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辐射地球吸收太阳辐射后会重新辐射出去,形成地球辐射,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地面物体的温度和光谱特性会影响辐射的波长和强度,不同的地面物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散射和辐射现象。

2. 遥感影像的获取通过传感器获取地面反射、散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记录成数字图像,再经过处理和解译,获取地表信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1. 遥感数据的分类a.依据数据源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和红外遥感数据。

b.依据分辨率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低分辨率数据、中分辨率数据和高分辨率数据。

c.依据数据获取的时间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多光谱遥感数据和高光谱遥感数据。

2. 遥感数据的处理a. 遥感图像的增强:使遥感图像更加清晰、丰富、准确地传达地物的信息。

b. 遥感图像的分类:将遥感图像数据根据其光谱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类别。

c. 遥感图像的解译:根据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对遥感图像进行识别和解释。

三、遥感的应用1. 土地利用与规划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土地变化等相关信息,为城市规划、农田分布、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如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植被覆盖度监测等,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灾害监测与应对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的影像数据,如洪涝、地震、火灾等,为灾害监测、评估和救援提供数据支持。

4. 农业生产与资源管理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如农作物覆盖度监测、土地肥力评估等,为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 城市规划与建设借助遥感技术对城市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取城市用地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建筑用地信息等,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四、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已经成为遥感领域的热门方向,对于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持。

遥感基本知识总结

遥感基本知识总结

max T b
物体的发射率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且与种类、物理状况(如粗糙度、颜色等)等有关。 按照发射率和波长的关系,辐射源可分为:
①黑体: ε λ = ε=1
②灰体: ε λ =ε=常数 <1
③选择性辐射体: ε λ <1, 且随波长而变
基尔霍夫定律:
( ,T)
M( ,T) Mb( ,T)
即物体的发射率等于该物体的吸收率
。如:雷达、扫
描仪、摄影机、辐射计等。
3. 信息的接收
传感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者胶片上。胶片由人或回收舱
送至地面回收, 而数字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输送到地面的卫星接收
站。
4. 信息的处理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
3. 陆地卫星系列
1)陆地卫星( Landsat )
轨道 : 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 重复覆盖周期 :16 18 天
图象覆盖范围: 185 * 185 km ( Landsat 7 185*170 km )。 Landsat 上携带传感器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从 80 m 到 30 m 到 15 m 2)法国 SPOT卫星系列
此,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
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这五大部分。 1.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
任何目标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 信息的获取 接受、记录目标物体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者“遥感器”
4)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 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测器(如光电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对地球表面或大气进行监测,收集返回的电磁辐射信号,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解译和提取目标地物的信息。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以下将从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取、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遥感专业必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1. 电磁辐射与地球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等物体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各种波段的辐射。

遥感技术利用的核心是通过感测器捕获和记录这些辐射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地面或大气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供后续处理分析。

3. 遥感平台的选择及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对于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分辨率、光谱范围、观测角度等参数,以保证获取到的图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4. 遥感图像的地理坐标系统遥感图像需要具有地理坐标系统以便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等。

二、遥感图像的获取1.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航拍和卫星遥感两种,航拍是通过飞机或者无人机等载具进行空中摄影,而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以及遥感平台对地面进行拍摄。

2. 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遥感图像的光谱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波段来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其中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不同波段的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

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图像中能够识别的最小物体大小,分辨率越高则图像的细节信息越丰富。

一般来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

遥感知识点

遥感知识点

一、遥感的概念1、遥感(Remote Sensing):不接触地物,从远处把目标地物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地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定义广义遥感——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遥感——不与探测目标接触,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遥感不同于遥测(telemetry)和遥控(remote control),但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

3、几个重要的概念传感器:又名遥感器,是指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称为遥感平台,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多波段性(全天候)、多时相性(动态分析)三、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四、遥感技术系统1、定义: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与传输、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2、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遥感试验:对电磁波特性、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技术的试验。

遥感信息获取:中心工作。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信息的记录与传输:遥感信息处理:处理的原因遥感信息应用四、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发展概况与展望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19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航空遥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气球、风筝、信鸽姿态不定,均不是理想的遥感平台)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2、我国遥感发展概况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在地面、空中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等,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的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

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绝对白体:是一种只向外辐射而不吸收任何电磁辐射的理想物体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光谱是某种物体的反射率对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是EOS-AM1系列卫星的主要探测仪器。

