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合集下载

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分析青海省格尔木市816099摘要:风作为自然界主要的因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能利用风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便利,例如风力发电,这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电能,还能保证社会的生态平衡,所以合理的掌握风况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对风能进行利用,拓展本行业领域的研究。

此外,早盆地地区风况是影响风沙地貌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关系到盆地地区的多项发展状况,可以说是很重要的研究因素,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例,分析了本地区的风速、风向变化、风力持续时间和输沙势的特征,对本地区进行了系列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够促进本地区气象研究的发展,更好的发展盆地地区。

关键字:柴达木盆地;风况;输沙势特征引言:风况对于地貌的发育和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的干旱也与风沙活动有着很密切的关联,而风况和输沙势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由于柴达木盆地地区具有中部的四面高的特点,一天之内由于盆地和四周山坡气温差异的不同,很容易形成气压差异,进而形成山谷风,白天风由盆地吹向山坡,晚上风由山坡吹向盆地。

现阶段有很多研究者将柴达木盆地的风况与风沙地貌进行联系。

但是现阶段对于此地区的风况以及输沙势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应该通过不断的研究为今后柴达木盆地的风沙活动研究提供依据,也为风沙的治理提供参考。

一、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研究意义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于封闭性的断陷盆地,具有非常独特的地形地貌,位于青海省,其占地面积约为240000平方公里,其占地面积较广,内陆盛产多种矿物,腹地具有中国第五大沙漠的柴达木沙漠。

为了保证生态治理的步伐,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应措施,其中就包括对风况以及输沙势的特征研究,只有了解了以上的信息,才能更好的对本地区的生态进行治理,同时也能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发挥出各项资源的价值。

此外,对柴达木盆地的风况以及输沙势的分析也有利于对盆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演化,是我国有关大陆研究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地球科学,还有利于揭示盆地丰富资源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该不断的对各种自然因素进行研究,这同样有利于对盆地地区的改造,使盆地的面貌有着改观。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摘要】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是一个适宜发展枸杞产业的地区,其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本文从气候特点、降水情况、温度条件、日照时间和适宜种植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对气候条件的综合考察发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枸杞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积极影响。

结论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确实适宜发展枸杞产业,并且这些气候特点将有助于提高枸杞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为枸杞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枸杞产业、气候条件、降水、温度、日照时间、适宜种植、气候特点、发展、影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枸杞种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降水情况、温度条件、日照时间以及适宜种植条件,可以为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条件的分析,探讨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提高枸杞产量和品质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地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枸杞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发展枸杞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降水情况、温度条件、日照时间等因素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潜力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该地区枸杞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发展的推动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枸杞产区之一,其气候条件对枸杞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柴达木盆地位于哪个高原

柴达木盆地位于哪个高原

柴达木盆地位于哪个高原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景观,位于青藏高原上,主要地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

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米。

它延伸东西方向约2500公里,南北方向约1000公里,几乎涵盖了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绝大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4°30’至39°30’,东经90°至94°,地势平坦,被诸多高山环绕。

青藏高原向南逐渐升高,而柴达木盆地则是高原的一处低洼地带。

盆地内河流众多,主要有柴达木河、乌柳河等,这些河流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汇集形成了无数湖泊和湿地。

柴达木盆地的气候主要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原干旱气候。

由于地处高原,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低,全年气温波动较大。

夏季气温较高,但夜间温差大,日均温度在20℃至25℃左右。

冬季气温极低,有时甚至低于零下20℃。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柴达木盆地的植被相对贫瘠,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以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盆地内储量众多。

此外,盆地还拥有大量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

柴达木盆地也被广泛认定为生物多样性宝库。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盆地内还保留着一些罕见的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

例如,野生藏野驴、藏羚羊等珍稀动物在盆地内有一定数量的种群分布。

此外,盆地内的湖泊和湿地也为各种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站。

总之,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上,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重要的地理和生态意义。

它不仅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低洼地带,还是一个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也为人们研究地球科学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位于青海省,是中国主要的枸杞产区之一。

