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

合集下载

“素读”经典之美——华南师范大学...

“素读”经典之美——华南师范大学...

“素读”经典之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琴陈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

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

《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都曾先后报道过她的事迹。

被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推广古诗文优秀个人”;是团省委每年派往香港进行“国学文化教育交流”的骨干教师;被《小学语文教师》推举为“教坛新秀”,曾以《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经典课堂》为题对其事迹进行过专题报道,并被评为“2007年推广经典诵读百名优秀教师”;入选《小学教学"语文版》的07年封面人物。

近年来,先后在香港及全国各地讲课或作报告十余场,主编的《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系列》丛书,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2006年度优秀出版物。

她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散见于《人民教育》《基础教育》《小学德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小学语文》等专业期刊,其所开创的经典“素读”课堂目前正被业界许多老师纷纷效仿。

何谓“素读”?“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

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

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

”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 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在《天才满世界》对素读的诠释是这样的:“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是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

他说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

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

陈琴:素读经典课堂教学的讲与读

陈琴:素读经典课堂教学的讲与读

陈琴:素读经典课堂教学的讲与读陈琴,中学⾼级教师,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学特聘教授,全国推动读书⼗⼤⼈物,古诗词吟诵教学名家。

被媒体誉为“百年来素读经典课程第⼀⼈”,所教班级的学⽣皆能达到“背诵⼗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千万⾔”的课程⽬标。

其独创的“素读”经典课程与语⽂教材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已被全国许多学校或教师效仿、移植,影响了⼀⼤批语⽂教育⼯作者。

出版过个⼈专著《经典即⼈⽣——⽂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及诵读教材《我爱吟诵》《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丛书》《汉字⾥的故事》《中华经典素读本12册》《中华素读教程》《⼩学⽣必背古诗75⾸吟诵法》等丛书,在《⼈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章近两百篇。

摘 要:素读经典进课堂,很重要的⼀点,就是必须有⼀定的章法、技法。

有别于体制外的经典学习,体制内的班级经典教学,通过讲、读、吟、背等环节,把每⼀篇经典⽂字的情趣给孩⼦揭⽰出来。

让素读经典变成趣读经典,最终实现素读经典积累、积累再积累的⽬标,从⽽引领孩⼦有序⽽有趣地学习语⽂,习得母语。

关键词:素读经典 课堂教学 讲与读20多年前开始尝试素读经典,到今天依旧只是坚持、坚守着做好这⼀件事情:素读经典。

素读经典,应该注意哪些章法、技法?周波⽼师将课堂流程归纳为“讲—读—吟—背”四个环节,有⼀定的道理。

讲,是通过故事导航、⽂⽩对读、重点讲解等⽅式,增进学⽣对⽂本的理解,但不做过于精细的讲解。

原则是“语之⽽不知,虽舍之可也”。

读,绝对不是今天所说的读,⽽是⼤声地、快速地诵读。

从20多年的实践体悟中发现,对于⼩学阶段的语⽂教学⽽⾔,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缺少诵读基础。

吟,吟诵才是中国古代的读书⽅式,只是⼀个多世纪以来,在我们的母语课堂消失了。

有太多的⽂章专门介绍吟诵,在此不再论述。

背,通过讲、读、吟等⽅式趣读,这时再镂空提⽰背诵,加之⽇后的反复诵读,学⽣会轻松完成经典的学习与背诵。

这种⽅式,也正是南怀瑾先⽣所说,⼈类原始的教育⽅法只有⼀个,就是背诵。

中国人的读书方式-陈琴在现代与经典的讲座

中国人的读书方式-陈琴在现代与经典的讲座

高年段平均阅读四百万字,诵读现代优美散文 高年段平均阅读四百万字,诵读现代优美散文100 背诵古诗词150首,“素读”《庄子》《孟子》 素读” 庄子》《孟子》 》《孟子 篇,背诵古诗词 首 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中的选篇。 》《史记》《资治通鉴 和《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中的选篇。
各年段的“素读” 各年段的“素读”课程安排
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 ——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 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 经典素读
陈 琴 2012年 2012年3月
关于“素读” 关于“素读”概 念
“素读”:是日本人(加藤容一、七田真等学者 素读” 是日本人(加藤容一、 ) 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私塾教学法的定义。 私塾教学法的定义 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私塾教学法的定义。 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 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这种方法适于诵读经典 作 品,提倡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只求诵读求熟记 , 不做深入的解读。 不做深入的解读。 这种不求理解、 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 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 了
其三, 其三,母语教学或语言教学的特质是需要大量诵 读乃至记诵。 读乃至记诵。 针对一篇经典文章, 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 层面定位,比如: 、理解; 、赏析; 、 层面定位,比如:1、理解;2、赏析;3、感悟意 境;4、概述大意;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 、概述大意; 、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 但对学习者而言, 但对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 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 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 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 略了,从小学到大学, 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 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 滑坡的致命点。 滑坡的致命点。

书香教育的宝典

书香教育的宝典

书香教育的宝典-----《经典即人生》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葛银艳听闻陈琴老师,那还是两年前,校长为我们语文老师推荐的《经典即人生》一书,我如获至宝般地读起来。

没曾想,还真是一本“葵花宝典”,彻底颠覆了我的语文教学的理念,扭转了我对语文教学的看法,我从这本宝典中获取了语文教学的秘笈,用这些秘笈引领我和我的学生踏着书香,一路走来。

秘笈一:读经典的孩子总会厚积薄发书中提及陈琴老师的吟诵,我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了。

吟诵是什么概念,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和魅力,我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于是就上网查找资料。

当晚,我电脑里传出的就是陈琴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经典的吟诵课。

看着一群小不点,看样子最多是二年级的吧,竟然那么有序的津津有味的或诵或吟咏着《三字经》、《诗经》,还时不时地拿着书让后面的老师来点“经”接受检阅!看着这气魄,听着这些传统文化之根从他们稚嫩的嘴中传出,看着这场面,书生琅琅,我真是由衷的佩服啊!要知道,我们学校也特别重视经典海读,现在我也带着孩子背诵着一些经典国学。

