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清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课计划一、学情剖析:全班共有学生 54 人,原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正直。
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可以实时达成作业等,关于学习数学有必定困难。
可是今年我们因为从头分班,因此关于相当一部分同学仍是不太认识,因此在新的学期里,在正直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增强在充足认识新来学生的学习状态下培育他们的各样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升成绩。
二、教课内容本册教课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察看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课目的(依据单元次序)第一单元“圆”:1。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联合生活实质,经过察看、操作等认识圆的有关知识。
2.联合详细情境,经过着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究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
而且联合赏识与绘制图案的过程,领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觉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建力。
3.经过察看、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点。
4.联合详细的情境,体验数学与平时生活亲密有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说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5.联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领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停探究过程,感觉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骄傲感,形成对数学的踊跃感情。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添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质问题,提升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感觉百分数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1.学生经过察看、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点。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根本。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第十一册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
2. 图形与几何: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圆。
3. 统计与概率:频率分布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4. 应用题: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1. 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强化练习,提高技能: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 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5.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复习巩固上一册的知识,学习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
2. 第二阶段(第5-8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
3. 第三阶段(第9-12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圆。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学习频率分布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5. 第五阶段(第17-20周):学习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解题思路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计划
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计划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较好,学习积极性高。
全班总体成绩在全乡排名靠前,大部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对基础知识接受和掌握比较快。
不足:少数学生书写格式混乱,对稍难的题目不愿意动脑筋解决。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输和应用题。
圆,百分数。
2、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排意图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开始教学百分数及应用;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材特点(1)适当调整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
(2)降低分数四则、运算的难度,删去分数、小数四则运算。
(3)改进分数应用题的编排(4)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适当加强百分数的应用(6)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圆周长和圆的面积公式,会画圆。
4、百分数及应用;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学策略1、认真备课、上课。
2、在教学中多让学时进行小组实践活动。
3、及时纠正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现象。
4、有针对性地课后练习。
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题课时第二周分数乘法的意和计算法则第三周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第四周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第五周分数除法应用题第六周比第七周整理复习二单元第八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九周分数应用题第十周分数应用题第十一周分数应用题第十二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第十三周扇形、轴对称图形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第十四周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应用第十五周百分数的应用、整理复习第十六周复习第一、二单元第十七周复习第三、四单元第十八周复习第五单元第十九周总复习。
2024年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2024年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第十一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和掌握第十一册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2.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各类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十一册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1. 数与式:数的整数指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2. 平面几何:平面坐标系、平面向量、平面上的直线和圆;3. 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几何体的体积计算;4.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直线和圆的方程、解析几何的应用;5. 概率与统计: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统计与统计图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应用法: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和情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知识点。
2. 知识讲解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巩固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4. 拓展延伸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的问题,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归纳阶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知识框架。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讲解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学习之旅。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一册的教学计划,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
1.加强数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加深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解决统计和概率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让我们来看看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
本册的主要内容包括:1.数的概念: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负数的初步认识。
2.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变换,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计算和应用。
3.统计与概率:统计图表的绘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初步认识。
4.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情境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思维训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5.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
让我们来看看第十一册的教学安排。
本册的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共20周。
每周安排4个课时,共计80个课时。
教学内容将根据上述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知识点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的学科,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快乐。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迈向数学的世界,开启智慧的大门!家长们,请您们放心,我们全体老师会竭尽全力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学,关心和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您们携手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仍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等。
同时,六年级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等内容。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圆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动手操作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数乘法、除法、比、圆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几年的数学学习,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以及方程的解法;图形与几何部分,将深入研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统计与概率则会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初步理解概率的概念。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也关注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丰富多样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够正确解方程。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测量。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方程的解法。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百分数的应用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计划规划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计划规划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主要着重于计划规划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课程设置:第一章分数的认识第二章小数的认识第三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量第四章数轴与有理数第五章立体图形的认识第六章圆的认识第七章量的换算第八章统计图表第九章交错计数法第十章三角形第十一章大小比较和数值比较注:以上是根据教材设置,对教学计划所需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分。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计划规划。
一、教时安排根据教材设置,这一册共十一章,每一章的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单元的教学课时需要适当延长。
建议为4-6课时,每节课均为45分钟。
而在教学中,还需适当增加复习与训练时间,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个知识模块。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它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的出发点和任务。
