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风险(R)二可能性(L)X后果严重性(S)

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评估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1 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作业过程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范围: (1)生产区域存在的场所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建筑物、设备、物质等),无论由本公司或外界提供。 2、危险源辨识应关注物的、人的行为的、环境的、管理的风险,并重点考虑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2.1 物的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电气、装置、工具等物质本身造成危害的因素; 2.2 环境因素:因人及人周边的环境造成危害的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电气、装置、工具、信号、标志等的缺陷;(2)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起化学反应物质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及传染病媒介物等因素; (4)心理、生理因素: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及辩识功能缺陷等因素。 (5)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作业区(地)域、道路交通、自然条件(地质、气候、采光)等因素。 2.3 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指挥错误(失误、违章)、作业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事物及其它行为因素; 2.4 管理因素:包括对物、人、作业程序、营销等管理缺陷及安全检查、监察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因素; 3 、方法与步骤: 3.1 危险源辨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a)询问和交谈;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工作任务分析等。 3.2 危险源辩识按以下步骤进行: a)组织进行危险源辩识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控制

等知识的培训; b)由各部门各单位指定人员对本部门经营活动、工作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在操作、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对操作者或其他人的伤害,逐项检查,识别危险源。c)安全生产科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对危险源进行确认; d)经确认的危险源,由安全生产科科负责整理汇总,列出正式的《危险源调查评价表》(汇总),确定《重大风险清单及控制措施》。 4 、风险评价 4.1 风险评价方法及过程: 4.1.1 风险评价依据 a)法律法规; b)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具有影响的因素; c)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曾发生事故或潜在风险较大,易造成严重后果。 4.2 风险评价: 4.2.1 对公司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均进行风险评价,其评价准则: L:事故发生可能性按下表判定 序号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值 1 完全可以预料(必然要发生的事件)10 2 相当可能 6 3 可能、但不经常; 3 4 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1 5 极不可能0.5 6 实际不可能(基本认为发生概率为0)0.1 E: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按下表判定 序号暴露危险环境频繁程度分值预计最大暴露时间(小时) 1 连续暴露10 一天18-24小时时间暴露 2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6 正常工作时间每日8小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东营市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目得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编制依据、、、、、、、、、、、、、、、、、、、、、、、、、、、、、、、、、、、、、、、、、、、、、、、、、、、、、、、、、、、、、、、、、、、、、、、、、、、、、、、、、、、、2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编制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编制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编制方法?4 七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辨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八风险评价与风险分级? 一编制目得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得要求,特制定本指导书。指导书规定了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得指导性方法与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得建立与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得安全管理理念与要求,使公司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风险分级管控。

二编制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得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得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得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DB37/T—2882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东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东营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得通知》(东安发【2017】4号)及其她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得严肃性与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得最终目标与坚持得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得长期性、有效性。 3、1总体要求:结合本公司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得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公司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

非煤矿山主要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

非煤矿山矿山井下主要作业过程 危险源辨识表

目录 第一部分:通用部分........................................ - 1 -第二部分:主要作业过程.................................... - 3 - 1.凿岩工.......................................... - 3 - 2 爆破工.......................................... - 6 - 3 装岩(放矿)工.................................. - 8 - 4 电耙工......................................... - 10 - 5 支护工......................................... - 12 - 6 电机车工....................................... - 14 - 7 绞车工......................................... - 17 - 8 挂钩工......................................... - 19 - 9空压机工....................................... - 21 - 10水泵工........................................ - 23 - 11主扇通风工.................................... - 24 - 12 局部通风工.................................... - 25 - 13 井下电梯工.................................... - 26 -14 电工 ......................................... - 27 - 15 电、氧焊工 ................................... - 30 - 16 修理工 ....................................... - 32 - 17 轨道工 ....................................... - 33 - 18 管道驳接工 ................................... - 34 - 19 井下钻探工 ................................... - 35 - 20 炸药库管理员.................................. - 36 - 21 管理(技术)人员.............................. - 38 - 22 高压配电员(电力调度)........................ - 39 -

