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散文
苏轼最有名的散文5篇
以下是苏轼五篇著名的散文:《前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后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予亦狐独高频婉约乎缭绕风清月明之中。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羽衣翩跹翅如车轮下视澄澈见底。
予乃问客曰:“吾从西北来时闻呜呜箫声不知何处之声?”客曰:“月明风清如此那望箫声乃鹤飞鸣过我也。
苏轼的散文
• “乌台诗案”是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dǎn 实 在,诚然,信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 和此前所作诗句,
•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 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 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 是按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 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 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人真挚的感情。 • 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
点评张良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
• 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 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 他那神妙的权谋。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 • “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
前赤壁赋
•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山川相缪( liǎo古同“缭”,缭绕),郁乎苍苍 •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 舳舻千里(zhú lú 解释: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
前赤壁赋 写作特色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苏轼散文名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苏轼散文名篇,欢迎阅读。
苏轼散文名篇《赤壁赋》赤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大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
赤壁鏖兵是意义重大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
历史的本身情节就十分生动,又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加热闹非凡。
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黄盖诈降、诸葛借风、火烧战船、败走华容等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入人心,就连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都会说:“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赤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诗、一词、一赋。
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的名作。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
虽然是在同一个地方,缅怀同一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
比较而言,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杜牧完全避开了正面,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通过一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人们想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然后却陡然一转,从反面去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
咏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这正是小杜七绝的特点。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无比,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从正面着笔直入主题。
一开始就以非凡的气魄,极力把时空扩展开来,立刻就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
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兀立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
他写出了壮丽的景色,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音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面,分明是无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一、模板一一首念奴娇,是黄州对苏轼的眷恋;一篇赤壁赋,我的泪支离破碎……因为有了苏轼,黄州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向往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山上,远远的看,苏轼,红色的泪在滑过……在一个风尘仆仆的黄昏,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带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从乌台诗案中仓皇逃出,在受尽了苦难之后,来到了这里.也许正赶上一个日落,黄色的天,红色的赤壁,一个摇曳的三国.来不及擦一把汗,来不及一声叹息,一阵风吹过,他的哀伤就已远逝,被抛在了三国那个英雄的年代。
他终究是苏轼啊,就算是只有一个几乎等于无的官职,就算是被对手拉下了马,他也只是与渔人相醉,装作一般人家.一场千年的文斗,最终还是以苏东坡的绝对胜利作为结局.我的苏东坡。
东坡何以招罪?惟以才情太高!乌台诗案,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可他却在这片红色的淡淡的哀伤中写出了念奴娇,前后赤壁赋的传世佳作.半倚着中华五千年的苍老文明,激起一片纷扬的文字,让哀伤变成一首动听的歌,让我的泪肆意倘佯,我的苏东坡啊!就算没有人记得,就算连好友沈括也背叛了自己,就算是痛,那又怎样?“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就让我们长歌一曲,曲罢终散离人泪。
他就像是一只箭,一枝穿云宵上阵杀敌的箭,被无端的拉下来,一头栽倒了黄州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被神宗皇帝重用的机会.从黄州到海南岛,从这里贬到那里,却让他成就了一段文人的神话。
这若是别人,早不知生出多少酸溜溜的文字来,而他的诗赋,豪放,却有独特的风采,这里面有哀伤,有壮志,有眷恋,有着单纯的色彩……还记得他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湖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挚爱的妻子却跟着他到处颠簸,这份痛,真的很伤。
“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我的苏东坡啊………………二、模板二悠悠地,你飘进我的梦乡。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笔底生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遗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著名散文,供大家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苏轼著名散文:范增论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前赤壁赋[1]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
举酒属客[6],诵明月之诗[7],歌窈窕之章[8]。
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
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4],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6]。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8]。
渺渺兮予怀[19],望美人兮天一方[20]。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妇[26]。
苏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33],郁乎苍苍[3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千里[37],旌旗蔽空,酾酒临江[38],横槊赋诗[3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0],驾一叶之扁舟[41],举匏樽以相属[42]。
