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尔斯差别原则看我国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

合集下载

【doc】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

【doc】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

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7鬻成都大学(教育科学版)J.um日l0fcu啪it),(EdscV o1.21N0.1Jan.200r7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黄宇杨丽娟2(1.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四JII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JII成都6mo~s) 【摘要】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诸多教育的不公平,从而影响我国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有效逢径教育不公平不仅是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看待教育不公平及找出教育不公平的成因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关键词】教育公平;现象;成因【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44(2007)01—0O25—0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其外部条件(如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社会阶层,人口发展等)和内部因素(如教育资源有限,受教育者自身差异等)的双重制约,因此在界定教育公平时必须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和教育实际情况.在当代的公平观念研究者中,影响较大的是罗尔斯(JohnRawly),他提出了公平三原则:自由的原则,机会的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优先于第三个原则.这既体现了自由,又体现了平等,最重要的是没有忽_视差别这种事实,这就反映了"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公平基准,也就保证了最大的最小值,或者说,最好的最坏结果.罗尔斯这种公平原则已逐渐被人们认同,并运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公平的界定很有借鉴作用.当今社会,教育不公平现象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分类,典型的有:(1)中国十大教育不公平现象说: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意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2)教育资源不公平说:教育总投入不足,不足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学校分布,时间分布不平衡,已分配教育资源的不尽合理的使用政策.(3)教育全程不公平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下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妨碍教育自由,平等与忽视差距现象进行阐述,分析教育不公平现象.一,妨碍教育自由的现象及社会成因自古以来,自由教育作为一种理想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源远流长.自由教育是个历史的范畴,一方面,随着人类对自身发展,社会进步及教育内在本质要求认识的不断加深,自由教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伴随着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的不断挑战,带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色彩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实践呼声更加迫切.石中英先生认为:首先,自由教育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物,以人为工具的教育.其次,自由教育具有民主主义精神——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任何人的见解也都必须接受别人的质疑;现当代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大众教育,而不是一种精英教育.再次,自由教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但与此相悖的教育不自由现象在现实教育中处处皆是:学习方面有是否学习的不自由,选择学校的不自由,选择教育类型的不自由,如何学习的不自由,何时学习的不自由,选择学习地点(课堂还是课下)的不自由,为何学习的不自由,学习什么的不自由,延长或缩短学时的不自由等;管理方面有师生互选的不自由,师生参与教育管理的不自由,自我管理的不自由,教育资源平等利用的不自由等;生活方面有思想和表达的不自由,道德认识和实践的不自由,个性自主发展的不自由,交往的不自由;等等.石中英的自由教育精神界定中所提到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有很强的暂学色彩,同时也有很强的社会色彩,因此可以说教育的不自由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不自由.如果从社会学角度加以分析,教育不自由的成因如下:(1)弥漫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功利主义从根本上侵蚀了自由教育的精神,使得教育也染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2)社会分工与合作影响了专业教育内部的学生一般能力和广泛知识文化的习得,比如说文科学生不懂理科,学生只了解书本知识不知生活常识.(3)民主的思想没有能够在社会上和学校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教育民主的缺失.(4)社会在重视情感,意志,需要,信仰等非理性品质培养的同时,在相当大程度上忽视了理性训练的价值;或者相反.我们常常忽视自由是相对的,个人自由,社会自由,理性自由应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收稿日期]2oo6—04—27【作者简介】黄宇(198卜)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OO4级硕士研究生. 25-第l期2Ocr7年1月成都大学(教育科学版)No.1Jan.2O0r7实践中要有所侧重,而不是平均用力.二,妨碍教育平等的现象及社会成困假如说自由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前提,那么平等教育应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杨昌勇教授就说过"教育公平从本质上讲是维护公民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缩小发展差距本身就是在追求平等,追求教育自由,也是为平等创造环境.教育要平等,正如人要平等一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人们一贯的追求,但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却不能到达.目前我们前进到什么地方,什么成了我们前进的障碍?或者说现实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有哪些?本文试做一简单分类,如下:(1)不同区域的教育不平等.受经济,文化主要是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了东部和西部教育,沿海和内陆教育,城市和农村教育等事实上的不平等.(2)不同人群的教育不平等.主要包括民族间教育不平等,性别间教育不平等,不同年龄间教育不平等,弱势群体强势群体间(主要指社会阶层和学校内优差分层)教育不平等.(3)不同教育(学校)类型的教育不平等.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间教育不平等,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问不平等,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间不平等.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问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成因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探究教育不平等原因,可得出以下线索:社会混变(现代化因素与负面传统因素以及作为两者之产物的新旧体制, 以既相互耦合又相互冲突的形式共存于现代化进程中)导致与教育有关的社会失范(包括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如政策失范,法制不健全.流动人口,贫富差距拉大,社保不完善,功利主义,诫信缺失等),社会失范又导致与社会有关的教育失范(包括非教育乃至反教育的教育失范,反文化的教育失范.如功利教育,教育政策不科学,教育法制不完善,教育评价单一,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等),教育不平等正是一种教育失范行为.在诸多社会失范和教育失范行为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权力地位公平阶段;(2)能力公平阶段;(3)金钱公平阶段.如今,"能力"与"金钱"的结合,是大多数国家分配教育资源采用的主要方式.这实际上是以人的社会资源而不是以相对独立的教育因素为分配标准.权力,能力,金钱作为人们占有的社会资源,差距和不平等是固有的,即使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里也是如此.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有限的,教育实际情况也是复杂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有侧重地优先发展部分教育而暂不考虑教育平等不失为一种策略,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已造成的事实上的教育不平等,该怎样去消除?