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与数量资料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世界人口分布
Population Structures by Age and Sex, 2005
Less Developed Regions
Millions More Developed Regions
Age
Male
Female
80+ 75-79 70-74 65-69 60-64 55-59 50-54 45-49 40-44 35-39 30-34 25-29 20-24 17-19 10-16
种群的密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 生境中个体的数目。
4.2.1.2 种群的数量统计
• 划分研究种群的边界 • 样方法(Quadrat method) • 对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可应用标记重
捕法(Capture-recapture method)
Quadrat method
草原
Capture-recapture method
5-9
0-4
Male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300
100
Female
100
300
Source: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2 Revision (medium scenario), 2003.
性比
-
Mortality
-
Emigration
4.2.2.1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
年龄锥体 时期结构 性比
年龄锥体的3种基本类型
100 年龄
95(岁)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生态学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资料完整版

第七章种内和种间关系一、种内:存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1.种内竞争:意义:降低拥挤种群个体适合度,影响基础过程如繁殖力和死亡率,可使个体产生行为适应来克服竞争如扩散和领域性。

①密度效应:个体:产量+死亡率。

植物密度效应:⑴最后产量恒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最后产量基本一致,只在密度很低的情况下成正比。

Y单位面积产量=W(平均)个体平均质量*d密度=Ki常数。

⑵Yoda氏-3/2自疏法则:自疏:随播种密度的提高,竞争使少量较大的个体存活。

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关系在双对数图上有典型的-3/2斜率。

同时表明质量增加比密度减少快。

②性别生态学:研究种内性别关系的类型、动态和决定的环境因素。

包括:⑴亲代投入:花费于生产后代和抚育后代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⑵两性细胞结合:自体受精异体受精。

