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1.概念:人口向□01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02扩大、乡村变为□03城镇的过程。

2.衡量指标:□
0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
4.意义
(1)带来□
09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10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我探究] 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提示]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多;产业结构的变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

二、城市化进程
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图:
2.差异
[自我探究] 城市化速度最快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
[提示] 不是。

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表现⎩⎪⎨⎪⎧ 生物多样性□01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02“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 1 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2
授课题目 2.3 城市化(1)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三维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讨论法。2.案例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迅速发展
教学后记: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 叶开始)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 重
大(70%以上)
小(不到 40%)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
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表示。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成熟阶 段。如下表所示: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城市化 发展阶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初期阶 段
城市化水平较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社会服务短缺;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因素: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城市交通便捷。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 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 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1

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
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
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
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
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
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
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
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
康地发展。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
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
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
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
2,就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中选择某个问题集中探讨,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你的见解及措施。

3,就南京的城市规划布局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

准备以“在绿色的南京生活”为主题的班会课。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节城市化【施教内容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地理原理规律隐蔽性强,理解难度大,故拟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作为第一课时就选取前两个标题施教。

本课施教内容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即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选取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15年的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接着又以教材以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以此作为基础,提供了图2.19、图2.20、图2.21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从时间这个维度重点探讨了目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等问题。

最后,依伦敦为案例,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2. 明确城市化的动力因素,真切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及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学会运用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地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材对于本内容安排合乎认知与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教学中宜按照城市化概念、标志——动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依次施教。

2.充分运用教材图表、资料配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示引导分析归纳、列表对比、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等方法施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动城市化动力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关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普遍联系和唯物辨证的哲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城镇化相关政策,并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3正确把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教学难点】1.掌握从材料和图例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案

2.3 城市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学法指导】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如下图所示: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如下图所示: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基础达标】1.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

该图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B.城市化C .郊区城市化D .再城市化读下表,回答2~3题。

2.1980~2010年( ) A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C .世界城市人口终始多于农村人口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3.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 D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80万辆,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80%以上是私家车辆),预计到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700万辆。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一、教材P34活动
城市化 阶段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速度 展趋势
缓慢
常见的问题
25%~30% 缓慢 以下,低 30%~70%, 迅速 较高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 杂布置,功能区分 异不明确
交通拥挤、环境恶 化、住房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 化、逆城市化等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 ________的表现。
第二章 第3节 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1800~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了5倍多,其中世界城 市人口增长了56倍。 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类似于一条被拉平的S形曲 线,符合城市化一般发展的实际。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个体 城市群体
城市化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影响
功能分区
不同规模
等级体系
空间结构
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转变
第二章 第3节 城市化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预览
概念、标志
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地区差异
城市化
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三)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建设生态城市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 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 持协调。
(三)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进行合理的城市化
1、合理城市化的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 绿化环境等 2、合理城市化的有利影响: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 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高中地理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导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4、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解: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知识铺垫)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 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2.17)或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说出城市化的表现、概念和衡量标准。

2、读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图 2.19),说出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快速发展的时间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简要说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背景。

3、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20),结合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并列表比较城市化标准曲线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比较中国城市化曲线图(图2.27),指出我国城市化所在阶段、发展特点,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4、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图2.25),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城市化对城市土地、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

5、读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图(图 2.26),结合自己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感受,举例并归纳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整治的举措,讨论归纳解决城市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四、教学内容安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思路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学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学时五、教学资源建议根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取相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搜集整理和利用北京城市地图与相关资料说明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节设计的内容容易和学生城市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案例尽量选择北京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总结规律。

(二)学法指导本节应提供经过优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有效提取图文信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从列举现象开始,逐步归纳成规律性认识。

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过程曲线的分析方法,观注曲线斜率和曲线转折点的具体地理含义,学会对过程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并概括各阶段的地理特征。

人教版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两篇

人教版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两篇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