枸杞是一种具有良好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而要想发展枸杞产业,首先就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因为气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为当地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气候特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旱。

年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于枸杞的生长,因为枸杞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比较低,对干旱和较高温度有一定的耐受力。

二、气温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日最高气温可达30℃以上,而冬季气温较低,日最低气温可达-20℃左右,昼夜温差较大。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夏季的高温有助于枸杞的生长发育,而冬季的低温则有利于促进枸杞的生长势,对提高枸杞的品质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三、降水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降水较少,年降水量仅在100mm左右。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枸杞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枸杞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宜于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而且降水量少有利于减少枸杞病虫害的发生,对枸杞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日照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

充足的日照对于枸杞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对枸杞的品质和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风力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风力较大,风速较快。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枸杞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快速的风会带走植物叶片上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利。

因此在种植枸杞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风沙治理,防止枸杞因为风沙而受到伤害。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枸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于发展枸杞产业。

当地政府和农民可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提高枸杞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促进当地枸杞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青海省西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独特,适宜枸杞的生长。

本文将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一、气候特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点有寒冷干燥、日照充足、降水少、温差大等特点。

气温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二、气候对枸杞生长的影响1. 温度枸杞是一种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适宜枸杞生长。

冬季虽然寒冷,但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2. 降水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为典型的干旱气候。

枸杞是一种旱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高,适应性强,因此这种气候条件不会对枸杞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光照光照是枸杞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日照充足,光照条件非常理想,有利于提高枸杞的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有利于枸杞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4. 大气湿度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大气湿度较低,这对于枸杞的生长来说是有利的。

由于大气湿度低,有利于减少枸杞病虫害的发生。

三、枸杞种植的发展前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枸杞种植业也得到了一定的扶持和推广,大大增加了枸杞种植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前景。

四、枸杞种植的建议1. 合理利用水资源虽然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但是在种植枸杞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滴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保证枸杞植株的生长需要。

2. 科学施肥在种植枸杞的过程中,合理施肥是保证枸杞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等进行合理施肥,保证枸杞植株的养分需求。

3. 加强病虫害防治尽管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大气湿度较低,有利于减少枸杞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枸杞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枸杞产业。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魏斌【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0(7)4【摘要】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

在寒武纪—泥盆纪,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从寒武纪时的南纬4.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10.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

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

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生物发育;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

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石炭纪时位于北纬11.9°,二叠纪时位于北纬12.7°,三叠纪时位于北纬22.2°,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

