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的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1、浙江省,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2、山西省,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

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3、福建省,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_”,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4、辽宁省,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

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

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5、广东省,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_、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

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6、江苏省,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春节中国式家庭聚餐的文化内涵

春节中国式家庭聚餐的文化内涵

春节中国式家庭聚餐的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而中国式家庭聚餐则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通过这个特殊的聚会方式,人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本文将从准备食物、团圆意义和饮食习俗三个方面,谈谈春节中国式家庭聚餐的文化内涵。

一、准备食物中国人认为春节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时间,吃年夜饭则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能有丰收和好运气。

因此,在春节的家庭聚餐中,食物的准备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年夜饭的菜品种类往往较为丰富,代表着家庭的兴旺和幸福。

传统的年夜饭菜单通常包括鱼、肉、蔬菜等。

其中,吃鱼则象征着年年有余,寓意着家庭的财富能够顺利积累。

另外,肉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比如,烧肉象征着财富和好运,炖鸡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无论菜品的选择如何变化,家庭成员都会共同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这进一步加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二、团圆意义春节家庭聚餐的文化内涵之一是团圆的意义。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常说“团圆是最美的年味”。

因此,春节期间,家人之间的团聚是最重要的。

家庭聚餐是让亲人们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的最佳方式。

无论身处何地,春节期间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这个时刻不仅仅是吃饭,更是通过共同进餐以及聊天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

这种团圆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体验到的,更是春节家庭聚餐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饮食习俗春节家庭聚餐也有许多与饮食习俗相关的文化内涵。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年夜饭上食物名称的讲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食物的名称与吉祥的寓意相关。

比如,年糕和鱼翅的名称与“年年高(糕)升(鳅)”谐音,象征着前景光明和身份的提升。

此外,还有很多寓意吉利的食物,比如糖果、柿子、莲子等等。

这些食物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食物的名称和象征意义来表达家人对彼此的祝福和期望。

综上所述,春节中国式家庭聚餐是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活动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庆祝,更是一个载体,传承着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最为集中体现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举行盛大的年夜饭,家人团聚,共享美食。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鸡、肉等丰盛的菜肴,这些食物象征着富贵和好运。

比如,鱼在中国文化中与“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所以鱼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

此外,还有一道名为“年糕”的传统食物,它是用糯米粉做成的,象征着“年年高升”。

在春节期间,中国人还会互相赠送礼品,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糖果和糕点。

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传递着人们对彼此美好祝福的心意。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中国人缅怀祖先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

而在祭祀仪式之后,人们会享用一顿名为“冷食”的特殊饭菜。

冷食是一种清淡的菜肴,包括凉拌菜、冷面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消暑,还能让人们在悼念亲人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做“寿桃”。

寿桃是用面粉做成的,形状像桃子,象征着长寿和幸福。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寿桃,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一种名为“粽子”的食物。

粽子是用糯米、红枣、豆沙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每一颗粽子都是中国人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

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阻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下水撒粽子以充饥。

所以,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人们对屈原的追思和怀念。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种特殊的饮品,叫做“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以黄酒为基础,加入雄黄粉和草药制成的酒,有驱邪和祛病的功效。

春节文化风俗

春节文化风俗

春节文化风俗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人们会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团聚时刻。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包括丰盛的年夜饭、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以及红包、拜年等习俗。

一、年夜饭春节的年夜饭是家人团聚的重要场合。

这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吉祥。

通常年夜饭的菜肴种类丰富,寓意各有不同。

比如,鱼通常会被盛满,象征着年年有余;腐竹则象征着家庭幸福;鸡是代表祥瑞的神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二、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有特色的庆祝活动之一。

人们身穿龙、狮子的服装,载歌载舞地在街上表演。

舞龙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可以驱除邪气、祈求丰收和好运。

这一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用鞭炮声驱除恶灵,以保佑家庭平安、吉祥如意。

这一习俗也是向来宾和神佛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许多城市已经禁止或限制了燃放鞭炮的行为。

四、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们发放红包,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

红包通常是装有现金的红色信封,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这一传统旨在传递祝福和祝福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收到红包的晚辈也会向长辈道谢和祝福。

