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1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1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抓住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形象。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学讨论。
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升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学习史铁生母子坚强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四、教学方法本篇课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以老师为主的讲授法和提问法,以及以学生为主的讨论法和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出题目1.通过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导入,“母亲”是个亲切的字眼,提到母亲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师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母亲?(生答:母亲勤劳,朴实,善良,很爱我们等?)2.看到题目“秋天的怀念”,师问:大家想到了什么?(生答:秋天是个容易伤感的季节,或许是对发生在秋天的某件事的怀念?或者是对在秋天去世的某个人的怀念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师问: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生答:两次!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时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但我不去;第二次是我在窗前看落叶的时候,我答应了母亲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没看成,因为就在那天,母亲去世了。
)2.通读全文,师问:你感受到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答: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伟大,无私)(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师问:借助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怎么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生答:儿子悲观,烦躁,倔强,暴怒无常;母亲:慈爱,乐观,坚强)2.研读课文,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字眼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
创设情境 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作者史铁生以朴实的文字,讲述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愧疚。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一课例的具体分析。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而含蓄。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文中复杂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可能难以直接体会到作者在失去母亲后的痛苦与悔恨,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树立积极面对生活挫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形象,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播放相关音乐等方式,创设出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3、朗读感悟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图片,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等,并配上轻柔的音乐。
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样美丽的秋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接着,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秋天有关,它叫《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别样的情感。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完后,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然后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
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
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
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一,激情导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
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
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二,自主探究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四,创新想象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
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篇1【课题】:秋天的怀念【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重难点关键】: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内容】:一、揭示课题课文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秋天的怀念》,作家是史铁生。
二、分小组自学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讨论: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读写结合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3、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篇2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难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教学过程批注一、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
创设情境 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感真挚、内涵深刻的文章。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沉母爱以及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
从学情来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类情感细腻、富有哲理的散文,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感悟和体验。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对母爱有一定的感受,但未必能够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母亲的形象和母爱;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1、问题情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如:“当你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你的母亲是如何陪伴你的?”“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任性而伤害过母亲?”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亲情的回忆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多媒体情境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笔下“秋天”的特殊意义。
例如,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配合秋天落叶飘零的画面,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
3、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作者和母亲,通过模拟对话和动作,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和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4、语言情境教师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感的语言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课文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课文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由著名作家史铁生创作。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背景与主题1.创作背景:•史铁生于1981年写下这篇文章,当时他30岁,已历经双腿瘫痪的苦难。
•文章是纪念他去世的母亲,表达对母爱的深沉怀念。
2.主题:•文章以秋天的背景,叙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如何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并鼓励他坚强活下去的故事。
•主题集中在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二、结构与内容1.结构:•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的百般抚慰;第二部分写母亲准备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时却因病永远离开了人世。
2.内容:•第一部分:•描述了“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以及母亲如何小心翼翼地呵护“我”。
•母亲强忍着自己的病痛,始终对“我”保持耐心和关爱。
•母亲多次提出带“我”去看北海的菊花,象征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我”的期望。
•第二部分:•母亲因病去世,临终前仍牵挂着自己的儿女。
•“我”和妹妹最终去看了菊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力量。
三、人物分析1.母亲:•坚强、无私、伟大。
•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仍不忘关心和鼓励儿子。
•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享受,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
2.“我”:•暴怒无常,对生活绝望。
•在母亲的关爱下逐渐走出阴影,学会坚强面对生活。
四、语言与细节1.语言:•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对话、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2.细节:•如“我”突然砸玻璃、猛地摔东西,表现了“我”的暴怒无常。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忍耐。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现了母亲的坚定和鼓励。
