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规文本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xx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xxxx镇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区域概况 (4)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三节土地利用特点 (4)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第二章规划目标及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7)第一节总体规划目标 (7)第二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7)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9)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9)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1)第四章主要用地安排 (12)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12)第二节统筹建设用地 (13)第三节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第四节土地整治 (15)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6)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16)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9)第六章近期用地安排 (22)第七章村级土地利用控制 (23)第一节村级土地利用控制 (23)第二节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28)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第一节法律措施 (29)第二节行政措施 (29)第三节经济措施 (30)第四节公众参与 (30)前言一、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合理保障各行业合理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一)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根基,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
(二)坚持严格保护耕地。
规划修编是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根基,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
(三)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性,控制与弹性操作相结合。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土地利用活动需要进行刚性控制,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观测性的要灵活控制。
中扬镇总规文本
70000
(2)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8000
50000
6、居民住房
(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m2
35
45
(2)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m2
50
60
7、居民出行
(1)农村通灰黑公路比重
%
100
100
(2)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m2
16
20
8、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
(1)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部
200
250
(2)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台
50
100
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 %
18
20
10、恩格尔系数
%
<35
<30
·三、社会发展(6 项)
11、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
1.7
2.0
1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100
100
13、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
98
100
14、社会保障
(1)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
%
95
第七章 镇区总体布局
第25条 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北至纬一路,东至经四路,南至中熊路,西至经一路,总面积为 195.9 公顷。 第26条 发展方向 主要向东、向北发展。 第27条 规划结构 一核、两轴、四区。 “一核”指沿建设路、人民路展开的城镇公共活动核。 “两轴”指沿建设路、人民路形成的城镇发展轴。 “四区”指一个工业园区和三个基层社区。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促 进中扬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 城镇建设规模,推动中扬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环境保护,体现地方特色,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要求,促进中扬镇人居环境的改善。 4、落实集约发展的要求,防范和抵御各种灾害,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
黄埭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 2 条 规划依据
1、法律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800
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
30
适龄学生高中教育普及率(%)
90
适龄学生初中教育普及率(%)
100
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 (%)
90
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床)
3.5
万人拥有图书馆藏书(万册)
0.4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0
恩格尔系数(%)
35
远期(2020) 1
1000 35 100 100 100 4 0.7 60 30
项目
近期(2012 年)
远期(2020 年)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135
110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45
40
人均道路广场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15
16
人均绿地指标(平方米/人)
9
10
城镇绿化覆盖率(%)
30
40
供水普及率(%)
100
100
电话普及率(部/百人)
40
50
燃气普及率(%)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总体规划(2008-2020)调整·规划文本
城市现代化指标 规划管理 人口素质 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
图表 1-1:黄埭镇现代化指标体系(2020)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总规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 (2)第一节城镇性质与职能 (2)第二节城镇发展规模 (2)第三章城市发展规划 (3)第四章城乡统筹规划 (3)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第二节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4)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4)第五节镇域产业布局 (5)第六节镇域交通规划 (5)第七节生态环境规划 (6)第八节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6)第六章镇区总体布局 (7)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7)第八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8)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8)第十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十一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 11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 . (12)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2)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2)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12)第四节邮政工程规划 (12)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2)第六节移动通信工程规划 (13)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3)第八节燃气工程规划 (13)第九节环卫工程规划 (13)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综合防灾规划 (14)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14)第二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4)第十四章四线控制规划 (15)第十五章发展时序规划 (16)第十六章中心区重点地段规划导引 (17)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17)附表 (1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河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整合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编制《长汀县河田镇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原则1.宏观着眼、区域协调原则2.要素集聚、集约发展原则3.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原则4.因地制宜、创造特色原则5.分期建设、持续发展原则6.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原则第3条规划重点1.协调全区域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优化城镇空间总体布局3.突出城镇特色,塑造个性品牌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2004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建设部,2007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建设部,20005.《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6.《福建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7.《龙岩市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8.《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长汀县城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长汀县人民政府,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10.《长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长汀县人民政府,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11.《长汀县县城总体规划(1999—2020)》,长汀县人民政府,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12.《河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13.《河田镇总体规划》,200314.其他涉及河田镇的相关规划第5条规划范围河田镇所辖蔡坊村、上修坊村、下修坊村、上街村、下街村、中街村、南塘村、朱溪村、明光村、松林村、罗地村、露湖村。
