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整理精校版)
诗词教学中的美学体验
诗词教学中的美学体验诗词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在教学中,将美学融入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赏析、写作和表演三个方面,探讨诗词教学中的美学体验。
一、古代诗歌赏析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诗词教学中,通过对古代诗歌的赏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之美。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例如,对于《静夜思》这首经典的李白之作,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感受到月光和霜的美妙描绘,以及寓意的隐含。
其次,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诵读技巧,提升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口头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抑扬顿挫,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这样的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
二、诗词创作除了欣赏古代诗歌,诗词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生创作诗词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美的力量,体验到创造中的快乐和收获。
首先,可以通过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感受万物之美,然后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
其次,可以通过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诗词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维的体现,通过创作诗词,学生可以释放内心的情感,同时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诗词的美,更是在创作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三、诗词表演诗词的表演是体验美的一种方式,通过诗词表演,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首先,可以通过诗词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在诗词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理解诗词的意境,并将其通过身体语言和声音表达出来。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高中语文课程中,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1.注重对学生感性认知的培养。
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的表达形式,通过诗歌的韵律、音乐性、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的感性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解读、赏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自己感受其中的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审美是一种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去审美诗歌,如诗歌的意境、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
通过对诗歌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敏感性和辨别力,使他们懂得欣赏诗歌的独特之处,从而培养出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习惯。
3.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是人类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应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之一。
诗歌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创作性。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写诗,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与诗歌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
比如,通过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观赏与诗歌相关的绘画作品,可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这有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培养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对美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是辨别美与丑、优与劣的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诗歌批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一、引言诗歌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成为关键。
本文就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进行讨论,旨在探寻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二、审美的概念与特点审美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或实物的感受、评价和鉴赏。
它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社会性这三个基本特点。
首先,审美评价是主观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其次,审美评价是客观的,一种美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
最后,审美评价是具有社会性的,它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时代标尺的影响。
三、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1.创造良好的诗歌学习氛围在诗歌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搭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丰富的诗歌选材教师在选择诗歌时要注重多样性,既有经典名篇,也有现代优秀诗作。
诗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各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不同类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3.诗歌朗诵与赏析朗诵是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情感和气息。
在朗诵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细节进行观察、理解和解读。
4.创作与鉴赏的结合鉴赏既是指对他人作品的赏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所创作作品的赏析。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诗歌是一种跨界艺术形式,可以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艺术体验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欣赏和创作诗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意义1.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通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学生可以不仅学会欣赏诗歌作品,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艺术,培养艺术鉴赏力,提高审美品味。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尝试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尝试【摘要】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是当前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审美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诗歌之美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之美,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诗歌创作热情。
【关键词】诗歌教学;美感;体验【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人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用诗来比拟,足见诗是一切美的事物中最美的,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是每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诗歌教学“三美”的实现方法诗歌的美,是整体的美,很难把各种来源割裂开来。
但具体分析,诗歌之美是由意象、意境、语言、形式等表现出来的。
因此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解读诗歌的意象之美。
以意象达情、表义是诗歌的常用手法。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托。
古往今来,众多的优秀诗篇在我们眼前展现了纷繁复杂、无穷无尽的意象。