五、象征与意象1.秋天:•既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象征着“我”的不幸遭遇和暗淡心情,也象征着“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希望。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课文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课文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课文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小事体现人物精神的方法,抓住人物举止、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受到爱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预设教学思路: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1、揭题: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2、在阅读课文之前,根据课题给自己设计阅读思考题,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后生概括。
3、那么,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根据文中的依据,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说的时候要求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些。
2、一句句,一幕幕,多么感人!作者所写的这些都是怎样的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使母亲对儿子的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文中母亲的舔犊之情令人感动,那么身为儿子的作者,又会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这一片深情?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精选5篇)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七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回忆性散文。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生前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用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我们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在把握母爱这一主旨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以及作家史铁生;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瘫痪、暴怒、沉寂”等;掌握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理解关键句子“好好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如何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有感情地朗读,探究三次看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学会热爱生活。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单元单元目标要求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因此: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感悟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好好活”等的关键词句,并联系现实生活,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好好活”。
四、说教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4.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悄悄地”、“远远地”等。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品味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尊敬父母。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优点(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通过品词析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2.不足(1)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
(2)在仿写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3.改进措施(1)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
(2)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在课堂互动中,多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写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创设情境 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通过对一节《秋天的怀念》的课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母亲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同时展示了一组秋天的美丽景色图片,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等,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着,教师深情地说道:“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个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的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母爱。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学生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默默地忍受着“我”的坏脾气,鼓励“我”好好活下去。
在母亲重病期间,仍牵挂着“我”,临终前还惦记着带“我”去看菊花。
3、精读课文,感受母爱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教师问道:“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找出文中母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创设情境 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对双腿瘫痪的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以某教师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例为例,分析其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课例背景这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中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组秋天的美景图片,有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飘落的黄叶等。
然后,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说道:“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感怀的季节。
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季节里,史铁生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通过音乐和图片的渲染,以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初读感知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
读完后,教师请几位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和补充。
母爱如秋温暖而深邃《秋天的怀念》教学赏析
母爱如秋温暖而深邃《秋天的怀念》教学赏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它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和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沉母爱。
一、文本解读文章开篇以“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为背景,奠定了全文悲伤压抑的基调。
母亲面对儿子的自暴自弃,“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这一“躲”一“进”,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和对儿子的理解与包容。
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开心,“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然而“我”却总是冷漠地拒绝,甚至还会发脾气。
可母亲从不计较,依旧耐心地照顾着“我”的生活起居,关心着“我”的心情。
当“我”终于答应去看菊花时,母亲喜出望外。
但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母亲却突然离世,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悔恨和怀念。
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每一处都细腻入微,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出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的呵护;“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中的“憔悴”和“央求般的神色”,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身心疲惫和对儿子的极度担忧。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理解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母亲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伟大母爱;怎样帮助学生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表达情感。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语文《秋天怀念》说课稿6篇
语文《秋天怀念》说课稿语文《秋天怀念》说课稿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秋天怀念》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秋天怀念》说课稿1一、说教材课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选自S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十一册第12课。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及课后联系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身体发烧,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一直是牵肠挂肚的,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使沟通成为永远的不可能,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使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
