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名师指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迅速发展。经济建设、民族、外交、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本部分知识点,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多有体现,试题形式多样,选择、材料分析、时政结合问答等,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解: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2.、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农业、农村政策:

(1)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社:1953年开始农业改造,促进农村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农村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失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农业产量连年丰收。

认识:从农民利益出发,是党制定农业、农民政策的出发点。

3.、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

都是成功的改革,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启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专题知识综述: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

思想上: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伟大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农村:

1 时间:从1978年开始

2.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开端: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喜获丰收。

4.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

1.时间:从1983年开始。

2.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2.对外开放:

⑴.时间:1980年开始。

⑵.目的:为了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⑶.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⑷格局:后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

1.目的:谋求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2.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评价:这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4.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四)新中国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国防建设

⑴海军

海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海军建设: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了导弹驱逐舰。不久,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海军军种:90年代后,海军以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⑵人民空军:

成立时间和方式:建国初期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空军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战绩辉煌。

空军英雄:蒋道平。

空军建设:1956年,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⑶导弹部队:

成立时间:1957年

主要任务:进行战略威胁,担任核反击任务。

发展: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实验成功,1966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

主要装备:多种型号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战斗力大大增强。

(五)、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50年代外交成就:

⑴.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领导人会见时,周恩来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⑵.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3.70年代外交关系:

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⑶.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新时期外交成就:

⑴.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⑵.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六)新中国的科技:

1.两弹一星;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6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8年9月27日4点30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把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灿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