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地层表
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基本规律
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基本规律张一伟!!党玉琪!!"!刘!震!!汤良杰!!朱筱敏!!金!强!!李潍莲!!!#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敦煌!’()"$"#摘要!通过盆地形成和演化分析$烃源岩分布及演化分析$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解剖$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分析四个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具有)项基本规律&!不同含油气系统具有各自独特的油气分布特征""油气藏按照油气聚集带形式分布"#晚期成藏特点决定了晚期形成的圈闭有成藏的可能"$喜马拉雅中期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三湖地区气田群的形成和分布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发育有关"&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多且分布广(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盆地面积!"#! .!$%,-"%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新生代沉积厚度一般都在)$$$’’$$$-%最厚可达!’"$$-%沉积岩体积约)$.!$%-((柴达木盆地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可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个一级单元和"!个二级单元!图!#(图!!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柴达木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演化史%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个一级构造旋回%即震旦纪’早$中泥盆世开合旋回$晚泥盆世’三叠纪开合旋回和侏罗纪’第四纪构造旋回(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过程所控制%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早$中侏罗世断陷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早第三纪挤压走滑阶段$晚第三纪’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为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的相互分’’&割的断陷盆地群!主要沿祁连山山前分布"晚侏罗世#白垩纪原型盆地为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下的挤压型盆地!受南祁连山前冲断构造体系控制!表现出北断南超的特点"老第三纪原型盆地为一个水域面积广阔而周边发育一系列岛链状隆起的湖盆!其沉积边界北抵祁连山前!南至昆南断裂!西达阿尔金山以西的瓦石峡南#若羌南#红柳沟北#卡拉塔什塔格一线$在盆地南部祁漫塔格山一带!有多个受6;或6/向断层控制的岛状隆起长期出露水面成为物源区$在盆地西部!存在阿卡腾能山和牛鼻子梁西等几个岛状隆起!并提供物源"晚第三纪原型盆地的分布与现今盆地范围基本一致$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导致不同时期盆地的沉积中心发生迁移!并因此形成了层系不同%分布地区不同的三套烃源岩!据此可将柴达木盆地分为三个大的含油气系统$柴北缘含油气系统以中%下侏罗统湖沼相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为烃源岩!中%上侏罗统和第三系为储盖层!主要分布在北部块断带$柴西含油气系统以第三系盐湖相暗色泥岩为烃源岩!第三系为储盖层!主要分布在西部茫崖坳陷$柴东三湖含气系统以第四系盐湖相暗色泥岩为生物气源岩!第四系为储盖层!主要分布在东部三湖坳陷$柴达木盆地自!&+%年开展油气勘探以来!已在盆地北缘侏罗系和第三系%西部第三系%东部第四系发现了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共发现"(个油气田!其中油田!)个!油气田!个!气田)个!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但是油气分布很不均衡!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有待总结$因此!研究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预测有利勘探方向!对盆地下步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盆地形成和演化分析%烃源岩分布及演化分析%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解剖%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分析四个方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具有以下)项基本规律$!!不同含油气系统具有各自独特的油气分布特征!#!!烃源岩时代变化具有规律从柴北缘到柴西再到三湖地区!烃源岩的时代逐渐变新$柴北缘的主力烃源岩是中%下侏罗统的小煤沟组和大煤沟组湖沼相煤系泥岩"柴西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是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下段盐湖相暗色泥岩!三湖地区生物气的烃源岩是第四系盐湖相泥岩$由盆地演化控制的沉积中心的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这一烃源岩时代的有规律的变化$!#"!含油气层位的时代变化具有规律柴北缘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层位时代跨度最大!依次从下侏罗统&冷湖三号油田’%上侏罗统&鱼卡油田%下第三系&冷湖四号%冷湖五号和南八仙下干柴沟组和上干柴沟组油气藏’到上第三系&冷湖四号%冷湖五号和南八仙油砂山组油气藏’!都有油气藏发育$柴西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层位时代只局限在第三系!即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尕斯库勒/(!%狮子沟/(!和红柳泉/(!油藏和南翼山/(!气藏’"下第三系上干柴沟组&尕斯库勒6!"%七个泉6"%狮子沟6!"%乌南6!"%油泉子6!"等’油藏"上第三系油砂山组&南翼山6""%油泉!子6!%乌南6"!%咸水泉6"!#6""’$"三湖地区五个气田的层位属于第四系!且集中在7%0%5三个层序内!时代比较新且跨度很窄$##$!总体上讲!从柴北缘到柴西再到东部三湖地区!含油气层位的时代逐渐变新!且时代跨度逐渐变小"!##!初始成藏期及成藏期次变化具有规律柴北缘地区以多期成藏为特征!共出现三次油气充注"最早期的油气充注可能发育在侏罗纪末期!即冷湖三号油藏在燕山运动晚期可能发生了第一次充注"柴北缘地区主要的油气充注有两期!一期发生在上柴组沉积时期#6!$!另一期发生在狮子沟沉积末期#6"(%9$"柴西地区也以多期成藏为特征"首次油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即下油组沉积时期!