可是,我的学生明显没有这种学习的热情,学生在我的强迫下背诵的稀稀拉拉,磨磨蹭蹭!原来,陈琴老师的读经可以像唱歌一样好玩,可以这样回环复踏!至此,陈琴老师的吟诵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我也决定向陈琴老师学习,用古人吟诵的形式教给孩子学习经典,可是到底怎样能够学会吟诵呢?开始,我找了许多音频资料,先让学生模仿,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特别强,而且敢于展示自己,短短的一周时间15首古诗已经收入囊中,而且我发现用这种方法记住的古诗,学生不容易忘记。

单独的模仿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于是,我边学习边教给学生吟诵的一些规则,这样有了理论的基础,孩子们学习不单单是模仿了,也独创出一些自己的吟诵风格,渐渐地爱上了这种读书的方式。

学生背诵经典的热情高涨,上课主动背诵,下课还经常跑到我的面前,要我检查!同办公室的老师都羡慕我,你的学生怎么学习习惯这么好、态度怎么就这么端正?我得意的偷偷抿嘴笑。

《经典即人生》

《经典即人生》

浸润经典,做有根的教师——读《经典即人生》内容提要:经典需要传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读一生的书,做高尚的人。

我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

作为语文老师,我要在传承经典文化的道路上竭尽所能,贡献一己之力,引领学生做有根的人,做高尚的人。

读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一书,感受颇多,思考颇多,想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去践行,让经典在学生生根,让经典浸润他们的人生,做一个有根的人。

偶尔的机缘,在同事手中拿到了这本《经典即人生》,早就知道陈琴老师,对她的“经典诵读”仰慕已久,带着这份虔诚、迫切,我打开了这书本,咀嚼着其中的文字,心中一次次被陈琴老师的坚毅与执着所打动。

当我看到陈琴老师独创的经典“素读”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坚持‘素读’的孩子——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我真的难以置信。

我带着好奇与疑惑继续读下去,越读到后来越是迫不及待地要把它读完。

掩书沉思,中国只有一个“陈琴”,她的教学是我无法复制,但是她带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一、“经典诵读”给我们语文老师的启示关于“经典诵读”,那什么是“经典”?用陈老师的话说那就是“一部你未曾读过就会内疚的书,一个民族没读过会令整个民族汗颜的书。

”也就是在五千年中华文明这条历史长河中依然熠熠发光的作品。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而且要求大量地读。

“素读”积累与朗读和阅读不一样,更以背诵为目的。

她的经典“素读”教学效果令人震撼:一群稚气活泼的小学生在她的精心指导下背熟了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背诵了无数篇唐诗宋词、写下了诗意灵动的语言!这种经典“素读”教学法让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阳光大道,闻到了经典文化所散发出的醉人的醇香。

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把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传承下去,责无旁贷!而要做到、做好这一点,经典文化的传承才是正道。

二:素读经典的时间从哪来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在兼顾课本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经典诵读呢?陈琴老师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只能变革司空见惯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上为经典素读留足时间。

大道至简——与“素读”教学实践者陈琴的对话

大道至简——与“素读”教学实践者陈琴的对话

大道至简——与“素读”教学实践者陈琴的对话大道至简——与“素读”教学实践者陈琴的对话陶继新陶继新:陈老师,近年来,“素读”经典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提出这种理念的?陈琴:素读,是中国古代自有教学活动开始就一直在用的教学法。

只不过,中国人没有对这个方法做过概念定义,是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中的教学方法称之为“素读”。

我个人的实践活动其实极其有限,不足以彰显其功过。

“素读”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们关注并信服,乃是其本身具有特别的教学优势,契合我们的母语学习规律。

我愈是深入探寻,愈是感佩中国教学先辈的智慧。

我时常觉得,现在叫出来的教学新词汇,其实在我们老祖宗那儿早就有了,而且更精辟。

人类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有两千多年的教育史。

古人得出的经验是:建国军民,教育为先。

所以,我们读《易经》就会发现,整本《易经》,讲“化育”的文字特别多;整本《论语》就是一本极好的教育学;《大学》《中庸》都有大段大段讲“育化”方法的精妙论述;再看《老子》,信手便可拈来几个法宝用于教学中:“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柔弱胜刚强”“知其黑,守其白”“知其雄,守其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真是太奇妙了!陶继新:现在“素读”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家长与教师都从“素读”教学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陈琴:是的。

如叔本华所言:“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我们神清气爽。

”在经典作品里,我们能保持一份安宁。

或许是因为我内心深处始终对历史有一份难以名状的敬重,所以,我一直在观察身处的这个时代,也在对比过往的时代。

在许多层面中,许多领域里,我们目前虽然确实是站在古人所未曾抵达的顶点,可是,每一个属于人性范畴的“道”,古人早巳掌握,并且言简意赅地道破了。

我们只是要遵其道而行,而不是处心积虑要创些不中不西的新名词。

大道至简,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大智慧。

需要耗尽语汇佐证的“法”往往不是简道。

“素读”教学法,便是这样的至简之道。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师说》 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前赤壁赋》 范仲淹·苏幕遮 《三峡》 楚辞·东皇太一 《醉翁亭记》 楚辞·云中君 《卖柑者言》 楚辞·渔父 春·夏·秋·冬文言四则 《你还要诵读: (1)、300 首儿歌、 (2)、50 首诗词、50 篇文言文。 (3)、熟记《弟子规》、《三字经》、 《千字文》、《百家姓》、 《声律启蒙》、《小学对 课》、《大学》、《成语 接龙》七本书。 中年级段—— 1、阅读三百万字。 2、诵读现代优美散文 100 篇,不一定完全背, 3、背诵古诗词 150 首。 4、“素读”《中庸》《老子》《论语》、《朱子 家训》 、《颜氏家训》 、《飞 鸟集》、《经典古文 50 篇》 我们自己编的)。 高年级段—— 1、平均阅读四百万字, 2、诵读优美散文 100 篇, 3、背诵古诗词 150 首, 4、“素读”《庄子》《孟子》《古文观止》《史记》《资 治通鉴》中的选篇。 五、各年段的“素读”课程如何安排? 1、 六年的语文学习目标: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 2、各年段的“素读”课程安排 一年级上期:——《三字经》、《 《弟子规》、《小学对课》100 首诗词。
1、整本书的诵读:《弟子规》《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小学对课》 2、《必背古诗 80 首》加配读 80 首,共 160 首 3、“素读”过的短文长诗有:《天下第一长联》《春江花月夜》《朝代歌》《二十四节气歌》《木兰辞》《陋室铭》《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爱莲说》《长征七律》《沁园春雪》《诗经蓼莪》《诗经螽斯》《诫子书》…… 2、2013 年上期三年级素读课程必背内容归总 整本书的背诵 散文 诗歌 《孝经》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余光中《乡愁四韵》 《增广贤文》 《左传·蹇叔哭师》 闻一多《一句话》 复习《老子》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白居易·八月十五夜湓渟望月 复习《大学》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禹锡·秋词 复习《中庸》 《前出师表》 李商隐·嫦娥 复习《弟子规》 《马说》 柳宗元·江雪 初读《论语》前八篇

