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摘要亚健康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描述为“未病先防”的阶段。
在亚健康阶段,人体机能逐渐下降,但并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
近年来,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亚健康概述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状态,它不同于疾病,也不同于健康。
亚健康通常被描述为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轻微缺陷或不适感。
这种状态可能是缺乏足够的锻炼、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环境卫生差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亚健康状态下,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但并无特定疾病的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亚健康是一种未病先防的状态,提前通过调整饮食、锻炼、精神调节等手段进行干预,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亚健康中医证候学是一门研究亚健康状态中相应的中医证候的学科。
该学科旨在通过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识别亚健康状态中的体证、脉证和舌证,从而指导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和预防。
亚健康中医证候的特点亚健康中医证候的特点是:症状轻、病程长、慢性化、可逆性。
亚健康状态下,人体机能下降缓慢,症状不明显,但进而形成的疾病风险较高。
因此,对亚健康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关注。
亚健康中医证候的诊断亚健康中医证候的诊断旨在通过观察体、脉、舌的变化,判断亚健康状态的特征和亚健康证候类型。
常见的亚健康中医证候有肝肾阴虚、脾虚、气虚、血瘀等。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和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和预防措施一般包括营养调理、锻炼、精神调节等方面。
其中,中药调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例如,肝肾阴虚证可使用党参、当归、熟地等滋补肝肾的中药进行调理,脾虚证可使用党参、黄精、五味子等益气健脾的中药进行调理。
结论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描述为未病先防的阶段。
亚健康中医证候学是一门研究亚健康状态中相应的中医证候的学科。
通过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亚健康状态,及时干预和预防。
国内外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
( %) 7 5 、睡 眠障 碍 ( 5 、淋 巴结 肿痛 (0 , 7 %) 5 %) 井制订了诊断标准 .即超过 6 个月的长期及无法解 释的疲 劳,加上 8种找不出原 因的症 状:咽 喉痛 、
肌 肉酸 、关节 怨 痛 、 淋 巴腺 肿 、 短 期 记忆 丧 失 、 睡 眠不足 、头痛 及 体 力难 以恢 复 。
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 的人仅 占 5 %,患有 疾病的
人 占2 0%,而 7 %的 人 处于 亚健 康 状态 。 5 亚 健康 状 态在 经 济 发 达 、社 会 竞 争 激 烈 的 国家 和地 区 中普 遍 存在 ,处 于 亚 健康 状 态 的 人 数 一 直呈
面处于 健康与疾病之 间的健康低 质量状态及 其体 验。 亚健康状态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既可向健康 状态转化 ,也可向疾病状态转化。究竟向哪方面转
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 亚健康状 态 。或 ‘ 第三状态 ,也称为 灰色状态 。这一发
现 随后 被许 多 学者 的 研 究所 证 实 。WH O的 一 项 全球
等 ,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 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 临床症 或症状 感觉轻微、但已 有潜在的病 理信
息。 它本 身 拥有 厂 泛 的 内 涵 是 人们 在 身 心 情 感 方
化 ,取决 于 自我 保 健 措施 和 自身 的 免 疫 力 水平 。 向
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医学界研究 的热点之一。亚 健康概念的提出并非偶然 ,是现代人注重健康、重
视 在 疾 病前 防 范其 发 生 及 发 展 的健 康 新 思 维 的 充分
体现。虽然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的是医学领域的问 题,但M整体看,它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 园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病因与多样性的主诉症状,给医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003年10月,美国N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14大挑战,其中“发展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发展能评估人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就是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
目前,如何减少亚健康状态人群,增加健康状态人群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
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担的1/6。
论什么是亚健康及如何改善亚健康