有雄壮的,“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有深沉开阔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以动感取胜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有以静取胜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意象纷呈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有朦胧深致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有阴涩晦暗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有凄惨激越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以怪为美的,“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有主体鲜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幽怨悲苦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有纤细柔弱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象多种多样,很难进行无所不包的统计。
浅析诗词教学中的审美鉴赏
、
端正非功利的诗词鉴赏态度 , 赏析诗词整体美
学生可 以感受到 , 战争 打了几百 年 , 难道 只是 在 日常教学 中, 语文 教师为了应对高考 , 诗词分裂 开来讲 的意蕴 。通过引导 , 将 解, 通过表现手 法 、 修辞方式 、 行文 构思 、 艺术特色等多 个层面来 因为没有出现过李广那样的英雄 吗? 。 不 历史上不乏这样 的英雄 ,
抓住 重点词句 精析详解 ,最后总结 出该 诗的思想 内容 与艺术特 无尽 的含蓄之美发 挥到 了极致。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抒情性很强 色。在教师 的指挥棒 下 , 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着经教师强化 的观 的文学体裁 , 诗人们很善于在作 品中将缠绵 的情 意通 过精 炼的诗 点, 片面理解 了被教师刻意营造的“ ”其实从学生个人 而言 , 美 , 这 词表达 出来 , 这种技巧的高超就体现在诗 的含蓄美 上。 种“ ” 美 又从何谈起 呢 ?没 有了个人主动 的鉴 赏 , 诗词又何来 “ 美
学 中却发 现了一个 值得 反思的问题 , 由于授课教师受传统思维模
古人云 “ 言不尽意 ”语 言本来是传达情感 的工具 , 在 日常 , 但
式 的束缚 , 在进行诗 词鉴赏教 学过程 中, 出于功利的 目的往往 会 生活 中我们 常常感到有些微妙 的情感 内容是不能 为语言所 曲折
把诗词 内容分割得 支离 破碎 。一般的套路是先介 绍写作背景 , 再 尽传 的。“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正是在这种无言的对视中 , 将
缺乏鉴赏 技巧方面的训练 , 致使学生在高考 中见 到陌生 的诗词依 来 , 教师就应该 对学生 的见解 加 以肯定 , 以激励学生进行 深层次
然不得其 法。因此能否抓住诗词鉴赏要点 , 了高考语文得失 分 的赏析 。这种对诗歌整体美 的体 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 字词 , 成 还
浅谈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方法
知、 想象 、 情感 和理解这些心理要 素结 合起 来 , 并达 到 自由协调
的状态时 , 一个审美感受 、 领悟 、 体验系统 , 即审美 心理结构也就
图。在赏析时 , 我们可 引导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 , 去领略画面 组合而成 了。 这时 , 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 , 在这种状 态下 , 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 , 藉此 , 再 去领会诗人于诗 中寄托的高洁情 不仅学生 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能够得到发展 ,其人格修养也能得
美趣 。 例如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 “ 去年今 日此 门中, 人面桃花相
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 旧笑春风 。 ” 去年今 日、 今年今 日, 两相 比较 , 桃 花依 旧, 人面难 寻, 物是人非 。短短 四句 , 把读者带 入无 限凄美 的意境之 中。 再如戴叔伦的《 三闾庙》 : “ 沅湘流不尽 ,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 风起 , 萧萧枫树林 。” 屈原 的怨恨有多深呢?
艺术认识的初步形式 , 是感性 的。要对古诗词 进行 赏析 , 首先要
把握住它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 : “ 空 山新雨
后, 天气 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 学生 的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 ,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
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 自可 留。 ” 首联写秋 日薄暮之景 , 山雨初 去进行联想和想象 , 以丰富审美对象所包含 的情感因素 , 使学生
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极大程度地调动读者 的阅读兴趣 ,而使读者 在教学诗词 时 , 我们要 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 , 体会意境 , 借助
从多方面获益。因此 ,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作 品的教学 , 不仅
联想和想象 ,进入到诗人 所创造 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 阔的艺术 空间 , 聆 听诗人对 自然 、 社会 、 生命 的真切诉说 , 体 悟诗人 最丰
浅析诗歌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当然 , 以上 所 谈 的 各 方 面 并 不 是 各 自独 立 的 、 泾 渭分 明 的, 而是互相联系 、 互 相 渗 透 的 。美 的具 体 性 和美 感 的 情 感 性 , 决 定 在 培养 审 美 感 受 能 力 的 时 候 , 必 须 调 动 学 生 的 生 活 和 知 识 积 累 去进行联想和想象 , 以 丰 富 审美 对 象 中包 含 的 情 感 因素 , 使 学 生 理 解美的形象所展 示 的意义 , 明确 美 的 情 感 所 蕴 含 的 理 性 。 当
途径 。
、
赏 画 吟诗 。 感 受 形 象 美
任 何艺术作品都具有形象性 , 对于任 何艺术作 品的欣 赏 , 都 是从形 象的感知 开始 的 , 古 诗 词 也 是 如 此 。这 种 形 象 的 感 知 是 艺术认 识的初步形式 , 是 感 性 的 。要 对 古 诗 词 作 出 彻 底 、 完 全 的 赏析, 首先要 把 握 住它 所 描绘 的 艺术 形象 。如王 维 的《 山 居 秋
一
内涵、 高 超 的艺 术 手 法 熏 陶 了一 代 又 一 代 的 文 审美价值 , 我 们
引 导学 生进 行 古 诗 词 鉴 赏 活 动 , 就 是 要 引 导 学 生 体 验 和 认 识 古 诗 词的美 , 让 学 生 接受 古 诗 词 的 美 的 熏 陶 , 让 学 生 在 美 的 享 受 中 受 到教 育 , 培 养 审美 情 趣 , 提 高 审美 能力 。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和教育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古诗词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生动:古诗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形象,能够充分展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和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境深远:古诗词通过精致的表达和生动的描绘,能够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精神境界和意境,引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思考。
3.音韵和谐:古诗词注重音韵美和韵律美,通过精心的选词、排比和押韵等手法,使诗词具有高度的音乐美和和谐感。
古诗词的这些审美特点,使其成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教学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培养审美情感: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可以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感,增加对美的敏感度。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精致文字、精彩形象和音韵美,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3. 增进人文素养:古诗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4. 培养个性品质:古诗词以其高尚的情感和崇高的情操,可以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坚定信念和积极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诗歌是文学中一种极富审美意义的形式,它融合了语言、节奏和意象,通过对言辞的精妙运用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探讨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审美意识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意识是人们对美的认识、感知和鉴赏能力,它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美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是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通过对诗歌的审美鉴赏,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审美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意象的丰富塑造,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情感的表达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审美意识。
可以注重对诗歌的语言表现和意象塑造。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通过对语言的精妙运用和对意象的丰富塑造,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象特征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魅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审美兴趣和欣赏能力。