#6"!$!第二次油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即狮子沟组末期至第四系沉积期间#6"(%9$"东部三湖地区属于第四纪末单期烃类充注"因此!可以看出!从柴北缘到柴西再到三湖地区!烃类充注成藏这一事件的次数依次由三次变为两次再变为一次""!油气聚集带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柴达木盆地共发育八个油气聚集带!即&!七个泉%狮子沟%花土沟%砂西:跃进一号:油砂山%乌南#/(!%6"!$’"咸水泉%油泉子%开特米里克#6!%6"$’#红沟子%南翼山#6"!%6""$’$尖顶山%大风山#6"$’%冷湖(号%冷湖%号%冷湖+号#8!(/((6!%6"$’&南八仙%马海%鱼卡西部#8((/(!(6!%6"$’,鸭湖%台吉乃尔%伊克雅乌汝#6"(%9$’-台南%涩北!号%涩北"号%驼峰山%盐湖#9!天然气$"其中柴北缘两个带中冷湖构造为66;向展布!南八仙%鱼卡带为近东西向展布’柴西四个带!均为6;;向展布’三湖地区两个带!一个为东西向展布!另一个为6;向展布"虽然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分布十分复杂!但所有的油气藏基本上都是受控于构造带!呈带状分布"这表明柴达木盆地油气运移方向是朝向盆内正向单元!盆内的背斜或断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部位"#!晚期成藏特点决定了晚期形成的圈闭有成藏的可能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全过程角度讲!盆内油气藏形成时代比较晚!主要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形成"具体讲!柴北缘和柴西第一次有规模的成藏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6!%6"!时期$!第二次大规模成藏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6"(%9晚期$"东部三湖地区天然气成藏主要发生在第四纪后期"从两期不同的成藏特点看!晚期成藏规模更大"第一期成藏时!由于构造圈闭只有雏型!圈闭幅度比较小!再加上早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不久!未到生烃高峰!生烃量有限!故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充注"但是到了第二期成藏时!圈闭已经定型!形成了较大的圈闭幅度!而且此时深部主力烃源岩均已达到生烃高峰!而浅部主力烃源岩也已进入生油门限#三湖天然气源岩例外$!有充足的烃类可以发生运移和聚集"晚期将发生两种成藏作用!其一是在早先形成的油气藏中继续发生充注!增大油气储量!其二是在新形成的圈闭中发生首次充注!形成年轻的油气藏"同时!也可能在先成油气藏中继续充注的同时发生改造和破坏!在其浅部形成次生油气藏"因此!总体上讲!晚期成藏的规模要大于早期油气成藏的规模"%!!%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圈闭可以成藏!这是从圈闭形成期和运聚期相对时间关系上得出的结论!尖顶山油藏和乌南油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都是在狮子沟组末期形成的圈闭"但它们都捕集到了烃类!但是由于烃类是通过断裂快速运移"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6($9!:"%稍后阶段形成的圈闭可能不利于成藏!因此"喜马拉雅晚期形成的新的构造圈"闭中只有一部分可以成藏"即圈闭形成期略早于烃类运聚期的圈闭可以成藏!$!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在柴达木盆地中"凡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上"都发现了重要的油气聚集!尕期库勒油田&南八仙油气田和涩北气田是柴达木盆地迄今发现的三个大型油#气%田"它们在喜马拉雅中期之前已经发育了古隆起构造#图"%!另外"柴西地区的狮子沟油田&南翼山油田&七个泉油田&跃进二号油田都是下干柴沟组地层在上柴组沉积末期前后已经发育了背斜构造或断背斜构造!柴北缘地区的冷湖四号&冷湖五湖油田也都是在上柴组沉积时期下伏地层已经存在低幅断背斜构造!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大气田如台南气田之下的下第三系似乎也都存在早期的古隆起!凡是单一由喜马拉雅晚期新近形成的构造圈闭"油气富集程度都不太高!柴西地区的油泉子油田&咸水泉油田&尖顶山油田&红沟子油田&开特米里克油田和乌南油田等油气富集程度明显低于发育古构造的油气田#图(%!柴北缘地区的鄂博梁二号和三号构造于喜马拉雅晚期形成"而近期所布探井也均落空!显然"柴达木盆地形成大油气田需要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就形成古背斜隆起"否则只能形成中小型油气田!实际上这一规律是由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缘两期成藏的特点所决定!这是因为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构造"不但使得这些构造上的圈闭可以接受喜马拉雅运动中期的油气充注"而且可以在喜马拉雅晚期运动中继续接受第二次油气充注"同时可以在深部古构造之上的浅部圈闭中发生第一次油气充注!这样"就在喜马拉雅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的地区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油气充注"结果自然会捕集到相对比较多的油气"从而形成大油气田!%!三湖地区大气田的形成和分布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发育有关新发现的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正好从三湖地区大气田群之下穿过!台吉乃尔含气构造呈北西向展布处于该断裂以北外"其余五个气田均以近东西向展布方式处于该断裂以南!三湖地区的含气圈闭为低幅度背斜构造圈闭!过去通常认为其成因是第四系砂体差异压实作用和晚期挤压所致!但是有两个现象值得重视’!第四系浅水盐湖相沉积的7&0&5层序在相对深水区域附近发育厚砂体"而且局部发育鲕粒砂岩"其动力成因不好解释#图%%("从台南和涩北等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图+%"虽然深浅层地震同相轴在时间剖面上弯曲度差不多"可以视为纵弯褶皱"但是由于本地区深浅层地层速度的明显差异"实际上深部背斜的幅度要明显大于浅层背斜的幅度"即深部背斜比浅层背斜要陡"深层与浅层构造不是同期形成"深$$"!图"!跃进一号*(($))测线沉积构造发育剖面图图(!红沟子*"$!%测线沉积构造发育剖面图!(!!图%!柴达木盆地层序7有利储层分布图图+!台南*’")+和涩北*!"&)地震解释剖面层发育古背斜!据此两点重要线索可以推断"三湖地区天然气田可能是由受控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的第三系低幅古背斜基础上形成的水下低凸起滩坝砂体所形成!另外"三湖地区地震剖面上存在高陡的同相轴终断现象!在研究中推断这些异常的终断现象可能是垂直的平移断层"它们是基底大断裂在喜马拉雅晚期挤压活动时诱发形成的$图)%!这些高陡的平移断层可以勾通多套气源岩"从而形成大气田!已有证据证明台南#涩北气田浅层生物成因气中混有热解成因的天然气!&!地层岩性类油气藏发育类型多且分布范围广尽管柴达木盆地中迄今为止的钻探是针对构造油气藏的"但仍然在已发现的($余个油气藏中找到了!&个油气藏与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有关"与地层岩性有关的油气藏占到总油气藏的##%!图)!=>$!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1以上!显然!