小榄镇总体规划文本
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1993年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及1995年调整的《小榄镇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小榄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城市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其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
近十年来,小榄镇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加快改革步伐,经济迅速增长,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型镇,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型的现代化工业城镇,中山市北部的经济中心、中心镇。
在进入WTO后的现代化发展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协调城乡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本规划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而编制。
第三条本期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2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到2005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050年的远景发展要求。
第四条本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的观念、城乡结合发展的观念和适应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念。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思想,统一整合、调整城乡用地布局;(2) 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新的腾飞和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行工业用地调整、新一代城乡用地建设和城乡社区改造;(3) 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 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观念,强化生态建设,弹性城镇布局;(5) 统一城乡规划管理。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小榄镇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全镇镇域,总面积 75.38 km2。
第六条本规划是指导小榄镇镇域内各项建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小榄镇域各城区、乡村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城镇发展总目标第七条城镇性质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中心镇,全国音像、小五金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中(山)、顺(德)、江(门)交界地域的经济中心。
总规文本
巴东县绿葱坡集镇总体规划修编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巴东县绿葱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绿葱坡集镇的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特进行本次规划修编。
第2条绿葱坡集镇总体规划是指导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准则。
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区是指绿葱坡集镇规划区域和有关基础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
第4条规划范围:东至去善化路口、南至铁厂荒林场林地、西至铁厂荒林场林地、北至三绿线外600米处。
规划区范围总面积100.634公顷。
第5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湖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4、巴东县城镇体系规划5、巴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绿葱坡镇集镇总体规划(1998-2010年)7、绿葱坡集镇1:1000现状地形图(2009年)8、国家、省、州、县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文件9、恩施州规划管理条例10、绿葱坡集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2010年)10、国家其它有关技术规范第6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0年~2030年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节集镇化水平预测第7条近期规划集镇人口5000人、村庄人口5000人,城镇化水平为39.84%;远期规划集镇人口8000人、村庄人口10000人,城镇化水平71.7%。
第二节镇域经济发展目标第8条镇域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外部区域发展环境及绿葱坡镇现状经济基础,应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
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山蔬菜、药材和烟叶的种植;在工业方面适度开采矿产资源,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内引外联,使绿葱坡旅游产业形成规模,确保全乡经济又快、友好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适龄学生入学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社会福利事业方面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电视、电话入户率,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阳新县_口镇总规文本
阳新县黄颡口镇总体规划文本总则第一条阳新县黄颡口镇总体规划(2005——202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是黄颡口镇规划区内各项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因村镇建设需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要求执行。
本规划条文中黑体部分为强制性条文。
第三条本规划具体落实由黄颡口镇政府负责,黄颡口镇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监督。
第四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镇人民政府批准,报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和阳新县建设局备案。
第五条城镇总体规划期限为:1、近期:2005年至2010年2、远期:2011年至2025年第一章黄颡口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六条镇域村镇体系发展战略是:集中主要力量建设发展黄颡口镇区,以点带面,带动村镇全面发展,加强乡镇企业建设与内引外联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注意生态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七条镇域村镇体系空间规划模式为:以镇区为核心,以沿江经济发展带为主轴,另在镇域西部沿线形成南北向发展次轴,与主轴形成弓字形村镇分布格局。
镇域经济发展以点、轴开发模式展开,为远期镇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八条规划黄颡口镇近期至2010年总人口为4.0万人,2025年远期为5.0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
第九条镇域村镇等级分为四个层次:1、中心镇:黄颡口镇区2、一般镇:三洲3、中心村:七约、海口、太平、花果4、一般村:军山、泵站、菖湖、凤凰第十条1、道路规划逐步完成各乡级公路,使镇域形成环通主要村、镇的道路系统,道路宽度15米。
2、给水系统规划逐步改变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现状,以长江水为全镇主要水源,形成以中心镇与一般镇为中心,辐射中心村与一般村的给水系统。
3、电力规划坚持以国家大电网为主,加快电网建设,完成农村初级电气化。
加快农村地区电网建设,使之与中心村电网形成网络,争取实现一户一表,达到农网安全、高效、低耗运行。
镇总体说明书范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现状概况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范围 (1)五、规划指导思想 (2)六、规划原则 (2)七、相关规划协调 (2)第二章镇域规划 (2)一、发展条件分析 (2)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四、人口发展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3)五、镇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3)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5)七、公共设施规划 (5)第三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6)一、镇区概况 (6)二、城镇性质 (6)三、人口规模 (6)四、用地规模 (6)五、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6)六、“五线”管制 (6)第四章镇区道路工程规划 (7)一、道路交通现状 (7)二、规划原则 (7)三、对外交通规划 (7)四、镇区道路规划 (7)第五章绿地系统与环境保护规划 (7)一、绿地系统规划 (7)二、景观规划 (7)三、环境保护规划 (8)四、环境卫生规划 (8)五、文物保护规划 (8)第六章防灾减灾规划 (8)一、抗震规划 (8)二、防洪规划 (8)三、消防规划 (8)第七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一、给水工程规划 (8)二、排水工程规划 (9)三、电力工程规划 (10)四、通讯工程规划 (11)五、供热工程规划 (11)六、燃气工程规划 (11)第八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2)一、规划原则 (12)二、人口与用地规模 (12)三、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12)四、镇区远景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3)附表用地平衡表 (14)第一章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镇位于**西部,距**城约12公里,廊沧高速从镇域内穿过。