这种不平等是否已到了影响我国人民普遍提高教育水平即共同发展的程度?消除某些教育不平等是否更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有些领域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值得以牺牲教育平等为代价?再说,教育面前的不平等也不是必须的,结构性的, 不是一个"为此而存在的"教育运作的必要产物,而是各个社26?会群体为了维持自己教育利益(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利益) 而发起斗争然后发展为共谋产生的结果.教育场域与社会场域从一开始缔造时就是共谋的,进场后已获得教育场域空间的维持和扩大也需要场外社会资本的连续投入,退场时所伴随的不平等结果往往不被共谋的弱者发现,从而使弱者沾沽自喜,开始下一次的共谋,产生更多的教育不平等.可见场内外弱者的共谋是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另一重要社会原因. 三,错误对待教育差别的现象及社会成因教育平等虽是教育公平的核心,但平等强调"无差别",公平强调"无偏见".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异",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绝对的教育平等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杰斐逊就曾说过:"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真正的教育公平除了追求教育平等以外,还要做到承认个体差别并以不同的教育对待不同的人.但现实教育中常有不正确对待差别的现象,主要表现为:(1)忽视差别,以相同的教育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比如城乡统一教材,统一教育评价,统一教学方法等.这种忽视差别的做法带来许多不合理的教育后果,最重要的可能正如德国总统罗曼?赫尔佐克于1997年11月5日在柏林教育论坛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否认这一点,就是一方面忘记了那些杰出的天才,他们往往受到我们教育制度的妨碍;另一方面忘记了那些天赋较差的人,我们的教育制度不让他们完成任何学业"(2)没有忽视差距,但不愿缩短差距.(3)没有忽视差距,但没有能力缩短差距当今教育起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手段,也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方面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竞争.政府和许多个人都明白这一点.可是考虑诸多其他因素,最后都没有或不可能采取任何措施,听任差距存在.(4)加大差距,如重点,非重点的划分.地方保护招生.城乡二元教育等.错误对待教育差别的原因可以从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维度来探讨,本文侧重于对后者的探索.改革开放许多年了.我国的许多制度已发生了变化,但是观念的变化却是长期,反复的过程.计划指导,统一管理,平均主义的思想仍然在某些方面主导着我们,使得我们忽视了差别,搞一刀切的教育,甚至是把高的教育拉下来,而不是保证把所有的教育都办好;还有一种差别现象就是落后者自己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差距.农村有些学校,明知道学生英语水平差,不适合现行英语教学,但仍然是按部就班地教下去.学生考试均分只有30几分,但仍然是教了高一教高二,然后教高三,学生则新的没学到,旧的却忘记了.更滑稽的是高考后却要去和城里的学校比平均分,比升学率,比不了后,老师便被安排去学城里的,重点校的"先进"教学方法.当然忽视差别,统一对待,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来说.省去很多麻烦是合理的;但这种合理只是政府的合理,管理者的合理,强势群体的合理,决不是受2.牟月黄宇杨丽娟: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No.1Jan.2O07教育者的合理,弱者的合理,发展落后者的合理.按照冲突论的解释,不平等是由强大群体对弱小群体剥削的结果,强大群体能够保持其权力是因为现有社会设置反应了他们的利益.强大群体当然不愿意缩短教育发展差距,相反却要加大差距.所以如果不强调现有社会设置的改进,只是从教育内部找原因,教育发展落后者永远也没有能力缩短差距,反而会加长落后距离.那么现有社会设置有哪些问题呢?从历史的视角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伴随产物之一必然是教育差距;从经济的视角看,政府对落后教育的投入连最低"下限"都未达到;从法治的视角看,作为弱势的教育未能享有法律上的公平;从管理的视角看,落后教育始终未解决谁负责,应该负什么"责",国家,教育系统,学校,家庭,受教育者个人权责不明.按照功能主义理论的解释,差别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事实上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也是必要的持此观点者认为只要机会均等,就是机会公平.只要公正.没必要消除差别;差别是必要的,考虑差别会妨碍效率.在有些情况下,保持差异,差距.反而是一种公平.杨昌勇教授也曾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的社会公平和市场公平;教育的社会公平以"平等"为其内核,教育的市场公平以"不平等"为其内核."教育机会平等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共享教育机会,即从总体上来说每个受教育者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教育机会; 二是差别机会,即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可能是完全相等的,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别."本文无意于讨论差距的合理性,更不敢因为差距的合理就认为它是必要的而不需缩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相关条文就强调了补偿(帮助弱势群体,缩短发展差距)原则.美国甚至出现了补偿原则的极端运用.反向歧视:通过平等主义而实现公正的一种努力,让教育公平中处于相对不利位置的人优先享有教育,以弥补这种不利.按照场域理论,发展差距是由不公平的特定教育环境造成的.由于现有社会结构的开放程度不够,导致社会向上流动难.所以发展落后者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内部动力,满足于落后状态.不愿缩短差距.表现为:主观上不去争取应有的教育利益的缺席行为;客观上加大了发展差距,更有利于强势群体的共谋行为.这种缺席行为可以理解为不在场或不正常退场,共谋行为可以理解为联合建场.四,结语没有绝对公平.从哲学角度来看,事物总是运动的,变化的,差别是绝对的.平等是相对的.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差别永远向平等靠近,至于什么时候最接近平等,不能判断,正如科尔曼所说"只可能是一种接近,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另外,公平也离不开主体的价值评价.人们的经济地位和利益归属不同,决定着人们对公平的判断也不同,所以什么是公平,没有绝对定论.它只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参考文献】[1]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Oo5.[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钱民辉.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o4.[4]马维娜.局外生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o3.[5]张义兵.逃出束缚E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石中英.自由教育三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2O03,(1).[7]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1.(3).[8]杨东平.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J].东方文化,2OOO.(6).[9]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OO2,(1).[1O]李慧.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关系再探[J].教育与经济,2000,(3).[11]范先佐.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OO2,(3).[12]【美】戴维?波普诺着.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3]【美】约翰?罗尔斯着.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4]杨昌勇.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平——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学术研究,2003,(2).综上所述,我们从教育公平自身要素分析可以得出教育FromtheThreePrincipalsofFairTalkabouttheUn筋rPhenomenainEducationandItsSocialCourseHlIAGNYuY ANGLi—jtlfll'l(SichuanNormalUniversity,SichuanCh~du,61006S)Abstract:Asthesocietvisintheperiodoftransitiontalotofunfairphenomcllacomeout.Itlead stheunfairtldngsintheeducatiOilfieldandaffectingonthepeople'8educationgh嵋.Faireducationisthebasic0ffairsociety;itistheeffectwayofimprovingpeople'8livingcon di-fion.Itisnotonlyaneducationphenomenon.butalso8socialphenomenon.Itisthebigissueinf rontofusthathowtOtreattheunfaireducationandfiIthecause0fit.Keywords:faireducation;phenomena;cause27?。