对于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符号表示,分数的化简、比较、加减乘除等方面展开。
同时注重理解和应用论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位和表示方法,读、写和比较小数,小数加减乘除和运算法则等。
范围较广,难度较大。
3. 数轴与有理数数轴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实用的工具,本节课程通过数轴,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核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精选)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精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过程中,学会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数学思考:1、在认识方程、倒数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比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学会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和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在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算出它们的普及率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2、通过应用题从整数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示意***进行教学。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第十一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第十一册数学的教学计划•相关推荐第十一册数学的教学计划(通用3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十一册数学的教学计划(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十一册数学的教学计划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册教材的内容有:百分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先介绍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然后着重讲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联系实际,介绍常用的成活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的乘法中教材先讲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而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配合图形进行推导。
在此基础上,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根据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
由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解题步骤基本相同,所以这两种应用题在教材中混合编排。
分数除法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先讲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突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重点。
还安排了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是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方程知识,介绍了这种应用题的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着重联系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还将了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
圆的周长和面积中主要学习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选学“扇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聋校数学11册教案
聋校数学11册教案【篇一:聋校数学教案】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难点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25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 复习1、口算:(二)新授1、学习例1:师: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
师: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7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5~8题。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光阴如水,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认识位置;总复习。
准备单元:数数。
正确的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
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
这一内容的设计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数数,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材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单元:认识位置。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概述《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数学教材,该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教师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设计出一套系统、科学、灵活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信、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小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能够使用小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2.掌握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例计算;3.熟悉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小数1.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小数的大小比较;3.小数的加减法;4.小数的乘除法。
第二章比例1.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比例的性质及应用;3.比例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与数学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2.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数学运算;3.PPT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数学制图。
教学安排章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1 小数讲授+练习2周2 比例讲授+练习2周3 计算机与数学讲授+实践1周教学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建立数学概念;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3.利用电子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巩固练习和数学思维训练等环节;3.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归纳经验,积累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数学学科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学科第十一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数学学科第十一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一、微积分微积分是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也是数学应用广泛的领域之一。
本册中的微积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和导数。
2.微分中值定理和洛必达法则。
3.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4.微积分基本定理和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二、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数学学科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本册中的线性代数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矩阵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性质。
3.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的求解方法。
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及其应用。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册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3.常见的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
4.统计推断中的抽样、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教学方法数学学科第十一册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理论讲解与示范演练教师应该先通过讲解以及实例演练等方式,介绍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演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难度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2. 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的乘法口诀表。
3. 培养学生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2. 10以内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10以内的乘法口诀表进行记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课:加法的运算
1. 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的加法运算规则。
2. 练习10以内加法的口算题。
第二课:减法的运算
1. 复习10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则。
2. 练习10以内减法的口算题。
第三课:乘法口诀表(一)
1. 引导学生了解乘法口诀表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乘法口诀表中的1、2、3、4、5、6、7、8、9的乘法口诀。
第四课:乘法口诀表(二)
1. 复习乘法口诀表中的1、2、3、4、5、6、7、8、9的乘法口诀。
2. 学习乘法口诀表中的10的乘法口诀。
第五课:综合运算
1. 综合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进行口算练习。
2.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解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在交流中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定期进行习题测试,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师通过作业本、小测验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教学调整。
2024年小学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我们制定了2024年小学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础概念: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如数字的大小比较、数的补充、分数和小数的转化等。
2. 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3. 发展数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和推理等数学思维方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4. 拓展数学知识: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数学中的几何、统计和概率等内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5.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 数的大小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 数字的补充:学生通过补充不同位数的数字,培养对数字结构的认识。
- 分数与小数:学生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和计算。
2. 计算与应用- 四则运算:学生复习和巩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分数运算: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运算,如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
- 实际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3. 几何与图形- 二维几何图形:学生学习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 三维几何图形:学生初步了解立方体、棱柱和棱锥等三维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 图形变换:学生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方法。
4.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或观察,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或图形。
人版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_工作计划_模板
