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怎样成为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演奏技巧。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和品味。
他们可以感受到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被重视,并且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评价音乐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内涵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觉、观察、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来领悟、理解、欣赏、鉴赏、评价、创造等审美对象的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两个方面。
1. 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指学生在音乐作品中产生的美的感受或情感体验。
审美情感是对音乐作品美的感知和感受,是审美过程的第一步。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美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深刻地领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 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应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评价能力。
1. 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包括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歌曲的学唱、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地接触和体验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通过参与音乐表演,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表演,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鉴赏和评价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谈如何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谈如何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音乐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侧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掌握技能、技巧的课程,以至于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挖掘美育的素材在音乐课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要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
比如:对于节奏,可以让学生练习打击乐,在实践中去感受和领悟,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也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二、重视美感的训练在音乐课中,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
因此,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不只是为学生升学做准备,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并感受到音乐的美。
一个学生要想有音乐修养,必须熟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个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如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将自己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使他们获得享受音乐的愉悦。
三、营造审美氛围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
如:在课上让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演唱或表演节目。
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自带一些光盘或磁带中自认为好听的音乐,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它的评价能力。
四、加强音乐欣赏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而音乐欣赏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利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课,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音乐培养幼儿园幼儿的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培养幼儿园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们愉悦的感受,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应该在教学中注重音乐教育,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创设音乐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通过音乐培养幼儿园幼儿的审美能力的方法和意义。
一、音乐活动环境的构建幼儿园应该建立良好的音乐活动环境,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和重要性。
首先是音乐教室的布置,应该选择温馨舒适的环境,配备齐全的乐器和音乐教具。
其次,在幼儿园的各个区域设置音乐播放器,定时播放适合幼儿的音乐,制造音乐氛围。
同时,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音乐会等形式,让家长与幼儿共同享受音乐的乐趣。
二、丰富的音乐体验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让幼儿在听、唱、跳、动中感受音乐的美。
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其次,可以进行音乐创作活动,通过自由创作音乐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开设合唱团、小乐队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合唱和乐器演奏,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幼儿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和画面的介绍,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组织舞蹈和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动作和情节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此外,幼儿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合作演绎音乐剧,通过表演传递音乐的情感和意义,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四、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激动,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其次,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尔雅情操的过程,其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感知、表现和欣赏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对音乐、艺术等美学领域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审美意识和批判精神,从而提高其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拥抱美好的事物。
一、培养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美的感知、表现和欣赏的教学,可以开启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
此外,良好的审美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批判精神和鉴赏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美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培养感知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唱歌、听歌等形式,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美。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些典雅、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中的美。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的美感。
2、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演奏、表演等表现方式是必要的,因为表演是一个将音乐中的音符、节奏等抽象物转化为具体表现的过程。
这种表达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
3、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欣赏不同音乐的风格,让他们感受到不同风格中的美。
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赏析或者是通过学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来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
三、实施美学教育的注意事项1、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所以在实施美学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学生在审美理解方面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不应该轻视这些见解,而应该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引导他们,在思想上不断开阔和加强。
3、美学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耐心地引导。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1)-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先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审美趣味是指先生对音乐的兴味和爱好。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味,兴味是学习的基础。
只需构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入的审美体验、自动的审美认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构成创造美的愿望。
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益条件。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合适儿童的、旋律动听、节奏明快、抽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加强先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先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奥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音乐要表现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风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期感和民族性,引导先生自动参与音乐与理论,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进步先生的审美能力。
一、触景生情获得审美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根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先生的心思,心思特点,盲目地运用审美要素,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感体验。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先生良好的审美心情,唤起先生的音乐审美留意,当先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抽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颖感便会油然而生。
