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xit-Stiglitzmodel产业经济学中经典的垄断竞争模型.
Dixit-Stiglitz模型与克鲁格曼模型浅析
Dixit-Stiglitz 模型与克鲁格曼模型浅析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已经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
他在《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一文中,以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ixit-Stiglitz 模型,以下简称D-S 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洁的模型,阐述了在不存在技术差异和禀赋差异的情况下,由于存在规模经济一样可以发生国际贸易。
本文先介绍D-S 模型的核心内容,然后介绍克鲁格曼在《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一文中对于D-S 模型的应用。
Dixit 和Stiglitz 于1977年在《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一文中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 模型。
[3]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内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简洁的途径。
简单地说,从生产方面来讲,由于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厂商生产的产品的品种会比较少;从消费者方面来讲,由于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因此,产品的品种应越多越好。
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冲突:消费者要求产品的品种越多越好,而生产者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生产规模就会缩小,导致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价格上升。
但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能够使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4]市场竞争能使这种两难状态达到最优或是一种次优的均衡:每一个生产者都会去生产一种差别性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廉价的消费需求,又能使生产者本身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益——从而形成某种垄断竞争的局面。
[5] 两位作者开篇指出,福利经济学中,有关生产的基本问题是市场最优下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是否就是社会最优情况下的产品种类和数量。
而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分配公平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和规模经济问题,而他们的目的是对其中的内部规模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它通过建立一系列基本模型和理论,揭示了产业经济运行的规律,为制定产业政策和实施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产业结构模型产业结构模型通过描述和分析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其中,典型的产业结构模型有波特五力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通过对产业内部竞争态势的研究,识别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五个因素: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该模型帮助企业和政府分析产业竞争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描述了一个产品从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该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在不同阶段,企业需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以保持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中度模型产业集中度模型描述和衡量了产业中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产业集中度模型包括赫芬达尔指数和四分位数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用于度量一个产业中市场份额分布的不均衡程度。
该指数越高,表示产业中少数大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较高。
四分位数指数衡量了市场份额分布的均衡性。
该指数通过将市场份额按照大小排序,计算四分位数的差异程度,从而评估市场份额的集中情况。
如果四分位数指数接近于0,表示市场份额较为均衡;如果四分位数指数接近于1,表示市场份额较为集中。
三、产业链模型产业链模型描述了一个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该模型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等环节,揭示了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关系。
基于产业链模型,经济学家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强调价值创造在产业链中的传递与转化。
价值链分析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优化生产和经营流程。
市场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
市场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市场垄断和市场竞争是企业在市场中的两种基本运作模式。
市场垄断是指一个企业或少数企业独自占据市场,能够对价格、产量等进行自由决策而不受其他企业影响,形成了“垄断力”。
市场竞争则是指在一个市场中存在多个企业,它们通过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垄断是否有害?是一个争议话题。
有些人认为,市场垄断可能带来高效率的生产和创新;而有些人则认为市场垄断会限制市场的自由竞争,遏制产业发展,对消费者不利。
无论市场垄断是否有害,我们都需要了解市场垄断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
一、市场垄断的动态博弈市场垄断者通常是通过设置高的价格水平来实现最大化利润。
然而,如果垄断者价格过高,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或者购买转向其他替代品,因此垄断者需要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权衡。
对于垄断者来说,其最大化利润问题可表示为:\begin{equation}\max_{q} (p(q) - c(q))q\end{equation}其中,$p(q)$是由需求函数决定的价格函数,$c(q)$是边际成本函数,$q$是垄断者的产量。
垄断者需要寻找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即:\begin{equation}p'(q) = c'(q)\end{equation}通过求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垄断者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然而,竞争性企业的出现可能改变市场垄断者的行为。
竞争性企业可能会尝试进入这个市场,并销售与垄断者类似的产品。
如果竞争性企业成功进入市场,市场垄断者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垄断者的最优决策中,需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