五、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对家人、朋友和长辈的祝福。

拜年的传统方式是以长辈为首,晚辈们依次向家庭成员拜年,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这一传统强调了家庭的团结和关爱。

总结:春节文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夜饭、舞龙舞狮、放鞭炮、红包和拜年等传统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些习俗不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家庭温暖,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将其传递给后代,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注重环保、安全和文明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让我们共同期盼,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健康和繁荣。

中国春节饮食文化

中国春节饮食文化

坐在炉过桌旁 ,剥橘子,吃花生 ,叫做 “ 守 岁”。
最 后 儿童 向长 辈 辞 岁 ,长 辈 给 儿 童 发 “ 岁钱 。有 些 地 方 作长 辈 的在 除 夕深 夜 把 橘 子 、荔 枝等 果 品置
于孩 子 床头 枕 畔 ,名 为 “ 压 岁果 ” ,好 让小 孩 年 初

早晨 醒时 ,获 得新春 的欢 乐 。
的人吃饺子 ,要在汤里放些香菜 、葱花 、虾皮 、韭
菜等 小料 。
大 约 到 了 唐 代 ,饺 子 已经 变 得 和 现 在 的 饺 子

模 一子 里 单 独 吃 。宋
代称饺 子为 “ 角 儿 ” ,它 是 后 世 “ 饺 子 ” 一 词 的
晚是 为 了纪 念 盘 占氏 开天 辟 地 ,
结束 r 混沌 状 态 , 二是取 其 与 “ 浑 囤” 的谐 音 ,意 为 “ 粮 食 满 囤 ” 。 另外 ,民 间还 流 传 吃 饺 子 的 民俗 殳娲 造 人 有 关 。 女 娲 抟 土 造 人 时 , 由于 天 寒 地 冻 ,黄 土人 的 耳朵 很 容 易 冻掉 ,为 了使 耳朵能 固定 不掉 ,女 娲 在 人 的耳 朵 上 扎 一 个 l l , i l  ̄ ,用 细 线把 耳 朵拴 住 ,线 的 另一 端 放 在 黄 土 人 的嘴 里咬 着 ,这 样 才 算把 耳 朵 做 好 。老 百 姓 为 了纪 念女 娲 的 功 绩 ,就 包 起 饺 子 来 ,用 面 捏 成 人 耳 朵 的 形 状 , 内 包 有 馅 ( 线 ),用嘴 咬吃 。 饺 子 成 为 春 节 不 町缺 少 的 : 节 日食 品 ,究 其 原
交子 ( 饺 子 )” 。北 方 人除 夕包 饺 子 ,讲究 皮 薄 、 馅 足 ,捏 得 紧 ,包 时 不 许捏 破 ,下 锅 不 许 煮烂 。 如 果 不 小 心把 饺 子弄 破 ,也 只能 说 “ 挣 了 ” ,忌 讳 说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文化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每逢节日,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习俗和传统来准备特定的食物,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这些传统饮食代表着民族的特色和智慧,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统饮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一次团圆盛宴。

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准备一系列丰盛的传统饮食,其中包括年夜饭、饺子、汤圆等。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享用盛宴,一起辞旧迎新。

年夜饭的菜肴类型繁多,代表着吉祥和寓意。

比如,鱼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年年有余”的谐音。

年夜饭的饺子更是象征着团圆和快乐,因为“饺子”的发音与“交”音相似,寓意着家人团聚。

此外,汤圆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物,它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在端午节,中国人会庆祝屈原的传统,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而屈原最钟爱的食物就是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传统食物。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包粽子,蒸煮后品尝这道美味。

除了粽子外,人们还会享用一种名为雄黄酒的传统酒品。

雄黄酒是一种以黄酒为基础加入雄黄粉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酒。

人们相信饮用雄黄酒可以驱除邪气,保护身体健康。

中秋节是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时人们会观赏皓月、赏月饼、赏菊花。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之一。

月饼的外皮一般为酥皮或者薄皮,内馅则有多种选择,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人们会将月饼送给亲友,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此外,在中秋节的晚上,家庭会摆上一桌丰盛的宴席,品尝各种美食,如蟹、柚子、石榴等,以感恩丰收和家人的团聚。

