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合集下载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w
w
w
.k
hd aw
.c
om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 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 剩下的另 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 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 示: m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剩余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 必要劳动时间
削程度, 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 式表示剥削程度, 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 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 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 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 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 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 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 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 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 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一是社会分工。

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都要求互通有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二.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

对立统一的关系:1.二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北京市石景山区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A.同一系统的机关B.同级机关C.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D.三个以上的机关【答案】:B2.下列中属于维护社会基本公平的基础,通常发挥着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作用的是()。

A.公共政策B.公共行政C.公共服务D.公共财政【答案】:C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其中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指()。

A.价值形成过程B.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劳动过程【答案】:C4.(单选题)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小李杜”之称的是:A.李商隐B.李商隐C.李白D.李白1/ 10【答案】:A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三境界”,其中第二境界所引用的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者是:A.李清照B.辛弃疾C.柳永D.晏殊【答案】:C6.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被告经()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

A.复议机关B.上级法院C.上一级行政机关D.受诉法院【答案】:D7.下列关于违约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于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B.履行不能、拒绝履行、履行延迟和不当履行,都属于违约C.只要存在违约行为,违约方就必然会承担违约责任D.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是损害赔偿【答案】:C8.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A.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答案】:C9.我国已有或正在建设的航天发射场不包括()。

2/ 10A.酒泉B.西安C.文昌D.太原【答案】:B10.下列批复的开头最为恰当的是:()A.你单位×年×月×日的请示收悉。

资本的双重性质

资本的双重性质

资本的双重性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劳动过程,又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双重性质使资本家成为具有双重性质的生产者,是履行社会职能,为社会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又是利用社会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者。

资本的双重性质使资本发展成为能动的矛盾,使资本家阶级由历史的主动阶级转化为保守阶级,而使工人阶级由历史的被动阶级转化为主动阶级,成为革命阶级,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实现社会革命。

资本家作为履行社会职能的生产者成为社会劳动的组织者,使劳动的物质条件与劳动力相结合,生产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者,把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当做商品生产,把劳动转化为商品价值,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个人的生存条件。

资本的起点是组织社会劳动,它创造了社会劳动生产力,使个人劳动的生产率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生产率,消灭个体劳动,实现劳动的社会化。

然而,资本家是商品生产者,是通过社会劳动即由个体劳动者结合起来的社会劳动体生产商品的个体生产者。

剩余价值是他的生存条件,为了自己的生存,把剩余价值转化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必须把资本作为雇佣劳动再生产出来。

作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活动,资本产生了积累的必然性。

同时,资本家作为商品生产者,通过商品交换过程才能实现剩余价值,把自身作为资本家再生产出来。

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竞争迫使资本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变劳动过程的技术基础,创新生产资料,实现劳动方式的革命。

资本积累过程,使劳动方式由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发展成为机器大工业。

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方式,使资本的双重性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现实的内在矛盾,使资本由生产发展的条件变成生产发展的桎梏。

在每一个工厂,剩余价值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人人数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产生与工人劳动。

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商品价值-工人工资。

江西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江西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江西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A.隶书B.草书C.行书D.楷书【答案】:A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出自《楚辞》中的哪篇?()A.国殇B.涉江C.湘夫人D.离骚【答案】:C3.一国政府为了控制CPI的快速上涨,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般情况下就会导致()。

A.通货膨胀B.就业岗位增加C.恩格尔系数上升D.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答案】:D4.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

A.30%B.40%C.20%D.10%1/ 12【答案】:A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A.农村B.农民C.农业D.城镇【答案】:A6.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属于()。

A.青衣B.花旦C.刀马旦D.老旦【答案】:C7.关于太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居于银河系的中心位置B.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C.构成太阳的主要元素是氢和氦D.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答案】:A8.关于发文字号一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号应为“A府发(2013)021号”B.此行右边应列为“签发人:×××”C.此文种不需要列出“签发人:×××”D.文号应为“A府发(2013)第21号”【答案】:C9.梅尧臣诗歌的主要风格是:()A.平淡浑厚B.平易流畅2/ 12C.生新瘦硬D.奔放豪健【答案】:A10.2003年5月,SARS疫情还未解除时,我国政府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对以后的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来说,属于:()A.事中控制B.事前控制C.反馈控制D.事后控制【答案】:B1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其中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指()。