假设竞争性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并可以自由地选择产量,它的成本函数为$c(q_2)$,$q_2$是竞争者的产量。
那么,垄断者面临的最优决策问题可以表示为:\begin{equation}\max_{q} (p(q) - c(q))q - f(q_2)\end{equation}其中,$f(q_2)$是由竞争性企业决策带来的对垄断者利润的损失,其可以表示为:\begin{equation}f(q_2) = [p(q) - c(q) - p(q_2)]q - c(q_2)q_2\end{equation}通过求解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市场垄断者的最优产量和价格,以及竞争性企业的产量。
DS模型2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ixit-Stiglitz Model,简称D-S模型)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概述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是当前经济理论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启发,该模型是由迪克西特(A.K. Dixit)和斯蒂格利茨在1977年所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论文中提出来的。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不论是在国际贸易理论还是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人们日益发现“规模经济”是问题的核心。
尽管人们可以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对外部规模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但内部规模经济却无法和竞争性的市场结构相兼容。
在D-S模型提出以前,由于内部规模经济模型的求解极为复杂、且一般不能求出均衡解(从而更无法进行福利分析和比较),人们不得不借助于外部性、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等似是而非的概念,将研究局限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分析。
不论是经济理论本身还是对经济现实的解释,都要求一种能够对内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严格分析的理论框架,D-S模型则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简洁的基本方法。
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在论文中指出,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市场解能否导致社会最优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种类?分配不公、外部效应和规模经济都是导致不完全市场结构、并使得市场均衡解偏离社会最优解的原因。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的(内部)规模经济情形进行分析。
他们首先构造了著名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效用函数(D-S效用函数,后被引申为D-S生产函数),然后依次在效用函数是不变弹性、可变弹性和非对称性的情形下求出其市场均衡解,并分别在每种情形下对市场均衡解和社会最优解进行了比较。
D-S模型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1)他们通过构造一个包含产品种类的D-S效用函数,推导出了特定形式的需求函数和张伯伦dd曲线与DD曲线;(2)他们假定每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不变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这意味着成本函数具有平均成本递减和边际成本不变的性质,从而呈现出内部规模经济的特征),然后结合需求函数和新厂商自由进入的条件,求得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和产品种类数量。
dixit-stiglitz模型的经典推导2
same price p and are therefore consumed in equal amounts q, so that I =
n 0
pq
dω.
Then
I
=
npq
and
q
=
I np
.
Therefore,
recalling
(1):
U=
n
1
q(ω)ρdω ρ = n
I
ρ
1
ρ
=
1−ρ
n ρ I/p
1
1.2 Demands
The consumer’s constrained maximization problem may be solved by the Lagrangian
L = U ρ − λ(
n 0
p(ω)q(ω)dω
-
I).2
Take
first
derivatives.3
∂L = ρq(ω)ρ−1 − λp(ω) = 0
σ
≡
1 1−ρ
in
order
to
keep
notation
concise. From (4), it is evident that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is the constant
σ=
, −d ln q(ω1)/q(ω2)
d ln p(ω1)/p(ω2)
hence
2.2 Pricing
A firm’s profits are:
π = pq − wcq − wf
(7)
A firm sets the price of its variety to maximise profits:
Dixit-Stiglitz1977垄断竞争模型工作论文
1
89
0521819911C04
June 20, 2003
18:10ຫໍສະໝຸດ Char Count= 090
Avinash K. Dixit and Joseph E. Stiglitz
and how much of each to produce, may diff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effects at work. Whether a commodity is produced depends on revenues relative to total costs. Social profitability depends, on the other hand, on a number of factors. In deciding whether to produce a commodity, the government would look not only at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project, but also at the consumer surplus (the profitability it could attain if it were acting as a completely discriminating monopolist), and the effect on other industries and sectors (on the consumer surplus, profitability and viability). The effects on other sectors result both from substitution and income effects. The whole problem hinges crucially on the existence of economies of scale. In their absence,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produce infinitesimal amounts of every conceivable product that might be desired, without any additional resource cost. Private and social profitability would coincide given the other conventional assumptions, and the repercussions on other sectors would become purely pecuniary externalities. With nonconvexities, however, we shall see that