除了中国,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传统饮食文化。

比如,印度的节日狂欢节(Holi)是一个庆祝春天的传统节日。

在狂欢节期间,人们会彼此泼洒彩色粉末,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品尝一系列传统印度美食,如Samosa(炸饺)、Gulab Jamun(印度甜甜圈)等。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

那么春节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的一些传统饮食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饮食习俗1、吃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2、吃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3、元宵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4、屠苏酒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

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

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

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5、元宝汤即馄饨,因其形似元宝,故称“元宝汤”。

吃馄饨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

一般或以猪肉、菠菜、青韭为馅,或以羊肉、白菜为馅。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中午要喝元宝汤。

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精选12篇)

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精选12篇)

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精选12篇)1.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篇一西南地区——腊肠、扣肉等腊肠,是四川人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美食,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灌几斤香肠,一眼望去,每家的窗台阳台上挂着一条条整整齐齐、红白相间、泛着诱人油光的香肠。

对四川人来说,没得香肠,就没得年味!还有“扣肉”“灌海椒”也必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

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2.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篇二北方地区——饺子、花糕北方人过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饺子,无饺不成年。

不过这里的饺子可是规矩多多。

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砰砰咚咚地便开始剁馅,这天包的饺子要足够四顿饭用,即年三十中午、除夕、初一五更以及中午。

饺子和面条会放在一起煮,吃的是吉祥,吃的是财富,从内到外都会有一种满足感。

饺子中也会包硬币、红枣、栗子、花生等,吃到的人来年会走运。

枣花馍的样子像一把金“如意”,美味自不必说,除了自家吃,还是走亲访友的礼物。

通常分为“大馍”和“小馍”,“大馍”是给比自己辈分大的亲友准备的,“小馍”是给平辈亲友准备的。

3.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篇三东北地区——四大件、粘豆包东北人认为年夜饭需要包括“四大件”,所谓的“四大件”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少了任何一件,那就不“地道”了!东北民俗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谚语,所以要吃粘豆包粘住下巴。

东北人在春节会用大黄米做成的皮包上豆馅,家家户户都会做足够吃一个冬天的粘豆包,吃的时候会蘸着东北特有的绵白糖吃,香甜软糯,现在已经是各地都很喜爱的面食了。

4.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介绍篇四湖北:“三全”“三糕”“三丸”湖北人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

“三全”就是全鸡、全鸭、全鱼,“三糕”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春节的传统美食年夜饭的丰盛与象征意义

春节的传统美食年夜饭的丰盛与象征意义

春节的传统美食年夜饭的丰盛与象征意义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国人团聚的时刻,也是举家欢庆的日子。

而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年夜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年夜饭不仅丰富可口,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介绍春节传统美食年夜饭的丰盛和象征意义。

一、年夜饭的丰盛中国春节年夜饭的菜肴通常数量众多,种类繁多,令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年夜饭都离不开传统的主菜和小吃。

1. 主菜主菜是年夜饭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常有鱼、肉、海鲜等。

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主菜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鱼(鱼“余”与“余”同音)的发音与“余”(“余”的发音与“裕”的发音相似)相同,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吉祥。

此外,烤鸭、烤乳猪等也是一些地方特色的主菜,它们皮脆肉嫩,口感极佳。

2. 小吃除了主菜,年夜饭还包括各类小吃和点心。

比如,饺子在北方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饺子的形状好似元宝,有寓意招财进宝的象征,同时吃饺子还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完整无缺。

此外,年糕也是年夜饭中常见的小吃之一,其发音与“高”相同,寓意新的一年步步高升。

二、年夜饭的象征意义除了丰盛的菜肴外,年夜饭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凸显着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1. 团圆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谐。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一家人共进年夜饭能够增进亲情,加强家庭关系。

2. 祭祀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夜饭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仪式。

在用餐前,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神坛,祭拜祖先并献上供品。

这是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3. 美好祝福年夜饭的菜肴和名称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好祝福,寓意着吉祥、好运和幸福。

比如,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腊肉象征着富贵安康等等。

总之,春节传统美食年夜饭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丰富多样的菜肴展现了中国人丰富的饮食文化,而其中的象征意义则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愿。