浅议我国当前教育正义实现 ——从罗尔斯《正义论》的视角

浅议我国当前教育正义实现 ——从罗尔斯《正义论》的视角

浅议我国当前教育正义实现——从罗尔斯《正义论》的视角摘要:罗尔斯的《正义论》认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正义,并且认为正义可通过对主要社会制度的修改来调节社会各领域中不平等现象,并解决不平等问题。

改善不平等现象对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是罗尔斯笔下正义的主要功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变革时期,由于缺乏实践所得的经验和理论指导,当前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中存在许多不够正义和平等的现象,应通过借鉴正确的理论,积极采取措施使我国的教育更趋向于正义。

关键词:正义论;教育;正义无论是发达且相对制度较为完善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正处于变革探索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在其各个领域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

要解决这些不平等需要通过逐步改革来实现,而在原有领域中的重新建构的重要价值与原则正是正义的内涵所在。

只有在正义原则规范下的变革才是合理的,教育领域中的变革亦是如此,是由教育正义规导下才能完成。

罗尔斯曾说,正义是处理社会压制和不平等事实的根本理念,是社会变革需要不断唤醒的价值诉求。

由此可见,正义在广泛社会领域的重要性。

一、内涵视角下的正义与教育正义什么是正义?“正义”这个名词及概念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正义”不仅用来描述人的行为准则,更用于评价人的行为尺度。

到了近代,在西方一些思想家的著作里,“正义”更多地被赋予一种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专门评价社会制度是否合乎道德标准。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真理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因此,许多法律和法规,无论多么高效及有序,只要它是不公平的,必须进行改革或废除。

尽管人类活动在不断的演进,但社会的主要价值和正义是不能妥协的。

正义不仅是维护公共生活和促进合作的公益性,更要在有序的环境下,以保护公众的生命。

因此,政治正义和社会正义的首要价值是正义的,政治改革亦是如此,政治的方式必须表现出正义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正义与社会正义是属于同一类别的正义,教育公平是不同于覆盖面广的正义概念,教育正义存在于这种独特的业务领域。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这些不平等是对最不幸的人群有利的。

这一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公正和分配正义的理论中,被视为对不平等的某种程度上的正当化。

对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也存在着一些批判和争议。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探讨。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包括两个要素,第一是每个人在自由的公平竞争之下均有机会,第二是不平等只有在造福最不幸的人时才是合理的。

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纠正社会中不公正的现象,理想情况下是通过合理的机会公平和资源再分配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在罗尔斯看来,一个社会的不平等必须使得最不幸的人在整个社会中的境遇得以改善,这是对社会公正的一个基本要求。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批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的人对于“最不幸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在实际情况下,很难界定谁是“最不幸”的人群。

而且,在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不平等,比如财富、地位、权力等,而且这些不平等之间也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

要将不平等的利益转移到“最不幸”的人群身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并未涉及到对不平等的实质性限制。

在实际中,这种限制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不进行实际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干预,不平等是很难被有效地纠正的。

在现实中,贫富不均、社会阶层分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需要通过政策和制度来推动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批判还包括了对其理想社会构想的质疑。

对于一个理想的社会构想,需要将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分配给每一个人,但实际情况中,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平等的。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公共服务等,在实际分配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等。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并未能够充分地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批判还体现在其理论模型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上。

在其差别原则中,并未对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提出具体方案和政策。

这就需要对差别原则在实际中的运用进行更为精细和具体的考量,而这需要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从罗尔斯“差别原则”审视灾区高考倾斜政策

从罗尔斯“差别原则”审视灾区高考倾斜政策

熟 能 生 巧 ”是 一 条放 之 四海 皆 定 国家将 单独增 加招生 计划 ,专 门用 况 下 ,适合 于最 少受惠 者的最 大利益
成 立 的 法 则 , 英 语 听 力 的 训 练 也 不 例 于 招收玉 树地震 灾区考 生 。对 灾 区高
( 别 原则 ) ; ( )依 系于 在 机会 差 2
在跟 电影学 英语 时,多数 人走 入只 看 不听 ,或只 听不看 ;只泛 不精 ,或 只
精不 泛的误 区 ,以致看 了一些 英文 电 影,但是听和 说却没有本质 的提高 。
2 文 化 差 异 .
从罗尔斯 “ 差别原则”审视灾区 高考倾斜政策
◎张 帆 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从 这 种 认 识 出 发 , 罗 尔 斯 进 一 公平 是人类 不懈 的追求 ,也是我
每个人从 出生开始就存在着能力、 罗尔斯是 当代美 国著名 的政治哲 性格 及爱好 等各 方面 的差别 ,一味 的
多方面 的 ,应 注意 情感状 态 、基础 语 学 家 ,他 在 17 年发 表 了震 惊西方 学 去 强 求 绝对 平 等 ,这 是 不现 实 的 。 91
言知识 和文化 知识 对听力 的影 响和 作 术 界 的力 作—— 《 正义 论》 。提 出了 罗尔 斯 针 对 于 此提 出 了差 别 原 则 , 用 。根 据这些 特 点来加 强英语 教学 的
语 言 是 文 化 的载 体 , 特 定 的文 国构 建和 谐社会 的基石 ,而 高考是进 步在 “ 原初 状态 ”和 “ 知之幕 ”的 无 化产 生各具特 色 的语言背 景 。英语 听 入 高等教 育 的门槛 ,是 高等 教育公平 两个 假设前 提下 ,通过几 次过渡 性 的
力 教 材 中的 文 章 有 很 多 是 欧 美 人 撰 起 点的重 要体现 。因此 , 高考 的公平 陈述 ,提 出 了至 今颇具影 响力 的两个