陈琴

陈琴

陈琴:“素读”经典的推动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率先提出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素读”训练。

■推荐理由2007年6月,《小学语文教师》刊发了《让“素读”焕发新的生命》。

2007年11月,《人民教育》第21期的封面上赫然印着“…素读‟经典”4个鲜红大字。

什么是“素读”?陈琴在文章中这样诠释:“素读”是日本人对中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

日本的教育专家七田真博士在《教育的原点是记忆和背诵》一文中说:“…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

”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在《天才满世界》里也说:“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就是要大量死记硬背。

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

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做过这种…素读‟练习。

汤川秀树先生从3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了。

”陈琴认为,阅读的积累和“素读”的积累是不一样的。

“素读”积累主要以背诵为目的。

经典“素读”的缺位,导致了文化素养的滑坡,许多学生囿于浅阅读、快餐阅读的藩篱里,虽然读了不少娱乐刊物,可仍是胸无点墨、学浅识短,难以致远。

为了把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作品刻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她率先独创了“素读”经典课堂,并为每一个孩子在小学6年的母语学习进行了整体规划:背诵10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

与此同时,她的语文课几乎颠覆了自己沿用多年的模式,不再以课本为唯一读本,大量的古今名著被搬进课堂;不再以机械的抄写为训练手段,取而代之的是“速读”、“素读”的双规并行——读大量的课外书,背诵大量的经典作品,读整本的书,背整本的书。

论文文洋

论文文洋

“书声琅琅,书香满园”——浅谈陈琴老师经典素读课遵义市汇川区新兴小学文洋摘要: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古诗词吟诵专家。

在中华书局出版《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一书。

主编《中华经典素读本》十二册。

她的学生经六年的经典“素读”训练后,个个都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教学目标。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老子》《飞鸟集》等经典名篇全都滚瓜烂熟。

此外,所有的学生在吟诵法的熏陶下,都能熟背四百多首古诗词。

陈琴老师给每一个学生小学六年制定的语文学习目标是:背下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

六年里,她的学生平均阅读了300册中外名著,大多数学生平均每学年的阅读量都在500万字左右。

关键词:陈琴素读经典一、“素读”的定义及来源这次有幸来到“天堂之城”——杭州来听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讲座,讲座前陈老师做了一个现场调查:有多少人了解或听说过“素读”。

全场竟无一人举手!经过一个下午的学习,我们对“素读”这个陌生名词有了一定的了解。

“素读”一词,源于日本作家七天真对中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它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陈老师“素读”的对象是国学经典。

她提到“素读”经典须做到定好阶段目标,要量化和持续。

二、“素读”在语文课上的运用及作用素读经典实际是诵读传统文化中的语文元素,立足于课文内容可以融合经典,立足于课文思想可以融合经典,立足于课文的序言可以融合经典。

在所有经典素读的观摩课上,教学的环节统一顺序为:复习导入并释题、初读、学生自由读、理解读、有感情读、熟读并背诵,在课堂中,授课老师在范读时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再加之配乐,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精确有韵味,且注重把课堂回归于学生,重视师生的平等关系,引导孩子对文章进行简单的理解后进行诵读,并利用幻灯片的便利和优势,抓住文章写作特点及中心思想当场背诵。

陈琴经典即人生

陈琴经典即人生

陈琴经典即人生篇一:陈琴与素读陈琴与素读陈琴,1968年5月生,大学本科,从教21年,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此项工作。

“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古诗词吟诵专家。

在中华书局出版《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一书。

主编《中华经典素读本》十二册。

南粤优秀教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被《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评为2021年终全国推动读书英雄人物十大人物。

被中华吟诵协会聘为吟诵教学指导老师,其独创的吟诵教员教学法在被众多的语文教师所模仿。

?广东改革30年教育名人录》;入选《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小学学术研究》等刊物的封面人物。

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近撰写百篇;主编了《长荣经典美文诵读系列》丛书,主编了中国第一套欧美吟诵教材《我爱吟诵》(小学初·中·高级三卷)。

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设了能被移植的经典“素读”课程。

在香港、汶莱及全国各地讲课、报告百余场,被多个教育局、学校聘为课程指导教师。

?她的学生经六年的独一无二“素读”训练后,个个都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教学目标。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老子》《飞鸟集》等经典名篇全都滚瓜烂熟。

此外,所有的学生在吟诵法的熏陶下,都能熟背四百多首韵文。

? 陈老师给每一个学生小学六年制定的学习目标是:背下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

她的学生个个都十分熟练地通背或选背了《声律启蒙》《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孟子》和《庄子》等十余本经典蒙学、四百多首古诗词以及大量古今中外譬如的名家名篇。

此外,六年里,她的学生仅约阅读了300册中外名著,大多数学生平均每学年的教程量都小学生在500万字左右。

我们今天的主题教师是关于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堂。

经典即人生读书笔记

经典即人生读书笔记

经典即人生读书笔记【篇一:经典即人生读后感】经典即人生读后感经典即人生读后感(一):站在智者和勇者面前,我汗颜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吕雪明一口气读完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虽然因为时间紧来不及细细咀嚼,但是我已经完全被书中深刻的见解和细致入微的描述给深深地吸引了,好像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心声完全被一个人畅快淋漓地描述出来了一样,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很多想法只停留在美好的梦想,现在却早已有人实现并做得格外的好,我仿佛井底之蛙一样,在孤陋寡闻里做着梦,而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作为语文老师,陈琴老师是一位有涵养有文化有底蕴的老师,而自己却显得浅薄得多。