人版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_工作计划_模板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
但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学习技能差,还没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较吃力,还有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在教学中,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向全体,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期初复习、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简单的统计(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圆、期末复习等。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重点: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关键:通过应用题从整数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示意图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本单元教材是以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
学生理解、掌握了本单元的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打下基础。
重点: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关键:利用直观图,推导分数除法法则时,要把计算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五)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数据整理、制作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容:面积的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和简易方程。
这一册教材的设想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平行四边行,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为今后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打好基础;在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数四则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百分数等计算做准备。
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因应用题方面,对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进行系统整理,并结合三步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行、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应用题。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一、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选用算式法或方程法。
三、方法措施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加强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提高聋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注意知识迁移类推,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3、继续加强复合应用题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聋生解答能力。
4、重视简易方程的教学,积极做好中小学代数知识的衔接。
5、注意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和简易方程。
2、教学难点:突破复合应用题的教学。
五、课时安排一、面积的计算(21课时)1、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
4课时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5课时3、梯形面积的计算。
5课时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3课时5、整理和复习 4课时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9课时)1、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课时2、应用题(1)归总应用题 4课时(2)三步应用题 10课时(3)行程应用题 6课时整理和复习 4课时三、简易方程(28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 2课时2、公式变形 5课时3、解简易方程 7课时4、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11课时整理和复习 3课时四、总复习 5课时一、面积的计算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他们的面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应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会推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时安排:(21课时)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4课时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5课时3、梯形面积的计算 5课时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3课时整理和复习 4课时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课时(1)教学容:复习长方行面积和平行四边形概念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下一课的容学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指名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3、指出下面图形的底和高(图略)。
二、新授1、师语: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先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图中每一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也可以数方格算出来。
3、出示下图:(图略)师问:每个方格的面积是多少?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方格?有多少个半格?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说明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比较两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然后集体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都是5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都是3厘米。
因此它们的面积也相等都是15厘米。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1题。
师生共同完成2、练习一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然后教师检查并小结。
四、课堂练习: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同学们要注意,在数方格时不满一格的要按半格计算。
教学后记:本节课在复习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对不满一格算半格比较模糊,有待以后加强。
第2课时(2)教学容: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练习一的第3---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熟练记忆公式。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剪两个底是30厘米,高是2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供教师演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
二、新授1、课题引入总结上课学习的容,强调较大的平行四边形的按照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就不太容易,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也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2、新课(1)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联系,能否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
首先要求学生沿高剪下,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
(2)教师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移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最后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平行四边形的斜边重合。
让学生自己操作一次。
(3)引导学生比较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小结: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
(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S=a×h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作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6)看课本上的相关容。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一的第3——4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五、作业:看书并熟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基本明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
第3课时(3)教学容:教学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成练习一的第5——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的公式2.计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略)二.新授师:我们今天继续研究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面积1出示例题:(见课本第3页)指名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个是什么图形?已知什么?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S=ah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教师巡视。
共同订正,指名说一说解题过程。
3、练习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然后共同订正。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5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2练习一的第6题先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高画出来,再测量每个图形的底和高,最后算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教师批改并个别指导。
3、练习一的第7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能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作业:练习一的第7题。
第4课时(4)教学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8——14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图略)教师:要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名量出它的底和高。
教师:怎样求出它的面积?用哪一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教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口答)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总结,并演示摆放的过程。
3、出示下列图形(图略)教师:你们发现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巩固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保留整数。
2、做练习一的第9题先让学生清楚单位间的进率,是大单位化小单位,还是小单位化大单位,然后让学生自己填写,集体核对。
3、做练习一的第10、1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4、做练习一的第12题引导学生看图讨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等底等高),然后再算出它的面积。
5、做练习一的第13、14题学生独立做,然后提问:谁还记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三、作业:做练习一的第8、10、11、13、14题。
课外思考第15、16题。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课时(5)教学容: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完成练习二的第一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将教科书第7页上的三个三角形画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的概念。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
(图略)二、新授师语:前面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曾用过数方格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
师出示教科书第7页的三个三角形图形。
师语:图中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数一数,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说一说数得结果。
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3个三角形,提问:这3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教师小结:这3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面积实际也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