试析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当代价值

试析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当代价值

试析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当代价值提要:在罗尔斯《正义论》阐释正义的两个原则中,差别原则体现了其正义论的精髓所在。

但正是这一原则受到了极端自由主义和激进平等主义等思潮的尖锐批评。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特别是“差别原则”,对于我国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罗尔斯;差别原则;《正义论》;当代价值罗尔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他一生学术研究的重点即是被哈耶克称为“幻想”的社会正义问题。

1971年,罗尔斯出版了他的《正义论》。

他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同时试图复兴契约论传统,并以新契约论观点形成对正义的判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个核心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正义的两个原则。

所谓正义及其原则就是那些“支配权利与义务的分派,调节社会与经济利益的分配”的理想原则。

[1]这些原则是在他所假设的原初状态下,人们透过无知之幕进行反思平衡,于众多的原则中沟通与比较选择出来的。

通过许多复杂的推论,罗尔斯将这两个原则最终表述为“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其中,第一个正义原则实际上是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个原则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

总之,罗尔斯正义原则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

”一、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解读尽管差别原则在序列中位于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后,但其重要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精髓与独到所在,正是它使罗尔斯的正义观与极端自由主义和激进平等主义划清了界限。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教育制度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教育制度
上发展 。
平,区域之间的不公平, 尤以城乡不公为甚。无 . 庸置疑,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是我国现存教育制度
下的 “ 最少受 惠者” ,因而必须引起我们 的关
注。
可见,在以 “ 分级办学”的主导思想下,农 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经费保障政策在理论上是平 等的,在实践中却是 “ 分离”的,不平等的,体 现的依然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城乡 “ 二元”结 构 ,城市农村分而治之的教育政策并未改变。 就区域之间来说 ,教育经费问题也存在很大 差距。当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 “ 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候 ,很多欠发达地 区却因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到了义务教育的实施。 据20 5年7月4 日 《 0 中国教育报》第4版 《 西部普 九: 任重而道远》报道: 重庆、广西、四川、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 机会的公正平等原
则) 。 川
罗尔斯 的两个正义原则用于社会 的不 同方 面, 其中第一个正义原则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结构 中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部分,实际上是要求平等 地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个原则用以处理关 于社会和经济利益的部分 ,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
按优先次序排列的内容来体现: ( )不论种族、 l 性
2008年第4 期
1总第142期 )
跳 么扒有 论 些
T H E M O D E R N E D U C AT I O N J O U R N A L
N o.4, 2008 General, 142 No.
教育管理研究
从 罗尔斯 的正义原则 看我 国教 育制度
肖广军
付 要」 商 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 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出 发,可以推演出 教育制度 的正义原则。然而从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课程政策和高考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可以看 出, 我国教育制度既存在正义性,也存在着非正义现象。分析教育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为 了 更好的建设或完善,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 发挥更大的正面功能。 [关键词】罗尔 斯; 正义原则; 教育制度; 非正义性; 最少受惠者 [作者简介』肖 广军,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 教育 科学学院 ( 河南 新乡, 3 0 ) 5 407

让弱势群体拥有更多的机会——以罗尔斯公平机会原则为视角

让弱势群体拥有更多的机会——以罗尔斯公平机会原则为视角
原因。
差 距 扩 大的 现 象。 在按 劳 分 配为 主 体 多种 分 配 方 式 并存 的 制 度 下 , 高 收 入 者 充 分 利 用 自己 的优 势 增 加
公 平 的机 会 , 他们 将 很 难 走 出贫 困 的 怪 圈。 掉 贫 穷 的“ 子 ” 目前 , 摘 帽 。 “ 富二 代 ” “ 、 穷二 代 ” 甚 至 “ 富三 代”“ 、 穷三 代 ” 的 出现 就 是 一 个有
下 , 每 一 个成 员都 能得 到 实 际利 使 益 。他 所 强调 的 是 平 等 分 配 , 不 而 是 平均 分 配 , 种 平 等 包括 机 会 平 这
等。 不 难看 出 , 尔斯 的机 会 公 平 罗
产权 制度 存 在 缺 陷 , 么社 会 中就 那 会 有 一 部 分 人 因 为这 种 财 富 和权 利 的 分 配 不平 衡 而 处 于 弱 势地 位 。
者” 罗尔斯认 为,最少受惠者” 。 “ 是 指与 某一 “ 定的社会 地位 ( 特 比方
为现在弱势群体的共同心声。 改革
开放以来。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的发 展 ,生产 效率大大提 高 ,人 民的
生 活 水 平得 到 很 大的 改善 ,但 与
此 同 时 。地 区的 差 距 、 贫 富 差 距
社 会 权 利 的 划 分 。 果 分 配 制 度 和 如
依 赖 积 累起 来的 财 富 资 本 。 由此 , 社 会 强 者 可 凭 借 财 富 资 本 的优 势 占据 更 多的社 会 财 富 , 而社 会 弱 势 者 则 只 能 长期 处在 弱势 状 态 下 。 社 会 强 者 也 必 然 拥 有 更 多 的发 展 机
部 分 群体 ,我 们 称 之 为 弱 势 群
体 。 而 弱 势群 体 的 产 生 并 非仅 仅