同样是上语文课,陈琴老师呈现的是朴实深厚的课堂,而自己却在教学程序里精雕细琢,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现在似乎忽然醒悟,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根本,而教师的表演如果占了课堂的主流,就是再花哨的表演也算不上真正的优质课。

而我们的教学却恰恰走在这个主流里无法自拔。

我们用一整年的时间去教两本语文教材,看起来分析得很透彻,学生不会作文不会阅读理解。

陈琴老师用相同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几百卷,写下千万言,这是何等的效率?一百年来,我们是在以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的。

那种条分缕析,那种掰开揉碎似的讲解无疑是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如果一个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是一篇也没有背会的话,就等于把书又还给了作者,蜻蜓点水似的学习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写作业就无从谈起,所以诵读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陈琴老师的这个观点我十二分地赞同。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现在才领悟到陈琴老师那句话的分量:教人求学问者自己不一定真的有学问,教人读书者自己不爱读书,教人作文者自己不会写作,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这更是我的悲哀,我一直都在教学生学习,但是自己常常无暇学习,我一直在教学生作文,但是自己却很少写出一篇文章。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真的如此,一个会读书的老师才会教书,一个能写作文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作文,之前自己做的,真的是太少太肤浅了。

陈琴经典素读感悟

陈琴经典素读感悟

陈琴经典素读感悟
陈琴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民乐家,他的音乐演奏技术在中国民乐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他以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演奏着中国传统民乐。

他的著作《陈琴经典》收录了他最精彩的演出,这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陈琴经典》收录了十首知名的中国民乐作品,包括《竹林行》、《梁祝》、《月光弯弯》、《思念家乡》、《夜船歌》、《马鞍子》、《春江花月夜》、《木兰花》、《白鹭洲》和《醒着做梦》等等。

这些曲子都能把美妙的中国民乐之花带到人们的耳中。

陈琴的演奏既精准又自如,把曲子剪裁得恰到好处,他用木吉他、琵琶、等乐器,把曲子演绎得栩栩如生。

他有着出色的技巧,能够把曲子演奏出来,充分展现曲子的美妙之处。

素读《陈琴经典》,让人们能够体验到陈琴的高超技艺,对深刻的感悟也有很大的提升。

它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音乐的美,也可以增进中国民乐知识的丰富性。

素读《陈琴经典》,让它的精髓缓缓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

陈琴的精彩演奏,使当代的民乐走向独具特色,使民乐更加精彩多彩。

陈琴的精湛技艺和熟练掌控乐曲节奏,把曲子融入精美的曲调之中,使曲子变得活跃多彩,展现出极大的非凡之处。

素读《陈琴经典》,也可以使人们获得调节身心的境界,把放松身心,理智思考,仁慈犹豫,慷慨忍让,像佛家说的“四德”,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最终,素读《陈琴经典》,不仅能增长对中国民乐的了解,更重
要的是,能够以用陈琴的艺术音乐把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让自己得到身心超然的感受,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读陈琴老师《经典即人生》有感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读陈琴老师《经典即人生》有感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读陈琴老师《经典即人生》有感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读陈琴老师《经典即人生》有感于琮每一次带学生观看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每一次听陈琴老师的讲座,每一次与学生吟诵陈琴老师的调子,每一次见到陈琴老师,每一次捧读《经典即人生》,我总会想起陶渊明的那首《归鸟》: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展翅飞翔的归鸟,曾经飞得又高又远,但现在它又飞回来了。

为什么?因为“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本来风和日丽,但忽然间天昏地暗,狂风暴雨。

是的,也许这无望的黑暗,曾使它痛苦压抑;也许那不被理解的苦涩,也曾使它黯然神伤。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它没有在黑暗中迷失自己,仍然坚持踽踽独行。

这,不就是陈琴老师吗?在这荆棘丛生的途中,陈琴老师度过了无数个迷茫的暗夜,但在心灵与生活上,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栖止之所,点燃了那一盏充满智慧之光的灯火。

一直以为梦是孤零零的,海是遥远的,但这盏灯火的确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老师,我一直坚信经典诵读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所在,它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健全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传承经典。

但研读过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之后,才发现,对于经典精神的传承,我所下之力远不及其十分之一。

反思我们的初等教育,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教学内容上,经、史、子、集四个方面没有兼顾。

古代文学的课程,大多集中在子、集,经、史作品会简单提到,但都缺少大量的阅读,这也正是陈老师所说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过于看重细读分析,忽略了诵读积累。

这样的大学教育,怎能培养出合格的小学教师?面对如此令人失望和不满的教育,我们该怎么办?财经作家吴晓波是这样解释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一是逃离,坚决地逃离;二是抗争,妥协地抗争。

”我陷入了沉默。

我能逃离吗?我能鼓动学生逃离吗?不可能!那么,我只能选择妥协地抗争,我也只能引领我的学生妥协地抗争。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素读”教学法初探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素读”教学法初探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素读”教学法初探作者:陈雪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7期陈雪内容摘要:“素读”教学法源自我国古代,小学名师陈琴的《“素读”经典》正式将“素读”教学引入语文课堂。

在课程改革“加重”阅读量的今天,中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将以经典素读进入小学课堂为借鉴,初步探究经典素读进入中学语文课堂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经典传承能力。

关键词:素读阅读鉴赏中学语文“素读”是源于我国古代私塾的一种不寻求理解的朴素阅读方式,其目的是追求背诵和写作。

随着素读内涵的不断丰富,如今语文教学中“素读”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

学生在追求阅读“本色”的过程中体会字句的精妙,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正是现在的“素读”应该给予的定义。

进入中学,青少年相比小学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探究“素读”教学的方法,对科学化、合理化的“素读”教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素读”这一经典的教育思想必须有所改变,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