《秋天的怀念》便是这样一篇怀念母亲的,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学目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操作目标:一是让学生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三是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3、情感目标:一是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
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与宽容。
通过合作探究,习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课型】新授课【教材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已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2、破题质疑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和感受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标记。
秋天的怀念的说课稿(通用5篇)
秋天的怀念的说课稿(通用5篇)秋天的怀念的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的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验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及在体会文章情感中学习朗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紧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接下来几篇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先生的真情之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文章的描写、语言十分细腻,善于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突显母亲的形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说学情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初一第一单元的学习,以及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情感体验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
此外,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学校的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中会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发言中。
学生对作者比较陌生,但对于文章中所表达歌颂的母爱较为贴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获得审美体验和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重要“基础”二字,初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因此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是本课的基础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指出:“要使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表达自己对作品和作者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阅读教学特别是教像《秋天的怀念》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其语言的精妙和细腻的情感。
《秋天的怀念》课例比较研究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表达对母爱赞美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瘫痪时期对母亲的冷漠和母亲身患绝症时依然关爱自己的情景,传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该文在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广为传播,成为了一个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课文。
本文将对《秋天的怀念》的两个课例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例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从而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找到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史铁生是我国文坛中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却依然坚持写作,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就是他创作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二)自主探究,理清文章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三)抓住关键词句,品味细节描写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描述母亲关爱儿子的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
2. 学生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感受母亲的爱与伟大。
(四)体会作者情感,领悟生命意义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2. 学生通过体会作者的情感,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课例二: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从而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述,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此刻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
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一天享受的母爱。
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
透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潜力,注重情感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情绪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这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
和我一齐背。
(师生齐背《游子吟》)明白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
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第一篇:《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龙泉外实校初中部雷飞平缘起:踏破铁鞋无觅处刚踏上工作岗位,我就发现现在的学生非常的冷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更是漠不关心。
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甚至仇视父母,仇恨生活,仇恨一切。
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非常痛心。
于是,我经常找学生谈心,给他们讲道理,但却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情况呢?我精心设计这堂课,希望用情来激起他们的情,用爱来点燃他们心中爱的火花。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作为初二的学生,理解能力应该非常强,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伟大的母爱。
3、初步领会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课堂实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回忆旧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生齐答:记得)因为那个肥胖的、年老的、蹒跚的背影已经刻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同时,它还让我们懂得了父爱无言的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讲述母爱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
好文章需要有好的读者。
我相信十二班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对不对?(生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地齐答:对),那么,这篇好文章是什么?它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及作者)(由旧的情境引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前提。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营造了一种阅读期待)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师语音刚落,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秋天的怀念教案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3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
为此,教学中设计的生字学习、初读感悟、理清脉络、研读细节、资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__脉络,初步领悟__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龙泉外实校初中部雷飞平缘起:踏破铁鞋无觅处刚踏上工作岗位,我就发现现在的学生非常的冷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更是漠不关心。
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甚至仇视父母,仇恨生活,仇恨一切。
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非常痛心。
于是,我经常找学生谈心,给他们讲道理,但却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情况呢?我精心设计这堂课,希望用情来激起他们的情,用爱来点燃他们心中爱的火花。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作为初二的学生,理解能力应该非常强,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伟大的母爱。
3、初步领会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课堂实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回忆旧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生齐答:记得)因为那个肥胖的、年老的、蹒跚的背影已经刻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同时,它还让我们懂得了父爱无言的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讲述母爱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
好文章需要有好的读者。
我相信十二班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对不对?(生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地齐答:对),那么,这篇好文章是什么?它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及作者)(由旧的情境引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前提。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营造了一种阅读期待)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师语音刚落,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师:这个同学还没看书就能回答出这些问题,说明他预习得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