政治经济学第8章复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8章复习题答案

第八章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剥夺,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

雇佣劳动制度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

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出自己的工资收入,而且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利润。

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可以说,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无论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如何变化,雇佣劳动制度是始终不变的。

劳动力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剩余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讲,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剩余劳动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

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从特殊意义上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考研政治之马原选择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之马原选择题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 四选二1.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 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3.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4.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又有内在关联。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

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

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5.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马原第五章选择题(1)

马原第五章选择题(1)

马原第五章单选1.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商品经济:A、以交换为目的B、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C、所有制是私有制D、所有制是公有制2.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这两种商品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其发展的基C。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D。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有最终决定3.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才能正确把保存或转移价值。

”这一段话说的是A。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C。

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D。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4.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A。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C。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D。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5.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其中,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的是A。

价值增殖过程B。

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形成过程C。

资本家监督下的劳动过程D。

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6.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

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D。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7.在英国,从14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政府曾经颁布过各种劳工法令,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

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叶,资本家依然强迫工人每日劳动12、14、16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达到18个小时以上。

通过这种方式资本家获得的是A。

超额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值C。

绝对剩余价值D。

断剩余价值8.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原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为4小时。

如果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应为A.150%;200%B.200%;300%C.150%;300%D.125%;200%9.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每次投资的利润为25万元,该资本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A.3:1B.4:1C.5:1D.2:1多选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答案(天科版)范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答案(天科版)范文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生产关系2.什么是经济规律?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生作用都是以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并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经济规律对人们经济活动的支配和制约往往带有强制性。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了旧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直接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4.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怎样?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核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作为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从而成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测试实务真题答案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测试实务真题答案
3
答案 BC
解析 参见教材P30
4
答案 ABE
解析 参见教材P31
5
答案 ABE
解析 参见教材P32
6
答案 ABDE
解析 参见教材P33
7
答案 BCD
解析 参见教材P34—35
8
答案 ACE
解析 参见教材P36
9
答案 BCDE
解析 参见教材P35
10
答案 CDE
解析 选项AB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参见教材P36
15. 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构成的价格;
A. 平均利润
B.剩余价值
C.利润
D.价值
16. 下列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不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是;
A. 商业利润
B.银行利润
C.资本主义地租
D.利息
17. 下列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中,属于生息资本的一种具体形式的是;
A. 商业利润
B.银行利润
C.资本主义地租
B.二者在流通中的媒介是不同的
C.二者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
D.商品流通形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E.资本流通形式的媒介是商品
2.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包括;
A. 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费用
A. 商业利润
B.银行利润
C.工人工资
D.资本主义地租
E.利息
7.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有;
A. 固定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8. 从价值形式上看,社会总产品由构成;

怎样从劳动二重性原理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怎样从劳动二重性原理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1.怎样从劳动二重性原理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表现为商品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是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条件,是任何社会所共有的。

价值形成过程是人类劳动力的单纯耗费,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形成价值,反映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必须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主义生产也要首先生产出作为使用价值的产品来,这是由一般的劳动过程实现的。

劳动过程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不但生产出使用价值,而且还要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

另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

雇佣工人在生产中不但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还要为资本家创造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劳动过程不过是实现价值增殖的手段。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4、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二章交换过程。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货币。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的总公式。

2、总公式的矛盾。

3、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1—7章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1—7章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期末考试马原两道论述题

