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一二三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重点版)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重点版)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共五篇,36道重点思考题,其中部分题目为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故未加解答。

)一、组织行为学哲学基础部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这一经典表达包括以下基本涵义:人的本质(1)是现实的,具体的,而非超现实的,抽象的;(2)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3)决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总和;(4)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超时空的绝对的东西;(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而非人的本质属性。

2、简要评述西方组织行为学几种典型的人性假设(1)经济人假设:积极方面,强调利益奖惩管理原则,含有科学合理成分;加强了全社会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益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消极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将人等同为动物或机器,自觉不自觉地坚持“上智下愚”和“遗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观点;自觉不自觉地推行以金钱为主体的机械管理模式。

(2)社会人假设:积极方面,推动了管理思想由“以任务、工作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移;推动了激励理论由个人物质性奖励为主向重视满足人的社会需要、集体奖励的转移;指导思想上前进了一大步。

消极方面,对“社会性”的理解不够全面;“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3)自我实现人假设:积极方面,进一步推动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激励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使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了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条件的极端重要性。

消极方面,渲染了社会与人的自然本性的对立以及社会对人的压抑、限制和束缚;将自我实现视为天生的人类本能冲动;所主张的自治自决的管理不切实际。

(4)复杂人假设:积极方面,反映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由机械决定论向辩证决定论思想发展的动向;强调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管理方式的思想,包含有辩证因素,对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一组织行为学概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门学科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含了三个基本分析单元(1)个体(2)群体(3)组织(3)关系员工的情感和他们的不满情绪,有助提高生产率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回顾:20世纪60年代末期,组织行为学逐步形成,标志着除了把一般行为科学的原理和知识用到组织管理上,还要把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原理和知识加以融合运用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认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基础的科学,涉及许多与人有关的研究学科基本单元:个体研究层面——涉及心理学知识。

群体研究层面——涉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知识,组织研究层面——涉及人类学,政治学知识四,组织行为学发展动向1.对组织发展与变革的重视2.对人力资源系统的重视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4.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焦点:1.从基层管理为主过度到从高层管理为主。

2.从日常业务管理过度到从经营战略管理。

3.从以物为中心过度到以人为中心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管理:一定的环境中对拥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安排、控制、实现原定目标的过程。

早期管理以物为中心,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

二,人性的假设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论1.性善论:孟子提出的,人生来就是善良的2.性恶论:荀子提出来的,人生来就是恶的,后天训练成善良的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认为性不分善也不分恶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提出的,人性有善也有恶。

但善恶的形成在于后天的教育。

西方的人性假设一、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回顾:美国工业心理家麦格雷戈在美国杂志《管理评论》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文章,文章中提出“X理论-Y理论”X理论方面阐述了独裁风格,Y理论是民主风格①X理论回顾:麦格雷戈把传统的管理叫做X理论,它假设人性是丑恶的(1)一般人对工作是厌恶的,只要有时机就逃避工作(2)一般人宁愿被人监督,喜欢逃避责任,只求生活安宁济诱因,是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经济人假设的内容(1)职工们受经济激励,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提供最大经济利益都会干(2)因为经济是组织控制的,所以职工受组织左右(3)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防范,以免影响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权衡(4)组织能预计并控制人们偶发的消极行为,按照能控制人的感情方式设计控制网格②社会人假设回顾:社会人假设建立在梅约——人际关系学说理论上社会人假设内容(1)社会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2)工业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意义。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为学复习资料第⼀章chapter1 what i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管理者的管理活动——what managegers doMake decisions(做出决策);allocate resources(分配资源);direct activities of others to attain goals(指导别⼈的活动从⽽实现⼯作⽬标);work in an organization2、管理的四个功能——four functionsControl ,plan, lead, organize3、罗伯特卡茨的管理技能——katz’s essential management skills(1)technical skills:the ability to apply specialized knoledge or expertise. (2)human skills:the ability to work with understand and motivate other people,both individually an in groups(3)conceptual skills:the mental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zagnose complex sitnations4、组织⾏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英⽂:a field of study that investigates the impact,that individuals,groups and structure have on behavior within organizations,for the purpose of applying such knowledge toward improving an oranganization’s effectiveness.中⽂:组织⾏为学是⼀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为的影响,⽬的是应⽤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韦伯和法约尔等人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以梅奥、麦戈里格等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费德勒等人。

他们把组织看作为开放的模式。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表人物是维克、马奇等。

他们综合了前三阶段的长处,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⑴个体心理与行为⑵群体心理与行为⑶组织心理与行为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管理技能:第一,技术技能;第二,人际技能;第三,概念技能。