可以注重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实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实践,让他们通过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1. 引言1.1 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诗歌具有朗朗上口、韵律优美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对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产生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所在,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诗歌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形式,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诗歌是情感的表达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增强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歌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通过加强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此之高,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1.2 审美意识在诗歌教学中的地位在诗歌教学中,审美意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其审美属性是其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区别之一。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语言、节奏、意境等方面,从而提升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激发其创作潜力和想象力。
审美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与生活、文化、历史等领域的关系,拓展他们的学识和思维广度。
在当今多媒体信息生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更显得尤为重要。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摘要】本文围绕着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展开,首先介绍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审美意识在其中的作用。
接着探讨了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重点强调了鉴赏经典诗歌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以及激发学生创作意识的途径。
分析了诗歌教学中审美意识与文化传承的联系,强调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促进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提升,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意识。
【关键词】诗歌教学、审美意识、培养、鉴赏、经典诗歌、启发、学生、情感、创作意识、文化传承、结论、传统、优秀、提升、欣赏、弘扬1. 引言1.1 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和魅力。
诗歌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让人们在阅读和创作诗歌中得到愉悦和启发。
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当今社会,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传承方式。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诗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能力,拓展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通过学习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诗歌作品,学生可以加深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理解,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共通之处。
诗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的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诗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1.2 审美意识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审美意识在诗歌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诗歌教学中,审美意识是学生欣赏、理解诗歌作品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动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诗歌之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意识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代表人类文化的高度。
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欣赏和鉴赏。
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诗歌鉴赏能力,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感性理解和审美体验。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是通过美感和情感传达思想和意义的。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欣赏诗歌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感官和情感,尽管让他们从感性上体验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艺术形式,如韵律、节奏、对偶、音韵、象征等方面,深入领会诗歌的真正内涵。
其次,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文化素养。
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深入到文学作品中,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符号,加深对文化或文学内涵的理解。
也应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
通过这些探索,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再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营造出一个开放、自由、创造性的氛围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个性、审美观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影像、音乐、美术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感受、表现、创造不同的诗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挖掘和表达自己的文学潜力,培养出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创造能力。
最后,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良好的诗歌品味与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背景、语法知识、词汇量、修辞异言、语音语调等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诗歌的有关表达方法,并通过语言实现感性理解和审美体验。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语库”,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对诗歌的感触和理解。
总之,诗歌教学意在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感性理解和审美体验、开发文化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诗歌教学的目的,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出有高度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文化人才。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诗歌是文学的精髓,是语言的艺术,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最高形式。
在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感和文学情操,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一、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学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的鉴赏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增强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如悲伤、欢乐、感恩和思索,进而提高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变得更加细腻和深沉。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诗歌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文学艺术素养。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展示诗歌配图或音乐、进行情感化朗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的世界中去,从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多角度分析,丰富解读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丰富他们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诗歌,增强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现代诗歌的审美体验