寄蜉蝣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
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
知不可乎骤得[47],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莫消长也[5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我心中的苏轼散文欣赏
黄沙滚滚,岁月蹉跎。
曾经的曾经太遥远,有些人,比如苏轼(东坡居士),错过了,就再难回首。
但对他的仰慕之情,岁月千年,时光如梦,难以忘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伟大的书法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伟大的,无论是诗词歌赋,或者是诗情画意,样样精通,假如陶醉其中,真的不愿醒来,反复品尝,别有趣味。
他的文章,赤壁赋,祭祀文,如黄河之水一般滔滔而来,给人安慰,让人激动。
他的词赋似天涯明月,清新自然。
读他,就像诠释人生;读他,让自己不再孤独失落。
苏轼之才智,高于八斗,富过五车。
说到书法,他独成一家,传百代千世,赞不绝口;说到音律,他恰到精通,诠释人生百味;说到苦难,他一生摘贬最多,却高唱大江东去!苏轼,从小勤奋,少有才学,受母亲教诲,少学百家,精通诗句和禅理。
长大后和弟弟一同考取状元,名震京都,为天下羡慕。
历代国学大师曾经评价:“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可见东坡居士非等闲之辈,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才子,却得不到国家重用。
左迁,左迁,再左迁,儋州,黄州,密州,杭州而已。
天生我才必有用,他没有气馁,每到一处作诗一首,每到一地酌酒一杯,或是新修水利于杭州,或是为人民传授耕种的技术,他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饶的精神,就因为他的坚守,谱写着中国北宋历史上的华丽篇章,恰如一颗明星,普照大地,使得中国文学更加辉煌。
时光匆匆,千年岁月似弹指一挥间飘飘而过,渺无踪影。
但剥开历史记忆,细细冥想,“东坡肉”、“东坡肘子”,推杯换盏间,仿佛一下子就有了一种历史的认同感。
但在人们心中,相比之下,东坡肉”、“东坡肘子”,苏轼诗词更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异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的轻描淡写,浅浅几笔,妙笔生花,让素有“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蜚声海内外,无论是到过西湖的人也或是没有到过的人,都能从他的诗句中体味到西湖别样的韵致以及奇特风光,恰如身临其境,别有风味。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1、《江城子》清江南xx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2、一代:宋:柳永《蝶恋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浣溪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春天里,万物复苏,春天里,草木萌发生气,小草也发芽了,柳树也发芽了,假如用一把大伞遮挡阳光,一旦到达阴霾,千条万条的裤子就会折断似地毯子,这时候,小河也来凑喧闹。
5、《水调歌头》宋代:黄庭坚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6、《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7、人行,必有伴侣之心,其心不行不慎。
8、《水龙吟·西湖》宋代·苏轼西湖春色,一片春愁。
9、《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0、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1、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一,xx岁了,他的诗歌写得多么动人,多么好玩,他的作品也多么美丽,他的作品也多么的精*!13、一,天高云淡。
14、《春日》: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15、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9]16、11]《宋词》卷三百17、《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夜记梦18、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漂亮,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
请不要吝啬在我们的友情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让我感觉到你的爱。
19、一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人皆养子望聪慧,我被聪慧误一生。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著名文学家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而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
在狱中四个多月,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是挂名的地方军事副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这篇仅有八十多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它好像是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下面分小段进行分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军。
夏历十月十二日,正当秋末冬初,夜里已很有点寒意了。
“解衣欲睡”,是说寒夜寂寥,百无聊赖,还不如解衣就寝,在睡梦中忘却人世的一切忧愁和烦恼吧!“欲睡”是想睡而还没有睡着。
这当儿,“月色入户”,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
“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来与他作伴,有意地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欣然起行”,是诗人的反应。
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一个被朝廷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
诗人的兴奋和喜悦都已高度地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
这一句与“解衣欲睡”相对照,显得一伏一起;一沉闷,一活跃;完全是两样心情,两种节奏。
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常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很富有人情味。
例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犹如临歧执手的爱侣,欲去叮咛,频频回首,显得何等缱绻情深;又如《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偷看人间私情密约的月光,仿佛含着几分神秘而羞涩的微笑,使人感到如此调皮而可爱。
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
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篇一: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前段时间读完了《康震评说苏东坡》,一直想说点什么,但感觉对苏东坡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
今日再翻苏东坡的诗词,不能不被苏东坡不畏艰险、豪爽洒脱的个性点赞。
且让我们再回忆回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的是多么的大气磅礴。
感慨人生无常。
也让我想起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多少英雄人物,穿越历史时空,成为一缕青烟。
但当年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气概,当年的气吞山河、威震四方的雄心,值得我们永远咀嚼。
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得不联想起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在清风明月下,写了对生与死的,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代表着他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
《后赤壁赋》则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表达了他融入宇宙自然中的永恒,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解脱。
苏东坡最大的成就,表现在他卓尔的才华上,一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骘,合称为苏门六君子。
苏东坡的另一大成就,表现在他的书画上,书法有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之说。
再要说,就是他的参禅。
他笃信佛教,讲求静而达。
静似懒,达似放。
他把佛禅寓于现实的人生之中。
纵观苏东坡一生,曲折坎坷,但百折不挠。