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

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生分析】学生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所以教学要尽可能从我们生活的周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去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案例中所欠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统计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运用讲练结合法,将图6.17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什么城市比农村更吸引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否都能如愿?会不会产生些什么问题?随着老师逐一的引导,就自然的进入了教学。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我找了漫画、城市化相关数据等说明问题。

(打出某某发展历程的投影片)2.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此歌曲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

此歌曲反映了我国南部沿海特区──某某的变化。

某某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南部沿海的一个大城市。

这说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

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渐增多,城区所占的X围也会逐渐扩大。

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 全国优质课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 全国优质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主要标志和发展的动力。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4、能够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重点难点】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

2、能够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1)拉力表现:城市就业机会、社会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2)推力表现: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等。

(3)根本原因:不平衡。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

4、意义:不仅带来的变化,还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_________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思考探究】探究点一:城市化及其进程对照教材32页图和下图,分析下图中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尝试训练】一、选择题读下图,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的状况,回答下面第1题。

1、有关A、B两图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A、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B、城市化、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D、城市化、郊区城市化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3—5题。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动力。

3.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长折线图的实践,培养动手绘图的能力。

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5.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6.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前预习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4.城市化产生哪些意义?5.世界城市化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课堂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重点突破]1.根据城市化的概念分析得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重点突破]1.近现代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趋势。

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180 0 年1825年185年1875年190年1925年195年1975年200年5.1 5.26.47.8 12.620.829.238.147.6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1)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变化特点。

(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分析)(2)预测未来世界城市化的趋势。

2.城市化的演变规律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33“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英国的城市化之路。

:[合作探究一]结合图3.城市化过程的地区差异[合作探究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之间的差异: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典型例题一]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1)D (2)C解析: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

2.3城市化一、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民工潮》影像片断。

民工涌入城市,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非农业活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城市化”。

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此影像片断反映何种现象?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等图像,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知识点一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概念:2.城市化含义:3.推动城市化发展动力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市化意义:结合课前调查的本地域的城市用地、人口数量变化资料,根据情境素材探究如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什么是城市化?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5.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6.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从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交流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感受,发表自已的见解。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9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

读图,回答1题。

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

知识的适当补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深化,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形成城市带1.解析:从图中信息我们可以直接获取该城市在1990年-2019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动力。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重点) 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提醒]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后期阶段 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3(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

( ) (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加。

( ) (4)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 ) (5)许多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 【提示】 (1)×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2)× 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3)×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

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

(4)×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5)×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

2.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①④ B.②③C.①②D.③④(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1)A(2)D(3)B[(1)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2)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说明城市化水平高。

(3)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合作探究·攻重难]城市化及其进程新华社北京2018年2月4日电,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一般认为,城镇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过程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再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中包含了1亿左右的常住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等因素,我国城镇化进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大。

【思考交流】1.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3.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提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较弱,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归纳总结]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

(1)内涵(2)标志(3)动力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现象及原因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指点迷津]正确区分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进程距离城市自身发展主要发生国家郊区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居民、企业――→迁往郊区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居民及工商业――→迁往农村或小城镇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发达国家1.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 )A.农村劳动力过剩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交通便捷(2)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经济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1)A(2)B[第(1)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有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是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A正确。

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属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拉力,B、C错误;交通便捷属于中间阻力减小,D错误。

第(2)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B正确。

这个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

]2.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2)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解放了农村劳动力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D.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B(2)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

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

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

读图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思考交流】问题1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提示:城市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问题2 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问题3 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归纳总结]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方法技巧]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读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完成(1)~(3)题。

降水量(mm)径流总量m3地表径流量m3地下径流量m3蒸发量(mm)中心区675 405 337 68 270郊区平原区644 267 96 171 377A.地下水位上升B.径流总量减小C.蒸发量减小D.降水量减小(2)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量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小D.城市热岛效应(3)为减少城市中心区雨季地表径流( )A.将城市中心区的水调到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小绿地的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1)C(2)C(3)D[第(1)题,阅读表格可发现,中心区径流总量、降水量在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故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