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标准版本
确保人身安全的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家庭等。
第三条确保人身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确保人身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二)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三)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四)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五)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六)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按照职责分工,参与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二)按照规定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三)按照规定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四)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五)参与应急救援演练。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三)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五)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六)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身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劳务派遣员工、合同员工、临时员工等。
第三条人身安全管理是依法保护员工的人身权益,维护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第四条人身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平、人道的原则。
第五条公司应当加强对职工人身安全的管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职工的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人身安全管理的组织第六条公司应当设立人身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人身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七条人身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公司总经理任命委员会主任,负责人身安全的决策和监督。
第八条人身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开会,讨论和解决人身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公司应当设立人身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人身安全工作和制度的具体落实。
第三章人身安全管理的职责第十条人身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一)研究制定公司的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二)组织人身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监督人身安全工作的实施;(四)对人身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五)制定人身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第十一条人身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负责人身安全制度的具体执行;(二)组织人身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三)协助人身安全委员会对人身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四)编制人身安全工作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二条部门主管是本部门的人身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三条人身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人身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
第四章人身安全管理的制度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人身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第十五条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一)人身安全的定义和范围;(二)人身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三)人身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四)人身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五)人身安全问题的查处和处理;(六)人身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程序;(七)人身安全事故的调查和评估;(八)人身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是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规定旨在规范企事业单位对职工人身安全的管理,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以下为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的详细内容。
一、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依法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依法追究责任。
2.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尽力消除危险因素。
3. 综合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职工人身安全管理体制,由职工、雇主、政府共同参与管理。
4. 全员参与原则:每个职工都有保障自身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单位应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二、职工人身安全管理机构1.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雇主、工会、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协调、监督职工人身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委员会会议。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工人身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三、职工人身安全管理措施1. 日常防范措施1.1 工作环境: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整洁,定期检查设备、机器的安全性能,确保无安全隐患。
1.2 安全设施:配备合格的防护设施、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1.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和逃生演练,确保职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撤离,减少伤害。
1.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工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病例。
2. 岗位安全措施2.1 岗位培训: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2.2 防护用品:根据岗位特点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绳等,并确保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2.3 岗位监测:对从事特殊工种或工作环境的职工进行岗位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 职工心理健康管理3.1 心理援助: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机制,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或聘请心理咨询师,提供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3.2 健康饮食: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鼓励合理膳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3.3 健身活动:组织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发展,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人身安全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第四条本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保措施的落实。
第五条本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人身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六条职工应当遵守本企业的人身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预防和应急工作。
第七条职工对本企业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第二章人身安全的预防措施第八条本企业应当建立人身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人身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本企业应当制定人身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本企业应当对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进行人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本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人身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第十二条本企业应当制定人身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职工的应急行动程序和撤离路线。
