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核心介绍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免费范文精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免费范文精选

查字典文档网为考生整理了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本章节考试真题本章节模拟练习题】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而必须弄清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命题点1: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命题点2:个体身心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①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因。

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强调遗传的决定作用,研究双生子试验。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2)外铄论主要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育等。

主要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洛克:白板说。

华生:《行为主义》,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主要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一、人物介绍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阐述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合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2.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3.内化学说-是维果斯基心里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所以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5.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老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三、考题链接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巴班斯基B.维果斯基C.赞科夫D.科尔伯格答案:B。

解析:巴班斯基提出的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赞科夫《教育与发展》中强调学生包括差生都能获得一般发展;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个体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个体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个体身心发展(一)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

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

二是心理的发展。

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是社会的人。

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联系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具。

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

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转化为现实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动物界。

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几种不同理论(1)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即: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

一、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1.教育的涵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演说教育之事。

2.教育的基本要素不会再考简答题,三要素的地位可能会考选择题。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和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是指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方式是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

二、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一)教育的起源1. 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 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都是不正确的。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简答题汇总(含口诀)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简答题汇总(含口诀)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简答题汇总注意:各位考生们,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的简答题我们标注了一级简答和二级简答。

其中,一级简答是指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优先背一级简答题。

二级简答题是次重点,如果备考时间充沛,可以备考二级简答题。

第一章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二级)(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二级)(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教育管理体制)内(教育内容)性质(教育的性质)两权(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一目的(教育目的)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训练,控制很全面4.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二级)(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五章 到第八章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五章 到第八章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一、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①阶段性与连续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①过渡性;②闭锁性;③社会性;④动荡性;⑤独立性;⑥不平衡性(二)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1)疏远期(2)爱慕期(3)恋爱期(三)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1)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2)把握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和适度(3)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涩、真实坦诚、留有余地(4)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①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a.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c.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②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a.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b.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c.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d.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③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a.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b.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c.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d.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e.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④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a.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b.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c.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1)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3)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有了抽象概念,多向思维,守恒概念的出现,去自我中心主义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1.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2.20世纪后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3.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现规律(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5)对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政治功能(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1)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如需要的人才(2)决定受教育权(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3)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政治经济制度(4)决定教育体制(3)促进民自主化进程,但对经济制度不起(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作用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7.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影响教育技术8.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10.简述影响人的发展因素(1)遗传物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因素——提供多种可能性(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因、动力11.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物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因素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1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比较深刻(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5)却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1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交有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1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影响教育技术16.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道德和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18.我国发展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1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完全按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教师资格证 备考干货】FB课程高分笔记 理论精讲5-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 备考干货】FB课程高分笔记 理论精讲5-教育知识与能力

理论精讲5-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说在课前】1.今晚的内容不多,但是需要大家认真理解、听讲,有一部分内容还是比较难的。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学制:①我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人颁布”。

②第一个规定男女同校的是壬子癸丑学制。

“丑男女有资本”。

③长期效仿美国,以美国为蓝本,也叫做六三三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④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2)教育目的:①社会本位论强调以社会为中心,培养公民。

②强调从个人出发,培养自然人是个人本位论。

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中,建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

A.个人本位论B.教育无目的论C.社会本位论D.生活目的论【解析】1.从题干中的关键词“青年社会化”,这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公民,由此可判断。

涂尔干也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选C】2.我国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可以选择读普通高中,也可以选择读职业中学,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学制。

A.双轨型B. 分支型C.单轨型D.综合型【解析】2.我国实行的是分支型学制,我国是从单轨发展而来的。

分支型学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苏联,也就是Y型学制,小学和中学一样,之后有人去了大学,有人去了职业学校。

A项双轨制主要是欧洲,常见的是英国和德国,一轨是学术轨,一轨是技术轨,一轨是为资产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一轨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

C项单轨制代表国家是美国,主要是学术轨。

口诀为“双欧、单美、分苏联”。

【选B】【答案汇总】1-2:CB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组织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析】中学课程考查内容没有前两章高,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组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节的内容。

考试重点考查前两节课程概述和课程组织,第三节基础课程改革是科目一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先掌握前两节课。

第一节课程概述1.课程概述2.课程的类型3.课程理论流派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解析】课程的概述要学习的是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理论和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我国:孔子《论语》《学记》;外国:柏拉图《理想国》 独立: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762年卢梭《爱弥儿》、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916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多样化: 拉伊《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
1、小学生品德信二息、与学发生展指导(三)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小学德育
►品德心理概述: ►品德内涵;品德心理结构(知、情、意、行) ►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权威阶段(5-8岁) 可逆性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0-12岁)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
古代教育:手工工具时期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特点:阶级性、脱离生产劳动、形式简单、古典人文教育
近代教育:现代化大生产时期到二战时期(资本主义社会) 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式多样、商品性、科学性、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信息化社会(二战结束到现在) 特点:普遍性、开放性、现代化、民主化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规律之一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人才培养、规模与速度、课程与内容、
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
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新
知识产生、经济效益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和 内容
教育的政治功能:稳定社会、培养人才、促进民主、形成舆论
价-推广
2、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与实验观察 ◆调查法:问卷与访谈调查 ◆实验法:教育与科学实验 ◆行动研究法:反思与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法:产品分析与追踪研究

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知识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具
备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

它们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教育的
有效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知识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核心领域的知识:
1. 教育心理学:了解研究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发展、
研究动机、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
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2. 教育学原理: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教学法、
教育评估、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
学活动。

