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b948f5a26925c52cc5bf8a.png)
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为商业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A.① B.② C.③D.④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D. 略有下降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
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错。
根据图中的人口百分比,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C 对。
人口总数是不断增加的,图中显示的是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相等,不是人口数相等,D错。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162971ed9ad51f11df2cc.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世界上首批城市多数诞生在()A.河流中上游山区B.河流中下游平原C.高纬度沿海地区D.资源丰富的内陆2.下列亚洲国家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A.印度B.日本C.沙特阿拉伯D.菲律宾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主要位于该城市的A.东部B.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4.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为商业区B.②处为居住区C.③处为工业区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5.“你在北方的雾霾里,自强不息;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这是网友在2016年春“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时改编创造的寒潮版《南山南》。
寒潮所属的天气系统是A.B.C.D.6.由于石油开发而形成的“石油城”是A.伯明翰 B.匹兹堡 C.约翰内斯堡 D.阿伯丁下图所示国家是一个典型的热带高原国家,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国的地势()A.南高北低B.西高东低C.四周高D.中部高8.该国西北部半岛人口和城市稀少,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B.沙漠广布C.地形崎岖D.海拔高9.该国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高原,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凉爽B.水源充沛C.地势低平D.土壤肥沃10.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A.沿铁路分布B.沿河设城C.沿公路分布D.临海布局11.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甲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a中城市A.共有二级城市等级体系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小C.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D.甲丙城市服务范围有嵌套关系13.甲城市工业区分布在图b中A.①B.②C.③D.④读“贵州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14.贵州省2010年时处于城市化的哪一阶段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停滞阶段15.进入21世纪后,贵州省在城市化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较慢B.城市化加速发展,出现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问题C.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减缓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下左图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b4d77581b6bd97f19ead5.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 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4.城市功能分区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住宅区 B.文化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5.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理因素 D.民族与宗教因素6.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读野外考察游记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行进在大峡谷,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
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傈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他们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7.“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8.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村聚落多为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 D.多边形式9.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A.带状 B.圆形 C.三角形 D.方形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中,③区()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D.环境质量最差11.在②区内,可以布局()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12.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77ae35f0e7cd1852536ef.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以下三题.1。
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A.高楼林立,地价便宜B.建筑物低矮,没有明显分区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频繁D.最中心以批发活动为主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
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
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
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以下两题.3。
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图甲为“纽约曼哈顿景观图”,图乙为“北京故宫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甲所示的城市功能区为()A.高级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工业区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
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
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
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 )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5b4a2192e45361066f5d6.png)
29.读“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
(2)该城市规划新增一个化工厂,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读不同城市就业空间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丁城市属于
A.单核心模式B.多核心模式C.同心圆模式D.扇形模式
15.影响图中丙城市就业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能源 ②交通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读等值线图,已知c>b>a,完成下列各题。
C.若该区域中心为城市,则甲地盛行西南风。
D.如果该等温线分布形态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则其成因可能是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排放出大量热能造成的。
18.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 )。
A.OA、OB、OC为锋面
B.OA是冷锋,OB是暖锋
C.O为晴朗天气
D.如果该系统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可能会给我国沿海带来强风、暴雨天气
C.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商业区D.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25.若在本功能区规划方案中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
A.中南半岛B.我国东南沿海C.印度半岛D.西欧地区
二、综合题
26.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福建的农民利用木屑(80%)、麦麸、棉籽壳等装入塑料袋,接上菌种就做成了菌棒生产香菇,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大量出口美国。后来一些菇农去美国旧金山北部承包大片农业菇类种植农场,在国内接种、发酵,将培育好的菌棒运到美国,雇佣墨西哥人种植,在当地的销售企业销售,经济效益很好。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d2dcfbcfc789eb162dc8a1.png)
地理 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单选题1. 若 X 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 a=10km ,Y 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 b=100 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若 X 轴表示出生率,且 a=4%,Y 轴表示死亡率,且 b=4%,则图中四点表 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 1. 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 征,故选④点。
3.30 年间该地区 ()下图是“某地区 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解析: 3. 观察柱状图分析, 30 年间乡村人口由 1000万增加到 2000万,人口 增加了 1000 万,A 错;总人口由 1500万增加到 3000 万,城市人口由 500 万 增加到 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 500 万, B 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 一倍, C 、D 错。
4. 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 .2030 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 .2040 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 .2010 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D .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 2000年相等解析: 5.2030 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 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A 错。