风险辨识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分厂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臵、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 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职责: 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安全环保部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环境、消防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和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各部门应成立以厂长(部长)为组长、工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同时各部门也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及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异常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臵;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 ——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按装臵、设备、设施; ——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讲课教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东营市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3) 二编制依据 (2)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4) 四编制机构 (5) 五编制程序 (6) 六编制方法 (6) 七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辨识) (7) 八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17)

一编制目的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书。指导书规定了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

管理理念和要求,使公司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风险分级管控。 二编制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DB37/T-2882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东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东营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安发【2017】4号)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表.doc

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表一、自然条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序号1 2 3 4 5 危险因 素 雷击触 电 高低温 地震 内涝水 灾 车辆伤 害 触发事件 1.夏季雷电季节季 节自然直接雷击; 2.雷电二次作用,沿 着电气线路、金属管 道侵入。 1.夏季酷暑,室外 温度高达40 ℃以 上; 2.冬季寒冷,最低 温度℃以下。 1.断层错动; 2.岩溶塌陷; 3. 陨 石撞击; 4. 地函物 质相变化。 1.雨季积累大量 降水; 2.排水不畅通。 1.高温爆胎引发 车辆伤害; 2.低温制动管爆 裂引发车辆伤害; 3.地震或积水导 致路基不稳引发车 辆伤害; 4.路面冰冻导致 车辆失控。 形成事故原因 1.预热器、筒仓、烟囱高耸建筑 且未安装避雷设施; 2.变电站变压器、电杆等未安装 避雷器; 3.避雷设施损坏、失效或人为拆 除未恢复。 1防暑降温用品未发放到位; 2.空调、风扇等设备工作不正常; 3.通风不畅通; 4.防寒用品未发放到位。 工程建(构)筑物设防等级低于 所在区域地震烈度 1.防洪设备设施不完善 2.排水设备设施不畅通 1.厂内机动车技术状况不良; 2.防洪、排水设备设施不良; 3.车辆超载超速; 4.不按规程作业; 5.车轮未防滑链。 事故后果L E C D 危险 防范措施 程度 1. 安装避雷设施、避雷 人员伤亡建构筑 显着危 器; 物损坏供电中断 3 3 15 90 2. 及时更换损坏、失效 险 经济损失或恢复人为拆除的避雷 设施。 1. 加强防暑降温和防寒 人员伤害 6 2 1 12 稍有危用品的管理; 险 2. 及时维修制热、制冷 及通风设备; 1. 及时维护老化的建 人员伤亡 稍有危 ( 构) 筑物; 建构筑物损坏经40 10 2. 定期对工作人员举行 险 济损失逃生演习,加强工作人 员的防震能力; 1. 及时维护和增设必要 人员伤害 的防洪设备设施。 6 6 1 36 可能危 2. 定期对排水设备设施 建构筑物损坏经 险进行维护,对可能造成 济损失 淤塞的位置进行清理, 保证排水畅通。 1.应建立运输、装卸设 备的技术档案,使设 人员伤害 备状况良好; 1 3 15 45 可能危2.及时维护防洪、排水 车辆损坏经济损险设备设施; 失 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严禁无证人员及酒 后驾车。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目的 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3.定义 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 工种:是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 风险描述:现存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信息,即危害转化为风险导致后果的过

液氨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液氨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液氨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包括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设备与设施;工艺过程等三个方面。 1、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一般情况下,液氨事故的发生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障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客观上造成人不安全行为的物质条件。 氨为毒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若生产及安全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所耦合形成的安全隐患,可能直接导致中毒、灼伤、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1.1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操作错误等,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之一。违章作业的主要原因: (1)生产系统技术难度大或操作程序复杂,而又缺乏操作经验,导致作业人员一时难以掌握; (2)企业对管理和操作人员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培训、教育,甚至使用不具操作资格的作业人员从事管理、操作工作;

(3)管理、操作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业务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等; (4)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教育未开展,安全检查不经常,隐患治理不及时,安全管理不严格等。 违章作业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违章动火 在生产系统运行或停运期间,对系统设备、设施或危险作业场所进行动火作业的管理人员,在系统达不到动火条件下,指挥作业人员动火,或作业人员无视有关动火原则,擅自动火。 (2)违章电操作 生产系统的电力供应、设备及仪器仪表运行控制、照明等设施都大量采用各种控制开关、按钮。如果任意布线;使用不符合防爆性能要求等级的电缆、电气设施;随意按动或按错控制开关、按钮,都会造成停电和系统停止运行,进而导致容器管道憋压、设备损坏、电气起火等引起一系列安全事故。 (3)违章操作阀门 生产系统所用的阀门都是手动操作阀门。为满足工艺要求或系统紧急停车要求,阀门开关应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一旦开错阀门或不按顺序开关、方向逆反,将会造成系