5、组织及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论述题,如政府管理者;内外环境)第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第二,对不断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服务的追求,都取决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和自觉增加对工作投入第三,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和忠诚度减弱第四,鼓励创新变革和更广泛的授权第五、改善道德行为6、未来组织的特征第一、等级制的弱化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组织内部分立化第四、组织关系网络化第五、组织边界柔性化第六、组织规模小型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少的一种组织结构。

特点:(1)结构层次减少(2)效率和效益保持或提高(3)行动快捷有效(4)人力资源成本下降(5)组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网络化:指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联合成战略联盟,使之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特点:(1)内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股东、员工、本企业)(2)外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媒体)7、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组织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点一、组织行为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因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

通常,把组织行为分为三个层次。

※1、个体第一层次,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

2、群体第二层次,重在分析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的相互影响。

3、组织第三层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1、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力;2、重视研究个人需要,并把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达到组织的目标相协调;3、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4、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调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5、重视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研究。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2.实验法;3.现场研究法;4.案例比较法四、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实验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2)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韦伯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一) 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二) 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四)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五) 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主要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六) 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是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七)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八)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环境一组织行为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帮助管理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3)为管理者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提供帮助(4)帮助管理者实现组织的变革(5)适应全球化二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出现1 密切关注顾客2 持续提高3 企业应做到所有质量均要提高4 准确计量5 雇员权力的授予(二)实施企业再造工程(三)劳动力来源的多元化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行为(一)行为的产生和本质1 刺激—反应说华生S+R2 行为的本质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S-R联结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③勒温行为公式B=f [P.E](二)行为与心理1 刺激—机体—反应说S-O-R2 心理的实质(1)产生方式,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机体感官产生的大脑反射(2)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和客观现实的统一(4)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 心理、行为与管理二组织行为(一)组织的概念1 组织的定义特点:(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需要分工协作2 组织的功能(1)实现组织的目标(2)满足员工的需求3 组织的系统观4 组织的新发展组织的新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二)组织行为的概念1 定义:人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2 组织行为的两个基本问题:①组织对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方式②个人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3 组织行为的分类(1)分析水平不同宏观组织行为:整个组织微观组织行为:某个个体或小团体(2)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不同①正向组织行为②反向组织行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③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 现代管理理论:⑴管理科学学派⑵行为科学学派⑶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1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2 人群关系理论: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霍桑实验(1924-1932)①照明实验(工作物理实验)②福利实验③群体实验④谈话实验(态度调查)霍桑实验结论:①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②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后者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及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在正式群体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④新型的领导、民主管理对生产极具重要性3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 ) 工业心理学丽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1914)莱维特(1958)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一)研究内容1 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学科2 层次分析(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2)群体行为模式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3)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组织⾏为学》复习资料《组织⾏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0选5)1、⼯作满意度⼯作满意度,指⼈们对⼯作特点进⾏评估后⽽产⽣的对⼯作的积极感觉。

⼀个⼈的⼯作不仅包括⼯作内容本⾝,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作环境等等,员⼯对⾃⼰的⼯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量不同⼯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对⾃⼰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标⽽组合到⼀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群体凝聚⼒,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格⼈格是个体对他⼈反应⽅式和交往⽅式的总和。