初一到初五的饮食文化简短一句话

初一到初五的饮食文化简短一句话

初一到初五的饮食文化简短一句话
初一饮食文化:
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一般会有饺子、年糕等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富贵。

初二饮食文化:
初二又称猫年、犬儿日,吃年糕、饺子、腊八粥等传统食品以祭祖求福,同时也会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初三饮食文化:
初三为祭灶节,要吃水饺、甜饺子等传统食品,以示对灶神的尊重和感恩。

初四饮食文化:
初四有“破五节”,一般不吃鱼,而是吃肉类食品,象征着“福星高照”。

初五饮食文化:
初五为“迎财神”,会准备“五谷丰收”的菜肴,同时也会吃糖果、水果等甜品,以示心怀祝福和欢乐。

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传统节日中的美食也是其中一大亮点。

无论是春节、清明节还是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美食传统,这些食物不仅代表着人们对节日的庆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春节美食传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以迎接新的一年。

年夜饭中,有一些传统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饺子,这是春节最典型的美食之一。

饺子的形状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其馅料多样化,比如肉馅、海鲜馅、素馅等,以迎合不同的口味。

其次是年糕,也被称为“过年糕”。

年糕在中国历史上已有几千年的食用记录。

蒸年糕代表着“除旧迎新”,寓意着新年里甜甜蜜蜜,生活如意。

此外,糖果、花生、瓜子等小吃常常作为招待客人的美食,这些小吃象征着甜蜜、吉利和美好的祝愿。

二、清明节美食传统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祀先祖的日子。

在这天,人们会去祭拜祖先,并且会准备一些特殊的美食来供奉和享用。

首先是清明粿,也被称为“打糕”。

它是一种用糯米、红枣和红豆等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点心。

清明粿被赋予了祭祖、纪念先人的意义。

其次是青团,它是由糯米做成的糯米团,通常有五颜六色的花样。

青团寓意着丰收和幸福。

在清明节还有一道特别的美食,那就是蒸糕。

蒸糕是由糯米和红豆沙制成的甜点,形状多样,有着浓郁的清明节氛围。

三、中秋节美食传统中秋节是一个与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而月饼则是这个节日中最重要的美食之一。

月饼是中国传统的糕点,形状圆润,寓意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多种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它们的制作精细,表面上会印有吉祥的图案和字句。

此外,柚子也是中秋节的重要食物之一。

柚子寓意着平安和幸福,人们相互赠送柚子,表示对彼此的祝福。

在中秋节还有一道传统的美食,那就是莲蓉糕。

莲蓉糕是由糯米和莲蓉馅料制成的甜点,它的外观造型像莲花,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总结: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传统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与之相配套的美食。

春节的饮食文化

春节的饮食文化

春节的饮食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不仅会进行各种祭拜和庆祝活动,还会在饮食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内涵。

春节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春节期间的饮食习俗和一些代表性的传统菜肴。

一、年夜饭春节的年夜饭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也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

年夜饭通常会有很多道菜,象征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是鱼,因为“年年有余”在汉语中与“鱼”字谐音,寓意着来年家庭生活的富余和财富的积累。

年夜饭中还常常会有烤鸭、糖醋排骨、红烧肉等美味佳肴。

二、团圆饺子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还有一个重要传统习俗就是包饺子。

包饺子是家人团聚、共同享受美食的活动,也象征着团圆和吉利。

包饺子的时间通常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亲人一起围坐在餐桌旁,边包饺子边互诉衷肠,增进感情。

三、年糕在中国,年糕也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

年糕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蒸煮加工而成。

因为“糕”和“高”在汉语中谐音,所以年糕寓意着每年都能够“步步高升”,事业和生活都能够取得不断进步的良好势头。

年糕有很多种吃法,可以蒸、炒或者煮汤,口感软糯,甜而不腻。

四、汤圆除夕之夜,很多地方的人们还会吃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食物,外皮柔软,内里馅料丰富多样。

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家庭的和睦,也象征着困难和坎坷都能“团团圆圆”地圆满解决。

五、年菜除了年夜饭之外,春节期间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菜肴,也被称为“年菜”。

