导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组建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机构,设立技术转移专职岗位,将专职人员纳入工程序列参与职称评审。

要积极推进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的三级技术经理人队伍。

(三)做实横向节余经费出资入股改革。

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加快盘活经费资源。

要研究制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办法,建立利益共享模式和投资退出机制,探索形成有进有出、闭环操作、滚动发展的模式。

(四)承担试点任务数量要求。

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和“双高”建设高职院校要提高站位、勇于担当,积极推动全部3项改革任务,其他高校至少承担1项改革任务。

对接产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对接产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对接产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变迁,对接产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就对接产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对接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都应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汇总和分析市场变化、技术趋势等信息,为产业调整提供依据。

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行业走势,为产业调整提供指导。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部门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也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监管,防止产业出现恶性竞争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推动产业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企业在对接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
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企业还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同行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张飞鹏老师 在日本FANUC株式会社培训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4.依据行业技术规范,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
参照企业生产车间和技术规范,搭建“校企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营造 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产教并举”能力培养环境;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 开发实习标准、实训考核标准、实训教材、技能试题库和实训指导手册。机电专业
3.面向国外,拓展专业服务产业的层次和空间
接轨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学院与德国BSK(高校联盟)国际教育机构合作,
连续两年暑期各选派40名左右教师组团赴德国高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 与德国奥斯特法力亚应用科技大学合作,每年选派教师赴德参加“国际夏季大学” 交流活动或进行三个月研修,两次邀请德国巴符州教师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培训师 胡格来校就先进教学方法集体培训教师372名。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2.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课改项目获全国行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 三等奖,催生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出版任务驱动型教材 。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3.依据行业技术发展,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坚持双重身份、双向流动、互补共进
全国高职骨干教师数控 维修专业师资培训
8500人次。
法士特集团员工在 FANUC中心培训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3.面向国外,拓展专业服务产业的层次和空间
顺应产业全球化趋势,学院紧跟国际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将专业服务 产业发展的面向扩展至国外,千方百计联姻跨国企业共育国际化人才。
与德国DMG公司、日本FANUC 公司等跨国企业合作,面向西部
引入国际主流的德国DMG、日本FANUC系统技术规范,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
心”和DMG实训中心,对外承担生产任务年均创收150余万元。
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化工设备维修训练中心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5.依据行业职业规范,突出人才培养职业特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企业元素,专设大学生创新基金,在专业课程中设 置创新能力环节,在实训基地中设立创新工作室,在企业中开发创新实践岗位 等,把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评价、职业资格证书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
结束语
“示范”项目:我国高职院校的新版图 “普惠”项目:新一轮高职专业改革风向标 “一花引来万花开” ,必将继续推动高职院校以 更加积极的态度“接地气”、“通人气”,从而真正 “有底气”,为在新时期以“职教梦”丰富“中国梦” 做出应有贡献。
谢 谢!
2.产教融合,助推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企业竞相投入设立奖学金超过
2500 万元,捐赠仪器设备价值
820 万元,开办冠名订单班 83
个,受益学生 3600 名;集团内
5家战略合作伙伴分别被授予“全
国企
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企业”。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2.产教融合,助推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 “大连机床西北地区技术服务中心”、陕西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浙江亚龙 科技集团(陕西)师资培训基地、陕西法士特公司员工培训基地、陕西渭 南煤化培训基地等六大培训基地相继落户我院。
全国中职骨干教师数控技术 专业师资培训
教师为咸阳凯达机电设备制 造有限公司做技术服务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2.产教融合,助推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近两年年均培训各类师资338
人、企业员工562人、学生159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90人,为企业科技
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总数达到515
余万元;院内技能鉴定与培训工种 达到25个,年均鉴定人数超过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示范验收后,我院以机电一体化、化工技术专
业入选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
设项目为契机,在传承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 续创新实践,借助集团化办学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 制,对接行业标准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有效实现了 专业建设的重点突破和协同效应。
汇报提纲
1
力促产教融通, 搭建对接行业标准平台
一、力促产教融通,搭建对接行业标准平台
对接行业标准推动 专业建设,促使专业建 设的重心向质量提升的 内涵式发展转型,实现 了教育内容与岗位要求、 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 效衔接。
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接对话论坛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1.依据岗位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平台
应用化工专业服务产业培养平台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1.以点带面,实现专业建设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 首批“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创新建设试点专业” 1个; 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
化工专业《化学分析技术》 课程,与陕西兴化集团等企业
专家合作,以培养岗位核心
“三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 “三模块、三技能”教学方案, 实施“三融合”课程教学模式,
推行“四结合”课程教学方法,
共建“理实一体”实训基地, 联合编写配套教材,建立终结 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
考核方式,探索出专业核心课
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企业开展专
用设备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 与日本欧姆龙、美国亿滋公司合 作,实行订单培养,每年定向输 送200名毕业生,合作成效被日 本《京都新闻》专版报道。
与美国亿滋校企合作 订单班学生在陕焦化上班员工 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与日本欧姆龙校企共建实训室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的原则,全面推行专业建设“双带头人”、
课程建设“双骨干教师”、学生顶岗实习 “双导师”等制度; “引企入校”,共建企业技术服务中 心,教师直接从事企业技术服务工作, “双师素质”比例已达到96%。 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
化工专业刘迪博士企业生产实践
立“大连机床西北地区技术服务中心”,
机电专业的教师承担该中心全部的技术服 务工作。
2
对接行业标准, 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3
依托项目带动, 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一、力促产教融通,搭建对接行业标准平台 依托牵头成立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以及陕西省其它19个职
教集团,借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集团化办学,大力搭建产教
对话协作平台,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的 办学新格局;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2.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双方 组成课程开发组,全面推进基于岗位职业标准的“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2.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职业特性,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贯穿于人才
培养的始终。
企业文化长廊
优秀校友陈俊英做客校友大讲堂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1.以点带面,实现专业建设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将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作为新的内涵建设契机,启动实 施包含8大项目32项任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制定了28个 配套文件,投入1亿元致力打造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重点专业建设 体系,并以此为轴心,辐射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固化多元投入机制、四方联动机制、理事会运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
“四合作”育人机制等为核心的“校厂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 域联动”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推进教育、研发、培训、服务、生产
深度融合;
专设校企合作奖励基金,出台《关于加强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等一
系列制度,催生出“项目主导”等十种典型校企合作模式。
按照 “工学六融合”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从行业发展需求入手, 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吸纳行业技术标准,深 入研究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 题。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1.依据岗位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携手合作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出机电专业“一个平台、产学交 叉、四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化工专业“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 模式 。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个平台、产学交叉、四个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 式
二.对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1.依据岗位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职 业资格标准、岗位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 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匹配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个专业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品牌专业建设案例; 新增专业5个,其中2个专业为目录外专业;
投入6500余万元,升级改造数控、电气等长线专业实训基地,新建扩 建物流、土木、汽车、营销等新兴专业实训基地;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全面修订6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依托项目带动,衍生三大方面显著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