第十三条职工应当听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配合安全检查,不得擅自改变或者拆除人身安全设施。
第十四条本企业应当建立人身安全事件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本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身安全演习,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人身安全的应急措施第十六条发生紧急情况时,职工应当迅速采取避险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第十七条发生安全事故时,职工应当第一时间拨打企业的报警电话,同时按照安全预案采取逃生措施。
第十八条本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报警和紧急救援机制,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职工应当保持冷静,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行动。
第二十条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后,本企业应当及时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职工在救灾抢险等特殊任务中,应当积极配合,服从领导,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十二条职工在应急救援中表现突出的,本企业应当予以嘉奖和激励。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维护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运转,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工人身安全监测、防范、应急处理等制度,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职工人身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职工人身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新进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规定、操作技能、应急措施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职工参加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职工人身安全档案,记录职工参加安全培训的情况,定期进行档案更新。
第三章职工人身安全防范措施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各类危险物品的使用与保管规定,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危险区域与非危险区域的划分。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配置必要的安全设备与防护用品,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涉及职工人身安全的工作岗位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职工人身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理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工人身安全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巡检。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应急预案,明确职工人身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职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第十六条职工发现安全隐患或者事故,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参与事故处理工作。
第五章职工人身安全监督与奖惩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职工人身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法依规对职工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严重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取得显著成绩的职工进行表彰奖励,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对于本规定未涉及的事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与管理制度

人身及资产安全保障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本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构建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认真规定了人身及资产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和管理要求,适用于全体在职员工。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含正式雇员、临时雇员和实习生。
2.2 其他特殊群体(如访客、外来人员等),应遵守公司相关安全制度。
第二章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第三条安全教育和培训3.1 公司将定期组织人身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员工应急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3.2 新员工入职时,必需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并通过相应考试。
3.3 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和应急处理本领。
第四条安全防范措施4.1 公司将建立健全安全设施和设备,包含但不限于监控系统、安全门禁系统等,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4.2 严格执行公司门禁制度,全部进入企业内部的人员必需通过有效身份验证。
4.3 加强对企业内部安全区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第五条事件报告和处理5.1 凡是发生员工人身安全事故、恶性事件或异常情况,相关人员必需立刻向上级领导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5.2 公司将成立特地的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矫正。
5.3 对于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的事故原因,公司将订立相应的改善措施,并追查责任人。
第六条突发事件处理6.1 公司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清楚规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和处理措施。
6.2 员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冷静应对,依照预案要求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6.3 公司将组织开展周期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在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响应本领和自救自护本领。
第七条外出安全管理7.1 出差人员要提前向负责人报备出差计划,并在离开前将相关行程和联系方式告知汇报人。
7.2 出差人员要保持联系畅通,及时向企业报告自身安全情形,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求助。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汇编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汇编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指一种法律机制,旨在保护个人免受他
人的威胁、骚扰或暴力行为。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个人的人身安
全和权益,通过法律手段对施暴者采取限制措施,以确保受害者的
安全。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申请条件,通常是指受害者必须证明自己受到了对方的威胁、骚扰或暴力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
危害。
2. 申请程序,包括向法院提出申请、提供证据和证词,法院审
理申请并作出裁决的程序。
3. 保护措施,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施暴者采取限制措施,
例如禁止接近受害者、禁止与受害者联系等。
4. 救济措施,法院可以在裁决中规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定,同
时也可以规定违反行为规定的后果。
总的来说,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为了保护受害者免受他人侵害,确保其人身安全和权益不受侵犯而设立的一种法律机制。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范本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范本人身安全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建立健全的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预防措施、救助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份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范本。