不同地区的年菜各具特色,但都透露出丰收、祥和和美好的寓意。

比如,广东的年菜以烧腊和海鲜为主,鲜美可口;四川的年菜则辛辣开胃,给人以热烈和豪放之感。

六、小吃和糖果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品尝各种小吃和糖果。

比如,南方人喜欢吃元宵,北方人则爱吃炸油角、糖画等传统小吃,这些小吃都象征着幸福和甜蜜。

总结:春节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怎么吃春节期间,人们食用量较少,特别喜欢吃一些少油腻多清淡的菜肴。

办家宴选用席谱时要荤素相配,冷,热,小吃兼顾。

冷菜清淡不腻,可佐酒。

热菜中既要有软熟、细嫩之菜,也要有香脆类的油炸食物。

菜肴的色泽宜红、白、绿、黄相映,体现喜迎新春的情趣;口味既有甜、咸,又有酸、辣,搭配合理,使人感到滋味无穷。

上菜程序亦有讲究,前人曾有总结:“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一般应先上凉菜后上热菜,炒菜中要咸的先上,其鲜咸突出,能开胃,刺激食欲;油炸、甜食类可在中间或上大菜之前上,因先吃油炸、甜食易使人肚饱和倒胃;酸、淡汤菜应放在最后,既可醒酒,也可解腻;小吃安排在饭后,以取特色风味调整味觉,增加口感。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

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春节的习俗与文化差异

春节的习俗与文化差异

春节的习俗与文化差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1月底或2月初之间庆祝。

作为一个千年传统的节日,春节拥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探讨春节的习俗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春节的习俗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代表着团圆和好运,通常包括鱼、鸡、肉等各种丰盛的菜肴。

2. 贴春联: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贴春联在门上或墙上。

春联由对联构成,对联的字句通常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

3. 放鞭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逐恶鬼和带来好运。

放鞭炮的声音也象征着新年的到来。

4.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和事业顺利。

5. 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红包里通常装有压岁钱,象征着新的一年里好运和财富的到来。

6. 舞龙舞狮:在一些地区,人们会表演舞龙舞狮来庆祝新年到来。

舞龙舞狮被认为可以驱逐恶鬼,并为新年带来好运。

二、文化差异1. 北方与南方:在北方,人们喜欢吃饺子,而在南方,人们则更喜欢吃汤圆。

这体现了北方和南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2. 地方习俗:中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

比如,四川的人们会点灯放花,福建的人会举行花灯节等。

这些地方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国春节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3. 打扫卫生:在春节来临之前,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家中的卫生。

但是,对于有些地区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打扫卫生会带走好运,所以会在春节期间避免打扫家中。

4. 氛围气氛: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农村,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气氛。

如北方人热衷于燃放大量烟花爆竹,而南方人则更加注重合家团聚和亲友相聚。

5. 庙会活动:在一些地区,庙会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庙会通常包括摊位游戏、表演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春节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庆祝活动的传统节日。

尽管春节的习俗在各地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春节饮食文化_春节

春节饮食文化_春节

春节饮食文化春节有很多传统美食,你知道春节饮食文化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春节饮食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春节饮食文化一、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中国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吃年糕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年糕与饺子的故事

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年糕与饺子的故事

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年糕与饺子的故事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年糕与饺子的故事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人们除了庆祝新年,也重视着年糕和饺子这两道传统的节日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有口感的美味,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讲述年糕与饺子的故事,以展现春节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年糕的故事年糕,又称为糯米糕,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正月初一会祭拜厨神,并向其请教来年的吉凶。

厨神见人间饥荒,便奉上了一颗饼状的米粒。

人们将这颗米粒捣碎后加热,最终做成了年糕。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年糕作为节日食品的起源之一。

年糕不仅在祭拜厨神时食用,它也成为了全家人团聚的象征。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蒸制年糕作为享用和招待亲朋好友的礼物。

年糕糯软的口感和甜滋味,寓意着来年的幸福和团圆。

二、饺子的故事饺子,一种充满寓意的传统食物,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味。

饺子是以面皮包馅料而成的,在中国民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包饺子。

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彼此交谈,共同努力,象征着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

饺子的形状也有其独特的寓意。

它外形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有些人还将饺子的馅料藏起来,吃饺子的人将有好运气降临。