留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要使先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
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伴着优美的音步,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做有节奏的动作,美滋滋地走进去;边听乐曲边欣赏教师那亲切的教诲,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当中。
这样会使先生感到轻松、和谐与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情。
同时利用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留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情,唤起新的审美留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当中。
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以下是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一些方法:首先,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了解。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应该被介绍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种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其次,学生应该被鼓励参与音乐演奏和创作活动。
通过参与音乐演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和技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音乐演出和参观机会。
学生应该有机会观看专业音乐会和音乐剧等,这将为他们提供近距离接触音乐的机会。
通过观看专业音乐演出,学生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表演和音乐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来增加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和音乐形式的演变,从而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学生可以了解音乐乐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则,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合唱团、乐队或合奏等音乐团体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与其他音乐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音乐人的交流和学习改善自己的表演技巧和审美能力。
总结起来,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增加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了解、参与音乐演奏和创作活动、观看专业音乐演出、学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以及参与音乐团体等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并促进他们终身的音乐发展。
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让人们沟通、表达和感受。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作用以及音乐教育的实践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首先,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方式。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音乐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和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音乐作品的优劣,提高对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音乐教育的实践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
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通过听音乐、分析音乐和演奏音乐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音乐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和欣赏音乐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音乐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意义等方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唤起、音乐教育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说明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唤起音乐教育是唤起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这些音乐作品通过其独特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引发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共鸣。
在欣赏和研究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逐渐得以唤起和培养。
他们能够辨识音乐作品中的美感所在,欣赏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有着显著的培养作用。
音乐是一门需要通过听觉来感知的艺术,学习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不同的音高、音色和音乐元素的组合。
他们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了对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这种感知能力的培养不仅对音乐领域有着积极影响,也可以在其他艺术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机会进行即兴创作、编曲和独奏等活动,通过自身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从乐器演奏、作曲、编曲等方面发挥个人才华的能力。
这种创造力的激发不仅在音乐领域具有价值,也能够推动学生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展现出更大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强大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幼儿园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参与,孩子们能够培养对美和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此外,音乐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其他重要的认知和情感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
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应该被充分重视,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和富有挑战性的音乐活动和经验。
在幼儿园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们的听觉能力。
通过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的变化。
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简单的旋律和歌曲,让孩子们用耳朵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一些有声音的游戏和活动,如击打乐器、模仿动物的叫声等,以提高孩子们的听觉敏感性。
此外,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参与唱歌、跳舞和演奏乐器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进行音乐表演时,可以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达和演绎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还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
通过引导孩子们参与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如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展览等,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风格和种类的音乐,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合唱和合奏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在集体中合作和协调,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技巧,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基础的节奏和音高概念,让孩子们学会用简单的符号和手势来表达音乐元素。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一间阳光明媚的教室里,音乐如同细腻的丝线,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紧紧相连。
随着乐器的声音响起,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期待,仿佛在等待一场心灵的盛宴。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乐理和技巧,更是一种提升审美能力的独特途径。
当音符跳动起来,课堂上仿佛涌动着不同的情感。
一首轻快的曲子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的气息,而一段悠扬的旋律则引发内心的沉思。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学会了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验。
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声波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是在演奏乐器或唱歌,他们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音色、节奏和旋律的敏感度。
每一次触碰琴键的瞬间,都是与艺术对话的机会。
音乐教育引导他们去探索音符背后的故事,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这种深入的体验,使得学生对美的感知变得更加细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产生新的领悟。
此外,音乐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无论是作曲还是编排,学生们都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融入作品中。
这种自由的创造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美的构成。
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实践。
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如合唱或乐队演奏,学生们更能体会到协作与和谐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声音或乐器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彼此配合,才能演绎出美妙的音景。
这种合作不仅深化了他们的音乐理解,更让他们意识到,在美的世界中,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
这种意识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感。
音乐教育还培养了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在学习乐曲时,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整首曲子的表现。
通过反复练习和体会,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对细微之处的敏感。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体现在音乐中,也将伴随他们走向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绘画、文学或舞蹈,让他们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现和创造美。