关于我国教育救助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教育救助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教育救助制度的思考【摘要】我国教育救助制度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对贫困家庭教育救助的政策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救助的投入以及提高教育救助制度的可持续性等措施。

教育救助制度不仅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平等的重要工具。

我国教育救助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不断完善教育救助制度,我们将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推动社会的公平发展。

【关键词】教育救助制度、我国、思考、重要性、现状、实质含义、问题、政策建议、投入、可持续性、完善、社会公平、结论1. 引言1.1 教育救助制度的重要性教育救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那些缺乏经济条件的家庭和个人获得教育机会,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救助制度的建立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和竞争力。

教育救助制度还可以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的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教育救助制度也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教育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教育救助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力度,完善制度,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推动社会公平与进步。

1.2 教育救助制度的现状教育救助制度的现状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教育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助、社会团体的捐助以及个人的志愿行动等多种形式。

目前,我国的教育救助制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教育救助制度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救助制度相对完善,资金充足,而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制度则面临着资金短缺、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地区间教育机会的差异化。

我国教育救助制度在政策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救助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导致了一部分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获得应有的救助。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其意义一、对罗尔斯“正义”概念的解析对于罗尔斯的“正义”应分别从前后两个时期进行考察,即《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

罗尔斯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因此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即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

(一)罗尔斯“正义”概念提出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面临着种种矛盾,诸如陷入越战泥潭,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来化解冲突,这就为罗尔斯提出“正义”的概念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在学术领域,美国当时深受分析法学的影响,大多数人深陷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争辩之中。

为了挽救政治哲学的萧条局面,必须要有一种理论来取代功利主义思潮,这也促使了罗尔斯“正义”概念的产生。

(二)罗尔斯“正义”概念的基本容罗尔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正义”的概念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针对分配的正义而提出来的。

它将洛克、卢梭和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西方社会的道德价值,反对西方社会传统的功利主义,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美德;非正义的法律制度即使有效,也应加以修正和清除。

他还认为正义与社会合作密切相关,制度层面的正义原则和个人层面的正义原则应当有所区别。

制度层面的正义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与他人自由相一致的最广泛、最全面、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权利和政治权利;二是差异原则,即应当使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安排,既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符合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

(三)对罗尔斯“正义”概念的评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实际上存有矛盾,他强调最大平等自由的同时,又用差别原则加以限制,显然这两方面是不一致的。

差异原则的背后意味着一些不正义的存在,违背平等自由,可能对美国的上层社会人群带来严重的损害。

笔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虽然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在与社会契约论的结合中实现了对自由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

罗尔斯正义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

罗尔斯正义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

罗尔斯正义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摘要: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从公平正义入手,系统的论证了自由与公平,机会与结果等问题。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不仅对西方的现实做出反思,而且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正义公平高考移民机会平等“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从遥远的古希腊到现今,正义观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但依旧是人们的追求。

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曾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世界生存,又有什么价值?”。

一、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概述针对美国当时的社会危机和功利主义正义观,1971 年,罗尔斯写成了《正义论》一书,提出了一种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即”正义即公平”理论。

罗尔斯将其”公平的正义”的一般正义观表述为:”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对公平、正义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他的正义二原则。

第一个正义原则是: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

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第一原则保证了人们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

罗尔斯认为正义的核心就是平等,在他看来”正义即公平”。

具体来说,”公平”是指社会权利、利益的公平分配。

罗尔斯把社会成员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统称为基本利益。

可见,平等地享有自由权利,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首要原则。

第二条原则简称为差别原则。

它规定了经济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不平等权利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要求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应该对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人最有利。

这条原则实质是要求国家应对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差别予以调节,使之最大限度地改善最差者的地位。

从约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视角浅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从约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视角浅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从约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视角浅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政策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约翰·罗尔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以其对正义的深入研究和独特 见解而享誉全球。他的“正义原则”理论对法律、道德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 响。在此,我们尝试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少数民族高考加 分政策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基本内容
一些人认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减轻他们的入学 压力,帮助他们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加分政策会 导致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因 此,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这项政 策的重要性,它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也应 该到这项政策的负面影响,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等。
基本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项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其中最突出的是 加分的滥用和不公现象。有些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加分资格,影响了考试的 公平性和公正性。此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有 所不同,这种不加区分地实行加分政策也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
基本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该继续坚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 向,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审核 和监督,确保他们真正符合加分条件;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防止加分 的滥用和不公现象的发生。此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 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一、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重 要性和意义
一、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国家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促进各民 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 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罗尔斯正义原则下高校贫困生教育的伦理困境

罗尔斯正义原则下高校贫困生教育的伦理困境

大问题。而高等教育的公平理所 当然 地 包 含着公 民能够 自由平 等地享 有 当时 、
当地 的公 共 教 育 资 源 ,享 有 公 平 的教 育 机 会 、公 平 的 教 育 过 程 、公 平 的教 育 结
机是教育他们注意勤俭节约 ,但这样 的
规定 显 然有 失 公 平 。
( ) 于收 费 的平 等 问题 需要 认 二 关
见 ,按 时缴 纳学 费是每个学生 的责任 和 义务 。 在非义务教育条件下 , 学生应该缴
纳 部 分 培 养 费 , 能 因为 是 贫 困生 , 缴 不 不
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 惠者 带来 补偿利益 的不平等分配 ,任何人或 团体 除非 以一
贫 困 生 的认 识 和 定 位 问题 。贫 困生 的 贫 困是社 会发展 过程 中必然存 在 的现象 , 学 生 的 贫 困 不 是 个 人 的 问题 ,没有 对错
【 关键词 】 罗尔斯正 义原则 贫 困生
教育 伦 理 困境
【 文献编码 】 o 1 . 6 Qin 40 d i 0 99 .s. 5 — : 3 s0
量我 们 如 何 处 理 高 等 教 育 公 平 智 慧 的 重
伦理学的重要转 向, 成为伦理学发展 的重
要 风 向标 。 他在 进 一 步概 括 以 洛克 、 梭 、 卢
康德为代表的契 约论思想的基础上 , 使之 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 的“ 公
平 的正义 ” 论 。 认 为 , 将 选 择 的原 理 他 各方 则 是 处 在 一 种 “ 典 式 序 列 ” 1 i lr 词 ( x ao— ec d r中 的 两个 正义 原 则 , 一 个 原 则 是 平 e) 第
的学生 ,这些学生 由于种种原 因而陷入

