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教案教学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时数:三教时一、考试要求:《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考查方式:由历年各地的高考卷(以湖南卷为主),归纳有关修辞的考查方式、及趋势。
投影显示各地的高考卷。
小结考查方式、内容及趋势: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
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作文当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
三、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高考考查的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概念、结构、特点、种类、辨析、作用及运用等)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顶针等修辞手法。
...........................2.、.了解修辞手法的不同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让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4.、.拓展练习。
.....教学重难点.....1.、梳理六种修辞手法,了解其特征。
................2.、领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我们复习,就是为了温故知...................................新。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修辞温故。
老师筛选了一些句子,请你们看..............——看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二、.......................”.板块:回顾本册书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温故CAI......出示:修辞温故....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一会儿手牵手,并排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
.(.).3.、啊,升旗!升起火辣辣的希望之旗,升起昭示中华强盛之旗,升起炎黄儿女..................................灵魂之旗,升起共和国兴旺发达之旗。
高三语文单项复习教案-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七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理解和明确七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掌握七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理解和明确七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七种修辞手法概念特征和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考点解说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恰当,能否辩明优劣。
能力等级:E(表达应用)二、江苏高考试题展示1.(200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
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
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
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
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
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
老牛“哞”地叫了一声,……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教案(二)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集体备课教案罗灿教学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二课时重点: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X、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近年高考命题,修辞考查重在语言实践,主要是考查对其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语境判断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等。
下面简介一下这几种修辞方法。
一、比喻、比拟、借代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那么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及作用。
2. 难点:学会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例句及分析。
2. 学生准备课本及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利用PPT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及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分析:教师选取文本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修辞方法进行语言表达,分享彼此的思路。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方法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修辞方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方法,整理笔记。
2. 选取一篇课文,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
3. 创作一篇小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方法,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新性和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提升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修辞方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经典文学作品3. 写作练习题4. 学生作文样本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课堂讲解:20分钟3. 实例分析:15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5. 课堂练习:10分钟6. 总结:5分钟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十、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2.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应用;3. 能够在阅读或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确定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2. 分析并熟练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1.1 修辞手法的定义1.2 修辞手法的作用2.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应用2.1 比喻2.2 拟人2.3 夸张2.4 排比2.5 对偶2.6 反问2.7 讽刺2.8 指代2.9 设问2.10 修饰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及常见的应用方法;2. 举例法:通过举例分析不同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理论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2. 逐个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具体的解释和举例说明;3. 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对给定的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4. 针对不同修辞手法,安排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交流讨论;5.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要点;7.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在练习中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应用方法。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相互学习和交流。
在评价阶段,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描绘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表示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
4. 夸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 难点: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比喻、比拟1.1 讲解比喻、比拟的定义和特点1.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比拟的运用1.3 学生练习:运用比喻、比拟手法进行写作2. 第二课时:借代、夸张2.1 讲解借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2.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夸张的运用2.3 学生练习:运用借代、夸张手法进行写作3. 第三课时:对偶3.1 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3.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对偶的运用3.3 学生练习: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4.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本,要求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4.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析结果4.3 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5.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对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辨别和运用比喻。
2. 拟人:讲解拟人修辞的特点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拟人表达情感。
3. 夸张:分析夸张修辞的手法和效果,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夸张的能力。
4. 排比:讲解排比修辞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排比的运用技巧。
5. 对偶:通过对偶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对偶表达意思。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比喻:讲解比喻的构成要素和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加以练习。
3. 讲解拟人:分析拟人修辞的特点和效果,让学生尝试运用拟人表达情感。
4. 讲解夸张:强调夸张修辞的手法和效果,让学生进行夸张句的编写和修改。
5. 讲解排比:讲解排比修辞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编写和修改。
6. 讲解对偶:通过对偶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对偶句的编写和修改。
四、课堂练习1. 比喻:请学生编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形象生动。
2. 拟人:请学生编写一个拟人句,要求表达出情感。
3. 夸张:请学生编写一个夸张句,要求突出表现。
4. 排比:请学生编写一个排比句,要求结构一致。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总结其特点和作用。
2. 找一些文章或句子,分析其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应用和鉴赏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这8 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修辞回顾(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和对比。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例句总结:(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用来比方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7)对偶:把字数、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
(8)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方法。
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提示矛盾。
二、修辞辨析及运用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高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能够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写作,提高表达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2. 比喻的种类和作用3. 拟人的运用和效果4. 夸张的技巧和限制5. 排比的应用和效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4. 练习: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3. 练习法: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作品:评价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修辞学相关书籍。
2. 网络资源:修辞手法案例分析文章。
3. 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各种修辞手法的课件。
4.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进行练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和分析。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第二步:讲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第三步: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4. 第四步: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练习成果。
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本,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在练习本上进行标注。
《修辞》专题复习学案
《修辞》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
