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的性质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人文性、审美性、实

合集下载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word文档)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word文档)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音乐是人类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要。

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是人类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基于音乐艺术与人类精神、情感及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密切联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型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同时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服务。

(二)基本理念1.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情趣,主要是指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的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创意表达、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认知、理解音乐艺术的本体构成特征,领悟音乐形式美与艺术表现的关系,拓展文化视野,培养美好情操。

2.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音乐课程各模块教学,通过聆听、歌唱、演奏、编创及综合艺术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得以实施。

对音乐实践的突出强调,应贯穿全部音乐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

音乐课程中生动有趣的创作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丰富多样的音乐课程,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得到切实满足,有利于释放创造性的能量。

3.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世界,其强大的感染力无须借助概念,直达人的心灵。

小学音乐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

小学音乐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

小学音乐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0)首。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情趣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增强)(社会交往的促进)。

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表现)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曲目的(多样性)(艺术性)增加乐器演奏及(合唱)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强弱)(速度)(韵律)(形式)(风格)(情感)(意境)等。

8.《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唱歌)(器乐演奏)(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四个领域。

9.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10.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形成)。

二、选择题(共20分)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C、感受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D、育才)教育。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B、听赏)为主。

三、简答题(40分)1、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分)2.音乐课程评价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鼓励性原则。

(8分)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以终身发展为目标。

(12分)4.《音乐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学段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现欲望,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初步掌握唱歌和器乐演奏的基本技能,初步开展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活动。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课程性质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穆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

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

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其中,人文性点明了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特性;审美性落实了学校音乐可实施美育的目标;实践性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特点。

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原有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价值”,因此将原来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有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境,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标准对音乐教育提出通过情感性、人文性、创造性、群体性与个性化等特征实现美育的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强化音乐审美体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注重音乐的文化品位,重视实践与创造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性发展,推进音乐课程信息化与现代化音乐活动中去。

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加大音乐活动的力度,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在我多年来的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音乐素质,我从如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学习完《沂蒙山小调》这首歌后,除了让学生用口头演唱、用录音机听感受副旋律的作用效果外,,我还让学生用固定音高的乐器--竖笛进行演奏,这样一种实践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及音准能力。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作者:管理员3号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38162012-02-22收藏字号:加大减小-文/杜宏斌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

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

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

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

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2024小学音乐课标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小学音乐课标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小学音乐课标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这三个方面。

2.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其课程理念包括()、()、()。

3.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4.音乐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

5.识读乐谱教学可以通过()、()、()等方式进行。

6.音乐教学中,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B.审美体验价值、兴趣爱好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C.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兴趣爱好价值、文化传承价值2.()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A.会唱歌B.兴趣C.识谱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教育。

A.专业B.职业C.育人4.下面哪项不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强调知识传授,注重技能训练5.音乐课程内容包括()四个领域。

A.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B.唱歌、欣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C.感受与欣赏、演唱、创造、音乐与姊妹艺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领域包含的内容。

2.简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3.简述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论述题(25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审美性、实践性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3.音乐审美能力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5.模仿、游戏、活动6.基本二、选择题1.A2.B3.C4.D5.A三、简答题1.“表现”领域包含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初中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

在课程理念上,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这五条课程基本理念继承了我国音乐教育的优秀传统,吸收融汇了当今国际音乐教育新视角和新观点,层次清晰、观点鲜明地表达了音乐课程的丰富内涵及学科特点。

(二)教材解析钻研课标,熟悉教材。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基本材料和指导方向。

掌握熟悉教材、处理教材是备课的核心。

(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要“以生为本”,既要分析学生的态度,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

当然,“以生为本”并不代表可以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有效的学情分析是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引导。

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只有做到尊重、信任学生,用负责任的态度做好学情分析,才能让学情分析更加有效的服务于教学,真正的开启教学研究之路。

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音乐教育心理学基础还要熟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目的分析及研究方法的介绍。

(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教育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能做到的事情。

选择教法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和教师自身条件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情况出发,参考、借鉴现有的教学经验、方法,构想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音乐教学目标对音乐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调节、激励、评价等作用,是音乐教学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要以音乐课程目标为依据。

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表述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

必须面向全体的普遍水平,符合学生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

探寻音乐课程的多种性质

探寻音乐课程的多种性质
是 作 曲家 在 特 定 的环 境 和 情 感 状 况 下 创 作 而 来 , 音 乐 能 够 表 达 不 同
的情感色彩 ,通过不 同方式的传递 ,使得受众群 众能够通过 欣赏 音 乐展开 自身和 作品之 间的关联想象 ,当不 同的观 众带有不 同的素养 和文化来欣 赏二度创作 的作品时 ,会对作 品产 生属于 自己的三度理
无论从 各种角度 出发 ,都 是不同的身份 、情感 、思 想 以及精神文 化 的体现 ,这个过程 展现 了先明的人文色彩 。音乐课 程作为音 乐艺术
乐 体 验 过 程 和 结 果 密 切 相 关 ,加 之 侧 重 表 演 的教 师 在 专 业 方 面 的 舞
应 该 说 ,“ 素 质 音 乐 会 ”这 门特 色 课 程 的创 设 正 好 体 现 了我 们 音
到音乐作 品中所包含 的环境 、情绪 、内容等多种方面 的美 的展现 。
音 乐 在 一 定 的 时 间 范 围 内 流 淌 ,不 受 到 空 间范 围 的 约 束 。音 乐
虽然 具有叙事 功能,但并 不向语言那样 具备具体 的形象表达 ,同时 虽然 音乐作 品最终重现但观 众面前 时,有大 多数 作品会 以表 演的形
就 失 去 了音 乐 课 程 的独 特 性 。