要使“素读”法适合中学阅读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素读”与阅读兴趣“素读”强调的是简单、朴素的读,但绝不是让学生机械、枯燥的去死记硬背。

如果一味的强调死记硬背,那么文本就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文本阅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打折扣。

“素读”进课堂,兴趣是关键。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现代中学生,他们要求我们语文的阅读课堂在读的心态上可以是简单质朴的,但是在读的形式上一定是要具有趣味性。

小学教育名师陈琴给了我们启示——将“吟诵”带入课堂。

“吟诵”就是依据一定的调式将所读内容唱出来。

陈琴老师将吟诵的规则交给学生,将教学内容“歌之咏之”,学生们在课堂上“足之蹈之”,经典的文章就在学生朗朗的吟诵声中达到了记忆的目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吟诵”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背诵的篇目很多,而学生往往苦于单纯的背诵,甚至产生了“背不过,不想背”的厌学心理。

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良药》心得灵魂文字

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良药》心得灵魂文字

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良药》心得灵魂文字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心得当第一次从校长手中接过这本书时内心是很沉重的,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信任。

但是也一直没有急着去拜读这本三百多页的书,因为对于陈琴老师其实已经有所了解,去年也粗略的读了复印本的《经典诵读问答录》也已经受益良多,打算心静下来在还好读读这本期待已久的好书。

最近几日读完了,感觉心里波涛汹涌,有很多想说的想去做的,但是,有种感受叫无以言表,但是还是想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第一章《语文之忧与素读之道》陈老师也曾无数次低回惆怅,无数次搔首追问,无数次豁然又迷惘:语文,是什么?陈老师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大道至简似平常。

老师读书,再教学生读书。

唯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陈琴老师读书是为了给学生作参照物。

对于语文课,陈老师主张低成本的课堂。

课堂不是舞台,上课不是拍电影,经不得剪辑。

每一节课都是神圣的,我们就是这样的底色,就只能这样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当然,生活需要电影类的艺术,比如,公开课就是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

在这一章里我还学到了陈琴老师关于家校关系的处理,她的“家校共读”活动进展的就很值得我去学习。

对于低段拼音教学陈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方法:声母、韵母都像背口诀一样,念的滚瓜烂熟,再来逐个认识,用卡片指读。

识字课对于“六书”的渗透也不觉得生涩,陈老师的教育智慧那么的让人钦佩。

最后陈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是什么?“是一节节课的技术训练吗?我从来认为,语文不是老师教会的,语文老师只要做到三事就够了,一是教孩子认识近三千个汉字;二是教会孩子朗读;三是不遗余力地诱惑孩子迷恋书籍。

其他的事,孩子自己会主动学会的。

”对于语文课老师要爱整棵树,直至整片森林,而不是盯着某一片叶子或某根树枝。

想想何尝不是呢,我们的课提问时参与的有几个人,有多少人会游离于课堂之外,什么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呢,就是读书,去热爱读书吧,去捧起书本,嗅里面的馨香,品里面的味道,悟里面的哲思,修灵魂的高度。

“素读”·教学·一辈子

“素读”·教学·一辈子

“素读”·教学·一辈子发表时间:2017-07-20T11:36:48.26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作者:李丹[导读]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素读”教学的操作方法和“素读”课程的实施。

云南省瑞丽市勐卯小学678600 摘要:新世纪新一代课程改革与时俱进,反映了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更高,特别是语文老师,不能再停留在备课、上课等方面。

在学习经典文化的热潮中,我结缘吟诵,认识了陈琴老师,走上了“素读”的道路。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素读”教学的操作方法和“素读”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素读教学国学文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和孩子们朝夕相处。

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孩子行为规范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更没有人按照规范要求或训练他们。

在2015年11月在昆明的一次培训会上,我认识了陈琴老师,走上了“素读”的道路。

捧着《经典即人生》这本书,我激动不已,从来没有哪本书可以让我如此如痴如醉地一读再读。

此后,我夜以继日地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大胆进行“素读”教学。

一、念起身动,知行相随为了让我的朴素的教育举措得以实施,2016年,我从四年级带起,开始我的“素读”教学实践。

与此同时,我坚持学习,背《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练毛笔、钢笔、粉笔字。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随着自己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总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教师有很多很小的细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所以,当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把细节抠好。

二、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引进什么教学内容、如何拓宽学生的思路、如何引起学生的“素读”兴趣、建构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思考最多的。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最新】《经典即人生》读后感

