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原著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列原著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第三章“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怎样理解《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实践观点的提出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答案:对于马克思来说,《提纲》的转折是巨大的。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实践的世界观思维方法,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按照这种新的世界观,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与外界客体在世界中是以实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的社会历史既不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事物客体的机械运动的历史,但它也不是对人类的精神、价值以及客观对象的抛弃,它是以人的实践的方式把上述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实践,人在改造外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活动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不断实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必然要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来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主体价值的真正实现,而历史的意义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这一理论维度上,实践又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意义。
因此,随着实践世界观的诞生,便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即现实的、实践的人文精神,一门新的科学即关于社会历史的真正的科学。在世界观维度上的实践的立足点为马克思得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直接打通了道路。
2.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世界观相比,马克思的《提纲》中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费尔巴哈的哲学主要是用来批判宗教神学的。在宗教中,神具有独一无二的自明性,费尔巴哈的哲学为了达到批判宗教的目的,用自然界和人代替了神的地位,因此,在费尔巴哈看来,外界事物和人即整个感性世界时独立自存的。这就等于把现实世界看成了一个凝固的客体。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直观的。进一步来说,费尔巴哈理论的目的也并没有向他发出实践式思维的呼唤,作为对神性的批判,费尔巴哈只需指出神的观念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就可以了。费尔巴哈除了宗教批判之外,就是忙于建立他的爱的新宗教了,这就更不需要实践式的思维方式了。因此,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费尔巴哈的世界观理论水平是其理论目的之必然。
在谈到唯心主义的观点时,马克思说它们“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句话同样也点出了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特性。当然,对此我们也不能作机械的理解。唯心主义者不是不承认外界对象的真实存在,而是仅仅把对象看作是一种现象,他们认为,在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它的本质即精神。主观唯心主义者把这种精神理解为个体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者则把它理解为绝对的客观的精神。黑格尔就是一位客观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在作为现象的世界历史的背后存在一个世界精神,是它在推动着真实历史的前进。既然如此,正像马克思所说的,他就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本身了
3.马克思在《提纲》中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问题的?与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相比,《提纲》在人性论上的理论特点是什么?
答案:费尔巴哈的人性论是以哲学人本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在他看来,人的根本特性
是他的直观存在性。对人性的这种理解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必然是半途而废的。对
宗教的批判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运作场所。与18世纪的唯物主义相比,费尔巴哈
在宗教问题上的思想的确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不再把宗教仅仅理解为无知和愚昧的
产物,而是看到了宗教产生的世俗基础。然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到此为止了。在指出了宗教的世俗本质之后,费尔巴哈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吹一种“爱的宗教”,作为对
现实世界的异化的修复,这是他的人性论之必然。费尔巴哈没有也不可能从“世俗基础的
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角度来说明世俗基础本身异化的原因。
相比之下,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在现实实践活动中的人当然不可能
只是一个感性的、直观的存在。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在指出了宗教异化的世俗基础之后,就是从实践关系的角度对世俗世界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作出科学的分析。在这之后,实
践本身的革命性、批判性特征决定了异化的世俗世界必然要“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
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这一思想,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去理解:
首先,人的本质是个体性和个体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人既是个
体的又是社会的。在这一问题上要反对以下两种倾向:一是完全脱离个人的倾向。二是完
全脱离社会的倾向。
其次,人的本质是现实性和潜在超越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个人都处在现实的社会
关系之中,因而,在他的身上必然体现着当时社会关系的特征。这就是人的本质的现实性
的一面。现实的社会关系本身是处在一个不断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的,并且,发展的根源
还直接来自于它本身。这就预示着人的本质中必然还同时拥有超越现实性的一面。
再次,人的本质是恒定性和变动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既
不是捉摸不定的,也不是固定、僵死的。社会关系一方面具有恒定性,这是一个社会得以
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变动性,这是社会得以发展,历史得以延续额基础。历史
的价值与意义也正是从人的本质的这种恒定性和变动性的辩证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4.怎样理解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世界观在党性与科学性的关系问题上的辩证
统一?
答案:新唯物主义是把与无产阶级利益直接相联的革命性视为自己的核心特征之一的。这里实际上点出了新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与党性、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在
马克思看来,唯物主义一旦深入到社会历史领域,那么,它只有与无产阶级的利益联系起来,把改变资本主义这一旧世界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任务,它才可能具有科学性。这是唯
物主义学说的科学性与党性的相互结合问题。任何超越于这种党性之外的科学性都将是不
可能的。
另外,如果不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不把唯物主义理解为一门改造世界的
学问,那么,即使是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上,它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放弃
改变世界的使命,就是放弃了实践的哲学观,没有了实践的观点,对世界的任何哲学解释
都将是不科学的。
5.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答案: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有机体。这从反面提醒我们以下这点的重要性,那就是什么是中国当代性问题的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或者说,对马克
思哲学与当代性对接模式的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就是唯物辩
证法。马克思当年之所以超越其他的思想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抓住当时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本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运用了彻底的唯物辩证法。
我们今天在分析马克思哲学与当代性对接的理论支点的时候也要采取这种方法。那些
凭着主观想象随意设置一个理论支点,并从这样的支点出发来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的
做法显然无法证明其所设置的理论支点是正确的。因此,在探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性的对
接模式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一下中国当代性的
内涵到底是什么。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
1.为什么说“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它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经济人”以及抽象人道主义的“自然人”的区别何在?
答案:任何历史观的前提必须是人,因为历史只能是人的历史。但是,现实的人总是
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因而只能是历史的存在。唯物史观正是建立在这一设定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谈及此时写道:“这种观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
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
下进行的发展过程的人。”
说人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不是主观的杜撰,而是任何经验都无法推翻的基本事实。这种制约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基础,另一个是历史基础。这些限制总起来说
就是生存条件。生命只有在这些具体的制约中“冲动”,历史只有在这些具体的条件下
“创造”,否则,就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想象的、抽象的人。
毫无疑问,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断首先针对着“思辨的个人”。虽然,整
个德国古典哲学在人的问题上有许多重大突破,但是在黑格尔那里,人被归结为“绝对精神”,这引发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批判运动。显然,看起来很抽象的哲学批判,其实蕴
含着变革现实的探索。但是,他们却始终未能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