现代诗歌的审美体验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韵律和意象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种古老而多元的艺术形式,诗歌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不断演变和创新。
现代诗歌的审美体验亦与之前的传统诗歌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形式、主题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来探讨现代诗歌的审美体验。
一、形式上的审美体验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通过多样的结构和形式呈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
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相比,现代诗歌更加倾向于自由诗。
自由诗以打破传统规则为特征,摒弃了传统的押韵和格律的限制,给了诗人更大的空间和创造力。
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度使得现代诗歌能够以更直观、更自由、更直接的方式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现代诗歌也经常运用碎片化的叙述手法,以及非线性的结构来呈现作品。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诗歌更具有魅力和想象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主观地去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蕴。
当读者从诗歌中领略到这种形式上的审美特点时,不仅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主题上的审美体验现代诗歌的主题也呈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与传统诗歌局限于自然景观和爱情等传统主题不同,现代诗歌的主题涉及到了社会现实、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更广泛和更深入的问题。
现代诗歌常常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抒发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关注现实的主题使得现代诗歌更具有社会批判性和思想性。
另一方面,现代诗歌也关注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
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共鸣和共情,从而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与反思。
通过现代诗歌所表达的个人情感,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和满足。
三、语言运用上的审美体验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而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也呈现了更多的创新。
诗人通常运用意象、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丰富作品的意蕴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诗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化,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欣赏,使学生在美的影响和滋养下,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
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节奏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感受,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吟诵、分析等方式去感受和领悟其中的美。
比如,可以通过朗诵诗歌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瞬间进入诗歌的世界。
同时,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与诗歌产生共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与诗歌中情感的共鸣,体味到其中寄托的情感和哲理,从而使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和热爱。
其次,审美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受个性特点、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对于不同类事物的审美感知、情感和态度。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并努力引导学生以美为目标,培养其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和美好的心态。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欣赏、评价和解读诗歌,培养他们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审美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具有较高的创造性。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和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模仿等活动,培养他们对于美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最后,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诗歌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哲理思考。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培养其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诗歌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诗歌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培养想象力,同
时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字和情感的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意义。
因此,在初中语文
教学中,注重诗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首先,诗歌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
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诗歌通常具有鲜明
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理解,学生可以了解到
不同文学流派、不同作家的审美特点,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其次,诗歌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语言、
表达和修辞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
学生认真品味、欣赏诗歌,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最后,诗歌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而文学的核心在于艺术创造。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理解、感受和表达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熟悉诗歌,并且鼓励他们通过阅读
诗歌来发现和感受美。
更重要的是,诗歌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文学素养以及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审美教育的益处。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艺术创作诗歌,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是一种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来陶冶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思维的教育活动。
而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之一,通过其特有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欣赏和创作中体验到审美的乐趣。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通过诗歌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缺乏实践性教学。
诗歌教学过于强调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往往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感到枯燥和困难,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3. 缺乏针对性教学。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内容和方式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能力水平。
4. 缺乏跨学科融合。
诗歌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对独立,缺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难以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和欣赏诗歌。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三、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丰富教学内容。