西与廊坊市大城县毗邻,南同**镇接壤,东与**县城搭界,北同**镇相连,总面积99平方公里。
2、地质、地形**镇地处**西南大陆低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开阔。
距今1.95亿至0.7亿年时(侏罗纪、白垩纪),区域性断陷运动进一步加剧,相继形成了*县隆起和*拗陷,**大部分区域位于沧县隆起带上,该隆起带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的基底背斜构造。
苏陈镇总规文本[1]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泰州市苏陈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泰州市苏陈镇总体规划是指导苏陈镇镇域和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苏陈镇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2条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不一致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需单独编制的详细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5、《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和《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6、《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纲要)7、《姜堰市苏陈镇镇区总体规划(2004-2020)》8、《姜堰市苏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姜堰市苏陈镇镇村布局规划》10、国家、江苏省及泰州市有关法规、规定、政策和要求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5条规划范围1、镇域规划范围:为苏陈镇行政辖区,总面积为46.35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以现状镇区为依托,南进西拓;由泰州长江大桥北接线和规划的石羊路、曙光大道、济川东路等围合,主要为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镇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67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约5.90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依托现状,正确处理好城市站前新区与苏陈镇发展的关系;加强远景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统筹预控,注重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引导集镇发展,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开发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实现三年拉开框架,五年面貌大变。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引导人口、经济合理布局;注重苏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相结合,推进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努力把苏陈镇建成泰州城区东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镇村经济共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3)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4)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 (4)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4)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5)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 (5)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 (6)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8)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1)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2)第十章“五线”控制 (12)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4)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15)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18)第十六章附则 (19)附表 (20)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 (20)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 (21)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22)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23)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 (24)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 (27)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28)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 (29)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
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冶河镇总规文本-A3.wps
栾城县冶河镇总体规划(2009-2020) 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形势下冶河镇的发展建设需要,实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使村镇各项建设能够在规划指导下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目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强化县域北部中心镇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冶河镇区的功能布局和配套设施。
第三条规划依据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⒊《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⒋《河北省建制镇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技术导则》(试行)⒌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省级重点镇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冀建村[2005]412号)⒍《石家庄市总体规划(2006-2020)》⒎《栾城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⒏《栾城县村庄空间布局规划》(2006-2020年)⒐《栾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⒑《冶河镇规划》(2001-2010年)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指导作用。
推动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冶河镇的区位优势,借助省会的人才、技术优势,发展和壮大本镇的经济,贯彻依托省会,服务省会的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五条规划原则⒈准确定位本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立足本地优势,促进本镇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⒉坚持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原则。
⒊坚持节约土地,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3年。
第七条规划范围镇域总体规划范围:即冶河镇的行政管辖区域,包括16个行政村,总面积43.5平方公里。
镇区建设规划范围:北至石环公路南侧绿化带、南至冶南公路、东至昆仑大街南延、西至京珠高速公路防护绿化带,面积约6.64平方公里。
某镇总体规划汇报文本(可编辑)
渝北
北部城市经济区 四区 东部城市经济区 南部城市经济区 西部城市经济区
渝北区既是成渝发展轴的核心区域,又
是重庆与四川交界的边境区域,同时具
有向心型和离心型的二元区域特征。
重庆层面
渝北区——重庆向北,渝北将承担重庆新城市中心的功能。
兴隆镇——与两江新区接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
渝北层面
兴隆镇——沿210国道发展轴上的增长极核;
2009上半年GDP增长速度对比
第 四 增 长 极
国家层面背景——中国第三区
两江新区将形成国家层面的政策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优势聚集。
两江新区是重庆达成西部开放 高地目标的重要战略平台。
据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 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 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 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 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 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 同时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 与西部市场协作加强,50%左右的制造 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 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 分点。
研讨稿
半镇山水半镇城
生年常盼志气高, 意气风发任逍遥。 兴旺发达破风浪, 隆雅超越竞富饶。
因“生意兴隆”之意得名的兴隆镇, 山清水净,风景秀丽,是一块繁荣、富饶、充满生机的宝地。 镇域以210国道为界, 西侧山水风光秀丽, 东侧城镇欣欣向荣, 都市农业蓬勃发展, 形成了半镇山水半镇城的独特格局。 随着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区、重庆三环高速公路、 重庆两江新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和概念的提出, 兴隆将拉开新的建设发展序幕, 在成长为渝北发展新节点的道路上腾飞!