在组织⾏为学中,⼈格是⼀个动态概念,⽤于描述个体⼈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些⾏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知觉⾓⾊知觉,个体对于⾃⼰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冲突⾓⾊冲突,即遵守某种⾓⾊要求会使另⼀种⾓⾊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个⼈的家庭⾓⾊(丈夫)和社会⾓⾊(职业经理⼈)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化组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稳定性等⽅⾯,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为⽅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作。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一、重点概念(记忆)1,组织行为学定义2, 组织行为学常见三个变量3, 跨文化的五个文化维度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二、问题(掌握)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20)第二章个性、价值观与工作态度一、重点概念(记忆)1, 个性的定义2,个性的性质理解3, 组织情境中的个性: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4, 价值观的定义5,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6, 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的关系二、问题(掌握)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37)2, 课后思考题第五题(P37)第三章知觉与归因一、重点概念(记忆)1,知觉的定义2, 社会知觉误差及常见的六种知觉误差3, 归因过程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53)2,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53)第四章学习与行为改变1, 社会学习理论的五个维度2, 强化与行为塑造: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3, 强化程序与行为修正: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二、问题(掌握)1, 课后习题第四题(P69)第五章工作激励一、重点概念(记忆)1, 激励的概念2, 需要的分类3,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4,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5, 激励中的误区二、问题(掌握)1,课后习题第一题(P88)2,课后习题第五题(P88)第六章群体行为基础一、重点概念(记忆)1,群体的定义以及群体的分类2, 群体的发展阶段3, 群体结构的重要变量4,群体规范5, 群体凝聚力以及对群体绩效的影响二、问题(掌握)1,课后习题第二题(P104)2, 课后习题第五题(P105)第七章群体沟通一、重点概念(记忆)1, 沟通的分类2, 沟通模型掌握3, 有效沟通的障碍4, 改善沟通的方法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20)2, 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20)第八章群体决策一、重点概念(记忆)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2,群体决策技术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133)第九章团队与团队管理一、重点概念(记忆)1,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2, 采用团队的原因3, 团队的类型与特征4, 高效团队的特征5, 如何创建工作团队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49)2, 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49)第十章冲突、谈判与群体间行为一、重点概念(记忆)1, 冲突的概念2, 冲突的过程3, 谈判的类型与实质4, 谈判中的问题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70)2,课后练习题第六题(P170)第十一章权力与政治一、重点概念(记忆)1, 权力的定义2, 权力产生的本质3, 权力的来源: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合法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4, 组织中的政治行为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P184)2,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84)第十二章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一、重点概念(记忆)1,领导的定义2, 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3, 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二题(P205)2,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205)第十三章章组织基础一、重点概念(记忆)1, 组织的特征2, 经典组织的要素与结构3, 组织的控制:产出控制与过程控制、集权与分权4, 水平组织与垂直组织的比较5, 组织的协调二、问题(掌握)2,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226)第十四章组织设计与组织学习一、重点概念(记忆)1, 四种基本的组织设计类型2, 技术与组织设计3, 组织与环境关系中的三个指标4, 组织学习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244)第十五章组织文化 课后阅读,作为阅读材料案例分析联系:1、案例1:某房地产集团属下一家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非常注重管理的 规范化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制定了一套较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 公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公司的业务增长了110%。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讲解1.组织行为学:2.知觉:3.沟通:4.集体:5.气质:6.性格二、简答题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见解和管理方式是什么?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3.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5.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比较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6.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7.依照角色(保护角色、任务角色)将集体分类,并说明怎样这些集体的管理?8.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差别是什么?9.解析能力、知识和技术的关系是什么?10.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职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11.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1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13.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14.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15.集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16.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17.个人怎样应付工作压力?答: 1、保持和同事之间友好的关系。

2、抛弃圆满主义标准,适合减低工作要求。

3、推迟满足感,工作中建立先难后易的次序。

4、分清责任,并肩负属于自己的责任。

5、每天适合做一些体育锻炼活动三、案例解析题( 26 分)“上旬拉平”。

在安排上旬生产任务时,将难干和易干的活搭配分给每个人,使每个人在上旬完成的生产指标基本拉平,这样不致损害他们完成本月任务的积极性。

“中旬超额”。

在中旬,把所有简单的活所有安排下去。

同时,依照需要也适合安排些难干的活,使多数工人在中旬即可超额完成一些工时。

“下旬稳住”。

在中旬已经超额的前提下,下旬把所有难干的活安排下去。

这时得奖已成定局,再多干即可多超,即使难干的活也感觉见义勇为,勇于肩负。

我们的课本中把它做为双因素理论的运用,请讲解它是怎样利用双因素理论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 于 1959 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造成职工对工作不满的因素主若是由于企业政策、行政管理、督查、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办理不当以致的。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的能力,以及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问题: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二是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3.组织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4.组织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的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的研究目的: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达到组织目标。

5.组织研究的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6.组织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⑴亚当斯密、小瓦特、巴贝奇等,人们开始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⑵欧文——“人际关系之父”,试图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⑶丹尼尔麦卡纳姆、J.汤姆森、亨利普尔等对美国铁路企业管理的研究。

⑷20世纪20年代,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拉开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序幕。

“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

⑸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的会议上,把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

⑹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内任何群体的行为。

其特征是既注重人的因素又注重组织的因素。

⑺现代管理已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激励管理。

⑻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阿吉雷斯、麦格雷戈,1957年阿吉雷斯《个性与组织》从组织角度来分析影响职工发挥潜力的原因。

1960年麦格雷戈《企业的人的方面》总结了人性对立的两方面即X理论和Y 理论,认为传统理论来源与教会和军队,没有接触现代化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因此把人看做是厌恶工作、需要严格控制的消极因素,称为X理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一般人没有充分发挥潜力称为y理论。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题库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题库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2.知觉:3.沟通:4.群体:5.气质:二、简答题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3.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5. 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6.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7. 根据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将群体分类,并说明如何这些群体的管理?8.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是什么?9. 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什么?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11. 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1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13. 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14.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15.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16. 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沟通:沟通: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交换的过程。