【最新】《经典即人生》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经典即人生》读后感--读>所感写下这个题目,先要说说我接触>的缘起.我是好未来教育旗下智康一对一的一名语文老师.去年,我有幸接触到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孩子曾跟随陈琴老师学习过,他很喜欢陈琴老师.孩子妈妈对我说,很遗憾,陈老师去了杭州,没法再教他了.我问孩子妈妈,陈老师讲课有什么特点?孩子妈妈说,陈老师很博学,能很好地驾驭经典,也能很好地调控孩子.我又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陈老师.他说,上陈老师的课不算是上课,那是读经 ,比较好玩.我在意外与好奇之余,打开了孩子妈妈给的陈琴老师的博客.通过博客,我为陈老师深厚的积累所震撼,便抢占先机般地关注了她的博客;读着她的博文,我了解到陈老师已经出了一本名为>的书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来看了.看后,直如醍醐灌顶.同时,也深感自己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的不足.其实,我在接触>之前,也曾在尹建莉女士的教育专著>上读到过关于语文教育的建言,当时已经意识到及早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我自己也已经是实践者了--我的孩子已经三岁半了,>.>.>及唐诗等,我都和她一起背诵了一些.但是,透过尹建莉女士的书,我只是认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却不知该给孩子读哪些经典,也不知当以何种方式进行.另外,有趣的是,我曾发现我的孩子愿意听我诵读经典,却不大有耐心听我讲长篇童话故事.我有点怀疑自己让这么小的孩子接触古董会不会有问题--现在知道是由于她当时年龄小,没耐心听那么长的故事.而就在那迷惑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陈琴老师的>.陈老师的话,及时地点醒了我.我也才确信,我正走到了读经的路口.读完>,因为我本人非常欣赏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对陈老师本人的风骨也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所以我很快就把此书推荐给家长们--我所在的公司有二个群,一个是小学升初中的交流群,一个是广州初中交流群.群里的成员,除了我们公司的几个维护群的伙伴,就是些关注孩子学习并经常相互讨论的家长.推介之初,我向家长们宣传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理论.()没想到有的家长马上就回应说,陈琴老师的课,我也听过,觉得很赞.还有家长说,可惜广州的初级中学以及高级中学中,鲜有能贯彻经典素读理念的,都是以传统教材为纲.甚至,有的家长看我极力夸赞陈老师的素读教学,又鉴于我本人热心于教育,很上进,便呼吁我以陈老师的教学方式开班.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与动力!我深知,我远不能和陈老师相提并论.但是,家长需要一个效法于陈老师的老师.那一刻,我多么渴望,我立刻就变身为陈老师关于素读,在我粗浅的记忆里,就是诵读经典加广泛阅读.但是,真正要展开来谈素读,我发现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开书来.因为素读还涉及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开展的问题.关于这个,陈琴老师在书里的讲话,已很精练.那么长的篇幅,那么丰赡的内容,凭我的拙笔,概述不完,而且,我自己都要一遍一遍地去反复咀嚼.我能做的,目前仅限于让家长们.同事们和我同读一本>.而且,坦白地说,我也在借助>来给自己补更多的课.前些日子,我特意让先生给我一次性买了七本书,分别是>.>.>.>.>.>.>.除去末一本,其余六本均来自>里的推介.所以,可以想见,一本>的价值,于我,简直是:一册在手,应有尽有.以至于有些日子,Q群里的家长问我,涂老师,你给我孩子推荐些书来读吧.我说,您去读>吧,读这本书里边提到的书即可.有心的家长或许会知道,我并非纯粹的懒.说心里话,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谈>,我觉得我并非从零开始.毕竟自从做了母亲以后,我觉得自己充分地具备了一位母亲的本能,那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好.我从孩子一岁开始写育儿日志,二年多的光景,已写下了二十四万字.之所以要持之以恒地做这样一件事,不是因为别的,恰恰只是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可以被记载被珍视的传奇.并且,我相信,这会是促进我自身成长的关键环节.再者,对于孩子的母语教育,我正在走的,就是经典之路.对我来说,记录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重新迈步的过程.当然,我能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很幸运,我的孩子尚小,而我又恰好能通过我的学生去聆听陈老师的教诲.然而,话说回来,我到底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就一个专业的老师而言,我觉得我最欠缺的,是有素的训练,是与教学现场即景式的弥合.尽管我的诵读积累也很有限,但我觉得去现场接触陈老师更重要.过去的人读书,经常有游学的机会.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光会晤于一室之内 ,还可能要一起去云游,甚至共寝共食.>于我,远不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濡染,它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一种灵魂的召唤.我在心里是把陈老师看作自己的老师.据我所知,陈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重重障碍,但她从不妥协,总是从教育的本质去探索,总是从孩子的学习实际出发,总是以一位母亲般的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最能震撼我的地方.陈老师说, 学不已,浩瀚书海任涵泳 ;陈老师说, 穷思变,道不远人贵求索 ;陈老师说, 业臻精,大道至简终可行 .每一句话,都是在说母语的学习之道;每一句话,又都道尽了人生的真谛.文字是神奇的药 .在读>之前,我或许没有那么强烈地意识到小孩子学语文的过程可以多么精彩而享受,我觉得语文课堂可能只是少数特级教师及优异的孩子才得以享受的.但是,当我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看过陈老师教学的一些视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精神焕发的脸,看到他们非常自然非常活跃地在教室里争着表现自己,听着他们齐刷刷地大量背诵,然后又在书里看到那感人肺腑的感谢信时,我的心完全被融化了.其实我在想,一个真正热爱语文的人,总是怀着一颗赤诚的童子之心.像我这般愚痴的人,虽然每每觉得陈老师的沉淀已经到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可是,我总是以陈老师的话鼓励自己,要有目视前方的勇气,再不好的现状,或许也携带了其它美好的东西同来.所以,平时遇到不顺的事,我就叫自己看书;平时很累的时候,我仍然叫自己看书.文字是神奇的药 .恰是受过文字的安抚与精神引领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文字是神奇的药 ,仿佛让我想起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如果鲁迅知道,许多年以后,重又有人以文字为药 ,会是怎样的欣喜?得知新近的经典素读成长活动在富阳展开,我带着万分激动,以及十二分的虔诚之心,写下这点浅薄的笔记.我本欲说,我想去富阳.可是,一转念,不能只是想 ,这是一个必须有的行动,是一份再不能等的渴盼,否则,从陈老师那接过来的那位可爱的同学,我怕把他耽搁了.由于这次活动,虽名为邀请函 ,可实际还有个选拔的过程.在写下笔记之余,我仍然心中忐忑.而我的学生家长给我的陈老师的QQ号,我尚且未加,先不想打扰她.我想她应当很忙.另外,不得不啰嗦一下,因为急于写下三千言,以供报名之用--我觉得我这次报名有点晚了,然又不想再晚,所以在急急地赶稿.写到快够字数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说来说去,更多的是要去富阳见陈老师.以至于关于>本身,似乎所言寥寥.但这在我心里,也有点不得已.我觉得需要实践的东西更多,包括诵读和博览,而远不只是对于一本>的读后感.希望陈老师及其他邀请者看了我的笔记,能勉强谅解!1.免责声明:本站提供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联系不上版权所有者,如能确定内容版权所属,请联系本站获取报酬.文章内容中所占立场,均不代表本网站所占立场,若该网页内容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联系QQ:28454_7_2.免费发布广告:本站日浏览量上百万,欢迎免费注册发布您的广告,网址:http://www.zui_/gz/e/member/login/长理职培依靠顶级的师资阵容和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秉承〝服务学员,超越自我〞的宗旨,培训涵盖国家电网考试.南方电网考试.农信社考试.银行考试.部队军校考试.烟草系统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招聘考试,面向全国培训学员超过_000余人次,培训质量国内一流,通过率远超同行业水平,是国内培训人数较多.口碑良好的培训机构,为莘莘学子的考试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典即人生》读书笔记