依托借助两江新区的聚集 效应,是兴隆镇发展的重 要动力。
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精品文档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经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1.近期:2001-2005年2. 中期:2006-2010年3. 远期:2010-2020年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依托各类专业市场,通过改造、完善、提高,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以镇区为中心,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如下:规划近期镇域人口: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3.9%;规划中期镇域人口:7.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8%;规划远期镇域人口: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单列村)二级体系结构,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十条给水规划: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2年;远期:2013――2020年。
总体规划文本(范例)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 (2)第三章镇域规划与布局 (2)第一节城镇化水平预测 (2)第二节镇域产业发展战略 (2)第三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五节镇域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规划 (6)第六节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7)第七节镇域旅游规划 (7)第八节历史遗存和特色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8)第九节镇域近期建设规划 (8)第四章镇区建设规划 (9)第一节镇区性质和规模 (9)第二节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9)第三节镇区用地发展规划 (9)第四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0)第五节镇区绿地系统与绿化景观结构 (10)第六节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11)第五章市政工程规划 (11)第一节给水规划 (11)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1)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12)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2)第五节管线综合规划 (12)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12)第七节综合防灾规划 (13)第六章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景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 (14)第七章附则 (15)附表1:白土镇镇区建设用地计算表 (16)附表2:道路规划一览表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适应现代化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满足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促进白土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特制定《丰城市白土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1. 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坚持镇域城乡统筹,调整镇域产业结构,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寻求镇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引导幽兰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兼顾现状,适当超前:尊重现状,立足长远,积极探索未来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按照现代小城镇的发展目标进行设施配套,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
3. 战略优先,突出重点:站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合理确定幽兰镇未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重点考虑影响镇域发展的区域和项目,以期重点带动全局的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
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
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镇域综合现状图●镇域总体规划图●镇区综合现状图●用地布局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道路工程规划图●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其它相关分析图纸●区位分析图●旅游发展规划图●功能结构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2009-2015年;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九条:规划目标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
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村道及铜梁——石马——白寨——严新一线村道作为镇域两条产业发展副轴线。
“三区”:指北部以禽畜养殖为主的经济区、西部商贸服务、旅游观光区、南部绿色水果和经济林木种植经济区。
第十四条:经济增长目标:近期GDP年均增长13%~14%,2015年GDP 可达3.7亿元,2016年至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低于9%~10%,预计2030年镇GDP近14亿元。
第十五条:结构调整目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二产业小幅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到2030年,三产产业结构调整为35:30:35。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第十六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镇域总人口到2030年为2.7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8%,城镇人口达到1万人。
第十七条:镇域体系形成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极结构。
一级中心镇:继光城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镇区人口规模1万人,用地规模约99.41ha。
二级中心村:石马村、长乐村、新天村、绵竹村、新堰村——是农村的片区中心,为周围2—3个基层村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服务。