曾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几个皇帝执政。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面对死亡,曾与最好的亲兄弟子瞻写诗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身。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他的不幸,全是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引起的。
王安石主张的变法,而苏轼主张的是改良。
在这一点上,我还是王安石的。
变法岂能和风细雨?必须以霹雳手段革故鼎新。
课外阅读:苏轼的散文 精品
苏轼的散文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能。
他的作品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第一章里,对苏轼的诗、词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再对他的散文作品作一概览。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
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
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
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
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借描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
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什么特别可取,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苏轼还给后世人留下不少书札、杂记、杂说、小赋。
这些精致典雅、小巧玲珑之作,大都夹叙夹议,挥笔轻盈自如,抒发了作者坦诚的胸怀,也表达了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喜爱之情,成就大大超过他的政治论文。
形象地阐明对文艺问题见解的散文,实际上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交融的文论佳篇,论述精辟,才气横溢,如《传神记》和《书吴道子画后》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称道的例子。
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一见解,虽是就绘画而言,但其精神对其它艺术门类也可以相通。
阅读此类文章,我们又目睹了苏轼作为一位出色的文论家的风采。
1。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文学巨匠”。
苏轼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创作个性,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将探讨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和创作个性,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苏轼的散文充满了生动的描绘和贴切的比喻,这得益于他丰富的词汇。
在苏轼的笔下,普通的景物和事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在《赤壁赋》中,他用“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来描绘月夜下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优雅与宁静。
苏轼在散文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他写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将月光比喻成积水,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使文章显得灵动而有意境。
苏轼的散文常常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浓厚的诗意。
他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文章具有了诗的韵味和意境。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长江画卷,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传奇。
苏轼的散文注重情感表达,无论是欢乐还是悲痛,都显得非常真实。
例如,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他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使读者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得苏轼的散文具有深厚的感染力。
苏轼的散文不仅注重形式的美,更注重思想的深刻性。
他的作品常常包含着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例如,《前赤壁赋》中,他借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表达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苏轼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创新的手法将诗、词、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作品。
例如,《东坡志林》中,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贬谪地黄州的生活,并通过小序、题跋等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著名的散文
苏轼著名的散文一、苏轼及其散文的背景介绍苏轼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以及他对散文的贡献。
二、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苏轼的散文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苏轼散文的几个主要特点。
2.1 情感表达的丰富性苏轼的散文情感丰富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又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塑造,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2 文笔的优美流畅苏轼的散文文笔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
他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多变的句法结构和鲜明的形象语言,使散文达到了音律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2.3 文化与时代的交融苏轼的散文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他善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同时,他对时代的变革也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反思和思考社会风气的演变。
三、苏轼散文的代表作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苏轼的几篇代表性散文作品,探讨其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
3.1《东坡乐府》这是苏轼的一篇乐府风格的散文作品,描述了他对乐府文化的向往和探讨。
通过对古典文化的追思和自我反省,苏轼展现了自己对传统美的追求和对时代变革的思考。
3.2《小品文》苏轼的《小品文》是他的一系列小型散文作品合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独具个性的散文篇章。
这些作品以平实、自然的风格,描绘了生活琐事和日常情感,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一面。
3.3《赤壁》《赤壁》是苏轼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想象。
通过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描写,他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气概和忧国忧民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他对音乐和诗词的热爱。
3.4《古风集序》《古风集序》是苏轼的一篇序文,描述了他对古风文学的评论和赞赏。
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赞颂,苏轼传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四、苏轼散文的影响与价值苏轼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美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美一、本文概述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轼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苏轼散文的艺术美,分析其在文学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苏轼散文的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其如何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散文的鲜明个性和艺术魅力。
