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论文、数据资料

合集下载

云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与管理办法.

云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与管理办法.

云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与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鼓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教改研究项目的申报1.凡在我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研究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均可申请教改研究项目。

2.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申请人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当年教改课题立项指南进行项目申报。

3.各院(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选题,组织申报工作。

4.项目申请人按要求填写《云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表》(申请表空表电子版可以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一式二份,院(部)负责对申请书进行全面审核,在对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等方面签署明确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以电子版形式报送教务处。

二、教改研究项目的条件及评审1.申请人所申报的教改研究项目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对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2)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3)理论研究有明显创新之处,应用研究具有较大推广价值,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4)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思路、完整的研究方案、明确的预期成果和合理的经费预算。

2.教改研究项目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采取投票的方式确定是否立项。

评审通过的项目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由学校行文正式立项。

三、教改研究项目的经费管理1.学校设立教改专项经费。

经批准立项的教改项目,学校将视项目的类型给予一定的资助经费,资助额度为:(1)重点资助类项目每项人民币2 万元;(2)一般资助类项目每项人民币1 万元;各院(部)或有关单位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酌情安排一定数额的配套经费。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公示名单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公示名单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易门绿汁中学 云南农业大学 玉溪市通海县杨广中心 幼儿园 南华一中
论文类三等奖(55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创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农职院校“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论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开发与实践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之反思 塑人塑泥——泥塑课堂进行研究 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体质与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创设良好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我国大学治理的制度供给逻辑 高等学校信息素养现状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进展
研究报告类一等奖(6项)
序号
1 2 3 4 5 6
成果名称
云南省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效果研究” “七彩云南”主题与蒙氏教育融合的园本化课程探索实践 世遗教育的社会认同感亟待提高 在三生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报告 小学德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申报人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公示名单
专著类一等奖(10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走近高效课堂 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研究 大学校长主体性发展论 拉祜族双语教学研究 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实践与反思——以语文学科为例 案例教学法在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 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标准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云南省高师学生数学观的调查研究 浅探《宝玉挨打》的矛盾冲突 浅谈加强山区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 中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2001——2010年 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学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对照研究 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及其治理途径 “新型干法水泥设备巡检”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顺应改革潮流 构建小学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 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尴尬的“矛盾”演绎为精彩的生成 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借鉴与创新—意大利艺术教学体系的启示 幼儿自尊心培养小议 小班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及实施要领 研读经典 引导取向 塑造心灵 发展性心理咨询中大学生自我改变拖延行为分析与策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MA070065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民族教育课题负责人:董云川云南大学主要成员:刘永存、刘皛、刘鸿、胡金莲、王顶明、陈艳兰、钱金栿、高晓清、杨志华、徐立、文秀娟、皮勇研究总报告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一、内容与方法1999 年研究生扩招以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急剧扩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地处多民族聚居省份的高校,由于其地缘、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堪忧,亟待研究者深入解析其现状,探析其质量保障的有效策略,以便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加以完善。

具体而言,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将充分考量多民族聚居省份的实际情况,从多元质量观、专业认同、流程再造、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等角度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导师因素、研究生因素、学科因素、管理体制及制度因素等进行深入地剖析,观其情,思其因,求其策,避其短。

本研究着重在下述几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1) 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解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的变化趋势;其次,从评估的角度分析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现实与困境;第三,从比较研究与院校研究的角度解析云南与中部省区之间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现实差异与历史联系。

(2) 专业认同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所谓专业认同( speciality identity )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地态度和主动地行为去学习与探究。

它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学习者在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的过程中,会因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

本研究着重考察了学生在专业认同中的民族、地域、文化差异,探寻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专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原因。

(3) 基于流程再造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流程再造(BPR)源自企业工商管理。