三级基层村:金房村、长叭沟村、严新村、新高村、白寨村、继光村、团碑村、高石村、钢梁村、袁家桥村、兴旺村——本村的主要居民点和生活服务场所,以居住和农业生产为主。
第十八条:镇域农村聚集点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农村集中聚集点两极结构。
1、农村新型社区:承担服务半径内农业人口聚居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及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于辐射区域。
石马社区:聚居人口1500人,社区规模12ha。
辐射范围:钢梁、袁家桥、兴旺、白寨、继光、高石。
长乐社区:聚居人口2000人,社区规模16ha。
辐射范围:团碑、新堰。
新天社区:聚居人口2000人,社区规模16ha。
辐射范围:金房、长叭沟。
绵竹社区:聚居人口1500人,社区规模12ha。
辐射范围:严新、新高。
新堰社区:聚居人口1000人,社区规模8ha。
辐射范围:长乐、团碑。
2、农村集中聚集点:按农业生产半径进行农村集中聚居点的布置。
按照聚居点规模进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整体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
石马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400人,总用地3.2ha。
新天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500人,总用地4.0ha。
长乐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400人,总用地3.2ha。
绵竹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400人,总用地3.2ha。
新堰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400人,总用地3.2ha。
金房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720人,总用地5.76ha。
长叭沟聚居点:共聚居人口720人,总用地5.76ha。
严新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720人,总用地5.76ha。
新高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720人,总用地5.76ha。
白寨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720人,总用地5.76ha。
继光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900人,总用地7.2ha。
团碑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900人,总用地7.2ha。
高石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720人,总用地5.76ha。
钢梁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900人,总用地7.2ha。
袁家桥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900人,总用地7.2ha。
兴旺村聚居点:共聚居人口900人,总用地7.2ha。
第十九条:农村聚集度:2015年为50%,2030年为90%。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第二十条:继光镇域土地利用控制层级,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禁止建设区域、限制建设区域、适宜建设区域。
1、禁止建设区域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罗桂路非镇区段两侧各30米区域,镇区段各10米区域;继光水库及其他河流和堰渠设防区;地下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规划继光镇35KV变电站周边20m宽隔离绿带,110kV 线路控制25m宽高压走廊;35 kV线路控制15m宽高压走廊;继光故居及烈士墓历史遗存文物保护单位核心保护范围;镇域基本农田保护区。
2、限制建设区域:主要包括镇域一般性农业生产区域、河流绿化带、城镇绿化隔离带、历史遗迹控制建设区。
其中,继光水库两侧各50m生态控制线。
3、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包括继光城镇区、5个新型社区,16个集中聚居点等,应本着集约、集中的原则按照相关规划,进行合理建设。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管制要求1、禁止建设区:严格控制,除直接用于生态防护林和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设施之外,不得建设任何形式的建构筑物。
2、限制建设区:除区域性基础设施、生态防护和基础设施养护设施、经论证许可后的镇域市政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外,不得建设任何形式的建构筑物,现有农业散居人口应引导其向各聚居点集中,除新型社区和聚居点外不再安排新的住宅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应本着集约、集中的原则按照相关规划进行合理建设。
第六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二条:镇域以省道罗桂路为主骨架,其他公路由这这条公路发散的树枝状公路网系统,结合乡道、村道建设,形成镇域路网骨架。
第二十三条:改造罗桂路,路基宽度16m;改造继高路、兴石路、石广路、继左路,路基宽度相应提高。
第二十四条:继光镇区规划一处乡镇客运站,设置乡镇公交并在各新型社区设置停靠点,公交服务范围覆盖整个镇域。
第七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二十五条:供水规划:镇区、各个中心村规划新建水厂或给水站;有条件的集聚点可以纳入镇区、中心村集中统一供水,没有条件的集聚点增加水井集中统一供水。
镇区水厂,水厂供水规模3000 m3/d。
各个中心村给水站,供水规模:石马中心村350m3/d,长乐中心村450 m3/d,新天中心村450 m3/d,绵竹中心村350 m3/d。
各水源均采用地下水。
第二十六条:排水工程规划:镇区由规划的继光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000 m3/d。
镇域内其它几个中心村日产生活污水120~240 m3,使用生活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将尾水用作灌溉农田。
各聚居点生活污水使用沼气池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电力工程规划:规划继光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为全镇域服务。
第二十八条:邮政、电信规划:规划在继光镇建设1个邮政支局,各中心村设1个邮政代办点。
规划在继光镇建2个电信分局,并将通信线路敷设至各中心、集聚点。
第二十九条:能源:鼓励利用清洁能源,规划从龙台引入气源,为全镇服务。
第三十条:广播电视规划:在继光镇设一个广播电视站,节目源主要来自中江县广播电视局。
改造现有CATV网络,变同轴电缆传输为光缆传输,在网络结构上,中期采用光纤传输光电混合HFC结构的有线电视网,远期实现全数字、全光纤化。
第八章镇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第三十一条:镇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三十二条:镇域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三十三条:地表水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规定的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