all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altered. Moreover, given economies of scale in the relevant range of output, market realisation of the ‘unconstrained’ or first-best optimum, i.e. one subject to constraints of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technology alone, requires pricing below average cost, with lump-sum transfers to firms to cover losses. Th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doing so are clearly formidable. It would therefore appear that perhaps a more appropriate notion of optimality is a constrained one, where each firm must operate without making a loss. The government may pursue conventional regulatory policies, or combinations of excise and franchise taxes and subsidies, but the important restriction is that lump-sum subsidies are not possible. The permissible output and price configurations in such an optimum reflect the same constraints as the ones in the Chamberlinian equilibrium. The two solutions can still diffe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mplicit in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Consider first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desirability of variety can enter into the model. Some such notion is already implicit in the convexity of indifference surfaces of a conventional utility function defined over quantities of all the varieties that might exist. Thus, a person who might be indifferent between the combinations of quantities (1, 0) and (0, 1) of two product types would prefer the combination ( 1 , 1 ) to either extreme. 2 2 If this is the only relevant consideration, we shall show that in one central case the Chamberlinian equilibrium and the constrained optimum coincide. In the same case, we shall also show that the first-best optimum has firms of the same size as in the other two solutions, and a greater number
产业组织理论垄断市场的竞争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垄断市场的竞争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结构以及企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垄断市场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少数卖方,这些卖方能够对市场形成相对较大的影响力。
一、垄断市场的特征1. 唯一卖方或少数卖方: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方或是很少的几个卖方,它们能够控制市场的供给和价格。
2. 无替代品: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少数卖方,消费者没有其他替代品可供选择,所以价格通常较高。
3. 有市场控制力:垄断卖方能够通过控制供给和价格来控制市场,它们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
4. 高度障碍进入:垄断市场通常存在较高的进入障碍,例如专利权、技术壁垒等,这使得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
5. 信息不对称:垄断市场中,卖方通常掌握更多的信息,而消费者则相对缺乏信息,这使得卖方能够更好地控制市场。
二、垄断市场的竞争分析垄断市场中,由于只有一个卖方或少数卖方,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需要进行竞争分析来评估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1. 效率分析:在垄断市场中,由于供给受到制约,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导致经济效率较低。
垄断卖方通常会限制产量以抬高价格,这使得社会福利无法最大化。
通过竞争分析,可以发现市场的低效和资源浪费现象,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
2. 公平分析:垄断市场中,由于卖方具有市场控制力,消费者通常要为高价格买单。
这种不公平现象使得一些弱势群体难以承受市场的压力。
竞争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出市场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为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参考。
3. 政府干预:垄断市场的竞争分析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市场竞争,例如制定反垄断法规、加强市场监管、鼓励新进入者进入市场等。
这些干预措施旨在降低市场进入障碍,增加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垄断市场的改革措施为了解决垄断市场所带来的效率和公平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国际经济学 垄断竞争模型汇总
截至目前,引入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模型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假设完 全竞争的模型,第二类是认为存在垄断竞争的模型,第三类是寡头垄断模型,有 关第三类模型,我们在上一讲中已经有所涉及。在这一讲中,我们将着重讲解第 二类模型,即垄断竞争模型。
1 / 29
2 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在理论上比较容易分析,但是在实际中它们几 乎不存在,市场中最多的情形是寡头和垄断竞争。随着博弈论的兴起,寡头竞争 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而垄断竞争的研究仍然相对滞后。滞后的原因是难以找到一 个描述产品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竞争性的有效方法。
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 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 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 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 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来; (2)在两个国家的背景下,产业内贸易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2 / 29