期末考试马原两道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论述题及答案哲学部分:(全在第一章,5选1)1、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的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2、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观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P45...);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3、试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试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地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地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地统一.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地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地共性地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地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地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地监督下劳动,他们地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地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资本家地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这两部分在生产中地作用是不同地.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地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地产品,只转变自己地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地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生产资料地价值通过工人地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地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地价值量.而用来购买劳动力地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地劳动再生产出来地.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地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地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地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地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地资本主义形式.”由此可见: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地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地剩余劳动创造地.这就是资本家发财地秘密.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地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地本质.资本地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地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地关系.三、剩余价值生产地基本方法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地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地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地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地首先采用地基本方法.对于这种方法,马克思剖析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地生产,就是剩余劳动地吮吸——通过延长劳动日,不仅使人地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地发展和活动地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它靠缩短工人地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地生产时间.”①(二)相对剩余价值地生产随着生产技术条件地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地斗争力量地增强,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地商品地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地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地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地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剩余价值地生产方法,不是互相排斥地,而是相互联系地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地剩余价值,哪种方法有利就用哪种方法..。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地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地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地统一.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地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地共性地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地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地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地监督下劳动,他们地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地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资本家地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这两部分在生产中地作用是不同地.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地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地产品,只转变自己地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地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生产资料地价值通过工人地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地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地价值量.而用来购买劳动力地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地劳动再生产出来地.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地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地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地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地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地资本主义形式.”由此可见: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地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地剩余劳动创造地.这就是资本家发财地秘密.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地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地本质.资本地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地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地关系.三、剩余价值生产地基本方法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地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地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地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地首先采用地基本方法.对于这种方法,马克思剖析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地生产,就是剩余劳动地吮吸——通过延长劳动日,不仅使人地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地发展和活动地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它靠缩短工人地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地生产时间.”①(二)相对剩余价值地生产随着生产技术条件地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地斗争力量地增强,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地商品地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地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地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地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剩余价值地生产方法,不是互相排斥地,而是相互联系地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地剩余价值,哪种方法有利就用哪种方法..。

2019年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2019年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2019年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年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这样,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因此,正确答案是D。

2023年深圳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2023年深圳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2023年深圳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三十六计》是古代36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顺手牵羊B.纵横捭阖C.趁火打劫D.李代桃僵【答案】:B2.下列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B.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岳阳楼记》B.《望洞庭》C.《醉翁亭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A4.河姆渡遗址位于:()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答案】:A1/ 95.有人说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的人,就越能掌握真理,这种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A.真理的绝对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客观性D.真理的具体性【答案】:C6.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

A.家庭B.工作场所C.学校D.社会【答案】:A7.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时间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叫做()。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金融资本生产【答案】:C8.《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司马光【答案】:D9.关于“命令”的标题形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B.可由发令机关和文种构成C.可由发令人的职务、事由和文种构成D.可由发令人职务和文种构成2/ 9【答案】:C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

A.共产党一党执政B.“三三制”政权C.国共合作政府D.联合政府【答案】:B11.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决定对日共同作战,直至使其无条件投降,同时指出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等地归还中国,此会议是A.伦敦会议B.波茨坦会议C.雅尔塔会议D.开罗会议【答案】:D12.“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A.省察克治,防微杜渐B.见贤思齐,修心养性C.实践躬行,积善成德D.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答案】:C13.2013年10月,我国发行400亿元国债,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为了()。

2023年新郑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2023年新郑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2023年新郑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

下列有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纸币流通条件下才可能发生的经济现象B.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流通中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流通量不平衡造成的C.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不断增加的结果,通货紧缩是纸币发行量不断减少的结果D.发生通货膨胀时,对债权人有利;发生通货紧缩时,对债务人有利【答案】:B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其中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指()。

A.价值增殖过程B.劳动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答案】:A3.下列哪个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模式()A.水稻B.餐馆C.卷烟D.飞机【答案】:A4.道德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调整()。

A.人际关系B.社会文化差异C.社会的利益关系D.国家关系【答案】:A1/ 95.下列不属于行政决策目标特征的是()。

A.多样性B.客观性C.从属性D.层次性【答案】:B6.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A.为人民服务B.孝敬父母C.奉献社会D.爱岗敬业【答案】:D7.“床前明月光”就是李白得千古名句,其中“床”指得就是什么? ()A.卧具B.井上得围栏C.窗户【答案】:B8.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A.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B.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C.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D.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答案】:B9.乙遭车祸昏迷在路上,甲途经发现后雇计程车将乙送往医院,并帮其支付医药费,在救助过程中,甲的名牌衣服因染有乙的血渍而不能使用,同时乙的贵重手表遗落在事故地点,甲因疏忽而未能发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的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共性的一面。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

资本家的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

这两部分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由此可见: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关系。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马克思剖析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通过延长劳动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

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①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哪种方法有利就用哪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