论什么是亚健康及如何改善亚健康姓名:指导老师:21世纪,社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亚健康”已经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亚健康;症状;预防;治疗;摘要 (2)第1章绪论 (4)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4)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4)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4)第2章亚健康的概念 (5)2.1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5)2.2 亚健康的诱发原因 (5)2.3 亚健康的典型症状 (6)2.4 易发人群 (6)2.5 亚健康导致的后果 (6)第3章亚健康的预防及治疗 (7)3.1 亚健康的预防 (7)3.1.1 生活习惯的改善 (7)3.1.2 端正的心态 (8)3.2 亚健康的治疗 (9)3.2.1 亚健康的发现 (9)3.2.2 亚健康的治疗 (10)结论 (13)参考文献 (14)第1章绪论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本篇论文是基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健康状态来进行对亚健康的研究的一篇论文。
其目的是为了能让广大群众能更好的了解亚健康的概念及预防亚健康。
让人们能更好的应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存在于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是目前全球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其防治的内容和指导思想有正切合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故运用中医防治亚健康状态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是当今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判定、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干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605-011 流行病学调查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最早指出[1],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而“亚健康”则是国内医学专家提出的概念[2]。
有研究表明[3],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女性较男性高发,中年人为高发人群,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等。
据调查[4],北京cbd地区白领人士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5.8%。
邝燕兰等[5]调查了广州市1420名大学生,其中亚健康率为67.54%。
研究亚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形成亚健康诊断、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细化亚健康分类,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意义深远。
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现状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消长平衡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是人身阴阳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最佳状态,其外在表现即为身心健康。
当人体受到七情内伤,或劳倦,或饮食,生活不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就被打破,一时又不能自行恢复,出现阴阳失和的状态是,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外在表现:阳虚无以固外则体虚困乏,抵抗力差,易疲劳;阴虚阳盛,阴阳不交,则易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阴阳失和导致气机不畅,则可见情绪不稳定,或急躁易怒,或忧郁不舒。
亚健康概述
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 临床指南》为亚健康的诊断提供了中医角度 的标准,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方 面。
亚健康与疾病关系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可能发展为疾病。
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或加重病 情。
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如果不进行体检或健康检查,很难 及时发现问题。因此,亚健康状态也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早期信号。
个性化筛查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 求,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 案,重点关注亚健康状态 的高危人群。
及早干预
对筛查出的亚健康状态者 ,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支持
01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家庭和谐与
健康。
社区支持
02
加强社区建设,提供便捷的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为
03 亚健康临床表现与症状
躯体方面表现
01
02
03
04
疲劳乏力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休息 后不能明显缓解。
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易醒,睡眠质量 下降。
疼痛不适