在北方,饺子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美食。

人们在饺子里包入各种馅料,如猪肉、牛肉或蔬菜等,吃饺子象征着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幸福丰收。

而在南方,饺子则寓意着团圆。

南方的饺子多用糯米做皮,馅料丰富多样,口感独特。

无论在哪个地区,饺子都是春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三、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年糕和饺子作为春节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人们对于新年幸福和团圆的期望。

它们不仅代表着古老传统的延续,更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的味道和独特性,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春节的传统饮食

春节的传统饮食

春节的传统饮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不仅要过年,还要品尝各种丰盛的传统美食。

春节期间的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传统饮食,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风味。

一、团圆饭春节的第一天,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人们通常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团圆饭。

这是一顿极为重要的晚餐,代表了亲情与团结。

团圆饭的菜式多种多样,有鱼、有肉、有蔬菜,寓意着一家人团结一心,共度幸福美好的一年。

二、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它象征着“年年高升”。

据中国传统习俗,吃年糕可以让人们一年比一年更加顺利、更加幸福。

年糕可以蒸、炒、炖,做法多样,口感独特,既有嚼劲又带有一丝甜味。

无论是红糖年糕、菜肉年糕还是莲藕年糕,它们都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三、饺子饺子是中国春节传统饮食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中国餐桌上的皇后”。

制作饺子需要将馅料包入薄面皮中,蒸、煮或者煎炸至金黄色。

饺子的形状酷似古代钱币,意味着财运亨通。

此外,团圆的象征也体现在饺子的制作过程中,一家人可以一起包饺子,增进感情,享受团聚的快乐。

四、年夜饭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这是一顿盛宴,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

年夜饭的菜品数量繁多,包括鱼、虾、肉、蔬菜等,寓意着一年有余、喜庆吉祥。

此外,年夜饭还有一个传统的食物——年糕汤,吃起来糯糯的口感非常讨人喜欢。

五、汤圆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品尝甜美可口的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通常在热水中煮熟后涂上糖水。

它们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象征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吃汤圆成了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温馨和甜蜜。

六、年夜宴除了年夜饭外,一些地方还有丰盛的年夜宴,一般是在除夕当晚举行。

这样的宴席不仅以美食为主,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

年夜宴是一个欢乐、热闹的场合,人们通过宴席和表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祈福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春节里美食的寓意和味道

春节里美食的寓意和味道

春节里美食的寓意和味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俗内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各地有各类不同的庆祝方式,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春节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种传统美食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味道。

寓意——团圆和吉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食物不仅是生存的必需品,更是民间习俗中富有象征意义的载体。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美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团圆饭。

团圆饭象征着全家人的团聚,预示着一家人能够团结和睦、共同渡过新的一年。

此外,还有年糕、鱼等寓意吉祥和团圆的食物广受欢迎。

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寓意着来年生活水平、身体健康、事业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而鱼在中国语言中与“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预示来年能够生活富裕、收入丰厚。

味道——甜、酸、辣、鲜的交织春节美食的味道是多元而丰富的,主要包括甜、酸、辣、鲜等味型,每种味道都寄托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甜食在春节期间占据重要地位,象征着甜甜蜜蜜的美好生活。

传统的年糕、糖果、甜点等,都是人们喜爱的美食选择。

酸味代表着发酵和保存,常见的酸菜、酸辣汤等也成为春节饮食中的一大特色。

辣味则象征着热情和勇气,辣味食物如火锅、辣油等也深受欢迎。

此外,鲜美食物在春节期间也备受青睐,新鲜的海鲜、热腾腾的汤羹等能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味觉享受。

综上所述,春节美食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团聚、共享美食,共同庆祝新年到来,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愿每个家庭在春节期间都能品尝到美味的传统佳肴,感受到团圆幸福的氛围,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中华文化的象征与灵魂

春节中华文化的象征与灵魂

春节中华文化的象征与灵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节日之一。

它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灵魂,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春节的起源与历史中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最早是由古人根据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农历,用来计算农作物的收获和农民劳动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融入了丰富的祭祀和庆祝活动,成为了中国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象征着团圆与祝福。

饭菜种类丰富,有“年年有余”的寓意。

2. 放鞭炮:在除夕夜和新年的第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以驱赶邪恶的力量,祈求平安与吉祥。