MODIS光谱区间:0.4 --14.4 μm覆盖范围±55°,2330 km 扫描宽度,空间分辨率250 m (2bands),500 m (5 bands),1000 m (29 bands)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使红外扫描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之为全景畸变共线方程:(5-5)公式5-5即为描述像点、传感器投影中心和地物点之间关系的共线方程几何校正:是解决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问题,消除遥感图像的几何误差的过程。

灰度重采样:若输出图像阵列中的像素在原始图像中的投影点位坐标计算值不为整数,原始图像阵列中该非整数点位上并无现成的亮度存在,于是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位周围领进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的亮度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位的新亮度值,这个过程为数字图像灰度值的重采样。

大气校正:消除因为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称为大气校正。

遥感概论知识点总结

遥感概论知识点总结

遥感概论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各种信息的技术。

遥感可以利用航空器、卫星等平台来进行观测和测量,通过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对地球的各种现象和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农业、水资源、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各种遥感数据。

传感器可以利用电磁波、红外线、微波等方式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到不同波段的数据,从而获取到地球表面的不同信息。

遥感数据可以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两种类型,其中光学遥感数据主要是通过对可见光、红外线等光谱的捕捉,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而雷达遥感数据则是通过微波的回波信息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包括地形、地物、植被、水域、土壤等。

三、遥感的分类遥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两种类型。

光学遥感主要是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光学波段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包括地形、地物、植被、水域等。

光学遥感主要利用航空摄影、卫星摄影等方式获取数据,可以在农业、林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得到应用。

雷达遥感则是利用雷达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度、形状、液体含量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

四、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航空摄影、卫星摄影等方式进行观测和测量。

航空摄影是利用航空器进行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信息,适用于小范围的地面观测。

而卫星摄影则是利用卫星平台进行大范围、中低分辨率的遥感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宽幅图像信息,适用于大范围的地面观测。

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在地质勘探、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应用。

遥感知识

遥感知识

遥感知识集锦一. 遥感的基本概念1. 遥感的基本知识“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遥远的感知”之意。

顾名思义,遥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物体的属性。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机械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理探测(物探)的范畴,因此,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这五大部分。

1.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 信息的获取接受、记录目标物体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者“遥感器”。

如:雷达、扫描仪、摄影机、辐射计等。

3. 信息的接收传感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者胶片上。

胶片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输送到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4. 信息的处理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以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者转换为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5. 信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涉及到航空、航天、光电、物理、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诸多应用领域,它的发展与这些科学紧密相关。

2. 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上,如:车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飞机、气球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等。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遥感概论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以下是遥感概论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遥感基础知识1.遥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2.遥感数据的分类、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3.遥感的数据源、传感器和平台;4.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和光谱反射率;5.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

二、遥感图像解译1.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3.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和常用分类算法;4.遥感图像解译中的误差源和误差评价方法;5.遥感图像的应用领域和典型应用案例。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进展;2.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3.遥感技术在气象、地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应用;4.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四、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1.遥感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技术;2.遥感图像的增强和滤波处理方法;3.遥感数据的特征提取和信息提取方法;4.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和解析技术;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处理方法。

五、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应用1.遥感与GIS的概念、关系和集成模式;2.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应用和分析方法;3.遥感数据与GIS数据的转换和交互;4.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的集成方法;5.遥感与GIS的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遥感应用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1.遥感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2.遥感数据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遥感数据的使用和共享政策问题;4.遥感数据在社会冲突和隐患管理中的道德问题;5.遥感数据的技术限制和社会影响问题。

以上内容是遥感概论复习的重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遥感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遥感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遥感的基本知识

遥感的基本知识

六、遥感技术特点
•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 相当于2个北京市的面积。
风云一号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
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都属于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高度 比较低,离地球大概九百公里左右,风云二号的高度在三万 六千公里,一次能照射到三分之一个地球。
六、遥感技术特点
一、遥感的由来
1、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具有对客观世界 感知的本能:
蝙蝠在漆黑的夜空飞翔 (蝙蝠对超声波感觉十分灵 敏)
响尾蛇根据温差扑食 (响尾蛇可以在5米的范围 内感觉出千分之一摄氏度 的温度变化)
一、遥感的由来
2、人对外界感知的局限性:肉眼只能看到312nm-1050nm的 可见光;耳朵只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海地发生强
震后,也有 多家航天机
构的20余颗
卫星参与了 救援工作
倒塌房屋
七、遥感技术应用
——在防灾减灾领域可为救灾提供最直接的资料。 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了大规模的森林火灾。 载着热红外波段传感器的卫星经过大兴安岭上空,传感 器拍摄到大兴安岭周围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影像,由于着 火的树木温度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温度高,它们在电磁波的 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更多的能量,在影 像着火的森林显示出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更亮的浅色调。 经过影像处理,为扑救火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信息处理
信息应用
遥感的工作流程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平台 成果
物体反射或 辐射电磁波
收集
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
专业图件 数据统计
五、遥感的类型
1、根据工作平台不同分为: • 地面遥感 是把传感器设置在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 活动高架平台上进行工作; • 航空遥感 是把传感器设置在航模、飞机等航空器上; • 航天遥感 距离最远,传感器设置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空间实验室等航天器上。