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胸闷 、心悸等。
消化功能紊乱
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 等。
心理方面表现
情绪低落
心情郁闷、焦虑、烦躁 不安。
注意力不集中
中医四诊检查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 合参,了解受检者的整体 健康状况和体质特点。
实验室检查法
血液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指标的检测,了解受检者的生化指标 是否正常。
亚健康流行学研究进展
亚健康流行学研究进展【摘要】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归纳亚健康状态的病因,既有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也有环境学、生活方式和遗传学因素的不良影响,它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对于人群亚健康状态评估的研究,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其流行学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亚健康;流行学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 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 与中医学中“未病”概念接近。
它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 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
亚健康本身拥有广泛的内涵, 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的是医学领域的问题, 但从整体看, 它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
目前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探索。
1 国外亚健康状态研究概况20 世纪80 年代, 疲劳已成为发达国家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1988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过专家鉴定, 将一组以慢性持久性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证候群,持续时间在6 个月以上者, 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并制订了CFS 诊断标准[1], 1994 年CDC 又对CFS 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2]。
日本厚生省在参考美国标准的基础上也制定了CFS 标准[3]。
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于1990 年制定了CFS标准[4];英国于1991 年制定了CFS 标准[5]。
据统计, 美国每年有600 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 岁之间。
有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有明显的疲劳, 其中1/ 8 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1]。
英国的调查表明, 大约20%的男性和25%的妇女总感觉到疲劳, 其中约1/ 4 可能为慢性疲劳综合征[6]。
日本有关疲劳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 表示正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0%, 其中因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的占44%,还有不少人说不出原因。
亚健康研究进展
【 关键 词 】亚健 康 进展 l 图 分 类 号 lR 3 中 1 9 I 献标 识 码 l 文 A 【 章 编 号 l 1 7 - 7 22 0) 3a一 1 2 0 文 6 4 0 4 (0 90 () 0 5- 2
wH0 一项 全 球性 调查 结果表 明, 全世 界真 正健康 的人( 一状 第 态) 占5 经医生检查 、 仅 %, 诊断有病 的人( 第二状 态) 也只 占2 % ,5 0 7 %
康 ” 念 的提 出正是 健 康 的新 概 念 及新 的 医学 模 式 变革 中的 一个 概
重要进展。
的内 涵 , 保持 人 体 健 康状 态 , 预 亚 健康 状 态 , 低发 病 率将 成 为 干 降
全 世 界 以 后研 究 的 重 点课 题 。 2 亚 健 康 的评 估 2. 症 状标 准 诊断 法 1
《 千金 方》 中有 “ 古之 医者 , 上医 治未 病之 病 , 中医 治欲 病之 病 , 医 下 治 已病 之病 ” 论述 , 的 明确地 将疾 病分 为 “ 未病 ” “ 病” “ 、欲 、 已病 ” 三 个层次 。 如孙 思邈 所 说 :凡 人有不 少苦 似 不如 平常 , 正 “ 即须早 道 。 ”
2. 检 测方 法 的研 究 4 用 热 断 层 扫描 仪 、 骨密 度 仪 、 高 倍 显微 检 测仪 、 微 量 电磁 超 超 波 测 试分 析 仪 、 体 功 能代 谢 分 析仪 、 人 脂肪 仪 等设 备 , 些 设备 共 这 同的 特 点是 从 功 能 学 的角 度评 价 人 体 的健 康状 态 , 一种 功能 评 是
1 亚 健 康概 念及 意 义
我 国古 代 医 家早 在二 千 五 百 年 前 , 出 了 “ 病 概 念 。 提 未 的 如 《 问 ・ 篇》 病 虽未 发 , 素 刺热 “ 见赤 色者 刺之 , 日治 未病 ” “ 病” 名 。未 是 机 体 开始 已有或 无 病 理信 息 , 有 任何 临 床表 现 的 状 态或 不 能 明 未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及护士在逆转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
护 士 通 过 掌握 亚 健 康 的发 生 、 展 及 逆 转 方 法 和措 施 , 用 人 发 应
41 健 康 教 育 的方 法 .
性化的护理理念 , 借鉴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 , 促进亚健康
人群 的 健康 行 为方 式 形成 , 而 实 现逆 转 亚健 康 状 态 的 目标 。 从
3 亚 健 康 的后 果 . 3
4 .1 应用艾灸法 .6 2.