与地层岩性有关的油气藏是不可低估的重要的勘探领域"柴达木盆地发育三种地层和岩性类油气藏#表!$"其一是地层油藏!包括"种亚类%!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如七个泉浅层两个不整合面附近的油藏&"古潜山油藏!如跃!"井区古潜山油藏"表!!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类型分类表’’+!续表其二是岩性油气藏!包括"个亚类"!上倾尖灭油藏!如红柳泉红"*井区上倾尖灭油藏#"透镜状岩性油藏!如绿草滩绿"井透镜状溶蚀孔洞油藏$其三是复合型油气藏!也包括"个亚类"!背斜%岩性油藏!如红柳泉红参"井区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如乌南油田浅层油藏$与地层岩性类有关的油气藏发育如此丰富!暗示了柴达木盆地的地层和岩性圈闭十分有利于成藏$’!结论柴达木盆地三个大的含油气系统中油气分布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个油气聚集带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晚期成藏特点决定了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圈闭有成藏的可能!但单一由喜马拉雅晚期新近形成的构造圈闭油气富集程度都不太高!而喜马拉雅中期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三湖地区气田群的形成和分布可能受控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柴达木盆地地层岩性类油气藏类型多且分布范围广!因此在大力寻找构造油气藏的同时!也要注意寻找与地层岩性有关的油气藏$参考文献车自成#!&*)#从青藏高原的隆起看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狄恒恕!王松贵#!&*+#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探讨#地球科学!!)&+’%%)!黄汉纯等#!&&)#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立体地质"三维应力"聚油模式#北京#地质出版社黄杏珍$邵宏舜等#!&&(#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形成与寻找油气田方向#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翟光明$徐风银$李建青$!&&’$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石油学报$!*%"&胡见义等#!&&)#中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石油学报$!+%%&#!’!!李德生等#!&&!#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杨克明#!&&(#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盆地圈闭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石油勘探与开发$"$#!+’"+吴光大等#!&&%#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勘探目标选择#青海石油$!"%"&#!’*!!’!。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摘 要: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调查区域的含盐地层主要位于上更新 统上部和全新统上部,矿床位于那陵郭勒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最终汇集区,矿床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与该流域的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8.04.008
区内构造仅限于相邻的褶皱与断裂,这些褶皱 与断裂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着湖盆沉积与发展。
区内构造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新构造运动 的普遍性,范围广泛,从山区波及到盆地中心,深度 大,从基底延展到表层;二是强烈的继承性,不仅表 现在褶皱轴向、断裂构造线一致,而且表现在隆升与 沉降区位置始终相一致。从第三系初即接受沉积的 南里滩至今地表高程仅 2670m,仍为目前盆地的最 低点。总体上为新生代褶皱断陷盆地中由第三系和 第四系地层构成的背斜及其之间的小型向斜凹地。 不少构造显现出向斜厚底、背斜薄顶,甚至脱顶的现 象。伴随褶皱而形成的断裂,较大的多在盆地边缘 发育,多为地震探测的隐伏断裂;盆地内部的断裂, 一般均为褶皱构造上的次级表层断裂[2]。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切四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切四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摘要】昆北断阶带呈条带状展布,带内构造严格受控于昆仑山前断裂和昆北断裂的控制。
本文根据研究区井资料解释,并结合前人研究,对昆北断阶带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推断研究区主要发育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且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形成背斜、断背斜、断鼻、断块和岩性等多种类型圈闭。
【关键词】昆北断阶带切4构造沉积构造1 区域地质概况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其构造区隶属于柴西隆起的亚一级构造单元,是中新生代以来继承发展而成的一个南倾北冲的斜坡。
昆北断阶带是柴达木盆地目前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的地区,其西部-中部向南深入切克里克-扎哈泉富烃凹陷,东部毗邻茫崖凹陷,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祁漫塔格山北缘,夹持于昆前断裂和昆北断裂之间,包括铁木里克凸起、东柴山以及黄石凸起南侧,面积约9600km2(图1)。
图1?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区域构造背景2 地层特征本井地层分层根据岩性、电性、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邻井对比而划分。
自上而下钻探揭示Q1+2、N23、N22、N21、N1、E32、E31、E1+2、基岩九套地层,不同区域地层缺失程度不同。
3 沉积特征切克里克地区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主要受河流和湖泊两种不同水动力体系的控制。
从沉积环境看,昆北断阶带以北的切克里克凹陷在E31上部-E32以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为主,沉积物相对较细。
在N1、N21时期,随着湖泊向北、向东迁移,凹陷西端切3井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而切1井区仍以湖泊沉积为主,发育较厚的暗色泥质岩沉积。
从切1井揭示的N1、E32地层看,暗色泥岩分布集中,单层厚度大,最大厚度达15m,累计厚度达686m,分别占地层厚度的85%和74%,同时上部地层暗色泥岩也较发育。
E1+2以辩状河流沉积为主,砾岩相对较发育。
