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阅读训练(文学类文本)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文学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文学文本阅读专题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专题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江南无雪刘长春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

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

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

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

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

路上无人,田野无人。

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

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

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

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

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2009高考语文江苏卷(附答案详解)

2009高考语文江苏卷(附答案详解)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chóng/zhòng 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20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

20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

20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全国卷1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彩色的荒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0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 M黑色墨水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批准条形码上的准考据号、姓名和科目。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择其余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 I 卷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吻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⒈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整正确的一组是()(3分)A. 调动/ 宏观调控降解/ 降龙伏虎敷衍/敷衍塞责......B. 省视/ 节衣缩食拓本/ 落拓不羁纤绳/ 一尘不染......C.圈养/ 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 老成持重......D.臧否 / 时来运行乐府/ 乐而忘返障蔽/ 屏气凝思......【参照答案】 B 项“省视 / 节衣缩食,拓本 / 落拓不羁,纤绳 / 一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考察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察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有关性。

【解读】持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整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 A.di 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 ǐng/sh ěng t à/tu ò qi àn/xiān C.ju àn/qu ān b óch óng/zh òng D.p ǐyu è/l è p íng/b ǐng⒉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跟着全世界气温高升,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次和强度正在增加,天气变暖已成为全人类一定共同面对的挑战。

江苏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江苏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江苏省各大市2009届高考临考试卷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辰州途中沈从文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

两岸人家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

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

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

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

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滩的可能。

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

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

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

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

这个滩共有九段。

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

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

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

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

我虽立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还是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

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的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

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答案

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答案

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答案新高考新题目2009-04-13 0810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答案(1)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2.(4分)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一方面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给人留下无穷韵味,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原来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这又使副市长妻子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

(每方面2分,大意相近即可)13. (4分)(1)为自我评价和实际价值之间的落差而沮丧、失落,为自己对手法隐蔽的行贿警惕性不高而惭愧。

(2)拒腐防变的决心,对妻子的感激。

(两处各2分)14.(6分)形象特点(1)清廉,洁身自好(2)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3)对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警惕性不高(4)自我感觉良好,过分自信。

(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1)这一形象,是虚构出来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但他并不是高、大、全的伟人,既有优点,又有不足,让人觉得他就是生活中的“市长”,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真”;(2)小说中的“郑副市长”,洁身自好,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是导人向“善”的;(3)塑造这一形象意在说明,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真”;(4)塑造郑副市长的形象,可以从侧面烘托淑芬的贤慧聪颖,使形象更鲜明,有艺术的美。

(3分,答对一点即可)15.(6分)主题理解参考①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②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

③领导者的亲属,对领导的工作既要支持和帮助,更要勇于监督,对其错误要敢于批评等)看法或理由示例我认为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__________________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一

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一

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一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一)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调研卷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树上的天使[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著小丹译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

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

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

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

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

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

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

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

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

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

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

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

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

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

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一)、标题作用题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的双重关系和深刻寓意,突出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创意。

②小说以设宴和应宴为主线(明线)安排情节,以如何设宴和应宴作为计策巧妙构设,使小说张弛有度、收获自如,更为深刻地突出了主题。

例2:(2009年高考浙江卷)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例3: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二)、词语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200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与答案02

200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与答案02

200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与答案02-------------------------------------------第12页============================================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⒑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⑵,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⑷,。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⑸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⑹,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参考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⑵吾尝跂而望矣⑶蓝田日暖玉生烟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⑸凌万顷之茫然⑹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

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

好在高中课内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2009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9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9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蓄满抽搐酗酒滋事勖勉后进B、咆哮发酵惟妙惟肖东施效颦C、笞刑嗤笑痴迷不悟魑魅魍魉D、鞍鞯便笺满纸箴言缄默无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汶川灾情之时哽咽落泪,在直播镜头前失态,有人认为这与新闻主播冷静、沉稳的要求南辕北辙。

