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整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整合
一、考情回顾
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中关于人物的知识点过于繁杂,且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以识记为主,但是对于刚接触教师资格证的同学来说对于人物的识记不是特别清晰,并且容易混淆,人物汇总表格有利于同学们梳理清楚教育教学与能力的人物及其代表作并与之对应。
二、人物汇总
三、巩固练习
1.【17年下】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罗杰斯C.布鲁纳D.布卢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主张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
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学科课程。
C项正确。
2.【17年下】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儿童”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康德D.洛克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发现了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被认为是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
他在其教育学小说《爱弥儿》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规律。
B项正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孟子,首倡“性善”论。
(3)墨子,《墨子》“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量力所能至”。
《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王充,《论衡》。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朱熹,《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蔡元培, a.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b.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c.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
论国家管理教育、论学前教育、论普通教育、论高等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政治学》《伦理学》。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
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凯洛夫《教育学》。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是否可教”,以产婆术闻名。
昆体良《演说术原理》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肯定人性本善,要求顺应自然进行教育。
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教育过程》、《教学论》、《教育过程再探》。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人物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人物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涉及众多重要人物及其相关理论和观点。
了解这些常考人物对于我们备考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教育大家的世界。
首先要提到的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阶级和出身的限制,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倡导“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此外,他还重视道德教育,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孟子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良的本性,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性。
他提出“深造自得”的学习理念,强调学习要深入思考,有所领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他强调“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认为只有通过感官接触、思考理解、实践行动等环节,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智慧、有美德的人。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治理好国家。
他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主张“灵魂说”,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地,教育应当遵循人的发展阶段进行。
他在教育实践方面也有诸多贡献,创办了吕克昂学园。
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总1.苏格拉底问答法,雄辩著名知识即美德产婆术(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百科全书式人物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5.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
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目的:永生、现世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论述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强调教师作用。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家6.卢梭法国《爱弥儿》性善论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生观:儿童中心论把儿童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7.康德18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教育目的:自由教育万能论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8.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个人本位论形式教育论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
9.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教育万能论绅士教育论形式教育论10.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与心理学(两基础)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过程4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定型。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斯金纳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斯金纳【人物简介】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他在华生等人的根底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根底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刻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要紧著作】《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强化时刻表》【要紧理论】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行为分类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响;而操作性行为那么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响。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能够解释应答行为的发生,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能够解释操作行为的发生。
〔2〕全然规律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响的概率。
规律条件行为发生频率举例强化正强化/积极强化出现愉快刺激增加表示好奖励小红花负强化/消极强化躲避已出现的厌恶刺激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表示好撤销处分〔躲避〕看见垃圾绕道走;〔回避〕畏惧见生人不敢上街回避条件作用回避预示出现的厌恶刺激惩罚正惩罚/出现性惩罚出现厌恶刺激降低表示不行罚做值日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撤销愉快刺激表示不行撤去小红花消退降低不理睬小孩的哭闹2.理论应用〔1〕程序教学1954年,斯金纳在《学习科学与教学的艺术》一文中,依据他的强化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批判,尽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装置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
后来还开展了不必教学机器,只使用程序教材的程序学习。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假设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出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答复,然后学生能够得到反响信息。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
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3、教育学≠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实践经验偏重于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4、教育学萌芽阶段: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著作。
比西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早300多年。
独立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把教育学在大学正式讲授;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教育》。
5、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阶段:杨贤江《新教育大纲》6、现代发展阶段:赞科夫《教育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布鲁纳《教育过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学生学习的形成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7、调查研究法:重点考察教育现实问题、严密性、受语言制约强;观察法: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观察过程受研究者个人因素影响大、可获得以外资料实验研究法:重点在于论证因果关系、研究者可主动控制某些条件、具有可重复性。
行动研究法:实践者参与、研究过程民主化、已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历史研究法: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8、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是指学校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9、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等其他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
(历史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10、神话起源说:教育是有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要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活动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
社会中心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金蒂斯。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问题的批判,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2、课程的集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它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命题考试的直接依据。
3 、学科课程的特点: 1、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内容教给学生、活动课程的特点: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利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综合课程的特点:1融合课程:内在有联系的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
优缺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有利于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教材编写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等。
2.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一、罗杰斯观点: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观点: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克伯屈观点: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著作:《教育心理学》观点:①教育心理学之父;②尝试一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观点: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③提出心理发展观;④倡导内化学说;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观点: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观点: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②观察学习。
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一一保持过程一一再现过程一一动机过程;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人物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6.布卢姆——掌握学习7.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8.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9.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最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教育学创立过程中浮现的人物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浮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进展奠定办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进展》;首次把“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究阶段。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非常难的艺术,事实上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办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一般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阶段:婴儿阶段,儿童阶段,青年阶段,少年阶段;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下列别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考):(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具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对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也许》、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普通陶冶》,主张经过“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有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中学教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中学教学知识点考点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中学教学知识点考点梳理专题八教学◆考点 1:教学的内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不仅可通过教学实现;教学是智育的途径之一。