病。
把艾条或药条点燃后 , 熏烤患处或穴位、 经
脉 , 过温热和药物的渗透力来刺激患处 、 通 穴位 、 脉 , 防治 疾 经 以 4 .2 足底 按 摩 .6 2. 足 底 按摩 是 一 种 方便 易行 、科 学 实 用 的保 健
会普遍现象。亚健康 ”也被视为2 世纪人 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 “ l 亚 健康人群与 日俱增 , 重视生存质量迫在眉睫。 护士作为健康 的守 护神 , 担负着保存生命 、 减轻痛苦 、 促进健康 、 恢复健康的职责 , 健
康 教育 是 护 士逆 转人 群 “ 健 康状 态 ” 亚 的重 要手 段 , 着 防 微 杜渐 起 的 巨大作 用 。
21 MD健康评估法 . I 这种评估法是利用MD显微诊断仪 , 测血液 中各种有效成 I 检
分 的 形 态 和 活力 , 将 它 与 血 液生 化 检 测 项 目 、 液 流变 学 及 生 并 血 活 质 量测 量 进行 对 比分析 , 被 测 者 的实 际 检测 状 况 按百 分制 进 对
构 与气 氛 占3 .5 81%、工 作 负荷 一 工作 量 占3 . %、重 复性 占 58 4
2 . %、 65 有时性 占3 . %。 9 4 8 企业人群以疲倦乏力 、 6 情绪低落 、 头痛 、
亚健康学的发展现状
亚健康学的发展现状亚健康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研究人类身体状况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也即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定义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共识,研究者们对亚健康的界定和研究重点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亚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亚健康学因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科。
亚健康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描述一些未能达到健康状态但又没有明确的疾病的人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健康的定义发生了不断的改变和扩大。
现在,亚健康已经被广泛定义为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领域的一系列不适和功能障碍,这些不适和障碍虽然还没有发展成为明确的疾病,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亚健康学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传统的医学模式主要关注疾病的治疗,而亚健康学则更加关注人的整体健康。
其次,现代化生活方式也增加了亚健康的风险。
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另外,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也为亚健康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亚健康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亚健康的识别和评估。
研究者们致力于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识别亚健康状态,并评估其程度和对人体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亚健康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往往是一些疾病的前兆,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因此,通过研究亚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此外,亚健康的管理和干预也是亚健康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致力于找到有效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帮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亚健康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亚健康的界定和识别标准仍然存在争议。
不同的研究者对亚健康的定义和界定存在着差异,这导致了亚健康的研究成果难以互相比较和验证。
另外,亚健康的管理和干预方法仍然相对有限。
亚健康中医研究进展
亚健康中医研究进展天津市南开医院呼吸内科(300100)袁连方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
祖国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病因病机及防治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不同个体,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亚健康的调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药;预防;治疗亚健康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之后很多学者致力于它的研究。
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而且亚健康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有疾病的人占20 %,而75 %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1]。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
它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 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
但由于没有特异性病理机变可究,且涉及多系统,因而目前西医学在临床干预上尚缺乏有效药物和手段[2]。
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使得亚健康与中医学中“未病”概念接近,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5]。
1 亚健康概念20世纪中期,前苏联N.Berhman首先发现并提出“第三状态”概念[3]。
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4]。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Sub 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6]。
2 亚健康临床表现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方面。
[7-15]2.1 躯体症状: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腕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
2.2 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等。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心理一 社会 医学模式 的不断发展 。 2 世纪的医学重 心逐渐转 向 而 1
病和虚弱。2 ”o世纪 8 o年代 初 , 西方学 者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 医学 模 式观点基础上提 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问存在着“ 第三状态” 即亚健康 状
对病前 状态的干预和疾病的有效防范 , 中医对疾病和健 康的认识 , 其 “ 形神统一” 的整体观对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
的连续过程中 , 务个阶段亦有着 一定的征兆和特征_ 。 2 j 2 亚健康 状态的症状及表现 形式 殷 氏将 亚健 康状态分为 两个阶 段, 即轻度心身失调和潜 临床 阶段, 前者表 现为疲劳 、 纳差 、 乏力等 , 进一步发展则进入潜临床阶段 , 时已经呈现 出可能发展成 某些疾 这 病 的高危倾向 , 突出表现足三种 减退( 活力 、 反应能力 、 适应 能力 )三 , 高一低 ( 高血脂 、 高血糖 、 高血粘 、 低免疫力 ) 发展 的趋势是五病综合 , ( 肥胖 、 高血压 、 冠心病 、 糖尿病 、 中风) 。马 氏认 为亚健康状态表现 j 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内分泌功 能变化和 机体各器官功 能性变化 以 为主,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 ①精 神心理 : 神不振 、 精 情绪 低落 、 抑郁 寡炊或急躁易怒 、 反应迟钝 、 失眠多梦或嗜睡 、 记忆力减退 、 注意力 不 集 中、 烦躁焦 虑、 昏、 头 头沉 、 头痛 、 心律不齐 、 心慌 、 悸 、 心 胸闷等 ; ② 生理表现 : 乏力 、 疲劳 、 出汗 、 气短 、 食欲不振、 腰腿酸软 、 性欲减退 、 小