《经典即人生》读书笔记

《经典即人生》读书笔记东田中心校廖双萍五月份参加骨干教师学习,学习了一周,坐了一周,知道还要写这么多的作业,心里多少有些疙瘩……但听了陶老师的讲座、看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埋臧在心底的工作热情似乎被唤醒了一些。

让人感觉到,增长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知道自己做为一名小语老师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由于本人各方面的原因,辞掉了干了五年的行政工作,看淡了,也看透了许多……只想开心、轻松地当个不与争名争利的小老师,工作十一年的我似乎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也许就教学成绩而言,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

细细想想,回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我领悟到了教育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将每个学生都雕琢成学习优秀,能力出色的祖国栋梁,而是看到孩子们在快乐地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一天天在成长……因为我知道教育它是慢的艺术,我相信若干年后我所教的孩子走出社会都会是不错的人才。

上世纪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语,是如此有魅力,先前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它,整个整个学期拿着一本教科书,在孩子面前讲解,现在想来是如此可笑之事!陈琴老师却用小学六年的时间为学生蓄足一生所用的母语能量,将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字储存在学生记忆深处,在我看来还是可望不可及。

但她的学生是快乐的,是没有学习压力的。

她对经典的感悟能力及擅长吟诵的美妙嗓音,多学年来我只能望洋兴叹。

我感慨,在经典文化经历了百年浩劫的今天,在21世纪的小学老师队伍中,竟然有一个通晓“老古董”的女教师!浸染过经典的陈琴当一种普通的小学老师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幸事。

以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经典不难学,所有智力正常的小学生都能腹有诗书。

现在很多学生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没有读书的氛围。

语、数、英三科的书写作业挤占了他们所有的阅读时间。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就只有从语文的变革中破茧而出:把阅读放在第一位,一切杂练从简。

陈琴 经典素读

陈琴 经典素读

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中国教师报: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素读”这个概念,能简单明了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素读吗?陈琴:“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

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

日本的不少学者都对我们的私塾课程有深入的研究。

比如,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对素读的诠释是这样的:“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

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也有详细的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

”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而诵读经典是他们每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启蒙课业。

”中国教师报:素读“经典”,经典又是指什么呢?怎么来确定何为“经典”呢?陈琴: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他说,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如何确定一部作品是经典?卡尔维诺的标准是:经典作品“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真正的经典作品,必是那种任何时候你都能“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的作品。

以我之浅见,经典作品还有一个极好的标签:一部你未曾读过就令你内疚的书,一个民族没读过会令整个民族汗颜的书,一代人没读过就令一代人失根的书。

这样的作品一旦缺席,就会令整个社会文化生态链断裂。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要提倡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依据吗?陈琴:我们现在公认犹太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许多致力研究其成功秘笈的学者都指出,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其中一条就是离不开少年时期的“素读”经典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人物简介];陈琴,华南师大附小语文教师;[语文教育面临的尬尴局面];万物循道而自生,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物简介] 陈琴,华南师大附小语文教师。

小学经典素读实践者,成果丰硕,再一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作用。

她貌不惊人,她踽踽独行,她曾经被认为根本不会教语文,她差点被剥夺做教师的资格,她一度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心灰意冷,总之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包括她自己。

对现行语文教育普遍不满的声音震撼了她,启发了她。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

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因为自身的经历,因为偶然的因缘,她的内心笃定了教育信念,她要以个人之力革新教育现状。

二十多年心无旁骛,埋首小学语文经典素读教育实践,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她做了这第一个破冰者!她的声音飘荡在中华的天空:元典是王道,其他皆浮云!因她而形成的教育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反响强烈!她是南粤名师!她是小语界第四代名师!她是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第一人!她是小语界走出来的国学教育大师!她就是——陈琴![语文教育面临的尬尴局面]万物循道而自生,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语文教学的道在哪里?源在何处?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指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中两个切近的问题》)吕叔湘先生说的“咄咄怪事”,后来又有多少改观呢?1995年《人民日报》以《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为题直接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个学期,教研室的教研员、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几乎全民皆兵,费尽心计,就奈何不了那本只有三十篇课文的语文课本,老师忙,学生苦,家长累,这怎么得了!1997年11月,《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有人发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愤词。

这一次全民大讨论,催生了新课程标准,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然而,几年过去了,就我所看到的状况,学生真正受惠于新课标理念的并不多。

老师和学生依然难从高耗低效的语文困境中突围。

不由得想起旧时的私塾。

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毫成文,为什么?道理何在?私塾先生有何魔法吗?[百年文化大事]1912年1月19日,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下令“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但当时的中国人都还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学校里还有国文课,依然有读经。

而且教国学的老师国学功底深厚。

许多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这一点在许多从五四走过来的学人身上可以看出,尤其是季羡林的经历,更让人震惊。

“五四”运动以后,“四书五经”更是首当其冲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罪魁祸首而被被判。

从此以后,入选中小学课本的都是白开水一样的文章,自然不需“念经”似的记诵,而以背诵为主要手段的素读在课堂上此式微。

而此时,西方杜威经验主义新教育观传入中国,加速了被斥之为“死记硬背”的读书法连同读经理念的衰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政治到经济,从教育到文化,一边倒向苏联。

课程五步教学法成为思维定势。

1958年以后包括文革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以及破四旧等等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系列事件中,绵延二十多年,传统文化几乎被连根拔起,语文教育完全沦为政治的工具,内容全部成为政治宣传的口号,甚至一度学校关闭,学生全部走进广阔天地,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大有作为。

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8年,这三十年间,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国人全部一边倒向欧美,经济虽有强劲增长,但中国人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和牺牲了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人集体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严重,出现空前的信仰危机。

2010年10月1日,9.5米高的孔子青铜雕像立在了天安门广场。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传统文化回归与复兴的元年?? [精彩语录]1、一个人的成长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熏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经典即人生。

2、用素读和吟唱,让学生乐此不疲,六年下来,竟然背诵十多万字的经典。

3、陈琴老师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坚持“素读”的孩子实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目标。