一、法律法规1. 制定《人身安全保障法》,明确人身安全保障的原则、目标和主要内容,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2. 完善《刑法》相关条款,加大对破坏人身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3. 颁布《家庭暴力防治法》,建立家庭暴力防治制度,保护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
4.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打击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保障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人身安全。
二、政府机构1. 设立人身安全保障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和推动相关工作。
2. 建立人身安全保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身安全相关活动和项目,提高人身安全保障水平。
3. 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人身安全工作,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人身安全保障能力。
4. 加强社区警务,建立健全的社区巡防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人身安全事件。
三、社会组织1. 建立人身安全保障志愿者队伍,开展人身安全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援助和支持。
2. 鼓励社会组织开展人身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人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人身安全保护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和帮助,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康复辅导等支持。
4. 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人身安全保障工作,为人身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预防措施1. 开展人身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和尊重人身安全的良好氛围。
2. 建立健全的人身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人身安全风险。
3.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人身安全保护,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
4. 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人身安全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区域、跨境的人身安全挑战。
五、救助机制1. 建立人身安全事件报警和处理机制,确保受害者能够及时获得救助和保护。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3篇)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一、一般规定1.施工负责人要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学习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和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2.在营业线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着装,配戴并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施工机具设备要严格管理,经常检修,精心使用。
对劳动机械设备必须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并经由领导批准持证的司机操作。
4.储藏易燃、有毒、爆炸等危险品,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并指定经过安全培训持上岗证的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使用时防止起火、爆炸和中毒。
5.在酷暑、严寒季节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中暑、冻伤和煤气中毒。
6.野外作业遇雷雨时,施工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安全处躲藏,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和涵洞内避藏。
7.在墩台、立体交叉地点等处所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绳)。
参与施工所有人员必须穿防滑鞋。
8.在桥梁上、隧道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
列车接近时,必须按规定下道,迅速撤离桥隧或进入避车台(洞)。
9.使用脚手架必须满足安全工作要求。
靠近架空电力线搭设或拆除脚手架时,应严格按照供电部门的规定留出安全距离(动力线2m以上,照明线1m以上),作业时应时刻注意,防止碰触架空电线。
13.在电气化铁路上作业时,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需保持2m以上的安全距离。
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2m的建筑物及设施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办理接触网停电申请手续,在得到停电施工命令,并有接触网工区指派专人安设临时接地线后,方能进行施工作业。
14.搬运及装卸重物时,尽可能使用机械作业;如采用人力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一致。
15.装卸长钢轨,钢丝绳与挂钩、固定器等要联结牢固,人员不得站在移动前方和钢丝绳附近。
长轨车运行时,人员须离开轨端3m以外,并禁止在长轨上走动;卸轨时,撬棍不得插入长轨移动方向的横梁后面,在前一根长轨通过本车后方能拨动后一根就位,严禁在悬空的长轨下作业,并注意长轨尾端下摆时伤人。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并使其养成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确保员工、设备、财产的安全。
二、责任与义务1. 公司负责人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和修订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人身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
3. 全体员工有义务遵守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改善和发展自我保护与预防意识。
三、安全教育与培训1. 公司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员工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我保护知识、应急处理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等。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确保他们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3. 公司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防范意识。
四、安全设施与装备1. 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防护装备等。
2. 公司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有损坏的设备。
五、事故处理与报告1. 每个员工在发现事故风险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将情况报告给所在部门负责人。
2. 部门负责人收到员工报告后,应迅速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置,并在24小时内向公司负责人报告。
3. 公司负责人收到报告后,要及时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通报。
六、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1. 全体员工应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方法或违反规定。
2. 员工在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使用。
发现其他员工未按规定佩戴或使用时,有义务及时提醒。
3. 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乱扔烟蒂或使用易燃物品,遵守公司消防管理制度。
七、奖惩制度1. 对于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良好的员工,公司将给予嘉奖和奖励。
2. 对于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影响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公司将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进行记录。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以及访客在企业内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人身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四条公司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身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主体责任第五条公司的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明确人身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领导责任,确保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六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制定并落实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组织开展人身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三章人身安全管理措施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和任务;(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人员的应急处置流程;(三)安全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四)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检查频次和责任部门;(五)职工伤害事故报告和追责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时间和要求;(六)防火、防爆、防毒、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要求;(七)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访客登记管理、临时工管理等;(八)其他与人身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要求。