苏轼的散文语言既有古文的典雅,又有口语的自然,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其作品具有了广泛的可读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分析苏轼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学思考。
苏轼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思想的流露。
通过对苏轼散文中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苏轼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苏轼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全面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美,从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哲学思考以及文学史地位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苏轼散文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文学艺术欣赏视角。
二、苏轼散文的艺术美之源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各种细节。
他的散文常常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事件等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使得他的散文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源于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苏轼一生历经磨难,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既有对生命短暂的哀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通过散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源于他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
苏轼关于胸有成竹的散文
苏轼关于胸有成竹的散文一、原文(部分)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二、解析1. 胸有成竹的绘画理念- 苏轼阐述了文与可的绘画观点,竹子从刚发芽时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竹节和竹叶的形态,到长成高大挺拔的竹子,这种形态是与生俱来的。
画家画竹不能一节一节、一叶一叶地拼凑,而应该在心中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
这体现了艺术创作中整体把握对象的重要性。
画家要对所描绘的事物有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将其神韵、形态等在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后再下笔。
2. 心手相应的创作境界- 文中提到“心手不相应”的问题,苏轼认识到即使心中明白应该如何画竹(“心识其所以然”),但如果缺乏足够的练习,在实际创作时(“操之不熟者”)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在心中有竹的形象时,手中的笔能够迅速准确地将其表现出来,达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的创作境界。
3. 借事抒情与对友人的怀念- 这篇散文不仅仅是在论述绘画理论,更是苏轼对好友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苏轼通过回忆文与可关于画竹的教导,在阐述绘画见解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往昔与友人交往的回忆。
如文中提到文与可送给他的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等情节,既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从侧面反映了文与可的高雅志趣和对竹子的喜爱。
三、艺术价值与意义1. 在绘画理论方面- 提出的“胸有成竹”理论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画家在创作时常常遵循这种理念,强调在作画前对描绘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和构思,使得绘画作品更具神韵和生命力。
关山有限情无限散文
关山有限情无限散文一斛珠(苏轼)洛城春晚。
垂杨乱掩红楼半。
小池春浪纹如篆。
独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
关山有限情无限。
带君重见寻芳伴。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如果让我推论,我断然不会说这样的词句会是出在苏东坡的手笔。
假如有人说,这阙词句出自秦少游或者是柳屯田,我会毫不犹豫的相信。
凭了一种印象,似乎是有了放达的东坡,才有了豪放的苏词。
记忆中,苏词全然是“大江东去”的豪情和“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不羁。
一直以来,我只觉得,不论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还是“一蓑烟雨任平生”都足以诠释苏东坡的人生,万般都离不开一个“旷”字。
似乎,王国维也曾评论说“东坡之词旷”,真个是再贴切不过了。
可是翻开宋词,看到这首《一斛珠》,暮然发现这种印象与真正的东坡还是有了些许差别。
不曾想,苏词中竟然有如此绮罗香艳的词句存在。
或许是有了真性情,才能有真文字。
元好问也说苏东坡“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
我更愿意把他理解成一个肆意畅言的孩子,万般的不适,在他的指间皆能成为文字,化为诗意,融在世人的心中。
情之于诗词,就像是茶之于水,不可或缺,却又着实让人难以捉摸,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又能够分的真真切切。
就像这首词,亦真亦假,谁也不能分的清楚。
有人说,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久别的友人的。
也有人说,这是他写给自己新婚妻子王弗的。
事实谁也不能说的清楚,只怕只有东坡先生自己知道。
然而,我更希望是第二种。
如此,这首词就真的是情真意切了。
都说宝马金鞍,才子佳人,会是经久传颂的佳话,苏轼的一生就是如此。
他的一生中有三个女人。
在世人的眼中,这三人也只不过是苏轼一生中的点缀。
可是对他,任何一人都会是打开他心里的锁的钥匙。
他远行时,她是他心中的牵挂。
他倾诉时,她是他最忠实的听众。
三人之外,我未曾听说有一人能够走进苏轼的.心里。
虽说他的一生旷达,但是这丝毫未影响他对她们的留恋,他也从未辜负她们三人。
尽管是如此,谁又能够控制人生的悲欢离合。
时间大概是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那时的苏轼正值青春年少。
书戴嵩画牛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书戴嵩画牛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苏轼的这篇散文用一个故事就很好的阐明了外行人臆想内行人的现象,也是讽刺这些现象,告诉人们的事情应该去请教的人才,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决断。
这个道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无论自己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怎样的建树,想要获取更高的成就,就要将自己及时的归零,潜心的去学习,而不是凭空臆想。
苏轼的《书戴嵩画牛》讽刺了怎样的现象?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文章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戴嵩,唐代画家。
师承韩滉,以画牛而名闻天下。
后人谓之“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zui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书戴嵩画牛》原文是: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蜀国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得以百来计算。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整天他将书画摊开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我们欣赏这篇散文,就要像苏轼在这篇文章结尾处说的那样“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文言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是苏轼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1、欧阳公:指欧阳修。
2 、类:像3、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4、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5、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6、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7 、是:这。
8、夸:夸赞9、士大夫:读书人。
10、气索:气短。
11、不韵:不雅。
【翻译】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
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作者介绍苏轼(1037一ll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和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气势澎湃,想象丰富,独具风格。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东坡一生嗜茶,咏茶诗词有70余篇。