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作业辨识和控制手册范本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自学材料 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背景 背景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际上广为流行的OHSMS、ISO14000、ISO9000、NOSA、IGH等管理体系被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所运用,引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已成为趋势。 背景二:从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电网企业是一个社会基础性行业,电网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维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是电网企业的天职,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是社会对我们企业的要求,更是我们电网企业在社会生存的价值。 背景三:从企业的自身属性来看,企业就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我们的许多同志,往往只看见管理显性的效益,而看不见管理隐性的效益;只看见事故显性的损失,而看不见事故隐性的损失。 因此,以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思想,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从管理内容、方法、流程、人机控制以及行为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的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的模式对安全生产实施“标本兼治”是解决我们现在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唯一出路。 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1、2007年10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这是对南方电网公司“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安全理念的具体落实。 2、我局被确定为南网第一批15个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局部分局领导和二级班子成员参加了南方电网公司共组织的共三期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培训。2008年3月召开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宣贯大会,选定八个专业的试点班、站开展体系建设。2009年在试点班、站的基础上,在全局全面展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010年,在南方电网公司和广东电网公司“七个统一”的部署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规范化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即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员工群体,在一定的作业环境内,使用设备和各种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方法把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制造成为成品,并安全运输和妥善保存的过程。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分析和认识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和危害因素,并采取对策加以消除和控制,对于实现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车轮集团各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现将有关危险、危害辨识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一、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和危害因素是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危害因素与事故隐患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质上事故隐患属于危险、危害因素的部分,但并不是所有危险、危害因素都是事故隐患。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它对于排查治理隐患、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要实现零事故,必须把作业过程中一切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出来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应尽力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和掌握这些危险、危害因素。同时对那些可能成为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预知和预测,并尽力排除和控制。 二、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 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

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危险源辨识活动。具体如下: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共15类)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动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外、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石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体的伤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信号选用不当、标志位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 业指导书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东营市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3) 四编制机构 (3) 五编制程序 (4) 六编制方法 (5) 七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辨识) (6) 八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13)

一编制目的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书。指导书规定了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要求,使公司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风险分级管控。 二编制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DB37/T-2882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东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东营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安发【2017】4号) 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3.1总体要求:结合本公司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公司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目标:危险源辨识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3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公司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类安全漏洞。 四编制机构 公司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包括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

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的隐患和风险辩识

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一、生产现场 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 1、定置管理 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科学地确定物品在场所内的位置,即定置。定置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 (1)固定位置 即场所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物固定。 (2)相对位置 即相对地固定一个存放物品的区域,至于在这个区域内的具体放置位置,则根据当时的生产情况及一定的规则来决定。 (3)良好的定置管理,要求信息媒介物达到五方面的要求: 1)场所标志清楚。 2)场所设有定置图。 3)位置台账齐全。 4)存放物的序号、编号齐备。 5)信息标准化。 (4)定置管理基本要求: 有物必分类,有类必分区、有区必有牌,按区存放,按图定置,图物相符。 1)生产现场实行定置摆放 2)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 3)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 2、作业现场通道 3、作业区域地面状况 4、作业现场消防设备设施

二、生产过程 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成品检验合格入库为止所经历的全部劳动过程。它包括基本生产过程(即制造零部件和装配产品的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生产准备、器材供应、检验、设备维修、储运等)。 三、环境 生产作业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等。 对物理和化学环境的环境主要是指作业现场的温度、湿度、压力、照明、噪声、粉尘、毒物、强烈气味、移动和振动,工作气氛;通风、电磁波和各种射线等。 对空间和时间环境的治理比较好的方法是推行定置管理。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物品放置定位。设置一些安全标志、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 生产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1)照明采光不良(照度不足、场所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等) 2)通风不良(无通风换气设备、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其他) 3)作业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要求。如厂房狭窄、门窗设计不合理。 4)作业场所杂乱(工具、半成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其他)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储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10)车间内缺乏必要的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措施、设备,或已经安装但不能正常使用。