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 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 2040 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 BA. 乡村人口增长了 2000 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 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B. 城市人口增长了 500 万人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错。
根据图中的人口百分比,2010 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C 对。
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试题
![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e7187a561252d380eb6e1a.png)
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主要是( )。
A.地租高低 B.族群影响 C.社会知名度 D.历史文化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绿化用地 B.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4.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A.城市人口数量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5.下列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6.唐人街的形成是( )A.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B.收入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C.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D.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B.发展历史不同C.政府作用不同 D.发展程度不同读下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D.小城市数量最少9.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下图反映出青岛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海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B.对外开放不断引资C.科技、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区位因素D.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竣工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11~12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004f88763231126fdb114b.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春节前夕,不少游子回家团聚,导致这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婚姻家庭C.环境因素D.政治因素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回答下列各题。
2.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3.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欧盟与日本老龄化情况严重,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老年人再就业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替代选择。
欧盟等国家和日本在老年人再就业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实行了如物质激励、禁止就业歧视、建立灵活劳动合同制度、改变工作环境、完善劳动保障、创造社会氛围、开展就业培训、发挥职业介绍中介的作用等一系列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
目前,我国人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况,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国家中政府鼓励老年人口再就业的措施,最有可能的是()A.巴西B.美国C.新加坡D.越南5.从长远角度来看,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从海外大量移民B.组织老年人口移民到海外再就业C.延长退休年龄D.完善计划生育政策6.图中,各级城市或各类商业部门与R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A.苏家屯-R1,沈阳市-R2,北京市-R3B.杨运镇-R3,盖县城-R2,营口市-R1C.北京市-R1,黄浦区-R2,上海市-R3D.汽车销售中心-R3,家用电器-R2,早点铺-R1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9f99326fff705cc170af8.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表是四聚落学校分布情况表,由此判断等级最高的聚落()A.甲 B.乙 C.丙 D.丁2.乡镇总体规划的对象是A.乡镇行政辖区B.乡镇政府据地C.城市中心区与开发区D.乡镇道路3.下列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是A.宜宾 B.重庆 C.武汉 D.南京4.下列属于高级城市的特征的是A.服务范围小B.彼此相距较近C.服务范围的面积大 D.数目多5.河流沿岸是城市的理想区位,下列区位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是A.河流源头B.两条河流汇合处C.河口D.河流与铁路、公路的交汇处6.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
读下图完成下题。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是A.商业区B.仓储区C.铁路D.公路7.北京市的街道大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
形成这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职能 B.交通条件C.地表形态 D.水源分布8.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C.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D.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9.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I、II两个阶段(图)。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下题。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下图为某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该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量减少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率低11.下列措施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建筑物的高度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42a558762caaedd33d4e5.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C.绿化带D.工业区2.北京城市中心没有形成CB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社会B.经济C.文化D.历史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
读“北京通风廊道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3.影响北京通风廊道规划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盛行风向B.道路分布C.地形地势D.工业布局4.下列地理事物中,不适合布局在通风廊道中的是A.成片绿地B.高大建筑C.湖面水域D.城市道路5.通风廊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有A.彻底解决“雾霾”B.扩大城市规模C.提高城市地价D.改善城市气候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6.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7.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采用“内含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由于A.城市化水平低B.人口数量多C.人口密度大D.经济发展水平高9.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全部采用“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10.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e2240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b.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回答下列两题。
1.若在该区域建CBD,最宜选择在()A.甲B.乙C.丙D.丁增加绿地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答以下两题。
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
上述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读“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完成下列两题。
3.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流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D.东风;自西向东流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A.南B.东C.西D.北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6.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A.环城路B.三环路C.二环路D.一环路政府建议今后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开放街区式”转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区一个开放式小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8.城市主导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的优势是()A.便于管理B.容纳人口多C.建设成本低D.方便出行读“某大城市示意图”(仅列出部分功能区,不包括全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若该城市布局合理,则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密切关系B.①处可能是大型超市C.为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火车站应布局在市中心D.②处可能是钢铁厂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4dac2f1a37f111f1855bbd.png)
18.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19.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D.经济危机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我国东部某地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在2006年-2014年间,该地人口总数达最大值的年份是