一个物种可能采取一种或多种受精策略。

无性优于有性原因:⑴可迅速繁殖⑵母体给下代复制的基因组是有性的两倍。

无性特征:快,多;有性:抗逆。

有性繁殖继续保持的因素: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

性比:雄:雌。

Fisher氏性比理论:任何性比上的偏离都会被进化所纠正。

稀少型有利:母体偏向生产性别较少的后代,母体的适合度就较高。

特例:⑴如果一个性别个体对母体要求的花费比另一性别高,那么雌雄两性的相等投入导致便宜的性别有更多后代数。

⑵雌体通过产生数量不等的良性后代,使生殖成效最大化。

局域交配竞争:同胞姐妹间存在交配竞争,母体如果产同样多的雌雄将造成浪费。

性选择:雌雄在行为、大小、形态上存在差异,是由于配偶竞争中生殖成效区别引起的,两性对后代投入差别大,低投入性别需要竞争。

性内选择:同性间配偶竞争;性间选择:通过偏爱异性的某个特征。

让步赛理论:拥有更奢侈的次生特征必须有好基因,而弱个体不能忍受这种能量消耗和被捕食风险增加。

Fisher私奔模型:雄性诱惑性特征基因的编码随雌性挑剔基因编码而编码。

植物性别特点:多样性、易变性。

园林生态学-植物种群

园林生态学-植物种群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种群的共性, 而个别种群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特殊适应特征,不包括在这一范围内。一般认为,种群的基本特 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种群的遗传特征三个方面。 ➢ 种群的数量特征
技能目标
➢ 能够运用植物种群基础知识解释生态系统内部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发展。 ➢ 能熟练进行植物种群的调查与分析,熟练判断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案例导入
陆生植物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一种有 毒的多年生杂草,广布于欧亚大陆。在过度放牧的草场上, 牛羊喜食的草本植物减少,贯叶金丝桃成了重要危害。当牲 畜取食少量时,刺激口舌,降低食欲,大剂量则毒害致死。 据报道,1904年被带入美国加州北部,到1944年,扩展到80 万hm2面积。用化学药物虽能杀死它,但耗资巨大。直到引进 双金叶甲(Chrysolina quadrigemina)才得以控制。此叶甲的 幼虫在冬季啃食叶基,使其次春不能长叶,于是根不能贮存 营养物,3年后在干旱夏季中死亡。双金叶甲能够有效控制住 贯叶金丝桃的蔓延,说明种群之间相生相克,什么是种群? 种群有什么特征?如何增长?本章将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在自然界,生物极少以个体单位单独存在,而常常由很多同 物种个体组成种群,以种群形式生存。种群不仅是构成物种的基 本单位,也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人类利用与保护或控制生物物种的对象,因此,种群 生态学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物种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到珍贵、 稀有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开发,以及有害生物的控制。
从生态学角度,可以把一个种群分成三个主要的年龄组,即: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 按照这三个年龄组的不同比重,又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年龄金字塔模式的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和衰退型。其中,增长型种群表示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的数量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 于死亡率,是个体数量迅速增长的种群;稳定型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当,种群内个体数 量稳定;衰退型种群则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内年幼的个体比例减少,而年老个体的比例增 大。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于了解种群的密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具有重 要的意义。

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及数量共29页文档

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及数量共29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谢谢!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及数量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生态学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资料完整版

第七章种内和种间关系一、种内:存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1.种内竞争:意义:降低拥挤种群个体适合度,影响基础过程如繁殖力和死亡率,可使个体产生行为适应来克服竞争如扩散和领域性。

①密度效应:个体:产量+死亡率。

植物密度效应:⑴最后产量恒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最后产量基本一致,只在密度很低的情况下成正比。

Y单位面积产量=W(平均)个体平均质量*d密度=Ki常数。

⑵Yoda氏-3/2自疏法则:自疏:随播种密度的提高,竞争使少量较大的个体存活。

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关系在双对数图上有典型的-3/2斜率。

同时表明质量增加比密度减少快。

②性别生态学:研究种内性别关系的类型、动态和决定的环境因素。

包括:⑴亲代投入:花费于生产后代和抚育后代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⑵两性细胞结合:自体受精异体受精。