第九条公司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务:(一)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二)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督促部门负责人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定期检查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情况;(四)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完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五)负责统计和报告安全生产数据,提供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
第四章安全培训与教育第十条公司应当制定针对各类岗位的安全培训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
员工人身安全规定

员工人身安全规定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场所的人身安全,公司特制定以下规定:一、一般要求1. 员工在工作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得携带或使用影响工作安全的非法药物或酒精制品。
2. 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办公设备、工具和器材,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员工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学习应急处理和自救互救知识。
二、工作场所安全1. 公司将定期进行工作场所安全检查,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员工应积极配合安全检查,并及时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
2. 禁止未经许可擅自改动或拆卸工作场所的安全设备和安全标识。
3. 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灭火器材和安全出口应摆放整齐,易于使用。
紧急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
三、安全装备和用品1. 公司将按规定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用品,并定期检修,确保其完好有效。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2. 员工禁止将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用品用于非工作目的,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储存。
四、特殊工作安全规定1. 高空作业:员工从事高空作业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安全带和安全绳,并使用稳固的工具和设备。
在登高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2. 电气操作:员工从事电气操作时,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静电服装,确保工作期间不会触电事故。
3. 化学品接触:员工接触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和防护手套,按照相关规定储存和使用化学品,防止事故发生。
4. 火灾防护: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应按照逃生路线和紧急出口指示逃生,并积极参与灭火工作,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紧急救援和报警1. 员工应了解公司的紧急救援措施和报警程序,能够正确使用紧急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电话等。
2.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员工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适当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配合公司安全人员的指挥和救援工作。
六、违反规定处理对于违反人身安全规定的员工,公司将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理。
员工人身安全保障制度

员工人身平安保障制度第一条瓦斯检查方面:1、在检查过程中,瓦斯员必须注意自身平安,假设遇顶板可能发生冒落、支架严重变形等存在重大平安隐患时,瓦斯员不得冒然进行检查,必须立即通知所属分工范围内带班长处理后,方可进行瓦斯检查。
2、严格执行巷道贯穿措施,停工的一头必须加强,按规定每次到停工头去检查瓦斯时,必须由带班长或指定专人到工作面进行其它平安检查,每次检查前必须向放炮员说明,联络好前方可进行通风瓦斯方面检查,以防放炮伤人。
第二条通风方面:1、在装卸物料时,一定要稳拿稳放,无关人员不得在跟前逗留,更不得起哄,以防碰伤人。
2、井下推箱,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平巷推箱前后要保持一定距离(20m),以防被煤箱碰撞。
近水平巷推箱由高处到低处时,必须保证高处至低处无人,且有平安可靠的控制速度措施,方可推箱。
运输大巷不许人员推箱。
3、严禁无证人员开动绞车,运送物料。
4、绞车司机必须持有绞车司机资格证书,保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具体操作必须按照绞车工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违章操作。
5、砌筑密闭必须在有可靠的支护条件下进行,支护条件不好必须首先维护,然后进行其它工作。
6、搬迁物料时,必须抓紧抓牢,以防自己碰伤自己,往下放时,一定要观察地形及周围人员情况,选择适宜地点下放。
7、破碹时,一定要选择有利地形,站稳脚根,集中精力,大锤与手把一定要打紧打牢,以防大锤飞出伤人。
8、破碹时,无关人员严禁在跟前逗留,更不得起哄打闹,有经验的人员专门观察顶板情况,以防活石砸伤人员。
9、如有活石必须立即处理,然后再进行破碹。
10、运送物料严禁皮带运送。
11、巷道冲洗时不得冲洗巷道中的电器设备,架空线等,以防漏电伤人。
12、开风门工,一定要站在有平安距离的一侧,以防煤箱跳道挤伤人员,更不得爬箱、站箱,煤箱过后,立即关闭风门。
13、各有关人员,出入井严禁爬箱乘坐皮带。
14、入井携带工具时,要前后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横冲直撞,以防碰伤人员及触及架空线,电机车等发生意外。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模版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模版人身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人身安全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在保障人身安全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模版,包括法律保障、监督机制、救助措施等各个方面。
一、法律保障法律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基石,制定和完善法律是确保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中,法律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明确和惩处各类犯罪行为,保障人身安全。
法律应对涉及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绑架、抢劫等予以明确规定,同时应制定明确的刑事处罚。
2. 建立健全人身安全保护法等法规,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明确责任主体和保护措施。
法律应规定公民有权受到国家的保护,同时规定相关机构和个人应承担的保护责任。
3. 加强预防犯罪的法律制度建设。
法律应设立和完善预防犯罪的法律制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加强社区安全、学校安全、家庭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法律应规定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公民参与预防犯罪工作。
二、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人身安全的有效实施。
1. 设立专门的人身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该机构由政府和社会各界成员组成,应定期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加强对法律规定的监督,确保相关法律的正确执行和实施。
建立专门的司法机构和人身安全保障法庭,对涉及人身安全的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保障公民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3.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依法履职。
建立执法人员违法行为举报机制,对举报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三、救助措施在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中,必须设立相应的救助措施,及时为受害者提供帮助和保护。
1. 建立健全的受害者救助机构,提供协助和救助。
该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接待处,接收和处理受害者的求助,及时提供情绪支持、法律援助、庇护所等帮助措施。
病人人身安全保障制度

病人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第一条为保障病人的人身安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在医院范围内建立病人人身安全保障制度。