B、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C、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山河变得分崩离析,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都看到了那里的泪水。

今天,我们同伸手,拂去灾区人民脸上的泪水,平慰灾区人民受创的心灵。

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

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

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上文中网络的主要危害是。

(不超过20个字)(3分)(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15个字)(2分)4. 下面一段话有多处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

图书馆的老师说③:“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④,共有800个座位⑤,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⑥。

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8个小时顺延为10个小时⑦。

2009-2011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案

2009-2011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案

侯银匠12.(4分)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13.(4分)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

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14.(6分)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15.(6分)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溜索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

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

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

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九)

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九)

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九)09届江苏高三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九)(通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夜色中的喃喃呓语刘海建夜凉如水。

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

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忍去回忆,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

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戏法则构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一个个硕大的梦想——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

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多也就一毛钱一根,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

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雪球最结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

春风吹起时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后跑回家中,央求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

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作树叶拼图。

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叽喳喳地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

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说里有你有我,我们在阳光海岸生活。

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要说……那时,我好像还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

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离现在已经过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陌生。

我再想想,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跋扈的青春,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执著、狂热、无所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未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来游去,告诉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

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年代。

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有一张俊朗的脸,沉默羞涩。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极端气象事件B.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C.D.由于3.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文言文:汪琬《书沈通明事》)5.三实一虚,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项“率倜傥非常之人”的“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7.“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8.翻译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江苏省各地区和部分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约21070字)

江苏省各地区和部分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约21070字)

江苏省各地区和部分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整理人:lyphm002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期末考试)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坚硬的荒原[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

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

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

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

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

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

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

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

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

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

”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

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用牙啃。

”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

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予上。

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

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

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

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

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

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给种子攒土。

”老人对他说。

“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

”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

2009高考语文江苏卷(附答案详解)

2009高考语文江苏卷(附答案详解)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chóng/zhòng 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江苏省高考语文2004――2009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含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2004――2009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含答案)).

五、 (18分 (200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21题。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 草堂而杜甫草堂, 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 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 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 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 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 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 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茎兰兰担 i 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 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 从开元到天宝, 《壮游》 , 《三吏》《三别》 , 《 jb 征》 , 《秋兴八首》 , 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 ! 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 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 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 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江苏2009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2009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⒊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⒋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阅读训练(文学类文本)新高考新题目2009-04-13 0809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迎宾竹齐运喜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尘宾馆的马经理来了。

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

眯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来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论着。

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昨天他下令撤了。

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致,别具一格。

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2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

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

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

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

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结果你的那幅……”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

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利!”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

淑芬瞥了他一眼,身到厨房炒菜去了。

不一会儿,淑芬炒了几道菜,又取出一瓶酒。

郑副市长慢腾腾地来到餐桌前坐下,发现几道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不禁叹息一句“唉,可惜无喜可贺!”淑芬朝他点头一笑“人如其竹,高风亮节,闻过则改,还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喜事吗?”郑副市长点点头,眉毛往上扬了几下,说“我想通了,还是你做的菜最干净,吃得心安理得,不生病。

”第二天,郑副市长给马经理挂了个电话,谢绝了他买画的要求。

从对方说话的语气上听出,马经理显然很吃惊,说是嫌价钱低可再加钱。

几天后,淑芬告诉老郑“我打探过了,红尘宾馆撤下的那幅迎宾松,是赵副市长画的,上个月赵副市长已退居二线。

”老郑听后,自然几多感慨。

半年后,郑副市长在家中无意间翻到一个获奖证书,打开一看,他的“百竹图”在省里举办书画赛中获得二等奖呢。

(选自《2000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1.这篇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5分)▲▲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郑副市长什么样的情感?(6分)▲▲3.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谈谈这篇小说塑造这一形象在给人真善美的启迪方面的价值。

(6分)▲▲4.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一4题。

逃跑铁凝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

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

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

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

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

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

唱小生的老夏算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

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

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

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

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

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

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

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

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

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

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1),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