在诗歌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古诗词的传统教学,更要引导学生接触现代诗歌,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拓学生的审美领域。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诗歌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语言艺术的高峰,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审美情感,培养文学素养,增强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教学价值,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面将从审美教育的意义、诗歌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诗歌教学中的策略入手,对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意义审美教育是人的美的情感和理性活动的过程。
它是通过学校的各种审美教育活动向学生传递美的知识、美的情感、美的态度和美的修养。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喜欢美的事物,热爱美的艺术作品。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渊源,增强其人文素养。
诗歌是文学的精髓,是语言艺术的高峰,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在审美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诗歌教学对审美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诗歌是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
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情感体验。
通过诗歌的欣赏和体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以其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诗歌的朗诵和赏析,可以使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提高其文学素养,增强艺术修养。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在审美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高峰,是文学中的精华,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将诗歌教学融入到审美教育中,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诗歌教学对审美教育的作用1.培养审美情感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表现情感的文学形式,在欣赏和感悟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会被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从而产生共鸣。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诗歌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美的追求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更加细腻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
2.提高审美能力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需要通过对诗歌的欣赏、领会和理解来感悟其中蕴含的美。
在诗歌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环节,深入地感知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对诗歌作品的欣赏水平。
3.塑造审美意识1.注重选材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
可以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拓展他们的审美领域。
2.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诗歌教学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朗读、背诵、赏析、创作等形式来进行。
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和韵律之美;通过赏析,学生可以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启发他们对生活和美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审美能力。
下面将从诗歌的特点、诗歌教学的目标、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诗歌具有语言优美、形式独特的特点。
诗歌通过选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以及特定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诗歌具有音乐性和美感。
这种语言艺术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一方面,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特点。
可以通过朗读和欣赏诗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鉴赏能力。
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诗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诗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诗歌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操和自我修养。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要意识到诗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艺术方面,还涉及人生和社会认识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审美体验语文学习0622 1129关键词: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体验意象意境一、探寻审美客体,建立审美感知,达到“应目”审美客体,是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景物、音韵、意象的,也可以意境的、人情的,甚至是哲理的,它们是学生产生审美体验的前提。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教师要深刻挖掘各种审美对象,把学生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凝聚中审美对象上,引导学生对美的因素的感受,达到“应目”的初级审美体验。
美感效应称这阶段为“诱导效应”。
(一)景物美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中,诗歌内容占绝大部分,其中描写了好几种景物: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秋景图”;有“河畔金柳”、“波光艳影”的“康桥夕阳图”;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入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归园田居图”;有“云霞明灭”、“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天姥梦游图”等等。
这些景物都成了诗人作诗吟诵、表情言志的对象。
作品中用精美的词语描写景物,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联想翩翩。
诗人的情感和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景物的调协,使得两者统一,形成了完整的有机体。
它们相互烘托,益见其美。
这就是由于物景对象提供了一种美,一种与诗人情感和谐的美。
(二)、韵律美鲁讯先生曾说过,诗歌起于劳动,源于“吭唷、吭唷”之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
《诗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四言”为主,读来节奏鲜明:硕鼠/硕鼠,无食/我暴!三岁/贯女,真 /有顾。
逝 /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受得/ !此节奏确如“吭唷吭唷”之声,后来演变为歌谣。
奴隶们一这劳动,一这歌唱(咒骂),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古诗词曲大可以用来歌唱,既可歌唱者,必有节奏音韵,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至今可以歌唱。
即使是不可歌唱的现代诗歌,也具有音韵美。
现就载望舒的《雨巷》,感悟诗歌的音韵美:全诗共七节,其中首节和末节除“逢着”与“飘过”两词不同之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首节)(末节)撑着油纸,独自撑着油纸,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种重言复唱、首尾呼应的手法定下了整首诗韵律的主调,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构成全诗回旋的整体韵律美。
中间五节,每节六行,匀称严整,三、六行压韵,“ang”韵就象芭蕾舞演员,在全诗中旋转、跳跃,反复出现,充分达到了节奏舒缓、声韵和谐的艺术效果。
(三)意象美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的任务是创造意象。
意象在诗歌中,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意象成了诗人情感的直接现实,也是诗人审美活动的直接现实。
诗人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意象的呈现来实现,使意象完成“心象”向“语象”的转变。
因此,意象具有象征功能,它是诗人“心象”的象征,是诗人情感的物化形态,可戴望舒的《雨巷》:……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一上“丁香意象”。
诗人用丁香比喻姑娘,它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也是诗人的象征。