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

侏罗纪以来,柴达木板块缓慢北移,侏罗纪时位于北纬29.8°,白垩纪时位于北纬31.0°,到新第三纪位于北纬33.4°,该阶段柴达木叠加的是陆相盆地,侏罗系为一套煤系地层,白垩系为红色粗碎屑岩,第三系—第四系为巨厚的河湖相砂、泥岩和膏盐岩沉积。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tectono-paleogeography and basin composite process of Qaidam basin in Phanerozoic time. The Qaidam plate was located at low latitude from Cambrian to Devonian (i.e. at 4.1°S in Cambrian and at 10.6°N in Devonian),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adjacent plates such as Tarim,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South China) plates. North Qilian ocean existed between the Qaidam and North China plates, Altun ocean separated the Qaidam and Tarim plates, East Kunlun ocean isolated the Qaidam and Mid-Kunlun massif, and Saishiteng-Xitieshan ocean developed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present Qaidam basin.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Qaidam is an independent plate from the Early Paleozoic to Middle Devonian that was not subordinated to any other plates. The oceans mentioned above underwent extension stage from Cambrian to Early-Mid Ordovician and convergent stage from Late Ordovician to Early-Mid Devonian, and the closure at the end of Mid-Devonian, forming the ophiolite in the areas which represents the closed ocean at this time. The carbonates and clastic rocks of the platform - shelf environment from Cambrian to Ordovician superimposed on the continental rift basins of the Sinian, and the basin uplifted from the Silurian to Mid-Devonian. The Qaidam plate was located at latitude 11.9° N in Carboniferous, 12.7°N in Permian, and 22.2°N in Triassic. The plate conjoined with the North China and Tarim plates was separated from Qiangtang plate by the south Kunlun ocean, and the Qaidam was aback-arc basin superimposed on the early basins, deposited the carbonates, clastic rocks and coal streak of the littoral - platform - shelfenvironment. The basin uplifted again from the Late Permian to Triassic. Since Jurassic, the plate migrated northward slowly, was located at latitude 29.8°N in Jurassic, 31.0°N in Cretaceous and 33.4°N in Neogene. The continental basin from Jurassic to Quaternary superimposed on the marine basins of Paleozoic. The Jurassic is coal-bearing series, the Cretaceous is red coarse clastics, and the Tertiary — Quaternary is thick sandstones, mudstones, gypsum and salts.【总页数】9页(P421-429)【作者】魏斌【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西北大学,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1+.4【相关文献】1.基于重磁场特征对阿尔金造山带与柴达木盆地构造分界线的认识 [J], 郭培虹;耿涛;刘宽厚;冯治汉2.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探讨 [J], 邹梅;任宇飞;顾腾;袁术3.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J],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4.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晚古生代盆地构造环境: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J], 孙娇鹏;陈世悦;刘成林;马寅生;尹成明;彭渊;邵鹏程;马帅;刘金5.基准面识别技术在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中生代地层为例 [J], 车树立;管守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付小东;邱楠生;饶丹;秦建中;申宝剑;许锦;陈迎宾【摘要】In order to discuss sh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predict favorable prospect areas and exploration layers within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strata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 thickness,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oil and gas content of shale from the Huxishan Formation (J1h) and the Dameigou Formation (J2d)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organic-rich shale of J1h and J2d are large, and their TOC values 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5%. The kerogen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are mainly type Ⅱ and type Ⅲ. 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s varies from immature stage to over-mature stage.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is approximately 50%, porosity mainly from 1%to 8%. Shales from J1h andJ2d show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to gas, and abnormal total hydrocarbon were observed in many wells in gas logging of J1h and J2d shale layer. It indicates that J1h and J2d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 Middle-Upper Group of J1h is the favorable layer for shale oil and gas, and the favorable prospect area should be mainly located in the Lenhu No.4-5 tectonic belt. The 5th Member of J2d is favorable layer for shale gas while the 7th Member is favorable layer for shale oil. The favorable prospect area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Suganhu Depression, the Yuka Fault Depression, the Hongshan Fault Depression, the Ounan Sag, the eastern part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Delingha Fault Depression.%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摘要】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是一个适宜发展枸杞产业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从降水量、温度、日照时间以及土壤状况等方面对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对气候条件的评估,可以发现该地区对枸杞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

文章还探讨了气候条件对枸杞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枸杞产业的建议。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条件的分析,可以为该地区的枸杞种植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增加枸杞产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枸杞产业、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降水、温度、日照、土壤、可行性、生长影响、发展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唯一的内陆河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在盆地东部地区,枸杞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发展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

本文旨在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为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枸杞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对气候条件的深入了解还可以为未来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预测,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了解降水情况、温度条件、日照情况以及土壤状况对枸杞生长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评估该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可行性,探讨气候条件对枸杞生长的影响,为未来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指导,促进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正文2.1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高原流域,位于青海省北部。

该盆地地势较为平坦,干旱少雨,气候条件十分独特。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因受到来自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雨量较多,冬季相对干燥。

51年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51年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51年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分析摘要:选取大柴旦、德令哈、都兰、诺木洪、格尔木为研究的5个站点,并利用五站点1960~2010年逐年与逐月的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间数据,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季节中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年份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51年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而日照时间则呈减少的趋势;不同年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四季中的气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四季中,夏季降水量的增多对年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春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夏季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影响年日照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温度;降水量;日照时间中图分类号:s1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06-05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在研究领域越来越被关注。

王绍武[1]发现全球正在以0.5 ℃/(100年)的速率变暖。

林学椿等[2]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在上升,年降水量在减少。

罗贵东[3]研究表明,四川省达州市在40年来年平均气温逐渐上升,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小,冬、春、秋三季在增温,而夏季在降温。