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

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

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买胶卷。

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

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2)。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

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1.小说第二段到第四段(“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处处得老宋接济”),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6分)▲▲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5分)▲▲3.小说题为“逃跑”,请分析两次逃跑老宋的动机和心理。

(6分)▲▲4.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是怎样的态度?这样安排,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6分)▲▲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崖边对话曾平认识他,是在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静思崖。

林海茫茫,涛声阵阵,云蒸雾腾,静思崖宛若大海中一叶轻飘飘的小舟。

上静思崖得走两个小时的原始栈道。

我去的那天下午,静思崖的游人除了我就是他。

他的脚前已是一地的烟头,不断从口和鼻里喷射出的烟雾把他包裹得严严实实。

他显然沉思着什么。

他先招呼我,甩给我一支烟,是“中华”。

我们坐在石头上吞云吐雾。

他说“我还以为今天没人来呢!”我说“我不是人?”我们笑了。

我们闲吹。

他说“兄弟你说当官的什么最幸福?”我说“老兄你是当官的?”他笑笑说“兄弟,不必认真,我们随便吹吹。

”我说“肯定是小官提大官了。

”他摇头。

我说“要不然就是有了很多很多的钱。

”他又摇头。

我说“再不然就是你的儿子也当了官并且当了比你更大的官。

”他仍摇头。

我说“老兄你是不是脖颈有些问题,只会摇头?”他友好地笑笑。

他似乎还没从沉思中醒来。

我很想听听他的高论。

他说他在这儿深思很久了,为官者还是畏惧最幸福。

我差点大笑。

畏惧还是幸福?他说“畏惧者最终没有畏惧,没有畏惧者最终会畏惧。

”他仍抽他的烟,望茫茫林海。

他说我给你讲几个故事吧,兄弟。

他很快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

他说他曾经主管过一个工程,从招标到工程结束他没为包工头说过一句好话,但人家在工程验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往他家中塞了一个包,里面两万元呢!人家说是辛劳费,还不足利润的百分之一。

当时他乡下的父亲生病住院,正需交两万元的押金。

他很想拿那钱,很想神不知鬼不觉连老婆也不说就给他父亲。

但他怕,怕身败名裂,怕被关进监狱,怕晚上睡不着觉。

他说那钱在自家的床下放了三天,天天做噩梦,天天心惊肉跳。

第四天赶紧退了。

他问我是不是胆子太小?有些自嘲。

他苦笑。

他给我讲了好些他想干因为怕而最终没有干的事。

他说他几位同学或者因为钱,或者因为色,因者因为权,前几天关进监狱了。

他说现在想以前的事,有时为畏惧而后悔,不过现在很坦然很自在,一点也不畏惧。

你说畏惧是不是很幸福?我无言以对。

我至今不知道他姓啥名谁。

半年后,我却遇见过他一次。

我随一个记者团赴A地采访,在一个会议中心,他显然刚从主席台上作了报告下来,正喝水润喉,旁边有一青年为他拿着公文包。

我挺热情挺激动地走过去,说“老兄,原来你在这儿啊!”他望望我,挺陌生的,问“你是谁啊?”我很奇怪,那天我们不是相处得挺融洽吗?并且他叫我兄弟我叫他老兄挺亲切啊!提包的青年说“×长,这人有些神经兮兮的,得注意!”他说“你给保卫处说说!”1.小说开头一段对静思崖自然环境和游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2.请解释文中划线的“畏惧者最终没有畏惧,没有畏惧者最终会畏惧。

”这句话的意思(5分)答▲▲3.小说中的“他”最后把“我”当成“神经兮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6分)答▲▲4.小说多处描写暗示了“他”最终会成为一个“畏惧者”,请举2例说明。

(6分)答▲▲五、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小说《大师的由来》,回答1~4题。

大师的由来〔法〕莫洛亚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

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

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

这样轰不开,打不响。

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忽忽,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

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

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