4.群体: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1)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5.气质:气质: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社会自考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社会自考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3.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下级进入吧比较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宜采用的领导类型是参与型。

6.管理者通常的管理幅度在7至9人之间。

7.组织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

8.对个人今后主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指事业生涯的设计。

9.领导者进行管理,实现领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权力。

10.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提出的。

11.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1967年提出。

12.让被调查者对多个被选项目按一定标准排出等级先后顺序,这属于等级排列法。

13.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

14.层次等级方法最大的局限是增加了上级主管花费的时间。

15.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气质。

16.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Y理论。

17.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和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18.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的法制化。

19.发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是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20.判断组织行为合理与否,必须分析组织在确认目标这一方面和最有效地完成目标这一方面是否功能良好。

21.认为对于所有群体和组织来说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学派是人际关系学派。

22.在西蒙的观点,企业家的决策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代表的战略决策能力上。

23.人的工作绩效决定于积极性。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论述1。

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克服阻力的对策?阻力:(1)阻碍改革的员工个人的心理阻力1.职业心向对改革德阻碍2。

保守心理对改革的障碍3。

习惯心理对改革的阻碍4。

嫉妒心理对改革的阻碍5.求全责备心理对改革的阻碍6.中庸之道对改革的阻碍7。

心理承受力低对改革的阻碍(2)组织对改革的阻力1.对已有权利和地位的威胁2。

来自组织结构惯性的障碍3。

资本的限制4.经济亏损造成的处境困难5.组织间的协议和关系造成的障碍6.社会经济环境问题造成的障碍或者答(一)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1.变革会破坏某些人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因而抵制变革。

2.组织变革带来的后果是未知的,存在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3.变革会引起某些人地位和职权的变化,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二)经济原因造成的阻力,如果变革造成了部分人直接或间接的收入降低的话,这部分人就会抵制变革。

(三)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阻力1.组织变革有可能打破群体的平衡状态,因而会遭到群体的反对。

2.变革的阻力也来自实行典型的等级制组织结构的组织本身。

对策:(1)转变员工的观念,增强改革意识1。

重科学知识的观点2。

重人才的观点3.中贡献的观点4。

重时间的观点5.开拓创新的观点(2)加强企业管理,清除改革的阻力1.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改革的2.应积极支持员工参与制订改革计划3。

利用团体意识和团体动力推动改革可以克服和减少阻力4.合理安排改革德时间和进度,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策略5。

处理好群体压力和个人愿望的矛盾,有助于改革德进行6.运用动力心理学可以推动改革2。

论述组织变革的压力?当今世界,各种组织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可能变为推动组织进行变革的强大动力。

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①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

②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③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

④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⑤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⑥劳动力素质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

组织⾏为学总复习资料第⼀篇组织⾏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法第⼀章组织⾏为学的对象与性质(重点章节)第⼀节组织⾏为学与管理⼈员⼀、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标指导下协同⼯作的⼈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定的机构,成为独⽴的法⼈,它⼜是通过分⼯合作⽽协调配合⼈们⾏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对组织的涵义应把握以下⼏个要点:1)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2)是相对静态的⼈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的⽬标;4)是有⼀定需要动机、情感、进取⼼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个投⼊产出的系统;6)是物的系统、⼈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与相对静⽌的⼈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

⼈们对组织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从物到⼈的组织;从静态到动态的组织;从封闭到开放的组织;从单个到系统的组织。

⼆、⾏为的概念⾏为:狭义的⾏为是指⼈受其⽣理、⼼理⽀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切外显的活动。

⼴义的⾏为是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为外,还包括内隐的⼼理活动。

⼈的⾏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可控性;5)⼈的⾏为的实质是⼈的⽣理、⼼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的结果和表现。

三、组织⾏为学的概念组织⾏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中,⼈们从事⼯作的⼼理活动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现代各类组织在提⾼组织内部的⼯作效率和保持与外部环境和谐配合的⼯作效益上,存在着很多应该研究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起最关键作⽤的是:⼈的因素。

(⼀)研究对象:⼈的⼼理活动与⾏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只研究⼀定组织中的⼈的⼼理与⾏为的规律性。

(三)研究⽅法:采⽤系统分析的⽅法。

(四)研究⽬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员的⼼理与⾏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的⾏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从⽽提⾼组织中各类⼈员的⼯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标。