(掌声响起)师:既然文章写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也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哪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把这种爱和怀念给大家传达出来。
(有几位同学举手,师请了一位女同学)师:需要音乐吗?生:要(《秋日丝语》的旋律在教室中响起,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在音乐声中,学生朗读声情并茂,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声音哽咽了,眼中有泪花闪动,听课的同学和老师无不为之动容,场面非常的感人。
朗诵完毕,教室里又响起了掌声)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齐答:好)那她是不是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是)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想)(以特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既是对该同学朗读水平的积极肯定,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自由阅读作了铺垫。
)三、自由阅读课文,真情感知师:现在就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勾划出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说明你感动的理由,把这种感动与大家分享。
(生默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师:同学们有的勾了一处,有的勾划了很多处,这篇文章感人的地方很多,现在谁来读一读,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说一说。
生:让我最感动的是:“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从这里我读到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临终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牵挂着儿女。
师:这可能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吧!生:我最感动的是“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从这里我感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关心,她不想看到儿子伤心的样子,自己躲到外面去哭,其实她比儿子更伤心。
师:说得真好,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在文中还有吗?生:有,“还记得那会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突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从这里我也读出了母亲的体贴。
因为儿子瘫痪了不能走路,提起“跑”和“踩”之类的词会让儿子伤心,所以母亲突然就不说了。
师:真是一位体贴的母亲,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生:我最感动的地方是:“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这里写出了母亲已经病得很严重了,但我却不知道,她不告诉我是怕我担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师:母亲病得很严重,在文中其他地方还有说明吗?生:有,“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这里也写出了母亲的爱。
母亲患病了,她已经是非常痛苦了,但她还要为瘫痪的儿子操心,其实,最痛苦、最伤心的应该是母亲。
师:说的真好,(师生共同鼓掌)照理说,母亲那么痛苦,她应该很绝望啊!文中的母亲表现出来很绝望吗?生齐答:没有师:那母亲是怎样的表现呢?谁来说一说。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体现了母亲坚强的一面,还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
我瘫痪了,即使别人会看不起我,但母亲却会永远地陪在身边。
师:你怎么体会到母亲的这种爱的?具体地说,就是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生:从“扑”、“抓”字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紧张,从“忍”字可以看出母亲当时的难受。
还从母亲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她对儿子的爱。
师:(感叹)是啊!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
这样一个瘫痪的儿子能给自己养老吗?(生齐答:不能)但母亲有没有嫌弃他呢?(生齐答:没有)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处境怎样,始终与你不离不弃的是你的母亲。
如果说友情会有尔虞我诈的争斗,爱情会有贪慕虚荣的嫌疑,那么亲情,尤其是母子深情却是不会掺假的。
要不大诗人孟郊怎么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呢?(生目光专注,感情投入)师:还有感动的地方吗?生:“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这里写出了母亲为了照顾我而没有时间去照料花,说明母亲爱我甚于爱花。
生:还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这里的“挡”字写出了母亲愿意为我挡住一切,愿意为承担一切。
这里也写出了母亲的关心和爱。
师:大家体会一下央求般的神色是一种什么神色?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吗?(思考片刻)生:当我犯错误时或者考试考得不好时,我请求老师不要让我请家长时就是央求的神色。
(师生笑)师:对,非常好,还有感动的吗?生:“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里写出了母亲的爱,并没有随着她的去世而消失,它就象花一样陪伴在我的身边。
师:母亲的爱将永远陪伴着我,非常好,那大家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一种什么样的爱呢?(生小组讨论,发言热烈,教师巡视)生:我觉得母亲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生:体贴入微的爱。
生:是一种无法替代也无法阻挡的爱。
生:母亲的爱是一种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爱。
生:母亲是一种伟大的爱。
师:大家对母爱都有自己的认识,非常好。
我相信你们也真的能从文章中体会出来,我现在给大家讲个故事,听了之后,大家比较一下,哪一种爱更伟大一些?有一对母女去一个高山滑雪场滑雪,她们遇上了暴风雪。
救援的直升飞机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无法找到她们,母亲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没有人来救她们,她们都会死。
在女儿睡着之后,母亲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女儿身上,然后平静的拿起小刀(师停顿了一下,声音略显哽咽)割开了自己的动脉血管,把血洒在雪地上。
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艰难地在雪地爬行了十多米,在她身后留下了一道十多米长的血痕,正是它,给救援的的直升飞机指明了方向。
女儿获救了,母亲却早已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神情凝重)师:大家说,这种母爱伟大吗?(生齐答:伟大),那它和史铁生的母亲相比,是不是课文中的母亲就不伟大呢?(生齐答:不是)师:为什么?生:因为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故事中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母爱是真实的,但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又象是一个神话,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会碰到这种事情。
大多数的母亲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爱着自己的孩子,虽然这种爱不如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感人,但它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爱。
师:你能列举出这种爱吗?(师生共同举例)就象史铁生笔下的母亲表现出来的一样,在你生气时,转过头去默默伤心。
煮了两个鸡蛋,你只吃了一个她也会生气;晾晒被单时,把你用的晒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而把自己用的晒在光线较差的地方。
师:伟大的母爱其实就体现在这样一些小事中,这样一些细节中啊!(学生神色更为凝重,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被震撼了)四深情感悟,体会写法师: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小事中,那么作者怎样通过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呢?生:通过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母亲去世多年,我仍然记得她的只言片语,一个个细小的动作和细微的神情,说明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生:环境描写,文中写到了秋天的菊花,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生齐读最后一段)师:为什么写菊花是对母亲的怀念?菊花对这一对灾难深重的母子来说,有什么象征意义?生:菊花象征了生命力。
生:象征了顽强的意志。
生:还象征了生活的希望。
师:是啊!菊花自古就被赋予坚强的象征,在《红楼梦》中就有咏菊的诗句:一身傲骨无人晓,高雅品格比兰心”。
东晋袁菘也有“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这样的诗句,说的都是菊花的亮洁和坚强。
母亲想通过带儿子去看菊花,让他象菊花一样坚韧刚强,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
为什么母亲生前一再央求我去看花,我却没有去,母亲去世后,却反而让妹妹带我去看花呢?生:我觉得这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在菊花中仿佛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感觉母亲就象花一样还留在自己的身边。
生:我觉得这里是作者用实际行动向母亲证明,他已经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已经变得坚强起来。
师:北海的花年年会开,母亲却已永远不在。
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作者终于去看了菊花,当他去看花时,他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了吗?(生齐答:懂了)他有话对母亲说吗?他说了什么?生齐答:有(齐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师:好了。
我们应该从这篇文章学到那些方法呢?生: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生:还应该借助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拓展延伸,真情表达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母爱了吗?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被调动了起来,有很多同学没有写就已经举手了)生:妈妈,我想对你说:对不起。
你陪着我度过了孤单的童年,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但我有时还不懂事,惹你伤心,妈妈,对不起!(声音哽咽,同学掌声鼓励)生:妈妈,不经意间,你的头上出现了几根白发,你开始记不住有些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