一个物种可能采取一种或多种受精策略。

无性优于有性原因:⑴可迅速繁殖⑵母体给下代复制的基因组是有性的两倍。

无性特征:快,多;有性:抗逆。

有性繁殖继续保持的因素: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

性比:雄:雌。

Fisher氏性比理论:任何性比上的偏离都会被进化所纠正。

稀少型有利:母体偏向生产性别较少的后代,母体的适合度就较高。

特例:⑴如果一个性别个体对母体要求的花费比另一性别高,那么雌雄两性的相等投入导致便宜的性别有更多后代数。

⑵雌体通过产生数量不等的良性后代,使生殖成效最大化。

局域交配竞争:同胞姐妹间存在交配竞争,母体如果产同样多的雌雄将造成浪费。

性选择:雌雄在行为、大小、形态上存在差异,是由于配偶竞争中生殖成效区别引起的,两性对后代投入差别大,低投入性别需要竞争。

性内选择:同性间配偶竞争;性间选择:通过偏爱异性的某个特征。

让步赛理论:拥有更奢侈的次生特征必须有好基因,而弱个体不能忍受这种能量消耗和被捕食风险增加。

Fisher私奔模型:雄性诱惑性特征基因的编码随雌性挑剔基因编码而编码。

植物性别特点:多样性、易变性。

《植被生态学》PPT课件

《植被生态学》PPT课件
– 种本身的特点,即植物的生态特性(e):种的生理 需求,以及定居后,影响其竞争能力的其它特征。
精选ppt
12
– 生境(h):指特定地点上起作用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 时间(t):引起植物入侵,或环境因子起变化所经
过的时间。
• 植物群落=∫(f,a,e,h,t)
精选ppt
13
2.3 植物群落的识别
任何一植物群落总是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的,我们把组成一个 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成为群落的种类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
• 3.1确定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方法
– 3.1.1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
• 最小面积的定义:在该面积里,群落的组成得以充分的表现 • 表现面积:在这样的面积上群落的全部定量特征以及种间相互关
•欧洲大陆经常称本门学科为植被科学(Vegetation Science) •英语国家习惯称其为精群选落ppt 生态学(Synecology) 2
• 植被生态学
– 植被:地表的植物覆盖。在一般情况下,植 物总是成群生长的,也就形成了植物群落。
– 植被生态学也就是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 植被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 最初资源有效面积假说:一个物种生活在广大面 积上将增加种群间隔离的机会并相继形成新种。
» 资源限制假说:认为在热带森林中植物的高度多 样性可能是由于土壤中营养物质很低,物种不可 能向优势种发展。
» 动物授粉者假说:在热带地区,风的传粉效率是 很低的,大多数靠动物,这使得植物种群间的生 殖隔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结果增加了新种形成 的比例。
– “独立性”(个体性)观点:该观点认为,组成
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是单独地对外界因 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入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 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之中。

植物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

植物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
成功的程度,以及种群在年代和季节方面的特性。 9 ‘群居”性质或社会性质:种群密度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其繁殖力随之下
降。 9 相互关联的性质:种内和种间关系,如传粉、捕食、竞争等等。 9 动力学性质:表现为繁殖、死亡和迁入/迁出等,即种群的时间动态和空间
扩张与收缩。
3、植物种群的特性
¾ 固着生长,个体不能移动; ¾ 自养性营养; ¾ 具有无限的分生生长和多样的繁殖系统; ¾ 具构件结构和可塑性
第二节 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
一、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 二、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 三、植物种群调节
一、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
1、生命表及其编制 2、存活曲线 3、种群增长模型 4、植物的构件增长与个体增长
1、生命表及其编制
亦称寿命表,用于记录在自然条件和实验条件下,种群在整个 生命周期内的出生和死亡数量,以及出生、死亡发生的年龄以 及特定年龄群的繁殖率。
9 连续分布-连续的生境是呈线状分布的,如河流、海岸等。 9 间隔的种群分布-岛屿模型的分布,海岛上生长的植物。
淡水湖泊中的水生植物 9 线状分布与岛屿模型结合的种群分布形式称作踏脚石模型,
生境兼含有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的性质:在河漫滩或海岸 沙滩上生长的植物,沿岸呈不连续的分布,但彼此间又能 沿一定的狭窄通道相互联。
判断: 一座山上所有的树木 (X );
一块水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问题: 一定区域内是否只有一个种群?一个森林中有哪些 种群?
1、在一片森林里,属于群落的是( )
A 所有的树木
B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 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
√D 所有的生物
2、属于生物群落: A 一块朽木上的所有真菌 B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所有苔藓、真菌、昆虫等

第七章 植物种群

第七章 植物种群

静态生命表
动 态 生 命 表
两 种 生 命 表 的 比 较
3. 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
存活曲线是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存活 个体数或存活率为纵坐标所作的曲线图。
存 活 数nx 存 活 分数lx lg nx lg lx
A,I B2 B1,II C,III B3
存活 曲线
Ⅰ型存活曲线(type Ⅰ survivorship): 幼体 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 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 率高。
Ш型(凸型)
年龄
二 种群增长模型
1.指数增长模型:

种群在无限制的环境中,表现为指数增长。 无限的环境,是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 对种群没有任何压力。种群的增长率不受本身 密度的影响,这类增长称为指数增长 (exponential growth)。
世代重叠的连续型增长模型(微分方程)
若种群的世代彼此重叠,(如人和乔木等),则种 群增长就是连续的。用微分方程来表示:
首先划分年龄阶段,记录各年龄级开始时的种群数 量,直至该群动物(或植物)全部死亡,最后据此计 算各年龄级死亡率、存活分数、平均寿命等。
lx=nx/n0 dx=nx-nx+1 qx=dx/nx Lx=(nx+nx+1)/2 Tx=∑Lx
ex=Tx/nx
藤 壶 (
甲 壳 纲 、 蔓 脚 目 )