态平衡失调 的结果。正如《 灵枢 ・ 气一 日分为 四时》 云 :百病 之 顺 所 “ 所始生者 , 必起于燥湿 、 寒暑 、 雨、 风 阴阳喜怒 、 食 、 饮 居处 ” 。中医病 因学观点基本与现代医学对 亚健康状态起 因的三大 主要 因素的认识
亚健康研究进展
早恋等。精神萎靡不振、心情抑郁或情绪急躁易怒、紧张、
焦虑不安 ,注 意力难 以集 中、记忆 力减 退 、反 应迟钝 、精
力下降等。
()社会适 应性亚 健康状态 :常表 现 为社 会 适应 能力 3
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使个体不能融人 群体, 不能获得 “ 社会支持网”的援助 ,出现孤独、冷漠、
述。
()躯体性亚健康状态:持续的或难 以恢复的疲劳, 1 常感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头
痛 、头晕 、耳鸣 ,胸 闷、食欲不振 、易感 冒等。
1 亚健康 的概念
( ) 理性亚健康状态 : 2 心 最常见 的表现是焦虑和抑 郁 , 情感 方面冷 漠 、无助 、无望 、孤独 、空 虚 、轻率及婚外 情 、
【 中图分类号】R 9 【 13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 — 92(0 7 2 04 — 3 02 98 20 )0 — 14 0 【 关键词】 亚健康 ; 概述 ; 研究进展
“ 亚健康状态 ”在 国外 亦称 “ 三状 态”或 “ 第 灰色状
亚健康状态、亚I床状态、亚疾病状态、I床前态、隐匿 I 缶 I 缶 状态、诱病态等_。在上述的各种异名中,“ 2 】 亚健康状态”
是我 国学者提 出的中 国式 名称 。亚明显的疾病诊断 , 却表现出生活能力降 低。 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及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问 题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亚健康的 研究和调查 , 本文就亚健康的概况和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
期处于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
很 容易形成 亚健康状 态。王育学 教授 做过 一个 5万例 的人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及健康管理策略教材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及健康管理策略教材
第3页
一、背景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经过 相关研究发觉,生活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个似健 康非健康、似病非病中间状态,并把这种介于疾 病和健康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
❖ 国内学者王育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 “亚健康”这个词汇。8月,在青岛召开“第8届 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亚健康英文名被修正为 “SUB-HEALTH”,今后逐步被各领域人们广泛 应用。
第27页
七、体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应
用
2、体检中心服务定位。应愈加重视健康管理, 尤其是亚健康健康管理,依靠医院平台,创 建有自己特色优质品牌。
3、管理理念和指导思想。重视从以疾病为中心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在检测生物医学指标同时, 关注人体生理功 效、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观感受。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及健康管理策略教材
第28页
七、体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应 用
4、开展健康维护服务。采取卫生健康咨询热线、 亚健康咨询门诊等形式,为亚健康人群开辟 一条快捷健康咨询绿色通道。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及健康管理策略教材
第29页
七、体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应 用
5、建立健康状态监测、评定及预警体系。 将 防病自我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 重视对健 康信息连续时点采集及动态分析, 利用流行 病学研究方法,结合个体体检资料、家族病 史、居住地、生活习俗等信息,判断高发疾 病风险原因,并向体检者提供分析资料,早 期消除隐患,前瞻性评定个体健康情况。
第9页
四、亚健康相关原因
1、社会原因:人们工作压力、工作负荷越来越 重。长时间精神过分担心极易造成机体内分 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失调及紊乱,从而产生 亚健康。
神经科学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神经科学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但又达不到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状态被称为亚健康。
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亚健康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亚健康状态并非是一种明确的疾病,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的轻度失衡。
常见的表现包括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交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明显的影响。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大脑作为人体的控制中心,其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神经递质的平衡以及神经网络的连接和活动模式,都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在神经递质方面,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血清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和睡眠障碍;多巴胺水平的异常可能影响注意力和动力;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则可能与疲劳和应激反应有关。
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来看,大脑中的默认模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等在亚健康状态下可能出现功能连接的异常。
默认模式网络在休息和自我反思时活跃,执行控制网络负责集中注意力和执行复杂任务,突显网络则用于检测和响应重要的内部和外部刺激。
当这些网络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困难等亚健康症状。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为研究亚健康状态下的大脑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亚健康人群大脑在特定任务或休息状态下的血流变化、代谢活动以及神经连接的改变。
研究发现,亚健康状态下的大脑可能存在局部脑区的过度激活或抑制,以及脑区间连接的减弱或增强。
例如,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可能减少,影响决策和执行功能;而在焦虑相关的亚健康状态中,杏仁核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反应。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与预防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与预防一、亚健康的定义和现象亚健康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状况,处于正常健康和疾病之间,可表现为身体机能下降,工作效率下降,乏力、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亚健康与各种疾病密切相关,是各种疾病的滋生土壤,同时也是疾病的前兆。