云南师范大学科研管理相关文件

云南师范大学科研管理相关文件
的作品,按照出版社和专业期刊级别分为 A、B、C、D、E 五 个等级。
A 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主版上发表的文学、艺术 作品;A 类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
B 级:在《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诗 刊》五家文学刊物上发表的原创性中长篇小说、长篇史诗、 艺术作品等;B 类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
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 文艺究 历史研究 经济研究 政治学研究 法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民族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教育研究 心理学报 体育科学 统计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世界宗教研究 考古
云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成果级别认定试行办 法
云师大科〔2014〕1 号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科学研究成果的管理,鼓励我校科研 人员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我校科学研 究水平,提升我校学术声誉和地位,学校特制定《云南师范 大学科学研究成果级别认定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本《办法》包括对著作(不包括教材)、论文、研究咨询报 告和作品类成果的认定。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人民邮 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农业出 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林业出版社、机械工 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三)C 类出版社 包括港澳台地区出版社、国外重要出版社以及除上述类 别出版社以外的大陆其他出版社。
作品;省(直辖市、自治区)电视卫星频道或省广播电台播 出或播放的作品;省体育局等代表政府并纳入年度计划举办 的省级综合性活动或单项活动。

《地下铁道》中的女性创伤记忆与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重构

《地下铁道》中的女性创伤记忆与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重构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地下铁道》中的女性创伤记忆与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重构马行天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基金项目:本论文是云南大学第十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当代非裔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创伤记忆与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069)。

摘 要:《地下铁道》是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第六部小说,获得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17年普利策小说奖。

小说讲述少女黑奴科拉不畏奴隶制的暴虐,在“地下铁道”众人的帮助之下追寻自由之路的故事。

本文以小说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为切入口,运用创伤理论分析黑人女性在奴隶制下遭受的种族创伤、集体创伤、个体创伤、文化创伤和心理创伤,探讨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男权主义、生活困境等多重压力下的受创经历,揭示黑人女性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迷失与身份重构。

关键词:奴隶制;创伤;《地下铁道》[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106-02引言:科尔森•怀特黑德是21世纪美国非裔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题材广泛,备受读者和文学批评家的青睐。

2016年,怀特黑德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出版,这是他的第8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

《纽约时报》称赞怀特黑德让读者忆起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不畏艰险,不畏历史倒退的车轮,追求正义追求自由的决心。

该小说入选美国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奥普拉称:“我熬夜读这本书,心快跳到嗓子眼,几乎不敢翻下一页……我不得不停下来,细细体味我读到的东西,让愤怒和眼泪得到疏泄,而后再回到故事当中去。

”小说获得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17年普利策小说奖。

怀特黑德运用冷酷的叙事风格,讲述了惨遭奴隶制压迫的黑奴少女科拉,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逃出似人间地狱般的南方蓄奴州,一路向北,寻找自由的故事。

小说以科拉的逃亡为线索,揭露美国黑奴历史和种族问题对个人乃至整个非裔少数民族群体造成的创伤与苦难。

云南师范大学科研管理相关文件

云南师范大学科研管理相关文件

引文索引》(A&HCI)检索的论文。
表 1 人文社会科学 B 类论文发表刊物
学科门类
综合类 哲学 马克思主义 语言学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艺术学 历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法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科学 统计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宗教学 考古学
3.C 类发表刊物Fra bibliotek被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采纳,并有省级主要 领导批示的研究咨询报告;被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 编的《成果要报》或同等级别要报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
4.D 类: 获得地、市、州、厅、局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盖有党委或政府徽章并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咨询报 告;被学校《云南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
一、著作认定 著作依据出版社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级别进行认定,划分 为 A、B、C 三类: (一)A类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 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B类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社、语文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 金融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作家出版 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
二、论文认定 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际,学校论文的级别根 据所载刊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予以认定,分为 A、B、C、D、 E 五类。 (一)人文社会科学 刊物级别的划分与认定主要依据《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 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 期刊要目总览》和国内其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标准及报 刊的影响力。 1.A 类 A 类论文主要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被《新 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 2.B 类 B 类论文主要指发表于表 1 所列刊物的论文;被《中国 社会科学文摘》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论 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或《艺术与人文科学

云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云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云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云南播卡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专业:地质学指导教师:王玉朝(讲师)学生姓名:***2015年5月摘要播卡金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南段的东北侧,近南北向小江深大断裂的西侧。