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目标,实施有效安全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环境卫生,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及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科学的判定危险级别,分类分级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 3术语 本程序给出以下术语的定义。 3.1 危险源(危害)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根源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3.3 状态危险源 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造成人的失误、物的故障,进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 3.5 危害辨识 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6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7 风险评估 辨识危害、风险分析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8 基准风险评估 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基本的、全面的识别和评价。 3.9 持续风险评估 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地识别作业活动、设备和设施所面临的风险。 3.10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对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事故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专项的或针对性的及详细的风险

评价。 3.11 风险控制 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度。 4 危害(危险源)辨识 4.1 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 a)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 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b)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 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c)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 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d)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 性)温度、压力、速度; e)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 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f)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g)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 h)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i)各种设施:管理监控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j)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 危害类别 按GB/T3816-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8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生理、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详见附表1:表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4.3 危险源(危害)识别要点与过程 4.3.1 危险源有两种:“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状态危险源是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危险源存在,首要任务是识别根源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状态危险源(状态

检维修作业风险识别和控制分析

检维修作业风险识别和控制分析 汪 军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分公司,712000陕西咸阳 ) 摘要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的风险识别范围包括设计、施工建设、开工、生产运行、停工、检、维修等多个过程,对这些过程的有效风险识别和控制,可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针对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重点从人员影响方面进行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如何有效控制展开分析,从而为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有效控制风险,降低事故的发生起参考作用。 关键词检维修作业风险识别和控制 引言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储存、销售等作业过程中,都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的基础设施在检、维修施工过程中都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从2000年以来,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板块共发生20起爆炸着火事故,造成64人死亡,比较典型的事故有2000年9月21日某石化公司储运车间碳四球罐着火爆炸,造成3人死亡;2002年2月23日某石化公司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2人受伤;2005年11月23日某石化公司双笨厂爆炸,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5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的重大事故;随后又引发松花江重大水污染环境事件;2006年10月28日某石化公司原油罐防腐闪爆事故,造成12人死亡;2006年12月11日某石化公司凝结水罐检维修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有效开展作业过程的风险识别和控制,防止发生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下面先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某单位某装置检修完液化石油气冷却器后,在抽盲板作业过程中发生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现场情况为检修前将冷却器内液化石油气已进行泄压、放空置换处理,在进冷却器前D N250的液化石油气管线处加盲板,换热器检修施工结束后,在抽盲板作业过程中,发生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人员紧急疏散,现场应急处理的情况,造成很大的安全风险。此类拆盲板作业,发生介质带压伤人的事故还不少,此类作业风险识别应该不是很困难,针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是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什么还会发生泄漏事故呢?经过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识别不够,作业前车间虽然编制了H S E作业指导书,但没充分认识到在拆卸液化石油气管线上的盲板作业时,可能存在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的重大安全风险; ②预测到阀门存在内漏的风险,阀门微量的渗漏,特别是对液化石油气管线,可能会造成加盲板隔离的另一侧管线内积存液化石油气,如果没检查确认,在拆盲板作业时,就会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 ③检查确认不够,车间检查人员检查时仅看到在管线上安装的压力表(量程为0-4M p a,量程也偏大)压力显示为零,但没打开放空检查,认为管线内无液化石油气; ④现场监控不到位,发生泄漏时仅有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甲方车间无监护人员在现场,未起到监护和提醒作用; ⑤未按规定办理抽盲板作业票;⑥应急准备不足,发生泄漏时束手无策,险些引发事故。 以上这一案例就是由于风险识别不够全面,对风险的控制也做的不充分,才导致了未遂事故的发生,所以,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重点从人员影响方面对风险识别和控制进行分析。 1有效的开展风险识别 首先,要成立一个有效的风险识别小组,风险识别小组成员组成至少要包括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四个层面以上人员,必要时要加入相关的专业技术

普通基础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及预控措施(新编版)

普通基础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及预控措施(新编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57