二、亚健康状态的原因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亚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高压、噪声、灰尘、烟草、酒精、电磁波等。
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累积的,必须重视。
2.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
长期过度劳累、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饮水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从而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
长期受到压力、抑郁等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1.合理饮食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合理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养分,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亚健康状态。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调节身体内分泌,从而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
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量和质量,以免因为过度运动而伤害身体健康。
3.调节心理状态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从而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
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态度、增强心理保健意识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
4.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5.注意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预防亚健康的重要措施。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吸烟、过度使用电器等不健康的行为,从而保护身体健康。
四、结语亚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原因和表现各异。
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重视亚健康问题,让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1947年WHO对健康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定义:“健康是一种从心理、躯体、社会安宁的完美体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1]。
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第一状态)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第二状态)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可见这一群体存在的广泛性,国内学者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正是健康的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2]。
蒙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三根、七素、三秽组成的有机整体。
体内的三根、七素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时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身体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而蒙医在防治亚健康中发挥着独到的优势。
蒙医学中三根理论、阴阳理论、五元学说、寒热理论、七素三秽理论、体制特性理论、热能理论、脉道理论等对蒙医防治亚健康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
现对近几年亚健康状态的蒙医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研究认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它是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与心理失衡状态。
近几年来蒙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亚健康问题,并进行了有关亚健康的研究工作。
2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亚健康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了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固定陈述综合征”。
许多国家的学者都纷纷提出类似的名称,如:第三状态、中介状态、中间状态、半功能状态、潜病状态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亚疾病状态、临床前态、隐匿状态、诱病态等。
研究提出了很多见解,有将亚健康症状概括为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的一多三少。
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某些功能处于正常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人体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身体存在一些不适和功能异常。
亚健康状态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于亚健康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课题,有许多学术论文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与亚健康相关的论文主题:
1. 亚健康的定义和特征:这些论文主要对亚健康状态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学术界对亚健康的理解和分类方法,如何界定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这些论文研究亚健康状态与个体的生活方式习惯之间的关联,探讨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亚健康的影响。
3. 亚健康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这些论文探究亚健康状态与个体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精神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亚健康的影响。
4. 亚健康与工作环境的关系:这些论文研究亚健康状态与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的关联,如工作压力、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对亚健康的影响。
5. 亚健康的预防和干预:这些论文探讨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干
预措施,如如何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心理疏导等方式来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和恶化。
这些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认识和处理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袁云娥, 吴小苏, 谭燕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100853,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刊名:
