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创新教学设计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信息整理与传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物品等。
3. 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图片拍摄、音视频录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访谈法:引导学生采访家乡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相机、录音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和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访谈,动手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4.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成果,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人和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记录和表达家乡人和物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文化活动,如剪纸、土陶、民间舞蹈等。
2. 邀请家乡的劳动者和文化名人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经验。
3. 开展家乡文化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能力提高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教学设计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教学设计1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第一节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相关知识】学会访谈(一)访谈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前最好做一个访谈问卷,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同时对访谈问卷所涉及的知识、背景材料都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带齐进行访谈需要的有关材料,准备好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选择合适的访谈时间、地点;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
2.接近访谈对象首先对访谈对象的称呼要准确,体现尊重的原则;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被访谈者的领导或其他人做引荐。
要求访问者要热情有礼貌,不失约,要有必要的寒暄、真挚的感谢。
简单介绍访谈的相关事宜,并设法营造友好氛围。
3.进行访谈要把握住方向及主体,能避免的题外话尽量避免。
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随时记录。
如果事先向被访问者说明,则名正言顺,用录音或照相当面记录;如果没有事先说明,则应事后抓紧时间追记。
4.访谈结束要用直接或者比较委婉的预期表示访谈将要结束,最重要的是要表示感谢,并为后续的联系做好交代。
(二)访谈提问时的注意事项1.营造合适的“气氛”建立相对融洽的气氛,让被访者受访时感受到此次的访谈是平等的、可信任的、安全的,发言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2.访谈过程中主持人的注意事项①不要只按访谈提纲的顺序进行提问,适时根据被访者的问题来调整访谈提纲顺序。
②不要批判被访者的观点、想法和意见。
同时,也不要诱导被访者。
③不要代替被访者说话,或抢先发表观点。
(即使你知道被访者会怎么回答/怎么做)④不要打断被访者,尽量在被访者描述完一件事情后,再进行提问,可以适当地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内容。
如果被访者在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可打断。
⑤注意倾听和观察,并适时地做回应。
注意被访者的表情、用词、语气、动作、停顿等(往往需要通过这些来判断被访者的态度),适当通过肢体语言互动(如对视的目光交流、微笑、点头等),或者简答的语气词回应(如嗯、真的、是这样等)。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录的人和物,他们或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热泪盈眶。
本文将介绍《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真实,善于反思,塑造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一、理论探究1.1 “记录”的重要性“记录”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用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
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也是一种探索人性、表达情感和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价值和不同的生命价值。
1.2 “家乡”的意义“家乡”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符号。
他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底蕴、人文情感和根源情结。
因此,《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构建更加富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实践2.1 教学目标1)通过深刻的思考分享、让学生了解记录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意义。
2)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和技巧。
3)通过简单组织、让学生实际运用相关技术,掌握编写记录文章的基本技巧。
4)让学生通过写作体会到记录带来的情感和价值,展示审美意识和创作才能。
2.2 教学内容1)记录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意义在课堂上通过文学、音乐、影像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记录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传承。
2)记录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深入家乡,通过实地调查记录,了解如何获取资料、确定主题、采取什么手段进行记录等技巧。
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用技能。
3)记录文章的基本技巧通过对范文分析和对比,让学生掌握记录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营造氛围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特色手工艺品等。
3. 记录方式: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记录方式和表达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访谈法:鼓励学生采访家乡的老年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4. 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做好观察和采访的准备。
2.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等,搭建分享平台。
3. 教学环境: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学习交流: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和物,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 观察与采访: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采访家乡的人和物,记录下来。
4. 创作展示:学生根据观察和采访的结果,创作出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进行展示。
5. 评价与反思: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共同总结经验教训。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观察、采访、创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反思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内涵,感受家乡的人和物的独特魅力。
2. 培养观察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学会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提升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相关课文,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内容和特点。
2. 通过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信息。
3. 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信息,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2. 难点:如何抓住家乡的人和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掌握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或教师讲解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相关课文,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内容和特点。
3. 收集信息: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信息。
4. 记录和表达: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5. 分享与交流: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进行互评和师评。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记录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人物: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等。
2. 家乡的特色物品: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自然资源等。
3. 记录方法:文字、图片、采访、观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2. 难点:如何生动、具体地描绘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和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环节一:介绍家乡的特色人物1.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人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人物,如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特色人物,突出他们的特点和贡献。
3. 教学环节二:介绍家乡的特色物品1.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物品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物品,如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自然资源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特色物品,突出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4. 教学环节三:记录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特色人物或特色物品进行记录。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如文字、图片、采访、观察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5. 教学环节四:分享和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记录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记录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3. 记录方法:文字描述、图片拍摄、图表制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展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访谈法:引导学生访谈家乡的老年人、专家等,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带回家乡的人和物的图片或实物,准备记录和展示。
教案示例:第一节:家乡的历史名人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名人。
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选择一位家乡的历史名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就。
4. 作业:用文字描述家乡历史名人的事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后续章节依次介绍家乡的英雄人物、普通劳动者、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每节课都结合实践活动和作业,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人和物的了解程度。