余,注意对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 。
( 二 ) 审美 性
教育学性质
( 一 )人 文 性 人 文 性 几 乎 可 以 说对 任 何 一 种 课 程 而 言 都 是 其 根 本 属 性 , 透 过 这 一 属 于 教 育 学 性 质 的 性 质 来 看 属 于 音 乐 的人 文 性 。在 音 乐 中属 于
它 的 人 文 性 就 是 通 过 特 定 的 音 乐 知 识 的 学 习和 欣 赏 , 以音 乐 的 方 式

音乐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性质:人文、审美、实践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课程设计思路:1、凸显音乐课程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课程内容。

5、课程内容设计,在明确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学段目标:1—2年级激发和培养对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能自然有表情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态度和友好精神。

3—6年级保持对音乐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初步养成良好音乐欣赏习有惯;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态度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结构框架:领域一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效途径)二、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四、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谈谈您是如何理解音乐课结程的性质与目标的。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谈谈您是如何理解音乐课结程的性质与目标的。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谈谈您是如何理解音乐课结程的性质与目标的。

一、作为音乐学科,其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性课标不仅明确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性质,也说明了人文性对音乐的重要意义.2、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想承,通过音乐提高学生感受镁,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实践性音乐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实施.二、音乐课程的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即“三维目标”的表述中。

三、对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认识1、三维目标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学段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对音乐认知的特点划分.2、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3、音乐学科目标的内涵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就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表述: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卷完整版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卷完整版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卷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开源学区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测试卷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共48个空,每空分,共72分)1. 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和(),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能力、()能力和()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和()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

3. 音乐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4. 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

5. 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

6. 要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关注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也应有必要的教师();提倡()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的特点与优势。

7.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和()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8. ()和()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盏择。

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法。

9.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与()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0.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相结合,定性述评与()相结合,自评、()及()相结合。

音乐教育基础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章音乐教育基础一、1、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是一种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其本质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

3、学校的音乐教育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

二、音乐学科教育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三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所谓“学”“论”“法”哪一个体系更完整、而在于其研究对象有宽窄之别。

三、1、世界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表现在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教育实践两个方面。

2、对世界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有哪些?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育体系。

3、国际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和突出特点是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

4、“美国音乐教育”之父洛威尔·梅森、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卡尔·西肖尔、著有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学校音乐教育心理学》的默赛尔和格连。

5、提出“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的是德国的丹克玛尔·维努斯。

四、1、1901年建立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是我国最早设立音乐课程的一所学校。

2、1950年8月,《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一各年级都开设音乐课。

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2课时,其他各年级每周1课时。

3、1981年3月3月国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学计划,调整了音乐课时,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均开设音乐课,每周2课时,初中一至三年级音乐课每周1课时。

4、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小学一、二年级每周音乐课达到了3课时。

5、1994年,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开设音乐选修课、五、1、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在欧洲被称作节奏教学法,在北美洲被称作律动舞蹈体操,在我国被译为体态律动教学法、和乐动作。

《2011年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2011年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2011年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的重要特点,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

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的基本途径。

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了一些落实方法,可能比较片面,希望各位老师能指出我的不足。

一、课堂氛围以前老师们怕上课纪律混乱、课堂吵闹,所以经常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刻板生硬,学生没有放松。

在我改变课堂气氛以后,我发现老师不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欢乐、轻松音乐课堂,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精神比较放松,思维活跃,对音乐的兴趣容易被激发。

在课堂中我努力贯彻生本课堂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融入教学情境中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的想要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于实践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听赏在音乐教学中离不开聆听,在教师的引导下听赏乐曲和歌曲,几乎是每节课必须有的基本环节。

我对学生每一遍的听赏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在听赏中我会适当的给予一些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后,在我的讲解、提示下带着答案再听一遍,力求语言简明生动,有启发性,尽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三、学唱与演唱在音乐实践性教学中演唱是最重要的环节,从学生学唱到会唱再到演唱,这个过程完全体现了实践性这一特点。

所以我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比较侧重于演唱的基本要求来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程的性质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这三个方面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我们今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承音乐文化时出现的问题。

因为在十年课程改革中,老师们有一个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文学的才是文化的,音乐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在讲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包括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必须要赋予音乐之外的文学语言来解释它。

其实,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例如,我们在听一段苗族音乐、一段维吾尔族音乐或者一段拉丁美洲音乐的时候,音乐里包含了不同的玄法、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色。

音乐当中包含了那些不同文化身份的创造者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他们是用音乐向听者阐述一种文化。

所以音乐是处在大文化当中的,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语言本身就是文化,和语言文字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从传统到现在,一直延续过来的。

比如,从20世纪到现在100年的历程中,上个世纪初的音乐教育就是提倡美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和组成部分,所以音乐课程也体现审美性。

现代社会仍然延续“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说明音乐学科、音乐课程,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性质。

以美育人,强调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以美育人对于陶冶身心、陶冶情感有着特别的作用。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实践性的艺术,音乐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采纳了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理论的精华部分。

音乐这门学科不通过实践的形式是没有办法实施和操作的,所以,音乐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在新课程中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目标本身。

这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就是目标。

而获取知识的目标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目的都非常重要。

首先,方法确实是目的,在课程标准中,摆在知识技能之前、之上。

比如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是希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