教育补偿与教育公平的辩证思考(全文)

教育补偿与教育公平的辩证思考(全文)

教育补偿与教育公平的辩证思考[ [ [DOI]1013939/jcnkizgsc20XX070231 教育补偿难以促进社会公平以教育补偿来维护社会公平是公正理论大师罗尔斯的重要思想。

他认为作为正义的公平原理包括两个层次的三个原则:第一层次为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层次为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并提出,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优先于第三个原则。

通过这三个原则,罗尔斯期望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同意那种能够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个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对于罗尔斯的这种公正,学者们通常把它称作事实上的平等,也就是结果的平等,即对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使用不同尺度,是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最终都获得同样的生活。

而要使先天不利者享有和先天有利者同样的生活,那么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先天不利者实施补偿教育,以使先天不利者通过教育方面所获得优势猎取与先天有利者同等的生活机会和条件。

科尔曼曾经对罗尔斯的公平原理提出质疑,他以对美国教育机会均等的调查为基础指出,教育行政所能够操纵的教育资源在人种间并不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平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表达及其教育行为等作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条件,却存在较大的人种间的不平等。

首先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各项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其次是学生在所属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最后才是学校条件。

据此,科尔曼认为,依据罗尔斯的公平原理,必须对影响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资源进行再分配,而这就要求把所有的资源置于公共治理之下。

这显然是一种理想主义。

尽管科尔曼在这里用“平等(equlity)”偷换了罗尔斯的“公平(justice/equity)”,但是他所指出的罗尔斯公平原理所存在的问题却是存在的。

基于罗尔斯的正义观看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基于罗尔斯的正义观看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作者 简 介 : 郭欢欢( 1 9 8 5 一) , 女, 河 南洛 阳人 , 兰 州商 学 院 陇桥 学 院 ( 甘 肃兰州 7 3 0 1 0 1 ) 思 政 部 助教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0


罗尔 斯 正 义 观 概 述
合 作 的条件 ,这 就 是要 有 一个 社会 成 员 一致 通 过 的
发展 的差 距 逐步 缩 小 ,使 由于 家庭 贫 困而导 致 的 代 际传 递 逐步 得 到消 除 。从 而为 实 现每 个 人 自由而 全 面 的发展提 供必 要 的基 础性 条件 。同时 , 实现 教育 公 平也 体 现 了全体 人 民共 享 改革 开 放 的 巨大 成果 的 良
好局 面 , 关 系 到我 国社 会发 展 稳定 的大局 . 是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基 础
基于罗尔斯 的正 文观看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郭 欢 欢
摘要 : 教 育是 国 家发展 的基 石 , 教 育公 平是 实现 社 会 公 平 的 “ 最伟 大 的 工具 ” , 是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的 关键 。但 是 目 前 我 国在 实现 教 育 公 平 上 仍 然 存 在 很 多 问题 , 急 需 一种 公 平 正 义 的理 论 作 为指 导 , 而 罗 尔斯 的 正 义 观 恰 恰 为 我 们 解 决
二、 罗尔 斯 的 正 义 原 则 与 教 育公 平 的 关 系
在2 0 0 7年 的政 府工 作 报 告 中 ,温 家宝 就 提 出 . “ 教 育 是 国家发 展 的基 石 , 教 育公 平 是重 要 的社 会 公 平” 。 2 0 1 0年 7月 1 3日全 国教 育工作 会议 上 , 温 家宝 强调 , “ 教 育公 平 是社 会公 平 的重要 基 础 ,是 最 基本 最 重 要 的公 平 , 是实现社会公平 ‘ 最伟 大 的工 具 ” ’ ,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对我国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的启示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对我国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的启示
的。 它 改 变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的 目标 , 使 整 个 制 度 结 构 不 再 强 调 社
会效 率和 专家治 国的价值 。我们 这样就 看到差 别原 则实 际上
代 表 这 样 一 种 安 排 : 即把 自然 才 能 的 分 配 看 作 一 种 共 同 的 资
偶 然 因素或社 会 力量 的相对 平衡 所决定 的状 态 。 这样, 作 为公
有 自己鲜 明特色 的一个 原则 。 为 了 让 人 们 能 够 选 择 其 正 义 原 则 ,尤 其 是 接 受 其 差 别 原 则. 罗 尔斯 用新 契 约论 即“ 原初 状 态 ” 进 行 论 证 。 在 原 初 状 态 中。 契 约 各 方 的 目 的是 要 达 到 一 套 正 义 原 则 , 而 国 家 的 建 立 需 要 依据 这套 正义 原则 。罗尔 斯在 《 正 义论 》 中 这 样 定 义 原 初 状 态: “ 它 是 一 种 期 间 所 达 到 的 任 何 契 约 都 是 公 平 的 状 态 ,是 一 种 各 方 在 其 中都 是 作 为 道 德 人 的 平 等 代 表 、选 择 的 结 果 不 受
善 那 些 不 利 者 的状 况 的条 件 下 从 他 们 的 幸 运 中得 利 。 ” 二、 基 于 差 别 原 则 的 社 会 最 低 保 障 制 度 在罗尔斯 看来 , 差别 原则所 涉及 的人 际比较 , 并 不 是 两 个
依据为: 首先 , 它 是建 立社会 合作 体系 的需要 。每 个人 的福 利
都 依靠 着一个 社会 合作 体系 , 如果“ 我 们生活 在一个 当我们 遇
到 困 难 时 就 可 能 指 望 其 他 人 帮 助 的 社 会 中 , 这 样 一 种 公 开 知
识 本身 对社会 合作 就具 有一 种很 大的价 值 。” 其次 , 人 本身就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1. 引言1.1 背景介绍John Rawls (1921-2002) 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契约论的先驱。