A.2006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
(2)试述交通线路在A、B地区形态的差异。
(3)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27.如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来看,该市用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
(2)在①、②、③三处中,最有可能属于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9.(1)中期,问题: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答出两点即可)(2)南部和西部的新兴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多;南部和西部气候温暖,环境清洁
10.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085f6a60740be1e640e9a2c.png)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荷兰人在规划圩田居民点时,尽可能将高一级居民点设置在()A.低一级居民点中央B.低一级居民点边缘C.陆地边缘D.港口附近2.下列有关城市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B.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化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D.城市化可以对城市环境带来重大影响3.由于城市化发展过快,可能会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垃圾污染④噪声污染⑤核污染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4.下列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B.减少城市中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发展绿色交通D.要扩大城市用地和城市中的绿地5.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6.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交通线布局不够合理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7.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B.绿地面积减少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经济发展趋缓8.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9.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A.绿地面积B.建筑风格C.饮食习惯D.服装服饰10.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便捷程度③知名度④种族和宗教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商业区是通过下列哪种效应才逐渐形成的()A.分散效应B.聚变效应C.经济效应D.集聚效应12.城市各功能区中,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的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13.北京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A.经济因素B.历史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14.有关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B.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C.省会城市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周围各县乃至全省D.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15. 重庆与成都的城市形态不同,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城市()A.气候特点不同B.地表形态不同C.发展历史不同D.经济结构不同二、综合题16.读我国南方某住宅小区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5d44f01f69e3143329495.png)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A.高楼林立,地价便宜B.建筑物低矮,没有明显分区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频繁D.最中心以批发活动为主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3.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图甲为“纽约曼哈顿景观图”,图乙为“北京故宫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甲所示的城市功能区为()A.高级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工业区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命题人:李雪云审核人:地理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读“甲城的地理位置图”(左图)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A.商业用地B.公园绿地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
2.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可防止水污染
B.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可减轻大气污染
C.远离居住区可减弱噪声污染
D.远离农田可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B.山区
C.高原D.丘陵
4.图中信息显示,该城市的服务功能()。
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
C.沿环路较强D.在各区域内一样强
5.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规划的落实状况,可借助()。
A.GPS技术B.GPS及GIS技术
C.RS及GIS技术D.GIS技术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7.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下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的通达度高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
9.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
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11.图示服务范围发生在理想均质平原上,其最初的服务范围圆形被图示正六边形取代,这是因为()。
A.可以使商品的供应达到饱和
B.区域内居民选择同级服务时,只受距离的影响,且能最大程度满足居民需要
C.阻止外区商品进入
D.城市发展更快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A.城市内涝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风D.城市空气污染
13.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B.破墙透绿
C.完善排水系统D.多建高楼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市政府在“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小区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如下:
①高架公路需改线②化工厂和火电厂应搬迁③西北绿地改建为学校
④小区的绿地面积太小
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5.如果在图中甲处增加商业小区布局,其合理性是()。
A.人口密集B.交通方便
C.靠近学校D.靠近市中心区
读南亚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B.钢铁厂C.棉纺厂D.造船厂
17.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是()。
A.使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B.使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平方米)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
据此回答18~19题。
18.乙图反映的区域最可能是甲图中的()。
A.M B.L C.N D.P
19.甲图中平均地租等值线沿虚线向外凸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人口密度D.建筑物高度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市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教育文化区和居民住宅区。
图中标注的数值为某月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克/立方米)分布。
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只有一处,该地当月主要盛行()。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21.以教育文化为主题定位的功能区宜设在()。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并非高档住宅,一般面积较小。
读图甲、图乙,完成22~23题。
22.综合地价高低、交通通达度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甲图中的()。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3.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采光B.民俗
C.通风D.交通该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D.“臭氧洞”
25.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二、综合题(25分)
26.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指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特点,分析该布局形式的优点。
(2)图中在A、B、C、D何处开设零售商店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
(3)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建立交桥,但仍然拥堵,原因何在?
解析第(1)题,图中工业区基本分布在铁路线两侧,且位于郊区,可从工业原料、产品运输,以及环境角度分析优点。
第(2)题,市场最优就是要布局在市中心,“地王”说明该地地价高,可从交通、环境等角度分析。
第(3)题,建立交桥后还堵车,说明此处运输量大,交通线不能满足需要。
答案(1)布局特点:工业区在市区东侧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优点:市区东侧外缘位于盛行西风下风向,既利于环保又利于交通畅通;市区外缘地价较低,可节省资金投入;工厂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利于原料、产品运输,可降低运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C处。
甲地。
理由: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市区上风地带;地处天然林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3)附近工厂相对集中,运输量大;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大增,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该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有一条。
1-5CBABC6-10ABADB11-15BBABA16-20CBABC21-25AB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