E31早期以河流作用为主,到E31上部切克里克凹陷的主体部位出现了滨湖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沉积。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第32卷 第4期2002年10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 IN UNIV 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 Vol.32 No.4Oct.2002 文章编号:16715888(2002)04033307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和钟铧,刘招君,郭 巍,董清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
其剖面结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基底沉降、古地温等表明中生代盆地的性质应为挤压环境下经过多次幕式逆冲形成的、与祁连造山带有关的叠置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的破裂前陆盆地和中侏罗世之后的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
柴北缘中生代沉积充填由构造层序Ⅰ(早侏罗世)、构造层序Ⅱ(中侏罗世)和构造层序Ⅲ(晚侏罗世)三个完整的构造层序构成,由粗到细多个沉积旋回代表了逆冲加载过程中由活动期到平静期的转化过程。
随着逆冲活动的加强和频率加快,构造层序Ⅳ(白垩纪)只经历逆冲活动期,是不完整的构造层序,发育补偿和过补偿沉积,盆地逐渐萎缩。
关键词:成因类型;构造层序;逆冲活动;盆地演化;柴北缘中生代前陆盆地中图分类号:P54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102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资助项目(QZ 97204102)作者简介:和钟铧(1968),男,河南省上蔡县人,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盆地分析的教学和研究11 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南缘附近,其南邻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四周均以深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北界为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深断裂与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相连,西以阿尔金深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紧邻,东、南分别以鄂拉山深断裂和昆北深断裂与西秦岭及东昆仑造山带环接。
依据基底性质、基底起伏、断裂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可把柴达木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南部昆仑山前地区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地;中部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称为中央坳陷;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主,称北部块断带。
柴达木盆地
• •
5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
•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 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 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 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 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 约有6/10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 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 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 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 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 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 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 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 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 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如今野生动物 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8
柴达木盆地--万丈盐桥
• • 格尔木市北面是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 面 积为5800平方公里。 浩潮无垠的盐湖,可以说是湖天相连的盐的 世界,盐储量约在500亿吨以上。藏公路 和铁路,有32公里长是在湖区内铺设的, 称之为“万丈盐桥”。但惊奇的是“桥”下 竟无一座桥墩和一根梁柱,十多吨重的大卡 车飞驰而过,十多节车厢的火车来回奔驰, 成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 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 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 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 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 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 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 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 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 •
7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
下白垩统下沟组
泥页岩
上侏罗统赤金堡组
构造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第三系
火烧沟组
白杨河组
白垩系
老油田的三采,构造复杂的新区勘探。
中等
第三系
2300-10388
中生界
白垩系
2745-10627
侏罗系
1548-3406
三叠系
27166-7491
古生界
二叠系
5590-8318
石炭系
500-13000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下第三系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岩