《遥感基本知识》课件

《遥感基本知识》课件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 器收集地面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指 数、水质参数等,为环境保护部门提 供实时、大范围的环境监测信息。
城市规划
总结词
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空间信 息和地理数据支持。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遥感数据可 以用于分析城市空间布局、土地 利用变化、城市扩张等方面,为 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管理
总结词
遥感技术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监测和管理。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病虫害等,为农业生产提供 科学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地质调查
总结词
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 和地质灾害预警。
详细描述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质信息,可以分析矿产分布、地质构 造等信息,同时对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进行预警,减 少灾害损失。
图像分类与识别
监督分类
基于训练样本对遥感图像进行 分类,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
等算法。
非监督分类
利用聚类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 分类,无需预先确定类别。
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象分类
将遥感图像中的对象作为基本 单元进行分类,具有更高的分 类精度和稳定性。
目标识别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遥感图 像中的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和检
测,如建筑物、车辆等。
04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光谱遥感
总结词
高光谱遥感技术利用了大量的光谱信息,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分类地物,提高了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高光谱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物在不同光谱波段的反射和辐射信息,能够识别出更 多的地物特征和属性。这种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地物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

遥感基本知识

遥感基本知识

第一章广义的遥感: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无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遥感分类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的平台:地面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3.按工作方式: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第二章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辐照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辐射亮度(L):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内的辐射通量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黑体普朗克公式:2521 ()1hckThcMe=•-λλπλ,Tλ玻尔兹曼定律:M=σT4维恩位移定:λmax·T=b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电磁波谱散射类型:①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 分子,如二氧化碳、臭氧和氧气分子等引起的。

遥感知识点

遥感知识点

第一章遥感概述1、遥感定义:即通过非接触式方式获取地表信息的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艺术)。

遥感是通过感应和记录反射或发射的能量来获取信息,同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2、遥感过程:实物传感数据3、遥感传感器类型分为两类:被动传感器和主动传感器。

被动传感器依赖于外部能源,通常是太阳。

最常用的被动传感器是照片。

主动传感器拥有自己的能源,雷达枪即为一典型主动传感器。

主动传感器发射信号并测量返回的信号。

主动传感器更易于控制因为其不依赖于多变的入射条件。

4、遥感的关键概念:空间分辨率指的是可以分辨出的最小特征的尺寸。

地表的这一区域即为空间分辨率像元,它决定了传感器的最大空间分辨率。

尺度指的是影像或地图上距离与地面上所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值。

光谱分辨率描述了传感器所能分辨的波长间隔的能力。

辐射分辨率描述了传感器识别能量差异的能力。

胶卷或者传感器每次获取影像时,其对电磁能量震动的敏感程度决定了传感器的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的辐射分辨率越高,它所探测的反射或辐射的能量差越小。

辐射分辨率表征了卫星能够分辨其所接受到得辅的精细程度。

(1位:1bit:0-1 2位:4bit:0-3 )时间分辨率指的是卫星传感器的重复访问周期,一般为几天。

是在同一区域两次连续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

时间分辨率表征的是观测同一个区域的频率。

第二章遥感平台和传感器1、遥感平台:航空飞机(低、中和高纬度,空间分辨率较高),卫星(极轨、太阳同步(800-900km高,90-100minutes/圈),地球同步(35900km高,24hrs/圈,相对地球静止))2、极轨和扫描带:卫星所飞行的路径即为其轨道。

在任何时候都观测地球同一位置的卫星为地球静止卫星。

天气和通信卫星通常是地球同步卫星。

许多卫星设计成为南北轨道飞行,因为地球一直自西向东运转,所以这类卫星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覆盖地表的大部分地区。