中班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中班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的欣赏、演奏和表演,可以培养幼儿的听觉、表达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环境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中班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快乐的音乐中感受美的独特魅力。
首先,中班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听到不同的乐曲,感受不同的旋律和节奏,让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美的体验。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音乐家或专业音乐教师来学校进行小型音乐会,给幼儿们带来不同的音乐表演和演奏,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中班音乐教育需要注重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
音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听觉辨别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比赛、活动或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不同音乐元素的辨识能力,例如灵敏的听力、节奏感和音高辨别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声音模仿、声音表达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此外,中班音乐教育还需要注重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培养。
音乐创造力是幼儿个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创作。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创作音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编创自己的歌曲、乐曲,让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最后,中班音乐教育需要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表演,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型音乐剧的表演或舞台表演,让他们在音乐中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演,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中班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审美教育
音乐教 材 的审美 因素 源自音乐 教材 是音 乐 教学 的 依据 ,是 学 生 获得 音 乐审 美感 受和 体 验 的客观 条件 。 因此 ,选 择 与编 写具 有 欣 赏价 值 ,能 够唤 起美 感 的歌 曲和 乐 曲作 为音 乐教 材 是极 其重 要 的 ,它 是 音乐 教学 审美 化
的基础和前提。 1作 品 内容 美 . 由于传 统 的音 乐 教 育 观 念 强 调 对 学 生进 行 系 统 的知 识 技 能 传授 ,因而传统教材所选择的音乐作 品是服务于传授基本乐理知 识与技能的需要的,这就使得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音乐作品的 上的美感 ,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艺术的愉悦,而且还将音乐课程拓 选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音乐作品本身的美 的标准不得不被搁置 宽到 了整 个 美的 艺术 境 界 ,这样 很 容 易吸 引学 生去 学 习,提 高学 起来 。新 的音 乐课 程基 本观 念强 调 以审 美 为核 心 ,强 调在 音 乐欣 生欣 赏和学 习 的兴趣 。 赏 、表现 ,创 造实 践 中学 习 掌握 基本 的知识 技 能 ,为 学生 提供 欣 二、 音乐教 法 的审美 原 则 1多样 性原 则 . ’ 赏 、表现 ,创 造对 象 的音 乐作 品,就 能 够直 接 成 为教 材编 写者 的 音 乐 教学 的愉 悦 性 是审 美教 育 发 生情感 体 验和优 化 效应 的心 选择 对象 ,而 与之 相 关 的音 乐基 础知 识 和技 能则 隐含 于音 乐 作品 之 中 ,在 这种 条件 下 ,音 乐 作 品的美 很 自然 就 进 入 了编写 者 的视 理机 制 ,当 学生 处于 愉 悦状 态 的 时候 ,最有 利 于形 成优 势兴 奋中 好 野 ,并 成为 了教材 内容选 择 的一 个主 要 取舍 标 准 ,音 乐教 材所 选 心 ,使学 生 乐于 主动 接 受 。 “ 玩 ” 是孩 子 的天性 ,抓 住孩 子这 个特 点 ,就 能增 强教 学 中 的趣 味性 , 比如 做击 鼓传 花 的游戏 ,教 择 的作 品 内容必须 是 美 的, 因为 , 只有 美 的 内容 ,才 能使 学 生得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的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
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那么在音乐教育中,应该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呢?我认为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考虑。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
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
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例如学生唱起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心中会迸发出不甘作奴隶,勇敢战斗的激情和力量,更加地理解和热爱祖国,奋发图强;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
学唱起《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会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这种曲调和音韵的完美结合以及歌词所要表达的人性之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展示美的结晶。
当学生听到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时,会感到大自然的美是这么迷人,生活是这么美好,会更珍惜幸福的生活,把握好现在;欣赏到圣桑的《天鹅》时,会获得一种优美高雅的情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气质之美大有裨益;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孩子审美情趣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音乐教育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对于孩子来说,接触音乐的过程就是开启审美之旅的起点。
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不同风格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欢快的儿歌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活力;悠扬的古典音乐可能使孩子体会到宁静与庄重;而富有节奏感的流行音乐则容易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奋。
这种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对美的感受更加细腻和多元。
音乐教育中的乐器学习也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当孩子开始学习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他们需要不断地练习来掌握演奏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还逐渐学会了如何通过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每一个音符的弹奏、每一段旋律的演绎,都是孩子对音乐美的一种诠释。
他们会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追求更完美的演奏效果,从而培养出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音乐创作活动对于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让孩子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哪怕只是一段小小的旋律,都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孩子需要思考如何运用音符、节奏、和声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创造性的表达,让孩子学会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创造美,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
此外,音乐教育中的团队合作,如合唱、乐队演奏等,也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在团队中,孩子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演奏,相互配合,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这种协作过程,让孩子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共同创造出美妙音乐的经历,也让他们感受到合作之美。
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
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
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1.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
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
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
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
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
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实施审美教育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实施审美教育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音乐鉴赏课程应该涵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包
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
可
以让他们分享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培养他们的
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强化知识与实践结合:音乐鉴赏课程应该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音
乐创作、演奏等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审美的感受力和敏锐度。
4. 促进多元文化的审美体验:音乐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
通过引进多元文化的音乐作品,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审美能力。
5. 培养批判性思维:音乐鉴赏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
分析音乐形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素,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
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
6.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音乐鉴赏课程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可
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节目、音乐会等途径扩展音乐鉴赏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
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水
平和文化素养。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音乐教育的实际操作以及音乐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审美能力是人们欣赏美和辨别美的能力,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融合了声音、节奏、旋律等要素,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几点必要性:首先,审美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丰富度。
音乐能够渗透到人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出各种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接触音乐时,能够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的能力。