◆考点 2: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 1.形势教育(17 世纪)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实质教育(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主张: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考点 3: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其他略)◆考点 4: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其他略)◆考点 5: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考点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考点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考点 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教好课的前提(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四)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考点 9:教学原则 1. 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2.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乡土教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3.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4.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顺序性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阶段性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个别差异性 7.直观性教学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8. 巩固性教学原则著作教育思想《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之罗杰斯
【人物简介】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主要著作】《患者中心疗法》《论人的成长》【主要理论】1.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①对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类似于心理学上无意义音节,不涉及感情和个人意义,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与完整的人(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无关,学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
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②有意义学习的四要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发生变化;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①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②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
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
促进学生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真实或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情感和认知。
教育就是促进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在具体教学目标上,罗杰斯重过程轻内容,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教育的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教育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六经’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先的启发式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世界第一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的重要性,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序渐进:‘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产婆术,西方最先的启发式教育,讽刺-助产-归纳-概念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娱乐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哲学家,第一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高作《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研究教育学的专著,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
教育的创建阶段-独立派:培根-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归纳法第一人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 教育学之父,《》1632年,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讲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取得知识。
最先提出直观性原则的。
泛智教育—把普遍的自然知识教授给普通人。
康德-最先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奠基人,传统教育代表人,高作《普通教育学》,提出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式四段教学法,统觉理论,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既教育性原则。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进步教育代表人、哲学开创人、高作《民主主义于教育》美国、教育家,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的创建阶段-其他派卢梭-小说《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教育漫画》,提出“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教育学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学高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教育高作道尔顿制-其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自由,即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自己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动,以此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即打破班级界限,强调集体活动中的合作和交互作用,以使学生在民主合作的气氛中取得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起源说1.神话起源说:教育由神,上帝或天创造,教育目的是体现神火天的意志,是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阶级性。
代表人物是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斯宾塞和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忽略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奈勒,马斯洛等。
2.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确立教育目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发展,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等。
3.教育无目的论:主要是美国杜威的观点。
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性。
西方教育的发展过程1.苏格拉底。
在教育方法上,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虚,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的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产婆术,也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柏拉图。
代表作为《理想国》。
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3.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政治学》。
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热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4.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步教学法著作。
(1—4,西方教育萌芽阶段)5.培根。
1623年首次提出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与其他学科并列的学科是在其代表作《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中,他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6.夸美纽斯。
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学伦》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注。
提出“泛智”以及普及教育的思想。
著作中在教育史上最早系统阐述班级授课制,此外,他还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地教育原则。
7.卢梭。
代表作《爱弥儿》。
卢梭将教育中心从教师,书本移向了儿童,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都是最坏的教育,应该让儿童在自然中顺气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
8.康德。
1776年,康德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大学里面教授的第一人。
他认为认识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9.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10.洛克。
代表作《教育漫话》。
一方面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另一方面主张绅士教育。
绅士教育要把德行放在首位,但他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5—10,教育学科的建立)11.斯宾塞。
1861年,代表作《教育论》的出版,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他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价值最有价值,其次则是简介保全自己的价值,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
12.赫尔巴特。
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主要观点有:①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②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即教育和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等。
③提出了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后被其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并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P2313.杜威。
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教育思想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生活,五步探究教学方法。
P2414.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可并称为三大教育瑰宝。
(11—1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5.公认的“课程现代化三大代表人物:为赞可夫,布鲁纳,瓦.根舍。
16.赞可夫。
代表作《教学与发展》。
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17.布鲁纳。
代表作《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18.瓦.根舍。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9.皮亚杰。
代表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0.保罗.朗格朗。
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代表作。
21.霍姆林斯基。
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15—21,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目标1.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①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布鲁姆的教育分类目标。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
2.生成性取向的课程目标。
该目标的提出萌芽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该目标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3.表现性课程目标。
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4.普遍性取向的课程目标。
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1.泰勒的目标模式。
提出著名的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2.斯腾豪斯的过程目标模式。
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作为教育目标,尊重并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他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方案,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缺乏可操作性。
课程评价1.目标评价模式。
是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测验不足而提出的。
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
P84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斯克里文提出,主张把“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上来。
P843.CIPP评价模式。
由斯塔弗尔比姆倡导。
该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P85学生认知发展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理论1.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技能;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况技能;③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在分析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内化学说,维果斯基是提出内化学说最早提出者之一。
他认为,发展大部分得益于由外向内,即个体通过内化,从环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
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4.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在其发展观中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我们将重点介绍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观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以上观点出发,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或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与近年来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吻合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论加涅最大的贡献在于将教学目标归纳为五种学习结果,他认为人类学习的本质在于五种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方面的改善。
首次将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大地发展了教学目标理论。
1.智慧技能。
使符号应用成为可能的性能称为“智慧技能”。
广义地讲,对学习者而言,用来表征环境的符号就构成语言,语言是用来记录和交流学科中的关系(概念、规则)的,所以这类关系的学习设计智慧技能的学习。
它是“知如何”或程序性知识。
2.认知策略。
个体已习得支配他自己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这些控制学习者自身内部过程技能的一个总的名称是认知策略。
普遍适用于各种知识内容,如注意策略、编码策略、提取策略、记忆搜寻策略以及思维策略等。
3.言语信息。
一个人可能学会口头言语或书面语言表达、打字或通过绘画来陈述或告诉一个事实或一系列事件。
如一些事实,一周的天数,城市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等;他面临着怎样造一个很简单的句子,和陈述信息两个任务。
前者属于智慧技能,后者被称为“言语信息”,它是“知什么”或陈述性知识。
4.动作技能。
学习者习得的一系列组织化动作的整体,这些动作彼此关联,构成一个综合性活动的基础,在人们的行为表现中容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