复杂断块稠油藏开采难,深层勘探与钻探难。
大
第三系
4000-12500
中生界
白垩系
0->3001
侏罗系
0-10611
二叠系
14651
石炭系
2551
奥陶系
400-947
寒武系
320-810
元古界
青白口系
0-180
蓟县系
0-12121
长城系
0-500
碎屑岩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
泉头组
新探明地质储量丰度低、开采难,老油田含水率大、稳产难。
中等
第三系
0-583
中生界
白垩系
0->7000
侏罗系
0-2977
辽河油田(渤海湾盆地下辽河坳陷为主)
板内多旋回断陷—坳陷盆地
新生界
第四系
0-417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泥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块-背斜,断块-逆牵引背斜为主)碎屑岩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一览表(表一)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自 生 自 储 下 生 上 储
26
六盘山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7
北方新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8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9
海拉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30
塔木察格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31
二连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下 嘉陵江组
统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上段
二 选
组 下段
系
茅口组
下
当冲
统
组
栖霞组
中、
上
壶天群
统
梓门
大 桥段
石 炭 系下
统
塘 测水段
阶 石磴
子段
刘家
岩 塘段
关 阶
孟公 坳段
邵东段
上 统 泥 盆 系
中 统
前泥盆系
锡 上段 矿 山 下段 组
佘田桥组
棋梓桥组
灰岩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灰质泥岩
及页岩
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灰~黄灰色灰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钙 质页岩
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
黄灰~深灰色灰岩、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精砂选岩版、课砂为 砾件泥 岩p灰夹p岩砂t 质泥页岩
灰—深灰色泥岩,
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滨浅湖
二 400
│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上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但 由于受 沉积 相类 型 复 杂 , 储 层 非 均 质性 强 等地 质
2 沉 积 相 特 征
柴达木盆地 自第三 纪以来 , 基本属干旱气候环 境下的内陆湖盆 , 时而间隔出现短期 的相对湿润气
条件约束 , 目前仍 面临众 多比较突 出的问题。本文
2 8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 3 )
4 高分 辨率层 序地层学分 析
T . A . C r o s s 的多级 次 基准 面 旋 回划 分 与 对 比技
术属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的研究范畴 , 这一理论 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取决 于海平面变化 、 构造沉 降、 沉积负荷 、 沉积通量和沉积地 形等综合 因素制 约的基准面升降过程 , 但是 自 从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学 问世 以来 , 各 研究 者 在 对 各 级次 基 准 面旋 回 的划 分、 时间频率范 围的界定 上并没有一 个统一 、 明确 的标准 , 只是粗略地划分 为短期基准 面旋 回、 中期 基准面旋回、 长期基准面旋 回等。这样 由于每个学
下 的高钙 多 盐 内陆湖 盆沉 积 。
相同沉积体 系域或相域 中发 生沉积 物的体积分 配 作用 , 导致沉 积 物 的保存 程度 、 地层 堆积 样式 、 相
序、 相 类 型及 岩石 结 构和 相组 合类 型发 生 变化 。 上干 柴 沟组 是油 砂 山油 田的重 要 储 层 , 该 油 田
柴 达木 盆地油砂 山油 田上干柴沟 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周 斌 ,汤 军 ,廖 春 ,周金应 ,桂碧 雯 ,刘青文 ,林益康
4 3 0 1 0 0 ;2 . 中国 石 油青 海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发 研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E31 、N1 、N21 碎屑岩储层特征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1)0120071208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E 31、N 1、N 21碎屑岩储层特征沈安江 朱国华 寿建峰 徐 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储层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23)摘 要 通过15口井近百个铸体片的鉴定及压汞数据的分析,对跃进地区E 31、N 1、N 21碎屑岩储层取得如下认识:①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②储层经历压实压溶作用、成岩自生矿物胶结和溶解作用,剩余原生粒间孔占绝对优势,相同层位地层在跃东和跃西因埋藏深度不同导致成岩—孔隙演化史也不同,西区储层物性明显优于东区;③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上分流河道、砂坪和辫状河道微相,碎屑的成份和结构成熟度、填隙物含量、成岩环境对储层性质有重要影响;④西区E 31储层属高孔中渗的Ⅱ类储层,大孔细喉道组合特征,储集物性较佳,东区E 31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的Ⅴ类储层,中孔微细喉道组合特征,储层物性不理想,N 1储层属低孔特低渗的Ⅳ—Ⅴ类储层,大孔小喉道组合特征,渗透率不佳。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跃进地区 成岩变化 孔隙演化 孔隙结构第一作者简介 沈安江 男 1965年出生 博士 沉积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TE122.2+22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跃进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是青海油田的主要产油气区。
南以十三号断裂为界与切克里克凹陷相邻,切克里克凹陷以南为昆仑山北缘山区。
北以阿拉尔断裂为界与跃进一号构造相邻,跃进一号构造以北为祁连山南缘山区。
西与阿尔金山接壤,地势西高东低,向东开口进入柴达木盆地腹部。