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对于日常生活有益,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其对美的追求成为一种习惯。
最后,审美能力可以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还涉及到音乐的历史、文化、理论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音乐教育的实际操作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操作。
以下是一些针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首先,学校应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建设音乐教室、合唱团、乐器演奏班等音乐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音乐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来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其次,音乐教学内容应多样化。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剧表演等,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多元的音乐世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第一篇: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分析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意义;方法音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演奏和欣赏能力,还应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在演奏中展现艺术和情感之美。
低层次的声乐教学是音与技,高层次的音乐教学是情与美。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真正让学生感知声乐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声乐的审美特质分析在音乐的艺术王国里,声乐是最早诞生且最具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式,也是最能展现美学思想和特质的艺术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声乐的表现形象也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声乐的艺术魅力也越来越强大,展现的审美情趣也越来越丰富。
由最为原始的单纯音乐发音逐步拓展表现形式,现在已经发展到丰富多样的专业声乐技巧,声乐的唱词最初是非常讲究实用,现在能够展现更多层次的审美艺术,向艺术化高度不断攀越,并不断拓展新的高度,展现更为美妙的艺术。
从音乐专业美学的名称定位来看,是音乐学和艺术美学的交叉融合,体现的艺术与艺术的双向融合,是艺术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且具发展潜力的分支,也是现代音乐学体系中研究音乐艺术的重要基础学科。
声乐艺术本是就是一门非常独特的审美创造表现艺术,通过创作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者演唱表演、受众欣赏体验完成整个表现和欣赏过程。
从创作、到表演再到欣赏消费,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以审美的标准来表现,并获得最为直接的审美体验,处处渗透着美的艺术张力。
声乐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声乐的美学特质,能够感知声乐作品、表演以及欣赏中渗透的审美标准和情趣,能够融入审美内涵,获得艺术美的享受,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怎样成为审美教育
在《审美书简》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界定其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是我们的工作,审美教育又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可是音乐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审美教育,它们之间怎样化起等号,一直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追求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审美
在《审美书简》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界定其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
席勒认为,只有通过审美自由才能实现从感觉到思维的转移;美和自由只能来源于实践理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是我们的工作,审美教育又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可是音乐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审美教育,它们之间怎样化起等号,一直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追求的。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其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使其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进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审美理解能力。
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要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音乐传播的便捷性为审美教育的落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音乐系列特性更利于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音乐对人全面发展的多层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审美教育更深入地发展。
因此,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发挥其优势,在实践中全面贯彻和落实音乐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审美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音乐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1)审美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论文发表。
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3)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
再者,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
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我们把音乐教育叫做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
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
二要意识到教材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布鲁纳认为,教材是传递教学内容的手段,教材就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工具,是解决教与学矛盾的产物及联系中介。
教材的作用:教材就是作为形成学生深刻认识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材料;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最普遍的广义说法是,教材包括了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
近几年来,基础教育课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进行,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论文发表。
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就包含在这些变化之中。
而教材的建设就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具体到音乐课,音乐的教材就是其直接的物质载体。
堂课教学效果如何,除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之外,教材编写的合理与否同样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有一个新的教材体系做保证,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依据。
音乐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材料,其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音乐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又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依托,这两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美育”的实施,无法完成“审美”的过程,也无法实现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审美教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
2001年,我国出现了最早一批通过教育部审定的三种版本的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年又审批通过了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
随后,广东、江西等省市又陆续出版了“沿海版”、“桂版”等各具特色的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共11个版本。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
笔者认为这些改革都是顺应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是必须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而这其中的教材建设需要同经济发展一样越来越科学化、正规化和系统化,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有一个新的教材体系作为保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音乐教育的目的又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基础教育的音乐课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教材的内容则是“美育”得以实现的基础中的基础。
三教师的音乐素养也是美育得以实现的基础。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的全面推进。
但从实施的结果看,在某些地方收效并不是很大的,甚至出现美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抵触、或相互矛盾的情况。
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一点是由于忽视了实施美育的主体——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所致。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现象:其一,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单一的教唱歌,及为教唱而进行识谱教学。
其二,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类似于其他课而缺乏生动活泼艺术课的个性。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教师的音乐素养是相关联的。
高尔基说过“唤醒人对美的思念,使人追求美,是艺术的必然任务”。
论文发表。
中小学音乐教学,既要求学生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塑造美的心灵。
因此,堂课的效果如何的第二重要因素便体现出来,那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素质教育教育的是学生的素质,但在实施当中也考验着教师们的素质。
当然,教师美育素养的缺失也存在着一些客观原因:
1.重“智”轻“美”的观念影响。
某些学校看重主流学科,没有正确把握美育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的美育潜能未能得到有效开发,造成了社会迅速发展与人们审美意识滞后的明显反差。
2.捉襟见肘的师资力量。
相对于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来说,现在的艺术类教师的比例是较低的。
这一方面是受编制的限定,无法自主扩容;另一方面是艺术学科教学考核系数定得较低,分配不尽合理,导致人才流失。
捉襟见肘的专业师资力量难以形成以美育人的氛围,影响了教师队伍美育意识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