其著名著作《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别原则”(difference principle),被认为是建立在普遍公正和平等原则之上的社会分配原则。

差别原则要求社会中最不幸的人群的利益应当优先考虑,即财富等资源分配应当让最不幸的人获益最大化。

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探讨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并提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对现实社会政策的启示和反思。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全面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原则,推动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的实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从而揭示其在道德理论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差别原则的概念和实际运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正义和公平领域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结构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差别原则在现实社会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其在面对不同社会问题时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研究和批判,可以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参考。

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社会正义和公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发展。

1.3 研究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不平等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不同的政治哲学家提出了各种对待不平等的原则,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约翰·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研究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对于我们深入探讨社会公正、平等和公平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政治哲学家对待不平等的观点和主张。

理解差别原则的内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比较不同的公正理论及其实质差异,进一步推动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差别原则下处境较差者的问题及出路

差别原则下处境较差者的问题及出路

差别原则下处境较差者的问题及出路作者:周乐铨孙兆寅来源:《西部学刊》2023年第21期摘要: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阐述了他对社会、正义独到的理解,并关注到了社会中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平等现象。

罗尔斯主要通过机会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来尝试解决这种不平等,其中差别原则要求在追求公平的前提下对最不利者做出一定的补偿。

但差别原则较少关注各类人处境的比较问题,在最不利者摆脱最不利的处境之后,难以进一步地发展。

处境较差者的后续发展问题,引发了科恩对差别原则的质疑与批判。

建立更加互惠的公平,要求最有利者在互惠理念中其行为最利他,这能为处境较差者改善境况提供持久的出路和动力。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论;差别原则;处境较差者;互惠中图分类号:D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21-0067-04The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the Poor Under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ceZhou LequanSun Zhaoyin(School of Marxism,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Abstract: In A Theory of Justice, Rawls expounds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and justice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evitable inequality in society. Rawls tries to solve this inequality mainly through the equal opportunity principle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in which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requires that some compensation be made to the most disadvantaged under the premise of pursuing fairness. However,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pays less attention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tuations of various types of peopl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further after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re no longer the most disadvantaged.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the less advantaged has caused Cohen to question and criticize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Establishing more reciprocal fairness requires the most advantaged to act the most altruistically in the reciprocity concept so that the less advantaged can further develop.Keywords:Rawls’ theory of justice; principle of difference; the less advantaged; reciprocity concept公平、正义应当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道德,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也应当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愿望。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改变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启示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改变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启示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改变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启示X解玉强,张海滨(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思想精髓在于两个正义原则的提出及系统、缜密的逻辑论证,提出了正义社会的理想模式,使社会资源和自由体系的分配更加合理。

面对我国转型时期带来的严重的贫富差距现状,应汲取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的思想资源,科学、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原则;贫富差距;弱势群体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1X(2009)01-0030-04The Enlightenment of Rawls.Principles of Justice inNarrowing Wealth G ap in ChinaXIE Yu-qiang,ZH ANG H a-i bin(Suzhou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uzhou215009,China)Abstract:Rawls.theory of justice has a 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Its essence lies in tw o principles of justice.H e proposes the ideal model of social justice that makes social resources and freedom system distributed more reasonably.Facing the serious status quo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our country.s transitional period,we should learn from Raw ls.principles of jus-tice to mitigate this contradiction effectively,protect vulnerable groups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Key words:Raw ls;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vulnerable g roups约翰#罗尔斯(1921)2002)美国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政治哲学家,一生致力于自由、正义的研究,关心弱势群体的幸福和生存现状。

罗尔斯“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启示

罗尔斯“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启示

罗尔斯“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启示【摘要】罗尔斯提出的“差别原则”强调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追求社会公正与公平,对于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存在着不公平与不平等现象,需要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一问题。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强调在分配财富时要考虑最劣势群体的利益,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照顾和支持。

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公平,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通过遵循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可以帮助中国建立更加公正和平等的财富分配机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

【关键词】罗尔斯,差别原则,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内涵,现状,启示,建议,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应用。

1. 引言1.1 介绍罗尔斯“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性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指在社会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经济差距,但这种差距应该对最不幸福的人员的利益产生最大的好处。

在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引入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提供了一个公平和合理的标准,以衡量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是否公正。

中国社会中存在着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一些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而另一些人却陷入贫困。

通过应用“差别原则”,可以让社会更加关注那些处境最不利的人群,确保他们也能分享到社会的财富。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能够引导中国社会更好地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的目标。

在当前中国社会,一些特权阶层享有过多的财富和权力,而普通人却面临着贫困和不公平待遇。

通过遵循“差别原则”,可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实现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

引入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遵循这一原则,可以实现更加公正和合理的财富分配,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内涵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指在社会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差距和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它必须使最不幸的人群获益,即通过差别原则能够改善最低限度福利水平的人群的处境;这种差别必须对任何人造成的机会均等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产生积极影响,即这种差别不应因为不公平或不合理而带来不公正的结果。

经济发展公平性的衡量--基于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处理

经济发展公平性的衡量--基于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处理

经济发展公平性的衡量--基于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处理摘要:如何衡量和判断经济发展的公平性一直是规范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罗尔斯差别原则,通过和基尼系数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罗尔斯评判标准、罗尔斯改进和罗尔斯比较指标,尝试将差别原则理论应用于实际场景,采用“比穷”的方式,来构建经济发展公平性的评价体系。