小江深大断裂为矿区主干断裂,控制着播卡矿田、矿床的分布格局。

形成于晋宁期的F3、F4断裂与小江深大断裂平行,在矿区组成了脆-韧性剪切带,播卡金矿的16条矿体都严格赋存于其中,为矿区内的导矿、容矿构造。

形成于喜山期的F10~F21等近东西向断裂为成矿后构造,切割了南北向构造,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

本文在充分收集资料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运用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理论与方法。

从构造地质背景入手,重点研究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分析矿区的地质构造演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各种控矿因素,论证构造与成矿的时空关系,总结成矿规律并建立构造控矿模式。

研究认为,本区金矿的形成受构造的严格控制。

构造的控制作用贯穿了矿床形成的全过程,构造裂隙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同时也为矿体的堆积提供赋存空间,构造的各种形变与转换都与成矿流体的运移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播卡金矿;矿床特征;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AbstractBoka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south Kangdian axis of its northeast , west margin of Yangzi platform,which is on the near west side of Xiaojiang active fault.Xiaojiang fault is the main fault in the ore district,which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style of Boka or field and ore deposit.The F3 and F4 fault formed during Jinning period are parallel to Xiaojiang active fault.These faults formed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and were mainly conductive and host structures for the deposits.The F10~F21 faults of east-west strike were formed during Xishan period,which were post metallogenic structures and destructive effect for the ore bodies.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work,the author gathered geological information,made field investigation,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With the help of theories of structural geology,petrology,mineral deposit geology,geochemistry,obtains from the geotectonic background,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igraphy,tectonics,igneous rocks and mineralization.Analysis the tectonic evolution,geological features and a variety of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mine,to verified the rel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of structure and mineralizes,summarized the regularity of or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mineralization model.According to the systematic studies,the formation of gold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The tectonic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trol of mineraliz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ore deposit formation.The tectonic fractures not merely provide access for the ore fluid migration but also provide occurrence space for the form of ore body.Key Words:Boka gold deposit;Deposit characteristics;brittle-ductile shaear zone; Ore-control struct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 第一章前言 . (1)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 剪切带型金矿研究 (1)1.2.2 前人研究工作概况 (3)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4)1.3.1 研究内容 (4)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4)1.4 主要成果与认识 (5)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 (6)2.1 大地构造位置 (6)2.2 区域地质概况 (7)2.2.1 区域地层 (7)2.2.2 区域构造 (8)2.2.3 区域岩浆岩 (8)2.3 区域矿产 (9)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10)3.1 矿区地层 (10)3.2 矿区构造 (11)3.2.1 褶皱 (11)3.2.2 断裂 (11)3.2.3 主要断裂构造特征 (11)3.3 矿区岩浆岩 (13)3.4 矿体特征 (14)3.4.1 矿体形态与产状 (14)3.4.2 矿石类型 (15)3.4.3 矿石结构构造与矿物组合 (15)3.4.4 围岩蚀变 (15)3.5 金矿形成机制 (15)第四章控矿构造分析 (17)4.1 控矿因素分析 (17)4.1.1 地层的控矿作用 (18)4.1.2 岩浆岩的控矿作用 (18)4.1.3 热液蚀变的控矿作用 (18)4.1.4 脆-韧性剪切带的控矿作用 (19)4.2 构造控矿系统 (19)4.2.1 导矿构造 (19)4.2.2 容矿构造 (20)4.2.3 成矿后构造 (20)4.3 构造控矿规律 (20)第五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图版及说明 (24)致谢 (27)第一章前言1.1 选题目的和意义云南省播卡金矿与贵州省贞丰县烂泥沟金矿、辽宁省盖县猫岭金矿齐名,曾被国土资源部称为被外资圈定的三大“世界级金矿”(这三大金矿曾一度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所掌控)。