(3)贸易的收益来自于两个方面:生产者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和消 费者从多样化产品消费中获得的收益。
2.2 基本模型
2.2.1 模型假定
(1)单部门经济生产差异化的产品,这些产品有潜在多样性; (2)每一种产品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有相同的权重,并且用同一个生产函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1988年,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 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 各大公 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 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 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 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 使 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 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 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克鲁格曼假定汇率依赖于现行基本因素 和未来汇率的预期值,同时,克鲁格曼 模型还有两个关键假设,其一是汇率目 标区是完全可靠的,其上下限能永远保 持不变;其二是目标区仅由“边际”干 预防卫,也即只有当汇率运行到上下限 时,货币当局才出手干预,而在目标区 内,没有干预发生。
◎可以增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有效性 一是由于目标区带有一定浮动范围,在区间内, 货币当局有干预和不干预两种选择,这样,央行的汇 率政策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二是能够最大限 度的利用公众的“预期心理”来增强政策干预的有效 性。在目标区内,央行的干预是不定期和不定向的, 公众就很难对央行的行为做出“完全理性”的预期, 也就无法预先准确采取“逆向而动的对策”;而在目 标区边界附近,虽然公众会预计到央行可能采取干预, 但具体的干预时间、力度及预期效果无法知晓。因此 多数投资者会赶在央行干预前,顺应预计的干预方向 进行市场交易,使现实汇率在央行干预之前就产生央 行所希望的走势,从而在很大程度减轻央行干预的负 担。
1999年,克鲁格曼与藤田昌久和维纳布 尔斯合著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 与贸易》出版,为区域经济学融入主流 经济学,或者说为主流经济学家更加关 注区域经济中的空间问题提供了有益的 探索和帮助。
3、货币危机理论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讲解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讲解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ixit Stiglitz)模型是经济学中用于研究市场竞争和市场结构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最早由印度经济学家阿维林德·K·迪克西特(Avind K. Dixit)和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于1977年提出。
他们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对于实践的指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问题。
模型的核心是一个双重不确定性模型,即消费者与厂商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在做决策时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指他们的偏好和收入水平。
而厂商在做决策时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不确定性下,消费者和厂商的决策都是一种随机策略。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包含了两个基本假设:1. 厂商的产品是差异化的;2. 消费者具有不完全信息。
在这种基本假设下,厂商面临的问题是产品价格的制定和广告宣传。
厂商通过广告来增加其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和销量。
但是,广告宣传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一旦厂商的广告宣传没有增加其产品的知名度,那么生产的成本将会被浪费。
在消费者方面,他们的决策是基于他们的偏好和产品的价格偏好。
这种价格偏好涉及到厂商如何制定价格,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反应。
在模型中,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反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移情作用,即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是一种完全的移情;另一种是不完全移情作用,即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是一种局部化的。
基于以上假设和预设条件,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核心问题是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
具体来说,它主要关注两种市场结构:一种是垄断市场,另一种是寡头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供应者或者是一种完全货物的市场环境,而寡头市场则是指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掌握市场份额的市场环境。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开放经济的两国DSGE模型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开放经济的两国DSGE模型王擎;李俊文;盛夏【摘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已达成共识,但对这种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特点的多部门的开放经济两国DSGE模型,以厘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外部冲击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并通过贸易渠道和价格渠道传导到国内,进而影响总产出与国内价格水平,然后影响总消费与总投资,最后影响利率.不同的是,国外宏观政策因素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供给端因素,影响最小的是金融市场因素.因此,我国还是应努力提升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并且让货币政策更多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才能有效降低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15页(P35-49)【关键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机制;DSGE模型【作者】王擎;李俊文;盛夏【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1130;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1130;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5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大宗商品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大宗商品有着极大的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其中,大豆进口数量为8391万吨,连续十二年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注]对外依存度是指某一大宗商品进口量占本国该商品消费量的比例,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消费量。