2. 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家乡的人和物,进行互动讨论。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或采集数据。
4.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考察结果,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2.收集家乡的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传统风俗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资料和采访调查。
四、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四人一小组设计一份访谈提纲,并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收集记录的对象并完成提纲。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语生于温州长于温州的你们,在这里有着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那我们了解家乡吗?今天我们一起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请让我们走进《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二)课前访谈任务反馈(展示设备: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仪)1.抽签选择3-5组成员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前期收集的对象和具体的表格内容。
2.让其他组同学积极发表各自不同的补充和改进意见,共同完善和提升。
(三)访谈记录表示例示例:春节习俗的调查研究(四)写作实践各组成员仿照示例将各自的访谈表格进行修改调整,当堂汇总修改意见!(五)课后作业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风物志示例:《西村坊建筑志》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
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
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人物: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
2. 家乡的特色事物:家乡的地理标志、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
3. 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习俗、节日、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采访法:让学生采访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讲解:教师讲解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采访和创作,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
2. 视频素材: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访器材:录音笔、相机等。
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准备关于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2.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创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家乡特色展览:让学生将自己记录的家乡人和物制作成展览形式,邀请全校师生参观。
2. 举办一场家乡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
3. 开展一次家乡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家乡的环保、扶贫等志愿活动中,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省份、城市、乡村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处的省份、城市、乡村等。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当地气候、文化等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地图或照片,共同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分析地理位置对当地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名人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发展的过程。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名人等文化特色。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和收集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资料。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共同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动植物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形、气候、动植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讲解家乡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四章:家乡的人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著名人物,包括历史名人、文化名人、英雄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物的敬佩和学习的动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著名人物,包括历史名人、文化名人、英雄人物等。
讲解家乡人物的事迹和对家乡的影响。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和收集家乡人物的资料。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乡的人和物,认识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谈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闻名的人和事物。
2. 导入问题:你觉得家乡的人和物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个人或物?二、进修重点1. 进修家乡的历史和文化2. 认识家乡的名人和特产3. 探讨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三、进修内容1. 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同砚们可以了解家乡的建筑、传统节日、历史事件等,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家乡的奇特魅力。
2. 家乡的名人和特产家乡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名人和特产,他们代表着家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
同砚们可以选择一个家乡的名人或特产进行介绍,分享给同砚们。
3. 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温暖和密切。
同砚们可以讲述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分享给同砚们。
四、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同砚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了解,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乡的人和物,交流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2. 教室展示:同砚们可以选择一个家乡的名人或特产进行介绍,展示给全班同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家乡的人和物,认识了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了解家乡,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安置1. 选择一个家乡的名人或特产进行介绍,写一篇小短文。
2. 调查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七、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家乡的长者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 可以组织同砚们进行家乡文化展示活动,展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通过这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相关信息。
4.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简介2. 采访技巧与方法3. 调查与观察4. 创作与表达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相关信息,并进行创作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采访技巧等内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采访、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创作与表达任务。
4. 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讲解:教师讲解采访技巧、调查与观察方法,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采访、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相关信息。
4.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创作与表达,可以是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 学生在采访、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创作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作品质量的提高。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关于家乡文化特色的素材。
2. 采访工具,如录音笔、摄像机等。
3. 调查表、观察记录表等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4. 创作与表达所需的纸张、画笔、电脑等工具。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教案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各色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学会进行访谈,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整合内容,撰写“志”。
重点难点重点1.分组合作探究,确定访谈主题,拟写访谈提纲。
2.整合访谈内容,撰写“志”。
难点确定访谈主题,选定访谈对象,保证访谈气氛融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行万里路——“访”风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街串巷,通过访问、考察寻找家乡的风俗,并及时做好记录。
活动之前作一些相关的安全教育。
(调查表1)家乡风俗访谈表访谈人:年月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家乡风俗的调查。
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他们不仅能亲耳听到,还能亲眼看到,耳濡目染,使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紫取,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为家乡的丰富文化而自豪。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读万卷书——“品”风俗1.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上网等查阅相关的书籍及资料,了解一些家乡以前所发生的事情。
(调查表2)家乡风俗历史调查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有效地组织、引导作用。
2.交流调查结果。
3.把调查的情况汇总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通过互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等活动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听说与思考能力,学科的综合素养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学万般艺——展”风俗1.动手编写、制作。
指导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美丽传说、对联、吃住习惯等编写成一些简短的小文章,把学到的一些小手艺,如:编草鞋、做陀螺等,制作成工艺品。
2.收集整理。
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办展览,编辑手抄报。
