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条未走的路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7《溜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顺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4.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感悟小说中张扬的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重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课文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怒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

两岸是万丈悬崖,中间是奔腾而下、怒吼咆哮的怒江激流,这天险,只有雄鹰才能飞越,寻常人看一眼就胆战心惊。

然而,在这难以架桥,无法横渡的地方,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怒江两岸人民,却凭借一条竹索轻松划江而过,乱云飞渡仍从容,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溜索那种“命悬一线”的刺激。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顺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4.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感悟小说中张扬的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作家。

文化寻根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

主要作品有小说《》《树王》《孩子王》,散文《威尼斯日记》等。

2.字词积累(1)重点字音锱铢()滇西()盘桓()迟疑()俯身()顷刻()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绞()探视( ) 跺( ) 呕( )(2)词语释义桓: 。

蓦地: 。

探视: 。

顷刻: 。

千钧之力: 。

锱铢: 。

战战兢兢:。

四、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中心事件展开叙述?2.按照“溜索前”“溜索中”“溜索后”的叙事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3.本文虽然是一篇小说,但与我们读过的其他小说,如《变色龙》相比较,其在情节推进上有什么不同?五、细读感悟1.浏览“溜索前”“溜索后”两部分内容,用原文中的词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推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推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 《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本课字词。

2. 熟读并背诵诗文。

3. 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4. 体会陈毅坚定豪迈的革命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旌.旗( ) 悬.( ) 当.纸钱( ) 即为.家( ) 应.有涯.( )( ) 遍种.(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①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193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岭遇上险情,便马上转回梅山。

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

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这三首诗创作于特殊背景下,各有侧重,又彼此照应,浑然一体。

②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

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

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③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二、课文欣赏(一)欣赏“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1. 理解小序中的加点字、句并翻译。

2. 小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赏析首章(1) 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 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3) 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次章(1) 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2) 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2020最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2020最新修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一条未走的路》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一条未走的路》教案

一条未走的路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学习重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学习难点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1、自由诵读该诗,并划分出诗歌的节奏2、想想几句关于写“路”的美句或诗句。

知识链接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走进课堂一、导入新课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

(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分诗歌节奏2、(老师作朗读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组员之间对读3、小组之间比赛读三、整体感知、解读诗歌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

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教案1 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我爱这土地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一条未走的路学案

一条未走的路学案
九年语文导学案学生姓名:小组:
课题
《一条未走的路》
课型
新知探索课(一课时)
④“提起当年的旧事”,“我”有怎样的感慨?“我”都会想到什么?
⑤诗中“路”,有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4、再读诗歌,总结感悟。
三、总结延伸,思考人生(思)
面对人生的选择,写一段话送给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留下一串成长的足迹。
①面对岔路,结合诗句来谈谈“我”当时是怎样的状态?
②“我”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路?为什么这样选择?
③“我”“能否重回旧地”?为什么?
四、作业练习,交流分享(练)
练习朗读诗歌并与父母分享这首哲理小诗,交流感悟其中的哲理,听听父母的经历和体会。
五.板书
知识超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辛弃疾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学习目标:
1.欣赏诗歌,诵读诗歌,感受诗歌魅力和韵味。
2.品味诗歌,体会感情,领悟哲理;了解“路”的含义和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走进诗歌(赏)
1、欣赏图片,想象画面中的小男孩在想什么?
二、朗读体悟,品析诗歌(读)
1、聆听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3、品读诗歌,领悟诗歌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夯实基础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她是的代表诗人之一。

这首诗以第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喷薄.( )3.请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是失修的;/是淤滩上的/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二、感知内容,提升能力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回答下列问题。