这类卫星是近极轨道卫星。

它们很多都是太阳同步的,因此它们基本上在同一固定时间通过世界的某个地方。

遥感基本知识点总结

遥感基本知识点总结

遥感基本知识点总结遥感是利用航空器、航天器及地面探测设备获取地球信息的科学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大气、水、地貌、地形等各种信息,从而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人们利用照相机和气球等工具对地球进行拍摄和观测。

20世纪初,航空摄影逐渐成为主要遥感手段,而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也逐渐成熟。

今天,卫星遥感及无人机遥感已经成为主流遥感手段,为人类获取地球信息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方式。

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可以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两大类。

被动遥感是指利用自然光或其他外部光源获取地球信息的方法。

例如,通过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光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或者利用辐射计和多光谱仪等设备来获取地球的辐射信息。

主动遥感是指通过主动发送电磁波,然后接收并分析反射回来的波束,从而获取地球信息的方法。

例如,雷达遥感就是主动遥感的一种,它利用雷达发射器发送微波信号,然后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数据的类型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两种类型。

光学遥感数据主要包括数字影像数据和数字遥感数据。

数字影像数据是指由卫星或飞机传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的真实影像数据,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地表的真实景象,包括地貌、植被、建筑等信息。

而数字遥感数据则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字化的地球表面信息,例如地表温度、水体含量等。

雷达遥感数据则是利用雷达系统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

雷达传感器可以穿透云层和植被,因此在夜间以及天气条件不佳时也能获取地面信息,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水体变化等信息,并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等领域。

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分类、变化检测等步骤。

图像增强是指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亮度、对比度等参数的调整,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一、遥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通过遥远距离采集并记录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数据类型可分为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和热红外遥感;按照数据获取平台可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1.辐射传输原理: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太阳辐射照射后,会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这些辐射经过大气层的传输和变化后达到遥感仪器,形成遥感数据。

2.遥感数据的获取原理:通过遥感仪器记录地球表面物体的辐射或能量信息,如通过遥感卫星的光学传感器记录地球表面反射光谱。

3.遥感数据的处理原理:遥感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解译和分析等过程,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遥感的主要技术与方法1.遥感图像解译: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或计算机辅助解译,识别和判读地表物体。

2.遥感数字化:遥感图像通过扫描或数字相机获取,然后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图像。

3.遥感分类:将遥感图像中的地表物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或类型,如土地利用分类、植被类型分类等。

4.遥感定量分析: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学模型和算法的分析,提取地表物体的数量信息,如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物质迁移分析等。

5.遥感辅助决策:通过利用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地表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等。

四、典型遥感应用领域1.地质勘探与矿产资源: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到地下的地质信息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监测,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情况。

3.植被监测与农业信息提取: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类型和叶面积指数等信息,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测和评估。

4.城市规划与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的用地分布、建筑物高度和环境污染等信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进行监测和分析。

5.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应急救灾提供支持。

遥感基础知识(很全适合初学者)

遥感基础知识(很全适合初学者)

☆基础资料☆遥感基础知识光谱成像技术实验室整理:扬帆远航来源:互联网版权:Free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周密机械研究所二零零五年十月目录A.基础篇--------------------------------------------------------------------------11.--------------------------------------------------------------2 2.-----------------------------------------------------------------------23.-----------------------------------------------------------------------44.----------------------------------------------------------------8 5.----------------------------------------------------------------9 6.----------------------------------------------------------10B.理论篇------------------------------------------------------------------------131.------------------------------------------------------------14 2.-----------------------------------------------------------------14 3.-------------------------------------------------------154.--------------------------------------------------------------16 5.-------------------------------------------------------------------176.--------------------------------------------------------------------- 207.----------------------------------------------------------- 22 8.---------------------------------------------------------24C.应用篇----------------------------------------------------------------------- 271.-----------------------------------282.---------------------------------------------------------28 3.--------------------------------------------------294.-----------------------------------------------------29 5.----------------------------------------------------------30 6.----------------------------------------------------------31 7.----------------------------------------------------------31A 基础篇1.什么是成像光谱仪成像光谱确实是在特定光谱域以高光谱分辨率同时取得持续的地物光谱图像,这使得遥感应用能够在光谱维上进行空间展开,定量分析地球表层生物物理化学进程与参数。

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基础知识遥感原理与应用(A)第 1 章绪论§1 遥感的基本概念1.1 遥感的涵义“遥感”一词最早源于美国,由Evelyn.L.pruitt(伊夫林.L.布鲁依特)于1960年提出。