展板内容分两部分:(1)活动剪影:包括学生走入社会访问、记录、观察、编写文章、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剪影。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内容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题:实用类文本的综合阅读语用题:事理阐述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文内容分析】一、层次、内容本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是一个大视角、小切入的学习模块,以参与家乡文化生活为主题,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触摸了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见识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锻炼了学生分析、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访、考察、调研和查阅文献等方式重新认识家乡,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思考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对家乡的情感与文化认同。
二、单元任务知识性任务1.要求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2.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习俗。
3.学习作访谈、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4.记录家乡的变化,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素养达成任务1.学会列访谈提纲,做调研表,撰写调查报告。
2.掌握访谈、调查询问的技巧。
3.研究分析家乡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播与建设。
4.继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
三、单元情境它要求学习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内容与资源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方式采用采访、考察、调查和查阅文献等形式。
【学情整体分析】高中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参加这类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少,“家乡文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进行分工合作。
只有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才能很好地完成这次实践活动。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故土的人和物》名师创新教学设计
《记录故土的人和物》名师创新教学设计记录故土的人和物:名师创学设计引言本文将介绍一种名师创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记录故土的人和物。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及其人文环境。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促进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和记录故土的人和物;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步骤下面是教学的具体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展示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思考。
2. 研究:通过讲解、讨论或观察实例,向学生介绍如何记录故土的人和物。
包括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例如摄影、文字描述、绘画等。
3. 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本土主题,例如家乡的风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城市的特色建筑等。
他们需要亲自去观察和记录,并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进行创作。
4. 创作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可以组织小组分享、班级展览或校园公开展示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学生所记录的故土之美。
5. 反思与总结: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他们在记录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新认识。
教学工具和资源以下是本教学设计可能使用的工具和资源:1. 图片、音频、视频素材;2. 讲解材料、课堂讨论题;3. 学生需要准备的记录工具,例如相机、笔记本、绘画用品等;4. 展示和分享作品的场地和设备。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创作质量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 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意和技巧;3. 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结束语通过这种名师创新教学设计,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及其人文环境。
他们不仅能够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故土的人和事》名师创新教学设计
《记录故土的人和事》名师创新教学设计记录故土的人和事一、背景介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土,无论是出生地,成长地还是祖籍地,都有着与之紧密相连的情感与回忆。
而记录故土的人和事,正是为了保留与传承这份情感和回忆。
二、名师创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记录故土的人和事,我们需要进行名师创学设计。
具体如下:1. 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分享关于故土的回忆和故事。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分享。
2.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回到故土,感受家乡的气息和风土人情。
可以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下所见所闻。
3. 资源整合收集有关故土的历史资料、文献和照片等,组织成丰富的资源库。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和阅读,更深入地了解故土的人和事,并进行相关写作和创作。
4. 多媒体呈现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学生记录的故土人和事。
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工具,将学生的记录和创作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故土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以上的创学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地分享自己对故土的情感和回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记述和记录故土人和事的细节。
3. 提升学生的研究和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和探索故土的历史和文化。
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写作和创作来表达对故土的思考和感悟。
四、总结记录故土的人和事,是一项富有情感和意义的任务。
通过名师创新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故土的文化与记忆。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弘扬和传播故土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记录故土的人和事,让故土的记忆永远定格。
《纪录家乡的人和事》名师创新教学设计
《纪录家乡的人和事》名师创新教学设计纪录家乡的人和事:名师创学设计
概述
这个名师创学设计的目标是鼓励学生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了解和记录家乡的人和事。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简要的教学设计大纲。
教学目标
通过完成这个教学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
- 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发现并了解家乡的特色人物和重要事件;
- 研究使用摄影和影像技巧进行纪录片拍摄和剪辑。
教学步骤
第一步:家乡研究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人物或重要事件进行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采访当事人、查找历史资料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第二步:故事构思
学生需要为他们的纪录片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概念。
他们应考虑如何展示家乡的人和事,并利用影像和音频效果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三步:拍摄和剪辑
学生使用摄像设备和剪辑软件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和剪辑。
他们应注意拍摄技巧和剪辑流程,以确保最终作品的质量。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
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的纪录片,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班级可以进行评价和讨论,以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更深入认识。
教学评估
评估学生的教学成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学生纪录片的内容和创意评价;
- 学生对家乡的理解和表达评价;
- 学生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的技术能力评价。
结束语
通过这个名师创新教学设计,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纪录家乡的人和事。
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教学重点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教学难点撰写人物(风物)志告。
教学时间2课时(不含采访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0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1.打开湖南地图,请同学们找到新宁在这张地图上的位置,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新宁的地理位置,并说说知道的家乡的著名人物或者历史建筑、风俗习惯等。
2.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特殊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寻访探究。
我们这次专题活动的任务是采访家乡的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02储备知识,未雨绸缪
1.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
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
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
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2.访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
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
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3.访谈技巧:“三要六不要”
三要:主导场面,要善于引导;语速要控制好;谁来执笔要说清楚。
六不要:不要过于主动;不要啰唆;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一开始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类的;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随时可以问我”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
4.制定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
5.拟订访谈提纲
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
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二是调查纲目。
所谓调查纲
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风物采访提纲样板
听说家乡有一批汉代古墓,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
调查纲目(问题):
①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
②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
③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
④和其他地方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
⑤家乡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⑥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
历史名人采访提纲样板
在报刊杂志看到有关某某人物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
调查纲目(问题):
①您知道他的生平资料?