于延胜等[4]发现湖北省老河口市在近57年来平均气温在冬、春、秋三季均有显著增加趋势,而在夏季呈缓慢降低趋势。

李为华等[5]研究发现,近40年来山东省年平均气温也呈上升的趋势,尤其冬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年降水量也略有增加;夏季降水量减少最多,气温变化的周期性比降水变化的周期性明显。

但也有个别研究结果与之相反,池再香等[6]则发现我国的黔东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耕地以块状分布于山麓洪积扇的中下部,盆地中东部的德令哈南部、诺木洪等地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地方是青海省良好的绿洲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跃进四号构造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跃进四号构造特征分析
收稿 日期 :O O 6 5 2 1 —O —1
图 4 跃 进 四号 构造 G— G’ 维 地 震 剖 面 ( N- E 三 W - S剖 面 )
作者简介 : 震涛, 地质工程师 ,9 9年毕业于 中国地质大学( 张 男, 19 武汉) 油藏工程专业 , 现从 事油 气田开发工作 。
21 年第 1 期 00 7
张 震 涛 等 柴达 木 盆 地 跃 进 四 号构 造 特 征 分 析
13 5
f强蛐田_ 国瓶■ ■日 捆圈 船酲 船暖 矗翌 酬硼 删瑚 ■ ■ ■磁 曙 即 髭 唧 嚣 - 懿 麓 l I
_鼻魍圈硝瞄隧豳 强 圜霹
周断层较为发育 , 东翼地层倾角较陡 , 西翼地层倾角 较缓, 向南地 层倾 角逐 渐 加大 ( 6 , S向测 线 剖 图 )WS 面上 反 映为 背斜 , 陡西 缓 , 东 NwW 向测 线 剖面 上反 映 为 向南 倾没 的鼻状 构造 。K1 ( 2 ) 准层 高点 1E 底 标 埋 深 3 7 m, 0 0 闭合 度 3 0 闭合面 积 7 8 k 。浅层 1 m, . 5 m。 为 南倾 没 的宽 缓 鼻状 隆起 ,N2 ( 2底 ) 准层 高 点 埋 标
图 1 青 海省柴达木盆地 区域构造分 区图
2 构造 特征 2 1 地震 资料 解好 , 构造周缘 断层 比较发 育 , 次 研 究工 作 是 对 处理 的跃 进 四号 本 构 造 三维 地震 资料 进行 对 比分析 , 行连 片处 理 , 进 从 连片处理得到时间切片。通过测井资料解释及合成 记录进行层位标定 , 从而使得跃进四号构造三维地 震 与地 质解 释 层位 相统 一 ( 2 图 3 图 4 。 图 、 、 )
12 5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柴达木盆地近五十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近五十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海省 海 西蒙 古 族藏 族 自治州 境 内 , 为 阿尔金 山 、 祁 连 化 向 暖湿 化 转 型 , 也 是 整 个 青 藏 高 原 气 候 变化 最 为 山、 昆仑 山所 环绕 , 总面积 2 5万 多 k m 。柴达 木 盆地 敏感 和 显 著 的地 区【 l 1 。 了解 和 掌 握 该 地 的气 候 资源
Wa t e r R e q u i rபைடு நூலகம்e me n t s F AO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Dr a i n a g e . P a —
其 对 生态 环 境 的影 响[ J ] . 气象 , 2 0 0 4 , 3 0 ( 8 ) : l 8 —2 1 . [ 3 ] p e r N o . 5 6 ( E l e c t r i c P u b l i c a t i o n ) . R o m e : F A O, 1 9 9 8 . 1 1 ] 董 其 国. 5 0年 来 大通 地 区气 候 变 化 特征 分 析 , 青 [ 6 ] 杜军. 西 藏 高 原近 4 0年 的气 温 变 化 .地 理学 报 , [
咒 候