其英文原词是Remote sensing,即遥远感知的意思。

在一定距离的空间,不与目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言之,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1.1.1 广义遥感是指以现代工具为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遥远感知的整个过程。

从这一概念看,遥感技术的范围很广,因为没限定目标的空间范围。

1.1.2 狭义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目标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识别目标物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狭义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属高新技术领域范畴。

§2 遥感系统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3 遥感的分类和特点3.1 遥感的分类3.1.1 按遥感平台分●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3.1.2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个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1.3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前者是由探测器主动向目标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的反射或散射信号。

遥感方面知识点总结

遥感方面知识点总结

遥感方面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地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会通过反射、辐射和散射等方式与入射的电磁波相互作用,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特性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遥感平台获取的电磁波数据来识别、分类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

1. 光学遥感原理光学遥感是利用可见光、红外光等电磁波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方法。

在光学遥感中,遥感平台会携带光学传感器,通过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光学遥感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对地物的特征进行精细化的识别和分析。

2. 雷达遥感原理雷达遥感是利用雷达系统发送微波信号,并通过接收微波信号的回波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方法。

在雷达遥感中,遥感平台会携带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地面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雷达遥感可以在多云天气下获取地表信息,对地面地形、植被等特征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

3. 热红外遥感原理热红外遥感是利用地球表面目标的热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方法。

在热红外遥感中,遥感平台会携带热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地面目标的热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热红外遥感可以通过地面目标的热辐射特征,对地表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

二、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信息提取和信息分析等步骤,对遥感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提高地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校正、配准和辐射校正等处理,以保证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中,需要进行大气校正,地形校正,影像配准等处理,以提高遥感图像的信息质量。

2. 遥感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提取是指通过遥感数据进行地表信息的分类、识别和提取等处理,对地表信息进行量化和分析。

