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代表人物孔伋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10字

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10字

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鲁国(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是当时一个贫寒的贵族子弟。

孔子在年轻时就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游历各国,向各位统治者提出治国救民的建议,但并未得到重用。

于是他决定回到鲁国,从事教育事业,培养学生,传播自己的思想。

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个人修养和道德修炼,认为只有成为一位有德之人,才能够引导他人循循善诱。

他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学以致用,提倡实际的学习和实践。

孔子的学术思想和教育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体系,并影响到东亚各国。

孔子的弟子们编撰了他的言论和思想,成为了《论语》一书,对后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智慧和思想财富。

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被中国人民尊为文化偶像和精神指导。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

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

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

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

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

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

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

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资料简介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

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开创了一个思想核心为“仁”和“礼”的思想学派。

孔子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以子为姓,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孔子从小就刻苦好学,从他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老师时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够,选择不远千里地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追求学问的热衷。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 又练习了好多天,师襄子再次说道:“可以了,你已经掌握 规律了。”然而孔子仍表示:“不行,还未领会曲子的志 趣。”
➢ 又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师襄子觉得这次真的行了,可孔子 依旧觉得自己没把这首乐曲弹好。
➢ 最终,孔子经过反复的探究琢磨,体悟琴曲的内涵,一直到 他能在乐曲中看到文王的形象呈现出来,这才罢手。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的局面,成为开创私学的先驱。其 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当属“七十二贤士”。这 七十二人中,有许多人成为各国的高官栋梁,也为儒家 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学琴
➢ 孔子在学习上极为虚心,而且尤为刻苦。有一回,孔子跟着 师襄学鼓琴,曲名为《文王操》。孔子勤奋地练习了好些日 子,师襄子说:“可以啦。”孔子却说:“我虽掌握了此曲 的弹奏方法,但还没通晓其中的规律。”
(《论语·为政》)
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
3
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
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主要成就
1
语录汇编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 《论语》中。《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民”思想
主要成就
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
1
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史学思想,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
2
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二)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贫寒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三)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专心致志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薄弱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答复: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假如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四)周游列国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规范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人物生平贵族出身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圣人降世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孔子生平事迹简介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一、基本信息•姓名:孔丘(字仲尼)•生卒年: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籍贯: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职业: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二、背景与早年经历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又称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身世卑微。

据史书记载,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贫穷书生,母亲是孔子的父亲的妾室。

孔子自小聪明好学,早年师从于鲁国的一位有学问的老夫子,学习礼乐、音律和经史。

孔子对学问的渴望和求知的心态使得他逐渐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学业楷模。

三、教育事业和政治影响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教育公平和个体教育。

他提倡“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主张通过教育来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导整理成《论语》,记录下了他的言行和思想。

除了教育事业,孔子也关注政治,并试图实践他的政治理念。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孔子致力于寻求一种道德化的政治模式,提倡仁政和君主的德行。

他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宰相职位,但未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后来遭到流亡。

四、思想传承与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仁义和道德为核心,认为个人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伦理和教育,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理念的观点,并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的教导被后来的儒家经典所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准则之一。

直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孔子的遗产孔子在世时,虽然并未如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他的教育事业和思想影响远不止于此。

孔子资料

孔子资料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人物关系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创立儒家学说派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开创全新教育理念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本名:孔丘别称:孔子,尼父,孔夫子字号:仲尼所处时代:东周春秋末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出生时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去世时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主要作品:《六经》,《春秋》主要成就: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祖籍:宋国栗邑(今商丘市夏邑县)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徵在妻子:亓官氏尊称:孔圣人,大成圣至先师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信仰: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代表人物孔伋生平简介
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

孔子之孙、孔鲤之子。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儒家代表人物孔伋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孔伋,字子思,鲁国(今属山东省)人。

祖籍河南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终年八十二岁。

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

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

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孔伋的门人是孟子的老师,孔伋是孔仲尼的孙子。

孟子和孔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差了四代。

通过史书证实,孟子出生的时候,孔伋已经逝世30余年了,
但孟子还是受到了孔伋的影响。

孟子受教于孔子的门人,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做了孔伋门人的邻居。

孔伋门人就这样成为了孟子的老师。

孟子后来与他的门人一起写了一本书,书名和他名字一样。

它也是四书之一,与孔伋的中庸并列。

孟子还提出了仁政,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

其实孟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位都不显,直至宋朝。

后世称呼孟子为亚圣,他是儒学中除孔子外的第一人。

因为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两者有一些共通之处,就被合并称为思孟学派。

因为典籍的缺失,思孟学派也产生不断的争议。

尽管两个学派相互独立,在有一段时间里,两者是共存的。

但子思学派在缺少重要人物孔伋后,逐渐墨守陈规,没有提出新的学说。

孟子学派却不断提出新的论点,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所以孟子学派真正发扬了子思思想。

孟子能够成为儒派的楷模,跟孟母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孟母承诺给孟子吃猪肉,为了不失信自己的儿子,尽管家里的钱不多,但还是实现了自己对儿子说过的话。

孔伋的儿子孔伋的儿子叫孔白,他只活了47岁。

孔白的墓被葬在孔林,距孔子的墓不远,他的墓比他的父亲稍大一些,长宽约有30米,高约有5米,周围有红墙环绕。

孔白没有兄弟,也就是说孔家正统都是孔白的后代。

孔白字子上。

他的父亲孔伋在北宋徽宗年间,被追封为“沂水侯”。

元朝,子思又追封为“述圣公”,以后就被世人称为述圣。

关于孔白的父亲有一则小故事。

子思在卫国公手下做事,有一天,子思向君主举荐了一个人,那个人叫苟变。

他很会打仗,子思认为他有当司令官的潜质。

可是国君反对了,这个国君还是很好说话的,没有因为子思推荐了自己个不待见的人,就怪罪子思。

还向子思讲了反对的原因。

原来苟变当官的时候,贪小便宜吃了别人的两个鸡蛋。

卫国君对苟变的印象就变差了。

子思能言善辩,当然不会被卫君说服。

他打了个比方,说木匠用材料,也是讲合适不合适。

如果一根木材大体上是好的,仅有几个缺陷,那么木匠是不会把木材扔掉的。

现在正是打仗的时候,不能因为他贪了两个鸡蛋,就放弃他。

苟变就是卫国所需要的将才。

卫公被子思说服了,承认自己看的不够广。

这个故事就教训了我们做事要看大局,对苟变之流不要只看他们的缺点,也要多看看他们的优点。

如果你能有管理人的才能,你也就不怕养虎为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