柴达木盆地近五十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柴 军
( 青 海省 海西 州冷 湖 气 象局 , 冷湖镇 8 1 7 0 0 0 )
摘 要: 利 用柴 达木 盆地 6个代 表 站逐 日平 均 气 温 、 最 高 气温 、 最低 气 温及 降水 、 日照等 资料 , 采 用 统计 分 析、 滑 动平 均 分析 等 方 法对 盆地 5 0 a来 的 气候 变化 特征 进 行 分析 , 研 究 气温 、 降水 量 、 日照 随年 的 变化 趋 势 , 经 与 多年平 均进 行 比较 分析 得 出柴达木 盆 地 的气候 明显 变暖 。

柴达木盆地不同退化程度天然草地生态位分析

柴达木盆地不同退化程度天然草地生态位分析
rsac ,9 5 9 ( )17 — 02 eerh 19 ,9 9 :0 8 1 8 .
[] 3 童德文 , 曹光荣 , 耿果霞 , . 等 薄层扫描测定 5 种疯草 中苦马豆 素含 量[ ] J. 中国兽 医学报 , 0 ,3 2 :8 — 8 . 2 3 2 ( ) 13 15 0 [ ]al B Sr k n . p a neadd a pa neo s s s — 4 Ty r ,tcl dJ A er c n i p er c i o oJ i a R p a s a fw n
地为研 究对象 , 利用生 态位理论对天然 草地退化过 程进 行研究 , 以求得到退化 过程 中群落 主要 植物生态功 能的
变化规律 。 1 材料 与方 法 1 试验 区概况 . 1 柴达木盆地地处 欧亚大陆腹地 , 年 终
气、 热等 自然资源 的利用 能力 , 以决定群 落结 构 的演 可
S 浓 度过 低 ,对 0 甘露 糖苷 酶活 性抑制 作用 就不 明 W 【 一 显, 使用 酶分析法就无从谈 起 。本试验 发现 当苦 马豆素 浓度在 1 1 m l 0 一 0 oL范围 内,反应 p / H值 为 45 ,【 .时 0 一 甘露糖苷酶分析法具 有较好 的准确性 , 与孔祥雅等 的
干燥少 雨 , 型 的大 陆性气 候 , 属典 年均降水 量 2 . 5 . 3 — 75 5
m 年 均温度 43C, 0o年积温 254℃, 草生长期 m, .o I > C 8 牧 短, 无绝 对无霜期 。区内 自然植被 主要 为温性荒漠 和少 量 的盐生草甸 『] 2 。 1 方法 . 2 选取未退化 、 轻度退化 、 中度退化 、 重度退化
参 考 文献
[] 1 王帅新 疆 小花棘豆 中苦马豆 素的提取方法 研究 [ ] D. 阿拉尔 : 里 塔

柴达木盆地南缘牛苦头矿区孔隙水水源地的分布特征及潜力分析

柴达木盆地南缘牛苦头矿区孔隙水水源地的分布特征及潜力分析
在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在四角羊沟及牛苦头沟 2 条山间 沟谷中 - 下游位置,各施工了 7 个水文地质钻孔,口径 Φ250mm, 填砾并安装 Φ168mm 滤管,进行了三次降深带观测孔的多孔抽 水试验,以获得 Q-s、q-s 曲线以及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给水度 等水文地质参数,通过模拟开采条件下进行群孔抽水试验,计算 了拟建水源地地下水的储存量、排泄量,采用近似抽水试验法以 及水均衡理论,对牛苦头矿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源地的分布特 征及潜力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
3 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象及水
文等条件的制约。山间沟谷下游地段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第四 系全新统(Qhal+pl)冲洪积层砂砾石层,厚度 0m~69m,透水性良 好,为孔隙潜水的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富水性强,为地下水 的汇流径流区区,水量大,下部为弱透水层的花岗岩及变质岩, 使得中下游第四系孔隙潜水不会垂向漏失 ;第四系孔隙潜水的 补给来源主要依靠冰雪融化形成的地表水,通过在山间沟谷的 垂直渗漏补给以及沟谷地下水径流补给。 3.1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收稿日期 :2020-10 作者简介 :蒋本文,男,生于 1986 年,广西桂林人,本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 境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流量可达 6m3/s,洪水沿途渗漏,出山口数公里即全部渗失。 2.3 地形地貌
勘查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昆仑山支脉 - 祁漫塔格山麓,区 域地面标高 3600m-5020m,相对高差达 1420m,属山地地貌,总 体上南高北低。祁漫塔格山主山脉平均海拔 4500m 以上,部分山 体常年积雪 ;中低山区位于牛苦头沟、四角羊沟的中 - 下游地段 的山体,海拔 3500m~4000m,山体形态呈馒头状和环形,水源地 拟建地段为山间沟谷的下游地段,地形坡度相对较缓。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
一个大型盆地。