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
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6.撰写“志”。
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
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
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
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
03示例引路,规划活动
示例:对家乡某古老建筑访谈
1.独立思考家乡的古老建筑有哪几类,哪些是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
2.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个方面的问题。
3.采谈对象:家乡中的长辈。
4.访谈问题:家乡建筑的类别;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本地的古迹遗存;哪些值得保存下来;与这些建筑相关的人文价值;有关部门对未来的设想。
5.访谈准备:划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准备好提问提纲。
6.采访过程。
7.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04满载而归,展示成果
(一)人物志示例:《杨再兴志》
杨再兴,瑶族(一说苗族),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出生。
幼年丧父,随母至新宁县窑市镇外婆家定居。
杨自小习武,弓法神奇。
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自北方入湘,杨被掳入曹部,曹见其身驱奇伟,武艺超群,不久即委为头领。
曹占据道、贺二州,令杨把守莫邪关(今城步莫宜峒)。
后岳飞代理荆湖南路安抚使,奉命剿抚曹成。
岳将张宪进攻莫邪关,曹成令他集3万之众迎战。
后战事失利,他乃趁张宪部将韩顺夫当晚宴庆之际,火烧韩营,韩被砍断胳臂而亡。
岳飞便命令张宪和王经会师一同捉拿他。
在战斗中,他杀死岳飞弟弟岳翻,但寡不敌众,走连州,被张宪骑兵追及,坠涧被擒。
他呼张:“愿执我见岳飞!”岳见其魁伟勇武,说:“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
”他感恩依言,追随岳飞,遂成抗金名将。
绍兴六年(1136),岳飞驻军襄阳;誓复中原。
杨受命为前锋,开赴长水县(故城在今河南洛宁),在业阳一带与金军交战。
初战即阵斩孙都统及统制满在,杀金兵600余人,俘100余人。
次日,会战孙洪涧,破敌2000余,得粮2万石,军械马匹无数,乘胜收复西京一带险要,直下蔡州,焚金军粮草。
积功升中军前统制。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军元帅兀术会合兄弟龙虎、盖天两大王及韩常部,大举进犯郾城,双方激战10余次,金兵不退。
杨单骑踹金营,杀死金兵数百,欲擒兀术却被金兵围住,杨再兴浴血战斗,杀金兵数百人,他受伤10数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聚攻临颖时,岳飞督军迎战。
杨再兴率轻骑300为前哨,至小商桥,遇金军大队人马,陷入重围,浴血奋战,斩敌2000余人,因雪掩河道,马陷河中,金兵乘机万箭齐发,他与所部300人皆战死,及获杨尸,得箭镞2升之多,时年36岁。
杨殉难后,遗骨遗物被运回乡。
杨再兴的抗金故事一直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新宁人们,至今新宁、城步有杨再兴墓及杨公祠多处。
(二)风物志示例《西村坊建筑志》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
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
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
这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院落。
住宅群坐东北朝西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为2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的梅花图案形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
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各院皆有精工石砌开井,每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
此建筑群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为邵阳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艺术之上乘之作.西村坊的房子建造全部是用青石一块一块搭筑而成,没用任何水泥等粘合材料.内部的构造就更独特了,错综的回廊在院内比比皆是,屋通屋,房通房,内部就像一个大家庭全部汇集在一起,外部就更像一个大堡垒了,一条小溪围绕全村。
据说,古时这样的建筑是了防止土匪及盗贼的入侵。
西村坊古民居东北有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河上架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修建的长21.6米、宽3.66米、高4.65米的三亭翘角飞檐、重檐悬山顶谢式风雨桥——回溪桥。
该桥造型玲珑古朴,亦给风景如画的西村坊居民带来了画龙点睛的美感效应。
如今,一渡水镇西村坊村正式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个沉寂数百年的小山村终于引起世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