此诗中苏就称赞壑源新茶为仙山灵草,并提出这种茶好在不加膏油,因此不损害茶的真味,“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苏轼挥洒自如的散文
苏轼挥洒自如的散文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苏轼以其挥洒自如的散文风格,展现了他的才情和思想境界。
苏轼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既有描写山水的清新雅致,也有抒发情感的深沉激昂。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笔法,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例如,在《赤壁赋》中,苏轼以细腻的笔墨勾勒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将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
除了山水描写,苏轼的散文还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热爱生活,对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有着独到的思考。
在《东坡乡情》中,他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写下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通过描写家乡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苏轼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流畅自然。
同时,他善于运用对偶和反衬等结构,使作品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将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令人沉浸其中。
苏轼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也折射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的散文风格自由奔放,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思想的深度。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树立了文学的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赤壁赋 大意
• (四)自“客曰”至“讬遗响于悲风” • 抒写宇宙无穷,人生须臾的感慨。 • (五)自“苏子曰”至“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说明人生万物变与不变之理。 • (六)自“客喜而笑”至“不知东方之既白” • 记叙主客尽欢而眠。 • • 主旨:抒写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
苏轼的散文名篇
• 前赤壁赋 • 后赤壁赋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上梅直讲书 • 留侯论 • 喜雨亭记 • 记承天寺夜游 • 潮州韩文公庙 • 答谢民师书
李泽厚评苏轼
•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朴实无华、平淡 自然的情趣韵味,
• 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 生活态度,
• 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 • 达到 透彻了悟 的哲理高度。
前赤壁赋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前赤壁赋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自己的说法
• 轼尝自谓: • “作文如行云流水, • 初无定质, • 但常行于所当行, • 止于所不可不止, • 虽嬉笑怒骂之辞, • 皆可书而诵之。”
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快乐哲学”
苏东坡,多舛的命运。 他因反对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而遭神宗罢黜, 后又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 暮年还被流放到岭南 苏东坡是怎样面对他的坎坷人生?
林语堂在书中一口气给苏轼定义了十多个称谓
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散文作家、书法家、画家、 酿酒试验者、月下漫步者、诗人、 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等, 并总结得出,他是个快活天才。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 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 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 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 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前赤壁赋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举 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 馀音不绝如缕;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离)妇。 • 苏子愀(巧)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何为其然也?”
• “乌台诗案”是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dǎn 实 在,诚然,信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 和此前所作诗句,
•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 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 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 是按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 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 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乌台诗案”
•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 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 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 这案件先由 监察御史 告发,后在 御史台 狱受审。 御史台 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 “乌台诗案”。
前赤壁赋
•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山川相缪( liǎo古同“缭”,缭绕),郁乎苍苍 •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 舳舻千里(zhú lú 解释: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
➢ 赤壁地点有五,都在长江汉水流域。 ➢ 苏轼游的是黄冈。 ➢ 此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 元丰二年苏轼因文字狱被捕入狱, ➢ 此时任黄州团练副使 ➢ 就是黄州县人民武装部的副部长。 ➢ 但是本地(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没有签不平。 ➢ 但此赋却写出了他的旷达和苦中作乐。
旌旗蔽空, • 酾(诗)酒临江,横槊赋诗,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赋
• 况吾 与子,渔樵於江渚之上,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寄蜉蝣 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长终;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於悲风。”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杏)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赏析
• 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 • 叙事简净,写景如绘, • 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 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 • 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 • 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 大意
(一)自“壬戌之秋”至“羽化而登仙” • 抒写泛游之乐(如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 • (二)自“于是饮酒乐甚”至“泣孤舟之嫠妇” • 抒写听箫之悲(如怨、慕、泣、诉)。 • • (三)自“苏子愀然”至“何为其然也” • 记叙问客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