第七章

植物种群
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 明确植物种群的数量动态 掌握植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重点与难点内容 植物种群的一般特征分析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对策类型—K对策和r对策及区别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竞争排斥原理(高斯 定律)

生态学课件:第07章 植物种群

生态学课件:第07章  植物种群

➢ B—新出生的个体数 ; ➢ I—迁入的个体数 ;
- 出生 + 种群数量 - 死亡
➢ D—死亡的个体数 ; ➢ E—迁出的个体数 。
+ 迁入
二、植物种群一般特征:
❖ 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 ❖ 封闭种群的大小变化? ❖ 出生率(natality):衡量种群增加新个体的能力
➢ 最大出生率(理论出生率) ➢ 实际出生率(生态出生率) ❖ 死亡率(mortality): ➢ 最低死亡率 ( 理论死亡率 ) ➢ 实际死亡率 ( 生态死亡率 )
一、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
❖ 生命表: 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表格。是分析种群动态的有效工具。
❖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 首先划分年龄阶段,记录各年龄级开始时的种群数量,直
至该群动物(或植物)全部死亡,最后据此计算各年龄级死 亡率、存活分数、平均寿命等。 ❖ 在编制生命表之前,首先要划分年龄阶段,如人常用5年, 鱼类常用一年,枝角类常用1天等等。
藤壶的动态生命表
❖ 海滨岩石上生长着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 动物,这是节肢动物大家族中一个分支,叫藤壶。
生物量),因此,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
种群数量统计
❖ 种群边界问题 ❖ 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 密度的估计方法
➢ 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
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 标记重捕法:对移动位置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捕获
性草本植物斑块;微地形起伏引起的林下植物斑块等); 3. 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草本植物在树木下的茂密生长现象
); 4. 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啃食、破坏等)。
二、植物种群一般特征:
❖ 种群的空间格局(space pattern) ❖ 动物种群分布特点: 1. 局部生境的差异所致(动物多集中于资源丰富的区域); 2. 气候的节律性变化所致(越冬群集,迁移等); 3. 配偶和生殖方式的结果(成窝,繁殖集群等); 4. 社会化生活的结果(社群结构,优势种等)。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22
第4种方法:按生态分类
• 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分 • 表现了植物类型的生态本质 • 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中生植物 • 高温植物、低温植物、中温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23
第5种方法:按外貌 + 生态分类
• 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生态特征、生态 学指标分
• 避免单纯生态学、形态结构学原则的片面 • 客观反映各个分类等级内在本质 • 划分有7个群系纲: • 郁闭森林、疏林、密灌丛、矮灌丛 • 陆生草本、荒漠、水生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5
• 相当稠密 • 树高2-8m • 木本植物 • 小高位芽。
2. 矮疏林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6
3. 密灌丛
• 相当稠密 • 树高低于2m • 木本植物 • 矮高位芽 • 地上芽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7
4. 草地
• 草本植物,禾草、苔草 • 偶尔有矮木本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42
行业标准CJJ/T85 – 2002
• 2002年,建设部组织制定、颁布行业标准 •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 有:大类、中类、小类 3 个层次 • 共有 5 大类、13 中类、11 小类。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43
城市绿地的含义
•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 市用地
• 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生长型)作为分类 • 分类的基本单位为:群丛 • 是世界上最早的分类,常用的分类之一 • 便于掌握,特征明显,分类简单 • 不足:与生态学的关系不密切 • 常把生态学上差异很大的植物,分在一起。