云南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云南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提供相关文献和资料清单
资料清单:提供与研究主题 相关的数据、案例、图表等 资料
资料来源:说明资料的来源, 如数据库、网站、书论文、书籍、报告等 资料
资料整理:对资料进行整理, 便于查找和使用
如有需要,可提供数据或证据的附录
附录中包含的数据或证据应与开题报告的主题相关 附录中的数据或证据应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附录中的数据或证据应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便于阅读和理解 附录中的数据或证据应注明来源和出处,以便读者查找和核实
添加标题
创新点: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技术 或理论,为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成果展示:通过论文、专利、软件 等途径展示研究成果
阐述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创新点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 考察等
数据分析: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 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状分析:云南 大学在研究领域 的地位和发展趋 势
展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性
研究背景:云南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研究背景独特 研究现状:云南大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现状良好 创新点:本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 突破性:本研究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云南大学的问题,具有突破性
展示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介 绍数据来源, 如问卷调查、 访谈、实验等
数据采集:介 绍数据采集的 具体方法,如 抽样、问卷设
计等
数据预处理: 介绍数据预处 理的方法,如 数据清洗、数
据归一化等
数据分析方法: 介绍数据分析 的具体方法, 如描述性统计 分析、相关性 分析、回归分
析等
数据可视化: 介绍数据可视 化的方法,如 柱状图、折线

腾蛟起凤,与数据“共舞”——记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潘东东

腾蛟起凤,与数据“共舞”——记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潘东东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腾蛟起凤,与数据“共舞”——记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潘东东 李 刚小麦肤色,宽正的脸庞,经常钻研在复杂庞大的数据资料当中——他是标准的理科男,对统计学专业有着十足的热情,他是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潘东东。

十几年来,潘东东致力于统计遗传学、生物医学统计、生态统计学等方向的研究。

从研究生求学至今,他来回穿梭于北京与云南两地,既圆了自己深入钻研学科交叉前沿的追求,又报答了母校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在他的科研工作中,始终流动着对统计专业与数据科学的热爱。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一场机缘巧合。

柳暗花明2002年9月,潘东东站在昆明市中心翠湖旁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的腾蛟牌坊下叹了口气。

他所在的这所位于西南边陲的学校自1922年建成之日起,便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被誉为我国现代数学先驱的熊庆来教授曾在此担任校长,许多著名数学家如华罗庚、陈省身等也曾在此任教。

其中,老校长王学仁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我国“数学地质”研究先河并创建云南大学统计系,浓厚的学术风气让这里成为很多立志做科研的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然而此时潘东东并没有心思考虑这些。

他原本在高考志愿上填报的是生物技术专业,机缘巧合之下却被调剂到统计学专业,而在此之前潘东东对统计专业一无所知。

面对腾蛟、起凤的牌坊,他对自己的前景感到了迷茫。

然而很快,潘东东不仅驱散了心中的迷茫,还成为系里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之一。

深夜的自习室里常常能看见他的身影,桌上是厚厚的一摞统计专业教材,他提笔埋首在书桌上,脑子里想的都是统计学的方法和数字,浑然忘记了时间。

原来,当真正开始学习概率统计的专业知识后,他就迅速被里面复杂的概率不等式及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吸引了。

“这个专业太适合我了,以数学为基础、与数据打交道、突出应用导向,这正是我一直向往的本科专业。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机缘巧合之下进入统计学专业的潘东东意外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领域。

本科毕业后,他获得推免资格继续在本系读研,在昆明完成研一上学期的学业后,他还得到了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接受联合培养的机会。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标准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标准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发布时间:2013-08-21 17:06:00.0学位论文是申请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撰写,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一、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使用标准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学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

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4万字。

二、论文顺序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部份,并按以下顺序装订:1、封面;2、声明;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关键词;6、目录;7、正文;8、附录;9、参考文献;10、致谢;11、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三、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1、封面封面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分类号、密级、学号等内容;论文封面采用全校统一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封面为大红色皮纹纸,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为浅黄色皮纹纸;论文封面必须填写分类号,分类号使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分类号;学位论文须在封面上规定的栏内注明相应的密级,密级可分为:公开、内部、秘密、机密、绝密五级;学科专业的名称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1997 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一般为二级学科。

2、声明声明位于论文首页,包括“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两部分。

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约600字左右,论文摘要一般包括: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研究内容各过程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或论文内容中的创造性成果。

“中文摘要”标题使用小3号黑体字,内容部分使用小4号宋体字,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1.5倍行距。

4、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致。

中文“摘要”的英文译名统一为“Abstract”。

5、关键词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的字数不超过5个;关键词要能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符合学术规范;关键词应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学位论文是申请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撰写,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一、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使用标准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学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