4.简要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5.两节诗分别选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进行对比?6.两节诗的最后一行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三、拓展提升,学以致用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7.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 )耀痴.( )情慰藉.( )霹.( )雳流岚.( ) 虹霓.( )8.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知识积累,夯实基础1.舒婷朦胧诗派一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2.biěbówōpēi wǎng suìfēi yūqiàn bó3.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二、感知内容,提升能力4.第一节诗用写实的手法,回忆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三节诗主要写祖国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开始了新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020新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020新教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一条未走的路课件 语文语文级下册语文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一条未走的路课件 语文语文级下册语文课件

品味 语 (pǐnwèi) 言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chà kāi)的路……视线被灌木
丛挡住。
诗句中蕴涵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生活中常常会
面临选择,选择时往往犹豫彷徨,往往会内心矛盾而不 知所措。诗人正是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诗句,使读者 产生了联想。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隔了多少岁月……于是(yúshì)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12/12/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zìjǐ)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
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 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页。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4节,一节写两条路, 第二节写选择,第三、四节写未选择。可见,写作重点是 未选择的路,诗题中也体现(tǐxiàn)了出来,这是为深化主 题。
一条未走的路。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了解诗词大意。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条未走的路》, 感受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1.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诗的表面是
No 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
常用的象征(xiàngzhēng)手法。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本节诗寄托着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走不同道路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光。随堂练习
12/12/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页。
4.这首诗蕴涵(yùnhán)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 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 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shènzhòng)。但也要有魄力, 勇于创新和进取。

语文版语文九下未选择的路word学案

语文版语文九下未选择的路word学案

《诗两首》学案设计人:李因娥教师寄语:念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设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学习进程教学《假设生活欺骗了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设你感觉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咱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二、整体感知1、“假设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2、诗歌的两部份各表现了如何的内容?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如何的人生态度?三、问题探讨4、如何理解“生活欺骗了你”?5、面对逆境,咱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6、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7、与一般诗歌相较,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教学《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同窗们,上一节课,咱们学习了诗歌《假设生活欺骗了你》,此刻,咱们再来学习另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

前者告知咱们应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后者则告知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

若是说《假设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踊跃乐观的话,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如何的呢?二、整体感知8、如何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如何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9、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10、这首诗到底想告知咱们什么?三、问题探讨1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何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1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设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1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如何的影响?四、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A、劝说的口吻B、教训的语气C、激昂的语调D、激动的语态2、《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A、田间小路B、林间大路C、人生之路D、河边小路(二)、填空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2、《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3、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学无止境 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学无止境 教案新人教版

学无止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保持正常学习压力的必要性,坦然面对学习压力。

能力目标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实践中学习。

2.终身学习。

难点: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1课时。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86岁高龄的南京老人汪侠,这已经是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以来,他连续参加的第15次高考。

老人很执着,但也诠释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学无止境》。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①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__心态__,完成学习任务;②九年级阶段,有一些__学习__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__坦然面对__;③__学习__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__学习__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在实践中学习:①我们不仅要重视__书本知识__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__实践__中学习;②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__认识世界__、改造世界的能力;③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__自身素质__;④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__社会调查__、__志愿服务__、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⑤必须树立__终身学习__的理念,养成__主动学习__、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__学以致用__的能力。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探究一: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活动一】学习压力大家谈材料图1 图2 探究:图1、图2反映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九年级语文一条未走的路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科班级执教人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课题外国诗两首(《一条未走的路》)课时第1课时时间
先学
导学设计复备笔记学习
目标
(重难
点)
(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背诵这首诗。

(二)理解诗歌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自学
指导
划分节奏,反复诵读,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先学
检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
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
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
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
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
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
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二、初读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检测:个读、齐读。


教小组
学习
整体把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
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
等待人去践踏”。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
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遐想。

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
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重点讲解思考交流:
1、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

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一条未走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堂练当堂
训练
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一条未走的路》(提示:可以从内容、
情感、手法上进行比较)
1、内容情感上: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
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一条未
走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
读者的共鸣
2、写作特点上:《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

《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是在纯粹说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
气亲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启示。

反馈
提升
小结(板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一条未走的路》: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选择
教学后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