3. 拜年和祭拜祖先: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亲友之间互致新春祝福。

同时,也会祭拜祖先,表达对家庭祖先的敬意与怀念。

4. 贴春联与挂灯笼:在大年三十之前,人们会贴春联和挂灯笼,春联上写着吉祥的文字,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5. 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祝福与吉祥。

红包里的零钱代表着财富的传递与福气的分享。

三、春节的文化象征1. 红色:春节的主题色彩是红色,红色象征着喜庆与吉祥,也具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街上房屋外墙、窗花、门神等都会用红色装饰,给人一种欢乐喜庆的氛围。

2. 舞龙舞狮:龙和狮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神圣、瑞兽的象征意义,人们会表演舞龙舞狮,以期望能得到龙和狮子的祝福和庇佑。

3. 寓言故事:春节也是中国寓言故事流传最广的时候。

人们会讲述一些寓意吉祥的故事,带有智慧和道德的内涵,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做人之道。

四、春节的饮食文化中国春节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美食。

在北方,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象征着团圆与相聚;而在南方,年糕则是春节的代表食品,由于“年糕”在音上与“年高”的发音相近,所以寓意着一年一年更加顺利和发达。

年俗文化简短

年俗文化简短

年俗文化简短句子
1、吃饺子和年糕是春节最重要的饮食习俗之一。

饺子寓意着财源滚滚,年糕则寓意着步步高升。

2、春节习俗传承了千百年,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3、压岁钱是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的红包,寓意着祝福和庇佑,也是传统春节习俗中的重要一项。

4、传统风俗代代传,过年文化永流传。

5、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压岁钱发红包都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6、古代人们认为年兽害怕火光和红色,因此会在新年时燃放烟花和贴红对联来驱邪。

7、包水饺,妪翁守传统,年年如故;玩手机,青壮赶时髦,岁岁不同
8、年味是跟家人看华灯初上,看月上柳梢,在长久的陪伴中,让父母慢点变老。

9、年俗文化,即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

它体现了团圆、祭祖、祈福等核心价值,形式丰富多彩,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这些习俗简短而富有深意,传递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春节的饮食文化
《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

另有一说,认为“年”字按古人的写法,是个象形字,有头有尾,四脚伸开,象一个大壁虎,是种可怕的不祥之兽,一岁之中,若没有遇见它,便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叫“过年”。

【春节食俗】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

饺子中有的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只饺子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元宝茶”。

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除夕食俗】
除夕,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廿九)的晚上。

意思是这个晚上,“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

旧俗除夕之夜,在敬祭天地祖先后,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称为“合家欢”、“团年饭”。

江南人家吃年夜饭,桌上四冷盆、四热炒,一暧锅,是很典型的。

年夜饭餐桌上必备一碗炒青菜或蹋菜,青翠碧绿,名为“长庚菜”;有的还备上落苏(茄子)菜。

落苏菜以风干茄子和其他蔬果烹成,吃年夜饭时大家动筷第一口先要品尝的就是这个菜。

因吴音“落”与“乐”谱音。

除夕食俗,北方吃饺子。

守岁时包,子时辞岁时吃,称为“更年交子(饺子)”。

北方人除夕包饺子,讲究皮薄、馅足,捏得紧,包时不许捏破,下锅不许煮烂。

如果不小心把饺子弄破,也只能说“挣了”,忌讳说“烂”字和“破”字。

除夕夜,江苏各地农村家家“画米囤”,即用漏孔小蒲包内装石灰粉,在粮囤周围以及户外四周地面上,打印出密密的石灰印子(元宝形或矢戟形),以示财产首先是粮食得到安全保护。

除夕“一夜连两年”,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炉过桌旁,剥橘子,吃花生,叫做“守岁”。

最后儿童向长辈辞岁,长辈给儿童发“压岁钱。

有些地方作长辈的在除夕深夜把橘子、荔枝等果品置于孩子床头枕畔,名为“压岁果”,好让小孩年初一早晨醒时,获得新春的欢乐。

【话说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正月初一日正旦节……吃水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是同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像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带饺子一起吃。

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年糕“年年高”】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

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

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

这种糯米糕点颇具xx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

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