第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指定特地的工作人员负责病人人身安全事务,并订立认真的操作规程。
第三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技能和专业素养,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本领。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为病人供应医疗服务时,应确保遵从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不得超出职权,不得进行非法操作或处理。
第五条医院应定期组织病例讨论会,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本领,并对医疗技术操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矫正不规范的诊疗行为。
第六条医院应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防止使用过期、伪劣或未经授权的药品和器械。
第七条医院应合理组织医疗资源,确保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开因医疗资源不足或调配欠妥导致的病情恶化。
第八条医院应加强感染掌控,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和手卫生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第九条病人有权要求对其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密,医院应建立健全隐私保护制度,严禁医务人员非法泄露病人信息。
第十条病人有权了解和参加本身的诊疗过程,医院应供应信息公开和知情同意制度,告知病人有关检查、诊断、治疗的内容、过程、风险和预后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对病人的投诉及时处理,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矫正医疗行为中的不规范和欠妥之处。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病人离院引导和病愈管理制度,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和病愈引导,确保病情稳定和病人病愈。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开展病案质量评审,对病例的诊疗方案、医疗记录和病情转归进行分析和评估,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祸害救援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祸害事故的本领,及时组织抢救和紧急转送等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本领,防备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

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人身安全是每个员工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司的首要责任。
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公司制定了以下的人身安全制度,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一、总则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以及实习生等。
公司将为员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求员工遵守公司的人身安全制度。
二、责任分工1. 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对员工的人身安全承担最大责任,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人身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及时处理和回应安全事故等。
2. 部门主管: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务,包括监督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提供相关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组织安全培训等。
3. 员工:员工是人身安全制度的执行者,需遵守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主动参与安全培训,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三、工作场所安全1. 安全设施:公司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标示、急救箱等。
员工应熟悉并知晓使用方法。
2. 危险物品:在工作场所使用或接触危险物品时,员工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戴上相关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电气安全:员工应定期检查和使用电气设备,并确保插头和线路的正常情况。
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
四、个人安全防护1. 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工作的特点,公司将为员工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等。
员工在工作时应全程佩戴,并妥善保管。
2. 人身安全教育:公司将定期组织人身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员工应积极参与,并按要求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应急预案:公司将制定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员工需熟悉预案内容,并按照预案执行,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安全检查与事件处理1. 安全检查:公司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工作环境、设备状态、员工安全意识等。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情况。
2. 安全事件报告: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人身安全事件,应立即向部门主管报告,并填写相应的安全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和可能的原因。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范文(二篇)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范文人身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保障的基本权利,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而设立的一套机制和制度。
本文将从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我国人身安全现状、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完善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推动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人身安全是人们生活的首要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人身安全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生命安全,还包括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的保障是保障人们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繁荣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只有人们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够安心生活、投身于工作和社会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人身安全现状我国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公共安全领域,我国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一些新型犯罪、网络犯罪等形势依然严峻。
其次,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
此外,在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人身安全方面,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进一步完善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提高人身安全保障的水平势在必行。
三、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一)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人身安全保障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严惩侵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
2. 人民至上原则:以人民的安全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
3. 倾听民意原则:依据人民的意愿和需求,制定和改进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主要内容1. 完善公共安全保障制度:加强侦查打击犯罪力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监管,严格实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人身安全防护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体工商户以及公民个人的人身安全防护。
第三条人身安全防护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三)依法管理,科学施策;(四)全民参与,共同维护。
二、基本要求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身安全防护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符合人身安全防护要求。