四、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为学1)研究个体⾏为与管理,可以提⾼管理者知⼈善任,合理使⽤⼈才的⽔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可控性)2.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最大利润价值观)4.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以下哪一方面的意见作为定向的标准(群体) 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向核心的变动)6. 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或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震荡阶段)8.整个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 经济组织系统)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10.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以下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团队式管理)12.事业生涯的设计和事业生涯开发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有时有重要区别)13.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14.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智力)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调查研究型) 16.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18.造成不公平感的真正问题在于(收入差距的不合理)1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有所作为阶段)20.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其气质类型为(多血质)2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集束式)22.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法制化)2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组织)24.有效落实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评价管理)2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期望理论)2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2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28.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是(霍兰德)29.提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是(薛恩)3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形成阶段)31.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情感需要)32.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是回避责任、缺乏志向或不称职的领导类型是(任务式管理)33.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人际沟通中最普通的形式是(口头沟通)34.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三个方面即:个体、群体和(领导者)35.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包含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关系,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经济关系)36.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的是(链式沟通)37.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多的报酬)38.使组织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39.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具体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的(50-60年代)40.领导的有效性是三种因素的函数,即(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41.按照薛恩的“职业锚”理论,追求目标是具有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的“职业锚”叫(管理能力职业锚)42.在处理冲突时,当你的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应该使用的策略是(运用回避)43.因为年龄相近、支持某个球队、同一所大学毕业、政治观点相同等原因形成的群体类型属于(友谊型群体)44.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抑郁质)45.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46.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的是(群体的气氛)。

47.赫兹伯格认为,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工作对人的吸引力)48.动机的形成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动机的产生基础是(需要)49.“时间就是金钱”这是一种(社会价值观)50.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抑郁质)二、多项选择题1.人的行为的特点有(具有适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2.五阶段模型中震荡阶段具有的特点是(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群体成员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予以抵制、群体成员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议)3.处理冲突的策略有(运用竞争、运用合作、运用回避、运用迁就、运用折衷4.权变理论又称为(应变理论、情景理论)5.群体决策的优点有:(增加观点的多样性、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增加合法性、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6.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7.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有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实验8.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特点(阶级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个体性、历史连续性、创新性)9.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认知、情感、意志)10.电子会议技术的主要优势有(匿名、可靠、迅速)三、名词解释题1.海尔的“OEC”模式:是海尔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的综合反映,OEC就是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核心是“日日清”。

2.动机答: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费德勒模式:即指由费德勒提出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

4.社会惰化效应答:所谓社会惰化效应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5.优势动机:在人的行为的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

6.组织答: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7.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8.晕轮效应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9.组织认同感: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10.企业形象答:是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全部行为从总体上给社会和消费者所留下的总印象。

四、简答题1.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

答:领导威信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利于吸引人才。

2.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五种方法?答:(1)案例研究法。

(2)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

(4)调查法。

(5)实验法。

3.简述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

答:领导绩效的评价标准有五个方面: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效益;人员的满意度;人员的流向;出勤率。

4.个人加入群体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答:(1)安全需要。

(2)地位需要。

(3)自尊需要。

(4)情感需要。

(5)权力需要(6)实现目标需要。

5.简述权变理论及关于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权变因素。

答: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因素:领导者自身的特点,被领导者的特点,领导的情景。

6.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答: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

(2)集权分权结合的原则。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

(5)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

(6)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

(7)精简高效原则。

(8)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

7.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赫兹伯格将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感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此理论的理论要点有三方面: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认为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励积极性;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即是在工作进行时就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

8.简述人际关系的作用。

答: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身心健康以及员工未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9.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

答:领导威信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利于吸引人才。

10.简述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

答: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如下:(1)事业部制。

(2)超事业部制。

(3)矩阵制。

(4)立体组织制。

五、论述题1.试分析比较内容型激励理论。

答案要点: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弗的ERG理论。

共同点:都是围绕着满足需要这一主题展开的,都属同一类型,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双因素中的激励因素、ERG中的成长需要和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内涵都是相同的。

不同点:它们在需要的激励作用、先后顺序、行为特征等方面有不同见解2.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答案要点:组织认同感: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作用有四个方面:第一,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第二,有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第三,有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第四,有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试述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1)决策科学化是组织超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组织日益扩大使得人们必须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决策。

(2)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变性需要决策的科学化。

突发事件增多以及非程序化决策日趋重要,使得领导者必须由经验决策上升到科学决策。

(3)现代社会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和影响后果的严重性需要决策科学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要求领导者必须进行科学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