长期维持在80%以上;铁矿石进口数量首次突破10亿吨,同比增长7.35%,对外依存度超过85%;由于合成橡胶进口数量的增加,橡胶进口总量实现九连增;成品油进口量虽然有所回落,但原油进口量却同比增长了13.56%,达到3.81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5%,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消费和贸易大国。
论Dixit_Stiglitz模型对新经济理论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 F0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722(2010)07-0035-13 论Dixit-Stiglitz模型对新经济理论的贡献*梁琦1 许德友2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 5102752.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 210093摘 要 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是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
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们意识到,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技术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才是经济生活的常态。
如何以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为基本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成为当时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技术性难题。
1977年Dixit-Stiglitz模型(D-S模型)以简单、巧妙而严谨的方式将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纳入到一般均衡模型,这个突破引发了一场经济学理论建模的思想解放。
此后,以D-S模型为基础,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经济理论获得了巨大发展,并对许多其他涉及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平台。
关键词 D-S模型 规模报酬递增 垄断竞争 新经济理论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 Review about the Contributions of Dixit-Stiglitz ModelLiang Qi1 Xu Deyou21. Management Schoo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2. Economic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assumptions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are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and perfectcompetition. However, from the sixties and seventies in 20th century, people were aware that productiontechnolog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of market structure was normal in economy.How to build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monopolisticcompetition became a technical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y. Dixit-Stiglitz model (D-S model)makes the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simple, ingenious and rigorous mannerinto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 1977, and this led to a breakthrough of modeling emancipation in the mind ineconomic theory. Since then, the new theorie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trade theory, new growth theory andnew economic geography gain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based on D-S model, and it provided the researchplatform for many others issues related to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ve of marketstructure.Key words D-S model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new economic theorie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与产业集聚”(编号:07AJY01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2007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2009CW02)。
基于垄断竞争革命的D_S模型理论述评
补贴企业,不能给予企业的一次性税收或者转移支付等;相对于无
约束的帕累托最优,这个均衡却有着较少的企业(企业数量和产品的
多样化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垄断竞争条件下市场均衡
的结果不是产能不足,而是多样化不足。
2.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视角。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假
设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在这个假设前提下解释产业间贸易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设立一个效用函数 u=U(x0 ,x1 ,x2 ,...xn ,..). ,x0 代
表来自竞争性部门的消费,x1 ,x2 ,...xn ,...代表来自其他垄断竞争部门的
消费)部门的消费具有对称性和可分性,u=U(x0 ,V(x1 ,x2 ,...xn ,..). ),进
一步的设 V(x1 ,x2 ,...xn ,...)具有常替代弹性(CES),如:u=U(x0 ,
增加的专业化导致了生产力的收益,这延伸亚当·斯密的思想,劳动
力的分工受制于全球范围而不是本地市场范围,即投入品的生产不
需要是本地集中的。这种推理为贸易的国际报酬(与传统的规模的
国家报酬形成对比) 的合理性提供了合理的微观基础。Krugman
(1989)[12] 也 说 明 了 差 异 化 中 间 品 的 延 伸 没 有 什 么 不 同 。 Fran-