在柴达木盆地的东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发展枸杞产业。

本文将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区,温带半干旱气候,受青藏高原的西北季风
的影响,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温暖。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枸杞的生长非常有利,可以保
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年均温度在8-10摄氏度左右,日照充足,降水量适中,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枸杞的生长。

枸杞生长喜欢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降水,而柴达木盆地东部
地区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土壤条件较为肥沃,土壤pH值适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这对于枸杞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在这种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枸杞,不仅质量好,口感佳,而且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夏季阳光充足,气温适宜,有利于枸杞果实的生长和成熟,无
论从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条件来看,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都非常适宜发展枸杞产业。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非常优越,夏季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绝对有利于枸杞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生长。

而且,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土壤条
件更是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发展枸杞产业必将有着
广阔的发展前景。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大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枸杞产业的投入和
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柴达木盆地近55年降水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近55年降水特征分析

月份降水是呈减少的趋势,其他月份都呈增加趋势, 3.8mm;盆地春、夏、秋、冬年降水气候倾向率分别
而只有 6、7 月通过了 0.01 的显著检验,说明其他月 为 :8.48mm/10a、1.36mm/10a、5.78mm/10a、1.03mm/10a、
份降水量增加不明显,降水集中在 5~9 月份。
0.31mm/10a;盆地夏平均降水量气候倾向率通过了
引言
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腹地,为中国三大内 陆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常年干旱,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 200 多 mm 递减到 西北部的十几 mm,盆地西北部≥5mm 的日数是少 见的,≥10mm 的日数就更少见。青海省柴达木盆地 东北缘地貌类型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由各种内外 应力造成的地质灾害具有类多、发生频繁等现象,集 中反映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湖泊萎 缩。柴达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成 为盆地内地质灾害主要灾种,这对当地人民的人身 安全及财产存在一定的危险,所以研究降水及降水 各个量级对灾害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 要院为了进一步研究柴达木盆地的灾害性天气袁根据柴达木盆地 12 个站近 55 年的降水量日数据尧降水日数尧降 水量级日数袁利用小波分析尧Mann-Kendall 检验等得出袁近 55 年盆地经历了 2 个时期袁在 2001 年之前为相对偏旱 期袁之后为相对不旱期曰在月变化中袁只有 10 月份是随年代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袁其他月份均呈增加趋势袁6尧7 月份 增加明显曰近 55 年盆地年降水量尧降水日数呈现出南部尧东部比北部尧西部偏多的趋势曰天峻为逸10mm尧逸25mm尧逸 50mm 日数的高值区袁而冷湖尧茫崖尧小灶火地区逸25mm尧逸50mm 为低值区曰通过累计距平与 Mann-Kendall 法进一 步确定袁年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在 1998 年遥 关键词院柴达木曰降水量曰降水日数曰降水量级

青海气候资料分析

青海气候资料分析

气候资料分析3.1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分析3.1.1柴达木盆地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

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4℃至9℃,其中昼夜温差极大,气候比较恶劣。

下面给出了1970年至2000年30a的平均温度距平图:图2 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清晰看到,柴达木盆地呈显著增暖趋势,近30 a来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达到了为0.43℃/10a,增暖极为明显,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特别是在1985年左右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关于这一情况在下文中会继续讨论。

3.1.2三江源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m,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