4、经典素读是日本人对我们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的概括。

“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经典。

5、七田真的教育文集过《超右脑记忆法》和加藤荣一教授的《天才满世界》里面都提到了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

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经历过经典素读的训练。

6、潘文国先生《危机下的中文》中说:“一百年来,我们是以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

”7、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中,有一条就是离不开少年时期的“素读”经典的训练。

8、语文就是人生。

语文之道其实很简单,老师读书,再教学生读书。

唯有爱读书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读书是为了给我的学生作参照物。

[智慧做法]1、要想顺利开始经典素读,除了坚持做好经典素读外,还要教会学生会考试。

而且考试的分数一定不能低,不然,学生不认可,家长和学校也不会认可。

我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教材上,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面。

学生很轻松地去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往往得名列前茅的。

考试是不用怕的,因为考来考去基础的东西没有变。

2、晨读很重要。

我(陈琴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带领学生提前半小时到校进行晨读,每次读20分钟,每周4天,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去读,一进到教室里就是读书,养成一种习惯。

晨读我抓得很紧,一个学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我是一定要带着孩子们晨读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我的学生就可能去读他们喜欢的东西。

3、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这是训练孩子应考的一个好方法。

4、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朗读美好的文章和故事。

帮助孩子养成读报的习惯,关注社会的习惯,到了考试就会有话说。

5、一本教材实际上是不必教一个学期的,大约两个月就足够了。

因此,经典素读课程就有了时间保障。

每学期至少有一个多月的正课可以用来开展素读课程,加上每天的晨读、午读各20分钟,按每天素读100字的量,按最低的估算,六年就可以熟练地背诵十几万字。

6、经典素读的层次性安排非常重要:儿歌童谣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桥梁;第二是蒙学精读,就是《弟三千孝笠》《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第三就是哲史;第四是诗文,可以穿插在前三者中。

这四个层次的读本是不能少的,如果是背诵的话,这四个层面的读本都应该有。

7、小学前三年重积累,一二年级突破3000字的识字量,为学生及时进入阅读打下基础。

阅读和诵读经典都要量化,低年级的每学年平均阅读200万字,是能够达到的。

三百千、声律启蒙、鉴略、幼学琼林、小学对课、成语接龙等。

中年段阅读300万字,诵读现代优美散文100篇,不一定完全背,背诵古诗词150首,素读“大学、中庸、老子、论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飞鸟集、经典古文五十篇(自选自编)。

高年段平均阅读400万字,诵读优美散文100篇,背诵古诗词150首,素读背诵《庄子》《孟子》《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中的选篇。

8、素读量要把握好,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典素读贵在坚持,难以速成。

只要巧妙地利用好零碎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晨读10分钟,下午10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5-10分钟,坚持五六年,奇迹就会发生。

学年除去节假日,每个孩子在校180天左右,六年就可背诵10万多字的文章;此外再引导孩子每天阅读5000字左右的文选,一学年就是9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六年就是5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

这还是保守的估算。

经典的熏陶会成为孩子阅读的动力,以陈老师所教的学生为例,每个孩子每天的阅读量平均在一万字以上。

最重要的是,自“素读”经典的训练开始后,我就摒弃了以前老一套的听写、抄写、组词、造句等重复机械枯燥的作业练习,告别题海。

将素读引入课堂,迫使我的语文课革新旧的宣讲或苦练模式,一本教材我不再漫讲一学期,一篇课文通过“课前学”“课中练”“自读背”等课堂策略,避免教师的霸课行为,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因此,大多数孩子都能通背整本书。

素读的作业基础上不需要回家完成。

我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基本上“读书”和“采蜜”(做读书笔记或摘录)。

没有硬性规定,但我设计好阅读跟踪表,每天的阅读书目和大约字数都要登记。

9、小学各年级素读课程如何安排?一年级上学期:《弟子规》、《小学对课》选背及50首唐诗;一年级下学期:《三字经》《千字文》《小学对课》选背、50首唐诗及10篇散文;二年级上学期:《大学》〈小学对课〉散文选背、唐诗及词曲50首;二年级下学期:《中庸》《声律启蒙》、散文选背及词曲50首;三年级上学期:《论语》《声律启蒙》、散文选背及词曲50首;三年级下学期:《孟子》、散文及诗词30首;四年级上学期:《孟子》散文及诗词30首;四年级下学期:《庄子》散文及诗词50首;五年级上期:《老子》《诗经》30首及散文选背;五年级下期:《古文观止》选背、《诗经》50首及散文选背;六年级上期:《现代美文素读》《名言格言素读》及诗词50首;六年级下期:100首诗词、100名名言警句及20篇散文。

10、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超右脑记忆、思维导图),设置“快板法”“小组接力”竞赛,开展活泼多样的诵读活动,接力读、擂台读、分角色朗读、击打节奏读。

像《论语》《孟子》等文言,可以运用“剧本”结构法。

同时吸收传统吟诵、吟唱的优秀教学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乐学国学。

素而不闷,素而有趣。

近体诗词,最好用吟诵的方式。

教学生吟诵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先教给学生一点格律的知识,分清平仄,他们掌握方法后,也会自己独创吟诵的方式。

11、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是朗读,一个是表演读,还有一个是吟诵。

12、从来没有接触过吟诵的人不能跟他讲吟诵的知识,先让他跟着教师模仿。

其次就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平仄吟诵规则。

即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平声要吟长,仄声要短。

依字行腔,给学生一个节奏,给他一个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

第二个口诀就是: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需分明。

依字行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13、要让孩子读一整本书,培养孩子素读整本书的能力。

我会把读的作品设计成一个剧目,如诵读《老子》第36章,经典课堂这样设置。

第一幕:琅琅书声,直面经典—读通顺。

把要求告诉孩子们,按初读“一二一”法则读通顺,就是先慢读一遍,再快读二遍,再慢读一遍的法则把文章读通顺。

第二幕:古文今译,文白对应—读懂意。

第三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记得牢。

给学生们一个镂空的原文样式,用减字背诵法让学生背诵。

第四幕:引经据典,微言大义—格言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