中国医院
英文刊名:CHINESE HOSPITALS
年,卷(期):2004,8(4)
被引用次数:38次
1.刘增垣;李美华第三状态与心身医学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1(01)
2.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 2000
3.刘燕敏健康及其测量指标的多方位认识[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1(05)
4.Camey RM;Freed L;Sheline YI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997
5.Antonovsky A The salwto-genic model a theory to guide bealth promotion 1996(11)
6.Ormel J Depressim,anxiety and disalility Ahow synchrony of change 1996
7.王兮;侯安继亚健康与现代都市病 2002
8.谢华真健商HQ 2002
9.董玉整"亚健康"初探 1998(03)
10.董莉;董玉整"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2001(12)
11.杨菊贤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1(07)
12.祝恒琛;谢成亚健康 2002
13.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 2002
14.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01)
1.王立国.部爱贤对亚健康含义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 2011(3)
2.冯丽仪.许军.罗仁.丘金彩.张金华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11(1)
3.斯日古楞.瑞图雅亚健康状态的蒙医辨证论治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2)
4.周雅芳.何剪太.张阳德.刘蔚东.孙维佳.曾强.谭家驹基于数学模型的中国亚健康特征评价方法与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0)
5.姜新春.许成平补益肝气治疗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的心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0(28)
6.李国强.李米环.李宏印中国汉族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与健康促进干预[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1)
7.韦文英.李明子.阎丽不同护龄护士工作压力与自测健康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26)
8.徐先伟.孙忠人.张淑岩针刺辨证分型调治亚健康状态4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09(5)
9.蔡文智.邓凌.陈美伦.鱼敏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9(10)
10.张金华.许军.黄季萌.冯丽仪.罗仁亚健康测量的定量化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09(11)
11.杨志敏.周雯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3)
12.黄海超.黄永珍亚健康状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论文]-天津护理 2009(1)
13.张雯.沈汝(木冈)孕产妇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9(3)
14.崔久荣.王志强.侯素云.刘巍负性情绪对亚健康状态的应付方式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
2008(23)
15.杨薇.叶蕾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8(42)
16.周郁.王冬梅.李力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8(20)
17.杨丽莎.王秋萍.周劲刚.李胜联.蒋冬香.苏元英.罗统梅亚健康状态HBV携带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8(2)
18.王志强.孙薇.吐达洪.王军.侯素云.徐红.王涛.郭玉珍北京市崇文区居民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5)
19.杨丽莎.王秋萍.周劲刚.蒋冬香.李胜联.苏元英.罗统梅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
20.许家佗.屠立平.费兆馥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对亚健康评价的分析与展望[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1)
21.张志明我院教职工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期刊论文]-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
22.张峰.李淑明.王志强亚健康与非亚健康状态的情绪障碍、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比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5)
23.姚菊峰.付菊芳.孙静.周静.郭艳.董怡.王芳亚健康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12)
24.陈淼.王静产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30)
25.胡先明.白丽霞.赵杰.李祥生.王丽燕.郭晓燕.梁渊.卢祖洵亚健康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7(2)
26.王月云.尹平亚健康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2)
27.胡文忠.朱宏勋.李文泉.范春琦北京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北京中医
2007(6)
28.刘日红.郭爱敏ICU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6(7)
29.杨丽莎HBV携带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四川中医 2006(5)
30.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何丽云.李文泉.胡镜清.高荣林.何良志.高颖.冯兴中.余学庆.白文静亚健康人群亚型症状特征初探[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5)
31.何倩.王玉荣.王增珍不同地域两所高中高二学生身心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06(3)
32.谭章云江门市新会区女性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33.王英.陈清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5(9)
34.于春泉.张伯礼.马寰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干预措施[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 2005(5)
35.谭莉.方玉桂老年亚健康状态分型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南方护理学报 2005(8)
36.于春泉.张伯礼.马寰亚健康状态主要类型及流行病学调查现状[期刊论文]-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5(2)
37.于春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学位论文]博士 2005
38.林桂珍.钟兰英亚健康的发生因素及其治疗[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4(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yy2004040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