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4万字左右。

二、论文顺序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部份,并按以下顺序装订1、封面;2、声明;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关键词;6、目录;7、正文;8、附录;9、参考文献;10、致谢。

三、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1、封面封面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分类号、密级、学号等内容。

论文封面采用全省统一格式,学位论文封面为浅黄色。

论文题目需要中、英文,英文题目在中文题目之下。

论文封面必须填写分类号,分类号使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分类号。

学位论文须在封面上规定的栏内注明相应的密级(可分为公开、内部、秘密、机密、绝密五级)。

学科专业的名称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一般为二级学科。

封面具体内容及格式参见附件1。

2、声明声明位于论文首页,包括“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两部分(具体内容及格式见附件2)。

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约600字左右,论文摘要一般包括: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研究内容各过程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或论文内容中的创造性成果。

4、外文摘要外文摘要约3500个字符左右,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致。

中文“摘要”的英文译名统一为“Abstract”。

5、关键词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的字数不超过5个;关键词要能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符合学术规范;关键词应用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云南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微生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所成果汇编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11-1 0:01:08 阅读:561 次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成果汇编●竹红菌素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和瘢痕疙瘩的研究(1981年度云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省人民医院,云南省药品检验所等主要完成人员:万象义,陈远腾,刘学系组织鉴定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省卫生厅鉴定时间:1980年12月14日奖励等级:云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奖励时间:1981年4月内容简介:竹红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野生药用真菌。

通过野生资源调查和生药研究,分离到竹红菌的主要光敏有效成分为竹红菌甲素,是一种新的苝醌衍生物,含药量为生药干重的2.5%。

根据民间用药经验和光敏作用的研究结果,首次提出将它作为光化疗药物应用。

经动物毒性试验证明,毒性和副作用较小,外用比较安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13个医院,用10%竹红菌提取物配制度外用剂用于临床,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治疗外阴白色病变500例,总有效率97.4%,其中治愈99例,占19.8%;显效244例,占48.8%;好转144例,占28.8%,经随访临床治愈病例停药后均未见复发。

治疗瘢痕疙瘩299例,总有效率为95.2%,其中显效106例,占46.3%;有效112例,占48.9%。

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竹红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源和应用范例。

●普洱茶发酵工艺原理研究(1984年度云南省科技成果四等奖)研究单位及人员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盛玲玲江东福杜仲文苏任昆明茶厂主持鉴定单位云南省经贸厅鉴定时间1984年12月获198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内容摘要:早期的普洱茶靠长期贮存。

1974年我省“湿水发酵普洱茶”成功,使生产量大为增加,但缺乏科学的系统认识更不知道微生物作用规律,往往因管理和发酵条件控制不好而影响质量的稳定。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管理办法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管理办法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有关管理规定,为支持我校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育人氛围,切实提高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特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规范资助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项目重点支持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开展具有较强学术价值的探索性研究。

第二条项目评审和管理秉承“质量为先、创新为本、内涵为重"的原则,坚持“择优资助、严格管理、注重效益”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申报管理第三条项目选题可根据校内专家学者和校外单位提供的选题指南进行申报也可以采取自主选题方式进行申报。

第四条研究生科研课题资助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凡获准立项作品,均可获得“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为3000元,理工类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为4000元;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资助金额为6000元,理工类重点项目资助金额为10000元。

鼓励学院、研究院(所)以一定比例予以配套。

第五条申报对象和条件(一)我校在校全日制非毕业年级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进行申报。

(二)申报者应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前期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已获得省级或省级以上相关基金资助的项目原则上不予资助.(三)每个申报项目必须有相关学科领域内至少一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或相当于副教授的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并给出推荐意见。

(四)课题负责人一个年度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申报.第六条申报工作流程(一)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在立项申报前向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选题,形成当年选题指南,并及时发布通知公告。

(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向学校推荐具有学科特色和研究价值的选题;并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本单位研究生进行课题申报,完成项目申报指导、初审工作,择优向学校推荐。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资料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资料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成果完成人:彭金辉、干勇、华一新、赵昆渝、易健宏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二○一二年十月十日一、项目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工程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个性突出、视野宽广的“研究型”人才。