诗人彷徨求索,为的就是寻找姑娘——理想,然而这“姑娘”“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是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孤苦心情的象征。
又如郑敏的《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的意象很独特,从稻束互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诗人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一线索,把不同的意象贯穿起来,隐含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朱光潜语),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要想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得领悟意象之美。
(四)意境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
”我们也常常用“诗的意境”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优美。
诗的意境往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联想到禅道的虚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联想到隐逸的清空灵;“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使春花绽放、鲜艳夺目的意境全出;等等。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目》: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寥,古道窗风病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用九个常见的物象构成一幅秋天的今晚萧瑟苍凉的图画:枯藤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表现出诗人(天涯游子)的彷徨苦的心境。
此境中之象,深沉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人情美诗有状物写景、抒情议理的,也有叙写人情的,描写与人间的变往,表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其中有:有情人之间的,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诗歌。
邶风》中就有描写:静女其妹,俟我于城。
爱而不见,撮昔踟蹰。
静女奠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奠,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姑娘之间的一次约会。
女子的迟迟不出现,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此时,青年男子想起了以前相会的情景;女子赠送他彤管(管乐器)和荑(茅草芽)。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是恋人之间的一种人情美。
也有新人之间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纸火之后,在你拍去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之后。
在乐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之后,在你把小儿子柴刀的手包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她勤劳;搭灶、拍灰、补衣、包伤口、掐子……;她爱人:爱我、爱夫儿。
她对亲人的爱都表现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这简单的日常生活,却含蕴着纯朴的亲人之间的人情美。
无论是哪一中人情,都饱含着强烈的人世间的情感,这些情感都会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就是人情美,让人的情感、心灵得到一净化与升华。
(六)哲理美发展的观点是只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白居易《草》中有言:高高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今年的草是新生事物,去年的草是陈旧事物,新事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汲取旧事物生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发展不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它反映了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它的实质内容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相对、平衡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卡之一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通过两组相关的意象,表达了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观赏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成为被观赏的对象,这是相对;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也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也是相对的。
这是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储存,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
语文教学应负有思想教育的任务,但如果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不但不会有应有的效果,有可能还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进行抵触。
所以我们要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应该接受。
美,无处不在,除了以上几种审美客体之外,语文课堂氛围也具有审美因素,尤其是诗歌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师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和投影的渲染;录音配乐、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等等。
它们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无论任何一种审美对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在我们的心里产生共鸣,受到美的净化、升华,这就是“会心”。
二、转化审美对象,丰富美感知,达到“会心”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因此,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绘画、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习作、借助移情等,建设转化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的中级审美体验。
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效应”。
(一)借助物像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林尽染;漫江碧透,百秧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课件物像: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微型机勃勃;一幅是“独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壮志勃勃。
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
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二)借助绘画(宋)苏轼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首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如同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寓有情节、富有情味的绘画。
诗歌讲究画面感,绘重视故事性,把绘画与诗歌中的说、写训练相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把诗、画、事结合得完美的,莫过于唐代的王维,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未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归浣女,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王孙自可。
这首诗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莲等,描绘了一组清静、美的画面;然而在静的环境中,又有人的活动——浣女欢笑,可能还有的旁观。
教师可以根据这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一段话或描述一个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语段或故事,画出一幅,乃至好几幅画。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反过来促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使绘画作品更富有情节性,从而使“文”与“画”相互促进,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在说、写、画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个性。
(三)借助音乐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如李煜的《虞美人》,学生通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可以理解诗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愁绪。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也可以通过字面来理解李清照对一个人(新婚丈夫赵明诚)的思念而带来的“闲愁”。
但如果借助音乐(配乐),学生更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心弦,将一起颤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感触,明白何谓“与我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