Ⅶ号断裂将跃进地区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跃东构造位于同沉积逆断层的下盘,E 31底埋深达3800m ,跃西构造位于同沉积逆断层的上盘,E 31底埋深仅1800m 。
跃西构造又可划分为跃进二号西高点、跃进二号东高点、跃进三号、跃进四号次级构造单元(图1)。
跃进地区E 31、N 1、N 21碎屑岩均不同程度见有油气,其中,跃进二号东高点已形成工业产能。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储层特征及评价
非 储集岩
<25
<1
大小孔隙 粉砂质泥岩 、 细喉道 泥质粉砂岩
中国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中 , 蕴藏中极 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8〕 , 柴达木盆地也是大型天然 气田的有利勘探盆地 。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 , 来自昆 仑山的水系分别在格尔木 、乌图美仁进入湖泊水体 , 发育三角洲沉积 , 在北斜坡东侧盐湖 、哑叭尔地区 , 来自锡铁山 、埃姆尼克山的小规模水系入湖而发育 了小型三角洲沉积 。 第四系三角洲砂体主要分布在 南斜坡格尔木 、乌图美仁地区 , 单个砂体形态上呈扇
图 1 不同岩性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 征参数的变化规律
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第 四系 砂 岩储 层埋 藏深 度浅 , 最 大 埋深 可达 2000 m 。 钻井资料显示岩石松散 , 大多呈半固结状 态 , 说明岩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压实作用的影响 。 埋深较大时(大于 1200 m)存在微弱的胶结作用 , 柴 达木盆地第四系沉积物基本处在早成岩 A 期 —B 期 成岩演化阶段 。 第四系储层孔隙度与埋深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 性 , 而渗透率与埋深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 造成这 种现象的地质原因是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小主要 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 在浅埋藏阶段 , 随埋深的增大 , 较大的孔隙被压实 , 孔隙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 造成孔 隙度的降低 , 而连通孔隙之间的细小的喉道则变化不
的 关系 , 而这两种因素并不会对孔隙度带来大的影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 重点攻关项目(970208 - 03)资助 。 作者简介 :朱筱敏 , 1960 年生 , 博士 , 教授 ;从事层序地层 和沉积储层教学和研究工作 。 地址 :(102249)北京 昌平府学路 石 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 电话 :(010)89733320。 E-mail :xmzhu @bjpeu. edu. cn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潘彤【摘要】根据找矿工作的需要, 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 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主线, 突出研究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矿产的成矿作用, 反映最新的找矿成果.针对柴达木北缘单元之多样性、复杂性及独特性, 系统阐述了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的划分方案, 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为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详细研究了所划分出的9个成矿亚带的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成矿属性等.%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after 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tectonic setting, magmatic belt and related mineralization, and presented the latest ore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on the basis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uided by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The tectonic units are diverse, complicated and unique in northern Qaidam Basi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he level Ⅳ metallogenic units, which consist of nine un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was provided. Moreover, the metalogenesis, metallogenic type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nine metallogentic sub-belts were analyzed.【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12页(P1137-1148)【关键词】Ⅳ级成矿单元;构造演化;成矿区带;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柴达木北缘【作者】潘彤【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西宁 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0 引言成矿单元(也被命名为成矿区带)是包含大量矿产资源及潜力的地质单元,其单元合理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分析成果的重要表现,能够为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等提供依据[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直线形夹少许指形 ;地震
相表示为中强振幅连续前积相及中弱振幅底积相 。 由于柴北缘地区在第三纪时期古地形较为平
坦 ,滨湖 —浅湖沉积环境发育 ,适于形成滩坝沉积和 中 、小型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 。 4. 2 滨 —浅湖亚相
滨湖亚相是北缘地区第三系分布最为广泛的沉 积相类型 (图 3) 。滨湖亚相位于平均高水面与平均 低水面之间 ,砂体呈现带状分布 。滨湖或漫湖环境 主要由泥坪 、砂坪和混合坪微相组成 ,泥坪沉积微相 以棕灰 、浅棕 、棕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 ,夹薄层 粉砂岩 、泥灰岩 。由于滨湖区时常暴露于水面之上 , 因此也常见石膏层及钙质层等湖间低水位蒸发相标 志 。沉积构造主要有小型交错层理 、冲洗层理 、波状 纹层 、上攀纹层以及各种小型浪成波痕 。生物潜穴 在滨湖亚相泥坪沉积中较为常见 ,由于该区水体动 荡 ,生物潜穴多以垂直和倾斜型为主 。