因此,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冶金与材料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58年办学积淀形成的特色优势学科,具有“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6个;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6项,国家发明专利306项;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0540余人、硕士3120余人、博士230余人,已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徐祖耀、殷之文、张国成、戴永年4位院士,3位省部级领导,32位地厅级领导、100余位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

本成果立足学科群体优势,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布局特色,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建立学科与专业互促机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广视野、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协同—国际化合作”的多元化培养体系,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重大需求。

二、成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2.1成果主要内容(1)多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以“应用型”和“研究型”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社会和冶金材料行业的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学生为本,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坚持工程教育四年不断线,构建了“校企联合、校际交流、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赵筱青简历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赵筱青简历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赵筱青简历赵筱青,女,副教授,1969年生。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效应、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地址: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区域与资源规划系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邮编: 650091Email:xqzhao@ /zhaoxq748@sohu.com一、教育经历2004.9-2008.12:博士生,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景观生态学方向,获理学博士学位1992-1995: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区域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9-1992:本科生,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二、工作经历1995-至今,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三、教学❑本科教学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区域规划原理、城镇体系规划方法及应用、人文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生教学现代区域规划、土地经济学、土地覆被与土地评价❑研究生培养培养了人文地理学专业和土地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2人,其中6人毕业四、主要科研项目1.2010-2012:云南尾叶桉类林引种的环境影响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2010-2012:云南典型重金属矿产开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主持人)3.2010-2012:云南大学第五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区域规划原理,云南大学(主持人)4.2009-2011:怒江干流梯级开发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云南省科技厅项目(第二参与者)5.2008-2013: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专题——典型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因素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参与者)6.2006-2008云南大学教改项目:区域规划创新课程体系一期建设,云南大学(主持人)7.2005-2007:怒江流域中段景观生态规划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项目负责人)8.2004-2008:云南省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监测评估,云南省林业厅项目(子项目负责人)9.2004-2007:人工桉树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及调控对策研究——桉树适宜地选择及种植模式设计,云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10.2004-2006:怒江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与优化调控研究,云南大学理(工)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11.2003-2005年:云南西部城镇密集区城市化发展机制、特征与调控及示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子项目负责人)12.2003-2004:怒江保山杨柳茶山小流域管理问题诊断,国际混农林业中心项目(主持人)五、主要科研成果重大科研报告等(主编报告10部):1.云南尾叶桉类林引种的环境影响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云南典型重金属矿产开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012年,云南省科技厅项目;3.澜沧江流域云县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监测评估报,2008年,云南省林业厅项目;4.临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年,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委托项目;5.普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年,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委托项目;6.思茅景洪城镇密集区城市化发展机制、特征与调控及示范研究报告,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怒江保山茶山小流域管理问题诊断,2003年,国际混农林业研究中心科研报告(ICRAFT);8.怒江州中元流域天保工程综合效应评估,2002年,福特基金科研报告(Ford);9.四川省华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年,海南城乡规划设计院委托项目;10.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年,海南城乡规划设计院委托项目代表性学术论文:1.Xiaoqing Zhao, Honghui Yang, Jian Chen.Evaluat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pati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Soils along theBijiang River.