2、明确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识别某个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的作用。
3、准确运用所学修辞。
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知识梳理1、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2、各种修辞的特征及其作用:●小试身手:你能说出下面的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吗?1、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风过去了,只剩下垂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溅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这个小姑娘像她姐姐。
()5、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6、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7、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8、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很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
﹝﹞9、真理可能被遮掩顷刻,真理却永不会弯腰。
﹝﹞10、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掌握各修辞特点,能准确地识别各种修辞。
﹛重点分析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点拨)﹜三、典型考题1、﹝2010·烟台﹞散文:《塞外的春天》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从修辞运用的角度)●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比犄角﹝成千成百的牛羊驼马﹞﹝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的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
﹞2、﹝2010·岳阳﹞说明文《君山斑竹》●斑竹高5到10米,直径只有3到5厘米,翠绿的竹竿上长着大大小小黑紫色的斑点,像极了点点泪痕。
高考修辞复习教学教案
高考修辞复习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考修辞复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高考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2 教学内容高考修辞的概念与作用。
高考修辞的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比。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考修辞的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中的高考修辞手法。
1.4 教学步骤引入高考修辞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修辞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
讲解高考修辞的分类,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进行修辞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概念和特点。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的运用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概念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练习。
2.4 教学步骤讲解比喻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意义。
讲解比喻的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进行比喻练习,培养运用比喻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三章:比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拟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拟手法进行写作。
3.2 教学内容比拟的概念和特点。
比拟的类型:拟人、拟物。
比拟的运用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拟的概念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拟练习。
3.4 教学步骤讲解比拟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比拟的意义。
讲解比拟的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进行比拟练习,培养运用比拟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四章:借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借代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运用借代手法进行写作。
4.2 教学内容借代的概念和特点。
借代的类型:代词、代事、代物。
借代的运用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借代的概念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借代练习。
4.4 教学步骤讲解借代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借代的意义。
讲解借代的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进行借代练习,培养运用借代进行写作的能力。
高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特点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概念、作用和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 练习法: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修辞的魅力。
4. 练习: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文章中同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比较其表达效果的差异。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创作,培养其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练习作业:评估学生作业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
2. 参考书籍:提供修辞手法相关的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和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修辞手法的知识。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修辞的概念和作用、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第二课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修辞手法的练习和指导。
4. 第四课时:教学拓展和评估。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写出分析报告。
3. 创作一篇短文,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学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对修辞美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二、知识梳理1、修辞的概念和分类:修辞是通过对语言进行加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可大致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句子修辞。
2、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意图。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和行为,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3、排比:通过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4、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尺寸、程度或数量等,突出表达作者的意图。
5、反问:通过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增强语气,激发读者思考。
3、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1、在文学作品中,修辞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和感人。
2、在议论文中,恰当的修辞可以使论点更加鲜明,论据更加有力,论证更加严谨。
3、在日常交际中,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增强交流效果。
三、例题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大地变得嫩绿。
在这个季节里,花儿们竞相开放,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锦袍。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在田野上,农民们忙碌着播种,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问题:请分析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1、比喻。
作者将花儿比作锦袍,形象地表达出春天大地一片繁荣的景象。
2、拟人。
作者将春风赋予了人的性格和行为,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3、排比。
通过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突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这段文字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使得对春天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复习学案1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复习学案12019年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复习学案1【教学目标】1、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知识介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
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
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语文高考修辞复习教案(推荐5篇)
语文高考修辞复习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语文高考修辞复习教案语文高考修辞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①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二)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高三语文复习修辞方法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修辞方法教案高三语文复习修辞方法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三语文复习修辞方法教案,欢迎阅读。
课题:修辞(修辞方法)复习第一课时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B、考试试题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高考修辞手法复习学案语文修辞手法名称列举如下: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分正衬、反衬),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仿词;呼告,互体,互文,回环,借代,设问,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夸张,双关,用典,谐音,象征,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类别)甲像乙(特点)出现(主体)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比喻词)出现(喻体)晓明跑的如离弦的箭。
(例句)暗喻(类别)甲是乙(特点)出现(主体)是、成为(比喻词)出现(喻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例句)借喻(类别)甲代乙(特点)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喻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㈠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㈡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教案(三)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集体备课教案罗灿教学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三课时重点: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以及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辞格综合运用时出现的情况。
一、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1.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2.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复习学案学案博苑01-14 0734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复习学案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方法: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可以婉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以上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因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因此,运用时务必注意:1.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2.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
3.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4. 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
5. 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
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
此外,高考中引用、反语、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常常会考到,下面一并说明。
1.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2.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许多记者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