4.空间经济理论的开拓性。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关于资源在空 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由于主流经济学家所掌握的 建模技术无法处理收益递增时的市场结构问题,从而使得空间经济 学长久以来没有能够成功的纳入主流经济学中。Krugman(1998)[26]认 为,20 世纪 90 年代空间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是用基于 D- S 模型的技 术技巧去解释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经济的空间结构, 这一最新发展有四个关键词:D- S、冰川、进化和计算机模拟。Krugman(1991)最先讲述了区域经济学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在 D- S 模型基础上引入了运输成本。Krugman 为首的基于 D- S 模型的一系 列著作,使空间经济学成功的融入了经济学主流,因此,Krugman 获 得了区域经济学之父或者创始人的称号。其在 D- S 基础上所提出的 核心—边缘模型 (对核心—边缘模型陈述最完整的是 Fujita,Krugman&Venable(1999)[27)] ,也成了空间经济学、甚至贸易经济学的模型 基础。模型的吸引力在于一些变量值的微小变化都会改变均衡的结 果,其所提出的新的概念(如“非黑洞条件”)、技巧(运输成本的处理 技巧)①和结论(核心—边缘均衡的稳定性等)在空间经济学中具有广 泛的影响力。Richard E.Baldwin&Rikard Forslid(2000)[28]则通过引入 Rome(r 1990)[18]的内生增长模型,扩展了 Krugman(1991)的核心—边 缘模型,主要介绍了内生增长的引入如何影响对称均衡的稳定性,这 个分析结合了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
迂回生产理论——一个多部门模型描述
迂回生产理论——一个多部门模型描述庞嘉伟;刘春燕【摘要】本文通过一个多部门模型,构建了一个庞巴维克迂回生产理论研究框架.在本文模型中,有一个最终产品和多个中间产品,这些产品以迂回的方式生产,并且都可以作为资本品积累.在这一框架下,我们得出了修正的“黄金法则”.最后,文章通过CRRA效用函数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进一步阐释了模型的性质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7页(P70-76)【关键词】迂回生产;多部门模型;修正的“黄金法则”【作者】庞嘉伟;刘春燕【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4.1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提出了著名的“迂回生产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庞巴维克认为社会生产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生产资本品或生产资料,再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生产最终消费品。
他认为,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决定于消费者的需求,即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偏好,而不是供给方的偏好。
而且,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社会分工逐渐细化,资本品的种类会逐渐增多,同时,生产最终消费产品的产业链条会逐渐拉长,生产效率会逐渐提高。
庞巴维克的这一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部门研究框架,即一些部门生产中间产品,一些部门生产最终消费品,而且有一些中间产品是可以作为资本品进行积累的。
已有的产业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文献中,有很多讨论了多部门模型。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Dixit和Stiglitz通过一个多部门模型讨论了产品多样化与垄断竞争问题[1];Melitz建立了一个拥有异质厂商的市场,来讨论产业内的再分配问题和生产率问题[2]; Hsieh和Klenow则通过建立不同产业的多部门模型刻画了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3]。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Romer建立了一个多部门模型,讨论了技术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内生增长的[4]; Matsuyama讨论了一个强调农业生产率在增长中贡献的两部门模型[5]; Aghion和Howitt通过一个多部门模型以解释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理论(creative destruction)[6]; Echevarria通过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验证了部门构成和增长之间的联系[7]; Kongsamut,Rebelo和Xie讨论了一个具有结构变迁并且符合劳动再分配的多部门模型[8]; Acemoglu和Guerrieri通过一个两部门模型,讨论了资本深化和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问题[9];邵帅和杨莉莉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10];徐舒等则通过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内生投入与技术转化模型,研究了技术扩散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11]。
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模型
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模型市场竞争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和各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它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市场竞争模型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完全竞争模型、垄断模型、寡头垄断模型和单一供应者模型。
完全竞争模型完全竞争模型中,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小型买家和卖家,每个卖家都提供类似的商品或服务,并且没有任何买家或卖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模型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而每个卖家都必须接受市场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否则将面临被其他卖家排挤出市场的风险。
垄断模型垄断模型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他能够控制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
这样的垄断市场往往出现在实施专利或版权的情况下。
由于市场上只有一家经营者,所以价格通常比完全竞争模型中的价格高,产量较少。
寡头垄断模型寡头垄断模型中,市场上存在少数几个大型卖家,他们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和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通常明智地决定减少生产量,以便提高价格并增加利润。
寡头垄断模型中的价格通常高于完全竞争模型中的价格,但较低于垄断模型中的价格。
参与者往往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博弈。
单一供应者模型单一供应者模型中,市场上有一个卖家,但他无法控制价格。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存在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干扰市场时。
单一供应者模型中的价格通常较高,而产量较少。
总结市场竞争模型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上的各种变化。
无论是在完全竞争还是垄断市场,参与者都需要努力调整并协调他们的行为,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市场竞争模型让这一过程更加清晰易懂。
这些模型也可以帮助政治家、企业家和普通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以便为他们自己的最终目的制定更好的决策。
dixit-stiglitz函数求导