5 结果与讨论
前人[1 ]将北缘地区第三系主要沉积相类型归 结为河流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的主要根据是 : (1) 泥 岩的颜色 ; (2) 粒度概率曲线为二段式特征 。实际 上 ,就泥岩颜色来看 ,尽管部分井 (如仙 5 井) 以棕 红 、棕褐色为主 ,但并不能就此认定此地层是河流泛 滥平原相的沉积产物 。笔者认为 ,由于柴达木盆地 第三纪时期气候干旱 ,降水量小 ,致使三角洲平原或 滨湖地带时常暴露于水面之上而接受氧化 ,这才是 泥岩颜色显氧化色的主要原因 ,这从泥岩中常见斑 点状石膏和脉状石膏的现象也可以得到证明 。
浅湖亚相位于滨湖亚相内侧至波基面以上地 带 ,水下地形平坦开阔 (图 3) 。沉积物主要受波浪 作用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砂泥岩间互 、分 布稳定的沉积类型 。岩性以灰绿色 、褐红色 、浅灰色 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钙质泥岩为主 ,并夹薄层泥砾 岩 、中 —细砂岩 、粉砂岩 。其韵律性明显 ,每个韵律 自下而上由粗砂岩 —中 、细砂岩 —细砂岩 —泥质粉 砂岩 —钙质泥岩组成 ,有时在韵律的底部还见到薄 层的泥砾岩 ,显冲刷构造 。在此沉积相中 ,总体上表 现为频繁的砂泥岩互层 ,单砂层厚度较为稳定 ,一般 为 10~30 cm 。其沉积中发育生物潜穴 、平行层理 、 冲洗层理及交错层理 ,常见浪成振荡波痕 。
烃源岩
(五)证实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1)烃源岩地质特征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稳定型、活动型两类沉积地层。
在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稳定型沉积地层中,发育震旦系全吉群上部、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
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活动型下古生界沉积地层中,发育滩间山群a段、铁石达斯群A段烃源岩。
在柴北缘全吉山-欧龙布鲁克一带,震旦系-下古生界为稳定型沉积。
震旦系全吉群下部为一套紫红色砾岩沉积,中部为一套纯净的石英砂岩沉积部,上部发育灰黑色-黑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碎屑岩总厚度为1179.44m,其中暗色页岩厚度为185.06m。
下古生界寒武系为一套台型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956.47m。
下奥陶统多泉山组下部亮晶灰岩与亮晶白云岩互层段,上部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晶灰岩、细晶灰岩为主,厚度1187.44m。
石灰沟组发育厚层黑色页岩,厚度280m。
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质白云岩-角砾状灰岩-灰岩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建造。
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下古生界为活动型沉积,在柴北缘为滩间山群,在柴南缘为铁石达斯群。
滩间山群、铁石达斯群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类复理石)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弧后火山-浅海沉积建造,由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火山岩组成。
滩间山群分为五个岩段,包括b.d两个火山岩段以及a.c.e三个沉积岩段。
a岩段为泥岩夹结晶灰岩段,c.e都为砾岩段,c岩段中发育火山碎屑沉积且c岩段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
a)、铁石达斯群A段发育黑色泥岩,部分已变质成千枚岩,滩间山群a段(O3tn主要出露在滩间山、石棉矿和纳赤台地区,其中滩间山地区黑色泥岩厚约70.01m,为好的烃源岩。
(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①有机质丰度A、欧龙布鲁克剖面:全吉群的黑色页岩TOC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27%;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1%~0.0041%,平均值为0.002%(图2-24);生烃潜量S1+S2范围为0.01mg/g~0.05mg/g,平均值为0.02mg/g。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课件
在黑色钙质泥页岩、偶夹砂岩
系
茅口组
下
当冲
统
组
P1m
P1m:以灰岩为主,夹硅质灰 岩
P1d P1d:灰黑色~棕色含铁硅质岩夹硅质灰岩
中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栖霞组
P1q
厚层状灰岩夹灰质页岩及泥灰岩
中、 上 统
壶天群
C2+3
上部: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或白云质灰 岩。下部:块状白云岩、云灰岩
大
T3 干海资组
T3 干海资组
T3 普家村组
T3 普家村组
T3 云南驿组
P
C
D2-3 宰格组
Ⅱ
华宁组
D2 渔子甸组
D1 坡脚组
翠峰山组
O 大箐组
巧家组
红石崖组
汤池组 ∈3 二道水组
Ⅰ
∈2 陡坡寺组
龙王庙组
沧浪铺组
PPT学习∈1交筇流竹寺组
8
渔户村组
湘中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
代号
基本岩性
生储 盖组
合
组合 划分
梓门 桥段
C1d3
灰色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部分地区夹 石膏层
石 炭 系下
塘 测水段 阶 石磴
子段
C1d2 C1d1
砂、泥岩互层夹煤层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生屑灰岩夹泥质
灰岩
统 岩
刘家 塘段
C1y3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灰质泥岩 及页岩
关 阶
孟公 坳段
C1y2
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PPT学习交流
34
辽河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分布 区域
侏中 罗下 系统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
文章编号:1671-1505(2006)02-0199-12*国家973项目(编号2002CB211702-2)资助收稿日期:2005-06-10 改回日期:2006-01-10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金振奎1齐聪伟1薛建勤2王春生1范小娜3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敦煌736202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 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侏罗系广泛分布,出露良好。
在各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下、中、上侏罗统的各类单因素图件和沉积相图。