下面给出了1970年至2000年30a的平均温度距平图:图3 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近30a来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约为0.32℃/10a,增温趋势同样较为明显。

3.1.3 东部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青海东部地区位于青海湖以东,地势较为舒缓,多河川,包括黄河与湟水河谷地,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为数不多的农耕地区,海拔较低(2000m左右),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较大。

年平均气温7.25℃左右,,年均降水量为405.73毫米。

图4 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得出,东部地区气温呈增加趋势,增加的幅度约为0.23℃/10a,温度增加幅度较柴达木盆地与三江源地区而言有一定程度的舒缓。

3.1.4 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图 5 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看出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呈增加趋势,其幅度约为0.33℃/10a ,温度增加幅度较大。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是中国枸杞的主要产地之一,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枸杞的生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高原季风气候区,受青藏高原、阿尔金山脉和柴达木山脉的影响,气候润湿,年降水量较高,气温适宜,日照充足,是理想的枸杞生长地。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条件非常适宜枸杞的生长。

夏季气温适中,冬季温差大,昼夜温差大,这些都对枸杞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夏季温度适宜,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而冬季温差大有利于枸杞植株的休眠和茎叶的积累。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降水条件也非常适宜枸杞的生长。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高,主要集中在夏季,对枸杞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充足的降水量可以保证枸杞植株的需水量,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日照条件也非常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该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些条件都对枸杞的生长和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充足的日照可以促进枸杞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养分含量和品质。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枸杞的生长和发展。

充足的降水量、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日照等条件为枸杞的生长和品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发展枸杞产业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枸杞的生长,但也要注意避免枸杞生长过程中遭受干旱、冻害、强光等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枸杞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灌溉和防护工作,以保证枸杞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往各种观点都认为柴北缘盆地属于叠合盆地.本研究从沉积构造和沉积岩相的角度对盆地演化的叠合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由三条北西向凹陷带组成,具有多个沉积中心,平面上呈现左行雁列;在新近纪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宽槽状展布,附有局部小型凹陷.因此,认为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为非对称走滑拉分盆地,在新近纪为挤压坳陷盆地.
朱照宇,欧阳婷萍,ZHUZhaoyu,OUYANGTingping(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
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汪劲草,WANGJincao(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摘要】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是人们长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根据盆地盖层的变化、不整合特征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等,应用断裂走滑和陆内造山和均衡作用理论,对盆地构造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分析利用开发意见
1 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利用情况
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5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954.5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3.9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900.35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635.86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2345.64亿立方米。

截至2006年底,累计生产原油225.84万吨,生产天然气41.5亿立方米,炼油和甲醇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
万吨和10万吨;建成花土沟至格尔木438千米的输油管道和涩北—西宁-兰州、涩北-格尔木、涩北-敦煌、涩北-花土沟四条输气管道。

2 柴达木盆地石油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原油开发形势不容乐观,可采储量品位逐渐变差。

油田ⅰ类储量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71.62%下降到2006年的68.9%。

“十五”期间,仅有马北油田398万吨储量属于新区、新块储量,且60-70%的储量属于低品位储量,很难形成规模产能。

二是主力油田(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各类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盆地内主力油田开发
普遍已到中后期,油藏含水上升,吨油产量迅速下降,新钻井开发逐步转向次主力、非主力小层油田,开发挖潜难度加大,总体效益下滑。