3.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和学校内部管理规定,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合法合规地履行教育职责。

教育能力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和提高以下核心能力:
1. 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
的研究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沟通能力:善于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倾听和理
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推动学生的教育进步。

3. 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采用创新
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知识的掌握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
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是指对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的总称。

教育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特性和内在属性。

在教育的定义中投入术语纷繁,但对于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费说:教育是建立在对幸福公平、正义、人质共存环境的根本尊重和热爱之上,而且是在保护该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效果。

传统上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分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和人格修养功能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和各个时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

教育的任务是指教育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教育的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原则主要包括自由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差别教育原则等。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应该包括的教学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个体通过感知、认知、思维、想象、觉知等心理过程,使行为、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三种。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记忆、思维、知觉、语言、智力等。

幼教人物知识点总结

幼教人物知识点总结

幼教人物知识点总结一、幼教人物的概念1. 幼教人物指的是在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主要负责托幼、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园内教学工作。

2. 幼教人物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指导幼儿进行各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进行有关的德育、语言、适应性的教育。

(3)组织幼儿活动,进行游戏和体育教育。

(4)进行德育、语言、适应性的教育。

二、幼教人物的素质要求1. 良好的心理素质:幼教人物需要具有亲和力,关爱孩子,有责任感和耐心。

2. 良好的教育背景:幼教人物需要具备相应的幼教专业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理论。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幼教人物需要与幼儿沟通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同事协作。

4.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幼教人物需要与幼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交流,使幼儿理解,接受和模仿。

5. 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幼教人物需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主动参加业余教育,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6. 良好的卫生保健素养:幼教人物需要具备应对儿童常见疾病和应急救护的知识。

三、幼教人物的教学技能1. 教学设计能力:幼教人物需要具备编制教案、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幼教人物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教学、故事教学、角色扮演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班级管理能力:幼教人物需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 个别辅导能力:幼教人物需要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5. 教育评价能力:幼教人物需要能够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就是幼教人物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幼教工作者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培训。

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考试大纲分析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将继续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

二、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本质和功能(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4)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2、学习心理基础(1)认知过程和认知理论(2)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品德的形成与培养(5)创造力与创新能力3、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5)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2)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3)教师权利与义务(4)学生权益保护(5)教师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5、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理论(2)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应用(3)网络资源与在线教育(4)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5)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三、考试要点解析1、对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入考察,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2、注重考察学习心理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和策略等。

3、课程与教学理论是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将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遵守。

5、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的考试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要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要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活动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

社会中心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金蒂斯。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问题的批判,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2、课程的集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它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命题考试的直接依据。

3 、学科课程的特点: 1、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内容教给学生、活动课程的特点: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利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综合课程的特点:1融合课程:内在有联系的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

优缺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有利于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教材编写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教育的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教育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六经’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先的启发式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世界第一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的重要性,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序渐进:‘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产婆术,西方最先的启发式教育,讽刺-助产-归纳-概念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娱乐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哲学家,第一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高作《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研究教育学的专著,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

教育的创建阶段-独立派:培根-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归纳法第一人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 教育学之父,《》1632年,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讲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取得知识。

最先提出直观性原则的。

泛智教育—把普遍的自然知识教授给普通人。

康德-最先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奠基人,传统教育代表人,高作《普通教育学》,提出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式四段教学法,统觉理论,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既教育性原则。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进步教育代表人、哲学开创人、高作《民主主义于教育》美国、教育家,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的创建阶段-其他派卢梭-小说《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教育漫画》,提出“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教育学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学高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教育高作道尔顿制-其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自由,即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自己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动,以此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即打破班级界限,强调集体活动中的合作和交互作用,以使学生在民主合作的气氛中取得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桑代克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桑代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桑代克【人物简介】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采纳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他最突出的奉献是依据对动物的实验,提出闻名的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动物的学习确实是在刺激与反响之间形成联结。

此外,他在教育实践领域、言语行为、比拟心理学、智力考试、训练的迁移以及社会现象的丈量等领域也做了开拓性工作。

【要紧著作】《教育心理学》【要紧理论】1.教育心理学之父19,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开展的根底,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也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试误联结学习理论(1)理论观点桑代克通过饿猫迷箱的实验结果提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情境与反响之间形成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截了当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他还强调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即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他用不同的动物进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由此他认为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即预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教育意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尽管是从动物实验推导出来的,但关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仍有专门大的借鉴意义。

对教育有以下指导意义: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同意学生犯错误,并鼓舞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如此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

(效果律)③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一直地进行练习。

(练习律)④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预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忽然突击。

(预备律)3.遗忘理论:消退说消退说被认为是一种对遗忘缘故的最古老的解释。

依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经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刻的推移自动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孟子学生乐克正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4、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5、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他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他曾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提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8、卢梭的《爱弥儿》,他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9、康德,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

10、裴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11、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使教育成为科学,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13、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理论核心。

14、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五步教学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在做中学”。

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出“连带学习”。

15、克伯屈提出“附属学习”、设计教学法。

16、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17、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8、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19、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0、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

21、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

22、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道德发展论中的“对偶故事”(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25、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6、内发论与外铄论代表人物P28 学习理论代表人物P166
27、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使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28、奥苏伯尔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9、柏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制(学生自主学习)。

30、劳伊德·特普朗提出特普朗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相结合,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3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3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