Dixit-Stiglitz函数求导一、概述Dixit-Stiglitz函数是经济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它在描述市场竞争、产量和利润的关系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对Dixit-Stiglitz 函数的求导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Dixit-Stiglitz函数的定义及其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然后对其进行求导。
二、Dixit-Stiglitz函数的定义Dixit-Stiglitz函数是由经济学家Avanash Dixit和Joseph Stiglitz在1980年提出的,它的一般形式如下:Y = F(K, L)其中,Y表示总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
F(K, L)是一个具有特定性质的函数,描述了生产中资本和劳动的组合对总产出的影响。
三、Dixit-Stiglitz函数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Dixit-Stiglitz函数在微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市场竞争理论中,经济学家通过分析Dixit-Stiglitz函数的性质,研究市场上企业的数量、产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Dixit-Stiglitz函数还被用于分析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探讨企业的最佳生产组合等。
对Dixit-Stiglitz函数的求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四、Dixit-Stiglitz函数的求导方法对于Dixit-Stiglitz函数的求导,一般可以采用偏微分的方法。
假设Dixit-Stiglitz函数为F(K, L),其中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那么它的偏导数可以分别表示为:∂F/∂K和∂F/∂L其中,∂F/∂K表示对F(K, L)关于K的偏导数,∂F/∂L表示对F(K, L)关于L的偏导数。
这两个偏导数分别描述了产出对资本和劳动的敏感性,对于经济学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在经济学研究中,Dixit-Stiglitz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对它的求导也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垄断竞争模型
• 可获得对两组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函数
c*
up* np1 n* p*1
,c
up np1 n* p*1
• 可看出在这些产品上的总支出等于u
npc n* p*c* u
• 对农产品A的需求函数为,A=E-u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c c* (wF / p) c*
• 其中 p* 1
p
• 假设“冰山交易”成本
• 出口市场销售时的边际成本为 wam (1 *)
• •
本地市场销售时的边际成本为 此时
wam
(1
)
( * ) /(1 )
• 可视在本地市场出售时交易成本为零,在出 口市场出售时,交易成本为‘=*-。
• 故在“冰山交易”成本下,出口市场的产出 量为(1+')c
U
CMu
C1u A
• CM 消费的不同工业品的数量指数
CM (c1,c2,...ci , )
•Hale Waihona Puke ci 第i个工业品,n:工业品的种类
• CA 农产品的消费,将其视为计价物,可将 农产品价格看成是一个单位,即 pA =1;
• u 在总支出额中工业品的支持份额;
• 1 u 对农产品的支持份额。
• 采用不变替代弹性函数(CES)表示工业品的消 费量 CM
• 工业品之间的差别程度是连续的,则 n CM [ c(i) di]1/ 0
• 工业品之间的差别程度是离散的,则
n
CM [ c(i) ]1/ i 1
• 为多样化系数,0<<1
• 1 任意两种工业品之间的替代弹性 1
•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 n,n*:两种差异化产品组的种类数量 • c,c*:两种差异化产品组的消费量
第四章 垄断竞争的Dixit-Stiglitz模型及其空间含义
第二篇 劳动力流动性与区域发展第四章 垄断竞争的Dixit-Stiglitz 模型及其空间含义在收益递增起关键作用的任何一个模型中,你无论如何都必须解决市场结构的问题。
传统城市模型的做法是:假定对厂商而言,收益递增纯粹是外部事物,建模者因而能够继续使用完全竞争的假设。
不过本书所采用的方法避免对外部经济做任何直接的假定:以单个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为基础,厂商们在市场上相互影响的结果就会产生外部性。
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把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型化。
这类模型中最常用的当然是Dixit-Stiglitz 的垄断竞争模型(Dixit and Stiglitz, 1977)。
Dixit-Stiglitz 模型中的垄断竞争是非常不现实的,不过它易于处理而且很灵活;正如我们下面将看到的,它导出了一些非常特殊但极具启发性的结论。
本章建立了一个空间Dixit-Stiglitz 模型,它涉及多个区位,这些区位间存在运输成本。
在后面的几乎每个问题中,空间Dixit-Stiglitz 模型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考虑一个只有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的经济。
农业部门是完全竞争的,生产单一的同质产品,而制造业部门则供给大量的差异化产品。
当然,我们没必要拘泥于“农业”的字面含义。
制造业部门是不完全竞争的,而且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把农业部门看作是从事制造业之外生产活动的完全竞争部门。
假定存在大量潜在的制造品,因此可以把整个生产空间看成是连续的,这样我们就能够避开产品数量必须是整数的限制。
尽管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地点,但在此我们只研究经济活动,不考虑地点因素。
4.1 消费者行为对于这两类产品来说,所有的消费者都具有相同的偏好,效用是Cobb-Douglas 函数形式:,1μμ-=A M U (4.1)其中,M 代表制造品消费量的综合指数,A 是农产品的消费量,μ是常数,表示制造品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数量指数M 是分布在连续区间上的各类制造品的子效用函数;)(i m 表示每种可获得的制造品的消费量;n 是制造品的种类范围,通常称为可获得的制造品种类的数目。
产业经济学与垄断竞争理论(讲义1)
产业经济学与垄断竞争理论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或产业经济学是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和绩效以及这些市场上的企业行为为研究对象的。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关心那些因某些不完全竞争的原因导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适用的和有解释力的理论失灵的市场和企业。
产业组织的传统方法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该传统下的研究人员试图去揭示全行业的经验规律。
现今的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则更为关注提出对企业行为的解释并对其加以检验。
主要使用的理论解释方法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非合作博弈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侧重实践和经验方面,对特定企业的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实际的行为进行观察,称之为经验观察;二是分析市场竞争,尤其是力图得出价格在竞争作用下会等于成本的明确条件,称之为推理理论。
一、早期的企业理论1、斯密关于竞争的观点斯密认为,商品具有两种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或价值)。