第五条从事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六条从事危险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危险作业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七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人身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三、具体规定第八条作业场所安全防护(一)用人单位应当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危险区域和注意事项。
(三)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
(四)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作业场所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第九条高处作业安全防护(一)高处作业应当制定专项安全防护方案,明确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范围等。
(二)高处作业人员应当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三)高处作业平台、脚手架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四)高处作业时,应当设置监护人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确认、监护、通信联络等工作。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一)有限空间作业应当制定专项安全防护方案,明确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范围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进行通风、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当佩戴防毒面具、防窒息等防护用品。
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

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一、安全意识培养公司作为雇主,在员工的人身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为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公司制定并执行以下人身安全制度。
首先,公司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
新员工入职时,公司将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包括应急逃生演练、安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等内容,以帮助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公司还将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邀请安全专家进行讲座,提供员工在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场所安全管理公司将对办公场所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在公司的办公场所,将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必要的安全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公司还会根据工作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遵守安全操作要求,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应急响应机制公司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以保障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公司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员工的撤离和自救措施,并且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公司还将设置紧急通讯渠道,保证及时的应急通报和救援。
四、危险因素防控公司将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防控,以减少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风险。
公司将对各个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安全防护设备的配置、工作规程的制定以及必要的培训和警示。
同时,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危险因素的管理,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参与改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五、安全监督与纠正公司将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与纠正机制,确保人身安全制度的有效执行。
公司将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公司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责令整改、停工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人身安全制度的重视程度。
六、安全奖励与激励公司将不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演练比赛等活动,以激励员工更加重视人身安全。
在员工在人身安全方面表现突出的情况下,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如安全先进个人、安全星级岗位等称号,以鼓励员工积极遵守人身安全制度,形成安全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919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标准
版本
人身安全保障制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一般规定
1.施工负责人要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学习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和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2.在营业线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着装,配戴并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施工机具设备要严格管理,经常检修,精心使用。
对劳动机械设备必须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并经由领导批准持证的司机操作。
4.储藏易燃、有毒、爆炸等危险品,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并指定经过安全培训持上岗证的专人负
责妥善保管。
使用时防止起火、爆炸和中毒。
5.在酷暑、严寒季节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中暑、冻伤和煤气中毒。
6.野外作业遇雷雨时,施工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安全处躲藏,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和涵洞内避藏。
7.在墩台、立体交叉地点等处所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绳)。
参与施工所有人员必须穿防滑鞋。
8.在桥梁上、隧道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
列车接近时,必须按规定下道,迅速撤离桥隧或进入避车台(洞)。
9.使用脚手架必须满足安全工作要求。
靠近架空电力线搭设或拆除脚手架时,应严格按照供电部门的规定留出安全距离(动力线2m以上,照明线1m以
上),作业时应时刻注意,防止碰触架空电线。
13.在电气化铁路上作业时,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需保持2m以上的安全距离。
在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2m的建筑物及设施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办理接触网停电申请手续,在得到停电施工命令,并有接触网工区指派专人安设临时接地线后,方能进行施工作业。
14.搬运及装卸重物时,尽可能使用机械作业;如采用人力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一致。
15.装卸长钢轨,钢丝绳与挂钩、固定器等要联结牢固,人员不得站在移动前方和钢丝绳附近。
长轨车运行时,人员须离开轨端3 m以外,并禁止在长轨上走动;卸轨时,撬棍不得插入长轨移动方向的横梁后面,在前一根长轨通过本车后方能拨动
后一根就位,严禁在悬空的长轨下作业,并注意长轨尾端下摆时伤人。
16.运料列车在未停稳时,卸车人员不得打开车门及做其他影响安全的准备工作。
开车门时,车上人员应离开车门,车下人员不得站在车门下面。
17.水害抢险时,要注意工地和建筑物附近有无冲空,发生坍塌和其他异状时要及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二、避车要求
1.在营业线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防护信号显示方法,注意了望,听到工地防护员发出的来车信号后,应互相提醒及时下道避车,确保人身安全。
2.在复线区间行走时,应面向来车方向。
通过桥隧、道口或跨越线路时,应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严禁来车时抢越。
在站内如必须走道心时,应
在其前后设专人进行防护。
3.在区间或站内正线作业来车时,作业人员应在距离列车本线不少于800 m、邻线不少于500 m下道避车;在慢行条件下,可距本线列车500 m下道避车,邻线可不下道避车,但必须停止作业并注意本线来车。
在站内其他线作业来车时,作业人员应在距离列车本线不少于500 m下道避车;邻线可不下道避车,但必须停止作业。
线路速度大于120公里的地段,特快旅客列车到达施工地点前10分钟,必须停止列车运行的施工,且人员、设备等应撤至距钢轨头部外侧2m以外,施工机械、物料必须堆码牢固。
邻线来车若视线不良时,必须下道避车。
区间不得停留人员,工具不得侵入限界。
作业人员下道后要
面向列车,注意车上散落货物和绳索伤人。
4.禁止钻车、扒车、跳车和从车底下递送料具。
从停止的列车两端绕行通过线路时,应至少离开车辆5m,并注意车辆的动态和邻线开来的列车。
5.遇有降雾、暴风雨、扬沙等恶劣天气影响了望时,应停线上作业。
巡守人员可在路肩上行走,但应注意查看线路状况。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