这些评价方法的提出,不仅对于如何衡量经济发展公平性提出了新的思路,现实应用中也有助于提醒各国政府关注弱势群体的经济境遇改善,并且还可以为我国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指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公平标准基尼系数罗尔斯主义差别原则贫困标准线A measure of the fair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ing based on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ABSTRACTHow to measure and judge the fair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normative economics research. Based on the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awls criterion, the Rawls improvement and the Rawlsian coefficien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Gini coefficient. By comparing indicators, trying to apply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theory topractical scenarios, a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comparing to poor",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fair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posal of these evaluation methods not only puts forward new ideas on how to measure the fair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s to remind governments of various countries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t can als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how to establish social indicators of common prosperity.Key Words: fairness standard;Gini coefficient;Rawlsism;difference principle; poverty standard line;一、引言效率和公平是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始终追求的两大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完善的关键因素,但是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却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两难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罗尔斯差别原则看我国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摘要弱势群体与我们国家、民族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

他们人口多,就业少,收入低,流动性大,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关怀和公平对待。

本文从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公平正义”原则中的“差别原则”出发,提出建立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是我国社会现实的强烈吁求,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公平的理性诉求。

对于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不平等的政策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创新制度,完善法律,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救助网络并加大教育财政补偿力度,积极促成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教育领域弱势群体利益补偿机制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差异原则;弱势群体;教育公平;补偿机制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Vulnerable Groups in China from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ABSTRACT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group has a large population with fewer jobs, lower incomes and higher mobility, so our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need focus on them and treat them on an equal footi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from American philosopher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recommending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is the strong appeal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the self-improvement of educatee and the rational demand of education equity. 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t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 We should renew our concept and deal with inequality by unequal policies. It is urgent to innovate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aw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Besides, building a diversified network of social assistance and making efforts to enlarge educational financial compens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ll these suggestions are constructing strategies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 gain equality.Key words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vulnerable groups,education equity,compensation mechanism公平是人类社会一直孜孜以求的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已成为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在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由此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中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教育公平实现中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的有关探讨也理应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

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从社会的基本结构出发,提出了关于“正义”(即公平)的两个基本原则:自由权利优先原则和差异原则,寻找在坚持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减弱不平等,并且尽最大可能保障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基本需求。

下文笔者将试图从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出发,在对教育领域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的建构策略,以减少教育不公平。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差别原则差别原则是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1971)中提出的“正义的两个原则”中的分支。

第一原则强调人们拥有基本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第二原则规定了人们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即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分配,称为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罗尔斯认为,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应该把维护自由平等的视线放在社会“最不利群体”(the least fortunate group)身上,并作为思考问题的立场和原则。

差别原则包含着某种平均主义,也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潮的某些倾向,最基本的就是“平等的倾向”,差别原则意味着补偿原则。

“补偿原则”认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的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①。

这个观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遵循这一原则,较大的资源可能要花费在智力较差而非较高的人们身上,至少在某一阶段,比方说早期学校教育期间是这样。

”②也就是以形式上的不平等获得实质的平等。

(二)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③。

“弱势”总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从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赢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机会的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通常把社会上的各种利益群体分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

其中,弱势群体一般是指由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而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是“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④而教育领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致使在教育活动中获取和占有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利方面总是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社会群体,如有学习困难的智障和残疾儿童、低收入家庭子女、少数民族学生、流动人口子女、边远地区儿童、女性学生、贫困大学生等。

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它的成因既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前者如性别差异、先天或后天残疾等,后者如社会歧视;第二,它是一个相对于社会优势或正常群体的概念,并且由于社会优势群体所制定的标准,由在享用受教育权方面具有“低下状态”这一共同类别特征的人所组成;第三,他们被有意无意地以不公正的方式对待,相对于其他正常群体而言,在教育方面所应该占有的份额未能得到公平分配,其公正待遇也未能得到制度的有效保证⑤。

(三)教育补偿教育补偿是由“教育”和“补偿”组成的复合词,从词义上看,它包括两个基本要义:一是“教育损害补偿”,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在社会改革和发展中利益受损群体(或个人)进行的教育弥补;二是“教育正义维护”,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保障弱势群体(或处境不利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而对其进行的额外教育救助。

第一层涵义暗含了国家、社会的过失或称之为“改革和发展的代价”,第二层涵义则重在强调国家、社会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维护。

理论上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但在现实中,二者是交叉缠绕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

从根本上说,某些社会群体之所以处于社会底层、边缘和困境,是由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造成的,是社会财富和权力的分配制度使然。

这样,弱势群体现象就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伦理特征相联系,它被看成是某些在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方面缺乏机会而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群体。

这两层涵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因此,可以把教育补偿界定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保障弱势群体(处境不利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而设计的教育补救制度和采取的各种教育补救行为的总称。

二、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一)社会现实的强烈吁求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造成了教育在城乡、地区、性别、民族等之间的巨大差异,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弱势群体的成分比较复杂,弱势人群的数量比较庞大,从义务教育领域到非义务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与其有关并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如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重点学校制度、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高校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高校贫困生现象等等,而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也给予了有力支持,这为教育领域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提供了强烈的社会现实吁求。

(二)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播、社会发展的手段,还具有杜会角色分配的功能。

社会转型期,市场竞争中具有能力、权力、资本和地域等方面优势的人群,处于优势积累的有利地位,这种优势又可确保使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处处保持领先态势;相反,缺乏能力、权力、资金和地域方面优势的,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就会非常艰难。

从理论上说,改革的社会代价本应由全体杜会成员来承担,但实际上,往往是承受力最低的社会弱势群体承担了沉重的改革代价。

这使他们在改革中处于不利地位,长期处于待业和半待业状态,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降。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弱势群体比强势群体付出了更多的改革成本,理应获得更公平的待遇。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教育对于改变社会弱者及其后代的贫困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才是其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和长远之计。

(三)教育公平的理性诉求教育公平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它要求不同的社会群体在教育利益的分配上,都能被公平地分到相应的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