普通基础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及预控措施 (新编版) 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SDXL-ZW-01-01/01SDXL-ZW-GY-01~08/08 序号 危险名称 风险种类 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 1 有毒昆虫、毒蛇 中毒 低风险

在有毒蛇、野兽、毒蜂的地区,应携带必要的保卫器械及药品,扎好裤脚 2 地势地况不熟悉、无防护措施 摔绊、坠落 低风险 1.合理安排人员,互相间加强联络及监护,配备可靠的通信工具。 2.路滑或无路情况下,应小心慢走,通过沟、崖、坑、墙、涧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 未使用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 坠落 中等风险 砍伐通道上的树、竹时,要控制其倾倒方向,上树砍伐时必须使用安全带,不得攀扶脆弱、枯死的树枝或已砍过但尚未断的树木。

4 附近有带电体 触电、电击 低风险 1.确保与带电体安全距离,加强过程监护。 2.作业过程按要求使用安全绳或防坠落装置。 5 不平整的地面 摔绊 坠落 中等风险 1.土石方开挖前应熟悉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特殊地形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2.特殊地形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3.保持现场整洁,道路畅通。 4.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

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作业过程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范围: (1)生产区域存在的场所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建筑物、设备、物质等),无论由本公司或外界提供。 2、危险源辨识应关注物的、人的行为的、环境的、管理的风险,并重点考虑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物的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电气、装置、工具等物质本身造成危害的因素;环境因素:因人及人周边的环境造成危害的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电气、装置、工具、信号、标志等的缺陷;(2)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起化学反应物质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及传染病媒介物等因素;(4)心理、生理因素: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及辩识功能缺陷等因素。 (5)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作业区(地)域、道路交通、自然条件(地质、气候、采光)等因素。 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指挥错误(失误、违章)、作业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事物及其它行为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对物、人、作业程序、营销等管理缺陷及安全检查、监察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因素;

3 、方法与步骤: 危险源辨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a)询问和交谈;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工作任务分析等。 危险源辩识按以下步骤进行: a)组织进行危险源辩识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等知识的培训; b)由各部门各单位指定人员对本部门经营活动、工作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在操作、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对操作者或其他人的伤害,逐项检查,识别危险源。 c)安全生产科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对危险源进行确认; d)经确认的危险源,由安全生产科科负责整理汇总,列出正式的《危险源调查评价表》(汇总),确定《重大风险清单及控制措施》。 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及过程: 4.1.1 风险评价依据 a)法律法规; b)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具有影响的因素; c)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曾发生事故或潜在风险较大,易造成严重后果。 风险评价:

1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

1作业过程风险辨识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作业过程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范围: (1)生产区域存在的场所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建筑物、设备、物质等),无论由本公司或外界提供。 2、危险源辨识应关注物的、人的行为的、环境的、管理的风险,并重点考虑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2.1 物的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电气、装置、工具等物质本身造成危害的因素; 2.2 环境因素:因人及人周边的环境造成危害的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电气、装置、工具、信号、标志等的缺陷;(2)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起化学反应物质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及传染病媒介物等因素;(4)心理、生理因素: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及辩识功能缺陷等因素。 (5)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作业区(地)域、道路交通、自然条件(地质、气候、采光)等因素。 2.3 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指挥错误(失误、违章)、作业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事物及其它行为因素; 2.4 管理因素:包括对物、人、作业程序、营销等管理缺陷及安全检查、监察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因素; 3 、方法与步骤: 3.1 危险源辨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a)询问和交谈;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工作任务分析等。 3.2 危险源辩识按以下步骤进行: a)组织进行危险源辩识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等知识的培训; b)由各部门各单位指定人员对本部门经营活动、工作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在操作、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对操作者或其他人的伤害,逐项检查,识别危险源。 c)安全生产科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对危险源进行确认; d)经确认的危险源,由安全生产科科负责整理汇总,列出正式的《危险源调查评价表》(汇总),确定《重大风险清单及控制措施》。 4 、风险评价 4.1 风险评价方法及过程: 4.1.1 风险评价依据 a)法律法规; b)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具有影响的因素; c)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曾发生事故或潜在风险较大,易造成严重后果。 4.2 风险评价: 4.2.1 对公司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均进行风险评价,其评价准则: L:事故发生可能性按下表判定 E: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按下表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