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 295-298: 1586-1593.2.Xiaoqing ZHAO, Ning DING,Ping YAN.Changing Rul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Properties of Eucalyptus uraphylla spp. Forest atDifferent Ages in Southwest Yunnan Province.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2012, 13(6): 1298-1302.3.赵筱青, 和春兰.外来树种桉树引种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生态学报, 2013,33(6):1860-1871.4.ZHAO Xiao-qing, RAO Hui, YI Qi*, HE Chun-lan, YANG Hong-hui. Scenarios Simulation on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Kunming City. 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Science,2012(5): 107-112.5.赵筱青, 李丽娇, 谈树成.云南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Pb、Zn、Cd、As的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学报, 2012, 33(3): 331-340.6.赵筱青, 杨红辉, 易琦.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原因剖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2): 7569-7573.7.赵筱青, 孙正宝, 杨树华.澜沧县尾叶桉类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探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1): 78-84.8.赵筱青, 丁宁, 阎平.滇西南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20): 10455-10458.9.赵筱青, 和春兰, 易琦.大面积桉树引种区土壤水分及水源涵养性能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012,26(3): 205-210.10.赵筱青, 和春兰, 许新惠.云南山地尾叶桉类林引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11): 1810-1816.11.Xiaoqing Zhao, Xu lifei, HE Chunlan, JIAOYuanmei. Assessment of the Crops Pb Pollutionand the Health Risk were brought by exploitationof Lead-Zinc ores. The 5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Engineering,2011.DOI:10.1109/ICBBE.2011.5781577.12.Xiaoqing Zhao, Xing Lv, Jinhua Dai. Impactassessment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and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s in themountain-gorge regions. Frontiers of EarthScience in China, 2010, 4(1): 105-116.13.赵筱青, 王海波, 杨树华, 徐晓雅.基于GIS支持下的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生态优化.生态学报,2009, 29(9): 4892-4901.14.赵筱青, 杨树华.滇西南亚热带山地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微量元素状况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 140-144.15.赵筱青, 杨树华, 张青. 怒江茶山小流域农户生计及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20(4): 84-88.16.赵筱青, 曾洪云, 周晶, 李晖.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分析.热带地理, 2007,27(3): 219-223.17.赵筱青, 杨树华, 易琦, 林小柏, 谈树成. 怒江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以茶山小流域为例.热带地理, 2005,25(3): 215-219.18.赵筱青, 吕星, 袁清, 李向华.怒江州中元小流域退耕地现状及其开发模式探讨.热带地理,2004,24(2): 163-167.19.赵筱青, 谈树成, 易琦.四川省华蓥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3, 15(2): 65-71.20.赵筱青, 郭焕成, 谈树成, 易琦.云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初探, 经济地理,2002,增刊: 255-259.21.赵筱青.西部大开发昆明可持续发展应重视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2):23-25.22.赵筱青, 谈树成, 易琦.云南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11(51):21-23.23.赵筱青, 易琦, 谈树成.昆明城市化动力机制及其对策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4): 316-320.24.赵筱青.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布局,经济地理 2000(增刊): 222-225.25.赵筱青, 曹杰, 谈树成.昆明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人文地理.1999,14(4): 26-29.26.赵筱青.云南省粮食问题的灰色系统分析,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15(4):276-281. 27.赵筱青.云南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平衡研究,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4):21-23.代表性教学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教学论文):1.多种实践教学法在区域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 高等理科教育, 2010, 10.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高等理科教育, 2009, 12.4.高校课程体系创新建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理科教育, 2008, 12.5.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 5.6.“区域规划”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六、职务及社会活动❑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云南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云南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七、工作奖励2011年,赵筱青,王海波,杨树华*,徐晓雅.基于GIS支持下的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生态优化.云南省科协,第十届云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2010年,赵一鹤,赵筱青,杨万勤.巨尾桉工业原料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全国桉树论坛优秀论文奖,优胜奖。