除了极偶然并且一般来说也很短暂的例外情况外,竞争的力量将使市场价格等于自然价格。
在近一个世纪中,斯密的关于竞争一般来说将使价格与成本保持一致的假定基本没有受到挑战。
马歇尔发展了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理论。
不过,他保留了竞争将促使价格与其单位生产成本相等的观点。
2、企业行为研究的难题在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研究中,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难题:1)只有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终会向上倾斜时,它才能解释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扩张的极限。
2)斯密和马歇尔的研究方法方化成了两种研究派别:实证学派与推理学派。
3)作为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石的“完全竞争”的企业变成了一个没有大小的并且也不可分割的决策单位。
关于企业行为分析的两种极端的态度:1)实证学派,只研究包括单个体企业与产业的历史与发展、一个或多个产业的目前的结构与行为。
2)推理学派,几乎只关注价格与产出的决定及其对效率、资源配置的经济福利的影响。
基本上不考虑实证的支持。
二、垄断竞争模型1、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模型 DDdd平均成本P Q 产出价格、成本 E张伯伦(Chamberlin )于1933年提出垄断竞争理论,核心思想是:无论是完全竞争模型还是垄断模型看起来都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在现实世界里,企业相互竞争,但是却生产不同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Ci (Qi ) c
• 每个(现存的)品牌的生产企业面对的需求,依 赖于该行业内品牌的总数量N。 • 自由进入会增加品牌的数量,一直持续到每个企 业面对的需求与其平均成本函数相切。切点处每 个品牌的企业将获得零利润,进入停止。(张伯 伦相切条件) • 均衡时每个品牌的价格等于成本 • 均衡时所有品牌生产企业在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 斜部分进行生产。因此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 企业没有最小化平均成本。
F cQi Qi 0 TCi (Qi ) Qi 0 0
定义一个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 企业:每个企业对于其品牌像垄断者一样采 取行动;也就是说,给定对品牌i的需求,每 个企业选择Qi mc以(公式6)max i pi (Qi )Qi ( F cQi ) Qi • 消费者:每个消费者把其收入和价格看成是 既定的,以公式3为条件,最大化其效用, 就得到需求函数系统。 • 自由进入:企业的自由进入将导致每个企业 获得零利润。 • 资源约束:生产所需要的劳动等于劳动的总 供给; N
垄断竞争的环境
• 目标——计算该行业生产的差异品牌的均 衡数量。 • 特征:消费者有同质偏好,或者能有喜欢 消费各种品牌的单个消费者代表。 • 潜在的生产品牌的数量无限(一个企业生 产一种品牌,且该行业中生产各种品牌的 企业的数量相当大。) • 新品牌生产企业自由进入(零利润)
基本模型(一般均衡模型)
( F cQ
i 1
i
)L
张伯伦(Chamberlin)垄断竞 争均衡
• 三元数组
N
mc
, pi , Qi , i 1,, N
mc mc
mc
ATCi (Qi ) MCi (Qi )
•
pimc 2c
ATCi (Qi )
c
Qi mc F c
F c Qi
Di ( pi , N )
• 对每个品牌i的需求、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 为 1 Qi pi 1 pi (Qi ) Qi ( pi ) 2 2 2
4 ( pi )
2 Qi
pi Qi
企业的生产函数
• 每个品牌只有一个企业生产 • 企业生产的技术是相同的,且这种技术是规模报 酬递增的。劳动是唯一的投入。 • 一个生产Qi单位品牌i的企业的总成本为 • 公式5
• 假设有一个生产差异品牌的行业 • 这些品牌以i=1,2,3…N表示,其中N是内 生决定的生产品牌的数量。 • 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Qi 0表示品牌i的生产量或消费量,用 pi 表示品牌i的单价
消费者
•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只有一个(代表性的)消 费者,它的偏好显示出多样性的特点。 • 正式地,该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由不变替 代弹性(CES)的效用函数给出:
公式1 i 1 因为在消费水平为零时,每个品牌的边际效用 是无穷大,这类效用函数显示出喜欢多样性的 U 1 特点。公式2 lim lim
Qi 0
U (Q1 , Q2 , , QN ) Qi
N
Qi
Qi 0
2 Qi
• 消费者的收入(I)由生产企业支付的全部工资加 上其利润总和(如果有的话)构成。 i (Qi )表示生产品牌i的企业的利润。工资率标准 • 用 化为1,因此所有的货币值(pi , I ,i )都以单位劳动 表示。 • 预算约束 N N • 公式3 piQi I L i (Qi )
N F c F c L N L (2 F )
结论
• 在一个有严格正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垄断竞 争均衡中,只会生产有限数量的品牌。该均衡为
pi mc 2c; Qi mc F c ; N mc L (2F )
• 如果固定成本大,生产的品牌种类就少,但每个 品牌的生产/消费数量多。如果固定成本小,生产 的品牌种类就多,但每个品牌的生产/消费数量少。
i 1 i 1
在约束条件下消费者最大化其效 用
•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公式4
L 1 0 pi Qi 2 Qi
L(Qi , pi , )
i 1
N
• 对每个品牌i的一阶条件为
N Qi I piQi i 1
i 1, 2,, N
• 不论是经济理论本身还是对经济现实的解释,都要求一种能够对内部规模经 济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严格分析的理论框架,D-S模型则为该问题的 解决提供了简洁的基本方法。
D-S模型背景知识
• 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在论文中指出,经济学中的一个基 本问题是:一个市场解能否导致社会最优的产品数量和产 品种类?分配不公、外部效应和规模经济都是导致不完全 市场结构、并使得市场均衡解偏离社会最优解的原因。他 们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的(内部)规模经济情形进行分 析。他们首先构造了著名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效用函 数(D-S效用函数,后被引申为D-S生产函数),然后依 次在效用函数是不变弹性、可变弹性和非对称性的情形下 求出其市场均衡解,并分别在每种情形下对市场均衡解和 社会最优解进行了比较。
求解一个垄断竞争均衡
• 如果一个垄断者生产严格为正的产量,那么其价 1 1 pi 格将满足 MRi Qi pi 1 pi 1 c MC Qi公式 7 2 2 • 因此每种品牌的均衡价格为 pi mc 2c • 零利润条件意味着 0 Q mc ( p mc c)Q mc F cQ mc F i i i i i • 因此 Qi mc F c • 这个经济体系中将生产多少品牌?资源约束条件 意味着
差异产品的垄断竞争
Dixit-Stiglitz Model
D-S模型背景知识
• 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是当前经济理论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们的 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启发,该模型 是由迪克西特(A.K. Dixit)和斯蒂格利茨在1977年所发表的《垄断竞争和 最优产品的多样性》论文中提出来的。 • “规模经济”是核心。尽管人们可以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对外部规模经济问 题进行研究,但内部规模经济却无法和竞争性的市场结构相兼容。在D-S模 型提出以前,由于内部规模经济模型的求解极为复杂、且一般不能求出均衡 解(从而更无法进行福利分析和比较),人们不得不借助于外部性、溢出效 应和边干边学等似是而非的概念,将研究局限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