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与数量

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与数量

因此,根据不同样方调查,可以得到多组的方差( S2 )和均值( m ),然后通过直线回归方法,可以获得 参数 a 和 b 的值。其中 b 值的生物学意义为种群的聚集 对密度的依赖程度。
当lga=0,b=1,S2=m,随机分布;当lga>0,b =1,S2/m=a,聚集分布,但不依赖密度; lga>0,b > 1,S2/m=amb-1,聚集分布,依赖于密度; lga<0 ,b<1,均匀分布。
第八章 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 • • •
种群的概念 植物种群的特点 种群的分布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种群的概念
• 种群Population是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或地域范围内的同 一物种的种个体的集合。 • 根据这一定义,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的 地域和空间,是由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所组成的一个 “统一体”或“系统”。
• 3.2 种群空间分布测定:方差(V)和平均密度(M)方法
1. David & Moore(1954)方法 根据概率统计原理,种群为随机分布时, V/M = 1 因此, V/M 是否等于 1 ,可以作为聚集的度量。 David 和 Moore 建议用 I 值作为聚集指标。
聚集指标 I=V/M-1,这样外面就有:
3 种群的分布
3.1 种群的分布区 • 种群的分布可以是连续的和间断的两种极端的形式, 一般种群的分布则是出于两者之间的某种中间类型。
3.1 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 布格局
•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 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 态或分布格局,称为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种群的分布通常反映 出环境因子对种群中 个体生存和生长的影 响。种群的分布大致 分为三类: • 均匀型 • 随机型 • 集群型
4 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
4.1 植物种群调查取样和分析的方法

植物种群

植物种群

3)迁入与迁出
对特定种群分布范围而言:

防止近亲繁殖,增强种群的生存能力。 有利于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 生物入侵对种群的稳定性不利。 园林上常通过迁入迁出来改变植物种群密度。
二、生命表(life table)
1.生命表的概念
展示种群生死过程的一种有利工具。 2.生命表的一般构成:

植 物 平 均 重 ( 对 数 值 )
a= -3/2


二、化感作用(他感作用)
1)概念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 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化感作用的物质(挥发气体、水溶物)
乙烯、香精油、酚及其衍生物、不饱和内 脂、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和配糖体等,其中以 酚类化合物和烯砧类为主。
即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最适条件:最适的温、湿度组合,充足的和
高质量的食物、无限的空间,最佳种群密度并 排除其他生物的有害影响。
4)环境阻力

内禀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值为环境阻力。 种群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随着种群内个体数 量的增多,由不利因素如竞争、疾病等引起的 妨碍生物潜能实现的作用力。
多数灌木和 鸟类。
存 活 率
年龄
凹型存活曲线
Ⅲ型(凹形): 幼年期死亡率 很高。 多数乔木、低 等动物。
年龄
存 活 率
三、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 (一)指数增长模型

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密度
而变化,这类增长常呈指数增长。

理想环境: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
1)积分式:

dN/ dt为种群变化 率 Nt为t时刻种群大小 N0为初始种群大小

第三章植物种群概述

第三章植物种群概述

2013-7-28
《园林生态学》ຫໍສະໝຸດ 3-10园林植物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情况的差异来划分年龄级, 如休眠期(种子或营养繁殖体处于休眠状态的时期)、营养 生长期(包括幼苗期、幼年期和成年期三个时期)、生殖期、 老年期等。 林业上常用立木级来探讨种群年龄结构以及种群动态。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3-24
离散增长模型

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不相重叠,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 分步的,称为离散增长,一般用差分方程描述。 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不变;无限环境;世代不相重叠; 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年龄结构 数学模型: Nt+1=λ Nt 或 Nt=N0λ t 式中:N为种群大小;t为时间;λ 为种群的周限增长率 λ =Nt+1/Nt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3-7
种群的性比

性比(sex ratio): 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数量的比 例。 对雌雄异株植物而言,性比影响到种群的繁殖力以至数量 变动。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3-8
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 布情况,因此年龄结构也称为年龄分布或年龄组成,是种 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研究园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预测园林植物种群的 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通常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即年龄金字塔或 年龄锥体(age pyramid)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 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 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r'= r(1-N/K) 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J”字型,而 是“S”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与数量资料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