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简介云南大学创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开始招生。

七十多年来六易校名,从创建之初的私立东陆大学发展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七万多人。

目前,云南大学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大学之一,已经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也是一所发展势头强劲的边疆大学。

云南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

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校长,按照“清华模式”建设云大,费孝通、楚图南、陈省身、华罗庚、严济慈、冯友兰、吕淑湘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来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综合大学。

1946年,世界著名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位于昆明市区内,踞商山余脉的贡院坡上,前临翠湖,左依圆通山,占地面积640亩,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

校园内茂林修竹,绿草如茵,一幢幢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掩映在花图锦簇中。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

云南大学现已成为文、法、理、技、经、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校学生达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学生9919人,研究生2853人(博士生94人;硕士生684人;硕究生进修班1842人;授专业法学学位170人;学位教师进修班63人),夜函大生7100人。

云南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2372人,专业技术人员1981人,其中教授222人,副教授409人,专任教师980人,全校在职人员平均年龄40岁,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83人。

云南大学现有经济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发展研究院、职业技术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等15个学院共30余个教学系(部)65个本专科专业,还有16个开发研究中心、25个研究所、10个研究室;4个教学服务中心;其中历史学、生物学、数理科学是国家级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地(此外,新设立的国家级文科综合素质培养实验基地班现已报国家教育部审批),还建设有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2个在建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群;1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科授权点、1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法学、职业教育、MBA(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国家级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3年云南大学拟申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doc

2013年云南大学拟申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doc

2013年云南大学拟申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科技创新团队一、基本情况二、人员构成三、团队简介自然科学奖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简介三.候选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李耀堂:项目负责人,计算数学博士导师,原创性地提出研究问题,构建其理论和方法,负责项目实施及科学问题研究的指导,首先开展了块-严格对角战优矩阵的Schur补等问题的研究, 提出针对L-矩阵的新的预条件因子,得到了一些新的收敛性更好的预条件算法, 8篇代表论文中7篇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另1篇的通信作者,主要结果1-4项都有重要贡献,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杨昌波:2004年9月-2007年7月在云南大学攻读计算数学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研究,将M-矩阵理论应用于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问题和平衡点等问题的研究,主要结果第4项有重要贡献,是论文8的第二作者。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陈付彬:2006年9月-2009年7月在云南大学攻读计算数学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研究,率先开展了只用矩阵元素对M-矩阵Hadamard积的特征值的估计研究,主要结果第1,2项有重要贡献,是论文3的第二作者。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简介三.候选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梅冬成:项目负责人,理论物理博士导师,提出主要的学术思想,负责项目实施及科学问题研究的指导,所有论文的共同作者,绝大多数论文的通信作者,重要发现(1)-(8)项都有重要贡献。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聂林如:2005年9月-2008年7月在云南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研究,重要发现(1),(2),(6)和(7)项有重要贡献,是论文2,6,9,15的第一作者。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王参军:2006年9月-2009年7月在云南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研究,重要发现(5)和(8)项有重要贡献,是论文1,4,5,7,8和11的第一作者。

何明(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何明(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所获荣誉
2014年12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4年4月,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颁发“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导师指导奖; 2013年4月,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颁发“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导师指导奖; 2010年11月,红云红河烟草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红云园丁奖”; 2009年10月,云南大学颁发“伍达观教育基金第十三届优秀教师奖杰出奖”。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曾任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 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期刊学会社会科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民族学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何明(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01 社会任职
03 学术成果
目录
02 研究重点 04 专著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教学获奖
07 突出贡献
目录
06 所获荣誉 08 科研成果
何明,男,1959年6月出生,浙江义乌人,毕业于云南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核心期刊《思想战线》杂志主编,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著介绍
竹文化研究,是何明学术研究的一个极具创新与开创意义的研究领域。他与人合作,并运用文化学、价值学 和符号学的理论,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及其表现的文化特征,从而填补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有 助于人们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竹产业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因而产 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反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
科技处
审批意见
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
校保密委
审批意见
保密工作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
备注:1、本表一式三份,校保密委、科技处、所在单位各执一份;2、申请人需提供审查材料以备审查。
云南大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论文、数据资料
保密审查审批表
申请人
所在单位(部门)
审查资料名称
审查内容
申请人承诺
我了解有关保密法规制度,知悉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本人承诺:
一、认真遵守国家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保密义务;
二、对提供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自愿接受保密审查;
三、严格按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购买和使用涉密资料,不超出所申请的使用目的和范围;
四、不违规记录、存储、复制、转让、转借涉密资料;
五、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科研秘密、外寄稿件、著作出版中的涉密事项以及参加国际会议携带资料中的涉密内容;
六、未经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容的文章、著述,以及尚未推广应用和转化生产的科研成果;拟发表的论文不涉及国家、军事、商业秘密。
七、不泄露申报专利、知识产权、有关奖项中涉及的国家科学秘密、国防安全的内容;
八、出国交流人员研究领域及研究工作不涉及国家秘密。
九、严格遵守其他国家安全保密规定。
违反以上承诺,发生失密、泄密等违法事件,由本人承担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字:年月日
本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门)审批意见
经本单位研究审查,此项目(成果)材料不存在涉密内容,符合有关保密法律、制度和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