原油万吨建设投资逐年增加,由2000年投资1600万元增至2006年的2500万元,成本控制和管理问题日趋严重。

三是主力油田呈快速自然递减,稳产难度大。

随着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老井产量逐年递减。

其中,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跃进二号等油田自然递减已达到20%以上。

“稳油控水”综合治理和稳产难度大。

四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低。

注采井比不合理,造成部分油田地层压力下降,油藏水驱开发效率低,水驱控制除尕斯库勒e31油藏达到75%以外,其余均为65.4%。

盆地油田储层大多为低孔低渗油藏,分布复杂且不稳定,储层面非均质油水层间互干扰严重,影响了水驱开发。

另外,部分油田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补给,储量递减迅速。

五是部分主力油田注水水质严重超标,套损井不断增加。

部分主力油田,如尕斯库勒油藏注入机械杂质超标现象严重,达到20倍,总铁超标3倍,严重腐蚀损耗了设施和管材,缩短了注水井维护周期。

油田套损井现象也极其严重,目前在已有的近300口套损井中,注水井就占36%,给油田开采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青海油田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055.98亿立方米,现有探明储量规模可建成产能70亿立方米/年,只能满足“十一五”产能建设需要,如果要实现2010年天然气产量突破
70亿立方米/年目标,则需建成10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产能,存在30亿立方米/年的产能建设资源缺口,天然气开发任务艰巨。

二是气田开发调峰矛盾仍然突出。

涩北气田天然气外销季节性差别大,冬季调峰难度大。

2006年冬夏两季产量相差近1000万立方米/天,安全生产压力大、任务重。

三是气井出水、出砂影响生产。

涩北气田为多层边水气田,气水关系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

目前,气井出水治理只有优化气井生产管柱和生产管理一种手段,缺乏其他治水经验,另外,先天地质条件决定了气田岩性储层易出砂,气井控制生产压差、保持稳产难度大。

四是气井单井产量低,产量递减明显。

由于气田地层压力的逐年下降,造成气井产量快速递减,自然递减幅度已达10%,增加了气田高产、稳产难度。

4 实现有效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是加强油气预探和油藏评价工作,为油气开发提供储量后备。

针对盆地特殊地质条件,加大勘探前期准备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在谋求勘探新发现的同时,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水平,在石油勘探上,立足碎屑岩,研究低渗透,探索新目标,突破高难度;天然气勘探上,扩展生物气,突破溶解气。

在石油勘探上:老油气区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途径,必须通过科学管理和增加投入不断深化;采取分区块、分层次不断加强利用老井、老资料进行基础地质研究、深化地质认识,进一步扩展复杂地区地震技术攻关。

在天然气勘探上:加强天然气地质理论和天然气勘探战略规划研究,加强新区、
新领域天然气勘探,加大天然气勘探投资力度,推进天然气勘探快速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常规气藏的勘探。

另一方面,加强低渗透气藏、裂缝性气藏、深层气藏、煤层气等非常规气藏的勘探,努力促进油气勘探技术进步。

二是开展油藏地质研究,提高产能建设到位率及新井贡献率。

及时搞好随钻跟踪分析,努力提高地质研究方案设计水平。

按照“早准备、早设计、早上钻、早投产”的原则,采取“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的工作思路,井位部署密切与油藏研究相结合,实现有效开采,力争当年产能贡献达到50%以上。

三是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工作,确保油田长期持续稳产。

2007年重点在油砂山、跃西、冷湖三号等油田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工作,预计描述含油面积12.4平方千米,覆盖地质储量2951万吨,2008年开始陆续开展第二轮油藏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调整、剩余储量动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老油田的开发利用效果。

四是编制主力油田“控水稳油”综合治理及难采油田开发动用方案,确保油田产量稳产。

围绕制约油田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等的“瓶颈”开展立项和攻关。

以此推动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油田的增产及增效。

一是抓好以尕斯库勒油田、跃进二号、花土沟油田为主的“稳油控水”配套工作。

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保持地层压力稳中有升,不断扩大综合治理区块和井组,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二是加强对难采储量及未动用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及注水工作。

重点是搞好南翼山浅层、乌南等油田的试注水工作,确保单井能量补充;三是加强油藏的动态监测及资料录取,及时了解生产动
态,掌握油水运动规律,不断满足中高含水期油藏稳产的需要。

五是依靠科学技术力量,提高气田开发水平。

提高气井单井产量,作好业务发展计划,适当储备天然气生产能力。

开展以提高单产为目的的多项增产措施作业。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基础研究。

5 结语
通过近年来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的调查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内石炭系地层分广泛,厚度很大。

盆地石炭系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石炭系地层普遍发育厚层油砂,显示石炭系具有很好生烃能力和油气运移过程,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潜力很大,是油气资源战略突破的新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