前人在柴达木盆地沉积相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都是定性的,其沉积相的确定缺乏定量依据。
本次编制的沉积相图是定量化的,即每个沉积相带的划分都有其确切的单因素数据,这种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在柴达木盆地尚属首次应用。
结绿素)红山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有4种类型的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干湖、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其中辫状河可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上游和辫状河下游。
研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干湖沉积体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湖泊沉积到晚侏罗世的湖泊消失,代之以辫状河沉积的两大沉积演化阶段。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沉积相 定量第一作者简介 金振奎,男,1963年3月生。
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P51212 文献标识码:A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Jurassic in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Jin Zhenkui 1 Qi Congwei 1 Xue Jianqin 2 Wang Chunsheng 1 Fan Xiaona 31Faculty of Resour ces and I nf or 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 ing ),Beij ing 1022492Petr oChina Qinghai Oilf ield Comp any ,Dunhuang 736202,Gansu 3Petr oChina X inj iang Oilf ield Comp any ,K ar amay 834000,Xinj iangAbstract The Jurassic is w idely distributed and w ell outcropped in the Jiel su -Hongshan region,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1Based on all kind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of stratig -raphy and petrology of outcrops and w ell logs,according to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mapping method w hich w as proposed by Professor Feng Zeng zhao,the maps of single factor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Low er,M iddle and Upper Jurassic have been compiled 1A lot of studies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Qaidam Basin have been made,but they are all qualitative and第8卷 第2期2006年 5月古地理学报JOU RNAL OF PALA EOG EOG RAPHYVol 18 N o 12M ay 2006lack the quantitative data in defining the units of sedim entary facies1The feature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maps of sedimentary facies compiled are quantitative,i1e1every facies is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data of single factors1It is the first time to apply this method in studying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Qaidam Basin1There are four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is region,including braid-ed river,dry lake,braided delta and lake1The braided river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upstream and dow nstream1T 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respectively braided delta-lake sedimentary system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Jurassic,and the braided river-dry lake sedimentary system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1There w ere two evolution stages during the Jurassic:the first stage w as the Early to M iddle Jurassic w hen the lake developed and the second w as the Late Jurassic w hen the lake disappeared and the braided river dominated1Key words Qaidam Basin,Jurassic,sing 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map-ping method,sedimentary facies,quantitativeAbout the first author Jin Zhenkui,born in1963,graduated from East China Petroleum Inst-i tute in19831Now he is a professor of 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and is mainly engag ed in sedimentology11概述研究区位于柴北缘山前到茶冷口)小柴旦以北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布尕秀组
下
怀头他拉组
城墙沟组
阿姆尼克组
泥盆系
上
牦牛山组
奥陶系
上
滩间山群
中
大头羊沟组
下龙布鲁克群
小高炉群
上元古界
震旦系
上—中
全吉群
柴达木盆地地层表
地层
岩性综述
备注
界
系
统
群组
代号
厚度
新生界
第四系
达布逊盐桥组
Q3+4
74
中更新统
察尔汗组
Q2
686
下更新统
涩北组
Q1
800
第三系
上新统
狮子沟组
上油砂山组
下油砂山组
中新统
上干柴沟组
渐新统
下干柴沟组
古始新统
路乐河组
中生界
白垩系
犬牙沟组
侏罗系
上
红水沟组
采石岭组
中
大煤沟组
下
小煤沟组
古生界
石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