在遥感信息的提取中,需要进行地物分类、植被指数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提取等处理,以获取地表信息的定量化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 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电磁波段 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的几何 特征、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
遥感器结构
定义:遥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或者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 是遥感平台的核心部分。遥感器的一般组成:
使用胶片 记录
使用磁记 录 高光谱
成像传感器类型
遥感图像的特征
目标地物
传感器
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处理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几何特征 物理特征 时间特征
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 及空间分布
目标的物理属性特点 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时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
一个像元代表的实地的最小尺寸
多光谱扫描仪(MSS)
波段序号 4 5 6 7 8 波长(μ m) 0.5~0.6 0.6~0.7 0.7~0.8 0.8~1.1 10.4~12.6 波段名 称 绿色 红色 近红外 近红外 热红外 分辨率(m) 79 79 79 79 240
MSS波段和波长范围
MSS采集地面数据
专题制图仪(TM)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 1、 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 2、 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 3、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 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 4、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 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 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 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 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 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 清晰,岩石地层 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321: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 自然彩色合成图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际色彩一致,适 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 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 得图像植被成红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 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 举例: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 • 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 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 754:对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的变化,也可采用不同波段,如用陆地卫 星MSS7,MSS5,MSS4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中的蓝色、深蓝色等 不同层次的颜色得以区别。从而可用作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地理规律。
高轨:35860km, 地球静止卫星,NOAA/AVHRR(1.1km); SPOT4/Vegetation(1.1km) 低分辨率 用途:通讯,气象
在遥感平台中,航天遥感平台目前发展 最快,应用最广。 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可以将 其分为: 气象卫星系列 陆地卫星系列 海洋卫星系列
1、主要的陆地卫星系列
• 时间分辨率:
同一个地区可获得的两个影像最小的时间间隔
• 光谱分辨率:
传感器所能记录的波段数或者电磁波的间隔
•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接受信号的敏感程度
遥感平台
• • • • •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划分: 航天平台(>150km) 航空平台(100m至十余公里) 地面平台(0~50m)
TM数据是第二代多光谱段光学——机械扫描仪,是在MSS基 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一种遥感器。TM采取双向扫描,提高了扫 描效率,缩短了停顿时间,并提高了检测器的接收灵敏度。
波段 1
2 3 4 5 6 7
波长范围(μ m) 0.45~0.53
0.52~0.60 0.63~0.69 0.76~0.90 1.55~1.75 10.40~12.50 2.08~2.35
• (1)陆地卫星(Landsat) • (2)斯波特卫星(SPOT) • (3)中国资源一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 星(CBERS) • (4)其他陆地卫星 • (5)环境卫星
Landsat
• 设计寿命为6年 • 目前运转工作的是Landsat-5和Landsat-7 • 轨道: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保证北半球中纬度地 球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的上午影像,且卫星通过某一地点 的地方时相同。 • 覆盖周期:16-18天 • 图像的覆盖范围185×185km2( Landsat-7 185×170km2 ) • 分辨率不断提高(30 15m,60m 120m ) • 传感器分系统: Landsat(陆地)卫星上装置的传感器有反 束光导管摄像机(RBV)、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 制图仪(TM、ETM)
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ETM数据是第三代推帚式扫描仪,是在TM 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一种遥感器。
波段
1 2 3
波长范围(μ m)
0.45~0.515 0.525~0.605 0.63~0.690
地面分辨率(m)
30 30 30
4
5 6 7 PAN
0.75~0.90
1.55~1.75 10.40~12.50 2.09~2.35 0.52~0.90
Landsat传感器
• MSS——Multispectral Scanner System 多光谱扫描仪 分辨率为80m • TM——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 7个波段,分辨率除第六波段为120m外,其余均为30m • ETM+——Enhance Thematic Mapper Plus增强型专题 制图仪 8个波段,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为60m,全色波段的分辨 率为15m,其余波段的分辨率均为30m
30
30 60 30 15
ETM+波段、波长范围及分辨率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真彩色(true color):(三波段组合),分别对RGB三个波段的图像赋 予RGB三种颜色,一一对应,合成后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 际色彩一致,称为真彩色,真彩色是唯一的合成。 • 伪彩色(pseudo color):将黑白图像变换为彩色图像,对不同的灰度 或灰度范围按值赋予不同的颜色或一个颜色系列,得到图像的彩色与 实际彩色则不一致,即伪彩色图像。
黄孝艳
2012.12.18
1、遥感概念 2、电磁波 3、传感器 4、遥感平台 5、几种卫星介绍
1 遥感的概念
• 遥感(Remote Sensing):
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 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 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 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 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 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 测技术。 (遥远的感知)
主要生态学应用
识别水体、土壤和植被、识别针叶林与阔叶林植被、 识别人为的(非自然)地表特征 测量植被绿光反射峰值、识别人为的(非自然)地 表特征 监测叶绿素吸收、识别植被类型、识别人为的(非 自然)地表特征 识别植被类型及生物量、识别水体和土壤湿度 识别土壤温度和植物含水量、识别雪和云 识别植被受胁迫程度和土壤温度、测量地表热量 识别矿物及岩石类型、识别植被含水量
• 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 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 743:我国利用美国的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图像成功地监测了大兴安 岭林火及灾后变化。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指挥林火蔓延 与控制和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SPOT
• • • • • • • 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发射了5颗卫星(1986-2002) 轨道: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 覆盖周期:26天 重复观测能力1-5天 产生立体像对 分辨率:记录器
人的视觉系统是一个优良的传感器,但影像只能短暂保 存,没有记录器
遥感器
1)收集器:透镜、反射镜、天线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换成化学能或电能感光胶 片、光电管、光电二极管、电子耦合器件(CCD)、热电 偶探测器、热释电探测器、天线 3)处理器: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显影、定影、信 号放大、变换、校正等。包括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 置 4)记录器:胶片、磁带、磁盘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 假彩色(false color):(三波段组合),对得来不同波段图像分别赋予 RGB三元色,并不与原来波段的RGB三个波段一一对应,得到图像 的彩色与实际彩色则不一致,称为假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是为了使 一些地物的特征更加明显,有助于我们进行解译和分析。
Landsat(陆地)卫星简介
Landsat (陆地)卫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民用对地观测卫星
LandSat1 发射 时间 1972.7.2 3 18天 4 MSS RBV 1978年退 役
LandSat2 1975.1.2 2 18天 4 MSS RBV 1982年退 役
LandSat3 1978.3.5 18天 4 MSS RBV 1983年退 役
• 传感器:为2台高分辩率可见光扫描仪(High Resolution Visible sensor——HRV) • 它能满足资源调查、环境管理与监测、农作物估产、地质与矿 产勘探、土地利用、测制地图及地图更新等多方面的需求。
SPOT HRV 各波段主要用途
波段 XS1 波长 0.5-0.59 绿色 分辨率 20米 用途 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 波长附近,对植被识别有利,同时位于 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能探测水 的混浊度和10-20米的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